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963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容式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容式触控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屏,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屏。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控屏通常包括基板,在基板靠近背光源一侧的膜面设有膜层,所述膜层通常依次包括ITO层、绝缘层、导电层和膜层保护层。ITO层中设有纵横交错的两个方向上的多根线迹,用于感应触点的位置;绝缘层用于将ITO层和导电层绝缘开;导电层中设有将ITO层中各线迹电连接至芯片的金属走线,为了避免金属走线对触控屏中间位置的可视区域的影响,金属走线通常设置在触控屏的四周;膜层保护层用于保护整个膜面,且保证整个触控屏的流平性。 由于如图1所示,在组装整个触控屏面板时,通常将触控屏20'的膜面21'朝向背光源10' —侧,而在空气面22' —侧设置一块覆盖整个触控屏20'的透明盖板30',用于保护触控屏的基板不会因长期触摸而被划花,并且在透明盖板30'四周喷涂油墨31',用于遮挡住触控屏20'四周的金属走线23'。由于增加了透明盖板30',使得整个电容式触控屏面板的反射率增大而透射率降低,影响到触控屏面板的对比度,因而需要更大功率的背光源才能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容式触控屏在组装成面板时为遮挡导电层中的金属走线而增设的透明盖板会降低了面板的透射率的问题,提供一种透射率较高的电容式触控屏。 本实用新型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容式触控屏,包括具有空气面和膜面的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膜面侧的触控屏膜层,所述触控屏膜层包括ITO层、绝缘层、导电层和膜层保护层,所述导电层中设有分布在基板四周的金属走线,所述基板膜面和触控屏膜层之间还设有能遮挡住所述金属走线的掩膜层。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中,所述掩膜层的材料是树脂或者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中,所述掩膜层的材料是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掩膜层和膜层之间设有覆盖掩膜层的绝缘膜。绝缘膜可将掩膜层和触控屏膜层之间绝缘开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中,所述膜层为单面双层结构的触控屏膜层。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中,所述膜层为电桥式触控屏膜层。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式触控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基板膜面和触控屏
膜层之间设置能够遮挡住金属走线的掩膜层,避免了在基板空气面一侧设置的透明盖板,
使得触控屏面板的透射率提高,减少了膜层的反射率,使得触控屏整体底色均匀,提高了视
觉的效果;使得触控屏的对比度提高,可降低背光源的工作功率。同时,所有膜层均设置在
3基板的膜面一侧,保证了基板空气面一侧的流平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所示触控屏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容式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容式触控屏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容式触控屏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示电容式触控屏中,包括透明的基板20,通常为透明玻璃制成。在基板20的一侧为膜面21,另一侧为空气面22。基板的膜面21—侧设有触控屏膜层IO,朝向背光源设置,用来感应触摸点处产生的信号并通过其中的金属走线传输到芯片计算出触摸点的位置。在基板膜面21和触控屏膜层10之间设有掩膜层30。[0017] 触控屏膜层10中通常包括ITO层11和导电层12,导电层12中的金属走线12a用来将ITO层11与芯片电连接。为了不影响到触控屏背光源的可视性,金属走线12a通常分布设置在触控屏膜层10的四周。为了遮挡住金属走线12a,掩膜层30也设置在基板20的四周并与金属走线12a的图案相对应,通常为矩形框的形状。掩膜层30最好采用高遮光性材料制成,如树脂或者金属或者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等,优选为Cr和Cr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当掩膜层采用金属盒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制成时,最好在掩膜层30和触控屏膜层10之间增设一层绝缘膜40,该绝缘膜40覆盖整个掩膜层30,即绝缘膜40形成的图案与掩膜层30形成的图案相匹配,起绝缘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中,触控屏膜层10的结构可以为各种样式,只要其设置在基板20的单面即可。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的第一实施例中,触控屏膜层10的结构采用的是单面双层的触摸屏膜层结构。具体地,包括依次设置在基板膜面21的第一方向ITO层11a、绝缘层13、第二方向ITO层11b、导电层12和膜层保护层14,两个方向的ITO感应到触点位置的信号通过导电层中的金属走线12a传输至芯片进行计算,从而获取触点的位置。而金属走线12a设置在四周位置处,对应的基板空气面22侧的掩膜层30也设置在四周位置处。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的第二实施例中,触控屏膜层10的结构采用的是电桥式的触摸屏膜层结构。具体地,包括依次设置在基板膜面21 —侧的ITO层11、绝缘层13、导电层12和膜层保护层14。其中,两个方向的IT011a、llb设置在同一层中并相互绝缘,第一方向的ITO为连续的;第二方向的ITO被第一方向的ITO隔断并通过位于导电层中的金属桥12b电连接。同样,导电层中的金属走线12a被设置在四周位置,对应的基板空气面22侧的掩膜层30也设置在四周位置处。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掩膜层可采用树脂材料制成,此时掩膜层和触控屏膜层之间无需再设置覆盖掩膜层的绝缘膜。[0020] 加工时,可采用如下的步骤加工出上述电容式触控屏 先准备基板20,具体为准备所需规格尺寸的基板20,通常为钢化玻璃等,将基板20的待加工侧面(即膜面21)朝向同一方向设置;用清洗剂等将基板20的加工侧面清洗干净,并干燥。再在基板膜面21 —侧制作掩膜层30,当掩膜层30采用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的材料时,采用溅镀工艺进行制作,溅镀时采用的罩板的图案与预设的导电层中金属走线12a分布图案相适应。再在基板膜面21 —侧加工出触控屏膜层IO,此时,位于基板20和触控屏膜层10之间的掩膜层30正好能够遮挡住触控屏膜层10中导电层金属走线12a,保证了从基板空气面22 —侧的可视区域不受金属走线12a的影响。[0022] 当掩膜层30采用树脂材料时,可通过涂覆工艺在基板膜面21 —侧制作一层掩膜,再对掩膜进行曝光、显影、刻蚀,剩下的掩膜形成掩膜层30 ;在曝光时所使用的取图罩板的图案同样与预设的导电层中金属走线12a分布图案相适应。再在基板膜面21 —侧加工出触控屏膜层IO,此时,掩膜层30正好能够遮挡住触金属走线12a。 在上述电容式触控屏的加工方法中,位于掩膜层30和触控屏膜层10之间还可设有绝缘膜40,尤其是在掩膜层30采用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制成时。该绝缘膜40可以采用感光绝缘材料按照涂覆、曝光、显影和刻蚀的工序制得。一方面,绝缘膜40能够将掩膜层30和触控屏膜层10绝缘隔开;另一方面,绝缘膜40还能增加基板膜面21 —侧的附着力,使得触控屏膜层10更容易附着在基板膜面21 —侧。 在上述加工方法中,通过在基板膜面21和触控屏膜层10之间设置掩膜层30,加工起来非常方便。利用该掩膜层30就能遮挡住金属走线12a,而不需要再设置喷有黑色油墨的透明盖板,从而避免了盖板对触控屏透射率的影响,使得整个触控屏的透射率较高,而且不存在盖板对ITO层的反射,使得触控屏的对比度更高,视觉效果更佳,从而可以大大降低背光源的使用功率。同时,由于所有膜层均在基本的一侧进行加工,避免了在采用双面结构时需要对基本一侧已经加工好膜面21实施保护措施的不便,使得整个加工工序更为简便,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能够保证基板空气面22 —侧的流平性,触摸时的手感更好。[0025] 另外,为了配合相应触控产品整体的外观,掩膜层30可选用不同的材料后在已有材料中添加带有颜色的材料,使得从基板空气面22观察整个触控屏时掩膜层30能够根据需要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使得触控产品获得更佳的外观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电容式触控屏,包括具有空气面和膜面的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膜面侧的触控屏膜层,所述触控屏膜层包括ITO层、绝缘层、导电层和膜层保护层,所述导电层中设有分布在基板四周的金属走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膜面和触控屏膜层之间还设有能遮挡住所述金属走线的掩膜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层的材料是树脂或者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层的材料是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掩膜层和膜层之间设有覆盖掩膜层的绝缘膜。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为单面双层结构的触控屏膜层。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为电桥式触控屏膜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屏,包括具有空气面和膜面的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膜面侧的触控屏膜层,所述触控屏膜层包括ITO层、绝缘层、导电层和膜层保护层,所述导电层中设有分布在基板四周的金属走线,所述基板膜面和触控屏膜层之间还设有能遮挡住所述金属走线的掩膜层。通过在基板膜面和触控屏膜层之间设置能够遮挡住金属走线的掩膜层,避免了在基板空气面一侧设置的透明盖板,使得触控屏面板的透射率提高,减少了膜层的反射率,使得触控屏整体底色均匀,提高了视觉的效果;使得触控屏的对比度提高,可降低背光源的工作功率。同时,所有膜层均设置在基板的膜面一侧,保证了基板空气面一侧的流平性。
文档编号G06F3/044GK201503581SQ20092013256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5日
发明者毛利良, 洪光佶, 童兵, 蒋蔚, 贾文 申请人: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