用于异类系统配置的方法

文档序号:654720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异类系统配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系统领域,更具体来讲,涉及在多服务器环境中部署信息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的价值和用途的不断增长,个人和企业都在探寻另外的方法来处理和存储信息。用户可以利用的一种选择是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通常为企业、个人或者其他目的处理、编译、存储和/或交流信息或者数据,由此允许用户利用所述信息的价值。因为技术和信息处理需求和要求在不同的用户或者应用程序之间变化,所以信息处理系统也可以根据处理什么样的信息,如何处理所述信息,处理、存储或交流多少信息,以及可以多么迅速多么有效地处理、存储或交流所述信息而有所改变。信息处理系统中的改变允许信息处理系统是通用的,或者为特殊用户或特殊用途而进行配置,特殊用途例如财务交易处理、航线预定、企业数据存储或者全球通信。另外,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包括各种硬件和软件部件,这些部件可以配置用于处理、存储和交流信息,并且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包括服务器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和联网系统。
涉及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问题是在多系统环境中部署计算机系统。多系统配置包括三个阶段,部署计划阶段110、部署操作阶段120和部署过渡阶段130(例如参见标有现有技术的图1)。所述部署计划阶段110包括基于硬件的能力建立初始解决方案配置,以及开发和集成自动递送过程。所述部署操作阶段120包括把解决方案配置递送至每个服务器。所述部署过渡阶段130包括当旧的平台达到寿命终止或者下一代系统可利用时,把现存的方案配置移植到新的平台,并且部署和集成新的自动递送过程。
已知的部署方法往往会给每个部署阶段带来较高的固定成本,并且随着被部署的系统数目的增加,还会带来较高的可变成本。另外,随着系统在环境内变得更加异类(heterogeneous)时,由于自动递送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所以部署成本会继续增加。服务器模型之间的差别也增加了部署误差和系统错误配置的风险。
在部署设置过程中的系统可以从完全相同到完全不同而变化。每个系统之间的差别量确定设备配置如何并且何时必须被指定(或者“绑定”)到系统设备。同类的部署可以使用这样的解决方案,其在所述配置和系统之间要求早期绑定(例如,独立盘冗余阵列(RAID)卡的配置数据应该在计划阶段期间被确定)。异类部署可以使用要求后期把配置绑定到设备的部署解决方案。后期绑定的例子往往是在操作阶段期间、基于每一系统(per-system)为RAID卡确定配置数据。
合乎需要的是,提供一种方法来依照简单、自动的方式部署多个异类系统的解决方案配置。合乎需要的解决方案往往在部署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带来较低的固定成本,并且随着系统数目的增加几乎不产生可变成本。
存在多个已知的部署多个系统的方法。可以把这些已知的方法归为三类,相同系统的自动部署类别(即,同类类别),实施等效的自动部署类别(即,具有轻微例外的同类类别),以及能力等效的人工部署类别(即,异类类别)。每一类别在部署寿命周期期间提供相关联的优点和缺点。
相同系统的自动部署类别跨越同类系统来部署解决方案配置,在所述同类系统中,服务器是一模一样的(即,相同的模型、外部设备、位于相同物理槽中的外围设备、芯片组以及存储部件)。相同系统的部署能够早期把配置绑定至系统。采用相同系统的自动部署类别,可以使用已知的自动化过程和软件来减少一些可变成本。例如,可以从源系统获取图像,然后可以把此图像用于多个服务器。然而,采用相同系统的自动部署类别,应该开发初始系统配置(即,应该创建源像),并且在部署之前应该获悉系统的特殊细节。早期绑定要求系统设备的配置在计划阶段期间被完全地表示出来。另外,在操作部署阶段期间,早期绑定会令系统之间的任何差异中断自动部署过程或者破坏系统配置。另外,在过渡部署阶段期间,当添加新系统时要求开发新系统配置(即,新的源像)。
实施等效的自动部署类别依照相同的实施部署系统,在所述执行中,模型有细微的不同,外部设备相同,芯片组有细微不同,并且存储配置有细微不同。实施等效的部署要求在部署过程期间与异常处理早期绑定。采用实施等效的自动部署类别,可以使用自动化过程和软件来减少一些可变成本。然而,采用实施等效的自动部署类别,对于系统配置和自动化过程而言需要部署。早期绑定要求完全定义所述配置以及系统之间的任何异常。所述过程必须被测试以便确信所述过程精确地处理每个异常。在过渡部署阶段期间,新模型往往要求创建新的自动化过程。在过渡期间,与计划和操作阶段相关联的成本被加倍。所有新系统相互之间只可以有细微的不同。
能力等效的人工部署类别跨越异类系统提供解决方案配置的人力变换。在能力等效的人工部署类别中,系统可以根据模型、外部设备、外部设备插槽的位置和存储部件而有所改变,但是每个系统的能力应该是几乎相同。该类别是后期把配置绑定至系统。采用能力等效的人工部署类别,不要求自动化部署,并且系统部件供应商可以改变。配置可以被人工地更改以便适合每个系统。因为是后期绑定,所以可以在操作阶段期间定义配置。在过渡阶段期间,可以把配置人工地移植至新系统,而不需另外部署。新系统彼此之间可以完全不同,只要它们每个均具有能力的底线。当为每个系统定义配置时可以使用后期绑定。然而,采用能力等效的人工部署类别,会存在与部署的计划、操作和过渡阶段相关联的较高成本。所述较高的成本每个单独系统的人力、人工部署相关联。在部署过程的每个阶段期间必须考虑系统差别。在每个阶段期间的错误风险因为所涉及的人力交互作用而非常高。

发明内容
依照本发明,阐明了一种用于跨越异类系统提供解决方案配置的自动变换的方法。所述系统可以根据模型、外部设备、外部设备插槽的位置和存储部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但是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功能性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一解决方案内的规定系统(provisioning system)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把系统内部件的物理标识符映射至系统内部件的逻辑标识符,并且把该系统内部件的逻辑标识符映射至系统内部件的执行标识符。所述映射遵照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一解决方案内配置多个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把对比系统内部件的物理标识符映射至对比系统内部件的相应的逻辑标识符,把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与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进行比较,当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与所述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相匹配时,把所述对比系统的逻辑标识符转换为接口标识符,并且当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与所述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不匹配时,确定如何把所述对比系统的逻辑标识符映射至所述基础系统的逻辑标识符。所述映射遵照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所述映射提供对比系统配置。所述比较确定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是否与所述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匹配。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解决方案内的规定系统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包括用于把系统内部件的物理标识符映射至系统内部件的逻辑标识符的装置,以及用于把系统内部件的逻辑标识符映射至系统内部件的执行标识符的装置。所述映射遵照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一解决方案内配置多个系统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把对比系统内部件的物理标识符映射至对比系统内部件的相应的逻辑标识符的装置;用于把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与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进行比较的装置;用于当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与所述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相匹配时,把所述对比系统的逻辑标识符转换为接口标识符的装置;以及用于当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与所述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不匹配时,确定如何把所述对比系统的逻辑标识符映射至所述基础系统的逻辑标识符的装置。所述映射遵照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所述映射提供对比系统配置。所述比较确定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是否与所述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匹配。


通过参考附图,可以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使得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在所有附图中,使用同一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
图1(标记有现有技术)示出了多服务器部署的部署阶段的框图。
图2示出了能力等效的自动部署过程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用于自动部署的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用于跨越多个系统自动部署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最佳适应分析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信息处理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能力等效的自动部署过程跨越异类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配置的自动变换。系统可以根据模型、外部设备、外部设备插槽的位置和存储部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但是每个系统的能力基本上是相同的。所述能力等效的自动部署过程向系统提供自动的、后期绑定的配置,该配置具有解决系统差别所需的零异常。
这种过程提供了多个优势。更具体地说,采用能力等效的自动部署过程,一个系统配置可被开发用于整个部署设置。据此,初始部署时间是非常少的。在部署操作阶段期间,配置的递送是自动的。系统之间的任何差别经由自动化软件来解决。这种方法使部署错误的风险保持在很低的水平。每一系统可变成本也因为自动化过程而很少。在所述部署过渡阶段期间,可以把来自于原始部署设置的部署配置用于新的部署设置。可以对基础配置做出调节,以便考虑新的能力。
为了把基础配置应用于许多异类系统,所述方法提供了逻辑设备命名规则,用于允许设备通过类型和位置来引用。所述命名规则基于固定的分解规则来将设备和位置字符串转化成实际的设备。采用此解决方案,无论具体的硬件设备模型、芯片组、存储配置和软件配置是什么样的,都可以跨越异类服务器一般性地创建和复制硬件/软件配置。
所述过程能够依照自动的方式完整地规定引导顺序、BIOS设置、I/O设备、存储设备和驱动器配置。所述过程还能够使实际配置对每个目标系统而言是未知的(所述软件应用命名规则的规则来匹配设备和配置)。所述过程还能够允许少量的人工交互来部署。当部署新系统时,可以把现存的配置容易地移植到新系统。另外,当购买新的服务器时,自定义的规定过程保持不变。当维持系统时,可以把新的设备或者配置引入现存的服务器,而无需改变部署过程。当制造系统时,根据系统的不同,可以组装不同的系统槽,而不需进行有故障的工厂测试。
参考图2,示出了说明自动部署流程200的操作的流程图。更具体地说,当在物理系统(即,实际的计算机系统)上执行自动部署过程时,步骤210配置物理系统。物理系统的配置可以包括配置bios设置,包括所述系统的引导顺序。当配置所述物理系统时,可以使用用于更新引导顺序的实用程序。BIOS处理此改变,并且为系统设置新的引导顺序。
接下来,在步骤212,当执行转换时,基于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把物理标识符映射至对应的逻辑标识符。所述物理标识符表示系统内设备的实际位置,例如,插槽1或者嵌入的插槽2。所述逻辑标识符表示软件部署应用程序中设备的位置,例如,PCI插槽1。
接下来在步骤214,把用户输入的逻辑标识符输入到所述系统的配置软件中。然后,在步骤216,例如规定软件的软件实用程序把所述逻辑标识符映射至接口名称,例如系统设备名称。接口名称(即,执行标识符)是系统使用的设备的表示,例如PCI总线的总线设备功能。然后,在步骤218,所述系统接口基于所述接口名称来配置所述物理设备。
图3示出了用于自动部署过程的例子。更具体地说,在步骤310,当配置所述物理系统时,观察系统上的物理配置。此物理配置例如可以包括PC工插槽1中的一个网络接口卡(NIC),PCI槽2中的一个RAID卡,嵌入的NIC和嵌入的RAID卡。接下来,在步骤312,使用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把物理设备标识符转换为逻辑设备标识符。在此例子中,对应于所述物理系统的逻辑标识符是a.nic.slot.1b.nic.mb.1
c.RAID.slot.2d.RAID.mb.1接下来在步骤314,把用户输入的逻辑标识符输入到所述系统的配置软件中。在此例子中,输入到所述配置软件中的逻辑标识符是a.nic.slot.1=互联网b.nic.mb.1=内联网c.RAID.slot.2=外部存储器d.RAID.mb.1=内部存储器然后,在步骤316,例如经由实用程序把所述逻辑标识符映射至接口名称,例如系统设备名称。在此例子中,所述接口名称可以是a.SYSDEV1=互联网b.SYSDEV2=内联网c.SYSDEV3=外部存储器d.SYSDEV4=内部存储器然后,在步骤318,所述系统接口基于所述接口名称来配置所述物理设备。
参考图4,示出了自动部署过程的流程图。更具体地说,当在物理系统(即,实际的计算机系统)上执行自动部署过程时,步骤410配置物理系统。
接下来,在步骤412,当执行转换时,基于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把物理标识符映射至对应的逻辑标识符。所述物理标识符表示系统内设备的实际位置。所述逻辑标识符表示软件部署应用程序中设备的位置。接下来在步骤414,把用户输入的逻辑标识符输入到所述系统的规定软件中。
然后,在步骤420,所述规定软件把物理系统的逻辑名称与部署设置内每个系统上的逻辑名称进行比较。然后,在步骤422,所述软件确定每个系统的逻辑名称是否与基础系统的逻辑名称相匹配。表1和表2示出了通过示例性的逻辑名称匹配确定的比较和结果的例子。
表1

表2

如果所述逻辑名称匹配,那么在步骤430,所述过程把所述逻辑标识符转换为接口名称。在步骤432,如果所述逻辑名称不匹配,那么所述过程执行系统的逻辑名称的最佳适应分析,其中该系统的逻辑名称不与基础系统上的逻辑名称相匹配。然后,当由所述最佳适应分析识别出差异时,所述最佳适应分析阐明如果把逻辑标识符映射至接口名称。例如,所述最佳适应分析可以基于预先确定的重新映射信息把一个nic插槽位置映射至另一nic插槽位置。在执行了最佳适应分析之后,所述过程于是把所述逻辑标识符转换为接口名称,如在步骤430通过最佳适应分析所阐明的那样。
然后,在步骤440,所述系统接口基于所述接口名称来配置所述物理设备。即,所述系统接口把所述接口名称转换为物理地址。
参考图5,阐明了最佳适应分析的操作的流程图。在此例子中,如下配置Dev1scsiraid.slot.1 has CfgADev2nic.emb.1 has CfgBDev3nic.slot.2has CfgCDev4scsiraid.emb.2has CfgD与如下系统配置进行比较Dev1nic.slot.1
Dev2nic.slot.2Dev3scsiraid.slot.3在步骤510,所述最佳适应分析通过依照类型比较所述设备来开始操作。例如,把所述基础系统的scsiraid设备与所述对比系统的其他scsiraid设备比较,并且把所述基础系统的nic设备与所述对比系统的nic设备比较。
例如,在步骤512,把基础系统的Devl和Dev4以及所述对比系统的Dev3确定为scsiraid设备。然后在步骤514,所述最佳适应分析确定基础系统的第一设备是否相当于所述对比系统的第一设备。所述最佳适应分析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处于不同的位置,但是功能等效。据此,在步骤516,最佳适应分析把所述对比系统的Dev3(即,scsiraid.slot.3)分配给CfgA。然后在步骤518,所述最佳适应分析确定所述基础系统的第二设备是否相当于所述对比系统的第二设备。所述最佳适应分析确定在所述对比系统中不存在第二设备。据此,在步骤520,把CFG D从所述对比系统配置删掉,并且把所述事件记录在最佳适应分析内。
此外,例如,在步骤540,把基础系统的Dev2和Dev3以及来自于所述对比系统的Dev1和Dev2确定为nic设备。然后在步骤542,所述最佳适应分析确定所述基础系统的第一设备是否相当于所述对比系统的第一设备。所述最佳适应分析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处于不同的位置,但是功能等效。据此,在步骤544,所述最佳适应分析把所述对比系统的Dev3(即,nic.slot.1)分配给CfgB。然后在步骤546,所述最佳适应分析确定所述基础系统的第二设备是否相当于所述对比系统的第二设备。所述最佳适应分析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处于相同的位置,而且功能等效。据此,在步骤548,所述最佳适应分析把所述对比系统的Dev2(即,nic.slot.2)分配给CfgC。
在步骤550,把新的配置应用于所述对比系统,如此使得scsiraid.slot.3=CfgAnic.slot.1=CfgBnic.slot.2=CfgC参考图6,示出了信息处理系统600的系统方框图,所述系统具有依照异类系统配置的方法配置的部件。所述信息处理系统600包括处理器602、输入/输出(I/O)设备604,诸如显示器、键盘、鼠标以及相关控制器,包括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易失性存储器和诸如硬盘和驱动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器605,以及其他存储设备608,诸如软盘驱动器、CD ROM驱动器以及其他存储器设备,以及各种其他子系统610,所有这些设备经由一个或多个总线612互连。
为了此公开的目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包括可进行操作以计算、归类、处理、发送、接收、检索、发起、切换、存储、显示、声明、检测、记录、再现、操作或者使用用于商业、科学、控制或者其他目的的任何形式的信息、情报或者数据的任何工具或者工具的集合。例如,信息处理系统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网络存储设备或者任何其他适当的设备,并且在大小、形状、性能、功能以及价格方面有所不同。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的一个或多个处理资源、硬件或者软件控制逻辑、ROM和/或其他类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信息处理系统的其他部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盘驱动器、用于与外部设备和各种输入和输出(I/O)设备通信的一个或多个网络端口,所述输入和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和视频显示器等。所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可操作以便在各种硬件部件之间传送通信信息。
本发明可用于实现已提及的优势以及其中内在的其他优势。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并且所述描述是通过参考本发明特定的实施例来限制的,但是,这种参考不暗示对本发明的限制,并且也不会推断出这种限制。正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那样,本发明可以在形式与功能方面进行相当大的修改、变化以及等价物置换。所描绘和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本发明的范围的穷举。
例如,虽然阐明了最佳适应分析的例子,但是将理解的是,其他最佳适应分析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此外,例如将理解的是,其他的物理系统配置和相应的逻辑名称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此外,例如,虽然遍及本说明书使用了术语“规定”,但是将理解的是,术语“部署”和“配置”在功能上等效,并且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此外,例如上述实施例包括用于执行某些任务的模块。此处讨论的模块可以包括硬件模块或者软件模块。所述硬件模块可以在自定义电路内实现,或者经由某些形式的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实现。所述软件模块可以包括脚本、批命令或者其他可执行文件。所述模块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或者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上,例如盘驱动器上。用于存储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软件模块的存储设备可以是磁性软盘、硬盘、或者光盘,诸如CD-ROM或者CD-R之类的。用于存储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固件或者硬件模块的存储设备还可以包括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其可以持久地、可移动地或者远程连接至微处理器/存储器系统。由此,所述模块可以存储在计算机系统存储器内,以便配置计算机系统来执行所述模块的功能。其他新的和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用来存储此处讨论的模块。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的是,将功能分离成模块是出于举例说明的目的。替代的实施例可以把多个模块的功能合并为一个模块,或者可以增加模块功能的其他分解。例如,用于调用子模块的软件模块可以如此来分解,以便使每个子模块执行其功能,并且直接向另一子模块传递控制。
因此,本发明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来限定,所述权利要求书给出了在各个方面的等价物的完全的认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一解决方案内的规定系统的方法,包括把系统内部件的物理标识符映射至系统内部件的逻辑标识符,所述映射遵照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把系统内部件的逻辑标识符映射至所述系统内部件的执行标识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能够使用户根据系统内部件的逻辑标识符来识别系统内部件的物理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使用所述逻辑标识符来生成系统配置;及使用单个系统配置来映射多个系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用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来把多个系统的逻辑标识符可预见地映射到多个系统的相应执行标识符。
5.一种用于在一解决方案内配置多个系统的方法,包括把对比系统内部件的物理标识符映射至所述对比系统内部件的相应逻辑标识符,所述映射遵照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所述映射提供对比系统配置;把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与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进行比较,所述比较确定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是否与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匹配;当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与所述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匹配时,把所述对比系统的逻辑标识符转换为接口标识符;及当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与所述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不匹配时,确定如何把所述对比系统的逻辑标识符映射至基础系统的标识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与所述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不匹配时,把所述对比系统的逻辑标识符基于所述确定来转换为接口标识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能够比较具有不同物理位置但是具有类似能力的部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能够确定位于不同物理位置的部件是否是等效的设备。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能够使用户根据系统内部件的逻辑标识符来识别系统内部件的物理位置。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把基础系统内部件的物理标识符映射至所述基础系统内部件的相应逻辑标识符以便生成基础系统配置,所述映射遵照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及使用所述基础系统配置来映射多个系统。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来可预见地映射多个对比系统的逻辑标识符。
12.一种用于在一解决方案内的规定系统的设备,包括用于把系统内部件的物理标识符映射至系统内部件的逻辑标识符的装置,所述映射遵照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用于把系统内部件的逻辑标识符映射至所述系统内部件的执行标识符的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能够使用户根据系统内部件的逻辑标识符来识别系统内部件的物理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使用所述逻辑标识符来生成系统配置的装置;以及用于使用单个系统配置来映射多个系统的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使用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来把多个系统的逻辑标识符可预见地映射到多个系统的相应执行标识符的装置。
16.一种用于在一解决方案内配置多个系统的设备,包括用于把对比系统内部件的物理标识符映射至所述对比系统内部件的相应逻辑标识符的装置,所述映射遵照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所述映射提供对比系统配置;用于把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与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进行比较的装置,所述比较确定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是否与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匹配;用于当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与所述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匹配时,把所述对比系统的逻辑标识符转换为接口标识符的装置;及用于当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与所述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不匹配时,确定如何把所述对比系统的逻辑标识符映射至基础系统的逻辑标识符的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当所述对比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与所述基础系统配置的逻辑标识符不匹配时,把所述对比系统的逻辑标识符基于所述确定来转换为接口标识符的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能够比较具有不同物理位置但是具有类似能力的部件。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能够确定位于不同物理位置的部件是否是等效的设备。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能够使用户根据系统内部件的逻辑标识符来识别系统内部件的物理位置。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把基础系统内部件的物理标识符映射至所述基础系统内部件的相应逻辑标识符以便生成基础系统配置的装置,所述映射遵照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及用于使用所述基础系统配置来映射多个系统的装置。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使用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来可预见地映射多个对比系统的逻辑标识符的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在一解决方案内的规定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把系统内部件的物理标识符映射至系统内部件的逻辑标识符,并且把系统内部件的逻辑标识符映射至系统内部件的执行标识符。所述映射遵照预定的用户可识别的命名规则。
文档编号G06F9/46GK1691679SQ200510066159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1日
发明者D·施密特, H·A·霍林格, M·P·卡特里 申请人:戴尔产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