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阖装置及应用此开阖装置的小型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459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阖装置及应用此开阖装置的小型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开阖装置及应用此开阖装置的小型电子装置,是利用小型电子 装置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于互相重叠合状态滑动而开阖,适当的开阖装置及应用此开阖 装置的小型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特别是像口袋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电子字典及携带型电话机等小型电子装置中,开阖装置是利用一种滑动机构, 将上面设有键盘部,略呈矩形的第一壳体及同样于上面设有显示部,略呈矩形的第二壳体, 在互相重叠合、闭阖的状态下,于长边方向做出相对滑动,使得第一壳体上面露出为开启状 态,依据日本特开2008-113067号公报为习知的技术。日本特开2008-113067号公报所记 载的开阖装置是具有转轴手段,于开启动作结束时,用以使得第二壳体的前端侧相对第一 壳体转动而倾斜。若依据日本特开2008-113067号公报所记载的开阖装置,在来自滑动机构,产生 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的开启动作结束时,藉由转轴手段使得第二壳体的前端侧相对第一 壳体转动而倾斜,因此,具有容易观赏第二壳体的显示部显示的画面的优点。然而,在此状 态下,当持续操作第一壳体上的键盘部,而未考虑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重量平衡,将导致 状态不安定,具有第二壳体往后方倒等问题,且在第二壳体表面上设有操作键的情况下,更 使得开启状态变得不安定,具有难以操作操作键的问题。此现象在只有滑动机构的开阖装 置的情况下也有相同情况。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阖装置,是利用滑动机构,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 壳体滑动动作为开启状态后,使得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下降,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于 同一平面上并置的开阖装置。为了达成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开阖装置,是使得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相对地 开阖,包括一转轴手段及一滑动机构。转轴手段设置于第一壳体。滑动机构具有设置于转 轴手段的可动部的一滑座元件。其中,转轴手段具有使得滑座元件以水平状态于上下方向 转动,上升、下降动作的一连结机构,滑动机构更具有设置于第二壳体一侧,相对滑座元件 卡合为可滑动的一滑板及弹性设置于滑板与滑座元件间的一弹性手段。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转轴手段包括一第一转轴手段及一第二转轴手段。第一 转轴手段具有一连结机构。一第二转轴手段随着第一转轴手段动作而进行动作。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一种开阖装置使得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相对地开 阖,其包括一滑动机构、一第一转轴手段及一第二转轴手段。滑动机构装置于第一壳体与第 二壳体间,使得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做出重叠合的闭阖状态及露出第一壳体上面的开 启状态。第一转轴手段具有一第一连结机构,于来自滑动机构的开启动作结束时操作,使得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下降。第二转轴手段,随着第一转轴手段动作而进行动作。其中,第 一转轴手段与第二转轴手段使得第二壳体于来自滑动机构的开启动作结束时,相对第一壳 体以保持水平状态转动,使得与第一壳体并置。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下面两侧部上分别设有一导轨沟,使第一转轴 手段与第二转轴手段的上部侧活动,且导轨沟上分别具有容许第一转轴手段及第二转轴手 段转动的一凹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转轴手段也设有连结机构。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滑动机构具有一滑座元件、一滑板及一弹性手段。滑座元 件固定设置于第一壳体一侧的第一转轴手段的一第一底座及第二转轴手段的一第二底座。 滑板设置于第二壳体一侧,相对滑座元件卡合为可滑动。弹性手段弹性设置于滑板与滑座 元件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手段更具有一转动控制手段,于第二壳体相对 第一壳体下降动作时动作。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手段具有一第二转轴栓、一第一连结臂、一第二 连结臂及一第一转轴栓。第二转轴栓固定于一第一组装元件,第一组装元件是设置于第一 壳体一侧。第一连结臂及一第二连结臂相对第二转轴栓,间隔相对连结为可转动。第一转 轴栓设置于第一连结臂及第二连结臂的各活动端侧,为可转动。其中,第一转轴栓固定于滑 座元件上设置的一第一底板。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转轴手段具有一第四转轴栓、一第三连结臂、一第四 连结臂及一第三转轴栓的开阖装置。第四转轴栓固定于一第二组装元件,第二组装元件设 置于第一壳体一侧。第三连结臂及一第四连结臂,相对第四转轴栓,间隔相对连结为可转 动。第三转轴栓设置于第三连结臂及第四连结臂的各活动端侧,为可转动。其中,第三转轴 栓固定于滑座元件上设置的一第二底板。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一种开阖装置是利用上述第一连结机构具有一第一连结 圆盘、一对第一连结底座及一对第一制动臂的开阖装置。第一连结圆盘设置于一第二连结 臂的中央部为可转动。该对第一连结底座,限制一第一转轴栓及一第二转轴栓转动。该对 第一制动臂,连结该等第一连结底座及该第一连结圆盘。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一种开阖装置是利用设置于上述第二转轴手段的一第二 连结机构具有一第二连结圆盘、一对第二连结基座及一对第二制动臂的开阖装置。第二连 结圆盘设置于第四连结臂的中央部为可转动。该对第二连结基座,分别限制第三转轴栓及 第四转轴栓转动。该对第二制动臂分别连结该等第二连结基座及该第二连结圆盘。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一种开阖装置是利用上述转动控制手段具有一对第一凸 轮元件、一对第二凸轮元件及一对弹性手段的开阖装置。该对第一凸轮元件,分别使得第一 转轴栓及第二转轴栓插通为可转动,固定于第一连结臂及第二连结臂。该对第二凸轮元件, 与该等第一凸轮元件相对,限制第一转轴栓及第二转轴栓转动。该对弹性手段推压该等第 二凸轮元件于该等第一凸轮元件一侧。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一小型电子装置是利用上述的开阖装置,设置于第一壳 体与第二壳体间的小型电子装置。依据本发明,藉由滑动机构,使得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于水平方向滑动而开阖,在开启动作结束时,将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以维持水平状态,使其下降,并相对第一壳体 并置,因此可达成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按键操作等容易执行的效果。


图1为应用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小型电子装置的斜视图;图2为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动作的斜视图;图3为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动作的斜视图;图4为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动作的斜视图;图5为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动作的侧面图,分别显示(a)为第二壳体的 滑动动作前的状态;(b)第二壳体的滑动动作结束时的状态;(c)为第一壳体的下降动作开 始时的状态;(d)为第二壳体的下降动作结束时的状态;图6为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滑动机构的斜视图;图7为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滑动机构的动作的斜视图;图8为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滑动机构的动作的斜视图;图9为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第一壳体的斜视图;图10为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第二壳体的内侧斜视图;图11为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滑座元件的斜视图;图12为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滑动机构的部分纵剖面图;图13为图6的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位于左侧的第一转轴手段的纵剖面图;图14为图6的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位于右侧的第二转轴手段的纵剖面图;图15为图13所显示的第一转轴手段的分解斜视图;图16为图14所显示的第二转轴手段的分解斜视图;图17为说明图13所显示的第一转轴手段的下降动作,分别显示(a)滑动机构产 生的滑动动作开始前状态;(b)滑动动作结束时的状态;(c)下降动作开始时的状态;(d) 下降动作结束时的状态;图18为说明图14所显示的第二转轴手段的下降动作,分别显示(a)滑动机构产 生的滑动动作开始前状态;(b)滑动动作结束时的状态;(c)下降动作开始时的状态;(d) 下降动作结束时的状态;图19为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第一转轴栓及第二转轴栓的斜视图;图20为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第三转轴栓及第四转轴栓的斜视图;图21为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第一凸轮元件的斜视图;图22为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第二凸轮元件的斜视图;图23为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第一组装轴及第二组装轴的斜视图;图M为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第一制动圆盘及第二制动圆盘的斜视图;图25为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第一连结圆盘及第二连结圆盘的斜视图;图沈为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第一间隔物及第二间隔物的斜视图;图27为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第一制动臂及第二制动臂的斜视图;以及图观为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第一连结底结及第二连结底座的斜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计算机2 第一壳体2a 键盘沘收容凹部2c 前端部3 第二壳体3a 显示部3b 转轴外壳收容沟3c:凹部3d 顶部3e 操作键或操作按钮3f 角部3g 组装凸部4:开阖装置5 滑动机构6 第一转轴手段6a 第一转轴外壳6b、6c、7b、7c :半壳体6d、7d:制动部6e、7f:插通孔7 :第二转轴手段7a 第二转轴外壳7e:内周沟8:滑座元件8a 基板8b 组装沟8c 滑动促进元件8d 组装片8e 导线插通孔8f:导轨沟9 第一底板9a、10a、17a、41a 侧板10 第二底板11 滑板Ila:轨条部lib:组装栓12,26 弹性手段13 弹簧支架14 转动控制手段
15 第一连结机构16 第一转轴栓16a、18a、40a、42a 第一变形轴部16b、18b、40b、42b 第一圆形轴部16c、18c、40f、42f 第二变形轴部16d、18d、40c、42c 第一周沟16e、18e 第三变形轴部16f、18f、40e、42e 第二周沟16g、18g 第四变形轴部16h、18h、40d、42d 第二圆形轴部17 第一组装元件17b、4Ib 变形组装孔18 第二转轴栓19 第一连结臂19a、23a、31a、32a、43a、44a、46a、49a、50a 插通孔19b 卡合凹部20 第二连结臂20a、20b、30a、44b、48a 组装孔23、28、46 垫圈24 第一凸轮元件Ma:圆形插通孔24b:凸轮凹部24c、33a、51a 凸部25:第二凸轮元件25a:凸轮凸部、25bJ6a、34a、52a 变形插通孔27、35、53、54 :E 环29:第一组装轴29a、32b、47a、50b 凸缘部29b、47b:大径部29c、47c:小径部30:第一制动圆盘31:第一连结圆盘31b、33b、49b、51b 连结孔32:第一间隔物32c、50c:管部33:第一制动臂33c、51c:收容部34:第一连结底座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开阖装置。作为实施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最佳实施例,为使得小型电子装置的第一壳体与第 二壳体相对地开阖,其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的转轴手段及具有设置于转轴手段的可动部的 滑座元件的滑动机构。其中,转轴手段具有使得滑座元件以水平状态于上下方向转动,且上 升、下降动作的连结机构;滑动机构更具有设置于第二壳体一侧,相对滑座元件卡合为可滑 动的滑板及弹性设置于滑板与滑座元件间的弹性手段,再者,将依此构成的开阖装置设置 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的小型电子机器。以下,针对小型电子装置一例的口袋型计算机作为实施本发明的说明,有关本发 明的开阖装置可利用口袋型计算机以外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电子字典及携带型电话机等小型电子装置。依据图示,于图1至图4、图6至图8中的指示记号1,概略地表示例如口袋型计算 机,此口袋型计算机1由上面具有键盘部加的第一壳体2、上面具有显示部3a的第二壳体 3及设置于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间的开阖装置4所构成,其中,开阖装置4更由滑动机 构5、第一转轴手段6及第二转轴手段7所构成。接着,第一转轴手段6及第二转轴手段7, 如图12至图16所示,分别收容在半壳体6b、6c组成的第一转轴外壳6a以及半壳体7b、7c 组成的第二转轴外壳7a内。再者,可将此第一转轴手段6及第二转轴手段7统一成一转轴 手段,于此情况下,此一转轴手段由第一转轴手段6构成为较佳。又,指示记号6e、6e及7f、 7f分别为插通孔,使插通垫圈23、23及46、46。第一壳体2的后端部两侧上,特别是如图9所示,分别设有收容凹部2b、2b,收容第 一转轴外壳6a及第二转轴外壳7a下部侧。第二壳体3的下面两侧部上,特别是如图5 (a) 至(d)及图10所示,横越前后(短边)方向分别设有第一转轴手段6及第二转轴手段7的 转轴外壳收容沟:3b、3b,如图12至图14所示,其内部分别收容第一转轴外壳6a及第二转轴34b,52b 组装栓部 40 第三转轴栓 40g、42g 第三圆形轴部41A-Ap — 弟—二组装元件42第四转轴栓43第三三连结臂44第四连结臂45A-Ap — 弟—二连结机构47A-Ap — 弟—二组装轴48A-Ap — 弟—二制动圆盘49A-Ap — 弟—二连结圆盘50A-Ap — 弟—二间隔物51A-Ap — 弟—二制动臂52A-Ap — 弟—二连结底座55A-Ap — : 一二垫圈外壳7a上侧。再者,转轴外壳收容沟北、北的前端部上分别设有凹部3c、3c,以容许第一转 轴外壳6a及第二转轴外壳7a转动。此第一转轴外壳6a及第二转轴外壳7a,特别是如图5、 图15及图16所示,分别具有制动部6d、7d,分别与转轴外壳收容沟!3b、3b的平坦顶部3d、 3d接触。再者,如图1至图4所示,指示记号!Be是设置于第二壳体3—侧的操作键或操作 按钮。滑动机构5,特别是图6至图8、图11及图12所示,由滑座元件8、滑板座11、一对 弹性手段12、12所构成。滑座元件8具有基板8a及分别装置于此基板8a两侧部上,剖面 略呈横U字形状的组装沟8b、8b。滑座元件8藉由分别固定于第一转轴手段6及第二转轴 手段7的第一底板9及第二底板10,设置于第一壳体2 —侧上。滑板11是平面略呈方形, 组装于第二壳体3下面形成的组装凸部3g、3g,其两侧部的轨条部IlaUla分别插通于剖面 略呈横U字形状的促进滑动元件8c、8c上的导轨沟8f、8f,促进滑动元件8c、8c装置于滑座 元件8的组装沟8b、8b上。弹性手段12、12分别弹性设置于滑板11与滑座元件8的两侧 部间,形成于例如蛇形弹簧。又,滑座元件8上的指示记号Se指的是导线插通孔。弹性手 段12、12的各一端部,藉由组装栓IlbUlb分别装置于滑板11为可转动,其各另一端部分 别装置于弹簧支架13、13为可转动,弹簧支架13、13是分别装置于滑座元件8的两侧部上 设有的组装片8d、8d上。于左侧的第一转轴手段6具有转动控制手段14及第一连结机构15,由第一转轴 栓16、第一组装元件17、第二转轴栓18、第一连结臂19及第二连结臂20所构成。第一转 轴栓16如上所述,固定于第一底板9的侧板9a,第一底板9藉由滑板11装置于第二壳体3 一侧。第一组装元件17向下装置于第一壳体2的左后部上端,剖面略呈L字形状。第二转 轴栓18装置于第一组装元件17的侧板17a。第一连结臂19连接第一转轴栓16与第二转 轴栓18的第一组装元件17 —侧。第二连结臂20连结第一转轴栓16与第二转轴栓18的 各活动端侧。第一转轴手段6的第一转轴栓16,特别是如图15及图19所示,具有固定于第一底 板9的侧板9a,不转动的第一变形轴部16a、接着此第一变形轴部16a的第一圆形轴部16b、 接着此第一圆形轴部16b的第二变形轴部16c、接着此第二变形轴部16c的第一周沟16d、 接着此第一周沟16d的第三变形轴部16e、接着此第三变形轴部16e的第二周沟16f、接着 此第二周沟16f的第四变形轴部16g及接着此第四变形轴部16g的第二圆形轴部16h,分别 于轴方向相邻。第一转轴手段6的第二转轴栓18具有与第一转轴栓16相同的构造,特别是如图 15及图19所示,具有用以固定于第一组装元件17的侧板17a上形成的变形组装孔17b,不 转动的第一变形轴部18a、接着此第一变形轴部18a的第一圆形轴部18b、接着此第一圆形 轴部18b的第二变形轴部18c、接着此第二变形轴部18c的第一周沟18d、接着此第一周沟 18d的第三变形轴部18e、接着此第三变形轴部86e的第二周沟18f、接着此第二周沟18f的 第四变形轴部18g及接着此第四变形轴部18g的第二圆形轴部18h,分别于轴方向相邻。第二转轴手段6的转动控制手段14,特别是如图13及图15所示,具有垫圈23、23、 第一连结臂19、第一凸轮元件对、24、第二凸轮元件25、25、弹性手段洸、洸及E环27、27。 其中,垫圈23、23中心部轴方向上形成的插通孔23a、23a分别插通着第一转轴栓16的第一 圆形轴部16b及第二转轴栓18的第二圆形轴部18b。第一连结臂19上间隔相对形成的插通孔19a、19a分别插通着第一圆形轴部16b、18b为可转动。第一凸轮元件MJ4 (详细图 示为图21)上形成的圆形插通孔Ma J4a,分别插通着第一圆形轴部16b至第二变形轴部 16c及第一圆形轴部18b至第二变形轴部18c之处,其各一端部具有凸轮凹部Mb、Mb,另 一端部边缘分别设有凸部Mc J4c,分别卡合第一连结臂19上的卡合凹部19b、19b。第二 凸轮元件25、25 (详细图示为图22)分别具有凸轮凸部25a、25a,分别于第一凸轮元件24、 24的凸轮凹部24b、24b相对面上,而第二凸轮元件25、25中心部轴方向上分别形成的变形 插通孔25b、25b,分别装置着第一转轴栓16的第二变形轴部16c及第二转轴栓18的第二变 形轴部18c,于轴方向为可滑动但不转动。弹性手段沈、沈例如是波浪状垫圈,其中心部轴 方向上形成的变形插通孔26a、26a,分别插通着第二变形轴部16c、18c。E环27、27分别卡 止于第一周沟16d、18d。第一转轴手段6的第一连结机构15,特别是如图13及图15所示,具有垫圈23、23、 第一连结臂19、第二连结臂20、第一连结圆盘31、第一间隔物32、32、第一制动臂33、33、第 一连结底座;34、;34及E环35、35。其中,垫圈23、23中心部轴方向上形成的插通孔23a、23a 分别插通着第一转轴栓16的第一圆形轴部16b及第二转轴栓18的第二圆形轴部18b。第 一连结臂19上间隔相对形成的插通孔19a、19a分别插通着第一圆形轴部16b、18b。第二 连结臂20使得组装孔20a、20a分别藉由垫圈观、观插通着间隔相对的第一转轴栓16的第 二圆形轴部1 及第二转轴栓18的第二圆形轴部18h,为可转动。第一连结圆盘31 (详细 图示为图25)位于第二连结臂20中心部上形成的组装孔20b,藉由具有凸缘部^a、大径部 29b及小径部^c的第一组装轴29 (详细图示为图2 及具有组装孔30a于中心部轴上的 第一制动圆盘30 (详细图标为图24)装置为可转动之处,于其中心部轴方向上具有插通孔 31a,于外周部上具有相对的连结孔31b、31b。第一间隔物32、32 (详细图示为图26)与第二 连结臂20相邻,形成具有使得第四变形轴部16g及18g分别于其插通孔32a、3h插通为可 转动的凸缘部32b、32b及管部32c、32c。第一制动臂33、33 (详细图示为图27)分别于其一 端部具有凸部33a、33a,其另一端部具有连结孔33b、33b,内侧呈半圆形之处为收容第一制 动圆盘30的收容部33c、33c。第一连结底座34、34(详细图示为图观)中心部轴方向形成 的变形插通孔34a、3^分别插通着第一转轴栓16的第四变形轴部16g及第二转轴栓18的 第四变形轴部18g,于端部分别具有组装栓部34b、34b,限制转动。E环35、35分别装置于第 二周沟16f及18f。若更详细说明关于此第一连结机构15的主要部分,是第一连结圆盘31装置于第 一组装轴四为可转动,接触第一间隔物32、32的凸缘部32b、32b上面,第一连结底座34、34 分别接触第一间隔物32、32的筒部32c、32c。第一制动臂33、33使得其连结孔3北、3北分 别插入第一连结底座;34、34的组装栓部34b、34b而连结,凸部33a、33a分别插入第一连结 圆盘31的连结孔31b、31b而连结。此第一连结机构15与稍后说明的第二连结机构45 — 起动作,使得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不转动,也可使其下降。接着,于右侧的第二转轴手段7具有第三转轴栓40、第二组装元件41、第四转轴栓 42、第三连结臂43及第四连结臂44。第三转轴栓40如上所述,固定于第二底板10的侧板 10a,第二底板10藉由滑座11装置于第二壳体3 —侧上。第二组装元件41向下装置于第 一壳体2的右后部上端,剖面略呈L字形状。第四转轴栓42装置于此第二组装元件41。第 三连结臂43连接组装元件41 一侧的第三转轴栓40与第四转轴栓42。第四连结臂44连接第三转轴栓40与第四转轴栓42的各活动端侧。第三转轴栓40,特别是如图16及图20所示,具有用以固定于第二底板10的侧板 IOa上的第一变形轴部40a、第一圆形轴部40b、第一周沟40c、第二圆形轴部40d、第二周沟 40e、第二变形轴部40f及半径较小的第三圆形轴部40g,于轴方向相邻。第四转轴栓42与第三转轴栓40具有相同构造,如同图16及图20所示,具有插入 第二组装元件41的侧板41a上形成的变形组装孔41b用以固定的第一变形轴部42a、第一 圆形轴部42b、第一周沟42c、第二圆形轴部42d、第二周沟42e、第二变形轴部42f及半径较 小的第三圆形轴部42g,于轴方向相邻。接着,垫圈46、46中心部轴方向上形成的插通孔46a、46a分别插通着第三转轴栓 40的第一圆形轴部40b及第四转轴栓42的第一圆形轴部42b,第三连结臂43其两端形成 的插通孔43a、43a更插通着第一圆形轴部40b及4 为可转动,第一周沟40c及42c分别 设有E环53、53,以防止第三连结臂43于轴方向滑动。第二转轴手段7的第二连结机构45具有第三连结臂43、第四连结臂44、第二连结 圆盘49、第二间隔物50、50、第二制动臂51、51及E环M、54。第三连结臂43使得第三转 轴栓40及第四转轴栓42的第二组装元件41 一侧插通为可转动。第四连结臂44两端部上 分别形成的插通孔44a、Ma分别插通着第三转轴栓40的第三圆形轴部40g及第四转轴栓 42的第三圆形轴部42g,为可转动,且藉由以第二垫圈55、55防止脱落,为可转动。第二连 结圆盘49(详细图示为图25)位于第四连结臂44中心部上形成的组装孔44b,藉由具有凸 缘部47a、大径部47b及小径部47c的第二组装轴47 (详细图示为图2 及具有组装孔48a 于中心部轴上的第二制动圆盘48(详细图标为图24)装置为可转动之处,于其中心部轴方 向上具有插通孔49a,于外周部上具有相对的连结孔49b、49b。第二间隔物50、50 (详细图 示为图26)与第四连结臂44相邻,具有使得第二变形轴部40f及第二变形轴部42f分别于 插通孔50a、50a插通为可转动的凸缘部50b、50b及管部50c、50c。第二制动臂51、51 (详 细图示为图27)分别于其一端部具有凸部51a、51a、另一端部具有连结孔51b、51b,内侧呈 半圆形之处为收容第二制动圆盘48的收容部51c、51c。第二连结底座52、52 (详细图示为 图观)中心部轴方向形成的变形插通孔52a、5h分别插通着第三转轴栓40的第二变形轴 部40f及第四转轴栓42的第二变形轴部42f,于各端部具有组装栓部52b、52b,限制转动。 E环M54分别装置于第二周沟40e、42e。若更详细说明关于此第二连结机构45的主要部分,第二连结圆盘49装置于第二 组装轴47为可转动,接触第二间隔物50、50的凸缘部50b、50b上面,第二连结底座52、52 接触第二间隔物50、50的管部50c、50c。第二制动臂51、51是使得其连结孔5lb、5Ib分别 插入第二连结底座52、52的组装栓部5沘、5沘而连结,凸部51a、51a分别插入第二连结圆 盘49的连结孔49b、49b而连结。此第二连结机构45与第一连结机构15 —起动作,使得第 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不转动,也可使其下降。又,具有第二连结机构45,确实使得第二壳体3的下降动作不发生错误,但省略此 第二连结机构45,只有第一连结机构15,也可充份进行下降动作。于此情况下,于右侧的第 二转轴手段7具有固定于第二底板10的侧板IOa的第三转轴栓40、装置于第一壳体2的 右后部上端,剖面呈L字形状的第二组装元件41、装置于此第二组装元件41的第四转轴栓 42、连接第三转轴栓40及第四转轴栓42的第二组装元件41 一侧为可转动的第三连结臂43及连接第三转轴栓40及第四转轴栓42的活动端侧为可转动的第四连结臂44。另外,第一凸轮元件MJ4相对第一连结臂19被限制转动,第二凸轮元件25、25 分别相对第一转轴栓16及第二转轴栓18被限制转动。第一转轴栓16、第二转轴栓18、第 三转轴栓40及第四转轴栓42分别相对第一底板9、第二底板10、第一组装元件17及第二 组装元件41而固定,第一连结臂19、第二连结臂20、第三连结臂43及第四连结臂44分别 相对第一转轴栓16、第二转轴栓18、第三转轴栓40及第四转轴栓42不被限制转动。再者, 第一连结圆盘31及第二连结圆盘49分别以第一组装轴四及第二组装轴47为支点而可转 动,第一连结底座34与34及第二连结底座52与52分别相对第一转轴栓16与第二转轴栓 18及第三转轴栓40与第四转轴栓42被限制转动。因此,第二壳体3下降动作时,第一连结臂19与第二连结臂20及第三连结臂43 与第四连结臂44分别以第二转轴栓18及第四转轴栓42为支点转动,随着第一连结臂19、 第二连结臂20、第三连结臂43及第四连结臂44的转动动作,第一转轴栓16及第三转轴栓 40分别以第二转轴栓18及第四转轴栓42为支点转动。接着,随着第二壳体3下降动作,第 一连结臂19、第二连结臂20及第三连结臂43、第四连结臂44转动动作,而分别接着第一连 结臂19与第二连结臂20及第三连结臂43与第四连结臂44转动动作的第一制动臂33、33 及第二制动臂51、51,藉由第一连结臂19及第三连结臂43的转动动作,使得分别固定于第 一连结臂19及第三连结臂43的第一制动臂33、33及第二制动臂51、51变为逆方向转动, 依据此转动动作,其中的一第一制动臂33及第二制动臂51分别往下,而藉由第一连结圆盘 31及第二连结圆盘49转动,另一第一制动臂33及第二制动臂51也分别摆动,动作互相串 连。又,在此,第一连结机构15的第一制动臂33、33及第二连结机构45的第二制动臂 51、51的动作是相反地设定,但若构成于同一方向动作亦可。此第二壳体3下降动作时,第二壳体3以第二转轴栓16及第三转轴栓40为支点 不转动,是因为依据第一制动臂33、33与第二制动臂51、51的连结动作,被限制转动动作。又,若省略于右侧的第二转轴手段7的第二连结机构45的情况,藉由只有左侧的 第二转轴手段6的第一连结机构15,也不会防碍上述的连结动作而可进行。接着,针对关于本发明的开阖装置及应用此开阖装置的小型电子装置的作用效果 说明。首先,如图1所示,为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于闭阖状态下,第一转轴手段6 的第一转轴外壳6a及第二转轴手段7的第二转轴外壳7a的各侧部分别接触第一壳体2上 形成的收容凹部2b、2b的前端部2c、2c,于此状态下,滑动机构5的弹性手段12、12藉由滑 座元件8分别将第二壳体3往闭阖方向推压,因此,第二壳体3于闭阖状态下锁合。另外,于此闭阖状态,欲对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于上下方向开启时,如图 5(a)所示,第一转轴手段6的第一转轴外壳6a的制动部6d及第二转轴手段7的第一转轴 外壳7a的制动部7d分别碰触到转轴外壳收容沟北、北的顶部3d、3d,且相对第二壳体3持 有第一连结机构15与第二连结机构45的抑制转动机能,因此,第二壳体3无法于上下方向 开启。在使用相当于口袋型计算机1时,为了使得第一壳体2上面露出,将第二壳体3往 后方一推,滑动机构5的滑板11最初抵抗弹性手段12、12的弹力,相对滑座元件8滑动而开启,而当一超过中间开启位置时,依据被压缩的弹簧在伸长时的弹力,第二壳体3被推向 开启方向,相对第一壳体2自动地开启。于此开阖动作过程中,欲对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于上下方向开启时,因相对 第二壳体3持有第一连结机构15与第二连结机构45的抑制转动机能及第一转轴外壳6a的 制动部6d及第二转轴外壳7a的制动部7d分别碰触转轴外壳收容沟!3b、3b的顶部3d、3d, 无法进行开启。如图2及图5 (b)所示,当来自滑动机构5,产生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的滑动 开启动作结束,第一转轴手段6的第一转轴外壳6a及第二转轴手段7的第二转轴外壳7a 分别在转轴外壳收容沟:3b、3b的凹部3c、3c的位置,欲对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于上 下方向开启时,第一转轴手段6及第二转轴手段7分别附有第一连结机构15及第二连结机 构45,因此,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欲于上下方向开启也不动作,因此无法于上下方向 开启。在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下降的情况下,第二壳体3如图3及图5(c)所示, 当将第二壳体3往更后方推,第一转轴手段6的第一转轴外壳6a的制动部6d及第二转轴 手段7的第二转轴外壳7a的制动部6d分别位于转轴外壳收容沟!3b、3b的凹部3c、3c,因 此,第一转轴外壳6a及第二转轴外壳7a分别以第二转轴栓18及第四转轴栓42为支点转 动,第二壳体3于水平状态往更后方移动。但如图5(c)所示,第一转轴外壳6a及第二转轴 外壳7a的上部前端部分别碰触凹部3c、3c的角部3f、3f,因此,停止在一指定的位置。于此 停止位置,藉由将第二壳体3从上面推压,如图3、图4、图5(c)及图5(d)所示,第二壳体3 相对第一壳体2保持平行状态下降,与第一壳体2同时并置于例如桌上。在此下降动作时,依据装置于第二壳体3左侧的第一转轴手段6的转动控制手段 14的第一凸轮元件对、24的各凸轮凹部Mb、Mb · 24b,24b及第二凸轮元件25、25的各凸 轮凸部25a、25a-25a,25a,使得第二壳体3下降动作被控制,第二壳体3不会因本体重量而 自然落下。再者,在下降动作开始时的位置与下降动作结束时的位置使其发出喀呖声而停 止。下降动作时,第一连结机构15与第二连结机构45动作,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 2维持水平且平行状态下降着地,可与第一壳体2同一平面。即,依据滑动机构5,于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的开启方向产生的动作结束的 状态,进行下降动作,更将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往后方推压,如图5(b)所示,藉由第 二转轴外壳6a及第二转轴外壳7a分别在凹部3c、3c内转动,可下降动作。如此一来,第一 制动臂33、33及第二制动臂51、51分别一边往相反方向动作,一边容许第一连结臂19与第 二连结臂20及第三连结臂43与第四连结臂44分别以第二转轴栓18与第四转轴栓42为 支点转动,使得第二壳体3维持水平状态而下降。此下降动作是在第二壳体3的接地状态 下,如图17及图18(d)所示,依据第二壳体3的前端接触第一壳体2的后端部而结束。将下降的第二壳体3归位时,将第二壳体3 —上抬,第一连结机构15与第二连结 机构45动作,第二壳体3依据上述下降动作相反动作,回到下降动作前的状态,第一连结臂 19与第二连结臂20及第三连结臂43与第四连结臂44的转动动作分别结束。接着,藉由将第二壳体3往当前方向推,第二壳体3藉由滑动机构5滑动而回到原 来的位置。第二壳体3滑动回到原来的位置时,弹性手段12、12—度被压缩再伸长,因此,依据此压缩力,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从滑动动作的过程中自动闭阖,依据第一转轴外 壳6a及第二转轴外壳7a分别碰触收容凹部2b、2b的前端部2c、2c的动作而结束,安定的 保持此闭阖状态。又,第一组装元件17及第二组装元件41是其侧板17a及41a分别向下而装置,但 也可任意地将其向上装置。再者,使得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下降,相对第一壳体2并 置的情况下,呈现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2同时接地的状态,但使得第二壳体3的下面产生 间隙的构成,也是可随意配置的。再者,使得第二壳体3下降时,使得第一壳体2的上面与 第二壳体3的上面一致为较佳,但非限定于此。又,第二转轴手段7的E环53、53在第三连结臂43的缘部与第二转轴栓外壳7a 的内周沟7e嵌合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接着,也可仅将转动控制手段14的第一凸轮元件 24,24及第二凸轮元件25、25当做摩擦垫圈。本发明因如以上之构成,是因使得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于水平方向滑动可开 阖,于开启动作结束后,使得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维持水平状态下降,并置,以执行下一 动作,可适用于口袋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电子字典及 携带型电话机等小型电子装置的开关装置,另外,以小型电子装置而言,可提供执行不同动 作的装置。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 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开阖装置,其使得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相对地开阖,包括 一转轴手段,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以及一滑动机构,具有设置于该转轴手段的可动部的一滑座元件; 其中,该转轴手段具有使得该滑座元件以水平状态于上下方向转动,上升、下降动作的 一连结机构,该滑动机构更具有设置于该第二壳体一侧,相对该滑座元件卡合为可滑动的 一滑板、及弹性设置于该滑板与该滑座元件间的一弹性手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阖装置,该转轴手段包括 一第一转轴手段,具有该连结机构;以及一第二转轴手段,随着该第一转轴手段动作而进行动作。
3.—种开阖装置,其使得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相对地开阖,包括一滑动机构,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间,使得该第二壳体相对该第一壳体,做 出重叠合的闭阖状态及露出该第一壳体上面的开启状态;一第一转轴手段,具有一第一连结机构,该第一连结机构于来自该滑动机构的开启动 作结束时操作,使得该第二壳体相对该第一壳体下降;以及 一第二转轴手段,随着该第一转轴手段动作而进行动作;其中,该第一转轴手段与该第二转轴手段是使得该第二壳体于来自该滑动机构的开启 动作结束时,相对该第一壳体以保持水平状态转动,使得与该第一壳体并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阖装置,该第二壳体下面两侧部上分别设有一导轨沟,使 该第一转轴手段与该第二转轴手段的上部侧活动,且该等导轨沟上分别具有容许该第一转 轴手段及该第二转轴手段转动的一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阖装置,该第二转轴手段也设有该连结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阖装置,该滑动机构具有一滑座元件,固定装置于该第一壳体一侧的该第一转轴手段的一第一底座及该第二转 轴手段的一第二底座;一滑板,设置于该第二壳体一侧,相对该滑座元件卡合为可滑动;以及 一弹性手段,弹性设置于该滑板与该滑座元件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阖装置,该第一转轴手段更具有一转动控制手段,于该第 二壳体相对该第一壳体下降动作时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阖装置,该第一转轴手段,具有一第二转轴栓,固定于一第一组装元件,该第一组装元件是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一侧; 一第一连结臂、一第二连结臂,相对该第二转轴栓,间隔相对连结为可转动;以及 一第一转轴栓,设置于该第一连结臂及该第二连结臂的各活动端侧,为可转动; 其中,该第一转轴栓固定于该滑座元件上设置的一第一底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阖装置,该第二转轴手段,具有一第四转轴栓,固定于一第二组装元件,该第二组装元件是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一侧; 一第三连结臂、一第四连结臂,相对该第四转轴栓,间隔相对连结为可转动;以及 一第三转轴栓,设置于该第三连结臂及该第四连结臂的各活动端侧,为可转动; 其中,该第三转轴栓固定于该滑座元件上设置的一第二底板。
10.一种开阖装置,其中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一连结机构具有一第一连结圆盘,设置于一第二连结臂的中央部为可转动; 一对第一连结底座,限制一第一转轴栓及一第二转轴栓转动;以及 一对第一制动臂,连结该等第一连结底座及该第一连结圆盘。
11.一种开阖装置,其中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二转轴栓手段设有一第二连结机构 具有一第二连结圆盘,设置于一第四连结臂的中央部为可转动; 一对第二连结基座,限制一第三转轴栓及一第四转轴栓转动;以及 一对第二制动臂,连结该等第二连结基座及该第二连结圆盘。
12.—种开阖装置,其中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动控制手段具有一对第一凸轮元件,分别使得一第一转轴栓及一第二转轴栓插通为可转动,固定于一 第一连结臂及一第二连结臂;一对第二凸轮元件,与该等第一凸轮元件相对,限制该第一转轴栓及该第二转轴栓转 动;以及一对弹性手段,将该等第二凸轮元件推压于该等第一凸轮元件一侧。
13.—种小型电子装置,其是将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阖装置,设 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间。
全文摘要
为了提供一种开阖装置,是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地开阖的开阖装置,是利用一滑动机构使得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滑动动作成为开启状态后,第二壳体接着相对第一壳体下降,使得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于同一平面上并置,其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的一转轴手段及具有一滑座元件,设置于转轴手段的可动部的一滑动机构。其中,转轴手段具有一连结机构,使得滑座元件以水平状态上下方向转动,为上升、下降动作;滑动机构更具有设置于第二壳体一侧,相对滑座元件卡合为可滑动的一滑板及弹性设置于滑板与滑座元件间的一弹性手段。
文档编号G06F1/16GK102056436SQ20101052302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9日
发明者本杉英树 申请人: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