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0677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 一 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操作人性化、简洁化发展,带有触控面板的触控 显示装置,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及生活中。由于用户可以直 接用手或者其它物体接触触控显示装置以输入信息,从而减少甚 至消除用户对其他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遥控器等)的依赖, 大大方便用户的操作。
当前,触控面板通常包括电阻型、电容型、声波型、红外线 型等多种类型,其一般为矩形透明面板形式,并釆用笛卡尔坐标
系(Cartesian coordinate)定位触摸位置,并根据触控信息进行相应 的控制动作。
然而,当显示器(如LCD)为矩形以外的形状时,例如测控雷 达所用的圆形显示器以及用于相关场合的扇形及不规则形状的显 示器时, 一般采用迪卡尔坐标系定位触摸位置需要检测电压或者 电流的变化,然后计算出位置坐标,不但计算复杂,而且定位有 延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触控面板定位触摸位置有延迟的问题,有 必要提供一种定位响应速度快的触控面板。
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第一电极、多条第一传感线、多条 第二传感线及一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该多条第一传感线、该 多条第二传感线及该第二电极依次层叠设置。该触控面板是利用 极坐标系确定触压点的位置。在触压力的作用下,该第 一 电极与
4一第 一 传感线在该触压点导通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径坐标,该第二电极与 一 第二传感线在该触压点导通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角坐标。
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第一电极、 一第二电极、 一定位层。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相对设置并间隔一定的距离,该定位层用于实现极坐标系定位,该第一电极与该定位层导通以确定触压点的极径坐标,该第二电极与该定位层导通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角坐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触控面板利用极坐标系确定触压点的位置,即确定该触压点的极径及极角坐标(H, 0)。该第一电极与一第 一传感线在该触压点导通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径坐标,同时该第二电极与 一 第二传感线在该触压点导通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角坐标。因此,本发明触控面板实现触压点的定位响应速度快。


图1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触控面板的定位层邻近该第 一间隔层一面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触控面板的定位层邻近该第二间隔层一面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触控面板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该定位层的平面透视图。
图6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平面透视图。图7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局部平面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面板1是一圓形触控面板,其包括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一第一基板11及一第二基板12。该第一基板11与该第二基板12之间依次层叠设置一第一电极13、 一第一间隔层16、 一定位层15、 一第二间隔层17及一第二电极14。其中,该第一电极 13邻近该第一基板11,该第二电极14邻近该第二基板12。该第 一电极13及该第二电极14均为透明电极,其材料可为氧化铟锡 (Indium Tin Oxide, ITO)。该第一电极13具有软性及弹性形变的 特性。
该定位层15包括一第一传感层151、 一中间基层152及一第 二传感层153。该第 一传感层151与该第二传感层153相对设置。 该第 一传感层151邻近该第 一 间隔层16,该第二传感层153邻近 该第二间隔层17。该中间基层152位于该第 一传感层151及该第 二传感层153之间。该中间基层152为软性绝缘树脂材料。
请一并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触控面板1的定位层15邻 近该第一间隔层16 —面的平面示意图。该第一传感层151包括多
条呈同心圓状分布的第 一传感线R, (i=0、 1、 2、 3......n,n为自然
数),该多条第一传感线R,以该第一传感层151的中心为圓心, 以半径依次递增的形式向该第一传感层151的边缘扩展。该多条 第一传感线R,从圓心至该第一传感层151的边缘依序编号为Ro、
R。
R2、 R3......Rn,位于圓心处的第一传感线对应编号为Ro,位
于该第一传感层151边缘的第一传感线对应编号为Rn。该多条第 一传感线R,可为透明.材料的导线,例如氧化铟锡导线。
该中间基层152包括多个通孔101。该多个通孔101贯穿该 中间基层152,且通孔101内侧涂布导电材料(图未示)。每一第一 传感线K对应和 一 通孔101内的导电材津+电性连4妄。
请一并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触控面板1的定位层15邻 近该第二间隔层17 —面的平面示意图。该第二传感层153包括多
条呈射线分布的第二传感线X,(i=0、 1、 2、 3......m,m为自然数)。
其中,该第二传感线Xt的数量可以多于或等于该第一传感线Ri 的数量,即,m^n。每一第二传感线X,以该第二传感层153的中 心为起点,向该第二传感层153的边缘延伸。并且对应该多个通 孔101的位置均设置有一第二传感线Xt。以其中一第二传感线X, 为初始位置,编号为X。,并按逆时针的方向对其他第二传感线乂1依次进行编号,分别为Xi、 x2、 x3......xm。其中,该第二传感
线Xi+2、 Xw之间的夹角与该传感射线x1+1 、 x,之间的夹角相等 (m-2^i20)。即,任意相邻两条第二传感线之间的夹角相等。且 该多条第二传感线XJ皮此绝缘。该多条第二传感线Xj可为透明 材料的导线,例如氧化铟锡导线。
每一第一传感线R,通过一通孔101内的导电材料电性连接该 第二传感层153的一第二传感线X,。例如,当该第一传感线R, 的数量与该第二传感线Xj的数量相等时(111=11),以如下的MJ聿实 现导通该第二传感线X。与该第一传感层151的第一传感线Ro 导通,该第二传感线X!与该第一传感层151的第一传感线R,导 通,该第二传感线X2与该第一传感层151的第一传感线R2导 通……依此规律递推,则该第二传感线Xm与该第一传感线Rn导 通。当该第二传感线X,的数量多于该第 一传感线Ri的数量时(m > n),每一第 一传感线R,亦仅通过一通孔101内的导电材料电性 连接该第二传感层153的一第二传感线X,。剩余的第二传感线X, 与该第一传感线R,不存在电性连接关系。
该多条第二传感线X,邻近该第二传感层153的边缘一端延伸 出该定位层15并连接一外部电路(图未示)。该外部电路提供该多 条第二传感线X,相应的互不相同的编码信号源。对应该多条第二 传感线X0、 Xt、 X2、 X3......Xm输入不同编码信号S0、 S2、
该多条呈同心圓状分布的第 一传感线R,及该多条呈射线状分 布的第二传感线X,分别模压于该中间基层152相对的两个侧面 (未标示)。通过上述的布线方式,该第一传感线R,及该第二传感 线组成 一 极坐标系(polar coordinates)系统。极径坐标p分另ll对
应该多条第一传感线Ro、 R2、 R3......Rn的半径,极角坐标0
分别对应该多条第二传感线XQ、 X。 X2、 X3......Xm的相对该第二
传感线Xo的角度。则某一触压点的极坐标就可以确定(h, 00。该 第一传感线R,及该第二传感线X,相应的布线越密集,分辨率越 高,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其布线的多少以确定相应的分辨率。请一并参阅图4、图5,图4是图1所示触控面板1使用状态 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该定位层15的平面透视图。该触控面板 1还包括一第一辨別器103及一第二辨别器104。该第一电极13 电性连接该第一辨别器103,该第二电极14电性连接该第二辨别 器104。该第一辨别器103能译码该第一电极13传输的编码信号 S,(m^i20),并输出位于触压点的第一传感线R,对应的极径坐标 ^。该第二辨别器104能译码该第二电极14传输的编码信号Sj(m^ j20),并输出位于触压点的第二传感线X,对应的极角坐标0j。
该第 一 间隔层16及该第二间隔层17包括多个呈点阵排列的 间隔子102。该多个间隔子102是绝缘材料制成。
当没有压力施加于该触控面斧反1时,由于该第 一 间隔层16位 于该第一电极13与该定位层15之间,所以该第一电极13与该第 一传感层151的第一传感线R,相绝缘。由于该第二间隔层17位 于该定位层15与该第二电极14之间,所以该第二电极14与该第 二传感层153的第二传感线Xi相绝缘。
当用手指18或其它物体触压该触控面板1于A点时,该第 一电极13向该定位层15弯曲,并与该第一传感层151的第一传 感线R,接触。另外,由于该第一传感线Ri通过该通孔101与该 第二传感线Xi电性连接,因此,编码信号Si依次经过该第二传 感线X。相应的通孔101、该第一传感线R,及该第一电极13到 达该第一辨别器103。该第 一辨别器103译码该编码信号Sn并 输出位于触压点A的导通第一传感线Ri对应的极径坐标^。
同时,该定位层15向该第二电极14弯曲,该第二传感层153 的第二传感线X2与该第二电极14接触。编码信号S2依次经过该 第二传感线x2、该第二电极14到达该第二辨别器104。该第二辨 别器104译码该编码信号S2,并输出位于触压点A的导通第二传 感线乂2对应的极角坐标02。通过上述方法,可确定该触控面板1 的触压点A的极坐标(w, 02)。
另外,本发明触控面板1的替代实施方式中,该多个通孔101 可省略。但是,省略后的实现定位方法有所不同。该第一传感层151的多条第一传感线Ri通过一外部电路对应送入第 一套编码信 号,该第二传感层153的多条第二传感线X,通过另 一外部电路(图 未示)对应送入第二套编码信号。如此,该第一套编码信号依次经 由该第一传感线R,、该第一电极13到达该第一辨别器103,该第 一辨别器103根据其接收的第一套编码信号以确定该触压点对应 的极径坐标,该第二套编码信号依次经过该第二传感线Xj、该第 二电极14到达该第二辨别器104,该第二辨别器104根据其接收 的第二套编码信号以确定该触压点对应的极角坐标。
因为该触控面板1包括一定位层15,该第一电极13可与该 定位层15的第一传感层151的多条第一传感线R,选择导通以确 定该触压点的极径坐标)Lii,该第二电极14与该定位层15的第二 传感层153的多条第二传感线X,选择导通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角 坐标^。所以该触控面板1可以利用极坐标系确定任意触压点位 置的坐标。该任意触压点位置的极角坐标及极径坐标几乎同时确 定,不需要经过复杂计算,响应速度快。
其次,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相应的要求增加该第一传感线Ri 及该第二传感线X,的数量,不但分辨率高,而且定位准确。
请参阅图6,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平面 透3见图。该触控面板2为一扇形触控面板。该第二实施方式的触 控面板2与该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结构相似,其不同之处
在于该定位层25的多条第 一传感线r,(i-0,1,2,3......n, n为自然
数)是以该扇形定位层的圓心为圆心的弧形传感线。,该多条第二传 感线z^i二0,1,2,3..., ,. m, m 为自然凄l )是以i亥圓心为起点的射线传 感线。
请参阅图7,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局部平面 透视图。该触控面板3为一矩形触控面板。该第三实施方式的触 控面板3与该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结构相似,其不同之处
在于该定位层35的多条第一传感线d(i二0,1,2,3......n, n为自然
数)的中心点为该矩形定位层35两条相邻边的交点。该多条第一 传感线Q为以该中心点为圆心的弧形传感线。该多条第二传感线<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
权利要求
1. 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第一电极、多条第一传感线、多条第二传感线及一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该多条第一传感线、该多条第二传感线及该第二电极依次层叠设置,该触控面板利用极坐标系确定触压点的位置,在触压力的作用下,该第一电极与一第一传感线在该触压点导通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径坐标,该第二电极与一第二传感线在该触压点导通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角坐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 进一步包括一中间基层、 一外部电路、 一第一辨别器及一第二辨 别器,该中间基层包括多个通孔,每一第一传感线通过一通孔与 一第二传感线电性连接,该外部电路分别对应连接该多条第二传 感线,该第一辨别器与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二辨别器与该 第二电极电性连接,该外部电路为该多条第二传感线提供对应的 互不相同编码信号,该第 一 辨别器对应接收该第 一 电极传输的编 码信号,并"^码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径坐标,该第二辨别器对应 接收该第二电极传输的编码信号,并i,码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角 坐标。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 进一步包括一中间基层、两个外部电路、 一第一辨别器及一第二 辨别器,该中间基层设置于该第 一传感线与该第二传感线之间, 该两个外部电路分别对应连接该多条第 一传感线及该多条第二传 感线,该第一辨别器与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二辨别器与该 第二电极电性连接, 一外部电路为该多条第 一传感线提供对应的 互不相同的编码信号,另 一 外部电路为该多条第二传感线提供对 应的互不相同编码信号,该第 一 辨别器对应接收来自其中 一 外部 电路的信号并译码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径坐标,该第二辨别器对 应接收来自另 一外部电路的信号并译码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角坐 标。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条第一 传感线的形状是同心圓、同心弧中任意一种。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条第二 传感线是以该第 一传感线的中心所对应的位置为起点向其边缘延 伸的射线,且任意两条第二传感线彼此绝缘。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 是圆形触控面板、扇形触控面板及矩形触控面板中任意 一种。
7. —种触控面板,其包括 一第一电极、 一第二电极及一定 位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相对设置并间隔一 定的距离,该定位层用于实现极坐标系定位,该第一电极与该定 位层导通以确定触压点的极径坐标,该第二电极与该定位层导通 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才及角坐才示。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层包 括多条第一传感线、 一中间基层及多条第二传感线,该多条第一 传感线及该多条第二传感线分别模压于该中间基层相对的二侧 面,该中间基层包括多个通孔,每一第一传感线通过一通孔与一 第二传感线电性连接。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 进一步包括一外部电路、 一第一辨别器及一第二辨别器,该第一 辨别器与该第 一 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二辨别器与该第二电极电性 连接,该外部电路为该多条第二传感线提供对应的互不相同编码 信号,该第一辨别器对应接收该第一电极传输的编码信号,并译 码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径坐标,该第二辨别器对应接收该第二电 极传输的编码信号并译码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角坐标。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 是圓形触控面板、扇形触控面板及矩形触控面板中任意 一 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电极、多条第一传感线、多条第二传感线及一第二电极。该触控面板利用极坐标系确定触压点的位置,在触压力的作用下,该第一电极与该一第一传感线在触压点导通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径坐标,该第二电极与一第二传感线在该触压点导通以确定该触压点的极角坐标。该触控面板响应速度快,且其定位方式适合多种形状触控面板。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1477418SQ20081006512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4日
发明者树 李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