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振动元件的面板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9604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振动元件的面板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主要在移动电话机、智能手机、PDA、汽车导航装置、数码照相机、数码录像机、游戏机等电子机器中使用的接触式的信息输入功能的面板部件。
背景技术
触摸面板输入装置主要有电阻膜方式的触摸面板输入装置与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输入装置。其中,电阻膜方式的触摸面板输入装置的可动板与支承基板,以分别形成于各自的对置面的导电体层间相互分离的方式,隔开少许绝缘间隔而层叠配置,当推压可动板时,电气地检测在其推压位置上导电体层间接触,来向个人电子计算机等处理装置输出表示该推压位置的推压位置数据。在这种的触摸面板输入装置中,如上所述,由于是可动板与支承基板隔开少许绝缘间隔而层叠配置的结构,故推压可动板时的冲程最大限度地减小为0. 01乃至0. 5,所以操作者无法知晓是否通过可动板的推压来进行了输入操作。因此,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那样,开发出了一种通过使可动板、支承基板振动,让推压了的手指来感触的力反馈(force feed back)型触摸面板。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可动板具备矩形的面板部件,沿着该面板部件的背面的长边方向的一边粘合压电基板,从而构成力反馈型触摸面板。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可动板具备矩形的面板部件,在支承基板的边部形成切口部,以收纳压电基板的方式固定安装于该部分,之后粘合该支承基板与面板部件,从而构成有力反馈型触摸面板。这些的力反馈型触摸面板,将在相对置的两面上固定安装有一对的驱动电极的压电基板,直接或经由驱动电极固定安装于可动板或者支承基板,在检测到向触摸面板的输入操作面的推压时,通过向一对的驱动电极施加驱动电压而伸缩的压电基板来使可动板或者支承基板振动。另外,如专利文献3那样,在面板扬声器中构成为,通过利用加振驱动器使作为面板兼用的声响振动板振动而输出声音。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379拟87号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3871991号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3512087号然而,如专利文献1、2那样,在将压电基板22沿着可动板4的周缘部的一边直接粘合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可动板4朝向压电基板22被粘合的方向(图13的y坐标方向)振动而弯曲,在未粘合有压电基板22的一边的方向(图13的χ坐标方向),弯曲力不对可动板4作用。即,作为可动板4整体振动方向被限定,根据操作者推压可动板4的位置, 存在可动板4的振动不能充分地传递给操作者的情况。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加振驱动器是配置于矩形的可动板的角部的结构,因此不限制在一方向上的振动,当使振动增大时,需要增加加振驱动器的数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变更相对于面板部件的振动元件的安装方法,能够形成简单的结构并向面板部件以均勻且相同的驱动力施加振动。本发明所涉及的面板部件的第1特征结构为,具备接触式的信息输入功能,在周缘部至少一部分形成降低刚性的低刚性部分,包括上述低刚性部分而在中央侧具有振动元件。根据该结构,面板部件不限制在横(χ坐标)向或纵(y坐标)向的任意一方向的振动,利用面板部件的低刚性部分容许面板部件的振动,面板部件的横(X坐标)向与纵(y 坐标)向的振动形成为大致均勻,作为面板部件整体形成为,得到大致均勻的振动。另外, 作为这样面板部件整体,得到大致均勻的振动,由此能够控制配置的振动元件的位置变更、 振动的大小,从而在面板部件产生各种模式的振动。本发明所涉及的面板部件的第2特征结构为,上述低刚性部分为凹状槽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在面板部件简易地设置低刚性部分,构造简单,通过选择凹状槽部的深度、宽度来使面板部件的刚性的加减变得容易。另外,由于如果在面板部件的凹状槽部内安装振动元件,则厚度形成为减少面板部件的凹状槽部的深度的量,故能够使包括振动元件的面板部件整体的厚度变薄。该结果, 能够实现带有面板部件的电子机器的小型化、轻型化。本发明所涉及的面板部件的第3特征结构为,整体为矩形状,沿着至少一边设置上述凹状槽部。根据该结构,形成沿着面板部件的横(χ坐标)向或者纵(y坐标)向的凹状槽部, 易于向面板部件全面传递几乎所有振动。另外,由于面板部件大多接近矩形,故通过相对于面板部件的必要地增减凹状槽部的数量、宽度等,能够容易地进行振动的大小的调整、各种模式的振动的控制等。本发明所涉及的面板部件的第4特征结构为,上述振动元件具备基部、以及从该基部悬臂支承的长条状的振动部件。根据该结构,与通常的振动元件相比,能够使面板部件的振动增大。该结果,能够利用少数振动元件使面板部件整体振动,另外,与设置于面板部件的低刚性部分相互作用而能够产生根据面板部件所需要的、各种模式的振动。


图1是移动电话机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面板部件的结构的要部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面板部件的结构的要部的剖视图。图4是下部电极膜的俯视图。图5是上部电极膜的仰视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面板部件的结构的要部的剖视图。图7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面板部件与振动元件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图8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面板部件与振动元件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振动元件相对于面板部件的配置的图。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振动元件相对于面板部件的配置的图。图11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振动元件相对于面板部件的配置的图。图1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振动元件相对于面板部件的配置的图。图13是表示以往技术所涉及的振动元件相对于面板部件的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面板部件被用于移动电话机、智能手机、PDA、汽车导航装置、数码照相机、数码录像机、游戏机等这样的移动式机器。此处,作为面板部件,例示用于移动电话机的保护面板进行说明。图1是移动电话机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线段II-II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面板部件的结构的要部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面板部件的结构的要部的分解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如图1 图3所示,具有作为面板部件的保护面板4的移动电话机1构成为,在前表面形成显示窗2A等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2具备具有液晶或者有机EL等显示部3A的显示装置3 ;覆盖并保护该显示装置3的表面的保护面板4 ;以及多个输入键5等。如图1以及图2所示,壳体2的显示窗2A以具有容许保护面板4嵌入的台阶的方式凹入形成,在显示窗2A的底面开口设为具有开口部加,其使装备于壳体2的内部的显示装置3的显示部3A面向外部;以及框状的支承部2b,其支承保护面板4的背面周缘部4A。显示窗2A的形状、大小,对应于保护面板4的形状、大小可以进行各种的变更,另外,显示窗2A的凹入深度,对应于保护面板4的厚度等可以进行各种的变更,进一步,显示窗2A的开口部加的形状、大小,对应于显示部3A的形状、大小等可以进行各种的变更。此处,将显示窗2A、开口部2a、显示部3A、以及保护面板4的形状设定为矩形状或者近似矩形状,将显示窗2A的凹入深度设定为,壳体2的表面与保护面板4的表面形成为相同的高度。作为保护面板4,基于对保护面板4的触摸操作,能够选择具备检测形成为该触屏操作位置的X-Y坐标的所谓触摸输入功能;以及不具备该触摸输入功能,另外,具备触摸输入功能的结构中,能够从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方式、以及电磁引导方式等中选择。此处, 例示具有电阻膜方式的触摸输入功能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以及图3所示,保护面板4构成为具有作为电阻膜方式的触摸面板A的功能,包括使用透明性、刚性优良的树脂、玻璃而形成的支承板6 ;与该支承板6的上表面贴合的下部电极膜7 ;在该下部电极膜7的上方具有空气层地对置配置的上部电极膜8 ;以及与该上部电极膜8的上表面贴合的设计薄片(design sheet)9等。作为在支承板6使用的树脂,能够从聚碳酸酯树脂(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 (PMMA)、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AS)、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ABS)、丙酸纤维素树脂(CP)、聚苯乙烯树脂(PS)、聚酯树脂、以及聚乙烯树脂(PE)等透明性、刚性优良的树脂中选择,特别是优选地使用透明性优良的聚碳酸酯树脂(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另外,作为在支承板6使用的玻璃,有钠玻璃、硼硅酸盐玻璃、强化玻璃等。
另外,作为支承板6的厚度,能够从0. 5 3. Omm的范围中选择,特别是优选地设定为1. 0mm。如图2 图4所示,下部电极膜7构成为,在透明绝缘性基材7A的上表面,形成矩形状的透明导电膜7B、位于透明导电膜7B的对置的二边且平行的一对下侧总线7C、位于透明导电膜7B的周围的一对迂回线路7D与一对连络电极7E、以及框状的粘合层7F。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上部电极膜8构成为,在具有如果用手指等推压就弯曲的性质的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8A的下表面,形成矩形状的透明导电膜8B、位于该透明导电膜8B的对置的二边且平行的一对上侧总线8C、以及位于透明导电膜8B的周围的一对迂回线路8D与一对连络电极8E。下部电极膜7的透明绝缘性基材7A以及上部电极膜8的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 8A能够使用聚碳酸酯系、聚酰胺系、聚醚酮系等工程塑料,以及丙烯系、聚乙烯对苯二酸脂系、聚丁烯对苯二酸脂系等透明膜。下部电极膜7以及上部电极膜8的透明导电膜7B、8B,具有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锑、氧化锌、氧化镉、氧化铟锡(ITO)等金属氧化物膜,以这些的金属氧化物为主体的复合膜,或者,金、银、铜、锡、镍、铝、钯等金属膜。另外,也可以将透明导电膜7B、8B形成为2层以上的多层膜。透明导电膜7B、8B的形成方法,有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敷法、CVD法等。如图1 图3所示,在透明导电膜7B、8B中的任意一方的表面,能够形成用于防止在使这些透明导电膜7B、8B对置时的误接触的多个微小的点状的间隔件10。

间隔件10能够使用环氧丙烯酸酯系、聚氨酯丙烯酸酯系等透明的光固化型树脂, 以及聚酯系、环氧类等透明的热固化型树脂。另外,间隔件10的形成方法有丝网印刷等印刷法、光学加工等。下侧总线7C、上侧总线8C、迂回线路7D、8D、以及连络电极7E、8E,能够使用金、银、 铜、镍等金属或者碳等具有导电性的浆而形成。另外,这些形成方法有丝网印刷、凸版印刷、 凹版印刷、苯胺印刷等印刷法、光致抗蚀剂法、以及刷毛涂法等。一般地,下侧总线7C以及上侧总线8C,尽可能靠端部地形成于透明绝缘性基材7A 或者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8A的端部,在透明绝缘性基材7A以及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 8A的中央部,确保不形成下侧总线7C、上侧总线8C的区域尽可能地宽阔。不形成下侧总线7C、上侧总线8C的区域,即,输入区域、显示区域的面积、形状,对应于移动电话机1等带保护面板的电子机器的输入区域、显示区域的面积、形状可以进行各种的变更。设计薄片9构成为,在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9A的上表面形成未图示的硬膜涂布 (hard coat)层,而在下表面形成未图示的图案层以及粘合层。设计薄片9的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9A,能够使用聚碳酸酯系、聚酰胺系、聚醚酮系等工程塑料,以及丙烯系、聚乙烯对苯二酸脂系、聚丁烯对苯二酸脂系等透明膜。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9A的厚度能够从50 μ m 200 μ m的范围中选择,特别是优选地设定为100 μ m 125 μ m。作为在设计薄片9的硬膜涂布层使用的材料,有硅氧烷系树脂等无机材料,或者丙烯环氧系、氨基甲酸乙酯系的热固化型树脂、丙烯酸酯系的光固化型树脂等有机材料。硬膜涂布层的厚度为Iym 7μπι左右是适当的。硬膜涂布层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辊筒涂层、喷涂层等涂层法、丝网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苯胺印刷等通常印刷法等。另外,硬膜涂布层也可以直接形成于在下表面直接形成图案层以及粘合层的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9Α的上表面,也可以形成于在下表面直接形成图案层以及粘合层的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9Α与其它的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从而贴合这两个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例如,在设计薄片9,对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9Α、硬膜涂布层进行凹凸加工,或者,也可以进行在硬膜涂布层中混入作为体质颜料的二氧化硅、氧化铝等微粒子等用于防止光反射的防反射处理。图案层也可以将聚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聚酯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醇酸树脂等作为粘合剂,使用包括将适当的颜料或者染料作为着色剂的着色墨水。图案层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丝网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苯胺印刷等通常印刷法等。特别是进行多色印刷、灰度表现,适用于凸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另外,作为图案层也可以由金属薄膜层构成,或者由图案印刷层与金属薄膜层的组合构成。金属薄膜层作为图案层表现金属光泽,利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敷法、 镀金法等而形成。在该情况下,对应于意欲表现的金属光泽色,使用铝、镍、金、白金、铬铁、 铜、锡、铟、银、钛、铅、锌等金属,或者这些的合金或者化合物。金属薄膜层的膜厚一般为 0. 05 μ m左右。另外,也可以在设置金属薄膜层时,为了提高与其他层的紧贴性,设置前固定层、后固定层°粘合层适当地使用与上部电极膜8的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8A、以及设计薄片9 的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9A相适应的感热性或者感压性的树脂。例如,在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8A、9A是聚碳酸酯系、聚酰胺系的情况下,只要使用聚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等即可,另外,在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8A、9A是丙烯系、聚乙烯对苯二酸脂系的情况下,使用聚氯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系共聚物等即可。作为粘合层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丝网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苯胺印刷等通常印刷法等。以下,基于图1 图5,对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具有电阻膜方式的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4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首先,在由厚度为75 μ m的辊状的聚乙烯对苯二酸脂膜(以下,简称为PET膜) 构成的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8A的单面,利用辊筒涂色法涂覆紫外线固化型的丙烯系的硬敷层,在得到带有单面硬敷层的PET膜之后,在该硬敷层面,通过溅射而形成氧化铟锡膜 (以下,简称为ITO膜)。接下来,在以纵横的长度形成为预先设定的规定的尺寸的方式切为片状之后,在ITO膜上利用丝网印刷将防蚀涂层涂覆为图案状,通过利用硫酸除去不主要的部分的ITO膜,来形成矩形状的透明导电膜8B。在蚀刻后,涂层利用碱清洗被除去,通过在透明导电膜8B的对置的二边以及周围使用银浆的丝网印刷,形成平行的一对上侧总线8C、一对迂回线路8D与一对连络电极8E。由此,得到上部电极膜8。接下来,在由厚度为125 μ m的辊状的PET膜构成的挠性的透明绝缘性基材9A的两面,利用辊筒涂色法涂覆紫外线固化型的丙烯系的硬敷层,得到带有两面硬敷层的PET膜。之后,以纵横的长度形成为与上部电极膜8相同的尺寸的方式切为片状,在该单面利用凹版印刷形成图案层、以及由以丙烯酸脂为主要成分的透明的粘着剂构成的粘合层。由此, 得到设计薄片9。然后,将得到的上部电极膜8与设计薄片9,经由设计薄片9的粘合层,以上部电极膜8的非ITO膜形成面与设计薄片9的图案层面对置的方式贴合全面。另外,在由厚度为100 μ m的辊状的聚碳酸酯膜(以下,简称为PC膜)构成的透明绝缘性基材7A的两面,利用辊筒涂色法涂覆紫外线固化型的丙烯系的硬敷层,在得到带有两面硬敷层的PC膜后,在其单面通过溅射而形成ITO膜。然后,在以纵横的长度形成为与上部电极膜8相同的尺寸的方式切为片状之后,在ITO膜上利用丝网印刷将防蚀涂层涂覆为图案状,通过利用硫酸除去不主要部分的ITO膜,来形成矩形状的透明导电膜7B。接下来, 在透明导电膜7B的表面整体,通过使用环氧丙烯酸酯系的热固化型树脂的丝网印刷,形成多个微小的点状的间隔件10,另外,在透明导电膜7B的对置的二边以及周围,通过使用银浆的丝网印刷来形成平行的一对下侧总线7C、一对迂回线路7D与一对连络电极7E。之后, 在一对连络电极7E与相对于上部电极膜8的各连络电极8E的2个连接部位7G,利用丝网印刷涂覆使实施镀镍的树脂泡分散的粘着剂,进一步,在除去这些部位的周缘部,利用丝网印刷涂覆以丙烯酸脂为主要成分的粘着剂墨水,形成框状的粘合层7F。由此,得到下部电极膜7。接下来,在下部电极膜7的非ITO膜形成面,遍及其全域,在将作为支承板6的厚度为1.0mm的聚碳酸酯板,利用以丙烯酸脂为主要成分的粘着剂进行贴合后,在其周缘部当中的一侧边缘部,将4个通孔11以沿着其一侧缘排列为直线状的方式利用穿孔机而形成。4个通孔11的直径为1mm,形成为与支承板6以及下部电极膜7的厚度方向平行,贯通连络电极7E或连接部位7G。在各通孔11的内部,利用分配器(dispenser)填充导电剂的银浆。之后,将贴合了支承板6的下部电极膜7、与贴合了设计薄片9的上部电极膜8,经由下部电极膜7的粘合层7F贴合,以便相互的透明导电膜7B、8B经由空气层对置,下侧总线7C与上侧总线8C正交,上部电极膜8的连络电极8E的形成位置与对应于这些的通孔11 的形成位置一致。接下来,利用在聚酰亚胺膜的单面形成由铜箔构成的线路的膜,制成挠性印制板 (以下,简称为FPC),在其FPC的端部电极部实施孔加工,使该孔与支承板6的通孔11 一致,利用超声波压入装置插入金属销,由此在支承板6的非下部电极膜贴付面,具备可以取出触摸输入信号的电缆。由此,得到具有电阻膜方式的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4。在壳体2的内部具备未图示的控制部,接收来自设置于保护面板4的、未图示的感压部件的信号且检测保护面板4的推压操作。然后,上述控制部,在检测保护面板4的推压操作时,对作为振动元件的一例的压电元件22施加规定的驱动电压,从而使压电元件22伸缩。这样一来,设定为根据该压电元件22的伸缩以使保护面板4振动。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面板部件与振动元件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以下, 基于图2、图3、图6以及图7,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相对于保护面板4的振动元件21、22的安装构造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振动元件具备基部21与振动部件的压电元件22,压电元件 22首先安装于由树脂构成的基部21,利用两面胶带、粘着剂将该基部21贴合于保护面板4 的背面。如果具备基部21与压电元件22的振动元件,在与壳体2的支承部2b接触的状态下被配置,则由于根据上述支承部2b限制振动元件的振动,因此以使两者不接触的方式形成对应于上述支承部2b所需的凹部等。
此处,在上述保护面板4的背面,与上述保护面板的周缘部4A的对置的二边平行地分别形成凹状槽部4a,在该凹状槽部4a内粘合有上述基部21。即,由于保护面板4的凹状槽部4a相当于低刚性部分,利用该部分保护面板4易于弯曲,因此压电元件22的振动也易于沿保护面板4的纵(y坐标)向传递。压电元件22的基部21即便不粘合于保护面板4的凹状槽部4a内,只要从保护面板4的凹状槽部4a向保护面板4的中央侧粘合,就能够没有问题地使保护面板振动。但是, 如果将压电元件22的基部21粘合于凹状槽部4a内而配置,则具有能够使保护面板4整体变薄凹状槽部4a的深度的量的优点。保护面板4的低刚性部分,不需要形成于保护面板4的周缘部4A整体,例如,也可以以不满足于保护面板的角部、一边的长度的小区域等方式,形成于保护面板4的周缘部 4A的至少一部分。如果保护面板4的周缘部4A的一部分形成有降低刚性的低刚性部分,则只有保护面板4的一部分易于振动,通过变更保护面板的低刚性部分的位置、大小,由此能够符合用途产生各种的振动模式。作为用于使保护面板4的一部为低刚性部分的方法,并不局限于在保护面板4形成凹状槽部4a的方法,例如,也可以采用仅改变保护面板4的厚度的方法、不改变保护面板 4的厚度而通过利用保护面板4的材质的特性等来形成低刚性部分的方法。对压电元件22的形状虽没有特别地限定,但优选设定为如图7那样作为被悬臂支承于基部21的长条状的振动部件的、所谓的悬臂形状。通过将压电元件22设定为悬臂形状,来将压电元件22与保护面板4与的接触面推压为仅有压电元件22的基部21的小面积, 能够使保护面板4的振动变大。对压电元件22的方向没有特别地限定,图7中,以与凹状槽部4a正交的方式延伸突出,也可以如图8那样,以形成为与凹状槽部4a平行的方式延伸突出,另外,也可以相对于凹状槽部4a沿倾斜方向延伸突出。〔其他实施方式〕(1)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虽对作为面板部件的一例,覆盖显示装置的保护面板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所涉及的面板部件未必需要覆盖显示装置,例如,能够用于不具有显示装置的平板状的台式计算机操作面、电子计算机的键盘等。(2)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面板部件4形成凹状槽部4a,由此在面板部件4设置低刚性部分,在面板部件4的一部分设置低刚性部分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面板部件4的层构造的变更、变更材质等,在面板部件4的一部分设置低刚性部分。(3)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悬臂形状的压电元件22虽仅朝基部21的一侧延伸突出,但也可以如图9(a)那样,使悬臂形状的压电元件22朝基部21的两侧延伸突出。由此, 能够调整面板部件4的振动的大小,另外,能够使面板部件4的振动区域比基部21的位置扩大到外侧的面板部件外周部。(4)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将基部21设定为与面板部件4的凹状槽部4a大致相同的宽度,但也可以将凹状槽部4a的宽度设定为比基部21的宽度宽,如图9 (b)那样,在凹状槽部4a的宽度的一部分配置压电元件主体21。(5)形成于面板部件4的背面的凹状槽部4a,不仅是面板部件4的周缘部4A中的一边部分,也可以是2边、3边的部分,或者如图10那样设置于整周围。此时,由于扩大面板部件4的振动区域,故凹状槽部4a优选设置到面板部件4的周边端部。另外,通过必要地对应于凹状槽部4a在面板部件4形成多个位置,由此易于变更面板部件的振动的程度等。(6)如图11所示,能够将悬臂形状的压电元件22从面板部件4的角部朝纵(y坐标)向、横(X坐标)向分别延伸突出从而设置。由此,由于能够使面板部件4的振动变大, 故能够对面板部件4施加各种模式的振动。(7)如图12所示,悬臂形状的压电元件22设置于面板部件4的一方的角部与对角线上的另一方的角部,能够改变压电元件22的各自的长度而构成。由此,能够利用振动的共鸣效果等,能够调整面板部件4的振动区域的广狭、振动的大小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所涉及的面板部件,能够有效地在移动电话机,智能手机、PDA、汽车导航装置、数码照相机、数码录像机、游戏机、手绘板、台式计算机、键盘等的电子机器利用,为了实现带有面板部件的电子机器的操作性的提高、小型化、轻型化而被利用。附图标记说明1…移动电话机;2…壳体; 2A…显示窗;2b…支承部;3…显示装置;3A…显示部; 4…保护面板(面板部件);4A…周缘部;4a···凹状槽部(低刚性部分);21…基部;22···压电元件(振动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面板部件,具备接触式的信息输入功能,在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降低刚性的低刚性部分,包括所述低刚性部分而在中央侧具有振动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部件,其中所述低刚性部分为凹状槽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部件,其中整体为矩形状,沿着至少一边设置所述凹状槽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面板部件,其中所述振动元件具备基部、以及从该基部悬臂支承的长条状的振动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振动元件的面板部件,其能够通过变更相对于面板部件的振动元件的安装方法来形成简单的结构,并向面板部件以均匀并且相同的驱动力施加振动。具备接触式的信息输入功能,在周缘部4A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降低刚性的低刚性部分4a,包括上述低刚性部分4a而在中央侧具有振动元件21、22的面板部件4。本发明所涉及的面板部件能够有效地利用于移动电话机等电子机器,为了实现带有面板部件的电子机器的操作性的提高、小型化、轻型化而被利用。
文档编号G06F3/045GK102265248SQ200980152418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末富喜子, 渡津裕次, 甲斐义宏 申请人: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