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761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板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板构造,尤其指一种使用简单的结合方式构成 外观新颖的触控板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枝术与通讯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渐渐普及,如笔记 型计算机、移动电话、数码相机、及个人数码助理等,均快速发展与成长, 而上述电子信息产品大多数皆设有触控板,来作为手写或点选输入的接口 , 请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现有触控板构造的示意图,该触控板大致包括一麦拉(Mylar)片、 一印刷电路板、以及一用胶黏合上述Mylar片及印刷电路板的 接合层,传统的触控板构造仅能在Mylar表面做印刷,只限于在有各式样的 花紋在Mylar上。请参考图2,是另一现有触控板构造的示意图,将原先触控板两侧或单侧 加上发光二极管(LED),透过一反射层(此反射层可做为一反射片或设计成 反射点咬花或反射图样)把LED的光线平均散布在导光板。导光板上方除 了可以有咬花增加折射,另可做硬化处理,增加导光板的耐磨程度,其中, 导光板与反射层之间需要一层胶黏住导光板与反射层。传统的触控板基本上仅能在感应层的表面绝缘层印刷出各种图案,除此 之外并无法在外观上做出效果,或是现有制程无法简化问题。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观不新颖、制程无法 简化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颖外观的触控板,并使用简单 的结合方式,实现本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个可简化工时、降低成本(节省黏胶) 的触控板构造。本实用新型第三目的,是提供一可提高制造质量的办法,避免导光板与 反射层,因气候、温度等因素使空气进入,进而影响到感应。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形成在多个基底,用以提供一传导性物体接触,该触控板构造主要包括以下构件布置堆叠而成 一第一基 底,其一側或两侧可设有一反射层(若使用者处碰的表面需要反射层时,大 部分会以特殊设计的咬花布局,来控制反射);及一第二基底,承栽有电气回 路且设有第一导体而形成感知轨迹; 一接合层,接合上述第一基底与第二基 底;该反射层窄于该第一基底,上侧紧贴该第一基底,而被固定在接合层中; 该反射层的外围可设至少一发光组件且连接所述第二基底的电气回路,上述 第二基底的电气回路接收触控板构造受所述物体接触时导致该感知轨迹的耦 合电容量变化来判断该物体的接触并以此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明灭。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较佳的是可加入色粒、焚光粉、亮粉在该第 一基底里面,配合光线形成外观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较佳的是可加入色粒、焚光粉、亮粉在该第 一基底下层或^^射层表面,配合光线形成外观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较佳的是可利用咬花或是其它反射布局的方 式,词义反射光线强落的不同,形成图样或是字体。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较佳的是该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较佳的是在该第一基板表层做咬花处理,增 力口手感。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较佳的是在该第一基板表层做硬化处理,增 加耐磨度。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较佳的是该第一基底由聚碳酸酯 (polycarbonale plastic)所制成。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较佳的是该第一基底由Mylar所制成。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较佳的是该第一基底系由聚酯薄膜(polyester film )所制成。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较佳的是该第一基底由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 plastic )及麦拉(Mylar)所制成,Mylar其原色即为半透明状, 若是当加以遮蔽使其部分不透光,即可让导光板的光线由未遮蔽的部分射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较佳的是该第一基底由IMR(In-Mold Decoration by Roller accomplishes surface decoration after injection process )技 术,将图案印在表面及塑料中,例如表面印出Logo以外的黑色遮照,其塑 料层中印出一半透明黑色,若不打光时,看到的即是整面黑色,打光时Logo 光线就会由半透明黑色透出来。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较佳的是该第一基底由玻璃(glass)所制成。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较佳的是该第一导体包含X轴感知轨迹及Y 轴感知轨迹,或单轴感知轨迹(用于巻动),及M(点)。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较佳的是该第二基底的电气回路整合有 一处 理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较佳的是该第二基底的电气回路连接处有一 处理器综合上迷,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一新颖外观的触控板,并使用筒单的结合 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利用一导光板及搭配上几种颜色的LED 灯,并搭配辅助的光源扩散组件,使得色彩可以平均分布在各表面;另可在 导光板表层做咬花处理,制造出手感,可直接节省黏贴表面绝缘层的工时。 必要时还可以在导iUl表面加一些硬化处理,增加其耐磨度。此外,本实用新型也提出一个简化工时的办法,因传统导光板与反射层 之间,往往还需要一层胶黏住导光板与反射层,本实用新型提出一个新制作 方式可以节省駐接导光板与反射层的手续,改良后的结合方式,可较之前的 构造少两条胶,好处是加工次数减少,进而提高质量。其一减少工时、降低 成本(节省黏胶),其二提高质量(避免导光板与反射层,因气候、温度等因 素使空气流入),进而影响到感应。本实用新型除了配上LED色彩外,另可在导光板本身加入色粒与各种光 线混合,可形成其它效杲。也可在导光板下层或反射层表面加上荧光粉或亮 粉创造出各式的图案,当打出光线时可使图案更明显或产生夜光的效果,突 破传统触控板的刻板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外观新颖、结合方式简单、 成本低且产品质量高。


图l是现有的触控板构造的示意图;图2是另一现有的触控板构造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的一种可行应用模式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的一应用示意图。图号i兌明1感应系统11触控板构造11A1第一基底11A2第二基底11B反射层11C第一导体11C1X轴感知轨迹11C2Y轴感知轨迹11D接合层11E发光组件31B反射层31D接合层41A1 第一基底41B 反射层4 ID 接合层12 处理器121 输入单元122 运算单元123 向量处理单元 21 物体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触控板构造,特别是一种使用简单的结合方式构 成外观新颖的触控板构造。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的、技术特征及功效,能够通过以下配 合图式的本案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3,显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构造11作为其感知单元的一 触控感应系统1的一种可行应用模式。触控感应系统l,主要包括 一触控板 构造11,可感测(或称侦测、感知)物体21 (例如手指、触控笔等具有 传导性的物体)接近或触及而产生电容量变化,也即,上述物体可导致在前 述触控板构造11所设的至少一感知轨迹的电容变化; 一处理器12,是连接 前述触控板构造11,通过接收该电容量变化来判断该物体的接触或及其在触 控板构造ll上的位置,惟不以此为限。处理器12可进一步包含有 一输入单元121,可存取前述电容量变化的 信息; 一运算单元122,是连接该输入单元121,可将前述电容量变化的信息 予以数字化; 一向量处理单元123,是连接该运算单元122,通过处理所述数 字化后的信息(简称数字化信息)而获得一物体21 (请参阅图3)接触该触 控板构造11的位置信息,而前述位置信息可供搭配本实用新型触控板构造11 的其它装置或系统(例如计算机、手机、PDA等或及其显示屏,惟不以此 为限利用),例如作为该装置或系统的输入/输出(1/0)设备,输入单元121、运算单元122、向量处理单元123也可具有抑制噪声的作用,以此排除由触控 板构造11所感应而来的噪声。请参阅图4,第一基底11A1可作为导光板,在第一基底11A1的一侧系 设有一反射层IIB,而第二基底11A2可作为承载有电气回路的电路板或及设 有第一导体IIC(X轴感知轨迹11C1或及Y轴感知轨迹11C2,请参阅图3), 在第一基底11A1及第二基底11A2之间可黏附有接合层IID,其中反射层11B 窄于第一基底11A1,上側紧贴该第一基底11A1,而被固定在接合层11D中, 此种固定反射层11B的黏胶制程,比现有技术简化,降低成本,且可避免第 一基底11A1与反射层IIB之间因气候、温度等因素使空气流入,进而影响到 感应。此外,反射层11B的外围可设至少一发光组件IIE且连接第二基底11A2 的电气回路或处理器12,以此让使用者触压第一基底11A1而迫使第一基底 11A1或及接合层IID接触第一导体11C (X轴感知轨迹11C1或及Y轴感知 轨迹11C2)而产生电容量变化,第二基底11A2的电气回路或及处理器12可 接收前述电容量变化值而控制该发光组件11E的明灭,且可因触碰位置不同 而有明灭控制,经由反射层IIB及第一基底11A1反射或及折射出前述发光组 件11E的光线,发光组件IIE可为发光二极管,其中包括各种颜色的光源, 经反射、折射到外观表面,而达到显示一外观新颖的触控板构造的功效,并 且第二基底11A2的电气回路与处理器12可整合在一起或分离。第一基底11Al、第二基底11A2可为聚酯薄膜(polyester film )、玻璃 (glass )、聚破酸酯纤维塑料(polycarbonate plastic )、麦拉(Mylar)等(惟 不以此为限)可透光材料,惟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二基底11A2也可为非透 光材料);可透光、绝缘的黏胶可为例如3M#8142、 467等,惟不以此为限; 可透光的第一导体可为例如氧化锡铟ITO、透明导电性塑料、银、金、铝合 金等,惟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构造的一实施例,反射层31B上下两 侧有接合层31D包覆,左右两侧没有,故可透气,顺利将气泡排出。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构造的一实施例,反射层41B四边都要小于第一基底41 Al及接合层41D,但必须随时要保持无气泡在内。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构造的一应用才莫式,利用咬花或是其它反射布局的方式,以此反射光线强弱的不同,形成图样或是字体。其中,背景3为反射较弱,2为经过咬花技术处理后反射较强。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基底,至少一侧设有一反射层;一第二基底,承载有电气回路且设有第一导体,所述反射层的外围设至少一发光组件且连接所述第二基底的电气回路,所述第二基底的电气回路接收触控板构造受物体接触时导致感知轨迹的耦合电容量变化来判断所述物体的接触并以此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明灭;一接合层,接合上述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所述反射层窄于所述第一基底,上侧紧贴所述第一基底,而被固定在接合层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触控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触控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包括X轴 感知轨迹及Y轴感知轨迹,或单轴感知轨迹用于巻动及4t建点。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触控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的电气回 路中包含一处理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触控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的电气回 路连接处有一处理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板构造,包括一第一基底,其一侧或两侧设有一反射层;及一第二基底,承载有电气回路且设有第一导体而形成感知轨迹;一接合层,是接合上述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上述反射层窄于上述第一基底,上侧紧贴上述第一基底,而被固定在接合层中,上述反射层的外围可设至少一发光组件且连接上述第二基底的电气回路,上述第二基底的电气回路接收触控板构造受所述物体接触时导致该感知轨迹的耦合电容量变化来判断该物体的接触并以此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明灭。
文档编号G06F3/033GK201174123SQ200720129119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6日
发明者刘彦甫, 林招庆, 沈宗毅, 林 祝 申请人: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