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组合物、树脂膜及电子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31471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树脂组合物、树脂膜及电子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树脂组合物及使用该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树脂膜及电子部件,更具体 而言,涉及能够获得对基材显示高密合性、且透明性及耐药品性优异的树脂膜的树脂组合 物、及使用该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树脂膜及电子部件。
【背景技术】
[0002] 在触摸屏、柔性有机EL显示器等具有触控面板结构的显示装置、集成电路元件、固 体摄像元件、滤色器、黑矩阵等电子部件中,作为用于防止其劣化及损伤的保护膜、用于使 元件表面、布线实现平坦化的平坦化膜、用于保持电绝缘性的电绝缘膜等,设置有各种树脂 膜。
[0003] 以往,作为用于形成这样的树脂膜的树脂材料,常用的是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 材料。但随着近年来布线、器件的高密度化,对于这些树脂材料,也要求开发出低介电性等 电气特性优异的新型的树脂材料。
[0004]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含有具有质子性极性基团的环状烯 烃聚合物、含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硅烷改性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及自由基发生型光聚合 引发剂的树脂组合物。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19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树脂组合物,虽然能够获得透明性等优异的树脂 膜,但与钠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的密合性并不一定充分,因此,其并不适合用于要求与钠玻 璃基板等透明基板的密合性优异的树脂材料的用途,例如具有触控面板结构的显示装置的 保护膜、电绝缘膜用途。
[0010]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对基材显示高密合性、且透明性及耐 药品性优异的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这样的树脂组合 物而得到的树脂膜、以及具备该树脂膜的电子部件。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1]本发明人等为达成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相对于粘合剂 树脂配合光聚合引发剂的同时,以特定的配合比例配合含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甲基)丙烯酸 酯化合物及四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以达成上述目的,进而完成了本发明。 [00 12]即,根据本发明,可提供:
[0013] [1] -种树脂组合物,其含有粘合剂树脂(A)、含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甲基)丙烯酸 酯化合物(B)、四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及光聚合引发剂(D),相对于上述粘 合剂树脂(A)100重量份,上述含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和上述四官 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的总含量为0.5~10重量份;
[0014] [2]上述[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上述粘合剂树脂(A)100重量份,上述 含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的含量为0.25~4重量份;
[0015]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上述粘合剂树脂(A)100重 量份,上述四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的含量为0.25~7重量份;
[0016] [4]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作为上述四官能以上的(甲 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使用2种以上官能团数相互不同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0017] [5]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还含有含环氧基的(甲基)丙烯 酸酯化合物(E);
[0018] [6]上述[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上述粘合剂树脂(A)100重量份,上述 含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E)的含量为0.5~5重量份;
[0019] [7]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粘合剂树脂(A)为具有 质子性极性基团的环状烯烃聚合物(A1)、丙烯酸树脂(A2)、卡多(Cardo)树脂(A3)、聚硅氧 烷(A4)或聚酰亚胺(A5);
[0020] [8]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光聚合引发剂(D)为自 由基发生型光聚合引发剂,相对于上述粘合剂树脂(A)100重量份,上述光聚合引发剂(D)的 含量为〇. 3~8重量份;
[0021] [9]-种树脂膜,其是使用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以 及
[0022] [10]-种电子部件,其具备上述[9]所述的树脂膜。
[0023]发明的效果
[0024]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获得对基材显示高密合性、且透明性及耐药品性优异的 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使用这样的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树脂膜、以及具备这样的树脂膜的 电子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含有粘合剂树脂(A)、含烷氧基甲娃烷基的(甲基)丙稀酸酯 化合物(B)、四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及光聚合引发剂(D),且相对于上述粘 合剂树脂(A)100重量份,使上述含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和上述四 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的总含量在0.5~10重量份的范围。
[0026] (粘合剂树脂(A))
[0027]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A),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为具有质子性极性基 团的环状烯烃聚合物(A1)、丙烯酸树脂(A2)、卡多树脂(A3)、聚硅氧烷(A4)或聚酰亚胺 (A5),这些中,从能够进一步提高相对于基材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具有质子性 极性基团的环状烯烃聚合物(A1)。这些粘合剂树脂(A)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 合使用。
[0028] 作为具有质子性极性基团的环状烯烃聚合物(A1)(以下简称为"环状烯烃聚合物 (A1)"),可列举:1种或2种以上环状烯烃单体的聚合物、或者1种或2种以上环状烯烃单体和 能够与其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在本发明中,作为用于形成环状烯烃聚合物(A1)的单体,优 选至少使用具有质子性极性基团的环状烯烃单体(a)。
[0029] 这里,所述质子性极性基团,指的是含有在属于元素周期表第15族或第16族的原 子上直接键合氢原子而成的原子团的基团。在属于元素周期表第15族或第16族的原子中, 优选属于元素周期表第15族或第16族的第1或第2周期的原子,更优选为氧原子、氮原子或 硫原子,特别优选为氧原子。
[0030] 作为这样的质子性极性基团的具体例,可列举:羟基、羧基(羟基羰基)、磺酸基、磷 酸基等具有氧原子的极性基团;伯氨基、仲氨基、伯酰胺基、仲酰胺基(酰亚胺基)等具有氮 原子的极性基团;硫羟基等具有硫原子的极性基团;等等。这些中,优选具有氧原子的极性 基团,更优选为羧基。在本发明中,对于具有质子性极性基团的环状烯烃树脂上键合的质子 性极性基团的个数没有特殊限定,另外,也可以包含不同种类的质子性极性基团。
[0031] 作为具有质子性极性基团的环状烯烃单体(a)(以下,适当称为"单体(a)")的具体 例,可列举:2_羟基羰基双环[2.2.1]庚-5-烯、2-甲基-2-羟基羰基双环[2.2.1]庚-5-烯、2-羧基甲基-2-羟基羰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基-2-甲氧基羰基甲基双环[2.2.1 ] 庚-5-烯、2-羟基羰基-2-乙氧基羰基甲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基-2-丙氧基羰基 甲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基-2-丁氧基羰基甲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 基-2-戊氧基羰基甲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基-2-己氧基羰基甲基双环[2.2.1 ] 庚-5-烯、2-羟基羰基-2-环己氧基羰基甲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基-2-苯氧基羰 基甲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基-2-萘氧基羰基甲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 羰基-2-联苯氧基羰基甲基双环[2.2.1]庚-5-烯、2-羟基羰基-2-苄氧基羰基甲基双环 [2.2.1 ]庚-5-烯、2-羟基羰基-2-羟基乙氧基羰基甲基双环[2.2.1 ]庚-5-烯、2,3-二羟基羰 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基-3-甲氧基羰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基-3-乙氧基羰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基-3-丙氧基羰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 羰基-3-丁氧基羰基双环[2.2.1]庚-5-烯、2-羟基羰基-3-戊氧基羰基双环[2.2.1]庚-5-烯、2-羟基羰基-3-己氧基羰基双环[2.2.1]庚-5-烯、2-羟基羰基-3-环己氧基羰基双环 [2.2.1 ]庚-5-烯、2-羟基羰基-3-苯氧基羰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基-3-萘氧基 羰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基-3-联苯氧基羰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 基-3-苄氧基羰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基-3-羟基乙氧基羰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基-3-羟基羰基甲基双环[2.2.1 ]庚-5-烯、3-甲基-2-羟基羰基双环[2.2.1 ] 庚-5-烯、3-羟基甲基-2-羟基羰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羰基三环[5.2.1.02,6 ]癸_ 3,8-二烯、4-羟基羰基四环[6.2.1.13,6.02, 7]十二碳-9-烯、4-甲基-4-羟基羰基四环 [6.2.1.13'6.0 2'7]十二碳-9-烯、4,5-二羟基羰基四环[6.2丄13'6.0 2'7]十二碳-9-烯、4-羧 基甲基-4-羟基羰基四环[6.2.1.13' 6.02'7]十二碳-9-烯、N-(羟基羰基甲基)双环[2.2.1] 庚-5-烯-2,3-二羧酰亚胺、N-(羟基羰基乙基)双环[2.2.1 ]庚-5-烯-2,3-二羧酰亚胺、N-(羟基羰基戊基)双环[2.2.1 ]庚-5-烯-2,3-二羧酰亚胺、N-(二羟基羰基乙基)双环[2.2.1 ] 庚-5-烯-2,3-二羧酰亚胺、N-(二羟基羰基丙基)双环[2.2.1 ]庚-5-烯-2,3-二羧酰亚胺、N-(羟基羰基苯乙基)双环[2.2.1 ]庚-5-烯-2,3-二羧酰亚胺、N- (2- (4-羟基苯基)-1 -(羟基羰 基)乙基)双环[2.2.1 ]庚-5-烯-2,3-二羧酰亚胺、N-(羟基羰基苯基)双环[2.2.1 ]庚-5-烯-2,3-二羧酰亚胺等含羧基的环状烯烃;2-(4-羟基苯基)双环[2.2.1 ]庚-5-烯、2-甲基-2-(4-羟基苯基)双环[2.2.1]庚-5-烯、4-(4-羟基苯基)四环[6.2.1 · 13'6.02'7]十二碳-9-烯、 4-甲基-4-(4-羟基苯基)四环[^.",^。十二碳-卜烯^-羟基双环^^庚-卜烯、 2-羟基甲基双环[2.2.1 ]庚-5-烯、2-羟基乙基双环[2.2.1 ]庚-5-烯、2-甲基-2-羟基甲基双 环[2.2.1]庚-5-烯、2,3-二羟基甲基双环[2.2.1]庚-5-烯、2-(羟基乙氧基羰基)双环 [2.2.1 ]庚_5_稀、2_甲基_2_ (羟基乙氧基幾基)双环[2.2.1 ]庚_5_稀、2_ (1_羟基-1-二氣甲 基-2,2,2_二氣乙基)双环[2.2.1 ]庚_5_稀、2_(2_羟基_2_二氣甲基_3,3,3_二氣丙基)双环
[2.2.1]庚-5-烯、3-羟基三环[5.2.1.02'6]癸-4,8_二烯、3-羟基甲基三环[5.2.1.0 2'6]癸_ 4,8_二烯、4-羟基四环[6.2.1.13,6.02,7]十二碳-9-烯、4-羟基甲基四环[6.2.1.1 3,6.02,7]十 二碳-9-烯、4,5_二羟基甲基四环[6.2.1.1 3,6.02,7]十二碳-9-烯、4-(羟基乙氧基羰基)四环
[6.2.1.13,6.02,7]十二碳-9-烯、4-甲基-4-(羟基乙氧基羰基)四环[6.2.1.1 3,6.02,7]十二 碳-9-烯、N-(羟基乙基)双环[2.2.1]庚-5-烯-2,3-二羧酰亚胺、N-(羟基苯基)双环[2.2.1 ] 庚-5-烯-2,3-二羧酰亚胺等含羟基的环状烯烃等。这些中,从所得树脂膜的密合性提高的 观点出发,优选含羧基的环状烯烃,特别优选4-羟基羰基四环[6.2.1.1 3,6.02,7]十二碳-9-烯。这些单体(a)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0032] 环状烯烃聚合物(A1)中,相对于全部单体单元,单体(a)的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 1〇~90摩尔%。通过使单体(a)的单元的含有比例在上述范围,能够使耐热性和在极性溶剂 中的溶解性更为良好地得到改善。
[0033]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环状烯烃聚合物(A1)也可以是具有质子性极性基团的环状 烯烃单体(a)和能够与其共聚的单体(b)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作为这样的能够共聚的单体 (b),可列举:具有质子性极性基团以外的极性基团的环状烯烃单体(bl)、不具有极性基团 的环状烯烃单体(b2)、及环状烯烃以外的单体(b3)(以下,适当称为"单体(bl)"、"单体 如)"、"单体如)")。
[0034] 作为具有质子性极性基团以外的极性基团的环状烯烃单体(bl),可列举例如:具 有N-取代酰亚胺基、酯基、氰基、酸酐基或卤原子的环状烯烃。
[0035] 作为具有N-取代酰亚胺基的环状烯烃,可列举例如:下述式(1)所示的单体、或下 述式(2)所示的单体。
[0036] [化学式1]
[0037]
[0038](上述式(1)中,R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6的烷基或芳基。η表示整数1或2。)
[0039][化学式2]
[0040]
[0041] (上述式(2)中,R2表示碳原子数1~3的2价亚烷基,R3表示碳原子数1~10的1价烷 基、或碳原子数1~10的1价卤代烷基。)
[0042] 上述式(1)中,R1为碳原子数1~16的烷基或芳基时,作为烷基的具体例,可列举: 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一烷基、 正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等直链烷基;环丙基、环丁 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环壬基、环癸基、环十一烷基、环十二烷基、降冰片基、 冰片基、异冰片基、十氢萘基、三环癸基、金刚烷基等环状烷基;2-丙基、2-丁基、2-甲基-1-丙基、2-甲基-2-丙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1-甲基戊基、1-乙基丁基、2-甲基己基、2-乙基己基、4-甲基庚基、1-甲基壬基、1-甲基十三烷基、1-甲基十四烷基等分支状烷基;等 等。另外,作为芳基的具体例,可列举苄基等。这些中,从耐热性以及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 更为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碳原子数6~14的烷基及芳基,更优选碳原子数6~10的烷基及 芳基。碳原子数为4以下时,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不良,碳原子数为17以上时,耐热性不 良,在进一步对树脂膜进行图案化的情况下,存在因热而发生熔融、图案消失的问题。
[0043]作为上述式(1)所示的单体的具体例,可列举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