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置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54543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浸置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浸置式热交换器。
技术背景目前应用于诸如电脑主机中的液冷式热交换元件,如图6所示;一中空接热座91跨接于热源92上,从而使热源92的热能可以传递至该中空接热座91上;由于接热座91上设有进水口911接引冷却液流入中空的接热座91内,冷却液与传递至接热座91内的热能产生热交换后夹带热能并自中空的接热座91的出水口912向外送出。
上述的热交换元件,在应用时由于当冷却液进入中空的接热座91后,很快便会由出水口912向外送出;因此,常不能使冷却液夹带更多的热量;此外,因热源92所传递的热能并不能很快传递至接热座91的各处,往往集中于接热座91与热源92的交界面上;因此,热能也无法很快地与冷却液充分地进行热交换,使其热交换效能无法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效能可以有效提升的浸置式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主要包括有接热座,可跨置于热源;散热片组,含有若干散热片及导热管;导热管依序套接各散热片,并且,导热管的一端紧贴、固定于接热座上;外罩体;密接于接热座上,并与接热座间形成一容置散热片组的容置室;在外罩体上设有一冷却液进口及冷却液出口。
接热座的周缘设有一突缘盘部;并在突缘盘部上穿设有若干固定螺孔锁接外罩体。
散热片组的各散热片上穿设有嵌孔;导热管依序套接于各散热片的嵌孔中,并且,导热管的一端紧贴、固定于接热座上。
散热片组的各散热片上亦可穿设容许冷却液流入下一层散热片的穿孔。
两相邻层的散热片上的穿孔投影于不同位置。
散热片组中的导热管呈U形状,其中段跨接于接热座上;并于其两侧分别形成一向上弯曲、串接若干散热片的自由段。
外罩体的底端突设有一突缘,突缘穿设有若干固定孔分别对应接热座突缘盘部上的固定螺孔;螺丝穿过后紧固锁接接热座与外罩体。
外罩体内部投影于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出口间设有一隔板,隔板将外罩体与接热座间所构成的容置室区隔成第一、二区域;冷却液可以由冷却液进口流入后,进入第一区域,并与第一区域的各散热片先作一次热交换;再由隔板与接热座间的空隙流入第二区域中,并与置于第二区域中的各散热片进行热交换;最后再由冷却液出口向外流出。
本实用新型位于接热座与外罩体间,用以容纳冷却液流入并作热交换区域的容置室中穿设有若干散热片所组成的散热片组;使散热片组浸置于冷却液中,并使该散热片组可以将热源的热能快速传递至每一个散热片上;冷却液依序流经散热片组的每一散热片,而有效地与各散热片进行热交换,以提升热交换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附图3是图2的3-3方向剖视图;附图4是图2的4-4方向剖视图;附图5是图4的主视图;附图6是现有液冷式散热元件的示意图。
主要附图图号说明接热座 20突缘盘部 21固定螺孔 211 热源 30散热片组 40散热片 41嵌孔 411 穿孔 412导热管 42中段 421自由段 422 连接构件 43外罩体 50容置室 51第一区域 51a 第二区域 51b冷却液进口 52冷却液出口 53突缘 54固定孔 541
隔板 55 防漏垫圈 56扣具 70 固定物80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接热座20、散热片组40、外罩体50;接热座20可跨置于热源30上;由若干散热片41组成的散热片组40跨置于接热座20上,使热源30的热能可经由接热座20迅速传递至散热片组40的各散热片41上;外罩体50内容置散热片组40。在外罩体50上设有一冷却液进52及冷却液出口53;当冷却液由冷却液进口52流入外罩体50与接热座20间所构成的容置室51中时,便可使散热片组40浸置于冷却液中。由于热源30的热能被快速传递至各散热片41上;因此,可有效增加冷却液的热交换面积,以增强散热效率。
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接热座20可由铜、铝等高热传导效率的材料制成;在接热座20的周缘设有一突缘盘部21;并在突缘盘部21上穿设有若干固定螺孔211以锁接外罩体50。
如图1至5所示,散热片组40含有若干散热片41及导热管42;在各散热片41上穿设有嵌孔411;导热管42依序套接于各散热片41的嵌孔411中串联各散热片41;并且,导热管42的一端紧贴、固定于接热座20上。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组40的各散热片41的周缘由若干连接构件43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为熔接或嵌接等。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组40的各散热片41上亦可穿设穿孔412,以容许冷却液由该穿孔412流入下一层散热片41;如图1、3所示,穿置于两相邻层的散热片41上的穿孔412投影于不同位置;如图3,位于最上层的散热片41的穿孔412位于图中的右侧,而其下一层散热片41的穿孔412则位于图中的左侧;而第三层散热片41的穿孔412位于图中的右侧;依此类推,冷却液便会从第一层散热片41的穿孔21流如第一、二层散热片41间,并由右侧流向左侧;而后再由第二层散热片41的穿孔21向下流入第二、三层的散热片41间,并由第三图中的左侧流向右侧,等等;如此使冷却液循环地流动于各层散热片41之间,而有效地使冷却液与各散热片41上的热能充分地完成热交换,使夹带热能的冷却液可依序流经各散热片41后将夹带的热能由冷却液出口53向外送出。
如图1、3、4、5所示,散热片组40中的导热管42呈U形状,其中段421跨接于接热座20上;并于其两侧分别形成一向上弯曲的自由段422;以分别串接若干散热片41;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导热管42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外罩体50的底端突设有一突缘54,突缘54穿设有若干固定孔541分别对应接热座20突缘盘部21上的固定螺孔211;借助于若干螺丝穿过后,紧固锁接接热座20与外罩体50;上述接热座20与外罩体50间跨置一防漏垫圈56,以挡阻冷却液外漏;前述接热座20与外罩体50并不限于锁接方式连接。
见图4、5所示,外罩体50内部投影于冷却液进口52与冷却液出口53间设有一隔板55,隔板55将外罩体50与接热座20间所构成的容置室51区隔成第一、二区域51a、51b;使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冷却液可以由冷却液进口52流入后,进入第一区域51a,并与第一区域51a的各散热片41先作一次热交换;再由隔板55与接热座20间的空隙流入第二区域51b中,并与置于第二区域51b中的各散热片41进行热交换;最后再由冷却液出口53向外流出;如此,可以使流入的冷却液依序流过每一片散热片41,使其夹带的热能达到饱和后在向外流出;可以有效提升热交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应用安装时,可通过扣具70跨置于本实用新型上,借由扣具70紧固于一固定物80,如主机板;以联动地迫使本实用新型的接热座20紧贴于热源30上;但具体的安装方式并不限于前述描述。
权利要求1.浸置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有接热座,可跨置于热源;散热片组,含有若干散热片及导热管;导热管依序套接各散热片,并且,导热管的一端紧贴、固定于接热座上;外罩体;密接于接热座上,并与接热座间形成一容置散热片组的容置室;在外罩体上设有一冷却液进口及冷却液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置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接热座的周缘设有一突缘盘部;并在突缘盘部上穿设有若干固定螺孔锁接外罩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置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散热片组的各散热片上穿设有嵌孔;导热管依序套接于各散热片的嵌孔中,并且,导热管的一端紧贴、固定于接热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置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散热片组的各散热片上亦可穿设容许冷却液流入下一层散热片的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浸置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两相邻层的散热片上的穿孔投影于不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置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散热片组中的导热管呈U形状,其中段跨接于接热座上;并于其两侧分别形成一向上弯曲、串接若干散热片的自由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置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外罩体的底端突设有一突缘,突缘穿设有若干固定孔分别对应接热座突缘盘部上的固定螺孔;螺丝穿过后紧固锁接接热座与外罩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置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外罩体内部投影于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出口间设有一隔板,隔板将外罩体与接热座间所构成的容置室区隔成第一、二区域。
专利摘要浸置式热交换器,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散热设备热交换不良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主要包括有接热座,可跨置于热源;散热片组,含有若干散热片及导热管;导热管依序套接各散热片,并且,导热管的一端紧贴、固定于接热座上;外罩体;密接于接热座上,并与接热座间形成一容置散热片组的容置室;在外罩体上设有一冷却液进口及冷却液出口。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升热交换效率,可以广泛冷却液冷却、散热的设备中。
文档编号G06F1/20GK2828907SQ20052013375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8日
发明者林培熙 申请人:曜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