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0574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鼠标,特别是一种具备风扇的风扇鼠。
背景技术
目前不论是在家庭、校园或工作场合中,计算机设备均已相当普及化,且使用者的使用时间往往相当长。但是因为有部分使用者长时间握持鼠标操作计算机,使得手掌容易因闷热而产生手汗,且在气候闷热潮湿的台湾更是如此,除了会感到湿粘不舒服外,更可能因潮湿及汗水中的养分而造成细菌孳生。因此,有人曾设计出一种具有风扇的鼠标,于鼠标中躺设有风扇,而鼠标壳体具有开口,使内部风扇所引发的气流透过该开口吹出。然而,如此配置却无法让使用者除了手掌以外的其它部位也能享受风扇的吹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扇鼠,其具有可离开或返回该底座的手掌握持部及可旋转移动的风扇件,而可使该风扇部垂直外露于该鼠标壳,且可让使用者除了手部以外,其余如躯干或头部等部位均能享受该风扇部的吹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扇鼠,其中,包括一底座;一按键部,设置于该底座的前端上;—控制部,设置于该底座,并连通该底座的上方及下方,且可前后移动一距离;一主骨架,移动设置于该底座上,以该主骨架的前端连接至该控制部;至少一支撑骨架,该支撑骨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以一第一支点旋转连接至该主骨架的中段,通过该控制部前后移动该距离以前后移动该主骨架,而使该支撑骨架旋转移动;一风扇件,包含一风扇部及一风扇支架,该风扇支架以一第二支点旋转连接至该主骨架的后端,并连接至该风扇部,通过该控制部前后移动该距离以前后移动该主骨架,而使该风扇支架及该风扇部旋转移动;及一手掌握持部,设置于该底座的后端上,与该底座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置该主骨架、该支撑骨架及该风扇件,该手掌握持部连接至该支撑骨架的第二端,且通过该支撑骨架的旋转移动而离开或返回该底座;其中,该控制部于移动该距离之前为第一位置,该控制部于移动该距离之后为第
二位置。上述的风扇鼠,其中,该手掌握持部包含一上盖及多个侧翼,该上盖位于手掌握持部的中央区域,该些侧翼分别位于该手掌握持部的两侧区域,且该上盖及该些侧翼连接至该支撑骨架的第二端。上述的风扇鼠,其中,还包括至少一第一挡块,设置于该底座,且于第一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一支点的后上方,于第二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一支点的后上方;及至少一第二挡块,设置于该底座,且于第一位置下,该第二挡块位于该第一挡块的上方且前后介于该第一支点及该第一挡块之间,于第二位置下,该第二挡块位于该第一挡块及该第一支点的前上方;其中,该支撑骨架位于该第一挡块及该第二挡块之间旋转移动。上述的风扇鼠,其中,该主骨架的后端以该第二支点旋转连接至该风扇支架的中段,该风扇支架朝前上的一端设置该风扇部;该风扇件还包括一第一挡块,设置于该底座,且于第一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二支点的后下方,于第二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二支点的后下方;及一第二档块,设置于该底座,且于第一位置下,该第二挡块位于该第一挡块的下方且前后介于该第二支点及该第一挡块之间,于第二位置下,该第二挡块位于该第一挡块及该第二支点的前下方;其中,该风扇支架朝后下的一端位于该第一挡块及该第二挡块之间旋转移动。上述的风扇鼠,其中,该主骨架的后端朝上弯曲。上述的风扇鼠,其中,还包括至少一第一挡块,设置于该底座,且于第一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一支点的后上方,于第二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一支点的上方或后上方;其中,该支撑骨架沿轴向方向分别具有一沟槽,该第一挡块分别对应于该沟槽,使该支撑骨架于旋转移动时,该第一挡块分别对应于该沟槽与该支撑骨架相对移动。上述的风扇鼠,其中,该风扇支架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呈现夹角120度至140度,该主骨架的后端以该第二支点旋转连接至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的夹角端点,并以该夹角小于180度的方向朝前设置该风扇支架,且该第一部分朝上,而该第二部分朝下,该风扇支架的第一部分的端部设置该风扇部;该风扇件还包括—第一挡块,设置于该底座,且于第一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二支点的后下方,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二支点的下方,于第二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二支点的前下方;其中,该第二部分沿轴向方向具有一沟槽,该第一挡块对应于该沟槽,使该风扇支架于旋转移动时,该第一挡块对应于该沟槽与该风扇支架相对来回移动。上述的风扇鼠,其中,该主骨架的后端朝上弯曲。上述的风扇鼠,其中,该风扇鼠还包括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骨架的中段分别以至少一第三支点旋转连接至该支撑件的前端,该支撑件的后端分别以至少一第四支点旋转连接至该底座。上述的风扇鼠,其中,该风扇件还包括一支撑件,该支撑件的前端以该第二支点旋转连接至该主骨架的后端,该支撑件的后端以一第三支点旋转连接至该风扇支架的中段, 该风扇支架的前端设置该风扇部,该风扇支架的后端以一第四支点旋转连接至该底座。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支撑骨架以及风扇支架的旋转移动,而能使手掌握持部掀起以及使风扇支架竖起,让风扇部所吹送的气流能直接吹出风扇鼠,且能直接吹拂使用者本身,使得使用者除了手部以外,其余如躯干或头部等部位均能享受风扇部的吹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IA为根据本发明第--实施例位于位于第--位置的风扇鼠的立体图
图IB为根据本发明第--实施例位于位于第二二位置的风扇鼠的立体图
图IC为根据本发明第--实施例位于位于第--位置的风扇鼠的剖面图
图ID为根据本发明第--实施例位于位于第二二位置的风扇鼠的剖面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第二二实施例位于位于第--位置的风扇鼠的剖面图
图邪为根据本发明第二二实施例位于位于第二二位置的风扇鼠的剖面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第三三实施例位于位于第--位置的风扇鼠的剖面图
图3B为根据本发明第三三实施例位于位于第二二位置的风扇鼠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200、300 风扇鼠
101,201,301 底座
102按键部
103、203、303 控制部
104,204,304 主骨架
105,205,305支撑骨架
105a第一端
105b第二端
106,206,306 风扇件
107,207,307 风扇部
108、208、308风扇支架
109、209、309手掌握持部
109a上盖
109b侧翼
111、211、311 第一支点
112、212、312 第二支点
121第一挡块
122第二挡块
123第三挡块
IM第四挡块
205a>208c 沟槽
208a第一部分
208b第二部分
221第一挡块
222第二挡块
313第三支点
314第四支点315第五支点316第六支点321第一支撑件322第二支撑件S 距离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IA至图1D,图IA及图I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鼠100的立体图,图IC及图ID则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鼠100的剖面图。其中,图IA及图IC为本发明位于第一位置的风扇鼠100,图IB及图ID为本发明位于第二位置的风扇鼠100。如图IA及图IB所示,本发明的风扇鼠100包括底座101、按键部102、控制部 103、主骨架104、支撑骨架105、风扇件106及手掌握持部109。按键部102设置于底座101 的前端上。控制部103设置于底座101,并连通该底座101的上方及下方,且可前后移动一距离S。该主骨架104移动设置于底座101上,以主骨架104的前端连接至控制部103。该支撑骨架105可为单一支撑骨架105,或如图IB所示为三个支撑骨架105,或可为其它数量的多个支撑骨架105。该支撑骨架105具有第一端10 及第二端105b,第一端10 以第一支点111旋转连接至主骨架104的中段,通过控制部103前后移动距离S以前后移动主骨架104,而使该支撑骨架105旋转移动。该风扇件106包含风扇部107及风扇支架108,风扇支架108以第二支点112旋转连接至主骨架104的后端,并连接至风扇部107,通过控制部103前后移动距离S以前后移动主骨架104,而使风扇支架108及风扇部107旋转移动。手掌握持部109设置于底座101 的后端上,与该底座101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置主骨架104、支撑骨架105及风扇件106。手掌握持部109连接至支撑骨架105的第二端10 ,且通过该支撑骨架105的旋转移动而离开或返回底座101。手掌握持部109可为单一手掌握持部109,而可与单一支撑骨架105的第二端10 连接。或者包含一上盖109a及多个侧翼109b,该上盖109a位于手掌握持部 109的中央区域,该些侧翼109b分别位于手掌握持部109的两侧区域,且上盖109a及侧翼 109b分别连接至多个支撑骨架105的第二端10恥。而于本实施例中如图IB所示,则包含一个上盖109a、二个侧翼109b及三个支撑骨架105,而该上盖109a及该些侧翼109b分别与该些支撑骨架105的第二端10 连接。其中,如图IA及图IC所示,手掌握持部109设置于底座101时,此为第一位置。控制部103移动距离S之后,如图IB及图ID所示,手掌握持部109离开底座101,此为第二位置。此外, 该手掌握持部109也可具有开口,使风扇部107在第一位置时也可将产生的气流吹送出风扇鼠100。风扇部107可与风扇鼠100的电源连接,两者间可加设温控组件,于周遭温度升高时启动风扇部107。也可在两者间加设开关,并且将该开关设置于控制部103,让使用者可手动激活风扇部107。如图IC及图ID所示,为了通过控制部103前后移动距离S以前后移动主骨架104,而使支撑骨架105旋转移动,本发明的风扇鼠100进一步包括第一挡块121及第二挡块 122。该第一挡块121设置于底座101,且于第一位置下,第一挡块121位于第一支点111的后上方。于第二位置下,第一挡块121位于第一支点111的后上方。该第二挡块122设置于底座101,且于第一位置下,第二挡块122位于第一挡块121的上方且前后介于第一支点 111及第一挡块121之间。于第二位置下,第二挡块122位于第一挡块121及第一支点111 的前上方。其中,支撑骨架105位于第一挡块121及第二挡块122之间旋转移动。第一挡块 121及第二挡块122的数量可各为单一个或大于一个,如图IB所示,多个支撑骨架105可共享单一第一挡块121及单一第二挡块122,另也可单一支撑骨架105对应单一第一挡块121 及单一第二挡块122,也可多个支撑骨架105对应多个第一挡块121及单一第二挡块122, 也可多个支撑骨架105对应单一第一挡块121及多个第二挡块122。此外,如图IC及图ID所示,为了通过控制部103前后移动距离S以前后移动主骨架104,而使风扇支架108及风扇部107旋转移动,风扇支架108以第二支点112旋转连接至主骨架104的后端,且风扇件106进一步包括第三挡块123及第四挡块124。该第三挡块123设置于底座101,且于第一位置下,第三挡块123位于第二支点112的后下方。于第二位置下,第三挡块123位于第二支点112的后下方。该第四档块IM设置于底座101,且于第一位置下,第四挡块1 位于第三挡块123的下方且前后介于第二支点112及第三挡块123之间。于第二位置下,第四挡块IM位于第三挡块123及第二支点112的前下方。其中,风扇支架108朝后下的一端位于第三挡块123及第四挡块IM之间旋转移动。此外,主骨架104的后端可朝上弯曲。因此,如图IC及图ID所示,本实施例的风扇鼠100于图IC的第一位置时,手掌握持部109位于底座101上,而呈现一般鼠标使用状态,风扇部107也躺设于手掌握持部109 及底座101间的容置空间内。本实施例的风扇鼠100于控制部103往风扇鼠100后方移动距离S之后,主骨架104也往后移动距离S,使第一挡块121与第一支点111形成一力矩,进而使支撑骨架105旋转移动,手掌握持部109也随的旋转而掀起。于主骨架104往后移动距离S时,第三挡块123与第二支点112形成一力矩,进而使风扇支架108旋转移动而竖起。 手掌握持部109的掀起及风扇支架108的竖起则使本实施例的风扇鼠100变成图ID的第二位置。本实施例的风扇鼠100藉此让风扇部107所吹送的气流能直接吹出风扇鼠100,且能直接吹拂使用者本身,使得使用者除了手部以外,其余如躯干或头部等部位均能享受风扇部107的吹拂。相反地,于图ID的第二位置下,控制部103往风扇鼠100前方移动距离S之后,主骨架104也往前移动距离S,使第二挡块123与第一支点111形成另一方向的力矩,进而使支撑骨架105旋转移动,手掌握持部109也随之旋转而放回底座101。于主骨架104往前移动距离S时,第四挡块IM与第二支点112形成另一方向的力矩,进而使风扇支架108旋转移动而躺下。手掌握持部109的放回及风扇支架108的躺下则使本实施例的风扇鼠100变回图IC的第一位置。第二实施例请参照图2A及图2B,图2A为本发明位于第一位置的风扇鼠200的剖面图,图2B 为本发明位于第二位置的风扇鼠200的剖面图。如图2A及图2B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支撑骨架205及风扇支架208旋转移动的方式不同。如图2A及图2B所示,为了通过控制部203前后移动距离S以前后移动主骨架204, 而使支撑骨架205旋转移动,本发明的风扇鼠200进一步包括第一挡块221。该第一挡块 221设置于底座201,且于第一位置下,第一挡块221位于第一支点211的后上方。于第二位置下,第一挡块221位于第一支点211的上方或后上方。支撑骨架205沿轴向方向具有沟槽20 ,第一挡块221对应于该沟槽20 ,使支撑骨架205于旋转移动时,第一挡块221 对应于沟槽20 与支撑骨架205相对移动。第一挡块221的数量可各为单一个或大于一个,多个支撑骨架205可共享单一第一挡块221,另也可单一支撑骨架205对应单一第一挡块 221。此外,如图2A及图2B所示,为了通过控制部203前后移动距离S以前后移动主骨架204,而使风扇支架208及风扇部207旋转移动。该风扇支架208具有第一部分208a及第二部分208b,该第一部分208a及该第二部分208b呈现夹角120度至140度。主骨架204 的后端以第二支点212旋转连接至第一部分208a及第二部分208b的夹角端点,并以夹角小于180度的方向朝前设置该风扇支架208。第一部分208a朝上,而该第二部分208b则朝下,且风扇支架208的第一部分208a的端部设置风扇部207。风扇件206进一步包括第二挡块222。该第二挡块222设置于底座201,且于第一位置下,第二挡块222位于第二支点 212的后下方。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第二挡块222位于第二支点212的下方。于第二位置下,第二挡块222位于第二支点212的前下方。第二部分208b沿轴向方向具有沟槽 208c,第二挡块222对应于该沟槽208c,使风扇支架208于旋转移动时,第二挡块222对应于沟槽208c与风扇支架208相对来回移动。此外,主骨架204的后端可朝上弯曲。因此,如图2A及图2B所示,本实施例的风扇鼠200于图2A的第一位置时,控制部 203往风扇鼠200后方移动距离S之后,主骨架204也往后移动距离S,使第一挡块221与第一支点211形成一力矩,进而使支撑骨架205旋转移动,手掌握持部209也随之旋转而掀起。于主骨架204往后移动距离S时,第二挡块222与第二支点212形成一力矩,进而使风扇支架208旋转移动而竖起。手掌握持部209的掀起及风扇支架208的竖起则使本实施例的风扇鼠200变成图2B的第二位置。相反地,于图2B的第二位置下,控制部203往风扇鼠200前方移动距离S之后,主骨架204也往前移动距离S,使第一挡块221与第一支点211形成另一方向的力矩,进而使支撑骨架205旋转移动,手掌握持部209也随之旋转而放回底座201。于主骨架204往前移动距离S时,第二挡块222与第二支点212形成另一方向的力矩,进而使风扇支架208旋转移动而躺下。手掌握持部209的放回及风扇支架208的躺下则使本实施例的风扇鼠200变回图2A的第一位置。第三实施例请参照图3A及图3B,图3A为本发明位于第一位置的风扇鼠300的剖面图,图为本发明位于第二位置的风扇鼠300的剖面图。如图3A及图:3B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支撑骨架305及风扇支架308旋转移动的方式不同。如图3A及图;3B所示,为了通过控制部303前后移动距离S以前后移动主骨架304, 而使支撑骨架305旋转移动,本发明的风扇鼠300进一步包括第一支撑件321。支撑骨架
9305的中段以第三支点313旋转连接至第一支撑件321的前端,第一支撑件321的后端则以第四支点314旋转连接至底座301。此外,如图3A及图;3B所示,为了通过控制部303前后移动距离S以前后移动主骨架304,而使风扇支架308及风扇部307旋转移动,风扇件306进一步包括第二支撑件322。 第二支撑件322的前端以第二支点312旋转连接至主骨架304的后端,第二支撑件322的后端以第五支点315旋转连接至风扇支架308的中段,风扇支架308的前端设置风扇部307, 风扇支架308的后端以第六支点316旋转连接至底座301。因此,如图3A及图:3B所示,本实施例的风扇鼠300于图3A的第一位置时,控制部 303往风扇鼠300后方移动距离S之后,主骨架304也往后移动距离S,使第一支点311与第三支点313形成一力矩,进而使支撑骨架305旋转移动,手掌握持部309也随之旋转而掀起。于主骨架304往后移动距离S时,第五支点315与第六支点316形成一力矩,进而使风扇支架308旋转移动而竖起。手掌握持部309的掀起及风扇支架308的竖起则使本实施例的风扇鼠300变成图;3B的第二位置。相反地,于图;3B的第二位置下,控制部303往风扇鼠300前方移动距离S之后,主骨架304也往前移动距离S,使第一支点311与第三支点313形成另一方向的力矩,进而使支撑骨架305旋转移动,手掌握持部309也随之旋转而放回底座301。于主骨架304往后移动距离S时,第五支点315与第六支点316形成另一方向的力矩,进而使风扇支架308旋转移动而躺下。手掌握持部309的放回及风扇支架308的躺下则使本实施例的风扇鼠300变回图3A的第一位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支撑骨架105、205及305以及风扇支架108、208及 308旋转移动的方式,能够彼此交互混合使用,而不限定于实施例中的使用方式。举例而言, 可使用第一实施例中支撑骨架105旋转移动的方式搭配第二实施例中风扇支架208旋转移动的方式或搭配第三实施例中风扇支架308旋转移动的方式,也可使用第二实施例中支撑骨架205旋转移动的方式搭配第一实施例中风扇支架108旋转移动的方式或搭配第三实施例中风扇支架308旋转移动的方式,还可使用第三实施例中支撑骨架305旋转移动的方式搭配第一实施例中风扇支架108旋转移动的方式或搭配第二实施例中风扇支架208旋转移动的方式。本发明通过支撑骨架105、205及305以及风扇支架108、208及308的旋转移动,而能使手掌握持部109、209及309掀起以及使风扇支架108、208及308竖起,让风扇部107、 207及307所吹送的气流能直接吹出风扇鼠100、200及300,且能直接吹拂使用者本身,使得使用者除了手部以外,其余如躯干或头部等部位均能享受风扇部的吹拂。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扇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一按键部,设置于该底座的前端上;一控制部,设置于该底座,并连通该底座的上方及下方,且可前后移动一距离; 一主骨架,移动设置于该底座上,以该主骨架的前端连接至该控制部; 至少一支撑骨架,该支撑骨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以一第一支点旋转连接至该主骨架的中段,通过该控制部前后移动该距离以前后移动该主骨架,而使该支撑骨架旋转移动;一风扇件,包含一风扇部及一风扇支架,该风扇支架以一第二支点旋转连接至该主骨架的后端,并连接至该风扇部,通过该控制部前后移动该距离以前后移动该主骨架,而使该风扇支架及该风扇部旋转移动;及一手掌握持部,设置于该底座的后端上,与该底座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置该主骨架、该支撑骨架及该风扇件,该手掌握持部连接至该支撑骨架的第二端,且通过该支撑骨架的旋转移动而离开或返回该底座;其中,该控制部于移动该距离之前为第一位置,该控制部于移动该距离之后为第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鼠,其特征在于,该手掌握持部包含一上盖及多个侧翼,该上盖位于手掌握持部的中央区域,该些侧翼分别位于该手掌握持部的两侧区域,且该上盖及该些侧翼连接至该支撑骨架的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一挡块,设置于该底座,且于第一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一支点的后上方,于第二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一支点的后上方;及至少一第二挡块,设置于该底座,且于第一位置下,该第二挡块位于该第一挡块的上方且前后介于该第一支点及该第一挡块之间,于第二位置下,该第二挡块位于该第一挡块及该第一支点的前上方;其中,该支撑骨架位于该第一挡块及该第二挡块之间旋转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鼠,其特征在于,该主骨架的后端以该第二支点旋转连接至该风扇支架的中段,该风扇支架朝前上的一端设置该风扇部;该风扇件还包括一第一挡块,设置于该底座,且于第一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二支点的后下方, 于第二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二支点的后下方;及一第二档块,设置于该底座,且于第一位置下,该第二挡块位于该第一挡块的下方且前后介于该第二支点及该第一挡块之间,于第二位置下,该第二挡块位于该第一挡块及该第二支点的前下方;其中,该风扇支架朝后下的一端位于该第一挡块及该第二挡块之间旋转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鼠,其特征在于,该主骨架的后端朝上弯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一挡块,设置于该底座,且于第一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一支点的后上方,于第二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一支点的上方或后上方;其中,该支撑骨架沿轴向方向分别具有一沟槽,该第一挡块分别对应于该沟槽,使该支撑骨架于旋转移动时,该第一挡块分别对应于该沟槽与该支撑骨架相对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鼠,其特征在于,该风扇支架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呈现夹角120度至140度,该主骨架的后端以该第二支点旋转连接至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的夹角端点,并以该夹角小于180度的方向朝前设置该风扇支架,且该第一部分朝上,而该第二部分朝下,该风扇支架的第一部分的端部设置该风扇部;该风扇件还包括一第一挡块,设置于该底座,且于第一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二支点的后下方, 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二支点的下方,于第二位置下,该第一挡块位于该第二支点的前下方;其中,该第二部分沿轴向方向具有一沟槽,该第一挡块对应于该沟槽,使该风扇支架于旋转移动时,该第一挡块对应于该沟槽与该风扇支架相对来回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鼠,其特征在于,该主骨架的后端朝上弯曲。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鼠,其特征在于,该风扇鼠还包括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骨架的中段分别以至少一第三支点旋转连接至该支撑件的前端,该支撑件的后端分别以至少一第四支点旋转连接至该底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鼠,其特征在于,该风扇件还包括一支撑件,该支撑件的前端以该第二支点旋转连接至该主骨架的后端,该支撑件的后端以一第三支点旋转连接至该风扇支架的中段,该风扇支架的前端设置该风扇部,该风扇支架的后端以一第四支点旋转连接至该底座。
全文摘要
一种风扇鼠,包括底座;设置于该底座前端上的按键部;设置于该底座并连通该底座的上下方且可前后移动一距离的控制部;移动设置于该底座上的主骨架,以其前端连接至该控制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的支撑骨架,该第一端以第一支点旋转连接至该主骨架的中段;包含风扇部及风扇支架的风扇件,该风扇支架以第二支点旋转连接至该主骨架的后端,并连接至该风扇部;以及设置于该底座后端上且连接至该支撑骨架的第二端的手掌握持部,其与该底座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置该主骨架、该支撑骨架及该风扇件。
文档编号G06F3/033GK102314234SQ20101022450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7日
发明者吴晟瑞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