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装置、再现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6069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处理装置、再现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装置、再现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尤其涉及使用内容数据的评价值的信息处理装置、再现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开发了包括诸如硬盘驱动器(HDD)或半导体存储器的大容量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作为诸如音乐内容数据的数字内容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这种内容数据在下文中简称为“内容”。作为这种记录/再现装置,不仅简便地结合了诸如个人计算机(PC)等有大容量存储介质的信息处理装置,而且便于携带的小尺寸便携式再现装置(便携式设备PD)也已通用。所述这种便携式再现装置随着存储介质的存储容量的增大可储存越来越多的内容,并可储存例如数千或数万音乐内容。
然而,当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存储极大量的内容成为可能时,管理所储存的内容却变得困难了。例如,出现了由于用户喜好或社会潮流的变化使用户不再喜欢的内容仍然储存在存储介质中的问题。对每个内容进行选择和删除该内容的操作是麻烦的,并且在这种操作之后,必要的那些内容和不必要的那些内容在存储介质中还是保持混合状态。用户难以在大量内容中搜索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以再现该内容也是一个问题。
因而,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5-38541(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再现反映用户喜好的内容成为可能的内容数据记录和再现装置。根据该装置,记录了内容的评价值(评价点)、以及允许内容的评价(评级)的内容。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现有技术装置有这样的问题,因为用户手动地操作装置来输入每个内容的评价值,即因为手动评级,评价值的输入操作较为麻烦。因此,在依赖于用户输入时,就难以将评价值加入储存在存储介质中的大量内容中。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地实现对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或再现的管理。
因此,需要提供能自动地将评价值加入储存在存储装置或介质中的内容中的新颖和经改进的信息处理装置、再现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获取部分,它被配置成从能再现内容数据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该便携式再现装置中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它被配置成基于由获取部分获得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该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以及传送部分,它被配置成将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
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内容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再现部分,它被配置成再现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再现历史产生部分,它被配置成产生由再现部分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以及评价值记录部分,它被配置成将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它可用来基于由获取部分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以及由再现历史产生部分所产生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该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
在该实例中,该信息处理装置可被配置成再现历史产生部分产生由再现部分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并将所产生的信息记录到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且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获取部分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以及记录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该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然后评价值记录部分将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或者,该信息处理装置可被配置成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再现历史产生部分所产生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该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且评价值记录部分将算术运算后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然后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获取部分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并进一步基于算术运算后的计算评价值和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来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然后评价值记录部分将新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在该实例中,该信息处理装置可被配置成,获取部分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和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计算评价值;且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获取部分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并进一步基于算术运算后的计算评价值和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来对与该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然后评价值记录部分将新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或者,该信息处理装置可被配置成,每当由再现部分再现内容数据时,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进行算术运算并更新与该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且评价值记录部分将经更新的计算评价值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该信息处理装置可被配置成,当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的内容数据被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时,传送部分基于该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有选择地传送内容数据。
或者,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播放列表产生部分,它被配置成基于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来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列有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内容标识信息。
或者,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评价值传输部分,它被配置成将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能将内容数据提供给信息处理装置的外部装置。
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注册ID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用于允许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进行的评价值算术运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的设备ID;且其中获取部分获得便携式再现装置的设备ID、以及便携式再现装置中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且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仅当储存在注册ID存储部分中的设备ID与获取部分所获设备ID相一致时,才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
该信息处理装置可被配置成因为信息处理装置和/或便携式再现装置在分组管理服务器上的注册而在用户单元中产生并由分组管理服务器应用的组ID被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和/或便携式再现装置中;且获取部分获得存储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组ID、以及便携式再现装置中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然后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仅当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组ID与所获组ID相一致时,才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
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评价值输入部分,它被配置成基于用户输入设置与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以及评价值记录部分,它被配置成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及由评价值输入部分设置的输入评价值;且其中传送部分将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
在该实例中,该信息处理装置可被配置成,获取部分获得与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和/或输入评价值;且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执行以下过程的一个或全部基于由获取部分获得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和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以及基于由获取部分获得的内容数据的输入评价值和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的输入评价值,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输入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的另一过程;然后评价值记录部分将算术运算后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所获得的新的输入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然后传送部分将算术运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所获得的新的输入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中。
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内容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以及再现部分,它被配置成再现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且其中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使内容数据的评价在每次由再现部分启动内容数据的再现时都变高。
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被配置成,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内容数据的连续再现持续时间进行算术运算,并对所计算的评价值算术运算,使其连续再现持续时间等于或长于特定时段的内容数据的评价变高。
该信息处理装置可被配置成如果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检测到在开始内容数据之一的再现之后再现的对象变为不同的内容数据,则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将计算评价值更新以使一内容数据的评价变低。
该信息处理装置可被配置成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对内容数据的连续再现持续时间进行算术运算,并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以使其连续再现持续时间等于或短于特定的时段的内容数据的评价变低。
该信息处理装置可被配置成获取部分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得与指定为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删除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相对应的内容标识信息;且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使与由获取部分获得的内容标识信息相对应的内容数据的评价变低。
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内容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再现部分,它被配置成再现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评价值输入部分,它被配置成基于用户输入设置与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以及评价值记录部分,它被配置成当与由获取部分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再现历史信息记录相对应的内容数据也被储存于内容存储部分中时,将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算术运算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以及由评价值输入部分设置的内容数据的输入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
在该实例中,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显示控制部分,它被配置成使显示部分有选择地显示与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同一内容数据相关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
在该实例中,该显示控制部分可使显示部分将输入评价值优先于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显示。
或者,该信息处理装置可被配置成如果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记录了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关的计算评价值而未记录输入评价值,则显示控制部分控制该显示部分显示计算评价值;但是,如果由评价值输入部分设置了与特定内容数据有关的输入评价值,则评价值记录部分将输入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显示控制部分控制显示部分显示输入评价值而非计算评价值。
在该实例中,该信息处理装置可被配置成如果同样当显示控制部分控制显示部分显示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时,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由获取部分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或者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由再现部分执行,则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获取部分获得的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或由再现部分再现的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再次对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且评价值记录部分将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更新为经再次算术运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
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连接检测部分,它被配置成检测便携式再现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相连;且其中如果由连接检测部分检测到便携式再现装置相连,则获取部分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且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获取部分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该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并且传送部分将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
在该实例中,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内容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再现部分,它被配置成再现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再现历史信息产生部分,它被配置成产生由再现部分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以及评价值记录部分,它被配置成将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再现历史产生部分产生的再现历史信息而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其中,如果由连接检测部分检测到便携式再现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连续连接持续时间超过了一特定时段,则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再现历史再现部分新产生的再现历史信息再次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该计算评价值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并与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且传送部分将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再次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
该信息处理装置可被配置成在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被传送部分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之后,向便携式再现装置发出删除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的命令。
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内容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多个内容数据,包括与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同的内容数据;搜索列表产生部分,它被配置成产生与多个内容数据相对应的内容标识信息的列表;以及评价值记录部分,它被配置成将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其中搜索列表产生部分产生一列表,其中响应于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对多条内容标识信息进行排序。
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内容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多个内容数据;以及内容删除部分,它被配置成当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数据由传送部分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时,响应于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删除储存在与便携式再现装置相对应的存储介质中的一些内容;且其中在内容数据由内容删除部分删除之后,传送部分将要传送的内容数据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
在该实例中,该删除部分可包括空闲容量检测部分,它被配置成检测与便携式再现装置相对应的存储介质的空闲容量;比较部分,它被配置成将由传送部分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的内容数据的容量和由空闲容量检测部分检测的空闲容量进行比较;不足容量检测部分,它被配置成当比较部分判定空闲容量不足时检测不足容量;选择部分,它被配置成响应于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在储存于与便携式再现装置相对应的存储介质内的内容数据中选择与不足容量相对应的内容数据;以及删除部分,它被配置成从与便携式再现装置相对应的存储介质中删除由选择部分选择的内容数据。
或者,该信息处理部分可被配置成内容删除部分不从与便携式再现装置相对应的存储介质中删除内容数据,该内容数据已由信息处理装置从可移动存储介质中抓取并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再现装置,包括内容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再现部分,它被配置成再现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再现历史产生部分,它被配置成产生由再现部分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并将所产生的信息记录到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传送部分,它被配置成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记录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的再现历史信息传送到外部装置;获取部分,它被配置成获得由外部装置至少基于再现历史信息而算术运算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以及评价值记录部分,它被配置成将由获取部分获得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传送部分可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再现装置的设备ID以及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传送到外部装置。
再现装置可被配置成将因为外部装置和/或再现装置在分组管理服务器中的注册而在用户单元中产生并由分组管理服务器应用的组ID储存在外部装置和/或再现装置中;且传送部分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储存在再现装置中的组ID、以及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传送给外部装置。
该再现装置还可包括评价值输入部分,它被配置成根据用户输入设置与储存于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且其中评价值记录部分将由获取部分获得的计算评价值和由评价值输入部分设置的输入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在该实例中,该再现装置还可包括显示控制部分,它被配置成控制显示部分有选择地显示与记录于评价值存储部分的同一内容数据相关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
此外,该显示控制部分可控制显示部分将输入评价值优先于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显示。
或者,该再现装置可被配置成如果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记录了有关特定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而非输入评价值,则显示控制部分控制显示部分显示计算评价值;但是,如果由评价值输入部分设置了有关特定内容数据的输入评价值,则评价值记录部分将输入评价值以与特定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显示控制部分控制显示部分显示输入评价值而非计算评价值。
在该实例中,该再现装置可被配置成同样在显示控制部分控制显示部分显示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的模式中,传送部分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传送给外部装置;且获取部分基于再现历史信息获取由外部装置算术运算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然后评价值记录部分将由获取部分获取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该再现装置可被配置成传送部分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和/或输入评价值传送给外部装置;且获取部分获取由外部装置基于经传送的计算评价值和储存在外部装置中的计算评价值而算术运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由外部装置基于所传送的输入评价值以及储存在外部装置中的输入评价值而算术运算的新的输入评价值;然后评价值记录部分将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和/或输入评价值更新为所获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所获得的新的输入评价值。
该再现装置可被配置成传送部分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再现历史信息和存储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外部装置;以及获取部分获得外部装置至少基于再现历史信息和所传送的计算评价值而算术运算的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然后评价值记录部分将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存储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更新为所获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
该再现装置还可包括删除指令接收部分,它被配置成如果接收到对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的删除指令,则将与指定为删除对象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内容标识信息记录在删除内容存储部分中;且其中传送部分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向外部装置传送记录在删除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标识信息、以及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
该再现装置可被配置成在获取部分响应于传送部分对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的传送而获取由外部装置基于再现历史信息而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之后,删除储存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的再现历史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能与可再现内容数据的便携式再现装置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方法,包括获取步骤,该步骤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该步骤基于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以及传送步骤,该步骤将在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
该通信方法还可包括再现步骤,该步骤再现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再现历史产生步骤,该步骤产生在再现步骤中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以及评价值记录步骤,该步骤将与内容数据相配的在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其中,在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基于在获取步骤获得的再现历史信息、以及在再现历史产生步骤所产生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该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
在该实例中,该通信方法可被配置成在再现历史产生步骤,产生在再现步骤中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并将其记录到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且在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基于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以及记录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该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然后在评价值记录步骤,将与内容数据相配的算术运算后的计算评价值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然后,在传送步骤,将算术运算后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再现装置。
或者,该通信方法还可包括第一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该步骤基于在再现步骤中所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该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第一评价值记录步骤,该将与内容数据相配的在第一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第二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该步骤基于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第一传送步骤,该步骤将在第二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第三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该步骤基于在第二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和在第一评价值记录步骤中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来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以及第二传送步骤,该步骤将在第三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
在该实例中,每当在再现步骤再现内容数据时,就可执行第一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和第一评价值记录步骤的过程,从而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和更新。
或者,该通信方法还可包括删除指令步骤,该步骤在执行第一传送步骤的过程之后但在执行第三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的过程之前,向便携式再现装置发出删除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的指令。
该通信方法还包括评价值输入步骤,该步骤基于用户输入设置与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评价值记录步骤,该步骤将与内容数据相配的在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及在评价值输入步骤中设置的输入评价值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其中,在传送步骤,将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
该通信方法可被配置成在获取步骤,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得与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和/或输入评价值;并且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包括以下步骤的一个或全部基于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和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的步骤,以及基于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内容数据的输入评价值和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的输入评价值,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输入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的步骤;在评价值记录步骤,将与内容数据相配的算术运算后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所获得新的输入评价值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在传送步骤,将算术运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所获得的新的输入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中。
该通信方法还可包括评价值输入步骤,该步骤基于用户输入设置与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评价值记录步骤,该步骤将与内容数据相配的在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及在评价值输入步骤中设置的输入评价值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以及显示控制步骤,该步骤控制显示部分有选择地显示与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同一内容数据相关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
在该实例中,在显示控制步骤中,可在显示部分上将输入评价值优先于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显示。
或者,该通信方法可被配置成如果记录了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关的计算评价值而未记录输入评价值,则在显示控制步骤,由该显示部分显示计算评价值;但是,如果在评价值输入步骤中设置了与特定内容数据有关的输入评价值,则在评价值记录步骤,将与特定内容数据相配的输入评价值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然后在显示控制步骤,在显示部分上显示输入评价值而非计算评价值。
在该实例中,该通信方法可被配置成如果同样当在显示控制步骤将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显示在显示部分上时,在获取步骤中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了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或者在再现步骤中执行了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的内容存储部分中的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则执行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以基于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或在再现步骤中再现的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再次对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并执行评价值记录步骤,以将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更新为经再次算术运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
该通信方法还可包括连接检测步骤,该步骤检测便携式再现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相连;且其中,如果在连接检测步骤中检测到便携式再现装置相连,则执行获取步骤、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以及传送步骤。
在该实例中,该通信方法还可包括再现步骤,该步骤再现储存在内容存储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再现历史信息产生步骤,该步骤产生在再现步骤中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评价值记录步骤,该步骤将在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基于在再现步骤中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而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以及连接时间检测步骤,该步骤检测便携式再现装置和通信方法之间的连续连接持续时间超过了一特定时段;且其中,如果检测到便携式再现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连续连接持续时间超过了一特定时段,则执行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以基于在再现历史产生步骤中新产生的再现历史信息再次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该计算评价值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并与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然后执行传送步骤,以将再次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
该通信方法还可包括空闲容量判定步骤,该步骤判定与便携式再现装置相对应的存储介质是否具有空闲容量;内容删除步骤,该步骤在空闲容量判定步骤判定存储介质不具有空闲容量时,响应于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删除存储在与便携式再现装置相对应的存储介质中的部分内容数据;以及向便携式再现装置传送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的内容存储部分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数据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能与外部装置通信的再现装置的通信方法,包括再现步骤,该步骤再现储存在再现装置的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再现历史产生步骤,该步骤产生在再现步骤中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并将所产生的信息记录到再现装置的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传送步骤,该步骤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记录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的再现历史信息传送到外部装置;获取步骤,该步骤从外部装置获得由外部装置至少基于再现历史信息算术运算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以及评价值记录步骤,该步骤将与内容数据相配的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计算评价值记录到再现装置的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该通信方法还可包括评价值输入步骤,该根据用户输入设置与储存于内容存储步骤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且其中,在评价值记录步骤,将与内容数据相配的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计算评价值和在评价值输入步骤中设置的输入评价值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在该实例中,该通信方法还可包括显示控制步骤,该步骤控制显示部分有选择地显示与记录于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同一内容数据相关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
此外,在显示控制步骤,可控制显示部分将输入评价值优先于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显示。
在该实例中,该通信方法可被配置成如果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记录了有关特定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而非输入评价值,则在控制显示步骤,控制显示部分显示计算评价值;但是,如果在评价值输入步骤中设置了有关特定内容数据的输入评价值,则在评价值记录步骤,将与该特定内容数据相配的输入评价值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在显示控制步骤,控制显示部分显示输入评价值而非计算评价值。
或者,该通信方法可被配置成同样在显示控制步骤控制显示部分显示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的模式中,执行传送步骤、获取步骤、以及记录步骤。
该通信方法可被配置成在传送步骤,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和/或输入评价值传送给外部装置;并且在获取步骤,获得由外部装置基于经传送的计算评价值和储存在外部装置中的计算评价值而算术运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由外部装置基于所传送的输入评价值以及储存在外部装置中的输入评价值而算术运算的新的输入评价值;然后在评价值记录步骤中,将与内容数据相配的储存在评价值存储步骤中的计算评价值和/或输入评价值更新为所获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所获得的新的输入评价值。
该通信方法还可包括接收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的删除指令的步骤;以及将与指定为删除对象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内容标识信息记录在删除内容存储部分中的步骤;且其中,在传送步骤,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向外部装置传送记录在删除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标识信息、以及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
该通信方法还可包括第一传送步骤,该步骤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传送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第一获取步骤,该步骤获取由外部装置至少基于再现历史信息而算术运算的再现装置中内容的计算评价值;第一记录步骤,该步骤将与内容数据相配的在第一获取步骤中获得的计算评价值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第二传送步骤,该步骤将在第一记录步骤中记录的计算评价值传送给外部装置;第二获取步骤,该步骤从外部装置获取由外部装置基于在第二传送步骤中传送的计算评价值和储存在外部装置中的计算评价值而算术运算的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以及第二记录步骤,该步骤将与内容数据相配的在第二获取步骤中获取的新的评价值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在该实例中,该通信方法还可包括删除步骤,该步骤在第一获取步骤之后但在第二传送步骤之前删除储存在再现历史存储步骤中的再现历史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记录介质,其上或其中记录了用于能与可再现内容数据的便携式再现装置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过程的计算机可读程序,该程序包括获取过程,该过程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该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评价值算术运算过程,该过程基于由获取过程获得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该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以及传送过程,该过程将由评价值算术运算过程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记录介质,其上或其中记录了用于能与外部装置通信的再现装置的通信过程的计算机可读程序,该程序包括再现过程,该过程再现储存在再现装置的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再现历史产生过程,该过程产生由再现过程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并将所产生的信息记录到再现装置的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传送过程,该过程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记录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的再现历史信息传送到外部装置;获取过程,该过程获得由外部装置至少基于来自外部装置的再现历史信息而算术运算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以及评价值记录过程,该过程将与内容数据相配的由获取过程获得的计算评价值记录到再现装置的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再现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已如上进行了描述。因此,该信息处理装置可响应于再现装置上内容的再现历史,对由再现装置再现的内容的评价值进行自动算术运算(自动评级)。因此,频繁欣赏的内容的评价值自动增大,而很少欣赏的另一内容的评价值则自动降低。相应地,当大量内容储存在存储介质中时,用户可通过再现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或通过基于添加到内容的评价值删除不必要的内容,来有效地管理内容。此外,再现装置上的再现历史由信息处理装置进行算术运算以计算评价值,且所计算的评价值被传送并记录到该再现装置中。因此,还可当再现装置具有相对较低的处理能力或因电池而受限制时,可快速并有效地对内容的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还可防止耗尽再现装置的电池。
总之,使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再现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储存在储存装置或介质中的每个内容的评价值都可被自动添加到所储存的内容中。
结合其中类似部件或元件用类似标号标示的附图,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中变得显而易见。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一般配置的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在通信系统中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的示图;图3A和3B是示出通信系统中分别显示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的显示屏的示意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硬件配置示例的框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再现装置的硬件配置示例的框图;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便携式再现装置的功能配置的框图;图7A和7B是示出便携式再现装置的事件日志和再现操作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图8是示出用于便携式再现装置的事件日志的视图;图9是示出事件日志的一格式示例的视图;图10是示出便携式再现装置中再现操作和事件日志之间的相应关系的视图;图11是示出当要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上输入并设置输入评价值时的显示屏的视图;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图13和14是示出图12所示的分析结果存储部分的存储实质的视图;图15和16是示出由信息处理装置对计算评价值的特定算术运算方法的视图;图17是示出图12所示的内容信息存储部分的存储实质的视图;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响应于再现情形等而更新内容的评价值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19A到19E是示出通信方法中有关同时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和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同一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的变体的视图;图20是示出信息处理装置中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之间的显示更换方法的流程图;图21是示出利用信息处理装置中的评价值搜索和再现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的显示屏示例的示意图;图22是示出通信系统应用于登入登出型版权管理系统的示例的视图;图23是示出分组管理型版权管理系统中的分组注册的概要的视图;图24是示出版权管理系统的主要组件的示图;图25是示出通信系统应用于分组管理型版权管理系统的示图;图26A到26D是示出通信系统的操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较佳实施例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再现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系统配置>
首先,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一般配置。注意,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一般配置的框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包括多个信息处理装置10-1、10-2、…、10-n(在以下描述中,任一个通常都可称为“信息处理装置10”或“PC10”)。通信系统100还包括多个便携式再现装置(PD)20-1、20-2、…、20-n(在以下描述中,任一个通常都可称为“便携式再现装置20”或“PD 20”)。通信系统100还包括固定再现装置21、分发服务器30、网络5和互连所述组件的本地线路9、以及可移动记录介质7。
同时,本实施例中的内容数据(下文中仅称为“内容”)可以是任意内容,比如音乐、演讲、广播节目等的声音(音频)内容;由一个或多个静止图片或形成电影、电视节目、视频节目的运动图片、照片、绘画、图表等、电子书籍(E-书籍)、游戏或软件形成的图像(视频)内容。在以下描述中,音乐内容、特别是从分发服务器中分发的或从音乐CD中抓取的音乐内容被描述为内容的一个示例。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刚刚提及的这种示例。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内容可以是例如版权管理对象内容,即其版权由比如登入登出系统或分组管理系统的版权管理系统管理,或者可以是其版权未受管理的内容。
每个信息处理装置10是可记录和再现内容的记录和再现装置。更特别地,信息处理装置10由比如个人计算机(下文中称为“PC”)的计算机装置(可以是笔记本型或台式机型的)形成。然而,信息处理装置10并不限于刚刚提及的这些示例的任一个,而可以是任何装置,比如PDA(个人数字助理)、家用游戏机、信息设备等,只要该装置具有通过网络5的通信功能。
信息处理装置10可例如通过网络5与分发服务器30相连以进行通信。该信息处理装置10可安装例如用于内容分发服务的软件和用于抓取的内容共享服务的软件。因此,信息处理装置10可获取从分发服务器30分发的内容(下文称为分发内容),并将该分发内容记录在诸如存储装置或可移动记录介质7的记录介质上。
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可通过自录(声音自录、图像自录等)、抓轨等新产生内容,并将该内容记录到存储装置或可移动记录介质7上。注意,自录表明将由信息处理装置10中提供的图像拾取装置/声音收集装置拾取/收集的图像/声音记录为视频/音频数字数据。同时,抓轨表明提取记录在诸如音乐CD、视频DVD、软件CD-ROM等的记录介质上的数字类型的内容数据(声音数据、图像数据等),将内容数据转换成可由计算机处理的文件格式的数据,并将该数据记录在存储装置或可移动记录介质7上。
每个信息处理装置10都可根据比如ATRAC3(高级转换声学编码3)法、或MP3(MPEG音频第3层)法的预定压缩编码方法对上述的分发内容和抓取内容进行压缩编码,使用诸如DES(数据加密标准)的加密方法加密内容,并记录该经加密的内容。
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通过网络5或本地线路9从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10或便携式再现装置20发送和接收分发内容或抓取内容,或可通过可移动记录介质7传送分发内容或抓取内容。因此,可通过内容的提供/获取在多个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多个便携式再现装置20之间共享数据。
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每一个都是作为便携式内容再现装置的便携式设备(下文中称为“PD”)。更特别地,便携式再现装置20由例如包括具有几十GB存储容量的硬盘驱动器(HDD)的便携式音频播放器等形成。然而,便携式再现装置20并不限于所述这种示例,而可以是各种便携式装置的任一种,诸如便携式视频/音频播放器、PDA、便携式电话机和PHS终端。此外,内置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存储介质或可载入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可移动记录介质7并不限于上述HDD,而可以是能随机存取的任一记录介质,诸如光盘、磁光盘、闪存、FeRAM或磁性存储器。注意,便携式再现装置20可以是仅用于再现内容的机器。
便携式再现装置20可通过本地线路9与信息处理装置本地相连,并可向信息处理装置10传送各类数据。本地线路9由比如USB(通用系统接口)电缆或SCSI(小计算机系统接口)电缆的线缆形成。注意,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可被配置成通过无线电通信在彼此之间进行数据传送。
如上所述的这种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任一个都可再现通过本地线路9从信息处理装置10传送的内容、或由可移动记录介质7提供的内容。
固定再现装置21由例如固定型音乐记录/再现装置形成。该固定再现装置21具有与上述便携式再现装置20相同的功能。在下文中,尽管主要详细描述了便携式再现装置20,但该描述也可应用于固定再现装置21。
分发服务器30由包括服务器功能等的计算机装置形成。该分发服务器30用来提供内容分发服务。特别地,分发服务器30根据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分发请求通过网络5将内容分发给用户所有的信息处理装置10。
分发服务器30是例如提供电子音乐分发(EMD)服务的EMD服务器。分发服务器30根据比如ATRAC3法或MP3方法的压缩编码方法来对分发对象的音乐内容进行压缩编码,根据诸如DES的加密方法来加密经编码的音乐内容,并将经加密的音乐内容分发给信息处理装置10。此外,分发服务器30加密用于解密分发内容的内容密钥,并将经加密的内容密钥连同经加密的分发内容传送给信息处理装置10。此外,分发服务器30响应于内容的分发执行对已购买该内容的用户的记帐过程。
网络5是互连内容处理装置10和分发服务器30以进行双向通信的通信线网络。网络5由比如因特网、电话网、或卫星通信网络、或诸如WAN、LAN或IP-VPN的专用网络形成,并可以是有线网络和无线电网络的任一种。
此外,如上所述的网络5包括专用网。专用网是互连多个信息处理装置10的网络,从版权管理的观点看内容在这些信息处理装置10中在私人使用范围内共享。上述这种专用网的一特定示例可以是例如互连由同一用户使用的多个信息处理装置10的网络、同一家庭使用的互连多个信息处理装置10的家庭网络、互连在小规模有限组(公司、朋友等)内使用多个信息处理装置10的LAN等。
可移动记录介质7是可储存诸如内容、内容的属性信息等各类数据的存储介质,并可以是各种光盘的任一种,比如DVD-R、DVD-RW、DVD-RAM、CD-R、CD-RW和磁光盘、诸如软盘和硬盘的磁盘、和各种半导体存储器。注意,可移动记录介质7可以是具有版权管理功能的记录介质,它使用例如密码密钥等来限制内容的抓取、再现等。
可移动记录介质7用作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内容提供/获取介质。例如,如果由信息处理装置10-1写入内容的可移动记录介质7被载入任一信息处理装置10以使内容可读出,则该内容可从信息处理装置10-1提供给信息处理装置10。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可通过可移动记录介质7向不与网络5相连的内容再现装置20提供/从该装置获取内容。此外,可移动记录介质7还用作信息处理装置10之间内容属性信息的提供/获取介质。另外,可移动记录介质7可被插入在商店前提供的内容销售终端(未示出)等,并响应于用户的操作向信息处理装置10提供所购买的内容。
<对内容的评价值添加方法的概述>
现在,概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中对每个内容的评价值添加方法。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中,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所有的任一内容的评价值(等级)可基于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容的再现历史自动地算术运算,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内容的再现历史信息自动运算的评价值被称为“计算评价值”。此外,自动产生计算评价值并使计算评价值与内容相配称为“自动评级”。相反,基于用户输入设置的评价值称为“输入评价值”且使输入评价值与内容相配称为“手动评级”。
在自动评级中,计算评价值必须反映用户对内容的喜好。为此,计算评价值最好被设置成关于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例如再现频率较高的内容)它具有较高值。另一方面,关于不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例如再现频率较低的内容),计算评价值被设置成具有较低值。
这种自动评级例如可用以下方式应用。特别地,计算评价值被用作(1)用户搜索内容时的基准参数;(2)计算用来掌握用户喜好的概况数据的索引;以及(3)当大量内容要从信息处理装置10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时,选择因存储容量的限制而要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删除的内容的基准。
在此,参照图2概略地描述根据本实施例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的视图。
如果要通过自动评级确定计算评价值,则当各个内容(曲调或乐曲)的任一个由便携式再现装置(PD)20再现时,则再现历史信息(再现日志)被实时地记录(步骤1)。
由便携式再现装置20记录的再现历史信息包括例如再现内容的内容ID、以及内容的再现开始日期/时间数据和再现结束日期/时间数据。注意,再现历史信息可以是其它方式的日志数据,从中可计算出该再现开始日期/时间数据和再现结束日期/时间数据。另一方面,信息处理装置10还在再现内容时产生再现历史信息。
这样,便携式再现装置20被配置成它不能确定每个内容的再现计数,而是响应于内容的再现记录再现历史。因此,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不能实时地在显示屏上反映从内容的未使用状态到使用状态的改变。
然后,当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彼此相连时,再现历史数据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传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步骤2)。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在传送给信息处理装置10之后就被擦除。
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基于信息处理装置10的再现历史信息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计算最新的计算评价值,该计算评价值反映了信息处理装置10本身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之后,信息处理装置10可在接收到来自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时累加信息处理装置10本身的再现历史信息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然后基于所累加的再现历史信息计算最新的计算评价值。或者,信息处理装置10可在每当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再现内容时动态地反映有关计算评价值的再现历史信息。
注意,执行如上所述的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到信息处理装置10的传送过程、以及计算评价值的算术运算过程的时机是紧跟在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彼此相连之后。然而,尽管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继续保持彼此相连,但传送过程和算术运算过程可在每个预定时间间隔之后(例如每一个小时之后)执行。这使得在计算评价值上周期性地反映内容在预定时间间隔内再现的再现历史成为可能。
然后,用如上所述的方式算术运算的最新计算评价值从信息处理装置10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并记录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步骤4)。结果,便携式再现装置20可在一再现内容之后就显示该内容的计算评价值。
这样,根据自动评级,再现历史信息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传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且计算评价值由信息处理装置10算术运算并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因此,即使内容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再现,内容的再现历史也不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立即反映到计算评价值上。
通常,再现装置,尤其是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10相比,会受到电池以及处理器的低处理能力的限制。因此,如果试图使便携式再现装置20基于再现历史来自动地对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则不仅有对该算术运算过程需要很多时间的问题,而且有电池耗尽的问题。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评级中,计算评价值的算术运算过程由信息处理装置10而非便携式再现装置执行,且算术运算结果的计算评价值被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20。因此,计算评价值可被快速地算术运算,并可抑制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电池的耗尽。但是,当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处理器的处理能力提高时,评价值可由便携式再现装置20算术运算。
另一方面,在手动评级中,不仅信息处理装置10而且便携式再现装置20都可基于用户输入设置输入评价值。因此,每个内容的输入评价值都被立即反映为内容的属性信息。
现在,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将参照图3A和3B进行更具体的描述。注意,图3A和3B分别示出当内容由便携式再现装置20再现时,其上显示一计算评价值的显示屏4a、以及其上显示一输入评价值的显示屏4b。
如图3A所示,用浅色五角星标记“☆”个数的形式在显示屏4a上示出通过自动评级的计算评价值。同时,如图3B所示,用深色五角星标记“★”个数的形式在显示屏4a上示出通过手动评级的输入评价值。因此,用户可分辨两种评价值。通过自动评级的计算评价值和通过手动评级的输入评价值在例如五个等级之一(例如从一颗星到五颗星)上显示。在图3A的示例中,内容“标题1”的计算评价值为三颗星,而在图3B的示例中,内容“标题1”的输入评价值为五颗星。
此外,尽管当显示计算评价值时如上所述显示了五颗星,但它具有例如精确到一位小数(单位为0.1)的实际值。因此,例如通过将1/2以上的分数值计为1并忽略其余的,实际计算评价值可被显示为整数颗星(0、1、2、3、4或5颗星)。例如,当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为3.2,它被显示为三颗星。
此外,计算评价值的初始值可在内容分发服务方自由地设置。例如,如果该服务方不执行特殊设置,则内容的计算评价值的初始值被设置成例如3.0。另一方面,对于唱片公司商标或服务方想要推荐的内容(曲调或乐曲)可将例如高于3.0的点数设置为初始值。
另一方面,在手动评级中,用户可不仅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而且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手动地将输入评价值设置为从0到5的5个等级。在获得内容之后(例如在分发或抓取内容之后)输入评价值并不立即具有任何值。然后,如果输入评价值基于用户输入而被输入,则它保持固定直到后来另一个输入评价值被用户输入。
此外,如果在手动评级中输入并对某一内容设置了输入评价值,则在该内容的计算评价值的显示被消除后显示输入评价值。换言之,对于同一内容,输入评价值优先于计算评价值显示。因此,用户通常仅可在显示屏4a或显示屏4b上确认输入评价值和计算评价值之一。特别地,当对内容设置输入评价值时,显示输入评价值(参见图3B),而当不对内容设置输入评价值时,则显示计算评价值(参见图3A)。
通过输入评价值的这种优先显示,可防止在同一显示屏上显示关于同一内容的多个不同评价值的麻烦,并防止用户的混淆。此外,可显示尊重用户愿望的评价值。然而,显示并不限于所示示例,计算评价值可以其它方式优先于输入评价值显示,或者两个评价值可在同一屏幕上显示。
注意,在设置并显示输入评价值之后,继续储存通过自动评级的计算评价值,并且还在再现内容时连续执行计算评价值的算术运算过程。此外,如果用户执行一特定运算,则可去除通过手动评级的输入评价值的显示,而再次显示通过自动评级的计算评价值。这使得用户在设置输入评价值之后确认计算评价值成为可能。
此外,在自动评级中,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被读入信息处理装置10,且计算评价值由信息处理装置10根据所读取的再现历史和信息处理装置10的再现历史来算术运算。因此,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执行的并对自动评级有影响的运算并不立即反映到计算评价值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的显示。另一方面,在手动评级时,所输入的和新设置的输入评价值立即反映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每首曲调的详细显示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内容都可基于包括自动评级中的计算评价值和手动评级中的输入评价值的两个不同评价值来评价。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用于如所述实现内容的这种评价值添加方法(评级方法)的配置。
<信息处理装置(PC)的硬件配置>
现在,参照图4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硬件配置。注意,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硬件配置示例的框图。
如图4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0包括例如CPU(中央处理单元)101、ROM(只读存储器)102、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03、主总线104、桥接器105和外部总线106。该信息处理装置10还包括接口107、输入单元108、输出单元110、存储部分(HDD)111、驱动器112、连接端口114和通信部分115。
CPU 101用作算术运算处理装置和控制装置,并根据各个程序操作以控制信息处理装置10中的组件。ROM 102储存由CPU 101使用的各个程序、算术运算参数等。RAM 103暂时储存CPU 101用于执行的程序、在执行期间适当变化的参数等。CPU 101、ROM 102和RAM 103通过由CPU总线等形成的主总线彼此相连。
主总线104通过桥接器105与诸如PCI(外围部件互连/接口)总线等的外部总线相连。
输入单元108由比如鼠标、键盘、触摸板、按键、开关和手柄等输入元件、以及用于产生输入信号并将其输出给CPU 101的输入控制电路等形成。信息处理装置10的用户可操作输入单元108来将各数据输入给信息处理装置10,并向信息处理装置10发出处理操作的命令。
输出单元110由比如CRT(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液晶显示(LCD)装置、灯等显示装置和诸如扬声器的声音输出装置形成。输出单元110输出例如再现内容。特别地,显示装置以文本或图像的形式显示各类信息,诸如再现视频数据。同时,声音输出装置发出再现声音数据等的声音。
存储部分111是形成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存储部分示例的用于数据存储的装置,并由例如HDD(硬盘驱动器)等形成。存储部分111驱动硬盘来储存要由CPU 10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数据。
驱动器112是存储介质的读取器/写入器,并内置于信息处理装置10或在外部提供。驱动器112在/从诸如载入到信息处理装置10的磁盘、光盘、磁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的可移动记录介质7上记录/再现内容的各种数据、内容的属性信息等。
特别地,驱动器112读出记录在可移动记录控制7上的数据,并将该数据提供给通过接口107、外部总线106、桥接器105和主总线104相连的RAM 103。CPU101遇必要时将该数据储存到ROM 102、存储部分111等。同时,驱动器112从CPU 101接收储存在ROM 102、存储部分11等中的数据、新产生的数据、或从外部装置中获取的数据,并将该数据写入可移动记录介质7。
连接端口114是用于连接例如便携式再现装置20等外部外围装置的端口,并具有诸如USB端子、IEEE1394端子等的连接端子。连接端口114通过接口107、外部总线106、桥接器105、主总线104等与CPU 101等相连。通过所述的这种连接端子114,信息处理装置10可通过便携式再现装置20和本地线路9传送诸如内容和内容的属性信息的各种数据、以及控制信号。该连接端口114通过有线通信和无线电通信的任一种允许与便携式再现装置的通信连接。例如,连接端口114符合蓝牙、802.11a/b/g等。
通信部分115是由通信设备等形成的通信接口,用于与例如网络5相连。通信部分115通过网络5向诸如另一信息处理装置(PC)10或分发服务器30的外部装置传送并从其接收内容的各种数据和内容的属性信息、控制信号等。通信接口可符合以太网或千兆以太网,或在允许与无线介入点直接通信的环境中可符合蓝牙、802.11a/b/g等。
注意,分发服务器30具有基本上类似于信息处理装置10的硬件配置,因此,在此省略硬件配置的描述以避免重复。
<便携式再现装置(PD)的硬件配置>
现在,参照图5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硬件配置。注意,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硬件配置示例的框图。
如图5所示,便携式再现装置20包括例如主控制部分201、闪存202、RAM 203、数据处理部分204、总线206和输入部分208。便携式再现装置20还包括显示部分210、存储部分(HDD)211、解码器213、通信部分215、音频输出电路216、遥控器218和耳机219。
主控制部分201用作控制装置并控制便携式再现装置的组件。闪存202储存例如定义主控制部分201的动作的程序和各数据。同时,RAM 203由SDRAM(同步DRAM)形成并暂存与主控制部分201的过程相关的各数据。
数据处理部分204由系统LSI等形成,并处理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要传送的数据。总线206是互连主控制部分201、闪存202、RAM 203、数据处理部分204、输入部分208、显示部分210、存储部分(HDD)211、解码器213、通信部分215、音频输出电路216等的数据线。
输入部分208和遥控器218由比如触摸板、按键、手柄、拨盘等的操作元件和输入控制电路形成。输入控制电路响应于用户对任一操作元件的操作产生输入信号,并将该输入信号输出给主控制部分201。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用户能通过操作输入部分208或以下描述的遥控器218向便携式再现装置20输入各种数据或输入处理动作命令。
显示部分210由比如LCD面板和LCD控制电路、有机EL面板和有机EL控制电路等形成。显示部分210在主控制部分210的控制下以文本或图像的形式显示各类信息。例如,显示部分210可显示保留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内容的属性信息,诸如标题名称、专辑名称、艺术家姓名、评价值等。
存储部分211是形成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存储部分示例的用于数据存储的装置。存储部分211由例如具有几十GB存储容量的硬盘驱动器(HDD)形成,并储存经压缩的内容、主控制部分201的程序和诸如处理数据的各种数据。注意,作为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提供的存储介质,除硬盘驱动器之外,可采用诸如闪存202或可移动记录介质7的半导体存储器。
解码器213执行经加密内容数据的解密过程、解码过程、环绕过程、转换成PCM数据的转换过程等。
通信部分215由USB控制器、USB端子等形成,并向通过诸如USB电缆的本地线路9相连的信息处理装置10传送和从其接收诸如内容和内容的属性信息的各种数据、控制信号等。通信部分215可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电连接相连,用于与信息处理装置通信。例如,通信部分215包括用蓝牙、802.11a/b/g等通信。
音频输出电路216放大由解码器213解码的模拟音频数据和由CPU转换的DA、并将经放大的模拟音频数据输出给遥控器218。模拟音频数据从遥控器218输出给耳机219,并从内置于耳机219的扬声器输出。
在此,描述具有上述硬件配置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主要数据流。
首先,描述当便携式再现装置(PD)20接收来自信息处理装置(PC)10的内容时的数据流。当便携式再现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10通过诸如USB电缆的本地线路9彼此相连时,信息处理装置10将便携式再现装置20识别为可移动存储介质(HDD)。如果在该状态中,信息处理装置10向便携式再现装置20传送内容数据和控制信息,则通信部分215接收该数据。然后,所接收的内容数据由通信部分215直接储存到存储部分211中。同时,由通信部分215接收的控制信息经由数据处理部分204输入到主控制部分201,并储存到预定存储区域。
现在,描述当便携式再现装置(PD)20再现内容时的数据流。首先,内容的再现请求被输入到主控制部分201。然后,如果内容的再现被主控制部分201所允许,则数据处理部分204从存储部分211中读出再现对象的内容数据,并将该内容数据传送给RAM 203。此外,数据处理部分204同时且并行地将传送给RAM 203的内容数据传送给解码器213。然后,解码器213执行加密形式内容的解密过程、内容数据的解码过程、环绕过程、转换成PCM数据的转换过程等,并将结果数据传送给主控制部分201。此外,主控制部分201通过DA转换器(未示出)执行输入其中的PCM数据的音量调整,将结果数据转换成模拟音频数据,并将该模拟音频数据传送到音频输出电路216的放大器。音频输出电路216通过遥控器218从耳机219输出模拟音频数据。
<便携式再现装置(PD)的功能配置>
现在,参照图6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主要功能。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功能的框图。
参照图6,便携式再现装置20包括例如内容存储部分220、再现操作部分222、再现部分224、日期/时间信息产生部分226、再现历史产生部分228、以及再现历史存储部分230,作为其主要组件。便携式再现装置20还包括删除命令接受部分232、删除内容存储部分234、传送部分236、通信部分238和获取部分240,作为其主要组件。便携式再现装置还包括评价值记录部分242、内容信息存储部分(评价值存储部分)244、评价值输入部分246、显示控制部分248和显示部分250,作为其主要组件。
内容存储部分220由比如存储部分211的记录介质形成,诸如HDD、闪存202或可移动记录介质7,并具有将多个内容储存其中的功能。对于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220中的每个内容,添加用于唯一地标识该内容的内容ID。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内容可包括从信息处理装置10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容、以及通过可移动记录介质7获取的内容。此外,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220中的内容可从诸如分发服务器30或另一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外部装置获得。
再现操作部分222接受由用户通过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提供的输入部分208输入的对内容的再现操作,并向再现部分224提供所接受再现操作的信息。可由用户输入的再现操作可包括多个操作,用于使便携式再现装置20执行例如选择要再现的内容、再现所选择的内容、快进正在再现的内容、快退正在再现的内容、停止(包括暂停或中止)正在再现的内容的再现、跳过正在再现的内容等。跳过正在再现的内容表明在再现一内容时执行快退操作或快进操作,以将再现的对象从一个内容变成另一个内容。
再现部分224具有再现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220上的内容的功能。再现部分224从再现操作部分222中获取再现操作的信息,并基于所获得的再现操作信息执行对内容的处理。要由再现部分224执行的对内容的处理包括内容的再现、正在再现内容的快进、正在再现内容的快退、正在再现内容的再现的停止等。如果再现部分224开始对内容的这些处理中的任一种,则它向再现历史产生部分228通知处理的开始(在以下描述中,由再现部分224对内容处理的开始有时也称为事件的发生)。当要发出事件发生的通知时,再现部分224向再现历史产生部分228提供所开始处理的类型(诸如内容的再现、正在再现内容的快进、正在再现内容的快退、正在再现内容的再现的停止等的开始处理的类型有时也称为事件类型)和处理对象的内容的标识信息(例如内容ID)。
日期/时间信息产生部分226产生日期和小时的信息。更特别地,日期/时间信息产生部分226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置时钟中获得日期和小时,并产生包括日期和小时的日期/时间信息。日期/时间信息产生部分226根据来自再现历史再现部分228的请求来产生日期/时间信息,并将所产生的日期/时间信息输出给再现历史生成部分228。
再现历史产生部分228具有产生表示由再现部分224对内容的处理实质的再现历史信息、并记录所产生的再现历史信息的功能。更特别地,再现历史产生部分228具有响应于再现部分224执行的对内容的处理而产生事件日志,并将所产生的事件日志写入再现历史存储部分230。注意,该事件日志对应于本实施例中的再现历史信息。
更具体地,再现历史产生部分228从再现部分224接受事件发生的通知。当接收到事件发生的通知时,再现历史产生部分228从日期/时间信息产生部分226中获得日期/时间信息,并产生事件日志,其中所获得的日期/时间信息、事件发生通知中所包括的事件类型、以及处理对象的内容ID彼此相配。然后,再现历史产生部分228将所产生的事件日志写入再现历史存储部分230,使事件日志按时间顺序排列。
再现历史存储部分230由例如HDD、闪存等的存储部分211形成,并储存由再现历史产生部分228产生的事件日志(再现历史信息)。
在此,参照图7A到10详细描述事件日志。图7A和7B示出再现操作和事件日志之间的关系。图7A和7B中的标号“CID1”和“CID2”各标示一内容ID、“播放”标示内容的再现、“FF”标示快进正在再现的内容、“暂停”标示暂停正在再现的内容、而“停止”标示停止正在再现的内容。此外,图7A和7B中的标号t标示一段时间的流逝,且t1到t7各标示基于再现操作的事件发生的日期和小时。
首先,参照图7A描述用户的再现操作和再现部分224响应于再现操作执行的处理。根据图7A的示例,用户首先通过便携式再现装置20输入再现内容CID1的命令,且再现部分224根据该命令开始再现内容CID1。然后,在再现内容CID1期间,用户将在时间(日期和小时)t1向便携式再现装置20输入快进内容CID1的命令,且再现部分224根据该命令在时间t2开始快进内容CID1。然后,如果用户取消了快进命令,则再现部分224在取消命令的时间(即在时间t3)再次开始再现内容CID1。
然后,在再现内容CID1期间,用户将向便携式再现装置20输入暂停再现内容的命令。根据该命令,再现部分224在时间t4开始停止再现内容CID1。如果用户取消暂停命令,则再现部分224在取消命令的时间(即在时间t5)再次开始再现内容CID1。然后,再现部分224在未接收到用户命令的情况下在时间t6开始再现内容CID2。这表示内容CID1的再现执行到形成内容CID1的内容数据的最后部分,然后要在内容CID1之后按序再现的内容CID2的再现自动开始。然后,在内容CID2的再现期间,用户将向便携式再现装置20输入停止正在再现内容的再现的命令。根据该命令,再现部分224在时间t7停止内容CID2的再现。
如上所述,再现部分224响应于用户对内容的再现操作开始对内容的处理。然后,在再现部分224响应于用户的命令开始某一处理(称为第一处理)之后,它继续执行第一处理直到响应于用户的另一个命令开始下一处理(称为第二处理)。简言之,再现部分224从时间t1到时间t2执行再现处理,从时间t2到时间t3执行快进处理,从时间t3到时间t4执行另一再现处理,从时间t4到时间t5执行停止处理,且从时间t5到时间t7执行又一再现处理。
由再现部分224开始每个处理作为事件的发生被传送给再现历史再现部分228。然后,事件日志由再现历史产生部分228对事件的每次发生产生,并被记录到再现历史存储部分230。事件日志在一记录中对每一个事件产生,且这种事件日志按发生顺序的时间序列记录。在每个按序事件日志中还包括内容ID,以允许标识处理对象的内容。基于图7A所示的事件发生情形所产生的事件日志如图7B所示。参照图7B,由记录#1到#9标示的事件日志对应于事件的发生而产生。事件日志记录#1和记录#7是用于指定处理对象的内容的记录。分别置入事件发生的日期和小时(t1到t7)与事件类型(播放、快进、停止等)的记录按事件发生的日期和小时的顺序记录在其中置入内容ID的记录之后。
图9示出储存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230中的事件日志的数据格式示例,并示出图7B示出的事件日志以该数据格式储存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230的记录示例。参照图9,事件日志以8字节为单位储存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230中。事件ID被置入第一字节(标号280、284等)、且内容ID(标号282)或日期/时间信息(标号286)置于事件ID之后。
参照图8描述事件ID。事件ID是表示事件类型的ID。如图8所示,每个事件ID 270都与处理实质272相配,而事件ID“00”表示内容的开始;“01”表示内容的传送;“02”表示再现停止;“03”表示快进;且“04”表示快退。图7B和9可相配地参照。
图7B中的事件日志记录#1对应于置入图9第一字节的事件ID“00”,以及置于图9第一字节之后的内容ID 282。注意,在所示示例中,内容ID由24个字节形成,且因此,其中置入事件ID“00”的8字节记录中的第二到第八字节是空白的,且随后的3个记录(8个字节×3=24字节)用于置入内容ID。
图7B中的事件日志记录#2对应于图9中置入第一字节的事件ID“01”(标号284),且日期/事件信息t1(标号286)置于事件ID之后。日期/事件信息使用由8个字节形成的一个记录的第二到第八个字节的7个字节置入。
图7B中的事件日志记录#3对应于图9中置入第一字节的事件ID“03”,且日期/事件信息2(标号286)置于事件ID之后。然后,事件日志记录#4到记录#9以图9示出的格式储存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230中。
图10示出了各操作类别,它们各自表示由用户执行的再现操作、并各自与对该类别表示的再现操作生成的事件日志相配。便携式再现装置20通常包括用作命令输入部分的按键。通过操作按键之一,用户能向便携式再现装置20给出下一个(Next)、搜索(Search)、前一个(Prev)、重复(Repeat)、暂停(Pause)、快退或快进命令。在再现内容的过程中给出的下一个命令用来再现按再现顺序包括为紧随当前再现内容之后的内容的下一内容。搜索命令用来再现在搜索过程中发现的内容。在再现内容的过程中给出的前一个命令用来再现按再现顺序包括为紧靠在当前再现内容前面的内容的前一内容。在再现内容的过程中给出的重复命令用来再现最近再现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再现内容的过程中给出的重复命令用来再次再现当前再现内容。暂停命令是暂停正在再现内容的再现的命令。快退命令用来快退当前正在再现的内容。快进命令用来快进当前正在再现的内容。
图10中对紧靠在前面的前一内容的快退命令用来快退正在再现的内容,然后将再现的对象从正在再现的内容切换到紧靠在当前再现内容前面的内容。同样,对紧跟着的后一内容的快进命令用来快进正在再现的内容,然后将再现的对象从正在再现的内容切换到紧随正在再现内容之后的另一内容。换言之,对紧靠在前面的前一内容的快退命令和对紧跟着的后一内容的快进命令各自对应于由用户发出的跳过当前再现内容的命令。
如果通过用户的再现操作发出下一个或搜索命令,则停止所再现内容(CID1)的再现被记录为事件日志,然后记录由下一个或搜索命令指定的内容的内容ID(CID2),然后记录再现的开始(播放),如图10所示。
如果通过用户的再现操作发出前一个命令,则停止所再现内容(CID1)的再现被记录为事件日志,然后记录由前一个命令指定的内容的内容ID(CID1),然后记录再现的开始(播放),如图10所示。
如果通过用户的再现操作发出重复命令,则停止所再现内容(CID1)的再现被记录为事件日志,然后记录通过重复命令指定为再次再现的内容的内容ID(CID1),然后记录再现的开始(播放),如图10所示。
如果通过用户的再现操作发出暂停命令,则停止所再现内容(CID1)的再现被记录为事件日志,然后在取消暂停命令之后重新开始的同一内容的再现被记录为再现的开始(播放),如图10所示。
如果通过用户的再现操作发出快退命令,则停止所再现内容(CID1)的再现被记录为事件日志,然后在取消快退命令之后重新开始的同一内容的再现被记录为再现的开始(播放),如图10所示。类似地,这可在发出快进命令时应用。
如果通过用户的再现操作发出快退命令,并执行快退直至再现对象移到另一曲调,则停止所再现内容(CID1)的再现被记录为事件日志,然后记录在取消快退命令之后开始再现的内容的内容ID(CID2),并记录再现的开始(播放),如图10所示。类似地,这可在发出快进命令时应用。
以上详细描述了各个事件。便携式再现装置20可通过将对内容的处理实质和处理的开始日期和小时记录在事件日志中来在事件日志上反映用户对内容的再现操作情形。用户对内容的再现操作情形包括,例如用户再现该内容的时机和次数、在内容再现期间执行快退或快进的次数、跳过内容的次数等。
再参看图6,继续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功能配置的描述。
如果删除命令接受部分232响应于用户输入接收删除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220中的多个内容的命令。则它将与作为删除命令对象的内容相对应的内容ID记录在删除内容存储部分234中。更特别地,删除命令接受部分232产生删除对象列表并将其储存到删除内容存储部分234中。删除对象列表是与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指定为要由用户删除的内容相对应的内容ID的列表。注意,删除命令接受部分232除删除对象列表之外,还可记录能指定删除命令对象的内容的信息(内容的属性信息,比如标题名称、专辑名称或艺术家姓名)。
删除内容存储部分234由例如HDD、闪存202等的存储部分211形成,并储存如上所述的删除对象列表。
传送部分236具有根据来自诸如信息处理装置10或分发服务器30的外部装置的传送请求,通过通信部分238向外部装置传送储存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230中的事件日志(再现历史信息)的功能。更特别地,如果接收到来自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相连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请求,则传送部分236从再现历史存储部分230中读出事件日志,并将所读出的事件日志传送给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相连的信息处理装置10。
此外,传送部分236根据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请求,从用作评价值存储部分的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中读出与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220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并将所读出的计算评价值单独地或连同上述再现历史信息一起传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因此,信息处理装置10可例如对所传送的计算评价值和内容的计算评价值求平均,以产生与内容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并将所产生的计算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20。
此外,当与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244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被储存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中时,传送部分236根据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请求从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中读出输入评价值,并将所读出的输入评价值单独地或连同上述再现历史信息一起传送给信息处理装置10。因此,信息处理装置可例如对所传送的输入评价值和所储存的内容的输入评价值求平均,以产生与内容相对应的新的输入评价值,并将所产生的输入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20。
此外,传送部分236根据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请求传送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设备ID、以及再现历史信息。设备ID是用于标识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标识符。当传送这种设备ID时,将该设备ID记录到信息处理装置10中从而将与该设备ID相对应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注册到信息处理装置10是可能的。例如,这种注册可用作允许例如内容、内容的属性信息、再现历史信息、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删除对象列表、播放列表等信息在与设备ID相对应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10之间的传送的条件。这使得防止信息被许多未指定装置共享成为可能。
此外,传送部分236可根据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请求,将储存在删除内容存储部分234中并指定为例如估计删除列表的删除对象的内容ID、以及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传送给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相连的信息处理装置10。这使得便携式再现装置20可向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相连的信息处理装置10发出请求,以删除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容存储部分220中的内容,使该内容得以从信息处理装置10中删除。
简言之,信息处理装置10因受处理能力或电池的限制本身并不适于执行对内容的删除。因此,当由用户发出删除内容的请求时,信息处理装置10将该内容的内容ID写入删除对象列表中以保留该内容。然后,当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彼此相连时,信息处理装置10将删除对象列表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20。因此,由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相连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删除执行部分(未示出)基于删除对象列表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容存储部分220中删除该内容。
获取部分240具有从诸如信息处理装置10或分发服务器的外部装置中获得由外部装置基于再现历史信息而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等的功能。特别地,如果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的再现历史信息(事件日志)由传送部分236传送给信息处理装置10,则信息处理装置10基于再现历史信息和信息处理装置10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再现历史信息相对应的内容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遇必须时更新内容的输入评价值,并将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20。获取部分240通过通信部分238从信息处理装置10中接收并获取计算评价值和/或输入评价值。此外,获取部分240将用该方式获得的计算评价值和/或输入评价值输出到评价值记录部分242。
此外,获取部分240可从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相连的信息处理装置10中获取内容、内容的属性信息、播放列表等。获取部分240将用该方式获取的内容、内容的属性信息、播放列表等记录到内容存储部分220、播放列表存储部分(未示出)等中。
评价值记录部分242将从信息处理装置10中获得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用作评价值存储部分的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中。特别地,评价值记录部分242将从获取部分240输入的计算评价值、输入评价值、以及将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加到其中的内容的内容ID储存到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注意,与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相对应的内容被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容存储部分220中。
此外,每当计算评价值和输入值由获取部分240获得时,评价值记录部分242分别用所获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来更新储存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中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
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由诸如HDD、闪存202等的存储部分211形成。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储存与内容的内容ID相配的内容的属性信息(计算评价值、输入评价值、标题、艺术家、专辑名称、流派等)。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在本实施例中被形成为评价值存储部分。然而,评价值存储部分并不仅限于此,但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可根据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一些其它属性信息来独立获得。
评价值输入部分246响应于用户输入来设置与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220中的内容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例如,如果用户在再现特定内容期间执行预定操作,则输入评价值设置屏幕4c通过显示控制部分248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显示部分250上显示,如图11所示。如果用户响应于输入评价值设置屏幕4c执行评价值输入操作,则评价值输入部分246响应于该评价值输入操作将正在再现的内容的输入评价值设置成例如1到5之一。在图11的输入评价值设置屏幕4c的示例中,内容的输入评价值被设置成两颗星“★★”。
评价值输入部分246将用该方式设置的输入评价值和内容ID输出到评价值记录部分242。评价值记录部分242将输入评价值连同内容ID一起记录到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因此,便携式再现装置也可设置内容的输入评价值,并立即显示最新的输入评价值。
显示控制部分248控制各类信息在显示部分250上的显示。特别地,例如显示控制部分248读出有关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中的同一内容的计算评价值或输入评价值,以使显示部分250能使输入评价值优先于计算评价值显示,如以上参照图3所述。此外,如果特定内容的输入评价值在显示计算评价值时由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设置,则显示控制部分248控制显示部分250显示所设置的输入评价值,而非显示中的计算评价值。
此外,显示控制部分248控制显示部分250显示存储在未示出的播放列表存储部分中的播放列表。另外,显示控制部分248控制显示部分250响应于用户的操作实质显示各个搜索屏幕。
同样在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在显示控制部分248的控制下显示于显示部分250上的模式中,例如,当建立了便携式再现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10之间的连接时,传送部分236根据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请求向信息处理装置10传送再现历史信息。然后,获取部分240获得由信息处理装置10基于所传送的再现历史信息而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且评价值记录部分242将计算评价值记录到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中。因此,即使对于其输入评价值已设置的内容,该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在任何时间都可被更新成反映再现情形的最新值。注意,显示部分250由显示部分210等形成。
此外,在从信息处理装置10传送的计算评价值由获取部分240获得并由评价值记录部分242响应于传送部分236对再现历史信息(事件日志)的传送而记录到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中之后,再现历史产生部分228删除储存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230中的所传送的再现历史信息。结果,传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并在计算评价值上反映的再现历史信息被删除,且新的再现历史信息响应于内容的后来的再现操作被记录到再现历史存储部分230中。因此,可防止相同的再现历史信息以重叠方式在计算评价值上反映。
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组件的功能配置如上所述。注意,再现操作部分222、再现部分224、日期/时间信息生成部分226、删除命令接受部分232、传送部分236、获取部分240、评价值记录部分242、评价值输入部分246、显示控制部分248等可形成为例如具有多个功能的硬件,或可通过将用于使计算机实现多个功能的程序安装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来配置。
<信息处理装置(PC)的功能配置>
现在,参照图12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主要功能。注意,图1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各个功能。
参照图12,信息处理装置10包括内容存储部分120、再现操作部分122、再现部分124、日期/时间信息产生部分126、再现历史产生部分128、以及再现历史存储部分130,作为其主要组件。信息处理装置10还包括通信部分132、连接检测部分134、获取部分136、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以及评价值所述运算部分142,作为其主要组件。信息处理装置10还包括评价值记录部分144、评价值输入部分146、用作评价值存储部分的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4、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播放列表存储部分152、传送部分154和内容删除部分156,作为其主要组件。信息处理装置10还包括分发服务利用部分158、评价值传送部分160、抓取部分162、搜索列表生成部分164、显示控制部分168、以及显示部分170,作为其主要组件。
在所述组件中,内容存储部分120、再现操作部分122、再现部分124、日期/时间信息产生部分126、再现历史产生部分128、以及再现历史存储部分130分别具有与以上所述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容存储部分220、再现操作部分222、再现部分224、日期/时间信息产生部分226、再现历史产生部分228、以及再现历史存储部分230基本相似的功能配置。因此,将省略其描述以避免重复。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相似地,信息处理装置10可响应于用户的再现操作执行对内容的各种处理,以产生事件日志并将其记录为再现历史信息。
注意,内容存储部分120由比如存储部分111的存储介质形成,诸如HDD、半导体存储器或可移动记录介质7,并具有储存多个内容的功能。此外,再现历史生成部分128可将其中产生的事件日志直接输出给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而无需再现历史存储部分130的介入。
通信部分132由例如连接端口114、通信部分115等形成,并可通过本地线路9和网络5向便携式再现装置20和分发服务器30传送各类信息。
连接检测部分134检测外部装置通过通信部分132与信息处理装置10相连。特别地,连接检测部分134检测便携式再现装置20通过本地线路9与连接端口114本地相连,并向获取部分136通知这种连接。此外,连接检测部分134可检测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10之间的连续连接时段,并且如果检测到连续连接时段超过了特定时段(例如1个小时),则通知获取部分136。
获取部分136具有通过通信部分132获取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再现历史信息、计算评价值、输入评价值等的功能。特别地,如果从连接检测部分134处接收到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连接检测的通知,则获取部分136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获得事件日志,作为与之相连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然后,获取部分136将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获得的事件日志输出给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此外,获取部分136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获得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并将所获值输出给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
此外,获取部分136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获得例如删除对象列表,作为表示与指定要由用户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删除的一个或多个内容相对应的内容ID的信息。结果,由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相连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删除执行部分(未示出)基于删除对象列表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存储部分中删除该内容。信息处理装置10使用该删除对象列表来删除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内容。因此,可减小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处理负载,以降低电池的消耗,从而使长时间地执行内容的再现等成为可能。此外,获取部分136将所获删除对象列表输出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
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执行对作为再现历史信息储存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130中的事件日志、以及作为再现历史信息由获取部分136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获取的事件日志的分析。在以下描述中,储存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130中的事件日志被称为信息处理装置10的事件日志,而由获取部分136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获取的事件日志被称为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事件日志。当事件日志可以是信息处理装置10的事件日志或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事件日志的任一个时,它被简称为事件日志,且当指两种事件日志时,它们都被称为事件日志。
特别地,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根据事件日志确定内容的再现开始日期/时间、再现结束日期/时间、再现次数、静止次数、跳过次数、重复次数、和总的再现时段。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可通过从紧随置入内容ID的记录放置的再现开始的事件日志中提取该事件日志中所包括的日期/时间信息,来确定与内容ID相对应的内容的再现开始日期/时间。
此外,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可通过提取内容的再现开始日期/时间或再现停止的事件日志中所包括的日期/时间信息,来根据事件日志确定内容的再现结束日期/时间。更特别地,在紧靠置入内容ID的记录之前放置的再现结束的事件日志表示内容再现的结束,该内容的再现因为再现停止事件的发生而停止。因此,在紧靠置入内容ID的记录之前放置的再现结束的事件日志中所包括的日期/时间信息表示内容再现结束的日期/时间,该内容的再现因为再现停止事件的发生而停止。
同时,如果在紧靠置入内容ID的记录之前未发现再现结束的事件日志,则紧随置入内容ID的记录放置的再现开始的事件日志表示紧靠在前面的内容的再现结束日期/时间,以及新的再现开始日期/时间。因此,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可通过提取内容的再现开始或停止事件日志中所包括的日期/时间信息,来根据事件日志确定每个内容的再现结束日期/时间。
此外,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可基于紧随置入内容ID的记录放置的再现开始事件日志,来确定每个内容的再现次数。此外,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可基于与图8所示每个再现操作相对应的事件日志,来确定每个内容的静止次数、跳过次数、和重复次数。此外,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可通过对每个内容提取和计算相关事件日志,确定每个内容的总的再现时段。
在分析事件日志之后,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将分析结果记录到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该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由诸如存储部分211的存储介质形成,诸如HDD、闪存202等,并由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储存事件日志的分析结果。更特别地,例如,每个内容的再现次数、静止次数、跳过次数、重复次数以及总的再现时段的信息作为分析结果被储存到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此外,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可储存每次再现的再现开始日期/时间、再现结束日期/时间、以及连续再现时段,作为分析结果。此外,每个内容的再现结束日期/时间可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在此,参照图13和14描述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的分析结果。
图13和14示出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的一个分析结果示例。图13示出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的存储实质,其中根据事件对内容的再现状况的分析结果被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所储存的实质在下文中有时称为再现状况表)。如图13所示,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的再现状况表储存每个内容的彼此相配的内容ID(CID)140a、再现次数140b、暂停次数140c、跳过次数140d、重复次数140e、以及总的再现持续时间140f。
当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的经分析的事件日志是信息处理装置10的事件日志时,由信息处理装置10再现的内容的再现次数、静止次数、跳过次数、重复次数和总的再现时段被储存在再现状况表中。当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的经分析的事件日志是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事件日志时,由便携式再现装置20再现的内容的再现次数、静止次数、跳过次数、重复次数和总的再现时段被储存在再现状况表中。另一方面,当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的经分析的事件日志是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事件日志时,则由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至少之一再现的内容的再现次数、静止次数、跳过次数、重复次数和总的再现时段被储存在再现状况表中。对于由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两者再现的内容,信息处理装置10上再现次数等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的再现次数等的总值被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
内容ID 140a是用于唯一标识内容的标识符。再现次数140b是用内容ID 140a标识的内容所再现的次数。暂停次数140c是在用内容ID 140a标识的内容再现期间再现停止的次数。跳过次数140d是用内容ID 140a标识的内容在再现期间被跳过的次数。重复次数140d是用内容ID 140a标识的内容重复再现的次数。总再现持续时间140f是用内容ID 140a标识的内容再现的时段之和。注意,内容已实际再现的时段之和最好置入总再现持续时间140f内。换言之,置入总再现持续时间140f的时段最好不包括执行快进的时段、不包括执行快退的时段、并且不包括再现停止的时段。
图14示出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的存储实质,其中根据事件日志对内容的再现历史的分析被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所储存的分析结果在下文中有时称为再现历史表)。一个再现历史从紧随置入内容ID的记录放置的再现开始事件开始,到再现结束事件结束,如上所述。如图14中可见,内容ID 140a、再现开始日期/时间140g、再现结束日期/时间140h和连续再现持续时间140i彼此相配地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的再现历史表中。
如果由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分析的事件日志是信息处理装置10的事件日志,则由信息处理装置10再现的内容的再现开始日期/时间、再现结束日期/时间和连续再现持续时间被置入再现历史表中。如果由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分析的事件日志是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事件日志,则由便携式再现装置20再现的内容的再现开始日期/时间、再现结束日期/时间和连续再现持续时间被置入再现历史表中。另一方面,如果由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分析的事件日志是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事件日志,则由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之一再现的内容的再现开始日期/时间、再现结束日期/时间和连续再现持续时间被置入再现历史表中。
内容ID 140a是用于唯一标识内容的标识符。再现开始日期/时间140g是由内容ID 140a所标识的内容开始再现的日期/时间。更特别地,日期/时间信息包括在紧随置入内容ID的记录放置的再现开始的事件日志中。再现结束日期/时间140h是由内容ID 140a所标识的内容在诸如再现开始日期/时间140g中置入的日期/时间开始再现的再现结束日期/时间。再现结束日期/时间可用上述方法确定。连续再现持续时间140i是当由内容ID 140a所标识的内容在诸如再现开始日期/时间140g中置入的日期/时间开始再现时,连续再现时间的时段。置入连续再现持续时间140i中的时段可以不包括执行快退、快进和暂停的时段。特别地,实际连续再现内容的时段可这样确定通过从上述方法确定的再现结束日期/时间140h减去再现开始日期/时间140g获得的时段,再减去快退、快进和暂停的时段。
以上详细描述了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的分析结果。再参看图12,进一步描述信息处理装置10的功能配置。
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具有基于由获取部分136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以及由再现历史产生部分128所产生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每个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的功能。在此,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用于评价值算术运算的再现历史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是由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对如上所述由获取部分136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事件日志的分析结果。同时,信息处理装置10的用于评价值算术运算的再现历史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是由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对如上所述由再现历史产生部分128产生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事件日志的分析结果。
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进行的评价值算术运算可在例如当建立了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之间的连接时执行。特别地,如果连接检测部分134检测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10相连,则获取部分136获得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事件日志。然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事件日志由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分析,且分析结果被储存到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因而,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从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读出分析结果,并基于该分析结果对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此外,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基于便携式再现装置20如上所述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及信息处理装置10过去对同一内容算术运算的并已储存在用作评价值存储部分的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的计算评价值,来对与内容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该新的计算评价值被输出到传送部分154并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并且被输出到评价值记录部分144并记录到用作评价值存储部分的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
另一方面,当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持续相连时,信息处理装置10在每个特定时间间隔之后(例如1小时之后)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获得事件日志。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基于事件日志的分析结果对所计算的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将经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20,从而将它们记录到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
此外,当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持续相连时,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在上述每个预定时间间隔之后(例如每1个小时之后),基于由再现历史产生部分128所新产生的事件日志的分析结果,再次对储存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然后,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将再次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20,从而将它们记录到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
此外,不管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是否彼此相连,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都可在例如每当内容的再现过程由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部分124执行时(每当内容的再现事件发生时),基于根据再现处理的再现历史信息(事件日志的分析结果)来对信息处理装置10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因此,储存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计算评价值可对单个内容的每次再现处理进行动态更新。
此外,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具有合并由获取部分136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计算评价值和储存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计算评价值,以计算新的计算评价值的功能。该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还具有合并由获取部分136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输入评价值和储存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输入评价值,以计算新的输入评价值的功能。
特别地,如果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由获取部分136获得并从其输入,则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从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读出有关同一内容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以及信息处理装置10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然后,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对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计算评价值和信息处理装置10的计算评价值求平均,以计算新的计算评价值。并且,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将新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储存到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并将它们输出到传送部分154,以便于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
这样,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还用作评价值合成部分,用于合并和同步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以及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
在此,参照图15和16描述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基于再现历史信息对计算评价值的特定算术运算方法(用于自动评级的星级调节方法)。
信息处理装置10可通过从分发服务器30下载所分发的内容、通过抓取部分162从记录介质7a抓取内容、或从信息处理装置10具有的一些其它内容再现软件中导入内容,来获得新内容并将该新内容记录到内容存储部分120中。当信息处理装置10用该方式获得新内容时,该内容的计算评价值的初始值被设置为“3.0”,如上所述。
为了进行反映用户喜好的评级,对上述新内容设置的计算评价值响应于用户后来的再现操作用图15所示基准进行调节。
首先,描述了添加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例如喜欢的曲调)的计算评价值的方法。如果该内容在足够长的时段上再现并被用户所欣赏,则可判定该内容符合用户的喜好。因此,计算评价值最好被算术运算成每当内容连续再现达一定时段以上时内容的评价就提高。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连续再现一增加基准时段(N秒)而未跳过”的计算评价值增加预定增加点数(例如0.2点)。特别地,如果内容的连续再现时段等于或大于预定增加基准时段(N秒),则计算评价值增加预定增加点数。因此,如果内容在开始再现内容之后足够连续地再现,则可算术运算计算评价值,以便于提高内容的评价。
例如,预定增加基准时段N可响应于普通内容的再现时段(例如5分钟)、或用户喜好的倾向性,被设置成等于或短于普通内容的再现时段的任意时段。此外,预定增加点数可响应于用户喜好的倾向性任意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增加基准时段N被设置成例如60秒(一分钟),而预定增加点数被设置成0.2点。
在该实例中,每当某一内容再现等于或大于60秒的时段时,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增加0.2点。然而,在达到计算评价值的上限值(例如5.0)之后,该计算评价值不再增加。
现在,描述减小不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例用户不喜欢的曲调)的计算评价值的方法。用户对其不喜欢的内容执行的操作可以是[操作1]因为用户在收听内容时发现并不喜欢该内容而跳过所再现内容(曲调)的操作,[操作2]将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用户想要删除的内容注册到删除对象列表的动作等。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处理上述“操作1”,“在从再现开始起过了预定减除基准时段(M秒)前跳过的内容”的计算评价值被减去预定第一减除点数(例如0.1点),如图15所示。特别地,如果内容的连续再现时段比预定基准时段(M秒)少,则计算评价值减去预定减除点数。
注意,预定减除基准时段M可响应于普通内容的再现时段或用户喜好的倾向性而被设置成任意时段。该减除基准时段M可与增加基准时段N相等(M=N),或者可比增加基准时段N短(N>M)。在N=M的情形中,如果再现某内容,则不管是否出现跳过,该内容的计算评价值都可增减而不会失效。另一方面,在N>M的情形中,如果再现某内容,则计算评价值可固定无增减,其中该内容的连续再现时段比N短。
此外,尽管预定第一减除点数可响应于用户喜好的倾向性而自由设置,但为防止计算评价值变得太低,该第一减除点数最好被设置成等于或小于增加点数“0.2”。在本实施例中,增加基准时段N被设置成例如60秒(M=N),且预定减除点数被设置成0.1。
在该实例中,每当某内容在60秒内被跳过时,该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减小0.1点。然而,如果计算评价值降到一下限值(例如1.0),则它不再减小。
同时,为了处理上述“操作2”,“注册在删除对象列表中的内容”被减小预定第二减除点数(例如1.0点)。该预定第二减除点数可响应于用户喜好的倾向性自由设置。然而,为了在计算评价值上高度反映发出删除该内容的命令的用户的意愿,该预定第二减除点数最好被设置成等于增加点数(0.2)和第一减除点数(0.1)或比其高若干倍的值。
在此,描述如上所述计算评价值的算术运算方法的特定示例。例如,如果再现历史包括四次再现,则对于其内容ID为“000001”的内容,因为连续再现时段等于或大于增加基准时段N(60秒),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增加0.2点。对于其内容ID为“000002”的内容,因为连续再现时段小于减除基准时段M(60秒),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减去0.1点。此外,对于其内容ID为“000003”的内容,因为所记录的再现历史包括两次再现且再现历史中第一次再现中的连续再现时段小于减除基准时段M(60秒),因此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减去0.1点。然而,由于再现历史中第二次再现中的连续再现时段等于或大于增加基准时段N(60秒),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增加0.2点。
描述执行如上所述的这种计算评价值的算术运算处理的处理流。如果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获得事件日志,或者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产生事件日志,并执行对所获或所生成的事件日志的分析处理,则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从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储存的事件日志的分析结果内读出与评价对象相对应的连续再现时段。然后,如果连续再现时段等于或大于基准时段(N=60秒),则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使现有的计算评价值增加0.2点。然而,如果连续再现时段小于减除基准时间(M=60秒),则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使现有的计算评价值减小0.1点。
注意,如果连续再现时段并不包括在事件日志的分析结果内,则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可在根据再现开始日期/时间和再现结束日期/时间之间的差值计算连续再现时段之后,执行上述算术运算处理。
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可不基于如上所述的连续再现时段来判定计算评价值的减小,而是可例如基于事件日志的分析结果或事件日志本身来检测在开始再现内容之后是否在少于减除基准时段M的时间内跳过该内容(即发生跳过的事实本身),并在检测到这种跳过时减小计算评价值。
然后,如果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获得删除对象列表,则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从与所获删除对象列表中所包括的每个内容ID相对应的内容的现有计算评价值中减去1.0点。
作为上述这种算术运算处理的结果,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或信息处理装置10上再现的内容或指定要删除的内容的计算评价值被更新为反映最新再现历史等的值。
注意,根据上述技术,其再现时段(曲调的时间长度)少于M秒(例如60秒)的内容不可避免地成为减小计算评价值的对象。因此,在该实例中,对于其再现时段少于M秒的内容的计算评价值,(1)采取自动评级不起作用的清晰态度,可总是允许减小,或者(2)计算评价值可被固定为其初始值(例如3.0),或者否则(3)每当再现该内容时,不管连续再现时段的长短,计算评价值通常都增加预定增加点数。注意,即使对于再现时段比M秒短的内容,在手动评级中输入评价值也可被允许与上述相似地起作用。
以上描述了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进行的对计算评价值的特定算术运算技术。这样,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响应于内容的再现情形(连续再现时段、跳过等出现或未出现),自动增减内容的计算评价值。通过计算评价值的这种自动调节,用户喜好可在每个内容的计算评价值上反映,且可实现高度便于用户的评级。在下文中,再参看图12继续描述信息处理装置10的功能配置。
评价值记录部分144将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用作评价值存储部分的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特别地,评价值记录部分144储存内容的从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输入的计算评价值、输入评价值和内容ID,且该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被添加到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
与评价值输入部分246相似地,评价值输入部分146响应于用户输入设置与评价置输入部分246相类似地设置与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120中的内容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此外,评价值输入部分146将用该方式设置的输入评价值和内容ID输出给评价值记录部分144。评价值记录部分144将输入评价值连同内容ID一起记录到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因此,信息处理装置10可设置内容的输入评价值,并立即显示最新的输入评价值。
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基于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的事件日志的分析结果、和/或储存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的计算评价值或输入评价值,来列出满足预定条件的那些内容的属性信息。
该播放列表是列出内容的标识信息(内容ID等)和属性信息的列表,且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可根据该播放列表再现与该播放列表中的内容ID相对应的内容。因此,如果便携式再现装置20或信息处理装置10具有列出符合用户喜好的那些内容的属性信息的播放列表,则便携式再现装置20或信息处理装置10可通过参照播放列表再现内容来再现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
内容的属性信息包括要通过内容再现播放的曲调标题、以及该曲调的专辑名称、艺术家姓名等的信息。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从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获取内容的属性信息。特别地,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从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提取满足预定条件的那些内容的内容ID,并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搜索与所提取的内容ID相对应的内容ID。然后,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从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获得与搜索到的内容ID相配的内容的属性信息。内容的属性信息被储存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
在此,参照图17描述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的存储实质。
如图17所示,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储存与内容相配的内容ID 148a、标题148b、艺术家姓名148c、专辑名称148d、流派148e、播放时段148f、计算评价值148g、输入评价值148h等。内容ID 140a是用于唯一标识内容的标识符。标题148b是要通过内容再现播放的曲调的名称,而艺术家姓名148c是演唱、演奏、编曲、作曲或创作该曲调的艺术家的姓名。专辑名称148d是音乐专辑的名称,在该音乐专辑中包含该曲调,而流派148e(例如爵士乐、流行乐、摇滚乐等)是曲调所属的流派。播放时段148f是曲调的播放时段,而计算评价值148g是通过自动评级自动添加到曲调上的评价点数。输入评价值148h是通过手动评级手动添加到曲调上的评价点数。
在产生播放列表之后,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就在内容ID 140a中搜索相关内容ID。然后,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从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获得标题148b、艺术家姓名148c、专辑名称148d、流派148e、播放时段148f、计算评价值148g、输入评价值148h等的信息,并将所获信息作为内容的属性信息置入播放列表。
播放类别产生部分150基于满足预定条件的内容生成播放列表。该预定条件可以是例如再现的时段、总的再现时段、再现次数、跳过次数、静止次数、重复次数、计算评价值、输入评价值等。
首先,描述再现时段用作预定条件的情形。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基于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的内容的再现开始日期/时间和再现结束日期/时间,来产生列出在预定时段内再现的内容的属性信息的播放列表。该预定时段(例如2005年的4月、2004年12月23、24日到25日等)可由用户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的输入单元输入到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更特别地,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通过提取具有再现开始日期/时间和再现结束日期/时间的那些内容,产生在输入的特定时段内再现的内容的播放列表,其中再现开始日期/时间和再现结束日期/时间的至少之一包括在该特定时段内。
现在,描述总再现时段用作预定条件的情形。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基于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的再现历史表中的内容的总再现时段,列出再现等于或大于预定时段的时段的内容的属性信息。预定时段可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的输入单元108由用户输入到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或者,预定时段可由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等预先确定。注意,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以其它方式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基于上述内容的总再现时段按总再现时段的降序(或按升序)列出预定数量内容的属性信息。
现在,描述再现次数用作预定条件的情形。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再现次数等于或大于预定次数的内容的属性信息基于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的再现历史表中的内容的再现次数列出。预定次数可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的输入单元108由用户输入到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或者,预定次数可由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等预先确定。注意,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以其它方式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基于上述内容的再现次数按再现次数的降序(或按升序)列出预定数量内容的属性信息。
现在,描述跳过次数用作预定条件的情形。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跳过次数等于或低于预定次数的内容的属性信息基于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的再现历史表中的内容的跳过次数列出。预定次数可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的输入单元108由用户输入到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或者,预定次数可由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等预先确定。注意,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以其它方式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基于上述内容的跳过次数按跳过次数的升序(或按降序)列出预定数量内容的属性信息。
现在,描述静止次数用作预定条件的情形。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静止次数等于或低于预定次数的内容的属性信息基于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的再现历史表中的内容的静止次数列出。预定次数可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的输入单元108由用户输入到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或者,预定次数可由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等预先确定。注意,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以其它方式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基于上述内容的静止次数按静止次数的升序(或按降序)列出预定数量内容的属性信息。
现在,描述重复次数用作预定条件的情形。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重复次数等于或大于预定次数的内容的属性信息基于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的再现历史表中的内容的重复次数列出。预定次数可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的输入单元108由用户输入到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或者,预定次数可由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等预先确定。注意,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以其它方式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基于上述内容的重复次数按重复次数的降序(或按升序)列出预定数量内容的属性信息。
现在,描述计算评价值用作预定条件的情形。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具有相等计算评价值或预定范围内的计算评价值的内容的属性信息基于储存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的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列出。用作产生播放列表的基准的计算评价值可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的输入单元108由用户输入到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或者,作为基准的计算评价值可由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等预先确定。注意,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以其它方式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基于上述内容的计算评价值按计算评价值的降序(或按升序)列出预定数量内容的属性信息。
现在,描述输入评价值用作预定条件的情形。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具有相等输入评价值或预定范围内的输入评价值的内容的属性信息基于储存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的内容的输入评价值列出。用作产生播放列表的基准的输入评价值可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的输入单元108由用户输入到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或者,作为基准的输入评价值可由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等预先确定。注意,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以其它方式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基于上述内容的输入评价值按输入评价值的降序(或按升序)列出预定数量内容的属性信息。
或者,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估计为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的属性信息基于上述总再现时段、再现次数、跳过次数、静止次数、重复次数、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的全部或部分列出。特别地,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通过选择例如具有相对较长的总再现时段、相对较大的再现次数和重复次数、相对较小的跳过次数和静止次数、以及较高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的那些内容来列出。
通过基于事件日志的分析结果产生一播放列表,其中在事件日志上以上述方式反映了用户对内容的再现操作的情形,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可产生反映用户的再现操作的各种播放列表。
注意,当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的分析结果是对信息处理装置10的事件日志的分析结果时,由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产生的播放列表反映了用户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的再现操作。另一方面,当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的分析结果是对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事件日志的分析结果时,由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产生的播放列表反映了用户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的再现操作。此外,当储存在分析结果存储部分140中的分析结果是对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事件日志的分析结果时,由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产生的播放列表反映了用户在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两者上的再现操作。
播放列表存储部分152由包括HDD等的存储装置形成,并储存由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产生的播放列表。
传送部分154用作评价值传送部分,并通过通信部分132将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20。此时,在传送计算评价值之后,传送部分154可向便携式再现装置20发出删除再现历史信息(事件日志)的命令,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的计算评价值是基于该再现历史信息来算术运算的。因此,可删除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已变得不太重要的再现历史信息。
对于再现部分154而言,将储存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也是可能的。此外,传送部分154可将通过同步(例如求平均值)信息处理装置10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而产生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20。
此外,传送部分154还用作内容传送部分,并可将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120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20。在这种传送之后,传送部分154可基于要传送的多个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选择性地传送一部分要传送的内容。例如,可选择性地优先传送具有较高计算评价值或输入评价值的那些内容,或可有选择地传送具有等于或大于预定点数(例如4.0点或以上)的计算评价值或输入评价值的那些内容。这使得向便携式再现装置20传送符合用户喜好的那些内容,同时不传送不符合用户喜好的那些内容成为可能。
此外,当准备好预订的内容时,或者换言之,当允许利用内容一段预定的时间时,传送部分154可在传送内容之前,基于施加在内容上的权限信息判定该内容是否在使用时段内。然后,当内容在使用时段内时,传送部分154将该内容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20,但当内容不在使用时段内时,传送部分154不传送该内容,而是使出错消息等被显示。
此外,传送部分154还用作播放列表传送部分,并可将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产生的播放列表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20。注意,传送部分154对该播放列表的传送目的地可以是从中向信息处理装置10提供事件日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或者不具有记录事件日志的功能的内容再现装置。通过如上所述向这种内容再现装置传送播放列表,根据本实施例的反映用户在信息处理装置10或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的再现操作的播放列表也可由普通内容再现装置使用。
当内容删除部分156将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120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从传送部分154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时,如果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容存储部分220具有不足容量,则内容删除部分156响应于内容的计算评价值或输入评价值,自动地且有选择地删除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容存储部分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内容删除部分156包括例如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容存储部分220的空闲容量检测部分,以及用于比较便携式再现装置传送对象的内容数据量和空闲容量检测部分检测到的空闲容量的比较部分。该内容删除部分156还包括不足容量检测部分,用于在比较部分判定空闲容量不足时检测不足容量。该内容删除部分156还包括选择部分,用来基于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容存储部分220内的内容的计算评价值或输入评价值,从内容中选择与不足容量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内容。该内容删除部分156还包括删除部分,用于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容存储部分220中删除由选择部分选择的内容数据。该内容删除部分156的所述组件未在附图中示出。
然后,在内容删除部分156对内容的这种自动删除之后,传送部分154将传送对象的内容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20。通过所述配置,其中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存储容量不足,可自动删除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容存储部分220的传送所需的那些内容。结果,用于储存传送对象的内容的存储容量可简便地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容存储部分220中得到确保。此外,通过有选择地按计算评价值或输入评价值的升序删除内容,优先删除不符合用户喜好的非必要内容,同时保留符合用户喜好的那些必要内容是可能的。因此,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内容可取决于是否需要该内容,在其有限存储容量内自动重新排列。因此,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然而,内容删除部分156不从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相对应的存储介质中删除由信息处理装置10的抓取部分162或一些其它信息处理装置10从记录介质7a中抓取的那些内容(抓取内容),而是优先删除从例如分发服务器30分发的那些分发内容。因此,可防止需要再次抓取的抓取内容不经用户的许可就被删除的情形。同时,因为可能难以再次获取分发内容,信息处理装置可被配置成优先删除抓取内容而非分发内容。
分发服务利用部分158与分发服务器30协作执行有关内容分发服务的过程。特别地,分发服务利用部分158向分发服务器30传送或从其中接收各类信息,比如利用内容分发服务所需的用户验证信息(用户ID、密码等)、记帐信息或内容分发请求信息。此外,分发服务利用部分158支持这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分发服务利用部分158接收通过网络5和通信部分115从分发服务器30传送的分发内容和分发内容的许可证。特别地,如果信息处理装置10的用户使用内容分发服务来购买内容,则分发服务利用部分158从分发服务器30下载分发内容和限定分发内容的使用条件的许可证。
此外,在内容的这种分发之后,分发服务利用部分158从分发服务器30接收分发内容的属性信息。分发内容的属性信息可包括例如标题、艺术家姓名、专辑名称、流派、再现时段、内容ID、分发日期/时间、数据大小、数据格式、版权管理方法的类型等。
通过安装与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要利用的内容分发服务相对应的内容分发服务的软件,来配置具有如上所述的配置的分发服务利用部分158。注意,可分别向多个这种分发服务利用部分158提供多个用户要使用的内容分发服务。
评价值传送部分160通过通信部分132将储存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传送给分发服务器30。因此,分发服务器30可从信息处理装置10向例如同一用户所有的另一装置(诸如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10)传送向其传送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从而可将它们记录到装置中。因此,用户能在用户自己拥有的不同装置之间共享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
此外,分发服务器30可从同一用户或多个用户所有的多个信息处理装置10中获取每个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以累加内容的评价。结果,分发服务供应商方可掌握和分析用户的喜好(喜欢的艺术家、流派、年龄等)或流行(大销量的曲调等)。因此,分发服务供应商方可推荐符合用户喜好的新内容。
此外,评价值传送部分160还用作例如再现历史信息传送部分,并可通过通信部分132将储存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130中的信息处理装置10或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事件日志)传送到分发服务器30。因此,分发服务器30可基于信息处理装置10或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来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并将经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给信息处理装置10或便携式再现装置20以便于记录。在该实例中,因为信息处理装置10不需要执行这种如上所述的评价值算术运算处理,所以可减少信息处理装置10的负载。此外,有这样的优点分发服务器30可累加各个装置的再现历史,且分发服务供应商方可掌握和分析用户的喜好和流行。
抓取部分162抓取记录在诸如CD或DVD的记录介质上的内容,在该记录介质上记录了音乐内容或视频内容。特别地,抓取部分162响应于例如用户输入控制驱动器112来从记录介质7a中提取音乐/视频数据,并从该音乐/视频数据产生信息处理装置10可用来处理音乐/内容数据的内容格式(例如ATRAC3格式等)。
搜索列表产生部分164基于储存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的计算评价值和/或输入评价值重新排列(排序)与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120中的多个内容相对应的内容标识信息,以产生一搜索列表。该搜索列表由用户用来搜索内容存储部分120中的内容。
更特别地,搜索列表产生部分164可产生一搜索列表,其中内容的标识信息按计算评价值的降序排列。此外,搜索列表产生部分164可产生一搜索列表,其中列出添加了相同评价点数或预定范围内的评价点数的内容(即其计算评价值为4.0点的内容、或其计算评价值在3.0到5.0的范围内的内容)的内容ID和属性信息。搜索列表产生部分164将所产生的搜索列表输出给显示控制部分168。此外,搜索列表产生部分164通过传送部分154将所产生的搜索列表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20,从而该搜索列表可用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显示控制。
显示控制部分168控制在显示部分170上显示各类信息。特别地,例如,显示控制部分168读出与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的同一内容相关的计算评价值或输入评价值,并控制显示部分170将输入评价值优先于计算评价值显示,如上参照图3所述。此外,如果当显示特定内容的计算评价值时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设置特定内容的输入评价值,则显示控制部分168控制显示部分170显示所设置的输入评价值,而非正在显示的计算评价值。
此外,当显示控制部分168还控制显示部分170显示与某内容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时,如果内容的再现历史信息由获取部分136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获得,或者如果内容的再现由再现部分124执行,则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再次基于再现历史信息对内容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然后,评价值记录部分144用再次算术运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更新储存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的计算评价值。
用这种方式,当显示通过手动评级的输入评价值时,继续执行通过自动评级的计算评价值的算术运算。因此,甚至对于已设置其输入评价值的内容,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在任何时候都被更新成反映再现情形的最新值。因此,当通过用户操作发出在显示器上从显示输入评价值改变成显示计算评价值的请求时,显示控制部分168能使最新的计算评价值得以显示。
此外,显示控制部分168控制显示部分170显示储存在播放列表存储部分152中的播放列表。另外,当再现操作部分222执行对内容的搜索时,显示控制部分168控制显示部分170响应于用户的操作实质根据搜索列表产生部分164产生的搜索列表来显示各个搜索屏幕。因此,显示控制部分168可按计算评价值或输入评价值的降序/升序对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120中的内容的属性信息排序,并控制显示部分170显示属性信息。因此,当用户读取显示实质时,他可简便并快速地搜索和选择符合用户喜好的高评价值的内容。注意,显示部分170由例如输出单元110等形成。
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组件的功能配置如上所述。注意,再现操作部分122、再现部分124、日期/时间信息产生部分126、再现历史产生部分128、连接检测部分134、获取部分136、再现历史分析部分138、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评价值记录部分144、评价值输入部分146、播放列表产生部分150、传送部分154、内容删除部分156、分发服务利用部分158、评价值传送部分160、抓取部分162、搜索列表产生部分164、显示控制部分168等可被形成为具有上述功能的硬件,或者可通过将用于使计算机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安装到信息处理装置10中来配置。
<通信方法>
现在,参照图18和19A到19E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响应于再现情形更新内容的评价值的通信方法。注意,图18是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响应于再现情形对等更新内容的评价值的通信方法的定时图。图19A到19E是示出与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同一内容相关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的变体的说明性视图。
作为初始状态,假设没有内容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且多个内容仅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但内容的再现并不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执行的状态。
在该状态中,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通过本地线路9彼此相连,如图18所示(步骤S10初始连接步骤)。
然后,如果从用户处接收对内容的传送请求,则信息处理装置10将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120中的内容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步骤S12)。此时,连同内容一起,传送添加到每个内容的计算评价值、输入评价值(如果设置的话)、内容ID、和诸如标题、专辑名称、艺术家姓名等的属性信息。注意,这种传送过程可由检测到其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10来自动执行。
结果,便携式再现装置20将所传送的内容记录到内容存储部分220中,并将包括评价值的属性信息记录到再现部分224中(步骤S14)。在该状态中,添加到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的一个内容的计算评价值(该计算评价值在下文中称为信息处理装置10的计算评价值”)和添加到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一个内容的计算评价值(该计算评价值在下文中称为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计算评价值”)两者都等于其初始值,即3.0。此外,如图19所示,添加到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的一个内容的输入评价值(该输入评价值在下文中称为信息处理装置10的输入评价值”)和添加到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一个内容的输入评价值(该输入评价值在下文中称为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输入评价值”)两者都尚未设置。
在此,假设后来连接中断,且内容在各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再现。
首先,描述信息处理装置10一方上的再现处理。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一方,当再现内容时(步骤S16;再现步骤),产生所再现内容的再现历史信息(步骤S18;再现历史信息产生步骤)。然后,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基于再现历史信息进行算术运算,并被记录到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步骤S20;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注意,在计算评价值的算术运算之后可储存所产生的再现历史信息,或者将其立即删除。此外,如果接收到用于设置输入评价值的用户输入,则内容的输入评价值被设置并记录到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步骤S22;评价值记录步骤)。每当内容的再现重复时,就重复执行如上所述步骤S16到S22的这种处理(步骤S24)。
例如,如果如图19A到19B所示同一内容在等于或大于预定增加基准时段N(例如N=60秒)的再现时段内再现三次,则计算评价值连续三次增加“0.2”点。此外,如果内容在小于预定减除基准时段M(例如M=60秒)的再现时段内再现两次,则计算评价值连续两次减小“0.1”点。结果,信息处理装置10的计算评价值被连续更新为“3.0”→“3.2”→“3.4”→“3.6”→“3.5”→“3.4”点。
这样,信息处理装置10的计算评价值响应于再现处理在实时基础上更新,并在任何时候显示最后的计算评价值。
另一方面,如果如图19B和19C所示“3”由用户输入为信息处理装置10上内容的输入评价值,则内容的输入评价值被设置为3.0。在任何时候也在显示屏上显示输入评价值的设置。
现在,描述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一方上的再现处理。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一方,当再现内容时(步骤S26;再现步骤),产生并记录所再现内容的再现历史信息(步骤S28;再现历史信息产生步骤)。然而,不执行计算评价值的算术运算。此外,如果接收到设置输入评价值的用户输入,则内容的输入评价值被设置并记录到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中(步骤S30;输入评价值设置步骤)。此外,如果用户发出删除内容的命令,则内容的内容ID等被注册到删除对象列表中(步骤S32;删除命令接受步骤)。然而,即使接收到删除命令,便携式再现装置20本身也不删除该内容。结果,该内容直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10相连时才删除。每当内容的再现重复(步骤S34)时,就重复执行如上所述步骤S26到S32的这种处理。
例如,即使如图19A到19B所示同一内容在等于或大于预定增加基准时段N(例如N=60秒)的再现时段内再现10次,计算评价值也不增减,而是保持“3.0”点。这样,即使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执行内容的再现,也不更新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计算评价值,同时仅记录再现历史信息。此外,即使接收到删除命令,计算评价值也不立即减小。
此外,当如图19B和19C所示“5”由用户输入为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内容的输入评价值,则内容的输入评价值被设置为“5.0”。与上述计算评价值的设置不同,输入评价值的设置立即在显示屏上反映。
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再次彼此相连(步骤S36;重新连接步骤)。
结果,如果信息处理装置10检测到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连接(步骤S38;连接检测步骤),则它向便携式再现装置20发出再现历史传送请求(步骤S40;再现历史传送请求步骤)。根据该再现历史传送请求,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再现历史信息和删除对象列表被传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且信息处理装置10获得如此传送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步骤S42;传送步骤,获取步骤)。
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基于在上述步骤S42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步骤S44;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此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将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传送给分发服务器30。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的再现历史信息可在如上所述步骤S18产生之后在任何时候传送给分发服务器30。
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将在所述步骤S44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步骤S46;传送步骤)。然后,所传送的计算评价值被记录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步骤S48;评价值记录步骤)。此外,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存储部分230中删除在上述步骤S42传送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步骤S50;再现历史删除步骤)。
结果,如图19C和19D所示,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计算评价值从“3.0”更新为“4.0”,反映了通过该内容的10次再现加“0.2×10=2.0”点、以及通过接受删除命令减“1.0”点的结果。
然后,开始信息处理装置10的评价值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评价值的同步处理。
首先,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被传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且信息处理装置10获得所传送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步骤S52;传送步骤、获取步骤)。
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执行以下算术运算累加如上所述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全部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以及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的相关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并确定评价值的平均值。因此,计算与内容相关的彼此同步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步骤S54;评价值同步步骤)。
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将用如上所述方式同步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记录到信息处理装置10的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以更新评价值(步骤S56;评价值记录步骤)。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将同步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20(步骤S58;传送步骤)。因而,便携式再现装置20将向其传送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记录到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中,以更新评价值(步骤S60;评价值记录步骤)。
因此评价值的同步处理完成。作为同步处理的结果,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两个计算评价值都变成“(4.0+3.4)/2=3.7”点,这是它们的平均值,如图19D和19E所示。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两个输入评价值都变成“(5.0+3.0)/2=4.0”点,这是它们的平均值。注意,评价值并不限于这些示例,而在同步处理中,不仅可简单地确定两个评价值的平均值,而且可有选择地加权平均值。
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容存储部分220中删除与在删除对象列表中注册的内容ID相对应的内容(步骤S62;内容删除步骤)。此时,还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内容信息存储部分244中删除内容的属性信息。
以上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用来响应于再现情形等更新内容的平均值的通信方法。根据该方法,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内容的评价值可响应于内容的再现情形或用户的删除命令增减,以便于反映用户的喜好。此外,因为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评价值可由信息处理装置10来算术运算和更新,所以没有必要要求便携式再现装置20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因此,可抑制因除内容的再现处理之外的处理而不利地消耗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电池的情形。
<显示转换方法>
现在参照图20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上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之间的显示转换方法。图20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上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之间的显示转换方法的流程图。注意,尽管以下描述的是信息处理装置10的显示转换处理示例,但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显示转换处理基本上也相同。因此,在此略去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显示转换处理的详细描述,以避免重复。
参看图20,当某内容的输入评价值尚未设置时,该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在内容再现期间显示在显示屏4a上,如图3A所示(步骤S102)。
然后,如果内容的输入评价值响应于评价值输入部分146的用户输入进行设置(步骤S104),则显示控制部分168控制用该方式设置的输入评价值代替正在显示的计算评价值显示在显示屏4b上,如图3B所示(步骤S106)。通过用该方式优于计算评价值地显示输入评价值,可优先显示反映用户意愿的评价值。因此,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然而,还是在显示控制部分168用该方式将内容的输入评价值优先于计算评价值显示的模式中,每当由获取部分136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获得内容的再现历史信息时,或者每当由再现部分124执行内容的再现时(步骤S108),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就基于再现历史信息对内容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以计算新的计算评价值。然后,评价值记录部分144连续用新的计算评价值更新储存在内容信息存储部分148中的计算评价值(步骤S110)。因此,对于已设置其输入评价值的内容,计算评价值在任何时候都被更新成反映再现情形的最新值。
此外,如果在显示输入评价值的模式中接受用户对计算评价值的显示转换操作(步骤S112),则显示控制部分168使计算评价值被显示,而不显示内容的输入评价值(步骤S114)。因此,用户可在保持设置输入评价值的状态中确认最新的计算评价值。
<屏幕显示示例>
现在,参照图21描述可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显示部分250上显示的显示屏。
图21示出使用以如上所述方式添加到各内容中的评价值在显示部分250上显示用于搜索并再现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的显示屏402到410的一个示例。
参看图21,如果用户首先在操作选择屏幕402上选择表示内容的列表搜索的图标502,则多个搜索关键字在搜索关键字选择屏幕404上显示。然后,如果在搜索关键字选择屏幕404上选择表示基于评级(评价值)搜索的搜索关键字“评级”,则在评价值等级选择屏幕406上显示5个级别的评价值等级。此外,如果在评价值等级选择屏幕406上选择期望的评价值等级“★★★★★”,则该评价值等级的标题为1、2、3、……的内容按评价值的降序在搜索结果显示屏408上排序并显示。然后,如果在搜索结果显示屏幕408上选择用户想要再现的内容的标题“标题4”,则开始再现该标题的内容,并在内容信息显示屏410上显示选定内容的详细信息。在内容信息显示屏410上,显示标题名称、再现时段、专辑名称、艺术家姓名、流派、评价值和发行年份的信息,如图21所示。用户可欣赏所再现的期望内容,同时读取在内容信息显示屏410上显示的内容信息,以确认该内容的属性。
<应用1>
现在,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应用于登入登出型版权管理系统。图22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应用于登入登出型版权管理系统的示例。
参看图22,登入登出型版权管理系统基于内容许可证(权限信息)中描述的使用条件限制该内容的使用(再现、复制等),以管理内容的版权,如SDMI(安全数字音乐倡议)等所提议的。
版权管理系统的登入检查不能判定信息处理装置10-1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1是否为同一用户所有。因此,为了在某一用户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与另一用户的信息处理装置10相连时防止自动评级的计算评价值彼此同步更新,有必要将变成与单个信息处理装置10同步评价值的对象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数量限制为1个。
为此,每个信息处理装置10都包括注册ID存储部分172,用于储存允许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对其进行评价值算术运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设备ID。因而,在连接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之后,信息处理装置10获取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设备ID、以及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然后,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142仅当储存在注册ID存储部分172的设备ID和所获设备ID彼此相符时,才执行计算评价值的算术运算。此时,通过将可注册在注册ID存储部分172中的设备ID的数量限制为1,可保持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特别地,在图22的示例中,仅将用户A所有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1的设备ID注册在同样由用户A所有的信息处理装置10-1中。因此,当信息处理装置10-1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1彼此相连时,可对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以建立信息处理装置10-1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1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之间的同步性。
然而,当由用户所有的信息处理装置10-1和由另一用户所有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2彼此相连时,或者当由用户A所有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1和由另一用户所有的另一信息处理装置彼此相连时,不能对便携式再现装置20-1和20-2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用该方式相连的装置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彼此也不能同步。
通过上述配置,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之间的相应关系可得以保持,且当不同用户的装置彼此相连时可防止任何计算评价值通过自动评级的作用得到更新。
<应用2>
现在,参照图23到26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应用于分组管理型版权管理系统。
首先,描述根据本应用的分组管理的版权管理系统的概要。
分组管理型版权管理系统被配置成在多个装置(信息处理装置10、便携式再现装置20等)之间管理内容的利用。特别地,该版权管理系统限制内容在由不同用户所有的装置之间的利用,以便于防止因通过因特网等对内容的大量分发动作导致对内容的非法利用。
另一方面,该版权管理系统允许在同一用户(包括,例如不仅单一用户,而且限制范围内的用户组,诸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所有的多个装置之间一定程度地共享和自由利用内容。
这样,根据本应用的版权管理系统采用一种版权管理方法,其中当执行版权管理时,内容的共享在专用范围内确认,使同一用户所有的多个装置之间共享内容的便利性和自由度能提高。
在依赖于符合上述SDMI的“登入登出方法”的常规版权管理系统中,通过基于作为规定内容的利用权力的权限信息的许可证限制“内容单元”中内容的复制数量(登入和登出的次数),来限制内容的非法利用。在刚刚描述的这种系统中,每当内容在多个内容处理装置之间复制(登入登出)时都必须执行版权管理处理。因此,版权管理系统具有一个缺点,即系统配置复杂、处理速度低、且专用范围内内容利用的自由度较低,从而导致缺乏便利性。此外,在如上所述的这种登入登出型常规版权管理系统中,用户在使用该系统时必须始终知道内容的复制源、或复制次数。此外,未实现作为版权管理系统的初衷的“防止将内容复制到另一个人所有的装置中”。
相反,分组管理型版权管理系统执行这样的版权管理内容利用中的管理单元是“内容提供源(源)”单元(特别地,“首先拥有内容的用户单元”或“产生内容的装置单元”),并且每一装置对内容的再现响应于内容的提供源而被准许/禁止。
更特别地,在分组管理型版权管理系统中,每个用户所有的多个装置按用户为单位分组注册到分组管理服务器中,且注册为一组的装置中的每一个基于表示内容的提供源的源ID和源ID列表来控制内容的再现。通过这种控制,同一提供源的内容可由注册于同一用户的装置组中的装置(并在它们之间)复制和再现。
现在,参照图23描述如上所述分组管理型版权管理系统的分组注册的概要。注意,图23是示出根据本应用的版权管理系统的分组注册的概要的说明性视图。
如图23所示,信息处理装置(PC)10-1和10-2以及便携式再现装置(PD)20-1和20-2被分成例如用户A所有的一个装置组(信息处理装置10-1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1)、以及另一个用户B所有的另一个装置组(信息处理装置10-2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2)。通过以用户为单位将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作为一个组注册到分组管理服务器32中,来执行装置的这种分组。
特别地,取用户A所有的信息处理装置10-1为例描述分组注册。首先,用户A将使用用户A所有的信息处理装置10-1访问分组管理服务器32,以执行用户验证过程,并将信息处理装置10-1的设备ID传送分组管理服务器32。然后,分组管理服务器32储存将与用户A相配的信息处理装置10-1的设备ID,并分组注册信息处理装置10-1的设备ID。此外,分组管理服务器32将表示用户A的用户标识信息(例如以下所述的叶ID)传送给信息处理装置10-1,且信息处理装置10-1将所接收的用户标识储存到信息处理装置10-1的存储部分中。类似地,也分组注册其它信息处理装置10。各便携式再现装置(PD)20的分组注册通过信息处理装置(PC)10执行。
在这种分组注册中,一个装置(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仅可注册到单个用户的一个装置组中,而不能同时注册到任何其它用户的装置组中。因此,如果信息处理装置10的所有者从用户A变成用户B,则有必要改变信息处理装置10的分组注册,即,执行从用户A的装置组中的注册删除,再重新注册到用户B的装置组中。
此外,例如,如果用户A新购买了信息处理装置10-3,则因为该信息处理装置10-3处于不属于任何组合的状态中,该信息处理装置10-3可以上述相似方式分组注册到用户A的装置组中。另一方面,删除已在用户A的装置组中注册的信息处理装置10-1的分组注册,使它不属于任一组合也是可能的。
这样,在分组管理型版权管理系统100中,将拥有这些装置的用户单元中的各个装置分组注册到分组管理服务器32中。结果,在注册于同一用户的一个装置组的装置之间,内容可自由共享。另一方面,在注册于不同用户的装置组中的装置之间不能共享内容。
在此,参照图24描述如上所述的分组管理型版权管理的概要。注意,图24是示出根据本应用的版权管理系统的主要组件的框图。
如图24所示,根据本应用的版权管理系统包括源ID添加部分1、内容再现部分2和列表管理部分3,作为其主要组件。
源ID添加部分1设置在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等中,并具有将表示内容的提供源的源ID添加到内容的功能。注意,“将源ID添加到内容”表示使源ID与内容相配,这包括例如将源ID的数据添加到包括内容数据的文件(内容文件)的过程、使内容文件和包括源ID的数据的文件彼此相配的另一过程等。
此外,“提供内容的源”表示在版权管理系统100中共享的内容的个人用户级上的源。特别地,内容的提供源是例如(1)使用内容分发服务以获得(购买等)该内容的用户,(2)通过抓取、自录等产生内容的信息处理装置10等。以上提及的内容ID是唯一施加于各内容提供源的标识符。在系统中分发的内容的提供源可通过将源ID添加到内容来指定。
在本应用中,例如,记录仪ID和组ID被分别用作源1D。记录仪ID是信息处理装置10为内容提供源时使用的源ID,而组ID是当用户为内容的提供源时使用的源ID。
记录仪ID是在具有内容抓取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单元内唯一应用的标识符。记录仪ID由上述具有抓取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10基于信息处理装置10的设备ID等产生,并安全保存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当从诸如音乐CD的可移动记录介质中抓取内容时,信息处理装置10将信息处理装置10的记录仪ID添加到所抓取的内容中。因此,所抓取内容的产生源的信息处理装置10(因此为内容的提供源)可根据所述记录仪ID指定。
同时,组ID以拥有信息处理装置10和/或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用户为单位唯一应用的标识符。特别地,组ID以由版权管理系统提供的内容共享服务的用户帐号为单位来应用。信息处理装置10或便携式再现装置20所属的装置组和该装置的所有者可根据所述组ID来标识。
在本应用中,组ID在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的组注册或由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分发内容之后基于叶ID产生。叶ID是以用户为单位应用的标识符,并在由分组管理服务器32注册到分组服务管理服务器32中之后产生。所述这种叶ID形成为用户标识信息的一个示例,并在每个装置的分组注册或内容分发之后从分组管理服务器32传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
信息处理装置10基于叶ID和从分组管理服务器32接收的服务ID产生组ID。该服务ID是以内容分发服务或由版权管理系统100实现的抓取内容共享服务为单位的唯一的ID。在此,内容分发服务是从内容分发服务器向信息处理装置10分发内容的一种服务。同时,抓取内容共享服务是执行上述的分组注册以使在由同一用户所有的多个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之间共享所抓取内容成为可能的服务。
例如,当内容分发服务和抓取内容共享服务未彼此独立地管理,但同一服务ID用于这两种服务时,服务ID和叶ID以下列方式结合在一起,以产生一个组ID。
“组ID”=“服务ID”+“叶ID”另一方面,当内容分发服务和抓取内容共享服务彼此独立地管理时,产生以内容分发服务为单位的唯一的内容分发服务ID和以抓取内容共享服务为单位的唯一的抓取内容共享服务ID。因此,每个服务的服务ID和叶ID用以下方式结合在一起,以产生与两个服务相对应的两个组ID。
“第一个组ID”=“内容分发服务ID”+“叶ID”“第二个组ID”=“抓取内容共享服务ID”+“叶ID”两个ID的第一个组ID被应用于从内容分发服务器分发的分发内容中,以便于标识购买该分发内容的用户。同时,第二个组ID被用作基准,使用该基准,当记录仪ID要添加到下文中描述的源ID列表以便于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在其间共享抓取内容时,可判定是否应允许这种添加。
在本应用中,采用例如产生第一个组ID和第二个组ID的后一技术。然而,在以下描述中,不区分第一个组ID和第二个组ID,而是为了描述方便都将其表示为组ID。
所述组ID由信息处理装置10添加到例如从内容分发服务器分发的分发内容中。通过用该方式将组ID应用于分发内容中,可标识购买分发内容的用户(即内容的提供源)。
如上所述,由信息处理装置10的源ID添加部分1添加到内容的源ID(记录仪ID、组ID)可在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之间自由复制。换言之,在分组管理型版权管理系统中,在复制施加了源ID的内容之后(即版权管理对象的内容),并不执行在登入登出型常规版权管理系统中执行的对复制次数的限制处理。
内容再现部分2由内容等的再现机器或再现软件形成,并在信息处理装置10或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提供。内容再现部分2具有一源ID列表L,其中添加了与内容再现部分所允许再现相关的源ID。该源ID列表L向每个内容再现部分2提供,并且在不同的内容再现部分2中,内容再现部分2的源ID列表L中所包括的源ID彼此不同。
当要再现添加了上述源ID的内容时,内容再现部分2检查源ID列表L以启用/禁用内容的再现。特别地,如果施加于该内容的源ID包括在源ID列表L中,则可再现该内容,但是如果添加到内容的源ID并未包括在源ID列表L中,则不能再现该内容。这样,内容再现部分2控制源ID单元(即内容提供源的单元)中内容的再现。
此外,内容再现部分2可向列表管理部分3发出对将新的源ID添加到内容再现部分2内所包括的源ID列表L中的请求。特别地,为了再现添加了未包括在内容再现部分2保存的源ID列表L中的新源ID的内容,对内容再现部分2而言有必要将新的源ID添加到源ID列表L中。这样,内容再现部分2向允许更新源ID列表L的列表管理部分3发出对许可添加新的源ID的请求。
列表管理部分3在例如各信息处理装置10中提供,并更新保存在内容再现部分2中的源ID列表。在此,源ID列表L的更新是向源LD列表L添加或从中删除源ID。列表管理部分3可向源ID列表L添加/删除源ID,以启用/禁用由内容再现部分2添加源ID的内容的再现。
如上所述的该列表管理部分3获得共享信息的组许可证G,通过它组ID和记录仪ID彼此相配,并基于所述组许可证G来更新源ID列表L。更特别地,当组许可证G中所包括的组ID与源ID列表L中所包括的组ID相同时,列表管理部分3将组许可证G中所包括的记录仪ID添加到源ID列表L中。因此,注册在同一用户的一个装置组内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记录仪ID可被添加到源ID列表L中,以使再现通过如上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10抓取的抓取内容成为可能。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应用的版权管理系统中,由各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对内容的再现由源ID添加部分1、内容再现部分2和列表管理部分3控制,以管理要在信息处理装置10之间复制的内容的版权。
现在,参照图25描述上述通信系统100应用于分组管理型版权管理系统的特定示例。
如图25所示,一个用户可在同一装置组中注册该用户所有的五个信息处理装置10。在所示示例中,用户A所有的5个信息处理装置10-1到10-5在同一装置组中注册。另一方面,对要在一个组中注册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数量不作限制,而可注册任意数量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在所示示例中,用户A所有的n个便携式再现装置20-1到20-n在用户A所有的装置组中注册。
用该方式在同一组中注册的信息处理装置10-1到10-5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1到20-n具有由分组管理服务器32施加其中的同一组ID。因为所述装置不能重叠地注册在两个或多个装置组中,所以它们只能拥有一个组ID。
在用该方式注册在同一装置组中的装置组中,如上所述的评价值算术运算处理可在彼此相连的信息处理装置10之一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之一之间执行。特别地,因为信息处理装置10-1到10-5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1到20-n具有相同的组ID,信息处理装置10-1到10-5可基于便携式再现装置20-1到20-n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便携式再现装置20-1到20-n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然而,因为注册在另一个组中的信息处理装置10-6或尚未注册的信息处理装置10-7不具有与便携式再现装置20-1到20-n相同的组ID,所以它不能基于便携式再现装置20-1到20-n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便携式再现装置20-1到20-n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
因此,当上述通信系统100应用于分组管理型版权管理系统时,任意信息处理装置10都从与之相连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获取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的组ID、以及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然后,仅当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10内的组ID和从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获得的组ID彼此相符,信息处理装置10才基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
因此,在同一用户所有的装置之间,共享再现历史信息并基于该装置的再现历史信息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或使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彼此同步是可能的。
现在,参照图26A到26D描述上述通信系统100应用于分组管理型版权管理系统的应用。图26A到26D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应用于分组管理型版权管理系统的应用。
首先参看图26A,如果属于同一装置组的信息处理装置10-1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1彼此相连,则便携式再现装置20-1将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802传送给信息处理装置10-1。因此,信息处理装置10-1基于向其传送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1的再现历史信息802和信息处理装置10-1的再现历史信息804,对自动评级的计算评价值806进行算术运算。如上所述的再现历史信息802的这种传送过程和计算评价值806的算术运算过程不仅在信息处理装置10-1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1之间的连接建立之后立即执行,而且在连接继续时每过一预定时间间隔之后执行。
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1在计算评价值806的算术运算之后立即将计算评价值806传送给分组管理服务器32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1,如图26B所示。便携式再现装置20-1接收计算评价值806,并将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并且分组管理服务器32接收计算评价值806,并将其记录在评级信息存储部分33中。
此外,如果信息处理装置10-2到10-5的评级软件在分组管理服务器32与信息处理装置10-2到10-5彼此相连的状态中启动,如图26C所示,则分组管理服务器32将计算评价值806立即传送给信息处理装置10-2到10-5。这样,反映信息处理装置10-1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1的再现历史信息802和804的计算评价值806由分组管理服务器32分发给同一用户所有的信息处理装置10-2到10-5。
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累加(例如计算其平均值)从分组管理服务器32接收的计算评价值806、以及由信息处理装置10预先拥有的计算评价值(未示出),以计算新的计算评价值808并保存该计算后的计算评价值808。此外,如果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2彼此相连,则便携式再现装置20-2将所拥有的计算评价值810传送给信息处理装置10。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计算评价值810并累加(例如计算其平均值)所拥有的计算评价值808和所接收的便携式再现装置20-2的计算评价值,以计算新的计算评价值812,并将计算后的计算评价值812传送到分组管理服务器32。
通过重复如上所述的计算评价值的累加过程(同步过程),以及通过分组管理服务器32的传送/接收过程,最新的计算评价值可得到更新并在同一用户的装置组内共享。因此,自动评级的计算评价值变成单边数据的情形是仅基于部分装置的再现历史信息产生的。换言之,可计算与用户所有的全部装置的再现历史信息相配的计算评价值。
此外,分组管理服务器32获得各个用户的计算评价值并将其储存到评级信息存储部分33中。因此,服务供应商可收集并分析与用户的喜好和再现情形相关的信息,以掌握用户的喜好和倾向性,并可向各个用户推荐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
以上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信息处理装置10、便携式再现装置20、和组成通信系统100的各个服务器装置。根据本实施例,每个内容的计算评价值可基于信息处理装置10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计算。因此,可消除评价值的输入操作与相关装置中一样麻烦的问题,且计算评价值可自动地添加到储存在存储介质内的极大量内容中。因此,每个用户可利用有目的地添加到其每个内容的计算评价值来实现用户所有的内容的管理(分类、排列、搜索)。此外,可提供足以反映用户喜好的内容的各种再现样式。
此外,用户可量化地掌握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曲调)的倾向性。然后,当信息处理装置10所有的内容和便携式再现装置20所有的内容要彼此同步时,符合用户喜好的那些内容可基于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优先同步,以便于两个装置共享。此外,用户可使用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来产生列出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的播放列表。同时,服务供应商可分析每个用户喜好的倾向性,并推荐符合用户喜好的新内容。
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作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范围内的各种变化或更改,并且可以理解这种变化和更改自然落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信息处理装置10基于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再现历史信息算术运算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计算评价值。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该特定示例。例如,诸如分发服务器30或分组管理服务器32的服务器装置从信息处理装置10或便携式再现装置20中获得再现历史信息,以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并将该算术运算后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或便携式再现装置20的系统配置可用上述类似方式实现。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便携式再现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10可分别产生两个不同的事件日志文件。特别地,便携式再现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10可分别产生一事件日志文件,它包括与为预订准备的内容相关的事件日志;以及另一个事件日志文件,它包括与包括为预订准备的内容的所有内容相关的事件日志。
此外,便携式再现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10可加密一事件日志文件,它仅包括与为预订准备的内容相关的事件日志,从而任一用户不能操作该事件日志文件。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可获得经加密的事件日志文件,并将所获事件日志文件以及信息处理装置10所有的经加密的事件日志文件传送给执行对内容的版权管理的版权管理服务器。
使用所述配置,仅包括与为预订准备的内容相关的事件日志的事件日志文件可用于由版权管理服务器分发资金。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获取部分,它被配置成从能再现内容数据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所述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它被配置成基于由所述获取部分获得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所述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以及传送部分,它被配置成将由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容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再现部分,它被配置成再现储存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再现历史产生部分,它被配置成产生由所述再现部分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以及评价值记录部分,它被配置成将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可用来基于由所述获取部分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以及由所述再现历史产生部分产生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所述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现历史产生部分产生由所述再现部分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并将所产生的信息记录到所述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且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所述获取部分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以及记录在所述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所述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并且然后所述评价值记录部分将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所述再现历史产生部分产生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所述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且所述评价值记录部分将经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并且然后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所述获取部分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并进一步基于经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和记录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来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然后所述评价值记录部分将的新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部分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和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计算评价值;且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所述获取部分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和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计算评价值,对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并进一步基于经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和记录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来对与所述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并且然后所述评价值记录部分将新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当由所述再现部分再现内容数据时,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和更新,并且所述评价值记录部分将更新后的计算评价值记录到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储存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被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时,所述传送部分基于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有选择地传送内容数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播放列表产生部分,它被配置成基于储存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来产生—播放列表,其中列有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内容标识信息。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评价值传输部分,它被配置成将储存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能将内容数据提供给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外部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册ID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用于允许由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进行的评价值算术运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的设备ID;且其中所述获取部分获得便携式再现装置的设备ID、以及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且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仅当储存在所述注册ID存储部分中的设备ID与所述获取部分所获的设备ID相一致时,才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因为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和/或便携式再现装置在分组管理服务器上的注册而以用户为单位产生并由分组管理服务器应用的组ID被储存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和/或便携式再现装置中;且所述获取部分获得存储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组ID、以及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并且然后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仅当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组ID与所获的组ID相一致时,才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评价值输入部分,它被配置成基于用户输入设置与储存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以及评价值记录部分,它被配置成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由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及由所述评价值输入部分设置的输入评价值;且其中所述传送部分将储存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部分获得与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和/或输入评价值;且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执行以下过程的一个或全部基于由所述获取部分获得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和储存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以及基于由所述获取部分获得的内容数据的输入评价值和储存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的输入评价值,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输入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的另一过程;并且然后所述评价值记录部分将经算术运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经算术运算的新的输入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然后所述传送部分将经算术运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经算术运算的新的输入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容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以及再现部分,它被配置成再现储存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且其中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以使内容数据的评价在每次由所述再现部分开始内容数据的再现时都变高。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对内容数据的连续再现持续时间进行算术运算,并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以使连续再现持续时间等于或长于特定时段的内容数据的评价变高。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检测到在内容数据之一的再现开始之后的特定时段中再现的对象变为不同的内容数据,则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更新计算评价值以使一个内容数据的评价变低。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对内容数据的连续再现持续时间进行算术运算,并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以使连续再现持续时间等于或小于特定时段的内容数据的评价变低。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部分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得与指定为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删除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相对应的内容标识信息;且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对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以使对应于所述获取部分获得的内容标识信息的内容数据的评价变低。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容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再现部分,它被配置成再现储存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评价值输入部分,它被配置成基于用户输入设置与储存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以及评价值记录部分,它被配置成当与由所述获取部分从便携式再现装置获取的再现历史信息相对应的内容数据也被储存于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时,将由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算术运算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以及由所述评价值输入部分设置的内容数据的输入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控制部分,它被配置成使显示部分有选择地显示与记录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同一内容数据相关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部分使所述显示部分将输入评价值优先于记录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显不。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记录了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关的计算评价值而未记录输入评价值,则所述显示控制部分控制所述显示部分显示计算评价值;但是,如果由所述评价值输入部分设置了与特定内容数据有关的输入评价值,则所述评价值记录部分将输入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所述显示控制部分控制所述显示部分显示输入评价值而非计算评价值。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同样在所述显示控制部分控制所述显示部分显示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时,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由所述获取部分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或者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由所述再现部分执行,则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所述获取部分获得的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或基于由所述再现部分再现的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再次对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且所述评价值记录部分将储存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更新为经再次算术运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检测部分,它被配置成检测便携式再现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相连;且其中如果由所述连接检测部分检测到便携式再现装置相连,则所述获取部分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且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所述获取部分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并且所述传送部分将由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容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再现部分,它被配置成再现储存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再现历史信息产生部分,它被配置成产生由所述再现部分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以及评价值记录部分,它被配置成将由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所述再现历史产生部分产生的再现历史信息而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记录到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其中,如果由所述连接检测部分检测到便携式再现装置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连续连接持续时间超过了一特定时段,则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所述再现历史产生部分新产生的再现历史信息对计算评价值进行再次算术运算,所述计算评价值储存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并与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且所述传送部分将由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再次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而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被所述传送部分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之后,向便携式再现装置发出删除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的命令。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容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多个内容数据,包括与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同的内容数据;搜索列表产生部分,它被配置成产生与多个内容数据相对应的内容标识信息的列表;以及评价值记录部分,它被配置成将由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其中所述搜索列表产生部分产生一列表,其中响应于储存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对多条内容标识信息进行排序。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容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多个内容数据;以及内容删除部分,它被配置成当储存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数据由所述传送部分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时,响应于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删除储存在与便携式再现装置相对应的存储介质中的一些内容;且其中在内容数据由所述内容删除部分删除之后,所述传送部分将要传送的内容数据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删除部分包括空闲容量检测部分,它被配置成检测与便携式再现装置相对应的存储介质的空闲容量;比较部分,它被配置成对由所述传送部分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的内容数据的容量和由所述空闲容量检测部分检测的空闲容量进行比较;不足容量检测部分,它被配置成当所述比较部分判定空闲容量不足时检测不足容量;选择部分,它被配置成响应于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在储存于与便携式再现装置相对应的存储介质内的内容数据中选择与不足容量相对应的内容数据;以及删除部分,它被配置成从与便携式再现装置相对应的存储介质中删除由所述选择部分选择的内容数据。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删除部分不从与便携式再现装置相对应的存储介质中删除由信息处理装置从可移动存储介质中抓取并储存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
31.一种再现装置,包括内容存储部分,它被配置成储存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再现部分,它被配置成再现储存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再现历史产生部分,它被配置成产生由所述再现部分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并将所产生的信息记录到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传送部分,它被配置成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记录在所述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的再现历史信息传送到外部装置;获取部分,它被配置成获得由外部装置至少基于再现历史信息算术运算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以及评价值记录部分,它被配置成将由所述获取部分获得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分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再现装置的设备ID以及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传送到外部装置。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因为外部装置和/或所述再现装置在分组管理服务器中的注册而以用户为单位产生并由分组管理服务器应用的组ID储存在外部装置和/或所述再现装置中;且所述传送部分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储存在所述再现装置中的组ID以及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传送给外部装置。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评价值输入部分,它被配置成根据用户输入设置与储存于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且其中所述评价值记录部分将由所述获取部分获得的计算评价值和由所述评价值输入部分设置的输入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控制部分,它被配置成控制显示部分有选择地显示与记录于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同一内容数据相关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部分控制所述显示部分将输入评价值优先于记录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显示。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记录了有关特定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而非输入评价值,则所述显示控制部分控制所述显示部分显示计算评价值;但是,如果由所述评价值输入部分设置有关特定内容数据的输入评价值,则所述评价值记录部分将输入评价值以与特定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所述显示控制部分控制所述显示部分显示输入评价值而非计算评价值。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同样在所述显示控制部分控制所述显示部分显示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的模式中,所述传送部分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传送给外部装置;且所述获取部分基于再现历史信息获取由外部装置算术运算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然后所述评价值记录部分将由所述获取部分获取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39.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分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与储存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和/或输入评价值传送给外部装置;且所述获取部分获取由外部装置基于经传送的计算评价值和储存在外部装置中的计算评价值而算术运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由外部装置基于所传送的输入评价值和储存在外部装置中的输入评价值而算术运算的新的输入评价值;然后所述评价值记录部分将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储存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和/或输入评价值更新为所获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所获得的新的输入评价值。
40.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分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储存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再现历史信息和计算评价值传送给外部装置;且所述获取部分获取由外部装置至少基于再现历史信息和经传送的计算评价值而算术运算的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并且然后所述评价值记录部分将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储存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更新为所获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
41.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删除指令接收部分,它被配置成如果接收到对储存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的删除指令,则将与指定为删除对象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内容标识信息记录在删除内容存储部分中;且其中所述传送部分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向外部装置传送记录在所述删除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标识信息以及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
4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部分响应于所述传送部分对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的传送而获取由外部装置基于再现历史信息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之后,删除储存在所述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的再现历史信息。
43.一种用于能与可再现内容数据的便携式再现装置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基于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以及将在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再现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产生在再现步骤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以及将在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其中,在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基于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再现历史信息以及在再现历史产生步骤中所产生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所述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再现历史产生步骤,产生在再现步骤中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并将其记录到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且在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基于由获取步骤中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以及记录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所述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然后在评价值记录步骤,将经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然后,在传送步骤,将经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再现装置。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在再现步骤中所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所述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第一次算术运算;第一次将在第一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基于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第二次算术运算;第一次将在第二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基于在第二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和在第一评价值记录步骤中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第三次算术运算;以及第二次将在第三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当在再现步骤中再现内容数据时,就可执行第一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和第一评价值记录步骤的过程,从而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和更新。
48.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删除指令步骤,该步骤在执行第一传送步骤的过程之后但在执行第三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的过程之前,向便携式再现装置发出删除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历史信息的命令。
49.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用户输入设置与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的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将在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及在评价值输入步骤中设置的输入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其中在传送步骤,将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步骤,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得与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和/或输入评价值;以及所述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包括以下步骤的一个或全部基于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和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以及基于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内容数据的输入评价值和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的输入评价值,对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输入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在评价值记录步骤,将经算术运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所获得新的输入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在传送步骤,将经算术运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所获得的新的输入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
51.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用户输入设置与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的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将在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以及在评价值输入步骤中设置的输入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以及控制显示部分有选择地显示与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同一内容数据相关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显示控制步骤中,将输入评价值优先于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在显示部分上显示。
53.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所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记录了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关的计算评价值而未记录输入评价值,则在显示控制步骤由所述显示部分显示计算评价值;但是,如果在评价值输入步骤中设置了与特定内容数据有关的输入评价值,则在评价值记录步骤,将输入评价值以与特定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在显示控制步骤,在显示部分上显示输入评价值而非计算评价值。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同样当在显示控制步骤中将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显示在显示部分上时,在获取步骤中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或者在再现步骤中执行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的内容存储部分中的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则执行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以基于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或者基于在再现步骤中再现的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再次算术运算,并且执行评价值记录步骤,以将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更新为经再次算术运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
5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检测步骤,该步骤检测便携式再现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相连;且其中如果在连接检测步骤中检测到便携式再现装置相连,则执行获取步骤、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以及传送步骤。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再现储存在内容存储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产生在再现步骤中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将在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中基于在再现历史产生步骤中产生的再现历史信息而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以及检测便携式再现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连续连接持续时间超过一特定时段;且其中如果检测到便携式再现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连续连接持续时间超过了该特定时段,则执行评价值算术运算步骤,该步骤基于在再现历史产生步骤中新产生的再现历史信息对计算评价值进行再次算术运算,所述计算评价值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并与储存在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并且执行传送步骤,以将经再次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给便携式再现装置。
57.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判定与便携式再现装置相对应的存储介质是否具有空闲容量;如果在空闲容量判定步骤中判定存储介质不具有空闲容量,则响应于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从与便携式再现装置相对应的存储介质中删除部分内容数据;以及向便携式再现装置传送储存在信息处理装置的内容存储部分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数据。
58.一种用于能与外部装置通信的再现装置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再现储存在再现装置的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产生在再现步骤中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并将所产生的信息记录到再现装置的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记录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的再现历史信息传送到外部装置;从外部装置获得由外部装置至少基于再现历史信息而算术运算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以及将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计算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再现装置的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评价值输入步骤,该步骤根据用户输入设置与储存于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且其中,在评价值记录步骤,将在获取步骤中获得的计算评价值和在评价值输入步骤中设置的输入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控制步骤,该步骤控制显示部分有选择地显示与记录于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同一内容数据相关的计算评价值和输入评价值。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显示控制步骤,控制显示部分将输入评价值优先于记录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计算评价值而显示。
62.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记录了有关特定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而非输入评价值,则在控制显示步骤控制显示部分显示计算评价值;但是,如果在评价值输入步骤中设置了有关特定内容数据的输入评价值,则在评价值记录步骤将以与特定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输入评价值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且在显示控制步骤中控制显示部分显示输入评价值而非计算评价值。
63.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样在显示控制步骤中控制显示部分显示与特定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输入评价值的模式中,执行传送步骤、获取步骤、以及记录步骤。
64.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传送步骤,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储存在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的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和/或输入评价值传送给外部装置;并且在获取步骤,获取由外部装置基于经传送的计算评价值和储存在外部装置中的计算评价值而算术运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由外部装置基于所传送的输入评价值和储存在外部装置中的输入评价值而算术运算的新的输入评价值;并且然后在评价值记录步骤中,将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储存在评价值存储步骤中的计算评价值和/或输入评价值更新为所获得的新的计算评价值和/或所获得的新的输入评价值。
65.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储存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数据的删除指令;以及将与指定为删除对象的内容数据相对应的内容标识信息记录在删除内容存储部分中;且其中,在传送步骤,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向外部装置传送记录在删除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标识信息、以及特定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
66.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次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传送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第一次获取由外部装置至少基于再现历史信息而算术运算的再现装置中的内容的计算评价值;第一次将在第一获取步骤中获得的计算评价值与内容数据相配的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第二次将在第一记录步骤中记录的计算评价值传送给外部装置;第二次从外部装置获取由外部装置基于在第二传送步骤中传送的计算评价值和储存在外部装置中的计算评价值而算术运算的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新的计算评价值;以及第二次将在第二获取步骤中获取的新的评价值以与内容数据相配的方式记录到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67.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删除步骤,该步骤在第一获取步骤之后但在第二传送步骤之前删除储存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的再现历史信息。
68.一种记录介质,其上或其中记录了用于能与可再现内容数据的便携式再现装置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过程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程序包括以下过程从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所述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基于由获取过程获得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所述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以及将由评价值算术运算过程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
69.一种记录介质,其上或其中记录了用于能与外部装置通信的再现装置的通信过程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程序包括以下过程再现储存在再现装置的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数据;产生由再现过程再现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并将所产生的信息记录到再现装置的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请求将记录在再现历史存储部分中的再现历史信息传送到外部装置;获得由外部装置至少基于再现历史信息而算术运算的内容数据的计算评价值;以及将由获取过程获得的计算评价值与内容数据相配的记录到再现装置的评价值存储部分中。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自动将评价值加入储存在存储装置或介质中的内容的信息处理装置、再现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获取部分,它从能再现内容数据的便携式再现装置中获取该便携式再现装置中的内容数据的再现历史信息。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基于由获取部分获得的再现历史信息,对与该内容数据相对应的计算评价值进行算术运算。传送部分将由评价值算术运算部分算术运算的计算评价值传送到便携式再现装置。
文档编号G06F17/00GK1909103SQ20061011092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日
发明者今野立也, 高塚进, 塚崎秀雄, 木野内敬, 浅加浩太郎, 川上高, 关康治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