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8396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USB接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该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采用正反互连的MOS电容代替双多晶硅电容,从而可以采用标准数字工艺实 现信号转换接口,降低成本,节省面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USB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接口标准,其应用也越来越广 泛。常用的USB控制芯片中,存在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其作用是将控制器输出的数字信号转 换为符合USB标准的差分的输出信号,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输出信号在从低到高的转换过程 中,具有一定的转换时间,这个转换时间要满足一定的指标,同时差分信号的转换点等其它 指标也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如图1所示,图1是常规的USB的输出接口电路的示意图。其中VB 1为M7管提 供偏置电压,提供上拉电流,VB2为M2管提供偏置电压,提供下拉电流,由控制器输出的控 制信号Vin经过两相不交叠时钟产生电路产生同相信号Vinp和反向信号Virm,Vinpl和 Vinp2由信号Vinp信号产生,因此与信号Vin同相,Virml和Virm2由信号Virm信号反向 后产生,因此与信号Vin同相,并且Vinpl、Vinp2和Vinnl、Vinn2存在一定的延时。当信号由高变低时,晶体管M6开启,上面传输门TRl开启,此时晶体管MO栅电压 逐渐升高,MO逐渐开启,输出信号逐渐降低,此时由于电容的存在,使得输出信号缓慢降低。当信号由低变高时,晶体管M3开启,下面传输门TR2开启,此时晶体管MO栅电压 逐渐降低,Ml逐渐开启,输出信号逐渐升高,此时由于电容的存在,使得输出信号缓慢升高。此电路中电容是很关键的元件,在输出电压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变化中,稳定 的电容值决定了输出信号是否能满足USB标准,常规电路中需要用到双多晶硅电容,从而 很好的达到设计标准。而采用双多晶硅电容,有很多不利因素,一方面增大了面积,另一方 面因为这一小部分电路而造成整个USB控制芯片都要采用混合信号工艺实现,增加了工艺 和生产成本。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的电路结构,不仅能满足USB的标准要求,同时可以 采用标准全数字工艺实现整个芯片,大大降低芯片成本。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以满足USB的 标准要求,并采用标准全数字工艺实现信号转换接口电路,降低芯片成本。(二)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该电路包括上拉 场效应晶体管M7、下拉场效应晶体管M2、第三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3、第四开关场效应晶体 管M4、第五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5、第六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6、第一传输门TR1、第二传输门TR2、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0、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l、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和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其中,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和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正反互连作为 电容,能够产生相对稳定的电容值。上述方案中,所述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和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是增强型场效应 晶体管,或者是耗尽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的漏极、源极和衬底相连 接,并与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的栅极相连接,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的漏极、源极和衬底相 连接,并与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的栅极相连接;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的栅极与第一传输门 TRl和第二传输门TR2的Z端相连接,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的栅极与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 晶体管Ml的漏极相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拉场效应晶体管M7为PMOS管,第五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5为 NMOS管,第六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6为PMOS管,上拉场效应晶体管M7提供上拉电流。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拉场效应晶体管M7的源极和衬底接电源,漏极接第六开关场 效应晶体管M6的源极,栅极接偏置电压VB1,第六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6的衬底接电源,漏极 接第五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5的漏极,栅极接控制信号Vinp2,第五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5的 源极和衬底接地,栅极接控制信号Vinpl。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拉场效应晶体管M2为NMOS管,第三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3为 NMOS管,第四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4为PMOS管,下拉场效应晶体管M2提供下拉电流。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拉场效应晶体管M2的源极和衬底接地,漏极接第三开关场效 应晶体管M3的源极,栅极接偏置电压VB2,第三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3的衬底接地,漏极接第 四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4的漏极,栅极接控制信号Virm2,第四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4的源极 和衬底接电源,栅极接控制信号Virml。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O为输出信号提供下拉电流,第二 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l为输出信号提供上拉电流,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l的源 极和衬底接电源,漏极接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O的漏极,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 管MO的源极和衬底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拉场效应晶体管M7的栅极接第一偏置电压VB1,所述下拉场 效应晶体管M2的栅极接第二偏置电压VB2,由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生成Virml和Vinpl, Vinnl和Vinpl相差一个小的延时,确保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O和第二输出驱动场 效应晶体管Ml不同时开启和关断。上述方案中,所述Vinpl两级反向后产生Vinp2,确保第五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5 和第六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6不同时开启或关断;所述Virml四级反向后产生Virm2,确 保第三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3和第四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4不同时开启或关断;Vinpl-和 Vinnl-分别为Vinpl和Vinnl的反向信号。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传输门TRl的I端接第六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6的漏极,并 与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O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二传输门TR2的I端接第四开关场 效应晶体管M4的漏极,并与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l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一传输门 TRl的Z端和所述第二传输门TR2的Z端短接。(三)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这种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采用正反相连的MOS电容代替电容, 从而使信号转换电路可以使用CMOS标准数字工艺实现。2、本发明提供的这种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在满足USB接口的标准要求的情况 下,可以省去P0LY2层,从而可以采用全数字工艺实现整个电路,因而可以大大减少成本, 同时,大大减小了面积。3、本发明提供的这种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可以使整个USB控制芯片采用CMOS 标准数字工艺实现,成本低。4、本发明提供的这种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可以采用较低成本的CMOS工艺实 现,容易片上集成,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图1是常规的USB的输出接口电路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 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采用正反互联的PMOS管替代电容,并通过 适当的偏置电压的设置,实现信号转换功能,可以用标准数字工艺实现接口电路,从而保证 整个芯片可以采用数字工艺实现。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的示意图,该电路包括 上拉场效应晶体管M7、下拉场效应晶体管M2、第三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3、第四开关场效应 晶体管M4、第五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5、第六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6、第一传输门TR1、第二传 输门TR2、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0、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l、第八场效应晶体 管M8和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其中,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和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正反互 连作为电容,能够产生相对稳定的电容值。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和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是增强型场效应晶体管,或者是耗 尽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的漏极、源极和衬底相连接,并与第九场效 应晶体管M9的栅极相连接,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的漏极、源极和衬底相连接,并与第八场 效应晶体管M8的栅极相连接;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的栅极与第一传输门TRl和第二传输 门TR2的Z端相连接,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的栅极与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l的漏 极相连接。上拉场效应晶体管M7为PMOS管,第五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5为NMOS管,第六开关 场效应晶体管M6为PMOS管,上拉场效应晶体管M7提供上拉电流。上拉场效应晶体管M7的源极和衬底接电源,漏极接第六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6的源极,栅极接偏置电压VBl,第六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6的衬底接电源,漏极接第五开关场效 应晶体管M5的漏极,栅极接控制信号Vinp2,第五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5的源极和衬底接地, 栅极接控制信号Vinpl。下拉场效应晶体管M2为NMOS管,第三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3为NMOS管,第四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4为PMOS管,下拉场效应晶体管M2提供下拉电流。下拉场效应晶体管M2 的源极和衬底接地,漏极接第三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3的源极,栅极接偏置电压VB2,第三开 关场效应晶体管M3的衬底接地,漏极接第四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4的漏极,栅极接控制信号 Virm2,第四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4的源极和衬底接电源,栅极接控制信号Virml。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O为输出信号提供下拉电流,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 晶体管Ml为输出信号提供上拉电流,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l的源极和衬底接电源, 漏极接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O的漏极,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O的源极和衬 底接地。
上拉场效应晶体管M7的栅极接第一偏置电压VBl,所述下拉场效应晶体管M2的栅 极接第二偏置电压VB2,由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生成Virml和Vinpl,Vinnl和Vinpl相 差一个小的延时,确保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O和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l不 同时开启和关断。Vinpl两级反向后产生Vinp2,确保第五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5和第六开关场效应 晶体管M6不同时开启或关断;所述Virml四级反向后产生Virm2,确保第三开关场效应晶 体管M3和第四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4不同时开启或关断;Vinpl-和Virml-分别为Vinpl和 Vinnl的反向信号。第一传输门TRl的I端接第六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6的漏极,并与第一输出驱动场 效应晶体管MO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二传输门TR2的I端接第四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4的 漏极,并与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l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一传输门TRl的Z端和所 述第二传输门TR2的Z端短接。再参照图2,本发明的电路结构采用标准CMOS数字工艺。PMOS管Ml为输出信号 提供上拉电流,NMOS管MO为输出信号提供下拉电流,这两个MOS管的管子尺寸,可根据输 出负载的要求设计,提供足够的驱动。PMOS管M4和NMOS管M3为开关管,NMOS管M2提供 下拉电流,PMOS管M6和匪OS管M5为开关管,PMOS管M7提供上拉电流。VBl和VB2为偏 置电压,由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生成Virml和Vinpl,Virml和Vinpl相差一个小的延时, 确保输出级PMOS管Ml和NMOS管MO不同时开启和关断。Vinp 1两级反向后产生Vinp2,确 保PMOS管M6和NMOS管M5不同时开启或关断。Vinnl四级反向后产生Vinn2,确保PMOS 管M4和NMOS管M3不同时开启或关断,Vinpl-和Vinnl-分别为Vinpl和Vinnl的反向信 号。当控制信号由高变低时,Vinnl和Vinn2由高变低,PMOS管M4开启,NMOS管M3关 断,传输门TR2关断,因此PMOS管Ml的栅极变为Vdd,将PMOS管Ml关断,Vinpl和Vinp2 由高变低,PMOS管M6开启,匪OS管M5关断,传输门TRl开启,由于PMOS管M7的漏源电压 差大于栅源电压与阈值之差(IVds7I > ι Ves7-V1J ),PM0S管M7处于饱和区,NMOS管MO的栅 极缓慢升高,此时NMOS管MO没有完全开启,所以输出电压即MO的漏极电压缓慢下降。当 PMOS管M7的漏源电压差小于栅源电压与阈值之差(|VDS7| < |Ves7-VTH7|),PMOS管M7进入 线性区,NMOS管MO的栅极快速上升,此时NMOS管MO进入完全开启,输出端下拉电流增大, 但由于输出端与NMOS管MO的栅极存在一个电容,所以输出的电压受到MO的栅极快速上升 的牵制,因此仍然以比较缓慢的速度下降,直至下降到地电平。因此在信号由高到低的转换 过程中,输出信号存在一定的由高到低的转换时间,满足USB输出信号标准。
当信号从低到高转换时,Vinpl和Vinp2由低变高,NMOS管M5开启,PMOS管M6关断,传输门TRl关断,因此匪OS管MO的栅极变为地。将匪OS管MO关断,Vinnl和Vinn2 由低变高,PMOS管M4关断,NMOS管M3开启,传输门TR2开启,由于NMOS管M2的漏源电压 差大于栅源电压与阈值之差(IVds2I > ι Ves2-V1J ),NM0S管M2处于饱和区,PMOS管Ml的栅 极缓慢降低,此时PMOS管Ml没有完全开启,所以输出电压即Ml的漏极电压缓慢上升。当 NMOS管M2的漏源电压差小于栅源电压与阈值之差(I Vds2 I < I Vgs2-Vth2 |),PMOS管M2进入 线性区,PMOS管Ml的栅极快速下降,此时PMOS管Ml进入完全开启,输出端上拉电流增大, 但由于输出端与PMOS管Ml的栅极存在一个电容,所以输出电压的上升受到Ml的栅极快速 下降的牵制,因此仍然以比较缓慢的速度上升,直至电源电压。因此在信号由低到高的转换 过程中,输出信号存在一定的由低到高的转换时间,满足USB输出信号标准。以上是本发明的信号转换电路的具体实施和工作原理,设计时需要根据模拟仿真 具体设计电路中各种晶体管的尺寸,偏置电压VBl和VB2采用常用各种偏置电压产生方法 均可,根据模拟仿真设置具体电压值,控制信号Vinp 1、Vinp2和Virml、Virm2可采用两相 不交叠时钟产生电路等各种能产生信号延时的方法实现。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 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 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该电路包括上拉场效应晶体管(M7)、下拉场效应晶体管(M2)、第三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3)、第四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4)、第五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5)、第六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6)、第一传输门(TR1)、第二传输门(TR2)、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0)、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1)、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和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其中,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和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正反互连作为电容,能够产生相对稳定的电容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场效应晶体管 (M8)和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是增强型场效应晶体管,或者是耗尽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的漏极、源极和衬底相连接,并与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 的栅极相连接,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的漏极、源极和衬底相连接,并与第八场效应晶体 管(M8)的栅极相连接;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的栅极与第一传输门(TRl)和第二传输门 (TR2)的Z端相连接,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的栅极与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l)的 漏极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场效应晶体管 (M7)为PMOS管,第五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5)为NMOS管,第六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6)为 PMOS管,上拉场效应晶体管(M7)提供上拉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场效应晶体 管(M7)的源极和衬底接电源,漏极接第六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6)的源极,栅极接偏置电压 VB1,第六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6)的衬底接电源,漏极接第五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5)的漏 极,栅极接控制信号Vinp2,第五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5)的源极和衬底接地,栅极接控制信 号 Vinp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场效应晶体管 (M2)为NMOS管,第三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3)为NMOS管,第四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4)为 PMOS管,下拉场效应晶体管(M2)提供下拉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场效应晶体管 (M2)的源极和衬底接地,漏极接第三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3)的源极,栅极接偏置电压VB2, 第三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3)的衬底接地,漏极接第四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4)的漏极,栅 极接控制信号Virm2,第四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4)的源极和衬底接电源,栅极接控制信号 Vinnl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驱动场效 应晶体管(MO)为输出信号提供下拉电流,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l)为输出信号提 供上拉电流,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l)的源极和衬底接电源,漏极接第一输出驱动 场效应晶体管(MO)的漏极,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O)的源极和衬底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场效应晶体 管(M7)的栅极接第一偏置电压(VBl),所述下拉场效应晶体管(M2)的栅极接第二偏置电压 (VB2),由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生成Virml和Vinpl,Vinnl和Vinpl相差一个小的延时, 确保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O)和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l)不同时开启和关 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Vinpl两级反向后产生Vinp2,确保第五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5)和第六开关场效 应晶体管(M6)不同时开启或关断;所述Virml四级反向后产生Virm2,确保第三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3)和第四开关场效 应晶体管(M4)不同时开启或关断;Vinpl-和Vinnl-分别为Vinpl和Vinnl的反向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门 (TRl)的I端接第六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6)的漏极,并与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O) 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二传输门(TR2)的I端接第四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4)的漏极,并与第二输出驱 动场效应晶体管(Ml)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一传输门(TRl)的Z端和所述第二传输门(TR2)的Z端短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SB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包括上拉场效应晶体管(M7)、下拉场效应晶体管(M2)、第三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3)、第四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4)、第五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5)、第六开关场效应晶体管(M6)、第一传输门(TR1)、第二传输门(TR2)、第一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0)、第二输出驱动场效应晶体管(M1)、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和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第八场效应晶体管(M8)和第九场效应晶体管(M9)正反互连作为电容,能够产生相对稳定的电容值。利用本发明,使信号转换电路可以使用CMOS标准数字工艺实现,在满足USB接口标准要求的情况下,省去POLY2层,减少成本和面积。
文档编号G06F13/38GK101826065SQ20091007886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4日
发明者杜波, 范涛, 袁国顺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