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795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测系统(sensing system),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一反射元件 (reflective element)的感测系统。
背景技术
触控系统(touch system)已经有许多相关专利加以揭露,例如美国专利号 第4, 782, 328号与第6, 803, 906的专利。上述两篇专利所揭露的触控系统各自都需要 至少两个感测器(sensor),使得上述各篇专利所揭露的触控系统的生产成本(cost of production)较高。以下将以上述两篇专利的其中之一作说明。 请参阅图l所示,是现有习知的一种触控萤幕系统的示意图。美国专利号 第4,782,328号的专利所揭露的触控萤幕系统(touch screen system) 100包括一面 板(panel) 110、 一第一光感测器(photosensor) 120、 一第二光感测器130与 一 处理 器(processor) 140。面板110具有一触控萤幕区域(touch screen area) 112,其外型 为一矩形。第一光感测器120与第二光感测器130配置于触控萤幕区域112的一边 (boundary) 112a的相对两端,且第一光感测器120的感测范围(sensing range)与第二光 感测器130的感测范围分别涵盖触控萤幕区域112。此外,第一光感测器120与第二光感测 器130电性连接至处理器140。 当一指示物(pointer) 150触控上述触控萤幕区域112时,第一光感测器120与第 二光感测器130分别沿着一第一感测路线(sensing path) 162与一第二感测路线164感测 指示物150。处理器140根据第一感测路线162与第二感测路线164计算指示物150所在 的位置。 然而,现有习知的触控萤幕系统IOO必须具有两个光感测器120与130,所以,现有 习知的触控萤幕系统100的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触控系统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感测系 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生产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 的一种感测系统,适于感测一指示物并计算指示物的位置。感测系统包括一面板、一反射元 件、一影像感测器(image sensor)与一处理器。面板具有一第一平面(plane)、一位于第一 平面的第一区域(area)与一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三区域。第三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内。第一 区域的形状为四边形而具有依序连接的一第一边、一第二边、一第三边与一第四边。第三区 域的形状为四边形,且第三区域的面积(square measure)小于第一区域的面积。该反射元 件配置于第一边且位于第一平面上。反射元件的一第二平面实质上垂直第一平面,且第二 平面为一镜面反射面(reflectivemirror plane)。第二平面映照(mirror)第一区域以形 成一第二区域,且第二平面映照第三区域以形成一第四区域。影像感测器配置于第三边与第四边所相交的一角落且位于第一平面上。影像感测器的感测范围涵盖第三区域与第四区 域。经过影像感测器、垂直第二平面且位于第一平面上的一假想线(imaginary line)位于 第三区域与第四区域之外。处理器电性连接影像感测器。当指示物邻近第三区域,且指示 物相对于反射元件形成一第一镜像(mirror image),使得指示物与第一镜像位于影像感测 器的感测范围内时,影像感测器感测指示物与第一镜像,且处理器计算指示物所在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影像感测器沿着一第一感测路线感测指示物与沿 着一第二感测路线感测第一镜像,且处理器根据第一感测路线与第二感测路线计算指示物 所在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区域的形状为矩形。此外,第三区域的形状可 为矩形,且第三区域的四边的其中之一平行或重合第一区域的第三边。另外,第三区域的中 心与第一区域的中心重合,或者第三区域的这些边的其中之二分别重合第一区域的第三边 与第二边。再者,第三区域的形状可为非矩形的四边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处理器具有第一边与第三边所相距的一第一距离 "D1"的资讯,并且处理器计算指示物所在的位置包括下列步骤。首先,确定第一感测路线与 第三边之间的第一角度(angle) "A1"。接着,确定第二感测路线与第三边之间的第二角度 "A2"。接着,将两倍的Dl除以tanAl与tanA2之和以计算出指示物与第四边所相距的一第 二距离"D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系统更包括一第一线性光源(linear light source)与一第二线性光源。第一线性光源配置于第二边且位于第一平面上,且第一线性光 源相对于反射元件形成一第二镜像。第二线性光源配置于第三边且位于第一平面上,且第 二线性光源相对于反射元件形成一第三镜像。第四边相对于反射元件形成一第四镜像。反 射元件、第一线性光源、第二线性光源与第四边环绕第一区域。反射元件、第二镜像、第三镜 像与第四镜像环绕第二区域。至少部分第一线性光源、至少部分第二镜像与至少部分第三 镜像位于影像感测器的感测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系统更包括一第一光源、一第一反射体 (reflector)与一第二反射体。第一光源位于影像感测器旁。第一反射体配置于第二边且 位于第一平面上。第一反射体相对于反射元件形成一第二镜像。第一反射体具有一第一回 复反射表面(retro-ref lectivesurface),且第一回复反射表面适于反射第一光源所发出 的光线。第二反射体配置于第三边且位于第一平面上。第二反射体相对于反射元件形成一 第三镜像。第二反射体具有一第二回复反射表面,且第二回复反射表面适于反射第一光源 所发出的光线。第四边相对于反射元件形成一第四镜像。反射元件、第一反射体、第二反射 体与第四边环绕第一区域。反射元件、第二镜像、第三镜像与第四镜像环绕第二区域。至少 部分第一反射体、至少部分第二镜像与至少部分第三镜像位于影像感测器的感测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光源适于发出不可见光,影像感测器具有一 影像感测视窗(image-sensing window)与一滤波器(filter),滤波器配置于影像感测视 窗之前,且滤波器过滤不可见光之外的其他光线使得不可见光通过滤波器。此外,第一光源 为红外光发光二极管(infraredlight emitting diode, IR LED),且滤波器为红外光通滤 波器(IR-passfilter)。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系统更包括一第一光源,其配置于第一平
5面上方(above)且位于第三区域外。第一光源相对于反射元件形成一第二镜像。第一 光源与第二镜像位于影像感测器的感测范围之外。指示物具有一反光表面(reflective surface)。第一光源适于发出不可见光(invisible light),且第一镜像藉由第一光源照射 指示物的反光表面而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指示物具有一发光装置。第一镜像藉由发光装置 所发出的光线而形成。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感测系统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藉由反射元 件与影像感测器的配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感测系统的处理器得以计算指示物所在的位 置。因此,与习知技术相较,本实施例的感测系统可采用一个影像感测器,使得本实施例的 感测系统的生产成本较低。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 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现有习知的一种触控萤幕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感测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感测系统运作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处理器计算指示物所在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影像感测器的影像感测视窗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感测系统的俯视示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 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 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 图10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100 :触控萤幕系统
410、510、710 :面板 112a、212a、212b :边 312c、712b、712c、712d:边 140 、260、:处理器 162、164、282、284 :感测路线 500、600、700 :感测系统 312、316、416、516 :区域 214、222、514、714 :平面 230、240 :线性光源 270,、530,、712d,:镜像 250 、550 :影像感测器 252、552、752 :影像感测视窗
种感测系统的俯视示〕 种感测系统的立体示〕 种感测系统的立体示〕 -种感测系统运作时的俯视示意图, 110、210、310 :面板
112:触控萤幕区域
212c、212d、312b :边 120、 130 :光感测器
150、270、570、670 :指示物 200、300、400 :感测系统
212、212'、216、216':区域 616、712、716 :区域 220、520、620、720 :反射元件 212d,、230,、240, 730, 、740,:镜像
650 、750 :影像感测器 252a、252b :暗纹
254 :亮区
272、272,:尖端 556 、756 :滤波器
672 :发光装置 732、742 :回复反射表面 CI :角落
Gl :视角 Nl :假想线 530、790 :光源
572 :反光表面 730 、740 :反射体 A1、A2:角度
D1、D2:距离
11、12:间隔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感测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
详细说明如后。[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2及图3,其分别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感测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及 该感测系统运作时的俯视示意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感测系统200适于感测一指示物 270并计算指示物270的位置(详见下述)。感测系统200包括一面板210、一反射元件 220、一第一线性光源230、一第二线性光源240、一影像感测器250与一处理器260。
上述的面板210例如为一白板(whiteboard)或一触控萤幕(touchscreen),其具 有一第一平面214、一位于第一平面214的第一区域212与一位于第一平面214的第三区域 216。第三区域216位于第一区域212内。第一区域212的形状为四边形,其例如为矩形, 且第一区域212具有依序连接的一第一边212a、一第二边212b、一第三边212c与一第四边 212d。第三区域216的形状为四边形,其例如为矩形,且第三区域216的面积小于第一区域 212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区域216的四边的其中之一平行第一区域212的第三边 212c,且第三区域216的中心与第一区域212的中心重合。综言之,第三区域216与第一区 域212之间有一间隔(interval) II且间隔II环绕第三区域216。 上述的反射元件220配置于第一边212a且位于第一平面214上。反射元件220的 一第二平面222实质上垂直第一平面214,且第二平面222为一镜面反射面。第二平面222 映照第一区域212以形成一第二区域212',且第二平面222映照第三区域216以形成一第 四区域216'。反射元件220例如为一平面反射镜(plane mirror),但不以此为限定。
上述的第一线性光源230配置于第二边212b且位于第一平面214上,且第一线性 光源230相对于反射元件220形成一第二镜像230'。 上述的第二线性光源240配置于第三边212c且位于第一平面214上,且第二线性 光源240相对于反射元件220形成一第三镜像240'。第四边212d相对于反射元件220形 成一第四镜像212d'。反射元件220、第一线性光源230、第二线性光源240与第四边212d 环绕第一区域212。反射元件220、第二镜像230'、第三镜像240'与第四镜像212d'环绕第 二区域212'。 上述的影像感测器250配置于第三边212c与第四边212d所相交的一角落Cl且 位于第一平面214上,影像感测器250的感测范围涵盖三区域216与第四区域216'。至少 部分第一线性光源230、至少部分第二镜像230'与至少部分第三镜像240'位于影像感测器250的感测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部分第一线性光源230、第二镜像230'与部分第三镜像 240'位于影像感测器250的感测范围内。本实施例的影像感测器250的视角(field angle) Gl可小于90度。此外,经过影像感测器250、垂直反射元件220的第二平面222且位于第 一平面214上的一假想线Nl (此实施例中假想线Nl重合第四边212d与第四镜像212d') 位于第三区域216与第四区域216'之外。换言之,假想线Nl不会穿过第三区域216与第 四区域216'的内部。 上述的处理器260电性连接影像感测器250。 以下对于本实施例的感测系统200的运作方式作说明。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所 示,图4是图3的处理器计算指示物所在的位置的示意图,图5是图3的影像感测器的影像 感测视窗的示意图。当指示物270(可参见图2)邻近第三区域216,且指示物270相对于 反射元件220形成一第一镜像270',使得指示物270与第一镜像270'位于影像感测器250 的感测范围内时,影像感测器250感测指示物270与第一镜像270',且处理器260计算指示 物270所在的位置。进言之,本实施例的影像感测器250沿着一第一感测路线282感测指 示物270与沿着一第二感测路线284感测第一镜像270',且处理器260根据第一感测路线 282与第二感测路线284计算指示物270所在的位置。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指示物270的邻近第一区域212的一部分是指 示物270的一尖端272 (可见图2)、第一镜像270'的邻近第二区域212'的一部分是第一镜 像270'的一尖端272'。此外,由于假想线Nl不会穿过第三区域216与第四区域216'的内 部,所以指示物270的尖端272、第一镜像270'的尖端272'与影像感测器250不会共线。
详言之,在本实施例中,影像感测器250具有一影像感测视窗252。当指示物270 并未邻近第一区域212时,第一线性光源230、第二镜像230'与第三镜像240'所发出的光 线会于影像感测视窗252上形成亮度(brightness)较高的亮区(bright zone) 254,此即为 主要的感测区块(primary sensing zone)。当指示物270邻近第一区域212时,影像感测 器250沿着第一感测路线282感测指示物270,影像感测视窗252上的亮区254会出现一第 一暗纹(obscure line) 252a,且影像感测器250输出一第一电性讯号。处理器260接收上 述第一电性讯号并根据第一暗纹252a在影像感测视窗252上的位置以确定第一感测路线 282与第三边212c之间的第一角度A1。换言之,处理器260可藉由内建的方式而具有暗纹 于影像感测视窗252上的位置与介于感测路线与第三边212c之间的角度的对应关系的资 讯,使得上述确定第一角度A1的工作得以执行。 同理,影像感测器250会沿着第二感测路线284感测第一镜像270',影像感测视 窗252上的亮区254会有一第二暗纹252b,且影像感测器250输出一第二电性讯号。处理 器260接收上述第二电性讯号并根据第二暗纹252b在影像感测视窗252上的位置以确定 第二感测路线284与第三边212c之间的第二角度A2。在此必须说明的是,第一线性光源 230与第二线性光源240的亮度越强,则影像感测视窗252上的第一暗纹252a与第二暗纹 252b越明显。 此外,处理器260可藉由内建的方式具有第一边212a与第三边212c所相距 的一第一距离D1的资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边212c是作为直角座标系(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的X轴,第四边212d是作为直角座标系的Y轴,且角落CI的座标为 (0,0)。指示物270的X座标为指示物270与第四边212d所相距的一第二距离D2,且指示物
8270与第一镜像270'的中点位于第一边212a上,所以Dl等于(D2 tanAl+D2 tanA2)/2。 因此,处理器260可将两倍的Dl除以tanAl与tanA2之和以计算出指示物270与第四边 212d所相距的第二距离D2。换言之,指示物270的座标(D2, D2 tanAl)可经由上述计算 方式得以求出。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上述的指示物270在直角座标系的座标的计算方式是 用以举例,设计者可依照设计需求采用别种座标系统以计算指示物的座标,本发明在此不 作限定。 藉由反射元件220与影像感测器250的配置,本实施例的感测系统200的处理器 260得以计算指示物270所在的位置。因此,与习知技术相较,本实施例的感测系统200可 采用一个影像感测器250,使得本实施例的感测系统200的生产成本较低。
[第二实施例]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感测系统的俯视示意图。请参阅图3与图6,本发 明第二实施例的感测系统300与第一实施例的感测系统200的不同之处在于,感测系统300 的面板310的第三区域316的这些边的其中之二分别重合第一区域312的第三边312c与 第二边312b。综言之,第三区域316与第一区域312之间有一间隔12且间隔12为L形。
[第三实施例]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感测系统的俯视示意图。请参阅图3与图7,本 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感测系统400与第一实施例的感测系统200的不同之处在于,感测系统 400的面板410的第三区域416的形状可为非矩形的四边形。
[第四实施例] 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感测系统的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图2与图8,本发 明第四实施例的感测系统500与感测系统200的不同之处在于,感测系统500省略第一线 性光源230与第二线性光源240的配置。感测系统500包括一第一光源530,其配置于面板 510的第一平面514上方且位于第三区域516外。第一光源530相对于反射元件520形成 第二镜像530'。第一光源530与第二镜像530'位于影像感测器550的感测范围之外。指 示物570具有一反光表面572,反光表面572的反光材料例如符合欧规EN471的规格,但是 不以此为限。 第一光源530适于发出不可见光,例如为红外光,其波长约为940奈米(nm)。指示 物570的相对于反射元件520所形成的第一镜像(未绘示)藉由第一光源530照射指示物 570的反光表面572而形成。影像感测器550可具有一滤波器(filter) 556,其配置于影像 感测视窗552之前。指示物570可反射不可见光至滤波器556,滤波器556过滤其他光线使 得影像感测视窗552接收指示物570所反射的不可见光。此外,影像感测器550亦可感测 指示物570的第一镜像(未绘示)。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第三区域516可为非矩形的四边形,但是并未以图面绘示。
[第五实施例] 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感测系统的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图2与图9,本发 明第五实施例的感测系统600与感测系统200的不同之处在于,感测系统600可省略配置 第一线性光源230与第二线性光源240。指示物670具有一发光装置672,且第一镜像(未 绘示)藉由发光装置672所发出的光线而形成。影像感测器650可感测指示物670及其相 对于反射元件620所形成的第一镜像(未绘示)。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第三区域616可为非矩形的四边形,但是并未以图面绘示。
[第六实施例] 图10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感测系统运作时的俯视示意图。请参阅图3与 图10,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感测系统700与感测系统200的不同之处在于,感测系统700可 省略配置第一线性光源230与第二线性光源240。感测系统700更包括一第一光源790、一 第一反射体730与一第二反射体740。第一光源790位于影像感测器750旁。
上述第一光源790,例如为红外光发光二极管,适于发出不可见光,例如为红外光。 影像感测器750可具有一滤波器756,例如为红外光通滤波器,其可让红外光通过且配置于 影像感测视窗752之前。 上述的第一反射体730配置于面板710的第一区域712的第二边712b且位于面 板710的第一平面714上。第一反射体730相对于反射元件720形成第二镜像730'。第 一反射体730具有一第一回复反射表面732,且第一回复反射表面732适于反射第一光源 790所发出的光线。亦即,第一反射体730的材质可为回复反射材料(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上述的第二反射体740配置于面板710的第一区域712的第三边712c且位于面 板710的第一平面714上。第二反射体740相对于反射元件720形成第三镜像740'。第 二反射体740具有一第二回复反射表面742,且第二回复反射表面742适于反射第一光源 790所发出的光线。亦即,第二反射体740的材质也可为回复反射材料(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面板710的第一区域712的第四边712d相对于反射元件720形成第四镜像712d'。 反射元件720、第一反射体730、第二反射体740与第四边712d环绕第一区域712。反射元 件720、第二镜像730'、第三镜像740'与第四镜像712d'环绕第二区域712'。至少部分第 一反射体730、至少部分第二镜像730'与至少部分第三镜像740'位于影像感测器750的感 测范围内。 例如为红外光发光二极管的第一光源790发出红外光,且第一反射体730的第一 回复反射表面732与第二反射体740的第二回复反射表面742会将红外光反射。换言之, 反射红外光的第一回复反射表面732与第二回复反射表面742的功用如同第一实施例的第 一线性光源230与第二线性光源240的功用,故于此不再赘述。因此,指示物(未绘示)及 其第一镜像(未绘示)会于影像感测器750的影像感测视窗752上分别形成第一暗纹(未 绘示)与第二暗纹(未绘示),相关叙述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的内容,于此不再赘述。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第三区域716可为非矩形的四边形,但是并未以图面绘示。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感测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或其他优点。藉由反射元件与影像感测 器的配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感测系统的处理器得以计算指示物所在的位置。因此,与习知 技术相较,本实施例的感测系统可采用一个影像感测器,使得本实施例的感测系统的生产 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 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 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感测系统,适于感测一指示物并计算该指示物的位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面板,具有一第一平面、一位于该第一平面的第一区域与一位于该第一平面的第三区域,其中该第三区域位于该第一区域内,该第一区域的形状为四边形而具有依序连接的一第一边、一第二边、一第三边与一第四边,该第三区域的形状为四边形,且该第三区域的面积小于该第一区域的面积;一反射元件,配置于该第一边且位于该第一平面上,其中该反射元件的一第二平面垂直该第一平面,该第二平面为一镜面反射面,该第二平面映照该第一区域以形成一第二区域,且该第二平面映照该第三区域以形成一第四区域;一影像感测器,配置于该第三边与该第四边所相交的一角落且位于该第一平面上,其中该影像感测器的感测范围涵盖该第三区域与该第四区域,以及经过该影像感测器、垂直该第二平面且位于该第一平面上的一假想线位于该第三区域与该第四区域之外;以及一处理器,电性连接该影像感测器;当该指示物邻近该第三区域,且该指示物相对于该反射元件形成一第一镜像,使得该指示物与该第一镜像位于该影像感测器的感测范围内时,该影像感测器感测该指示物与该第一镜像,且该处理器计算该指示物所在的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沿着一第一感 测路线感测该指示物与沿着一第二感测路线感测该第一镜像,且该处理器根据该第一感测 路线与该第二感测路线计算该指示物所在的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区域的形状为矩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区域的形状为矩形, 且该第三区域的四边的其中之一平行或重合该第一区域的该第三边。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区域的中心与该第一 区域的中心重合。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区域的该些边的其中 之二分别重合该第一区域的该第三边与该第二边。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区域的形状为非矩形 的四边形。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处理器具有该第一边与该 第三边所相距的一第一距离"D1"的资讯,并且该处理器计算该指示物所在的位置包括确定该第一感测路线与该第三边之间的第一角度"A1"; 确定该第二感测路线与该第三边之间的第二角度"A2";以及将两倍的"D1"除以tanAl与tanA2之和以计算出该指示物与该第四边所相距的一第 二距离"D2"。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第一线性光源,配置于该第二边且位于该第一平面上,其中该第一线性光源相对于 该反射元件形成一第二镜像;以及一第二线性光源,配置于该第三边且位于该第一平面上,其中该第二线性光源相对于 该反射元件形成一第三镜像,该第四边相对于该反射元件形成一第四镜像,该反射元件、该 第一线性光源、该第二线性光源与该第四边环绕该第一区域,该反射元件、该第二镜像、该第三镜像与该第四镜像环绕该第二区域,且至少部分该第一线性光源、至少部分该第二镜 像与至少部分该第三镜像位于该影像感测器的感测范围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一第一光源,位于该影像感测器旁;一第一反射体,配置于该第二边且位于该第一平面上,其中该第一反射体相对于该反 射元件形成一第二镜像,该第一反射体具有一第一回复反射表面,且该第一回复反射表面 适于反射该第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以及一第二反射体,配置于该第三边且位于该第一平面上,其中该第二反射体相对于该反 射元件形成一第三镜像,该第二反射体具有一第二回复反射表面,且该第二回复反射表面 适于反射该第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该第四边相对于该反射元件形成一第四镜像,该反射 元件、该第一反射体、该第二反射体与该第四边环绕该第一区域,该反射元件、该第二镜像、 该第三镜像与该第四镜像环绕该第二区域,且至少部分该第一反射体、至少部分该第二镜 像与至少部分该第三镜像位于该影像感测器的感测范围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感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光源适于发出不可见光,该影像感测器具有一影像感测视窗与一滤波器,该滤波器配置于该影像感测视窗之 前,且该滤波器过滤该不可见光之外的其他光线使得该不可见光通过该滤波器。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光源为红外光发光 二极管,且该滤波器为红外光通滤波器。
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第一光源,其配置于该第 一平面上方且位于该第三区域外,其中该第一光源相对于该反射元件形成一第二镜像,该 第一光源与该第二镜像位于该影像感测器的感测范围之外,该指示物具有一反光表面,该 第一光源适于发出不可见光,且该第一镜像藉由该第一光源照射该指示物的该反光表面而 形成。
1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指示物具有一发光装置, 且该第一镜像藉由该发光装置所发出的光线而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生产成本较低的感测系统,其包括面板、反射元件、影像感测器与电性连接影像感测器的处理器。面板具有平面与位于平面的第一与第三区域。第三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内且小于第一区域。第一与第三区域的形状为四边形。第一区域具有依序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与第四边。反射元件配置于第一边且位于平面上。反射元件的镜面反射面垂直平面且映照第一与第三区域以形成第二与第四区域。影像感测器配置于第三与第四边相交处且位于平面上。影像感测器的感测范围涵盖第三与第四区域。经过影像感测器、垂直镜面反射面且位于平面上的假想线位于第三与第四区域之外。
文档编号G06F3/042GK101739176SQ200810176468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3日
发明者林卓毅 申请人: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