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车辆牌照识别和网格化监控的套牌车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6483129阅读:9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车辆牌照识别和网格化监控的套牌车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数据处理技术,具体来说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车辆牌照进行识别后,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来实现套牌车,尤其是同车型套牌车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套牌车检测手段需要车型信息支持,对于相同车型的套牌车尚无一种有效检测手段。国内也有多家单位在研究套牌车检测技术,其研究基本局限于一种被动方案,即通过更换新车牌,在车辆内植入电子信息卡等方式来实现,这类方案需要车辆的配合才能实施,在此不做讨论。
目前,国内检测套牌车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对比车型信息来实现。其手段为,通过固定或移动查车识别设备识别经过的车辆,并将识别到的结果与机动车档案管理系统中登记的车号、车身颜色、车型等关键信息进行对接。对于对接不上的则认定为套牌车。此技术适用于车型不同的套牌车,但对于同车型套牌的车辆无法鉴定。此外,由于现有的车型、车身颜色识别技术尚不成熟,此类方法仍需人工干预,无法实现一种全自动、高效率的套牌车检测。
在车辆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如何自动、高效的检测套牌车仍是一个另人困惑的技术难题。至今为止,尚未査阅到这方面有比较理想的、可大规模推广的实用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高效率地检测套牌车、尤其是同车型套牌车的一种基于车辆牌照识别和网格化监控的套牌车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基于车辆牌照识别和网格化监控的套牌车检测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 、通过车辆信息采集及识别技术得到经过某个监控点的车辆的车牌信息;
b) 、通过数据比对,将各监控点的车牌信息关联起来,找出相同车牌在各监控点的出现时间;c) 、计算相同车牌在任意2个监控点出现的时间差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经过这两个监控点所需的最短时间,如小于该最短时间,则判定该车牌有套牌嫌疑,将相关图片及信息存档并供给后续信息处理使用;该最短时间设定与具体监控点的道路交通信息有关;
d) 、按照预先设定自动报警或将数据存档,并整理相关的套牌车的行驶轨迹,为布控提供信息。
本发明在精确车牌识别的基础上,依据一辆车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点的原理,可自动检测出监控点范围内的套牌车,尤其是同车型套牌车。
本发明主要通过车牌识别结果信息,在此基础上加入监控点地理信息、车辆经过监控点的时间信息,利用经过监控点所需的最短时间阈值对车牌进行判定,并以此为依据找出涉嫌套牌的车牌信息,同时可生成车辆轨迹信息。
本发明基于车辆牌照识别结果和网格化监控信息,自动检测出经过监控点内的套牌车,不受车牌的真假、车型相同与否以及车身颜色等因素的限制。本发明可以直接应用于现有的电子警察、治安卡口等公路交通系统中,为査处套牌车、打击盗抢车辆与涉车犯罪等违法活动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本发明首次提出基于车辆牌照识别结果和网格化监控的套牌车检测技术,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介绍。本发明弥补了国内的套牌车全自动检测技术的空白。
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车辆牌照识别结果可靠的基础上,对经过监控范围内的套牌车检测率几乎可达到100%。


图l是本发明系统逻辑结构图2图3分别是相同车牌的两辆车经过监测点A和监测点B的抓拍图像;图4图5分别是相同车牌的两辆车经过监测点C和监测点D的抓拍图像;图6图7分别是相同车牌的两辆车经过监测点E和监测点F的抓拍图像。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专利总体技术方案是首先由各监控点采集经过车辆的图片并识别出对应车牌信息,将该车牌信息与其余监控点的相同车牌信息进行比对,利用"时
间差"方式判定出该车牌是否有套牌嫌疑。"时间差"判定方式具体描述为该车牌在监控点A出现的时间为T1,在监控点B出现的时间为T2,时间T1与T2的绝对差值若小于预先设定的从A点到B点的最短时间,则该车有套牌嫌疑。本发明主要由四大功能模块实现,即车辆检测及牌照识别模块、数据比对模
块、套牌车判定模块、信息处理模块(系统的逻辑结构如图l所示)。
车辆检测及牌照识别模块通过诸如线圈触发、视频检测等手段采集经过的
车辆信息,并识别出牌照结果。
数据比对模块将各监控点的车牌信息关联起来,找出相同车牌在各监控点
的出现时间。
套牌车判定模块计算该车牌在任意2个监控点出现的时间差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经过这两个监控点所需的最短时间,如小于则判定该车牌有套牌嫌疑,将相关图片及信息存档并供给后续信息处理模块使用。该最短时间设定与具体监控点的地理信息,道路交通等有关。
信息处理模块处理涉嫌套牌车辆的相关信息,根据预先设定自动报警或是数据存档备用;总结该车牌涉及车辆的行驶轨迹等信息,为布控处理提供更多信息。
本发明处理方法中,主要是将某监控点识别出的车辆牌照信息与其余监控点的牌照信息进行对比,依据同一辆车经过两个监控点所需的"最短时间"阈值来判定该车牌是否有被套牌嫌疑。。
本发明的实施步骤可概括为下面几步
1、 通过车辆信息釆集及识别技术得到经过某个监控点的车辆的车牌信息。
2、 在其余监控点找出该车牌出现的历史信息。
3、 将该车牌信息出现在各监控点的时间、地点关联起来,使用"时间差"法判定是否有套牌嫌疑。
4、 对有套牌嫌疑的车辆根据预先设定进行报警或数据存档处理,同时提取出相关车辆运行轨迹等信息。
本发明专利在技术方案上主要有3大方面与现有技术有重大区别
1、 基于车牌识别及网格化监控技术。
2、 对车辆牌照真假及车型信息不敏感。
3、 无需对车辆进行额外改装,且可轻易融入己存在的网格化监控系统。
此外,对于异地套牌的情形,可将异地视为网格化监控点之一,类似判定该车牌是否有套牌嫌疑。
图2图3套牌车检测效果图中,监测时间2005-04-25 12:06:23监测点A;监测时间2005-04-25 12:03:22监测点B;预设最短时间360秒,所用时间181秒,涉嫌套牌。
图4图5套牌车检测效果图中,监测时间2005-04-25 11:29:39监测点C;监测时间2005-04-25 11:28:12监测点D;预设最短时间150秒,所用时间87秒,涉嫌套牌。
图6图7套牌车检测效果图中,监测时间2005-05-30 12:17:48监测点E;监测时间2005-05-30 12:18:03监测点F;预设最短时间360秒,所用时间15秒,涉嫌套牌。
本发明是在车辆牌照识别及网格化监控的基础上,将车辆牌照与各个监控点的信息关联起来,通过"时间差"判定,检测出涉嫌套牌车辆的方法。各监控点在基于视频的基础上,使用线圈触发、视频检测等手段,检测经过该点车辆并识别出车辆牌照,将其与其余监测点的相同车辆数据联合起来,利用"时间差"方法检测出涉嫌套牌车辆。本发明对监控范围内的套牌车提供良好的检测手段,能解决目前尚无技术手段解决的同车型套牌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车辆牌照识别和网格化监控的套牌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按以下步骤进行a)、通过车辆信息采集及识别技术得到经过某个监控点的车辆的车牌信息;b)、通过数据比对,将各监控点的车牌信息关联起来,找出相同车牌在各监控点的出现时间;c)、计算相同车牌在任意2个监控点出现的时间差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经过这两个监控点所需的最短时间,如小于该最短时间,则判定该车牌有套牌嫌疑,将相关图片及信息存档并供给后续信息处理使用;该最短时间设定与具体监控点的道路交通信息有关;d)、按照预先设定自动报警或将数据存档,并整理相关的套牌车的行驶轨迹,为布控提供信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车辆牌照识别和网格化监控的套牌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a步骤中,可通过模拟相机或数字相机采集车辆图像,通过线圈检测、视频检测技术手段捕获到经过监控点车辆,从而识别车牌信息。
全文摘要
一种基于车辆牌照识别和网格化监控的套牌车检测方法,是在车辆牌照识别及网格化监控的基础上,将车辆牌照与各个监控点的信息关联起来,通过“时间差”判定,检测出涉嫌套牌车辆的方法。各监控点在基于视频的基础上,使用线圈触发、视频检测等手段,检测经过该点车辆并识别出车辆牌照,将其与其余监测点的相同车牌数据联合起来,利用“时间差”方法检测出涉嫌套牌车辆。本发明对监控范围内的套牌车提供良好的检测手段,能解决目前尚无技术手段解决的同车型套牌问题。
文档编号G06K9/00GK101540105SQ20091005894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5日
发明者卢晓春, 欣 周, 蒋欣荣 申请人: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