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触式存储介质的固定结构和该介质的保持器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794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触式存储介质的固定结构和该介质的保持器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方式涉及非触式存储介质的固定结构和非触式存 储介质保持器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近来,使用IC标签进行RFID (无线射频识别)的自动识别系统通 用于非常广泛的领域中。例如在后勤领域中,在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位置 粘贴固定IC标签。通过读写器来读取存储在这样粘贴固定的IC标签中 的信息,从而获取存储在IC标签中的诸如商品信息和质量信息的个体信 息。主要基于所获取的个体信息来进行商品控制。
如上所述,传统上,通过粘合剂或者焊接将IC标签固定在待控制对 象的预定位置处。因此,需要花费时间来移除IC标签,另外使用过一次 的IC标签不能再使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7-164569号公报中 所述的IC标签固定结构中,将IC标签储存在IC标签保持器内并将IC 标签保持器固定于待控制对象。根据该结构,IC标签并不直接粘贴并固 定于待控制对象。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5-301136号公报中 所述的IC标签固定结构中,将金属条带固定于IC标签并将该条带固定 于待控制对象的固定部。
但是,上述IC标签固定结构具有如下问题。S卩,当将金属条带固定 于工C标签并进一步将其固定于待控制对象的固定部时,IC标签的固定位 置可以移动。由于不能对固定位置进行控制,因此与读写器的无线通信 失效,结果不能获得所需的个体信息。当将容纳有IC标签的IC标签保 持器粘贴固定于待控制对象时,因为待控制对象的尺寸的多样性并且会 改变其与ic标签的位置关系,所以难以调整IC标签相对于待控制对象的固定位置。当没有对这些变化做出很好的反应时,与读写器的无线通 信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一种非触式存储介质固定结构包括具有 存储单元的非触式存储介质,该存储单元存储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信息; 一对线材连接引导部件,这对线材连接引导部件分别设在所述非触式存
储介质的本体上的至少两个位置;以及线材连接部件,该线材连接部件
通过所述一对线材连接引导部件将所述非触式存储介质固定在待控制对 象的预定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一种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固定结构包括 具有存储单元的非触式存储介质,该存储单元存储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信 息;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该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内部储存所述非 触式存储介质; 一对线材连接引导部件,这对线材连接引导部件分别设 在所述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上的至少两个位置;以及线材连接部件, 该线材连接部件通过所述一对线材连接引导部件将所述非触式存储介质 保持器固定在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位置。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中进行部分阐述,而一部 分可从说明书变得清楚,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获知。本发明的目 的和优点可以由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具体指出的要素和组合而实现并获 得。
应理解,上文对本发明的概述与下文对本发明的详述都仅是示例性 和解释性的,并不构成对如权利要求所述的发明的限制。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IC标签和IC标签固定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IC标签的固定过程的说明图(1); 图3是IC标签的固定过程的说明图(2);图4是IC标签的固定过程的说明图(3);
图5是工C标签的固定过程的说明图(4);
图6是被固定的IC标签的实施例的说明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IC标签的构造图8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IC标签保持器的构造图9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IC标签保持器的构造图;以及
图10是用于说明如何将图9所示的IC标签保持器的钥匙解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工c标签固定结构的示例性实施方 式进行详述。首先将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ic标签的构造和固定结构进
行概述。图1概略示出了 IC标签的构造和固定结构。图1所示的IC标 签10是非触式存储介质,其具有存储信息的存储单元,并且由读写器以 电波的方式读取或写入所存储的信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将说明的第 一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
IC标签的总体构造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IC标签10包括线材20(也称为"线 材连接部件"),线材20通过将自身缠绕在待控制对象的固定部件1和2 周围而固定IC标签10;以及一对线材引导件ll和12 (也称为"线材连 接引导部件"),用于使线材20的两端穿过通孔15和16,并分别将该线 材的引出边缘固定(通过敛缝进行固定)。
艮P,第一实施方式的IC标签固定结构的特征在于构造成,通过将线 材20的一端固定(通过敛缝进行固定)于从IC标签10的本体10a的两 侧面上的预定位置(垂直位置)延伸的一对线材引导件11和12的一端, 并且使线材20的另一端穿过一对线材引导件11和12的通孔15和16, 而使线材20成环,并且使用该成环的线材20以及设在待控制对象上的 固定部件1和2,将IC标签10固定在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位置处。
具体而言,IC标签10的本体10a由硬树脂材料(例如塑料)等制成,并构造成具有整体薄截面和四边形形状。在本体10a的两侧面的任 一个处,牢固地布置有分别延伸穿过本体10a的插入孔13和14的线材 引导件11和12。所述一对线材引导件11和12是内部中空的棒状部件, 并构造成使得线材20在形成于线材引导件11和12中的通孔15和16内 延伸穿过。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于线材20,使用具有髙强度和柔性特 性的不锈钢线材。
IC标签10的固定过程
下面将参照图2至图5对图1所示的IC标签10的固定过程进行描 述。图2至图5是IC标签10的固定过程(1)至(4)的说明图。
艮P,如图2所示,首先将线材20的一个引出边缘插入位于IC标签 本体10a的一侧(图2的右上侧)处的线材引导件11的引出边缘(通孔 15)内。通过这样将线材20的引出边缘插入线材引导件11的通孔15中, 通过钳子等将线材引导件11的引出边缘压向线材20的引出边缘,从而 通过敛缝将线材引导件11的引出边缘固定于线材20的引出边缘。
然后,如图3所示,在使线材20的一部分固定于线材引导件11的 引出边缘的情况下,将线材20的其余部分缠绕在待控制对象的固定部件 1周围,并将线材20的引出边缘插入下部线材引导件12的通孔16中。 然后,从线材引导件12的另一侧(图3的左下侧)将线材20的、通过 设在IC标签本体10a下侧上的通孔16这样插入线材引导件12内的一端 拉出。将拉出的线材20缠绕在固定部件2周围。
然后,如图4所示,将缠绕在固定部件2周围的线材20的引出边缘 插入位于另一侧(图4的左上侧)的线材引导件11的通孔15中,并且 在该状态下,挤压线材引导件11的引出边缘,从而通过敛缝将线材20 固定于线材引导件11的引出边缘。
下面将参照图5对包括IC标签10的位置调整的IC标签10固定过 程进行说明。即,图5示出了用于调整固定于待控制对象的IC标签10 的固定位置的过程。
如图5所示,通过将设在IC标签10的两侧面上的一对线材引导件 11和12弯曲成扭曲形状,可以在待控制对象上或者IC标签10的固定位置处出现障碍时根据障碍的位置来调整ic标签10的固定位置。
具体而言,可以在任何需要的位置容易地弯曲作为中空管的线材引
导件11和12,并且可以通过使线材引导件11和12弯曲并移动,而调整 IC标签10的固定位置。这样即使待控制对象的尺寸或其与IC标签10的 位置关系发生改变,也可以柔性且牢固地固定IC标签IO。
上述的图2至图5所示的固定过程(1)至(4)能够使用固定地设 在待控制对象上的两个固定部件1和2将IC标签10固定在待控制对象 的预定位置。通过使用专用切割器等切割线材20,从待控制对象移除这 样固定于待控制对象的IC标签10。
在上述的图2至图5所示的IC标签固定过程中,通过使用钳子等用 敛缝进行固定,而对线材引导件11和12及线材20的引出边缘进行固定。 但是,固定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线材20可以由橡胶材料(例如橡 胶带)等制成,在将呈橡胶带形式的线材固定于线材引导件11和12的 引出边缘时,可以通过楔形件来固定插入线材引导件11和12的通孔15 和16中的线材20。
可选的是,可以例如将呈橡胶带形式的线材缠绕在线材引导件11的 引出边缘周围,缠绕长度等于线材的长度,并且可以从线材引导件ll和 12的通孔15和16拉出这样缠绕的橡胶带以及将这样缠绕的橡胶带插入 线材引导件11和12的通孔15和16中。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IC标签固定结构,通过用敛缝将线材20的一 端固定于分别从IC标签10的本体10a的两侧面中每一个上的上部位置 和下部位置延伸的线材引导件的一端,并将线材20的另一端插入线材引 导件11和12的通孔15和16中,将线材20形成为环(环形)。
因为这样成环的线材20缠绕在待控制对象的固定部件1和2周围, IC标签10紧固在固定部件1和2之间,并且通过在固定部件1和2之间 伸展的线材20将IC标签10固定在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位置,从而IC标 签10固定在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位置,并且可以恒定地将IC标签10精确 固定在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位置。
将IC标签固定于轮胎的实施例图6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IC标签固定结构应用于轮胎的实施例。 图6是移除了轮罩的轮胎30的立体图,示出了将IC标签10固定于轮胎 30的实施例。
如图6所示,使用构成轮胎30的五个轮辐31至35中的两个轮辐(轮 辐31和34)作为线材20的固定部件,而能将IC标签10固定于轮胎30 的预定位置(在图6的实施例中为轮辐35的位置)。
当将IC标签固定于轮胎30时,将分别从线材引导件11和12延伸 的线材20缠绕在轮辐31和34周围以形成环,并将IC标签10紧固于轮 辐31和轮辐34之间。由此,可以将IC标签10固定于轮胎30的预定位 置(轮辐35)。
当将IC标签10固定于汽车的轮胎30上时,例如可以获得关于为了 固定轮胎30的轮毂36而紧固和固定五个螺钉37的信息(制造过程的历 史信息)。
具体地说,通过使用具有嵌入开关的电动螺丝刀来检测螺钉37紧固 的完成,IC标签10的接收部(未示出)可以获取在完成螺钉37的紧固 时检测到的ON信号(无线电波信号),由此基于获取的ON信号的数量(换 言之,基于紧固螺钉37的数量计数)而获取关于螺钉37紧固的信息。 由此,可以控制制造过程等。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7对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IC标签固定结构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结构中,通过线材20在两个固定位置(固定部件 l和2)将IC标签10固定于待控制对象。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通 过线材20在多个位置(图7中为三个位置)将IC标签10A固定于待控 制对象。
如图7所示,IC标签10A具有一对线材引导件lla和12a,它们分 别从IC标签本体10a的两侧面上的预定位置(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延 伸。在两个线材引导件lla和12a中,线材引导件lla弯曲约90度。弯 曲的线材引导件lla使得线材20成环状不仅缠绕并固定在位于IC标签 10A的两侧的固定部件1和2周围,而且缠绕并固定在另一固定部件3周围。因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IC标签固定结构可以使用三个固定部件1
至3,所以可以使工C标签10A的固定位置更精确。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8对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IC标签保持器固定结构进行 说明。图8示出了 IC标签10可储存在IC标签保持器40中的状态。虽 然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构造成设置两个用于将线材20的两端直接固定于 IC标签10的本体10a上的线材引导件11和12,而第三实施方式的特征 在于,在内部储存有IC标签10的IC标签保持器40中设置线材引导件 11和12,并将IC标签保持器40固定于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位置。
如图8所示,IC标签保持器40构造有大致四边形的箱形本体41, 并且在IC标签保持器40内形成有可拆卸地储存IC标签10的标签储存 部42。 一对线材引导件11和12设在IC标签保持器40的本体41的预定 位置(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并且通过这些线材引导件11和12来固定 线材20。
尽管设在工C标签保持器40中的线材引导件11和12具有固定线材 20的一端(引出边缘)并将线材20在固定部件1和2之间伸展的功能, 但是线材引导件11和12可以同时用作这样的部件,该部件除了作为线 材连接引导部件的功能之外,还具有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电源、存储 器等的功能。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IC标签保持器固定结构(其构造成在 IC标签保持器40中设置用于使线材20成环的线材引导件11并将IC标 签10储存在IC标签保持器40中)使得能将内部储存有IC标签10的IC 标签保持器40固定在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位置,尤其在IC标签出故障等 情况下易于更换IC标签。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9和图10对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IC标签保持器固定 结构进行说明。图9示出了储存在IC标签保持器50B中的IC标签10b 的状态,图10示出了从IC标签保持器50B移除IC标签10b的状态。第 四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形成于IC标签保持器50B的IC标签保持器本体51中的空间53处设置钥匙机构60,用于防止未授权地移除IC标签 10bo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IC标签保持器50B的IC标签保持器本体 51的两侧面上设有一对线材引导件11和12,并且在IC标签保持器本体 51的空间53的预定位置(标签储存部52的后上侧)设有具有钩61和压 力弹簧62的钥匙机构60。另一方面,在将要储存在IC标签保持器50B 的标签储存部52中的IC标签10b的预定位置(上侧)形成有与钥匙机 构60的钩61接合的接合凹部18。
在如上构造的IC标签保持器50B中,钥匙机构60的钩61的引出边 缘与IC标签10b的接合凹部18接合,使得能将IC标签10b储存在标签 储存部52内并将IC标签10b固定在内部,以防止在钥匙机构60未解锁 的情况下移除IC标签10b。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例如为了更换IC标签10b而从IC标签 保持器50B移除IC标签10b时,使用钥匙。通过将钥匙放入钥匙孔54 中并逆时针转动钥匙,钥匙机构60的钩61抵抗压力弹簧62的压力而旋 转,从而释放钥匙机构60的钩61的引出边缘与接合凹部18的接合,并 能从IC标签保持器50B移除IC标签10b。
如上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IC标签保持器固定结构(其构造成在储 存IC标签10b的工C标签保持器50B中设置通过使线材20成环而固定IC 标签10b的线材引导件11和12,并且在IC标签保持器50B中设置钥匙 机构60)使得能将储存工C标签10b的IC标签保持器50B固定于待控制 对象的预定位置,并通过设在工C标签保持器50B中的钥匙机构60能可 靠地防止未授权地移除IC标签10b。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将非触式存储介质容易且可靠地固定于待 控制对象的预定位置。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插入线材连接引导部件内的线材连接 部件将非触式存储介质固定于预定位置,另外可以容易地控制非触式存 储介质相对于待控制对象的位置并调整其固定位置。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引导线材连接部件的线材连接引导部件也可以
ii用作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部件。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通过根据待控制对象的固定部件的位置或者与 其它障碍的位置关系使线材连接引导部件沿任意方向弯曲,可以容易地 调整非触式存储介质的固定位置。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即使待控制对象的尺寸或者其与非触式存储介 质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也可以柔性且牢固地将非触式存储介质固定于 待控制对象。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可以牢固地布置在待控 制对象的预定位置。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插入线材连接引导部件内的线材连接 部件将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固定在预定位置,另外可以容易地控制非 触式存储介质相对于待控制对象的位置并调整其固定位置。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引导线材连接部件的线材连接引导部件也可以 用作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部件。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通过根据待控制对象的固定部件的位置或者与 其它障碍的位置关系使线材连接引导部件沿任意方向弯曲,可以容易地 调整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的固定位置。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即使待控制对象的尺寸或者其与非触式存储介 质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也可以柔性且牢固地将非触式存储介质附接于 待控制对象。
这里论述的所有实施例和条件语言都旨在教育目的,以有助于读者 理解本发明人在现有技术之上贡献出的本发明的原理和构思,并且应理 解为并不构成对具体所述的实施例和情况的限制,而且对说明书中这些 实施例的组织也与本发明的优劣的显示无关。尽管已详细地描述了本发 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应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替换和变动。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08年2月8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 No. 2008-029483的优先权,通过引证将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非触式存储介质固定结构,该非触式存储介质固定结构包括具有存储单元的非触式存储介质,该存储单元存储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信息;一对线材连接引导部件,这对线材连接引导部件分别设在所述非触式存储介质的本体上的至少两个位置;以及线材连接部件,该线材连接部件通过所述一对线材连接引导部件将所述非触式存储介质固定在所述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触式存储介质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线材连接引导部件是内部中空的棒状部件,其直径大于所述线材连接部件的直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触式存储介质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线材连接引导部件包括天线部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触式存储介质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线材连接引导部件由可沿任意方向自由弯曲的材料形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触式存储介质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线材连接部件通过所述线材连接引导部件被固定成在所述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位置形成两个以上的环或半环。
6、 一种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固定结构,该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固定结构包括具有存储单元的非触式存储介质,该存储单元存储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信息;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该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内部储存所述非触式存储介质;一对线材连接弓I导部件,这对线材连接弓I导部件分别设在所述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上的至少两个位置;以及线材连接部件,该线材连接部件通过所述一对线材连接引导部件将所述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固定在所述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线材连接引导部件是内部中空的棒状部件,其直径大于所述线材连接部件的直径。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线材连接引导部件包括天线部件。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线材连接引导部件由可沿任意方向自由弯曲的材料形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线材连接部件通过所述线材连接引导部件被固定成在所述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位置形成两个以上的环或半环。
1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固定结构,该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固定结构还包括-在内部储存有所述非触式存储介质的所述非触式存储介质保持器的预定位置处设置的钥匙机构,该钥匙机构用于防止未授权地储存和移除所述非触式存储介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非触式存储介质的固定结构及该介质的保持器的固定结构。该非触式存储介质的固定结构包括具有存储单元的非触式存储介质,该存储单元存储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信息;一对线材连接引导部件,这对线材连接引导部件分别设在所述非触式存储介质的本体上的至少两个位置;以及线材连接部件,该线材连接部件通过所述一对线材连接引导部件将所述非触式存储介质固定在待控制对象的预定位置。
文档编号G06K19/077GK101504734SQ200810176358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8日
发明者桥本繁, 笠原泰, 马场俊二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