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661068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柔性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电话与触摸导航系统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和 多样化的发展,在液晶等显示元件的前面安装透光性的触摸屏的电子设备逐 步增加。这样的电子设备的利用者通过触摸屏, 一边对位于触摸屏背面的显 示元件的显示内容进行视觉确认, 一边利用手指或笔等方式按压触摸屏来进 行操作。由此,可以操作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
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介质的不同,现有的触摸屏通常分为四种 类型,分别为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其中电阻式
触才莫屏的应用最为广S乏,i青参见文献"Production of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s with Inserted SiO2 Anchor Layer, and Application to a Resistive Touch Panel" Kazuhiro Noda, Kohtaro Tanimura.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in Japan, Part 2, Vol.84, P39画45(2001)。
现有的电阻式触摸屏一般包括一上基板,该上基板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 透明导电层; 一下基板,该下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透明导电层;以及多 个点状隔离物(Dot Spacer)设置在上透明导电层与下透明导电层之间。其中, 该上透明导电层与该下透明导电层通常采用具有导电特性的铟锡氧化物 (Indium Tin Oxide, ITO)层(下称ITO层)。当使用手指或笔按压上基板时,上 基板发生扭曲,使得按压处的上透明导电层与下透明导电层彼此接触。通过 外接的电子电路分别向上透明导电层与下透明导电层依次施加电压,触摸屏 控制器通过分别测量第一导电层上的电压变化与第二导电层上的电压变化, 并进行精确计算,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触摸屏控制器将数字化的触点坐标 传递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触点坐标发出相应指令,启动电子设备 的各种功能切换,并通过显示器控制器控制显示元件显示。
5然而,随着显示技术的日益发展,采用柔性材料制造的柔性显示设备已
经被制造和生产,如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和电子纸(e-paper)。在这些 柔性显示设备上设置的触摸屏须为一柔性触摸屏。现有技术中触摸屏的基板 为一不可变形的玻璃基板,并且,透明导电层通常采用ITO层。ITO层作为 透明导电层具有机械和化学耐用性不好,无法弯折等缺点,因此,上述触摸 屏只适合设置于不可变形的传统显示设备上,无法用于柔性显示设备。另外, ITO层目前主要釆用溅射或蒸镀等方法制备,在制备的过程中,需要较高的 真空环境及加热到200。C 300。C,因此,使得ITO层的制备成本较高。进一 步地,采用ITO层作透明导电层存在电阻阻值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导致现有 的电阻式触摸屏存在分辨率低、精确度不高等问题。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制备制备柔性触摸屏的方法,且该方法具有工 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发明内容
一种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柔性基体;制备至少 一碳纳米管薄膜;将上述至少一碳纳米管薄膜铺设在上述柔性基体的表面, 从而形成至少一覆盖于所述柔性基体表面的碳纳米管层;热压覆盖有碳纳米 管层的柔性基体;间隔地形成两个电极于上述热压后的碳纳米管层的两端或 所述柔性基体的两端,形成一电极板,作为第一电极板;重复上述步骤,制 备另一电极板,作为第二电极板;形成一绝缘层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 极板形成碳纳米管层的一侧的外围;覆盖另一电极板于所述绝缘层上,且使 所述第一电极板中的碳纳米管层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的碳纳米管层相对设 置,从而形成一触摸屏。
与现有技术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相比较,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触摸屏的制 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碳纳米管层具有优异的力学特性并且耐弯 折,故,采用上述的碳纳米管层作透明导电层,可使得透明导电层具有很好 的韧性和机械强度。进一步地,与柔性基体配合,可以制备一柔性触摸屏, 从而适合用于柔性显示装置上。其二,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碳纳米管薄膜 由一拉伸工具拉取而获得,该方法无需真空环境和加热过程,故采用上述的 方法制备的碳纳米管薄膜用作透明导电层及制备的触摸屏,具有成本低、环保及节能的优点。其三,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碳纳米管层和柔性基体可通过 一热压过程粘结在所述柔性基体上,从而降低了制作成本,简化了制作工艺。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热压过程,温度要求较低,从而对柔性基体材料的温 度限制较小。


图1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碳纳米管薄膜的扫描电镜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热压后的碳纳米管层和柔性基体的照片。
图4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的热压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方案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请参阅图1,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包 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一柔性基体。
所述柔性基体为柔性平面结构,厚度为0.01毫米 1厘米。该柔性基体 由塑料,树脂等柔性材料形成。具体地,所述柔性基体的材料可以为聚碳酸 酯(PC)、聚曱基丙烯酸曱酯(PMMA)、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 料,以及聚醚砜(PES)、聚亚酰胺(PI)、纤维素酯、苯并环丁烯(BCB)、聚氯 乙烯(PVC)及丙烯酸树脂等材料。可以理解,形成所述柔性基体的材料并不 限于上述列举的材料,只要确保所述柔性基体具有一定柔性及较好的透明度 即可。
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体为一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PET) 薄膜(以下简称PET薄膜)。该PET薄膜的厚度为2毫米,宽度为20厘米, 长度为30厘米。
步骤二制备至少一个碳纳米管薄膜。
其中,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碳纳米管阵 列;以及采用一拉伸工具从所述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取获得一碳纳米管薄膜。 首先,提供一碳纳米管阵列,优选地,该阵列为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
7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碳纳米管阵列为单壁碳纳米管阵列、双壁碳纳 米管阵列及多壁碳纳米管阵列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中,该超顺排碳纳
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其具体步骤包括(a)提供一平 整基底,该基底可选用P型或N型硅基底,或选用形成有氧化层的硅基底, 本实施例优选为采用4英寸的硅基底;(b)在基底表面均匀形成一催化剂层, 该催化剂层材料可选用铁(Fe)、钴(Co)、镍(Ni)或其任意组合的合金之 一;(c)将上述形成有催化剂层的基底在700。C 卯0。C的空气中退火约30 分钟 90分钟;(d)将处理过的基底置于反应炉中,在保护气体环境下加热 到500°C ~740°C,然后通入碳源气体反应约5~30分钟,生长得到超顺排碳 纳米管阵列,其高度为50微米~5毫米。该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为多个彼此 平行且垂直于基底生长的碳纳米管形成的纯碳纳米管阵列。通过上述控制生 长条件,该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中基本不含有杂质,如无定型碳或残留的催 化剂金属颗粒等。该碳纳米管阵列中的碳纳米管彼此通过范德华力紧密接触 形成阵列。该碳纳米管阵列与上述基底面积基本相同。
本实施例中碳源气可选用乙炔、乙烯、曱烷等化学性质较活泼的碳氢化 合物,本实施例优选的碳源气为乙炔;保护气体为氮气或惰性气体,本实施 例优选的保护气体为氩气。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碳纳米管阵列不限于上述制备方法。也可为 石墨电极恒流电弧放电沉积法、激光蒸发沉积法等。
其次,釆用一拉伸工具从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取获得一碳纳米管薄膜。其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从上述碳纳米管阵列中选定一定宽度的多个碳纳米 管片断,本实施例优选为采用具有一定宽度的胶带接触碳纳米管阵列以选定 一定宽度的多个碳纳米管片断;(b)以一定速度沿基本垂直于碳纳米管阵列 生长方向拉伸该多个碳纳米管片断,以形成一连续的碳纳米管薄膜。
在上述拉伸过程中,该多个碳纳米管片段在拉力作用下沿拉伸方向逐渐 脱离基底的同时,由于范德华力作用,该选定的多个碳纳米管片断分别与其 他碳纳米管片断首尾相连地连续地被拉出,从而形成一碳纳米管薄膜。
请参阅图2,该碳纳米管薄膜为择优取向排列的多个碳纳米管束首尾相 连形成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碳纳米管薄膜。该碳纳米管薄膜中碳纳米管的排列 方向基本平行于碳纳米管薄膜的拉伸方向。优选地,该碳纳米管薄膜中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均平行于该碳纳米管薄膜的拉伸方向。该直接拉伸获得的择 优取向排列的碳纳米管薄膜比无序的碳纳米管薄膜具有更好的均匀性,即具 有更均匀的厚度以及更均匀的导电性能。同时该直接拉伸获得碳纳米管薄膜 的方法筒单快速,适宜进行工业化应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宽度与碳纳米管阵列所生长的基底的 尺寸有关,该碳纳米管薄膜的长度不限,可根据实际需求制得。本实施例中
采用4英寸的基底生长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该碳纳米管薄膜的宽度可为 0.01厘米 10厘米,该碳纳米管薄膜的厚度为0.5纳米 100微米。该碳纳米 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及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 种或多种。该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0.5纳米 50纳米,该双壁碳纳米管的 直径为1.0纳米 50纳米,该多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5纳米 50纳米。
步骤三将上述至少一碳纳米管薄膜铺设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从而 形成至少一个覆盖于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上的碳纳米管层。
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层用作透明导电层,该碳纳米管层 包括多个定向排列的碳纳米管。进一步地,所述碳纳米管层可以是单个碳纳 米管薄膜或是多个平行且无间隙铺设的碳纳米管薄膜。由于上述的碳纳米管 层中的多个碳纳米管薄膜可以平行且无间隙的铺设,故,上述碳纳米管层的 长度和宽度不限,可根据实际需要制成具有任意长度和宽度的碳纳米管层。 可以理解,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碳纳米管层也可为其他结构的碳纳米管层,并 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层包括多个平行 且无间隙铺设的碳纳米管薄膜。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至少两个碳纳米管薄膜重叠铺设形成 多个碳纳米管层,且该多个碳纳米管层依据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以 一 交叉角 度a直接重叠铺设,其中,0°^a^90°。本实施例中,a优选为90度。
具体地,所述将上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薄膜铺设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 的步骤为将至少一个碳纳米管薄膜直接铺设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或将多 个碳纳米管薄膜平行且无间隙地铺设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形成一覆盖在 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上的碳纳米管层。可以理解,也可将至少两个碳纳米管 薄膜重叠铺设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形成多个碳纳米管层;所述多个碳纳米 管层依据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以一交叉角度a直接重叠铺设,其中,O^aS90。。由于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包括多个定向排列的碳纳米管,且该多个碳纳 米管沿着拉膜的方向排列,故可以将上述的多个碳纳米管层依据碳纳米管的 排列方向以一交叉角度a设置。
另外,所述将上述至少一碳纳米管薄膜铺设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的步 骤还可为将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薄膜直接铺设于一支撑体的表面或将多 个碳纳米管薄膜平行且无间隙地铺设于一支撑体的表面;除去所述支撑体, 形成一 自支撑的碳纳米管薄膜结构;及将该碳纳米管薄膜结构直接覆盖在所 述柔性基体的表面,形成一碳纳米管层。可以理解,也可将至少两个碳纳米 管薄膜依据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以一交叉角度a重叠铺设在所述支撑体的表 面,从而形成多个自支撑的碳纳米管薄膜结构,其中,0°£a^90°。将上述 的多个碳纳米管薄膜结构覆盖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从而形成多个碳纳米 管层。由于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包括多个定向排列的碳纳米管,且该多个碳纳 米管沿着拉膜的方向排列,故可以将上述的多个碳纳米管层中的碳纳米管以 一交叉角度a设置。
上述支撑体可以为一基板,也可选用一框架结构。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 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中的碳纳米管非常纯净,且由于碳纳米管本身的比表面 积非常大,所以该碳纳米管薄膜本身具有较强的粘性,该碳纳米管薄膜可利 用其本身的粘性直接粘附于基板或框架。碳纳米管薄膜黏附在基板或框架
上,基板或框架以外多余的碳纳米管薄膜部分可以用刀子刮去。去除基板或 框架,得到一碳纳米管薄膜结构。本实施例中,该基板或框架的大小可依据 实际需求确定。
进一步地,在所述将至少一个碳纳米管薄膜铺设在上述柔性基体的表面 之前,或形成至少一覆盖于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的碳纳米管层之后,用有机 溶剂处理该碳纳米管薄膜或该碳纳米管层的步骤。该有机溶剂为挥发性有机 溶剂,可选用乙醇、曱醇、丙酮、二氯乙烷或氯仿等,本实施例中的有机溶 剂采用乙醇。该使用有机溶剂处理的步骤可通过试管将有机溶剂滴落在碳纳 米管薄膜或碳纳米管层的表面,并浸润整个碳纳米管薄膜或碳纳米管层。也 可将上述形成有碳纳米管层的柔性基体或形成有碳纳米管薄膜结构的支撑 体整个浸入盛有有机溶剂的容器中浸润。所述的碳纳米管薄膜、碳纳米管层 或碳纳米管薄膜结构经有机溶剂浸润处理后,在挥发性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
10的作用下,其中的平行的碳纳米管片断会部分聚集成碳纳米管束。因此,该 碳纳米管薄膜、'碳纳米管层或碳纳米管薄膜结构表面体积比小,无粘性,且 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及韧性。
此外,在将至少一个碳纳米管薄膜覆盖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之前,可 涂覆低熔点的材料于所述柔性基体的 一表面。该低熔点的材料可起到粘结剂 的作用,用于将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牢固地粘结在所述柔性基体的一个表面。
进一 步地,所述低熔点材料可以为熔点低于所述柔性基体和碳纳米管层
的材料,例如聚曱基丙烯酸曱酯(PMMA)等。本实施例中,所述PMMA均匀 地涂覆在柔性基体的表面。
具体地,在涂覆低熔点的材料于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之前,还进一步包 括一清洗所述柔性基体的步骤。所述清洗方法包括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清洗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可以理解,所述对柔性基体的清洗也可采用其它 方法和溶剂,只需确保所述柔性基体表面无污染物即可。
步骤四热压覆盖有碳纳米管层的柔性基体。
请参见图3及图4,所述热压覆盖有碳纳米管层的柔性基体的步骤可通 过一热压装置30实现,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至少一个上述覆盖有碳纳米管层的柔性基体22放置于一具有 轧辊的热压装置30中。
所述热压装置30包括一施压装置32及一加热装置(图中未显示)。本 实施例中,所述热压装置30为热压机或封塑机,所述施压装置32为两个金 属轧辊。
其次,加热所述热压装置30中的轧辊。具体地,用热压装置30中的加 热装置加热所述轧辊32。本实施例中,加热的温度为11(TC 120。C。可以理 解,所述加热轧辊32的温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再次,将所述覆盖有碳纳米管层的柔性基体通过加热了的轧辊32。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覆盖有碳纳米管层的柔性基体慢慢通过加热了的金 属双辊32,速度控制在1毫米/分 10米/分。加热了的轧辊32可以施加一定 的压力于所述覆盖有碳纳米管层的柔性基体,并能软化所述碳纳米管层和柔 性基体,使得所述碳纳米管层与柔性基体之间的空气被挤压出来,从而使得 所述碳纳米管层紧密粘结在所述柔性基体之上。
ii可以理解,所述通过轧辊32的速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只需确保所述碳纳米管层能紧密粘结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即可。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涂覆一低熔点的材料,并覆盖有碳纳米管层时,本实施例所述的热压过程中的温度需确保所述低熔点材料融化,从而使得经热压过程之后,所述低熔点材料能将所述碳纳米管层和柔性基体粘结在一起。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所述的温度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温度范围,可以理解,封塑机中的温度根据低熔点材料的不同而不同,只需确保低熔点的材料在热压的过程中融化完全即可。
步骤五间隔地形成两个电极于上述热压后的碳纳米管层或柔性基体的
两端,形成一电极板,作为第一电极板。
所述两个电极的材料为金属、碳纳米管薄膜、导电的银浆层或其他导电材料。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电极为导电的银浆层。所述两个电极的形成方法为采用丝网印刷、移印或喷涂等方式分别将银浆涂覆在上述碳纳米管层或柔性基体的两端。然后,放入烘箱中烘烤10-60分钟使银浆固化,烘烤温度为100°C-120°C,即可得到所述两个电极。上述制备方法需确保所述两个电极与所述碳纳米管层电连接。
步骤六重复上述步骤,制备另一电极板,作为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二电极板包括一第二基体, 一第二碳纳米管层及两个第二电极。
步骤七形成一绝缘层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形成碳纳米管层的一侧的外围。
所述绝缘层可采用绝缘透明树脂或其他绝缘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绝缘层的形成步骤为涂敷一绝缘粘合剂于所述第 一 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形成碳纳米管层的一侧的外围。该绝缘粘合剂用作绝缘层。
步骤八覆盖另一电极板于所述绝缘层上,且使所述第一电极板中的碳纳米管层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的碳纳米管层相对设置,从而形成一触摸屏。
进一步地,需使所述第一导电层中的两个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两个电极交叉设置。
此外,所述制备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形成多个透明点状隔离物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步骤。该透明点状隔离物的形成方法为将包含该多个透明点状隔离物的浆料涂敷在第二电极板或第 一 电极板上绝缘层之外的区域,烘干后即形成所述透明点状隔离物。所述绝缘层与所述透明点状隔离物均可采用绝缘树脂或其他绝缘材料制成。设置绝缘层与点状隔离物可使得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电绝缘。可以理解,当触摸屏尺寸较小时,点状隔离物为可选择的结构,只需确保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电绝缘即可。
另外,该触摸屏的一表面可进一步设置一透明保护膜,该透明保护膜可
由氮化硅、氧化硅、苯丙环丁烯(BCB)、聚酯以及丙烯酸树脂等材料形成。该透明保护膜也可采用一层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层,如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PET)膜,用于保护触摸屏,提高耐用性。该透明保护膜还可用于提供一些其它的附加功能,如可以减少眩光或降低反射。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该透明保护膜采用有粘性的PET膜,该PET膜可直接粘附于触摸屏上表面用作透明保护膜。
此外,为了减小由显示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避免从触摸屏发出的信号产生错误,还可在该触摸屏的另一相对的表面上形成一屏蔽层。该屏蔽层可通过粘结剂直接粘结在所述触摸屏的另一相对的表面上。该屏蔽层由铟锡氧化物(ITO)薄膜、锑锡氧化物(ATO)薄膜、镍金薄膜、银薄膜或碳纳米管层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本实施例中,该碳纳米管层的具体结构可与透明导电层相同。该碳纳米管层作为电接地点,起到屏蔽的作用,从而使得触摸屏能在无干扰的环境中工作。可以理解,所述碳纳米管层还可以是其它结构的碳纳米管层。
可以理解,所述触摸屏中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中的一个电极板也可通过离子束賊射或蒸镀等工艺制备。
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碳纳米管层具有优异的力学特性并且耐弯折,故,釆用上述的碳纳米管层作透明导电层,可使得透明导电层具有很好的韧性和机械强度。进一步地,与柔性基体配合,可以制备一柔性触摸屏,从而适合用于柔性显示装置上。其二,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碳纳米管薄膜由一拉伸工具拉取而获得,该方法无需真空环境和加热过程,故釆用上述的方法制备的碳纳米管薄膜用作透明导电层及制备的触摸屏,具有成本低、环保及节能的优点。其三,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碳纳米管薄膜和柔性基体可通过一热压过程粘结在柔性基体上,从而降低了制作成本,简化了制作工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热压过程,
13温度要求较低,从而对柔性基体材料的温度限制较小。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柔性基体;制备至少一碳纳米管薄膜;将上述至少一碳纳米管薄膜铺设在上述柔性基体的表面,从而形成至少一覆盖于所述柔性基体表面的碳纳米管层;热压覆盖有碳纳米管层的柔性基体;间隔地形成两个电极于上述热压后的碳纳米管层的两端或所述柔性基体的两端,形成一电极板,作为第一电极板;重复上述步骤,制备另一电极板,作为第二电极板;形成一绝缘层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形成碳纳米管层的一侧的外围;覆盖另一电极板于所述绝缘层上,且使所述第一电极板中的碳纳米管层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的碳纳米管层相对设置,从而形成一触摸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碳纳米管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碳纳米管阵列;及采用一拉伸工具从上述碳 纳米管阵列中拉取获得一碳纳米管薄膜,该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的排 列方向平4亍于4i伸方向。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至少一碳纳米 管薄膜铺设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的步骤为将一个碳纳米管薄膜直接铺设 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或将多个碳纳米管薄膜平行且无间隙地铺设在所述 柔性基体的表面,形成一覆盖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的碳纳米管层,该碳纳 米管层中的碳纳米管沿同 一方向排列。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重叠铺设多个碳纳米管薄膜于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形成覆盖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 的多个碳纳米管层的步骤。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层 依据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以一交叉角度a直接重叠铺设,其中,a大于等于零度且小于等于九十度。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至少一碳纳米管薄膜铺设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的步骤为将所述一个碳纳米管薄膜直接 铺设在一支撑体的表面或将多个碳纳米管薄膜平行且无间隙地铺设于一支 撑体的表面;除去所述支撑体,形成一自支撑的>^纳米管薄膜结构;及将该 碳纳米管薄膜结构直接覆盖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重叠铺设多个碳纳米管薄膜于所述支撑体的表面形成多个碳纳米管薄膜结构的步骤。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碳纳米管薄 膜依据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以一交叉角度a直接重叠铺设,其中,a大于等 于零度且小于等于九十度。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至少一碳纳米管薄膜铺设在上述柔性基体的表面的步骤之前,进一步包括清洗所述柔性 基体及涂覆低熔点的材料于所述柔性基体的表面的步骤。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柔性基体的 步骤采用乙醇或丙酮。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熔点材料的熔 点低于所述碳纳米管层和柔性基体的熔点。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至少一碳纳 米管薄膜铺设在上述柔性基体的表面的步骤之前或之后,进一步包括对碳纳 米管薄膜采用有机溶剂处理的步骤。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碳纳米管层 和柔性基体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将覆盖有碳纳米管层的柔性基体放置于一 包括礼辊的热压装置中;加热上述热压装置中的轧辊;及将上述覆盖有碳纳 米管层的柔性基体通过加热了的轧辊。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装置为热 压机或封塑机。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形成两个电 极于所述热压后的碳纳米管层的两端或柔性基体的两端的步骤为采用丝网印刷、移印或喷涂等方式分别将^l艮浆涂覆在上述碳纳米管层的两端或柔性基 体的两端。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另一电极板 于所述绝缘层上的步骤需使所述第一电极板中的两个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 板中的两个电极交叉设置。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形成方 法为涂敷一绝缘粘合剂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形成碳纳米管层的 一侧的外围。
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进一步包 括形成多个透明点状隔离物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步骤。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透明点状 隔离物的形成方法为将包含该多个透明点状隔离物的浆料涂敷在第一电极 板或第二电极板上绝缘层之外的区域,烘干后即形成所述透明点状隔离物。
2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进一步 包括通过直接粘附的方法形成一透明保护膜于所述触摸屏的一表面。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防护膜的 材料为氮化硅、氧化硅、苯丙环丁烯、聚酯或丙烯酸树脂。
22.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形成一屏蔽层于所述触摸屏的另一相对的表面的步骤,该屏蔽层为导电 聚合物薄膜或碳纳米管层。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通过粘 结剂粘结在所述触摸屏的另一相对的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柔性基体;制备至少一碳纳米管薄膜;将上述至少一碳纳米管薄膜铺设在上述柔性基体的表面,从而形成至少一覆盖于所述柔性基体表面的碳纳米管层;热压覆盖有碳纳米管层的柔性基体;间隔地形成两个电极于上述热压后的碳纳米管层的两端或所述柔性基体的两端,形成一电极板,作为第一电极板;重复上述步骤,制备另一电极板,作为第二电极板;形成一绝缘层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形成碳纳米管层的一侧的外围;覆盖另一电极板于所述绝缘层上,且使所述第一电极板中的碳纳米管层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的碳纳米管层相对设置,从而形成一触摸屏。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1464763SQ20071012540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1日
发明者亮 刘, 姜开利, 范守善 申请人: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