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9233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固定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电子设备上的风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业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科技的不断进步,作为计算机高性能产品的服务 器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强。服务器的构成与电脑有很多相似之处,诸如有CPU(中央处理器)、 内存、硬盘、各种总线等等,只不过它是能够提供各种共享服务(网络、数据库、文件、打印 等)以及其他方面的高性能应用,它的高性能主要体现在高速度的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 靠运行、强大的外部数据吞吐能力等方面,是网络的中枢和信息化的核心。而一旦服务器发 生故障,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将是难以预料的。 要维持服务器不间断的工作,服务器内部的散热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没有强劲 的、持续的散热风扇是绝对不行的,而当服务器内使用高频CPU和磁盘阵列技术时,散热问 题就显得更加重要。然而,风扇转速越高,震动越大。使用螺丝将风扇固定于电脑机壳内时, 电脑机壳受到震动后,螺丝与其相接触的铁件之间也产生噪音,这样,在服务器的内部则会 产生很大的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风扇固定装置。 —种风扇固定装置,包括一侧板、一固定于所述侧板的紧固件及一阻隔所述侧板
与所述紧固件的U形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设有一用以容置所述紧固件的容置空间。 优选地,所述减震结构的外侧向内凹陷形成一将其固定于所述侧板边缘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侧板相应于所述紧固件开设有一倒葫芦形通孔,所述凹槽容置所述 通孔周边的侧板边缘。 优选地,所述倒葫芦形通孔包括一固定所述紧固件的窄部和一将所述紧固件从其 中解锁的宽部。 优选地,所述减震结构收容所述紧固件的一侧突设有若干向所述减震结构的内侧 延伸的凸楞,用以缓冲所述紧固件。 优选地,所述减震结构向所述侧板的一侧突设有若干用于抵触所述侧板的凸块。 优选地,所述U形减震结构设有两自由端,两自由端分别向外弯折形成一漏斗形 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一铆钉。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所述风扇固定装置包括一阻隔所述侧板与所述紧固件的U形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设有 一用以容置所述紧固件的容置空间,从而在所述风扇固定装置产生震动时,该减震结构可 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减震夹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减震垫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减震垫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另一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为一具有减震结构的风扇固定装置30, 所述风扇固定装置30固定于一电脑机壳20中用以容置若干风扇10。 所述电脑机壳20底板上设有若干凸柱21,每一凸柱21上设有一螺孔22,用以与 一螺钉23相结合。 所述风扇固定装置30具有两长形的相对侧板31、32,所述两侧板31、32的间距大 致等于风扇IO的长度。所述侧板31底缘延伸形成若干可固定于电脑机壳20上的底边35。 所述底边35上开设有一安装孔351,所述安装孔351自所述底边35的外缘延伸至中部,形 成一导入部3511及一连通所述导入部3511的容置部3512。所述容置部3512呈圆形,所述 导入部3511的宽度小于所述容置部3512的直径。所述两侧板31、32之间形成一可收容多 个风扇的收容空间。所述侧板32上开设有若干倒葫芦形的通孔33。所述倒葫芦形通孔33 包括一固定所述铆钉36的窄部和一将所述铆钉36从其中解锁的宽部。 请参阅图2,所述风扇固定装置30相对应于所述通孔33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34。 若干铆钉36 (紧固件)可铆合在所述通孔34上用以穿过所述通孔33来固定所述侧板32。 请参阅图3,所述减震结构包括至少一减震夹50和一减震垫60。所述减震夹50 使用减震材料制成,且大致呈一U形。所述减震夹50的内侧设有一容置空间51,用以容置 所述铆钉36。所述减震夹50的外侧向内凹陷形成一凹槽52用以包容所述通孔33的边缘。 所述减震夹50的内侧突设有若干凸楞53,用以阻隔所述铆钉36和所述侧板32。所述减震 夹50在靠近所述侧板32的一侧面上突设有若干用于缓冲所述侧板32与所述铆钉36的凸 块54。所述减震结构设有两自由端55,两自由端55向外弯折形成一漏斗形的开口用以将 所述铆钉36从所述开口中插入。 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所述减震垫60大致呈一"工"字形。所述减震垫60使用 橡胶制成。所述减震垫60包括一第一缓冲部61、一颈部62、一第二缓冲部63及一通孔64。 所述通孔64贯穿于所述第一缓冲部61、颈部62及第二缓冲部63。所述第一缓冲部61、第 二缓冲部63的直径大于所述容置部3512的直径。所述第一缓冲部61、第二缓冲部63上设 有若干凸块65用以阻隔所述风扇固定装置30及所述电脑机壳20。 请同时参照图6和图7,组装时,先将所述侧板32的通孔33对准所述铆钉36,所 述铆钉36插入在所述通孔33中。然后,将所述减震夹50套设在所述铆钉36上。所述减 震夹50的容置空间51容置所述铆钉36,以阻隔所述铆钉36和所述通孔33的底缘。所述
4减震夹50的凹槽52包容所述通孔33的侧边缘,用以阻隔所述铆钉36和所述通孔33的侧 边缘,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所述减震垫60的颈部62通过所述安装孔351的导入部3511滑入到所述安装孔 351的容置部3512中。所述第一缓冲部61、第二缓冲部63位于所述风扇固定装置30的底 边35的两侧,将所述底边35夹紧,所述螺钉23穿过所述减震垫60的通孔64及所述电脑 机壳20上的螺孔22将所述风扇固定装置30固定于所述电脑机壳20上。 所述第一缓冲部61将所述螺钉23的螺丝头与所述固定边55阻隔,所述第二缓冲 部63将所述固定边55与所述凸柱21阻隔,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所述凸块65也能 够阻隔所述风扇固定装置30和所述电脑机壳20。 拆卸所述减震结构时,先将所述螺钉23从所述风扇固定装置30上卸下,即可将所 述减震垫60从所述底边35上取出。然后,将所述风扇固定装置30向上移动,使得所述铆 钉36移到所述通孔33中的宽部。再将所述侧板32从所述风扇固定装置30上取下,所述 侧板32已与所述铆钉36解锁。将所述减震夹50从所述侧板32中取出,从而,将所述减震 结构从所述风扇固定装置30上拆卸下来。
权利要求一种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固定装置包括一侧板、一固定于所述侧板的紧固件及一阻隔所述侧板与所述紧固件的U形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设有一用以容置所述紧固件的容置空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的外侧向内凹陷形 成一将其固定于所述侧板边缘的凹槽。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相应于所述紧固件开设 有一倒葫芦形通孔,所述凹槽容置所述通孔周边的侧板边缘。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葫芦形通孔包括一固定所 述紧固件的窄部和一将所述紧固件从其中解锁的宽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收容所述紧固件的 一侧突设有若干向所述减震结构的内侧延伸的凸楞,用以缓冲所述紧固件。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向所述侧板的一侧 突设有若干用于抵触所述侧板的凸块。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减震结构设有两自由端, 两自由端分别向外弯折形成一漏斗形的开口 。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一铆钉。
专利摘要一种风扇固定装置,包括一侧板、一固定于所述侧板的紧固件及一阻隔所述侧板与所述紧固件的U形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设有一用以容置所述紧固件的容置空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述风扇固定装置包括一阻隔所述侧板与所述紧固件的U形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设有一用以容置所述紧固件的容置空间,从而在所述风扇固定装置产生震动时,该减震结构可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
文档编号G06F1/18GK201548895SQ200920313288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6日
发明者李占阳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