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7932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终端设备,更具体地,涉及包括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的便携式 终端设备,该上部壳体在其表面上具有构成触摸面板的显示单元,该下部壳体在其表面上 具有硬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诸如蜂窝电话之类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具 有电子邮件发送/接收功能和因特网连接功能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广泛流行。便携式终端设 备的用户频繁地使用这些功能,并且在这样做时,他们使用触摸面板(在下面也称为软键) 或硬键来输入字符。作为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示例,已公知了只有软键而没有硬键的那些便携式终端设 备以及具有软键和由字母键(Qwerty键)构成的硬键的那些便携式终端设备。在没有硬键 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用户仅通过软键输入字符,这可能导致较多的输入错误并且给用户 造成负担。同时,尽管在具有标准键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由于用户利用双手输入字符,因此 字符输入的速度往往较快,然而不能执行在蜂窝电话等的字符输入操作中最常见的、利用 拇指的单手字符输入。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具有滑动结构的蜂窝电话,其中,前侧单元和背侧单元通 过滑动接合装置相耦合。该文献描述了这样的技术该蜂窝电话具有多级滑动锁定位置并 且显示单元的触摸面板功能取决于各个位置而被控制,以便增加其可用性。专利文献1的 图7和第W072]段描述了触摸面板控制装置控制触摸面板,以使得触摸面板的每个部分取 决于每个滑动锁定位置而被分别控制为被使能或被禁用。专利文献1 未实审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3-1796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描述的蜂窝电话中,触摸面板功能被分配给显示单元上的各个特 定区域,并且被分配的触摸面板功能取决于滑动锁定位置而逐区域地被控制为被使能区域 或禁用区域。换言之,触摸面板功能取决于滑动锁定位置部分地被使能,而未考虑到使用拇 指的单手字符输入。例如,在这种蜂窝电话中,无论前侧单元上的触摸面板功能的有效区域 是增大还是减小,当有效区域的位置离背侧单元处的硬键具有较大距离时,拇指难以到达 有效区域并且因此,单手字符输入是困难的。本发明旨在提供允许通过组合软键和硬键来进行较容易地单手字符输入操作的 便携式终端设备。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该设备包括上部壳体,该上部壳体在其表面上具有显示单元;以及下部壳体,该下部壳体在其表面上具有硬键并且相 对可滑动地耦合到上部壳体,这两个壳体能够在如下位置之间移动下部壳体的所有硬键 被上部壳体覆盖的闭合位置、一部分硬键未被上部壳体覆盖的至少一个中间位置,以及硬 键都未被上部壳体覆盖的全打开位置。在中间位置中,响应于按下未被覆盖的硬键部分中 的任意硬键,用于补充未被覆盖的一部分硬键的软键被显示在显示单元的从与硬键相邻的 边缘起的位置中。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该设备包括上部壳体,该上 部壳体在其表面上具有显示单元;以及下部壳体,该下部壳体在其表面上具有硬键并且相 对可滑动地耦合到上部壳体,这两个壳体能够在如下位置之间移动下部壳体的所有硬键 被上部壳体覆盖的闭合位置、一部分硬键未被上部壳体覆盖的多个中间位置,以及硬键都 未被上部壳体覆盖的全打开位置。在多个中间位置中,与多个中间位置中的每个中间位置 相对应地,用于补充未被覆盖的一部分硬键的软键被显示在从显示单元的与未被覆盖的一 部分硬键相邻的边缘起的位置中。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该包括上部壳体,该上部壳 体在其表面上具有显示单元;以及下部壳体,该下部壳体在其第一表面上具有硬键并且通 过铰链可旋转地耦合到上部壳体,其中,下部壳体的第二表面在其上具有功能与第一硬键 中的至少一部分相同的第二硬键,并且用于补充第二硬键的软键与第二硬键相邻地显示。本发明的效果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在中间位置中响应于按下未被覆盖 的硬键部分,用于补充未被覆盖的硬键部分的软键显示在从与硬键相邻的显示单元的边缘 起的位置中。因此,在中间位置时通过硬键进行字符输入期间,软键可被显示为与硬键具有 较小距离,因此,可以在中间位置中利用一只手容易地操作通过组合软键和硬键的字符输 入。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在多个中间位置时用于补充未被覆 盖的硬键部分的软键显示在从与硬键相邻的显示单元的边缘起的位置中。因此,在任意中 间位置时软键与硬键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可以在多个中间位置中利用一只手容易地操 作通过组合软键和硬键的字符输入。在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下部壳体在其一个表面上具有第一 硬键并且在其另一表面上具有第二硬键,并且软键与第二硬键相邻地显示。通过这种配置, 当通过铰链使下部壳体的一个表面与上部壳体的表面彼此连续时,可以仅利用第一硬键来 执行字符输入,并且当使得下部壳体的另一表面与上部壳体的表面彼此连续时,可以利用 一只手容易地执行通过组合软键和第二硬键的字符输入。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已经其他目的、特征、特点和益处将变得清楚。


图IA至IC是分别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壳体的闭合 位置、中间位置和打开位置的外观图。图2A和2B是图示出便携式终端设备在图IB所示的中间位置中被操作的状态的壳体的正视图。图3是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电路配置的框图。图4A和4B是示出了当在图IB所示的中间位置中执行预测变换时显示在显示单 元上的内容的壳体的正视图。图5A和5B是图示出在中间位置中执行字符和形象符号输入的状态的壳体的正视 图。图6A至6C是顺序地图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具体操作期间 的状态改变的壳体的正视图。图7是顺序地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具体操作期间的状态 改变的壳体的正视图。图8是顺序地图示出当闭合位置转变为中间位置时的视觉移动显示的壳体的正 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正视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正视图。图IlA和IlB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打开位置中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 壳体的姿势的正视图。图12A至12D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壳体的多个姿 势的外观图。图13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第一变体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外观图。图14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第二变体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外观图。图15是图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第三变体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壳体的姿势改变 的外观图。图16是图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第四变体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壳体的姿势改变 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可以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类似元素具有类似的标号。图IA至IC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00的壳体的闭合 位置、中间位置和打开位置的外观图。每个外观图包括正视图和侧视图。便携式终端设备 100是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例如通常为蜂窝电话),并且具有各种功能,例如允许电话呼 叫、电子邮件发送/接收功能和因特网连接的通信功能,相机功能,以及广播接收功能。便 携式终端设备100包括上部壳体10、下部壳体20以及滑动机构(未示出),该滑动机构可 滑动地以逐步方式保持住,并且将上部壳体10和下部壳体20相耦合。上部壳体10具有显示单元11,显示单元11在其表面上构成有触摸面板。触摸面 板(显示单元)11显示软键,该软键取决于滑动锁定位置和硬键的输入而变得可用。下部 壳体20在其表面上具有硬键21。硬键21包括数字键区22、四方向键23和功能键24,并且 通过按压硬键,便携式终端设备100的各个功能变得可用。如图所示,数字键区22包括显 示数字、假名和字母字符、*和#的字符/符号键,以及被置于这些字母/符号键上部的变 换键25、清除键26和右方向键27。
6
便携式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滑动结构而被转变到多个位置(模式),并且例如 具有如图IA所示的闭合位置(全闭合模式)、如图IB所示的中间位置(中间模式),以及 如图IC所示的全打开位置(全打开模式),在闭合位置中,下部壳体20的所有硬键21被 上部壳体10覆盖,在中间位置中,作为硬键21 —部分的数字键区22未被上部壳体10覆盖 (从上部壳体10露出),并且在全打开位置中,硬键21都未被上部壳体10覆盖。在闭合位 置中,可以仅利用上部壳体10的触摸面板11来执行除字符输入以外的各种功能。在全打 开位置中,可执行利用拇指来按压下部壳体20的硬键21以选择并决定字符的传统的单手 字符输入操作以及其它各种操作。图2A和2B图示出了一种状态,其中,字符输入操作正在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 设备的中间位置中被执行。在中间位置中,软键区域Ila和文本显示区域16显示在从触摸 面板11中与硬键21相邻的边缘起的位置中。软键区域Ila例如响应于在通过硬键21进 行字符输入期间按下数字键区22而被显示。如图2A所示,软键区域Ila包括候选显示区 域12、正常变换切换键(正常变换键)13、可装饰邮件(DECM)切换键(可装饰邮件键DECM 键)14以及形象符号切换键(形象符号键=PicSymbol键)15。候选显示区域12在预测变 换模式或正常变换模式中被变换的字符候选者、形象符号变换模式中的形象符号候选者, 以及将用于创建可装饰邮件的各种模板、装饰等。正常变换模式是假名_日本汉字变换模式,其中,作为表音文字的假名字符被变 换为作为表意文字的包括日本汉字字符的字符串。当用户输入假名字符时,显示多个字符 候选者,其包括日本汉字字符或者由与所键入的假名字符相对应的日本汉字和假名字符构 成的字符串。当用户选择任一字符候选者时,一个字符串候选者被选择并被插入句子中,并 且随后,所键入的假名字符被变换为与所插入的字符串候选者相对应的字符串。在预测变 换模式中,当假名字符被键入时,显示多个字符候选者,包括日本汉字字符或者由日本汉字 和假名字符构成的字符串,所述日本汉字和假名字符与由所键入的假名字符和被预测为将 在此后被输入的假名字符构成的假名字符串相对应。当用户选择任一字符串候选者时,与 正常变换模式中相同的假名-日本汉字变换可被执行。预测变换模式可减少用户键入的次 数,由此减少了给用户造成的键入负担。正常变换键13是用于例如当在预测变换模式中未能获得所需字符候选者时将预 测变换模式切换为正常变换模式的键。可装饰邮件键14用于创建可装饰邮件。形象符号 键15用于显示形象符号。考虑到用户的可用性,软键区域Ila内的这些切换键13至15可 被适当地分配给切换假名、日本汉字、数字字符等的字符切换键等。文本显示区域16例如 依次显示由硬键12输入的字符以及在候选显示区域12处选择并决定的字符或形象符号, 并且显示文本正被创建的状态。尽管文本显示区域16是触摸面板11的一部分,然而在字 符输入期间触摸面板功能不被使用而仅显示文本功能被使用。另外,由于预测变换模式与正常变换模式之间的切换可能频繁被使用,因此,可以 通过软键区域Ila内的正常变换键13以及作为硬键21之一的变换键25来进行切换。作 为硬键21之一的清除键26例如用于改变预定操作。作为硬键21之一的右方向键27用于 连续选择同一行内的字符。在中间位置时显示在触摸面板11的边缘中的软键区域Ila与作为硬键21之一的 数字键区22具有较小的距离。这种配置使得用户能够采用利用拇指按下数字键区22的状态Al以及通过拇指触摸软键区域Ila内的候选显示区域12的状态Bi,其中,在中间位置 时很难改变其它手指的位置,如图2B所示。在此情况中,在状态Al中响应于利用用户的拇 指按下数字键区22,在预测变换模式中的字符输入时被设置为默认的预测变换字符候选者 (即经变换的字符候选者)在状态Bl中被显示在候选显示区域12处。此外,在状态Bl中, 通过单个触摸操作来从字符候选者中选择一个字符候选者,并且所选字符候选者12a被放 大并显不。在中间位置时显示的软键区域Ila补充了字符输入期间作为被上部壳体10覆盖 的硬键21的四方向键23、功能键24等的功能。此外,如状态Bl所示,在字符输入期间,触 摸面板功能不被使用的文本显示区域16显示在远离硬键21的触摸面板11的边缘的附近 处,而软键区域Ila未被显示在其中。结果,在中间位置时,由于软键未被显示在例如拇指 不能到达的位置中,因此,可以利用一只手无缝地、平滑地操作软键和硬键21。在本说明书 中,“补充键(软键)”是指在输入未被覆盖的一部分键(硬键)之后将被输入的键,或者与 未被覆盖的那部分键一起构成键盘的另外的键。之所以称为补充键是因为任一键在未被覆 盖的那部分键之前或之后被输入。前述实施例图示出了具有一个中间位置的示例,然而不局限于此,可以设置多个 中间位置。在这种情况中,滑动结构可被配置为将上部壳体10和下部壳体20保持在闭合 位置与全打开位置之间的多个位置中,并且补充被覆盖硬键21的功能的软键区域Ila可以 与每个中间位置相对应地逐步显示在从触摸面板11的边缘起的位置中。换言之,触摸面板 11上的每个区域相对于软键的功能不是固定的,并且无论软键具有哪种显示模式,底部处 的软键被分配给触摸面板11中与硬键21相邻的边缘。图3是图示出便携式终端设备100的电路部分的框图。便携式通信终端100例如 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01、广播接收单元102、相机单元103、音频处理单元104、作为发送器 的麦克风105、作为接收器的扬声器106、显示单元11、操作单元(硬键)21、状态检测单元 107、滑动传感器108、扬声器单元109、存储器110以及控制单元111。无线通信单元101经 由天线向无线基站设备(未示出)发送无线信号并从其接收无线信号。广播接收单元102 经由天线接收从诸如地球站和卫星之类的广播站发送来的TV广播信号,并且通过解调来 处理诸如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和信息数据信号之类的所接收广播信号。相机单元103获取 (捕获)图像信息。音频处理单元104处理经由麦克风105输入的或者经由扬声器106输 出的音频信号。显示单元11具有对诸如图像、图形、字符和符号之类的信息执行显示输出(视频 信号处理)的显示功能,以及利用压力、静电容量等来感测用户的输入操作的切换功能(触 摸面板功能)。操作单元21包括前述的数字键区22等,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向便携式终端设 备100输入各种信息。状态检测单元107利用诸如磁元件/霍尔元件以及凸出/按压开关 之类的滑动传感器108来检测上部壳体10与下部壳体20的滑动状态。扬声器单元109执 行铃声输出,例如乐音和响铃提醒。存储器110存储地址信息、发送/接收电子邮件信息、 外出/进入呼叫信息、内容信息、应用程序信息、所捕获图像等,并且还维护便携式终端设 备100的各种设置。控制单元111控制电话功能、电子邮件功能、因特网连接功能、相机功 能、电视接收功能、内容再现功能和其它各种功能,以及各个单元。接下来,将详细描述便携式终端设备100的操作。图4A和4B顺序示出了在壳体的中间位置时在预测变换模式中的字符输入操作期间的显示内容。首先,当用户按压数字 键区2的键显示假名字符“A :a”时,在预测变换模式中诸如“熱…atSui(热)”和“浅 草=Asakusa(地名)”之类的以“a”音开始的多个字符候选者被显示在候选显示区域12中, 如图4A所示。然后,用户利用他/她的拇指触摸并从多个字符候选者中选择显示了“朝 asa(早晨)”,即用户所需要的字符候选者的部分。如图所示,所选字符候选者被放大并显 示,并且文本显示区域16显示其语音假名字符“ > :asa,,。此后,当用户通过将他/她的 拇指从候选显示区域12移开来解除(clear)选择时,字符候选者被确定并且“朝aSa (早 晨)”显示在文本显示区域16中,如图4B所示。以这种方式,通过组合软键和硬键21进行 的字符输入允许在预测变换模式中进行快速的字符选择和确定。图5A图示出了在正常变换模式中在中间位置时执行字符输入的状态。假设在预 测变换模式中所显示的字符候选者中没有所需要的字符候选者。在此情况中,当用户按下 作为硬键21之一的变换键25或者触摸软键区域Ila内的正常变换键13时,预测变换模式 被切换为正常变换模式。当用户按下“ A 仁:aSani”时,在正常变换模式中多个字符候 选者被显示在候选显示区域12中,如图所示。字符候选者包括所需要的字符候选者“1.朝 (二 aSani”以及不是所需字符候选者的“4.浅(二 asani”。在图5A中,不是所需字符候选 者的“4.浅1二 asani”被放大并显示。然后,利用拇指触摸并从多个字符候选者中选择显 示了所需字符候选者“1.朝(二 asani”的部分。所选字符候选者被放大并显示。当用户从 候选显示区域12释放他/她的拇指以解除选择时,字符候选者“朝C :asani”被确定。以 这种方式,通过组合软键和硬键21进行的字符输入允许在正常变换模式中进行快速的字 符选择和确定。图5B图示出了在壳体的中间位置中通过形象符号键输入形象符号的操作。假设 在已被确定并显示在文本显示区域16a中的“朝t—asani”之后,形象符号被输入。在此情 况中,当用户触摸软键区域Ila内的形象符号键15时,多个形象符号候选者被显示在候选 显示区域12中,如图所示。接下来,触摸并从多个形象符号候选者中选择显示了所需形象 符号候选者,即表示“太阳”的形象符号的部分。所选形象符号候选者被放大并显示,如图 所示。然后,当从候选显示区域12释放他/她的拇指以解除选择时,该形象符号候选者被 确定。以这种方式,通过组合软键和硬键21进行的字符输入允许利用形象符号键来进行快 速的形象符号选择和确定。用于创建可装饰邮件的操作几乎与用于输入形象符号的操作相 同。例如,软键区域Ila内的可装饰邮件键14被触摸,并且随后,显示在候选显示区域12 中的所需模板等根据触摸操作而被选择并确定。图6A至6C顺序地示出了在壳体的中间位置时用于选择并确定无需变换的字符的 操作。假设在已被确定并显示在文本显示区域16中的“朝(i :asani”之后,假名字符 i”被输入并且随后另一假名字符:i”被输入。在此情况中,当用户通过数字键区22输 入假名字符:i”时,文本显示区域16在“朝(i :asani”之后显示:i”。此后,如图6A 所示,作为硬键21之一的右方向键27被按下。结果,文本显示区域16进入等待下一字符 输入的输入待命状态,如图6B所示;并且随后,通过按下数字键区22的同一键,文本显示 区域16显示另一:i”。以这种方式,由于作为硬键21之一的右方向键27是在假设同 一行上的字符的连续选择被频繁执行的情况下而被布置的,因此在通过组合软键和硬键21 进行的字符输入期间可以专门利用硬键21来选择字符。
接下来,由于在文本显示区域16中在“朝(i :aSani”之后显示的^ :ii”无需 变换,因此,用户双次触摸候选显示区域12的任何部分来确定“0 0:ii”,如图6C所示。以 这种方式,无需变换的字符可被快速确定。无需变换的字符不限于假名字符,而可以是数字 或字母字符。这里的“双次触摸”是指在预定时段内执行多次单触操作。这里,将参考表1,描述将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00输入的字符与 作为比较示例的通过传统的便携式终端设备输入的字符相比较的结果。表1彼此相对应地 示出了作为输入方法的预测变换模式中的字符选择和确定、正常变换模式中的字符选择和 确定和通过形象符号键的确定,以及每种方法所需的输入次数。表 1 表1表明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00具有比传统便携式终端设备少的点 击(或触摸)次数。然而,在该表中,假设了通过按下数字键区22—次,所需字符候选者或 者形象符号候选者已经显示在触摸面板11或传统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液晶面板上。下面将 更详细描述。首先,将描述预测变换模式中用于字符选择和确定的输入次数。在便携式终端设 备100中,显示在触摸面板11上的所需字符候选者通过拇指被触摸一次并且随后拇指被释 放从而确定该字符候选者。因此,输入次数为一次。同时,在传统便携式终端设备中,硬键 被点击一次至数次以选择显示在液晶面板上的所需字符候选者,并且随后硬键再被点击一 次以确定所选字符候选者。因此,传统便携式终端设备中的输入次数为两次至数次。将描述正常变换模式中用于字符选择和确定的输入次数。在便携式终端设备100 中,触摸面板11 (或硬键21)被触摸一次以从预测变换模式切换至正常变换模式。通过切 换到正常变换模式而显示的所需字符候选者利用拇指被触摸一次并被选择,并且随后拇指 从触摸面板11被释放从而确定该字符候选者。因此,在便携式终端设备100中,输入次数 为两次。同时,在传统便携式终端设备中,硬键被点击一次以从预测变换模式切换到正常变 换模式,并且此后,硬键被点击一次至数次以选择显示在液晶面板上的所需字符候选者,并 且硬键再被点击一次以确定所选字符候选者。因此,在传统便携式终端设备中,输入次数为 三次至数次。将描述用于形象符号选择和确定的输入次数。在便携式终端设备100中,触摸面 板11被触摸一次以便例如从预测变换模式切换到形象符号输入模式。通过按下形象符号
10键而显示的所需形象符号候选者通过拇指被触摸一次并被选择,并且随后拇指从触摸面板 11被释放从而确定该形象符号候选者。因此,在便携式终端设备100中,输入次数为两次。 同时,在传统便携式终端设备中,硬键被点击一次以从预测变换模式切换到形象符号输入 模式,并且此后,硬键被点击一次至数十次以从显示在液晶面板上的多个形象符号候选者 中选择所需形象符号候选者,并且硬键再被点击一次以确定所选形象符号候选者。因此,在 传统便携式终端设备中,输入次数为三次至数十次。图7顺序地示出了当在中间位置中通过字符输入创建字符串时的视觉移动显示。 在便携式终端设备100中,如上所述,用户在预测变换模式中利用拇指触摸并选择字符候 选者,并且将拇指从软键区域Ila释放从而确定该字符候选者。在这样做时,通过键入“ ) :asa”,相应的假名字符串被输入到文本显示区域16中。然后,如沿着图7中的箭头所示 的,用户利用拇指触摸显示在软键区域Ila内的候选显示区域12中的所需要的日本汉字字 符,即“朝 ■”。此后,当拇指从软键区域Ila被释放以确定该字符候选者时,触摸面板11 显示出所选字符候选者的显示从候选显示区域12移动至文本显示区域16。通过利用这样 的视觉移动显示,被确定字符候选者这样被显示其移动到文本显示区域16并且被插入字 符串中。因此,能够通过依次创建文本产生速度感并且强调了新奇感。在根据前述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00中,在壳体的位置从闭合位置转变到中 间位置之后,按下硬键21时就在从触摸面板11的边缘起的位置中显示用于补充硬键21的 软键区域11a。然而,不限于此,而是当壳体的位置从闭合位置转变到中间位置时,例如可以 执行视觉移动显示,如图8所示。具体地,首先,在闭合位置中软键区域Ila显示在触摸面 板11上。然后,在转变到中间位置的过程中,视觉移动显示被执行以便给予这样的印象显 示在触摸面板11中的软键无缝地切换为下部壳体20上的硬键21,如沿着图8中的箭头所 示的。这样的视觉移动显示可以强调新奇感。视觉移动显示不限于在闭合位置转变为中间 位置时,而是可以在中间位置转变为闭合位置或者全打开位置转变为中间位置时执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00中,存在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在中间位置 时触摸面板11上所显示的软键区域Ila与下部壳体20上所显露的硬键21之间的距离较 小,因此拇指可以到达软键和硬键21两者,并且因此,能够通过组合软键和硬键21来利用 单只手执行字符输入。此外,由于利用软键选择并确定字符或形象符号候选者几乎与触摸 操作同时地被执行,因此,与传统便携式终端设备相比,可以显著减少字符输入时的点击次 数。结果,可以通过组合软键和硬键21来执行快速的字符输入,从而提高用户的操作性。由于通过硬键21的传统字符输入可在壳体的全打开位置中执行,因此,资源等仍 可供不习惯触摸面板11的操作的用户或者更喜欢传统字符输入的用户使用。图9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图9下部的图是中间位 置时的壳体的正视图,并且图9上部的图是上部壳体在与壳体表面平行的方向上相对于下 部壳体被旋转的视图。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00A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 终端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前者中,不仅触摸面板11而且作为硬键的键开关17被布置在 上部壳体IOA上。键开关17被布置在触摸面板11的边缘与上部壳体IOA相对应的边缘之 间,并且由具有与被布置在下部壳体20的硬键21最上部的前述变换键25、清除键26和右 方向键27相同功能的键构成。这种配置可将安装在上部壳体IOA上的触摸面板11的大小 减小为例如便携式终端设备100A中的约3. 5英寸,从而降低其制造成本。另外,在便携式终端设备100A中,即使在闭合位置中也可以通过组合键开关17与软键区域Ila来执行操作。图10以与图9类似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根 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00B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不同之处在 于在前者中,上部壳体IOB上的显示单元IlB的一部分是触摸面板11,而其余部分是常规 的液晶面板18。由于上部壳体IOB的触摸面板11被布置在与下部壳体20的硬键21相邻 的显示单元IlB的边缘上,因此,其离硬键21的距离较小,从而允许利用拇指进行单手字符 输入。另外,上部壳体IOB的液晶面板18被布置在远离硬键21的位置上并且例如具有约 2. 8英寸的大小。这种配置不仅允许通过组合软键和硬键21进行字符输入,而且还可以将 安装在上部壳体IOB上的触摸面板11的大小减小为例如便携式终端设备100B中的约2. 2 英寸,从而降低其制造成本。图IlA和IlB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根据本实施例 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00C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前者中, 上部壳体IOC可相对于下部壳体20A在与滑动表面相同的表面上从闭合位置旋转。便携式 终端设备100C取图IlA所示的上部壳体IOC相对于下部壳体20A从闭合位置旋转90度的 位置,以及图IlB所示的上部壳体IOC相对于下部壳体20A从闭合位置旋转180度的位置。 在图IlA所示的位置中,用户利用一只手操作下部壳体20A上的硬键21并且利用另一只手 操作上部壳体IOC上的软键区域11a,从而选择并确定预测变换模式以及诸如形象符号之 类的候选者。换言之,在该位置中,由于通过组合软键和硬键21的字符输入使得能够利用 双手来执行,因此与前述单手字符输入相比,可以执行更快速的字符输入。图IlA所示的位 置例如适合于用户坐在列车中并利用双手执行高速字符输入的情形。在图IlB所示的壳体位置中,下部壳体20A上的硬键21与上部壳体IOC上的软键 区域Ila之间的距离与图IlA所示的位置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更大。然而,这种位置允许通 过组合软键和硬键21利用拇指进行单手字符输入。图IlB所示的位置例如适合于用户在 列车中抓握吊带的同时利用一只手执行字符输入的情形。以这种方式,在便携式终端设备 100C中,可以取决于用户的情形适当选择字符输入方式。在前述实施例的每个中,已针对便携式终端设备100、100A、100B或100C进行了描 述,这些便携式终端设备被配置为使得上部壳体10、10A、IOB或IOC包括具有布置在整个表 面上或者其表面的一部分上的触摸面板11的软键区域11a,并且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可滑 动地彼此相耦合。然而,便携式终端设备的配置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换言之,只要便携式终 端设备允许通过组合软键和硬键21进行字符输入,可以配置为使得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 通过铰链可折叠地彼此相连接。图12A至12D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多个姿势。在 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200中,铰链31使得上部壳体能够在第一旋转模式和第二 旋转模式中相对于下部壳体旋转,在第一旋转模式中,上部壳体通过铰链31在垂直于壳体 表面的方向上在全打开位置与全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二旋转模式中,上部壳体在将近 全打开的位置中围绕与壳体表面平行的轴旋转。换言之,根据本实施例,铰链31具有使得 上部壳体40相对于下部壳体50旋转大约360度的铰链结构31a (下面称为可翻转结构)以 及使得下部壳体50相对于上部壳体40翻转180度的铰链结构31b (下面称为二轴结构)。
参考图12A至12D,下面将描述便携式终端设备200的位置。如图12A所示,触摸 面板11被安装在上部壳体40的表面40a上。无论便携式终端设备200朝着纵向方向还是 横向方向,显示将根据朝向改变,因此可以在两个方向来操作除字符输入以外的各种功能。 在图12A中,便携式终端设备200被折叠以使得未安装触摸面板11的上部壳体40的背面 40b (参见图12B)和仅具有传统硬键21的下部壳体50的背面50b (参见图12B、12C)彼此 相接触。在便携式终端设备200中,通过操作键(未示出),上部壳体40通过铰链31的可 翻转结构31a相对于下部壳体50旋转大约180度,以使得图12A所示的折叠姿势转变为图 12B所示的可执行字符输入的姿势。在该姿势中,具有硬键51和安装在其上的小型触摸面 板52的下部壳体50的表面50a以及具有安装在其整个表面上的触摸面板11的上部壳体 40的表面40a彼此是连续的。小型触摸面板52具有根据每个前述实施例的软键区域Ila 的功能。此外,由于硬键51与小型触摸面板52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可以进行单手字符 输入。以这种方式,在图12B所示的姿势中,可以执行通过组合小型触摸面板52与硬键51 的字符输入。在便携式终端设备200中,下部壳体50通过铰链31的二轴结构31b相对于上部 壳体40翻转180度,以使得图12B所示的姿势转变为图12C所示的姿势。在此姿势中,其 上安装有传统硬键21的下部壳体50的背面50b与上部壳体40的表面40a彼此是连续的。 这除了确保利用传统硬键21进行的字符输入以外还能够使传统应用资源等得到利用。在便携式终端设备200中,上部壳体40通过铰链31的可翻转结构31a相对于下 部壳体50旋转大约180度,以使得图12C所示的姿势转变为图12D所示的姿势。在该姿势 中,便携式终端设备200被折叠以使得上部壳体40的表面40a与下部壳体50的背面50b 彼此相接触。这防止了安装在上部壳体40整个表面上的触摸面板11在图12D所示的姿势 中显露出来,从而保护触摸面板11不被刮伤或玷污。在该姿势中,下部壳体50的表面50a 上的小型触摸面板52可以处于待命状态。图13图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第一变体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图13图示出了全 打开状态中的壳体的正视图、上部壳体在全打开状态中被选择的状态、以及壳体的侧视图。 根据本变体的便携式终端设备200A与便携式终端设备200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前者 中,铰链31仅具有可翻转结构31a并且下部壳体60的背面60b不具有传统硬键。在字符 输入期间,便携式终端设备200A具有这样的姿势,其中,如图所示,具有硬键61和安装在其 上的小型触摸面板62的下部壳体60的表面60a与在其整个表面上具有触摸面板11的上 部壳体40的表面40a彼此连续。在该便携式终端设备200A中,由于下部壳体60未在其背 面60b上安装传统硬键,因此,不能执行传统的字符输入。然而,可以执行通过组合小型触 摸面板62与硬键61的字符输入。图14以与图13类似的方式图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第二变体的便携式终端设 备。根据本变体的便携式终端设备200B与便携式终端设备200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前 者中,铰链31仅具有二轴结构31b并且下部壳体60未在其背面上安装传统硬键。在该便 携式终端设备200B中,上部壳体40通过铰链31的二轴结构31b相对于下部壳体60翻转 大约180度,以使得在字符输入期间,下部壳体60的表面60a与上部壳体40的表面40a可 以彼此连续,如图所示。当不执行字符输入时,便携式终端设备200B被折叠以使得下部壳体60的表面60a与上部壳体40的背面40b彼此连续,并且下部壳体60的表面60a与上部 壳体40的背面40b通过铰链31的二轴结构31b彼此接触。这种结构允许在上部壳体40 的触摸面板U被显露出来的同时进行除字符输入以外的各种操作。此外,在根据本变体的 便携式终端设备200B中,由于下部壳体60未在其背面60b上安装传统硬键,因此,不能执 行传统的字符输入;但是,可以执行通过组合小型触摸面板62与硬键61的字符输入。图15图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第三变体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图15示出了当上 部壳体和下部壳体在几乎全打开位置中时,下部壳体可相对于上部壳体绕着与壳体表面平 行的轴旋转。根据本变体的便携式终端设备200C与便携式终端设备200的不同之处主要 在于铰链31仅具有二轴结构并且安装在上部壳体70上的触摸面板71的一部分具有与安 装在下部壳体50上的小型触摸面板52相同的功能。在该便携式终端设备200C中,下部壳 体50可以通过铰链31的二轴结构31b相对于上部壳体70翻转大约180度。在字符输入 期间,便携式终端设备200C具有这样的姿势如左边的图所示的下部壳体50的表面50a与 上部壳体70的表面70a彼此连续的姿势,以及如右边的图所示的下部壳体50的背面50b 与上部壳体70的表面70a彼此连续的姿势。在左图所示的姿势中,可以执行通过组合小型 触摸面板52与硬键51的字符输入。在右图所示的姿势中,具有与前述小型触摸面板52相同的功能的软键72显示在 安装在上部壳体70上的触摸面板71的一部分上。这不仅允许通过硬键21的传统字符输 入,而且允许利用双手的字符输入,在利用双手的字符输入中,利用一只手操作硬键21并 且利用另一只手辅助操作上部壳体70上的软键72以在预测变换模式等中选择并确定字符 候选者。图16以与图15类似的方式图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第四变体的便携式终端设 备。根据本变体的便携式终端设备200D与图15的便携式终端设备200C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前者中,常规液晶面板81而非触摸面板被安装在上部壳体80的整个表面上。在该便携 式终端设备200D中,可以在左图所示的姿势中执行通过组合小型触摸面板52与硬键51的 字符输入,并且可在右图所示的姿势中执行通过硬键的传统字符输入。由于便携式终端设 备200D在上部壳体80的整个表面上没有触摸面板,因此可以降低其制造成本。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下面的模式。软键不被显示在 远离硬键的显示单元边缘附近中。这防止了软键被显示在例如拇指不能到达的位置中,并 且允许在中间位置中对软键和硬键进行平滑的单手操作。软键包括与未被覆盖的硬键部分以外的其它硬键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的键。这使 得软键能够补充被覆盖硬键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的字符输入功能。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具有多个中间位置,并且与每个中间位置相对应 地,用于补充未被覆盖的硬键部分的软键被显示在从与未被覆盖的硬键部分相邻的显示单 元的边缘起的位置中。在此情况中,硬键的各部分逐步地显露在从显示单元边缘起的位置 中,并且因此,当在中间位置中执行字符输入时,软键例如位于拇指从硬键位置可达到的范 围中。多个中间位置无缝地被选择,并且响应于该选择,软键无缝地移动并显示。这样的 视觉移动显示可强调新奇性。软键包括在通过硬键进行的字符输入期间用于显示在预测变换模式中预测的候选者的键。这使得预测变换模式可被用在通过组合软键和硬键的字符输入中。软键还包括在通过硬键进行的字符输入期间在正常变换模式中用于确定候选者 的键。这使得正常变换模式被用在通过组合软键和硬键的字符输入中。通过对显示候选者的软键的单次触摸操作来选择该候选者,然后通过解除该单次 触摸操作来确定该候选者。这使得显示在软键中的候选者仅通过利用拇指进行选择然后移 除拇指而被确定,从而允许快速字符输入。当候选者被确定时,视觉显示被执行以使得所选候选者被插入显示单元上的字符 串中。这可以在创建字符串期间产生速度感并且强调新奇性。在通过硬键的字符输入中,所输入的字符仅通过在显示软键的区域内进行双次触 摸操作而被确定。这允许在无需变换的字符被输入时进行快速的字符输入。在上部壳体中,键开关被布置在显示单元的边缘与上部壳体的相对应边缘之间。 这种配置允许在中间位置中通过组合软键和硬键进行字符输入,并且还允许在闭合位置中 通过组合软键和键开关进行操作。此外,可以减小上部壳体的显示单元的面积以及制造成 本。上部壳体可相对于下部壳体在与滑动表面相同的表面上从闭合位置旋转。在此情 况中,作为一个示例,在上部壳体相对于下部壳体从闭合位置旋转90度的状态中,可以通 过用户利用一只手操作硬键并且利用另一只手操作软键来执行更快的字符输入。在上部壳 体相对于下部壳体从闭合位置旋转180度的状态中,用户可以利用一只手通过组合软键与 硬键来执行字符输入。结果,用户可以取决于情形适当选择字符输入方式。铰链将上部壳体与下部壳体相耦合,以使得它们可以翻转并且/或者绕两个轴旋 转。在此情况中,可以采用用于字符输入的多个位置以及用于折叠的多个位置。与软键具有相同的功能的另一软键可显示在上部壳体的显示单元上并且响应于 按下第一硬键而被显示。在此情况中,字符输入可以仅通过第一硬键来执行,并且通过组合 所述另一软键与第一硬键的字符输入也可被执行。已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及其变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清楚,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各种方式被修改。本申请基于2007年12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7-337262,要求其优先 权并且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公开结合到本申请的说明书中。
1权利要求
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上部壳体,在其表面上具有显示单元;以及下部壳体,该下部壳体在表面上具有硬键并且相对可滑动地耦合到所述上部壳体,两个壳体能够在如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下部壳体的所有硬键被所述上部壳体覆盖的闭合位置、一部分硬键未被所述上部壳体覆盖的至少一个中间位置、以及所述硬键都未被所述上部壳体覆盖的全打开位置,其中在所述中间位置,响应于按下未被覆盖的一部分硬键中的任意硬键,用于补充所述未被覆盖的一部分硬键的软键被显示在从显示单元的与所述硬键相邻的边缘起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软键不显示在远离所述硬键的 显示单元边缘的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软键包括与所述未被覆盖的 一部分硬键以外的其它硬键中的至少一部分硬键相对应的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位 置包括多个中间位置,并且与所述多个中间位置中的每个中间位置相对应的用于补充所述 未被覆盖的一部分硬键的软键被显示在从显示单元的与所述未被覆盖的一部分硬键相邻 的边缘起的位置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多个中间位置无缝地被选择,并 且响应于该选择,所述软键被显示为以无缝方式可视地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软键包括在利用 所述硬键的字符输入时用于显示预测变换模式中预测出的候选者的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软键还包括在利用所述硬键的 字符输入中用于在正常预测模式中确定候选者的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通过对显示所述候选者的软键进 行的单次触摸操作,所述候选者被选择,并且随后在所述单次触摸操作被解除时,所述候选 者被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在确定所述候选者 时,所选候选者被可视地显示为被插入到所述显示单元上的字符串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在利用所述硬键的 字符输入中,通过在显示所述软键的区域内的双次触摸操作,所输入的字符被确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上部壳体具有 布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边缘与所述上部壳体的相对应边缘之间的键开关。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上部壳体能够 在与滑动表面相同的表面上从所述闭合位置相对于所述下部壳体旋转。
13.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上部壳体,在其表面上具有显示单元;以及下部壳体,该下部壳体在表面上具有硬键并且相对可滑动地耦合到所述上部壳体,两个壳体能够在如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下部壳体的所有硬键被所述上部壳体覆盖的 闭合位置、一部分硬键未被所述上部壳体覆盖的多个中间位置、以及所述硬键都未被所述 上部壳体覆盖的全打开位置,其中在所述多个中间位置,与所述多个中间位置中的每个中间位置相对应地,用于补充未 被覆盖的一部分硬键的软键被显示在从显示单元的与所述未被覆盖的一部分硬键相邻的 边缘起的位置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中间位置无缝地被选择,并且 响应于该选择,所述软键被显示为以无缝方式可视地移动。
15.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上部壳体,在其表面上具有显示单元;以及下部壳体,该下部壳体在第一表面上具有硬键,并且利用铰链可旋转地耦合到所述上 部壳体,其中具有与第一硬键中的至少一部分硬键相同的功能的第二硬键被设置在所述下部壳体 的第二表面上,并且用于补充所述第二硬键的软键与所述第二硬键相邻地显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铰链将所述上部壳体与所述 下部壳体相耦合,以使得它们可以翻转并且/或者绕两个轴旋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具有与所述软键相同的功能 的另一软键可以显示在所述上部壳体的所述显示单元上,并且响应于按下所述第一硬键而 被显示。
全文摘要
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在其表面上包括显示单元的上部壳体以及在其表面上包括硬键并且相对可滑动地耦合到上部壳体的下部壳体。这两个壳体能够在如下位置之间移动下部壳体的所有硬键被上部壳体覆盖的闭合位置、硬键的一部分未被上部壳体覆盖的至少一个中间位置,以及所有硬键都未被上部壳体覆盖的全打开位置。在中间位置中,响应于按下未被覆盖的硬键部分中的任意硬键,用于补充未被覆盖的硬键部分的软键显示在从与硬键相邻的显示单元的边缘起的位置中。
文档编号G06F3/02GK101911658SQ20088012322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7日
发明者冬野哲也 申请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