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139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低导电阻抗以及透明度 (transmittance)良好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触控面板大致可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及超声波式等触控面板, 其中以电阻式触控面板与电容式触控面板为最常见的产品。就电容式触控面板而言,可多 点触控的特性提供更人性化的操作模式而使得电容式触控面板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
图1A是一种现有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IB是沿着图1中A-A'线的 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及图1B,触控面板100例如是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其包括 基板110、多条第一感测串列120以及多条第二感测串列130。多条第一感测串列120配置 于基板110上且彼此平行,各条第一感测串列120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122以及多个第一 连接线124,而这些第一连接线124平行于第一方向Dl并串接多个第一感测垫122。多条 第二感测串列130配置于基板110上且彼此平行。各条第二感测串列130包括多个第二感 测垫132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线134,而这些第二连接线134平行于第二方向D2并串接多个 第二感测垫132。第一连接线124与第二连接线134之间具有介电图案126,以使第一连接 线124与第二连接线134为彼此电性绝缘。 举例来说,可依序将一信号传递至各条第一、第二感测串列120、130。当使用者以 手指触碰触控面板100时,在使用者所碰触的位置,第一感测垫122与第二感测垫132会分 别与手指形成一电容,从而造成第一感测串列120以及第二感测串列130上信号的变化。因 此,通过侦测第一感测串列120及第二感测串列130上信号的变化,即可对使用者所触碰的 位置加以定位。 随着触控面板100的尺寸逐渐加大,触控面板100上的感测串列长度也会逐渐增 加。如此一来,第一感测串列120于第一方向Dl上的线阻抗(lineresistance)、或是第二 感测串列130于第二方向D2上的线阻抗也会随之增加,而触控面板100的操作灵敏度会因 此而降低。尤其是第一感测垫122与第二感测垫132的材质为透明导电材质,例如铟锡氧 化物。 图1C是铟锡氧化物厚度相对于面电阻以及穿透率的关系图。请参照图1C,铟锡氧 化物的厚度与传输阻抗约成反比的趋势。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上述触控面板100的线阻抗 问题,可通过增加第一感测垫122以及第二感测垫132的厚度来加以改善。然而,当第一感 测垫122以及第二感测垫132的厚度增加时,触控面板100透明度却随之下降,如图1C中 铟锡氧化物厚度相对于穿透率的关系。 对此,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13867. 4和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90085891分别 提出了降低触控面板的传输阻抗的方法。然而,中国专利公开案CN101349960的设计方 式对于触控面板的穿透率仍有所限制,并且其工艺相对较为复杂。而美国专利公开号 US20090085891所能降低的电阻有限,且其双边的驱动增加电极引线,从而使得周边区域的
3面积增加。 由此可知,如何使触控面板100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灵敏度以及高透明度,实为 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可同时具有低导电阻抗以及良好的透明度。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适于配置在显示面板上,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多条 第一感测串列、多条第二感测串列以及多个辅助线段。多条第一感测串列配置于基板上并 彼此平行,多条第二感测串列配置于基板上并彼此平行。 多个第一感测串列以及多个第二感测串列包括多个感测垫、多个第一连接线以及 多个第二连接线。多个第一连接线平行于第一方向并串接部分的感测垫以构成多个第一感 测串列,多个第二连接线平行于第二方向并串接其他的多个感测垫以构成该多条第二感测 串列。其中,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共平面设置,而第一连接线电性绝缘于第二连接线。 多个辅助线段位于感测垫轮廓范围内,且辅助线段直接接触感测垫。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面板中,辅助线段的线宽小于30iim。第一连 接线与辅助线段为相同的一膜层,第二连接线与感测垫为同一膜层。部分的辅助线段连接 两相邻的第一连接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面板中,辅助线段仅存在于第一感测串列或 仅存在于第二感测串列之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面板中,辅助线段同时存在于第一感测串列 和第二感测垫串列之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一介电层,该介电层位于第一连 接线与第二连接线之间,以使第一连接线电性绝缘于第二连接线。触控面板还包括一保护 层,该保护层配置于基板上并覆盖第一感测串列以及第二感测串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面板中,感测垫的材质为透明导电材质,而此 透明导电材质包括铟锡氧化物或铟锌氧化物。辅助线段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例如铝、钼、 铬、铝钼叠层、铝钕与钼的叠层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具有黑矩阵图案,此黑矩阵图案包括平行第 一方向的多条横线以及平行第二方向的多条纵线,以定义出多个像素区,且辅助线段与黑 矩阵图案重叠。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触控面板上设置有多个辅助线段,其导电阻抗小于感测 垫,因此本发明可降低触控面板整体的导电阻抗。在部分实施方式中,辅助线段可对应设置 于显示面板的黑矩阵图案上,因此本发明的触控面板配置于显示面板时可在不影响显示面 板的显示开口率的前提下具有低导电阻抗以及良好的透明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方式,并配合所附图 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是一种现有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IB是沿着图1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C是铟锡氧化物厚度相对于面电阻以及穿透率的关系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4A是沿着图3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B是沿着图3中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C是沿着图3中D-D'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仅绘示部分的构 件。 图6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6B是沿着图6A中E-E'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9A是图8中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9B是图8中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其中仅绘示部分的第一触控垫及第二 触控垫。 图9C是图9A所绘示的触控面板与图9B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组合后的局部俯视示 意图。 图IOA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其中仅绘示部分的第 一触控垫及第二触控垫。 图10B是图10A所绘示的触控面板与图9B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组合后的局部俯视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触控 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4A是沿着图3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B是沿着图3中 C-C'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C是沿着图3中D-D'线的剖面示意图。 请先同时参照图2与图3,触控面板202适于配置在显示面板204上,其中显示面 板204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触控面板202包括基板210、多条第一感测串列220、多条第 二感测串列230以及多个第一辅助线段252。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210可以是硬质基板或 是软性基板。举例来说,硬质基板可为玻璃基板或是硅基板,而软性基板的材料例如是聚乙 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印hthalate, PET)、聚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卿hthalate,PEN)、聚酉旨(polyester,PES)、聚甲基丙烯酸甲酉旨(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或聚酰亚胺(polyimide, PI)。 请继续参照图3,多条第一感测串列220配置于基板210上并彼此平行,各第一感 测串列220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222以及多个第一连接线224。以其中一条第一感测串列 220为例,多个第一连接线224平行于第一方向Dl并串接多个第一感测垫222。其中,为使 触控面板202具有良好的透明度,第一感测垫222的材质例如可选自透明导电材质,如铟锡氧化物或铟锌氧化物。 多条第二感测串列230配置于基板210上并彼此平行,各第二感测串列230包括
多个第二感测垫232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线234。在任一条第二感测串列230中,多个第二
连接线234平行于第二方向D2并串接多个第二感测垫232。基于相同的理由,第二感测垫
232的材质例如也可使用与上述第一感测垫222相同的透明导电材质。 多个第一辅助线段252位于多个第一感测垫222轮廓范围内并平行于第一方向
Dl。在本实施方式中,部分的第一辅助线段252连接两相邻的第一连接线224。也就是说,
部分的第一辅助线段252与第一连接线224连接成一条连续的长导线。 由图4A与图4B可知,第一感测垫222与第二感测垫232为共平面设置。也就是
说,第一感测垫222与第二感测垫232例如是位于基板210上的同一膜层,且第一感测垫
222与第二感测垫232可同时形成于基板210之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线234跨越第一连接线224,而第一连接线224电性绝 缘于第二连接线234。更详细地说,触控面板202例如可具有多个介电图案226,多个介电 图案226位于第一连接线224与第二连接线234之间,以使第一连接线224电性绝缘于第 二连接线234。 请接着参照图4C,第一辅助线段252在此是直接接触第一感测垫222,并且第一连 接线224与第一辅助线段252可以为相同的一膜层。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线224与 第一辅助线段252是同时自同一导电材料膜层图案化后而形成于基板210上的。此外,第 二连接线234与第一、第二感测垫222、232为相同的一膜层。 第一辅助线段252的材质例如为金属,如铝、钼、铬、铝钼叠层、铝钕与钼的叠层 或其组合。特别是,第一辅助线段252的导电阻抗低于第一感测垫222以及第二感测垫232 的导电阻抗。如此一来,第一感测串列220上的平均导电阻抗将会受到导电阻抗较低的第 一辅助线段252所影响而降低。换句话说,可通过第一辅助线段252来调整第一感测串列 220上的导电阻抗,从而提升触控面板202的操作灵敏度。 另一方面,由于低导电阻抗的第一辅助线段252大都是由金属等不透光的材质所 构成,因此,为了减少第一辅助线段252对触控面板202整体透明度所造成的影响,优选的 实施方式中可将第一辅助线段252的线宽W1限制在一适当的范围内。在此适当的线宽范 围内,第一辅助线段252可具有良好的导电阻抗,并且也不会因为遮蔽到光线而影响触控 面板202的透明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辅助线段252的线宽W1例如是小于30iim,但并不限于此。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辅助线段252的线宽W1可依照不同实施方式而有所不同,本领 域技术人员可视需要加以变化,以使触控面板的透明度及导电阻抗同时达到最佳化。
另外,由图4A到图4C的剖面图中可知,上述的触控面板202还包括保护层240,保 护层240配置于基板210上并覆盖第一感测串列220以及第二感测串列230。保护层240 例如是由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有机光阻等材质所构成。保护层240可保护触控面板 202免于遭受外力损伤,以及外界水气或脏污所造成的影响。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仅绘示部分的构 件。请参照图5,触控面板202a具有上述触控面板202的所有构件,其中相同的构件以相同 的标号表示,且在此不再重述。
触控面板202a与触控面板202的不同之处在于,触控面板202a具有介电层226a, 位于第一连接线224与第二连接线234a之间,以使第一连接线224电性绝缘于第二连接线 234a。其中,第二连接线234a的作用大致上与上述的第二连接线234相同,而相邻的两个 第二触控垫232例如是通过介电层226a中的多个接触窗开口 H,以第二连接线234a桥接的 方式彼此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一连接线224与第二连接线234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达到电 性绝缘的配置关系。 上述的触控面板202、202a均可通过第一辅助线段252的设置来降低第一方向Dl 上的导电阻抗,从而获得良好的操作灵敏度。通过将第一辅助线段252、252a的线宽Wl限 制在一适当的范围内,还可使触控面板202、202a同时保有良好的透明度。
第二实施方式 图6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6B是沿着图6A 中E-E'线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6A及图6B,触控面板302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触 控面板202的所有构件,其中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此处不再重述。
类似地,在触控面板302中,多个第一辅助线段252a位于多个第一感测垫222轮 廓范围内并平行于第一方向Dl,且第一辅助线段252a直接接触第一感测垫222。然而,触控 面板302与触控面板20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辅助线段252a并不会直接地连接两条相邻 的第一连接线224,并且触控面板302中第一辅助线段252a的布局设计也与触控面板202 不同。具体而言,触控面板302上的第一辅助线段252a的数目会大于触控面板202上的第 一辅助线段252的数目。或者是,触控面板302上第一辅助线段252a的形状可以和触控面 板202上的第一辅助线段252有所不同。 当然,第一辅助线段252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变化,此部分可视使用者的需要而 加以适当的改变。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辅助线段252平行于第一方向D1,因而可以有效提升 第一感测串列220在第一方向Dl上的信号传输效率。 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202、302中,第一辅助线段252仅存在于第 一感测串列220之中,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方式中,辅助线段也可以仅存在于第二感测串 列230之中。然而,本发明不限制辅助线段仅存在于第一感测串列或仅存在于第二感测串 列之中。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辅助线段同时存在于第一感测串列和第二感测垫串列之中, 以下将对此部分加以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7,触控面 板402具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202的所有构件,其中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符号 标示,此处不再重述。 触控面板402与触控面板202的不同之处在于,触控面板402更包括多个第二辅 助线段452,位于第二感测垫232轮廓范围内并平行于第二方向D2,且第二辅助线452段直 接接触第二感测垫23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辅助线段452与第一辅助线段252为相同的 一膜层。第二辅助线段452与第一辅助线段252例如可同时形成于基板210上。
类似地,为使触控面板402具有较佳的透光率,较佳可将第二辅助线段452的线 宽W2限制在一适当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辅助线段452的线宽W2例如是小于 30 ii m,但并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辅助线段452的线宽W2可依照不同实施
7方式的工艺精度而有所不同。此外,在一未绘示的实施方式中,部分第二辅助线段452还可 连接两相邻的第二连接线234。也就是说,第二辅助线段452与第二连接线234可以连接成 一延长的导体线路。 触控面板402同时具有第一辅助线段252及第二辅助线段452的设置。因此,触 控面板402在第一方向Dl及第二方向D2上的导电阻抗可同时获得补偿,从而提升触控面 板402在不同方向上的操作灵敏度。 由上述的数个实施方式可知,只要是利用导电阻抗较低的辅助线段与触控垫接 触,通过调整触控面板整体的导电阻抗,皆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以及所涵盖的范围。
第四实施方式 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9A是图8中显 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9B是图8中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其中仅绘示部分的 第一触控垫及第二触控垫。图9C是图9A所绘示的触控面板与图9B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组 合后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请同时参照图8与图9A,触控面板502配置于显示面板504上,其中显示面板504 具有黑矩阵图案510。黑矩阵图案510包括平行于第一方向Dl的多条横线512以及平行于 第二方向D2的多条纵线514,多条横线512与多条纵线514定义出多个像素区520。另一 方面,触控面板502大致上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402相同,其中相同的构件以相 同的标号标示,此处不再重述。 请参照图9B与图9C,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触控面板502与显示面板504组立时, 触控面板502中的第一辅助线段252与横线512重叠,而第二辅助线段452与纵线514重 叠。由于显示面板504中的黑矩阵图案510原本就是不透光的区域,因此,将触控面板502 中的第一辅助线段222以及第二辅助线段452分别设置在黑矩阵图案510中的横线512与 纵线514上,并不会影响到显示面板504原有的显示开口率。换句话说,当触控面板502与 显示面板504搭配使用时,触控面板502可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阻抗以及透明度,且显示面 板504可维持良好的显示质量。 图IOA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其中仅绘示部分的第 一触控垫及第二触控垫。图IOB是图10A所绘示的触控面板与图9B所绘示的显示面板组 合后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触控面板502也可以置换为图IOA所 示的触控面板602,其中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于此不再重述。
请同时参照图10A及图IOB,触控面板602与触控面板502的不同之处在于,触控 面板602还包括多个第三辅助线段652以及多个第四辅助线段654。多个第三辅助线段652 位于第一感测垫222轮廓范围内并直接接触第一感测垫222,其中第三辅助线段652与纵线 514重叠。多个第四辅助线段654位于第二感测垫232轮廓范围内并直接接触第二感测垫 232,其中第四辅助线段654与横线512重叠。也就是说,第三辅助线段652是第一感测垫 222内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线段。同样地,第四辅助线段654是第二感测垫232内平行于 第一方向D1的线段。 由于触控面板602设置有第三辅助线段652及第四辅助线段654,因此每一感测 垫(包括第一感测垫222以及第二感测垫232)在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上的导电阻 抗都可获得进一步的改善。而由于第三辅助线段652及第四辅助线段654也是位于黑矩阵图案510之上,因此触控面板602也可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阻抗以及透光率。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触控面板上具有第一、第二辅助线段,其可降低整体的导
电阻抗,因此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可具有良好的操作灵敏度。在部分实施方式中,由于上述的
第一、第二辅助线段还可对应设置于显示面板的黑矩阵图案上方,因此本发明的触控面板
还可使显示面板保有良好的显示开口率及显示质量。另外,在一实施方式中,由于本发明的
触控面板还具有在不同方向上第三、第四辅助线段的配置,因此可进一步提升触控面板的
各感测串列在各方向上的导电阻抗。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对本发明进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 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
一种触控面板,适于配置在一显示面板上,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条第一感测串列,配置于该基板上并彼此平行;多条第二感测串列,配置于该基板上并彼此平行,其中该多条第一感测串列以及该多条第二感测串列包括多个感测垫、多个第一连接线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线,该多个第一连接线平行于一第一方向并串接部分的该多个感测垫以构成该多条第一感测串列,该多个第二连接线平行于一第二方向并串接其他的该多个感测垫以构成该多条第二感测串列,其中该多个感测垫共平面设置,而该多个第一连接线电性绝缘于该多个第二连接线;以及多个辅助线段,位于该多个感测垫轮廓范围内,且该多个辅助线段直接接触该多个感测垫。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辅助线段的线宽小于30 i! 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辅助线段仅存在于第一感测 串列或仅存在于第二感测串列之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辅助线段同时存在于第一感 测串列和第二感测垫串列之中。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部分该多个辅助线段连接两相邻的 该多个第一连接线。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线与该多个辅助线段为同 一膜层,第二连接线与该多个感测垫为同一膜层。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介电层,位于该多个第一连 接线与该多个第二连接线之间,以使该多个第一连接线电性绝缘于该多个第二连接线。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保护层,配置于该基板上并 覆盖该多条第一感测串列以及该多条第二感测串列。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具有一黑矩阵图案,该黑 矩阵图案包括平行该第一方向的多条横线以及平行该第二方向的多条纵线,以定义出多个 像素区,且该多个辅助线段与该黑矩阵图案重叠。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感测垫的材质为一透明导电 材质。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电材质包括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辅助线段的材质为金属。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辅助线段的材质为铝、钼、 铬、铝钼叠层、铝钕与钼的叠层或其组合。
全文摘要
一种适于配置在显示面板上的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多条第一感测串列、多条第二感测串列以及多个辅助线段。多个第一感测串列以及多个第二感测串列包括多个感测垫、多个第一连接线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线。多个第一连接线平行于第一方向并串接部分的感测垫以构成多个第一感测串列。多个第二连接线平行于第二方向并串接其他的多个感测垫以构成多个第二感测串列。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共平面设置,而第一连接线电性绝缘于第二连接线。多个辅助线段位于多个感测垫轮廓范围内,且辅助线段直接接触感测垫。
文档编号G06F3/044GK101699377SQ20091019001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1日
发明者洪宏毅 申请人: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