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上系统及axi总线下的传输方法

文档序号:6603374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上系统及axi总线下的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片上系统及AXI总线下的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先进可扩展接口(Advancedextensible Interface, AXI)总线是 ARM 公 司在先进外设总线(Advanced Peripheral Bus, APB)和先进高性能总线(Advanced High-performance Bus,AHB)上发展出来的第三代高性能系统总线。如图1所示,AXI总线 传输基于五个传输通道进行,可以分为五种包读请求包(AR)、读数据及应答包(R)、写请 求包(AW)、写数据包(W)和写应答包(B)。其中,AR、AW及W的方向是从主设备到从设备, R及B的方向是从从设备到主设备。一次写操作包含一个AW、若干W和一个B,一次读操作 包含一个AR和若干R。一次传输包含多个包,并以相同的ID号作为标识。各种包之间的依 赖性很小,没有固定的相位关系,因此支持高效率的挂起传输(Outstanding),即主设备或 从设备都可以存在若干激活状态(Active)但未完成的操作,并通过ID号进行顺序控制。AXI总线除了支持点对点的主设备和从设备连接外,还可以组成各种复杂的片内 总线结构(互联结构),例如Shared Bus或Crossbar等拓扑结构,以完成多个主设备和 多个从设备在片内的互联。以Crossbar为例,Crossbar称为交叉开关矩阵或纵横式交换 矩阵,当同时闭合多个交叉节点时,多个不同的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就可以同时传输数据。 Crossbar中,AXI总线信号线的数量为一组AXI连接的信号线数量与主设备端口数量及从 设备端口数量的乘积,通常一组AXI连接的信号线数量为300根,那么以3X3的crossbar 为例,则会有2700根AXI总线。当主从设备增加时,信号线的数量将会增加显著,从而导致 布线困难,且消耗大量的芯片面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将一个大的Crossbar拆分为多个小的Crossbar,各个小 的Crossbar内部采用互联结构,使得主设备与从设备互通,在各个小的Crossbar外部之 间采用特殊的连接方式完成Crossbar之间的数据互访。在这种特殊的连接方式中需要考 虑的问题之一是ID号,根据AXI的协议内容,AXI数据传输需要依靠ID号来指示分散在五 个通道上的离散信息。因此,当多个主设备通过同一个互联结构访问同一个从设备时,根据 协议规定,该互联结构会添加额外的ID号以指示主设备的编号,从而保证从设备的响应通 过互联结构返回时能够被返回给正确的主设备。这样就会导致信息每通过一次Crossbar, AXI总线中传输的ID号的位数就会增加。当采用环形结构连接不同的Crossbar时,引起信 息宽度不匹配的问题,如图2所示,主设备Master 0的4bit ID通过Crossbar 0之后扩展 后变为5bit,再通过Crossbar 1之后扩展为6bit,6bit的ID就无法再接上CrossbarO的 4bit接口,这就使得AXI Crossbar之间互访无法正常进行。为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即采用ID号压缩技术,如图3所示,通过ID 压缩模块(ID C0MP)将环路输出的6bit ID进行压缩,即压缩到匹配CrossbarO的位宽,实 现ID号宽度匹配。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压缩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信息损失;ID号压缩可能会将不同ID号的传输压缩成相同ID号的传输,而相同ID号传输只能顺序传输,这 会使得原来支持乱序传输变为只能顺序传输,从而降低总线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片上系统及AXI总线下的传输方法,在实现多个互联结 构间互联的同时,避免信息损失所带来的总线效率降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片上系统,包括主设备,用于发送传输请求,所述传输请求中携带用于标识主设备编号的ID号;第一扩展模块,用于对所述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其中,扩展的位数 为N,所述N为系统最长环路所包含的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 数之和,N为正整数;第一互联结构,用于对所述第一扩展模块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 展,其中,扩展的位数为n,所述n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 加的位数,n为正整数;第一缩减模块,用于当主设备待访问的从设备非与所述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从设 备时,对所述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其中,缩减的位数为 n ;第二互联结构,用于对所述第一缩减模块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 展,输出扩展后的传输请求,直至所述传输请求发送到待访问的从设备;从设备,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第二互联结构或所述第二互联结构的下级互联结构 输出的传输请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XI总线下的传输方法,包括接收主设备发送的传输请求,对所述传输请求中携带的用于标识主设备编号的ID 号进行扩展,其中,扩展的位数为N,所述N为系统最长环路所包含的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 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所需增加的位数之和,并向第一互联结构发送携带有扩展N位后的ID 号的传输请求,N为正整数;当主设备待访问的从设备非与所述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从设备时,对所述第一互 联结构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其中,缩减的位数为n,所述n为所述第一 互联结构对通过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并向第二互联结构发送携带有缩减n 位后的ID号的传输请求,以访问所述从设备,n为正整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AXI总线下的传输方法,包括当从设备待访问与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主设备时,对第二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 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其中,扩展的位数为n,所述n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通过对应 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并向第一互联结构发送携带有扩展n位后的ID号 的传输应答,n为正整数;对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其中,缩减的位数为N, 所述N为系统最长环路所包含的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之 和,并向所述主设备发送携带有缩减N位后的ID号的传输应答,N为正整数。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主设备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扩展的位数为传输请求在通过整个环路后其中携带的ID号所需增加的位数 之和,并当主设备待访问的从设备非与所述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从设备时,对所述第一互 联结构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缩减的位数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通过 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以保证通过第一互联结构后ID号位宽不变,可以在 尽量不增加成本及不压缩ID号的基础上,实现环路ID号的匹配,实现多个片内总线结构即 互联结构间互联/环路的同时,避免信息损失所带来的总线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及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及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 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AXI总线传输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ID号不匹配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解决ID号不匹配的解决方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片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Crossbar结构的AXI总线结构的片上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对应的结构示意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对应的结构示意1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片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主设备41、第一扩展模 块42、第一互联结构43、第一缩减模块44、第二互联结构45和从设备46 ;需要说明的是,这 里的互联结构可以理解成片内总线结构,尤其是片内AXI总线结构,其中主设备41用于发送传输请求,所述传输请求中携带用于标识主设备编号的ID 号;第一扩展模块42用于对所述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其中,扩展的位数 为N,所述N为系统最长路径所包含的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之和,N为正整数;第一互联结构43用于对所述第一扩展模块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 展,其中,扩展的位数为n,所述η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 加的位数,η为正整数;第一缩减模块44用于当主设备待访问的从设备非与所述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从 设备时,对所述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其中,缩减的位数 为η ;第二互联结构45用于对所述第一缩减模块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 展,输出扩展后的传输请求,直至所述传输请求发送到所述从设备;从设备46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第二互联结构或所述第二互联结构的下级互联结 构输出的传输请求。上述对应的是请求方向上各模块的功能,对应于应答方向,还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即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第二扩展模块47和第二缩减模块48 ;此时,所述从设备46还用于发送传输应答, 所述传输应答中携带与所述传输请求对应的用于标识主设备编号的ID号;所述第二互联 结构45还用于对所述从设备46或上级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 所述第二扩展模块47用于对所述第二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 其中,扩展的位数为η,所述η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 的位数;所述第一互联结构43还用于对所述第二扩展模块47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 号进行缩减,其中,缩减的位数为η ;所述第二缩减模块48用于对所述第一互联结构43输 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其中,缩减的位数为N,所述N为系统最长路径所包 含的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所需增加的位数之和;所述主设备41还用 于接收所述第二缩减模块48输出的传输应答。其中,主设备41的个数可以为多个,从设备46的个数为至少一个。并且,本实施 例的片上系统可以位于一个芯片上。另外,本实施例是与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主设备通过 第一互联结构及第二互联结构,访问与第二互联结构相连的从设备,这种跨互联结构访问 的路径,可以理解为环形连接路径。当该片上系统包含的互联结构仅为第一互联结构和第 二互联结构时,该系统最长环路包含的互联结构即为第一互联结构和第二互联结构。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对主设备发送的传输请求中的ID统一扩展传输请求在通过 整个环路后其中携带的ID号所需增加的位数之和,并当主设备待访问的从设备非与所述 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从设备时,对所述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 缩减,缩减的位数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以保 证通过第一互联结构后ID号位宽不变,可以在尽量不增加成本及不压缩ID号的基础上,实 现环路ID号的匹配,进而实现多个片内总线结构间互联/环路的同时,避免信息损失所带 来的总线效率降低的问题。进一步的,当从设备待访问与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主设备时,本实施例通过对第 二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扩展的位数η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 通过对应的传输请求 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即传输应答返回,ID号在原去掉冗余位 的位置重新填充回η比特冗余,填充冗余位置和数值和去掉时保持一致),向第一互联结构发送携带有扩展η位后的ID号的传输应答,并对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 号进行缩减,缩减的位数N为系统最长环路所包含的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 ID号增加的位数之和,继而向所述主设备发送携带有缩减N位后的ID号的传输应答,从而 保证应答数据能够正确返回。图5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应用在多个主设备访问同一个从设备的场景下,该场景下需要采用ID号对主设备进行区分。本实施例以发送 传输请求为例,参见图5a,本实施例包括步骤51 第一扩展模块接收主设备发送的传输请求,对所述传输请求中携带的用 于标识主设备编号的ID号进行扩展,其中,扩展的位数为N,所述N为系统最长环路所包含 的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所需增加的位数之和,并向第一互联结构发 送携带有扩展N位后的ID号的传输请求,N为正整数。其中,互联结构可以为Crossbar,也可以为Shared Bus等拓扑结构。如图5b所示,一个具有7个主设备(主设备11、主设备12、主设备13、主设备21、 主设备22、主设备31、主设备32)和7个从设备(从设备13、从设备14、从设备15、从设备 23、从设备24、从设备33、从设备34)的片上系统,通过三个Crossbar (互联结构41、互联结 构42、互联结构43)完成互联,在其之间,则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完成Crossbar之间的数 据互访,图中未示出第一扩展模块、第一缩减模块,第二扩展模块和第二缩减模块。每个互联结构增加的位数m可以通过连接到该互联结构上的主设备的个数M确 定,计算公式为m = Iog2M0例如,连接的主设备为2个时,则增加1位(bit),连接的主设 备为3 4个时,需要增加2位,连接的主设备为5 8个时,需要增加3位,因此,整个环 路上所需增加的位数可以通过该环路上包含的各个互联结构增加的位数之和得到。步骤52 当主设备待访问的从设备非与所述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从设备时,第一 缩减模块接收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请求,对所述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 的ID号进行缩减,其中,缩减的位数为n,所述η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通过传输请求中携 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η为正整数,向第二互联结构发送携带有缩减η位后的ID号的传输 请求,以访问所述从设备。可见,本实施例在传输请求的发送方向上,通过对主设备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 的ID号进行扩展,扩展的位数为传输请求在通过整个环路后其中携带的ID号所需增加的 位数之和,并当主设备待访问的从设备非与所述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从设备时,对所述第 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缩减的位数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 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以保证通过第一互联结构后ID号位宽不变,可 以在尽量不增加成本及不压缩ID号的基础上,实现环路ID号的匹配,实现多个片内总线结 构即互联结构间互联/环路的同时,避免信息损失所带来的总线效率降低的问题,在互联 结构组成环路的场景下提高总线效率。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应用在多个主设备访 问同一个从设备的场景下,该场景下需要采用ID号对主设备进行区分。本实施例以发送传 输应答为例,参见图6,本实施例包括步骤61 当待访问与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主设备时,第二扩展模块对第二互联结 构发送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其中,扩展的位数为η,所述η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通过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并向第一互联结构发送携带有扩展η位后 的ID号的传输应答。其中,互联结构可以为Crossbar,也可以为Shared Bus等拓扑结构。在应答方向上,互联结构会对输入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缩减的位数与互联结构对输入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增加的位数相同。可以通过互联结 构上连接的主设备的个数M确定,即对传输请求增加的位数=对传输应答缩减的位数= log2M。步骤62 第二缩减模块对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 其中,缩减的位数为N,所述N为系统最长环路所包含的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 的ID号增加的位数之和,并向所述主设备发送携带有缩减N位后的ID号的传输应答。其中,每个互联结构增加的位数m可以通过连接到该互联结构上的主设备的个数 M确定,计算公式为m=lo& Μ。例如,连接的主设备为2个时,需要增加1位(bit),连接 的主设备为3 4个时,需要增加2位,连接的主设备为5 8个时,需要增加3位。因此, 整个环路上增加的位数可以通过该环路上包含的各个互联结构所需增加的位数之和得到。可见,本实施例在传输应答的发送方向上,通过对ID号进行缩减,可以实现环路 上ID号的匹配,避免成本增加及压缩ID号造成的问题,在互联结构形成环路的基础上提高 总线效率。以及,本实施例通过对第二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 扩展的位数η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通过对应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即 传输应答返回,ID号在原去掉冗余位的位置重新填充回η比特冗余,填充冗余位置和数值 和去掉时保持一致),向第一互联结构发送携带有扩展η位后的ID号的传输应答,并对第一 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缩减的位数N为系统最长环路所包含的 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之和,继而向所述主设备发送携带 有缩减N位后的ID号的传输应答,从而保证应答数据能够正确返回。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对应的结 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两个Crossbar组成环形为例,且以主设备发送传输请求为例。假设 各个主设备的ID号的位宽均为4bit。如果各个主设备的ID号的位宽不一致,需要预先填 充统一。假设传输请求通过每个crossbar后其中携带的ID号会增加3bit。参见图7及图8,包括步骤71 第一主设备(主设备-0)81发送传输请求,其中携带的ID号为4Bit。步骤72 第一扩展模块82将该ID号扩展为IObit。由于传输请求在通过两个crossbar后其中携带的ID号总共需要增加6bit,因此, 此处需要将ID号扩展N = 6bit位,得到lObit。例如,可以通过在低位填充0的方式对ID号进行扩展,本实施例将在ID号的低位 填充6bit的零。当然,并不限于在低位填充,也可以在任意位填充(即填充位可放ID号的 任意位置,只要能识别即可),只要相应的,在应答时去掉填充的位对应的比特即可。以及这 里的扩展位不限于填充零,也可以填充一或其他作用类似的特征值。步骤73 第一扩展模块82将扩展后的ID携带在传输请求中发送给第一互联结构 (crossbar-0)830步骤74 第一互联结构83输出传输请求,其中携带的ID号为13bit。
由于传输请求在经过第一互联结构时其中携带的ID号会增加3bit,因此,第一互 联结构输出13比特的ID号。例如,可以在ID号的低位填充3bit的零。步骤75 第一缩减模块84对第一互联结构83输出的13bit的ID号进行缩减,缩 减为IObit0例如,可以去掉ID号的低位的3bit。 步骤76 第一缩减模块84将缩减后的ID号携带在传输请求中发送给第二互联结 构(crossbar-1)85。步骤77 第二互联结构85将传输请求输出给与第二互联结构相连的第二从设备 (从设备-1)86。上述描述了从第一主设备到第二从设备方向上(图8中实线所示)的发送方法, 从第二主设备(主设备-1)到第一从设备(从设备-0)方向上(图8为虚线所示)的发送 方法可以参照执行。可见,本实施例在传输请求的发送方向上对主设备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 号进行扩展,扩展的位数为传输请求在通过整个环路后其中携带的ID号所需增加的位数 之和,并当主设备待访问的从设备非与所述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从设备时,对所述第一互 联结构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缩减的位数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通过 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以保证通过第一互联结构后ID号位宽不变,可以在 尽量不增加成本及不压缩ID号的基础上,实现环路ID号的匹配,实现多个片内总线结构即 互联结构间互联/环路的同时,避免信息损失所带来的总线效率降低的问题。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对应的结 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两个Crossbar组成环形为例,且以主设备接收传输应答为例。假设 各个从设备的ID号的位宽均为13bit。如果各个从设备的ID号的位宽不一致,需要预先填 充统一。假设传输应答通过每个crossbar后其中携带的ID号会缩减3bit。参见图9及图10,包括步骤91 第二从设备(从设备-1) 101将13bit的ID号携带在传输应答中发送给 第二互联结构(crossbar-1) 102。步骤92 第二互联结构102输出传输应答,其中携带的ID号为lObit。由于传输应答在经过第二互联结构后其中携带的ID号会缩减3bit,因此,第二互 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的ID号为lObit。例如,可以去掉ID号的低位的3bit。步骤93 第二扩展模块103将IObit的ID号进行扩展,得到13bit的ID号。步骤94 第二扩展模块103将13bit的ID号携带在传输应答中发送给第一互联 结构(crossbar-0) 104。步骤95 第一互联结构104输出传输应答,其中携带IObit的ID号。步骤96 第二缩减模块105将IObit的ID号缩减为4bit后,携带在传输应答中 发送给第一主设备(主设备-0) 106。由于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在通过上述两个crossbar后需要增加6比特,因此, 此处需要缩减6比特,得到4比特的ID号。
上述描述了从第二从设备到第一主设备方向上(图10中实线所示) 的接收方法, 从第一从设备(从设备-0)到第二主设备(主设备-ι)方向上(图10中虚线所示)的接 收方法可以参照执行。可见,本实施例在传输应答的接收方向上对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 号进行缩减,缩减的位数为传输请求在通过整个环路后其中携带的ID号所需增加的位数 之和,可以在尽量不增加成本及不压缩ID号的基础上,实现环路ID号的匹配。以及,本实 施例通过对第二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扩展的位数η为所述第 一互联结构对通过对应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即传输应答返回,ID号在 原去掉冗余位的位置重新填充回η比特冗余,填充冗余位置和数值和去掉时保持一致),向 第一互联结构发送携带有扩展η位后的ID号的传输应答,并对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 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缩减的位数N为系统最长环路所包含的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 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之和,继而向所述主设备发送携带有缩减N位后的ID号的 传输应答,从而保证应答数据能够正确返回。图1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对应的 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本实施例以树状的六个crossbar为例,本实施例的系统包括主设备-0 1201、扩展模块-0 1202、crossbar-0 1203、缩减模块-0 1204、crossbar-41205、缩减模 Ife-I 1206, crossbar-5 1207、缩减模块-2 1208, crossbar-1 1209、缩减模块-3 1210、 crossbar-2 1211、缩减模块-4 1212、crossbar_3 1213 和缩减模块-5 1214。其中最长环 路穿越了所有白勺 crossbar,艮口从crossbar—O 一 crossbar-4 一 crossbar-5 一 crossbar-1 一 c rossbar-2 — crossbar-3 — crossbar-0,因此需要对全路径计算扩展 ID,假设 crossbar-0、 crossbar-1 > crossbar-2> crossbar-3> crossbar-4> crossbar-5 各^^ crossbar 白勺扩展 ID 位宽分别为2、3、1、1、2、1,按照路径计算,则可以得到最长环路需要对ID号扩展11比特。 如果不存在主设备通过crossbar环路后又回到初始crossbar再进入环路的场景,则最长
各为 crossbar-4 crossbar-5 crossbar-1 crossbar-2 crossbar-3 crossbar— 0,此时需要对ID号增加9比特。本实施例以增加11比特为例,参见图11,包括步骤1101 主设备-0发送传输请求,其中携带的ID号为4bit。步骤1102 扩展模块-0对主设备-0发送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扩 展的位数为libit,之后,将15bit的ID号携带在传输请求中发送给crossbar-0。步骤1103 :crossbar-0输出传输请求,其中携带的ID号为17bit。步骤1104 缩减模块-0对crossbar-Ο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 缩减的位数为2bit,之后,将15bit的ID号携带在传输请求中发送给crossbar-4。步骤1105 :crossbar-4输出传输请求,其中携带的ID号为17bit。步骤1106 缩减模块-1对crossbar-4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 缩减的位数为2bit,之后,将15bit的ID号携带在传输请求中发送给crossbar-5。步骤1107 :crossbar-5输出传输请求,其中携带的ID号为16bit。步骤1108 缩减模块-2对crossbar-5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 缩减的位数为lbit,之后,将15bit的ID号携带在传输请求中发送给crossbar-1。
步骤1109 :crossbar-l输出传输请求,其中携带的ID号为18bit。步骤1110 缩减模块-3 对crossbar-Ι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 缩减的位数为3bit,之后,将15bit的ID号携带在传输请求中发送给crossbar-2。步骤1111 :crossbar-2输出传输请求,其中携带的ID号为16bit。步骤1112 缩减模块-4对crossbar-2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 缩减的位数为lbit,之后,将15bit的ID号携带在传输请求中发送给crossbar-3。步骤1113 :crossbar-3输出传输请求,其中携带的ID号为16bit。步骤1114 缩减模块-5对crossbar-3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 缩减的位数为lbit,之后,将15bit的ID号携带在传输请求中发送给crossbar-0。本实施例以发送方向为例,但是接收方向上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照执行,不再 赘述。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以Crossbar为例,但是上述的原理同样适用于Shared Bus等拓扑结构。可见,本实施例在发送方向上对主设备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 扩展的位数为传输请求在通过整个环路后其中携带的ID号所需增加的位数之和,并当主 设备待访问的从设备非与所述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从设备时,对所述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 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缩减的位数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 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以保证通过第一互联结构后ID号位宽不变,可以在尽量不增加成 本及不压缩ID号的基础上,实现环路ID号的匹配,实现多个片内总线结构即互联结构间互 联/环路的同时,避免信息损失所带来的总线效率降低的问题。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 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 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0M、RAM、磁碟或者 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 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 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片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设备,用于发送传输请求,所述传输请求中携带用于标识主设备编号的ID号;第一扩展模块,用于对所述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其中,扩展的位数为N,所述N为系统最长环路所包含的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之和,N为正整数;第一互联结构,用于对所述第一扩展模块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其中,扩展的位数为n,所述n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n为正整数;第一缩减模块,用于当主设备待访问的从设备非与所述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从设备时,对所述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其中,缩减的位数为n;第二互联结构,用于对所述第一缩减模块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输出扩展后的传输请求,直至所述传输请求发送到待访问的从设备;从设备,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第二互联结构或所述第二互联结构的下级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扩展模块和第二缩减模块;所述从设备还用于发送传输应答,所述传输应答中携带有与所述传输请求对应的用于 标识主设备编号的ID号;所述第二互联结构还用于对所述从设备或上级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 号进行缩减;所述第二扩展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 展,其中,扩展的位数为n,所述n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 加的位数;所述第一互联结构还用于对所述第二扩展模块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 减,其中,缩减的位数为n;所述第二缩减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 减,其中,缩减的位数为N,所述N为系统最长环路所包含的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 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之和;所述主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缩减模块输出的传输应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展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的低位填充N位的零; 所述第一缩减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的低n位去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展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的低位填充n比特的零; 所述第二缩减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的低N位去掉。
5.一种AXI总线下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主设备发送的传输请求,对所述传输请求中携带的用于标识主设备编号的ID号 进行扩展,其中,扩展的位数为N,所述N为系统最长环路所包含的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 请求中携带的ID号所需增加的位数之和,并向第一互联结构发送携带有扩展N位后的ID号的传输请求,N为正整数;当主设备待访问的从设备非与所述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从设备时,对所述第一互联结 构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其中,缩减的位数为n,所述n为所述第一互联 结构对通过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并向第二互联结构发送携带有缩减n位后 的ID号的传输请求,以访问所述从设备,n为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主设备待访问的从设备为与所述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从设备时,由所述第一互联结 构向与其相连的所述待访问的从设备输出携带有扩展n位后的ID号的传输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传输请求中携带的用于标 识主设备编号的ID号进行扩展,其中,扩展的位数为N,包括将所述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 号的低位填充N比特的零;对所述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其中,缩减的位数为n, 包括将所述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的低n位去掉。
8.—种AXI总线下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当从设备待访问与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主设备时,对第二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 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其中,扩展的位数为n,所述n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通过对应的传 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并向第一互联结构发送携带有扩展n位后的ID号的传 输应答,n为正整数;对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其中,缩减的位数为N,所述 N为系统最长环路所包含的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之和,并 向所述主设备发送携带有缩减N位后的ID号的传输应答,N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从设备待访问与第二互联结构相连的主设备时,对所述第二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 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其中,缩减的位数为N,所述N为最长环路所包含的互联结构对 通过的相应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之和,并向与所述第二互联结构相连的 主设备发送携带有缩减N位后的ID号的传输应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二互联结构发送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其中,扩展的位数为n, 包括将所述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的低位填充n位的零;对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其中,缩减的位数为N,包 括将所述传输应答中携带的ID号的低N位去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上系统及AXI总线下的传输方法。该系统包括主设备、第一扩展模块、第一互联结构、第一缩减模块、第二互联结构和从设备;第一扩展模块用于对所述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扩展,其中,扩展的位数为N,所述N为系统最长环路所包含的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之和;第一缩减模块用于当主设备待访问的从设备非与所述第一互联结构相连的从设备时,对所述第一互联结构输出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进行缩减,其中,缩减的位数为n所述n为所述第一互联结构对通过的传输请求中携带的ID号增加的位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成本及避免压缩ID号造成的问题。
文档编号G06F13/42GK101853237SQ201010188560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31日
发明者夏晶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