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式散热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207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冷式散热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如用于笔记型计算机等电子发热产品下方的散热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工具,尤 其是具有重量轻、携带方便的笔记型计算机,更是移动商务的最佳助手。然而,笔记型计算 机受限于自身的体积,其内部电子组件或构件在散热方面,显然较一般台式计算机逊色,因 此常需借助一外置式散热结构来提供散热。再加上笔记型计算机在一般使用状况下,是将 其底部与桌面等置放处相贴平,故热量容易囤积而无法散逸,因此,有一种用以置放于笔记 型计算机下方的散热架因应而生。而一般此种散热架,除了以导热或散热性佳的材质制成外,亦有进一步加装风扇 或其它散热装置来提供更佳的散热效果。不论加装风扇或各式散热装置,皆仅得针对散热 架上局部的位置处提供散热作用,故往往仅可针对笔记型计算机的主要热源处,但一般所 加装的风扇或散热装置,却因为产品出厂后即已固定于散热架上,无法配合不同款式的笔 记型计算机,因此并不一定能使其风扇或散热装置正对笔记型计算机的主要热源处,也因 此使得消费者在选购散热架等产品上多有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是通过如制冷组 件与温度超导组件的结合配搭,以便使温度超导组件能将制冷组件产生的低温快速传导至 散热架的整体表面上,如此,笔记型计算机底面即可由散热架提供均勻的低温表面来获得 散热效果,散热架在对应各款笔记型计算机时也不再受到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是通过二传导体 或散热体、与一离心式风扇的组合,一方面可帮助散热架提供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亦可提供 上述制冷组件的热端面进行散热,以便制冷组件所产生的高温也可获得驱离。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包括—散热板,具有一承载面,于该承载面下方具有一内表面,该散热板的内表面上配 置有温度超导组件,另于该散热板上侧朝向所述内表面而延伸有一支撑部,该支撑部上设 有一排热孔;一温度传导体,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鳍片,并贴设于该温度超导组件上;一离心式风扇,具有一吸入口与一排出口,所述吸入口与该温度传导体的各鳍片 相对设置,而所述排出口则与该排热孔间隔相对;一散热体,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散热鳍片,并设于该排热孔与所述排出口之间,且 该散热体的各该散热鳍片顺着所述排出口至该排热孔的方向而延伸成型;以及一制冷组件,具有一冷端面与一热端面,所述冷端面贴设于该温度超导组件上,而所述热端面则与该散热体相贴合。上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中,该散热板于其承载面上形成有突起的垫高部。上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中,所述垫高部由多个块状物以矩阵排列而构成。上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中,该散热板的温度超导组件为多个热管所构成。上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中,该多个热管区分为一第一热管与一第二热管,所 述第一热管与该温度传导体相贴设,而所述第二热管则与该制冷组件的冷端面相贴设。上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中,该散热板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凹槽,该温度超导组 件即埋设于所述凹槽内而定位。上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中,该温度传导体与该散热体皆为铝挤型或堆栈型 的散热器。上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中,该离心式风扇与该散热体上进一步设有一风罩。上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中,该制冷组件为一制冷芯片。上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中,该制冷组件进一步设于一基板上,该基板固设于 该散热板与该散热体之间,且该基板上设有一与该制冷组件形状相符的开口,以供该制冷 组件置入于该开口内。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借由本实用新型制冷式散热架结构,不仅可使散热架整 体表面产生均勻的低温以供笔记型计算机进行散热,也使得各款式的笔记型计算机不再受 到限制,同时运用单一的离心式风扇系统对应二散热体,以一并帮助第一、二散热体进行热 驱离,形成较有效率的散热系统。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本实用新型以仰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2本实用新型以仰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3本实用新型另一仰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4本实用新型以俯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5本实用新型以仰视角的平面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与笔记型计算机配合使用的示意图;图7本实用新型以俯视角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其中,附图标记散热板1承载面10 垫高部 100内表面11 凹槽110支撑部12 排热孔120温度超导组件 13 第一热管 130第二热管131温度传导体2鳍片20[0039]离心式风扇3吸入口30 排出口31风罩32散热体4 散热鳍片40制冷组件5基板50 冷端面 500热端面501 开口51笔记型计算机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 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以仰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 及另一仰视角的立体组合图。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包括一散热板1、 一温度传导体2、一离心式风扇3、一散热体4、以及一制冷组件5 ;其中该散热板1可由铝或铜等导热性良好的材质所构成,并用以供如笔记型计算机 6 (如图6所示)平置其上。散热板1上方具有一笔记型计算机6相贴近的承载面10、下方 则具有一内表面11,另于散热板1上侧朝向其内表面11而延伸一支撑部12,该支撑部12 也可为板状,可用以供散热板1平置时能呈倾斜摆置,以配合笔记型计算机6使其便于操作 者使用,且支撑部12上另设有一排热孔120。再者,散热板1于其内表面11上配置有温度 超导组件13,温度超导组件13是依据散热板1的内表面11而延伸分布;且在本实用新型 所举的实施例中,该温度超导组件13可为多个如热管等超导管,并可区分为至少一第一热 管I30与至少一第二热管131 ;此外,散热板1的内表面11上亦可形成有凹槽110,以供温 度超导组件13埋入而定位。该温度传导体2是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鳍片20,并可为一铝挤型或堆栈型的散热 器,以贴设于上述第一热管130上约相对于散热板1内表面11的中心处。温度传导体2主 要是对应第一热管130,以帮助第一热管130提供冷凝作用。该离心式风扇3是设置于上述温度传导体2的各鳍片20上。离心式风扇3具有 一吸入口 30与一排出口 31,所述吸入口 30是与温度传导体2的各鳍片20相对,而所述排 出口 31则朝向上述散热板1的支撑部12,并与支撑部12的排热孔120间隔相对。该散热体4也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散热鳍片40,且亦可为一铝挤型或堆栈型的散 热器。而散热体4则设于上述排热孔120与排出口 31之间,并使各散热鳍片40顺着排出 口 31至排热孔120的方向延伸成型,以便供离心式风扇3所排出的气流,可顺势通过散热 体4的各散热鳍片40而朝向排热孔120向外排出。此外,离心式风扇3与散热体4上是可 加设一风罩32,以确保离心式风扇3所吹出的气流由散热体4的各散热鳍片40间通过。该制冷组件5可为一制冷芯片,其设于上述散热板1与散热体4之间,并具有一冷 端面500与一热端面501,所述冷端面500贴设于第二热管131上、并亦可使第二热管130 通过所述冷端面500,而所述热端面501则与散热体4相贴合,以通过该制冷组件5的冷端面500与第二热管131接触,使第二热管131能将较低的温度均布传导至散热板1上,同时 散热体4能帮助该制冷组件的热端面进行散热,并通过上述离心式风扇3驱离囤积于散热 体4的各散热鳍片40内的热空气。此外,制冷组件5亦可进一步设于一基板50上,该基板 50上设有一形状与制冷组件5相符的开口 51,以供该制冷组件5置入而能便于固设在散热 板1与散热体4之间,且该基板50亦可由铝或铜等导热性良好的材质所构成,以有助于热 传导。所以,借由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制冷式散热架结构。 如图4及图6所示,由于一般笔记型计算机6底面往往设有止滑垫,造成笔记型计 算机6置放于散热架上时,其底面无法直接与散热架接触。因此,为使散热板1的承载面10 可与笔记型计算机6底面相贴而接触,该散热板1于其承载面10上可形成有一突起的垫高 部100,以借由所述垫高部100而能直接贴合于笔记型计算机6底面。据此,如图5及图6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架开始运作时,是通过制冷组件5 产生低温并由第二热管131将其低温传导至散热板1上,使得散热板1整体表面上皆能有 较低的温度来提供笔记型计算机6底面进行散热;同时,当散热板1的温度逐渐因笔记型计 算机产生的热量而升温时,第一热管130可将散热板1的高温传递至温度传导体2上,并通 过离心式风扇3吸出囤积于温度传导体2的各鳍片20内的热量,从而由排热孔120排出; 且在离心式风扇3排出热量时,由于散热体4是贴设于制冷组件5的热端面501上,故制冷 组件5所产生的热量亦可由散热体4帮助散热,以借由离心式风扇3,一并将囤积于散热体 4的各散热鳍片40内的热量由排热孔120排出。此外,如图7所示,前述突起于散热板1的承载面10上的垫高部100,亦可由多个 块状物以矩阵排列而构成。因此,借由本实用新型制冷式散热架结构,不仅可使散热架整体表面产生均勻的 低温以供笔记型计算机进行散热,也使得各款式的笔记型计算机不再受到限制,同时运用 单一的离心式风扇系统对应二散热体,以一并帮助第一、二散热体进行热驱离,形成较有效 率的散热系统。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 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 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板,具有一承载面,于该承载面下方具有一内表面,该散热板的内表面上配置有温度超导组件,另于该散热板上侧朝向所述内表面而延伸有一支撑部,该支撑部上设有一排热孔;一温度传导体,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鳍片,并贴设于该温度超导组件上;一离心式风扇,具有一吸入口与一排出口,所述吸入口与该温度传导体的各鳍片相对设置,而所述排出口则与该排热孔间隔相对;一散热体,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散热鳍片,并设于该排热孔与所述排出口之间,且该散热体的各该散热鳍片顺着所述排出口至该排热孔的方向而延伸成型;以及一制冷组件,具有一冷端面与一热端面,所述冷端面贴设于该温度超导组件上,而所述热端面则与该散热体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板于其承载面上形 成有突起的垫高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高部由多个块状物 以矩阵排列而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板的温度超导组件 为多个热管所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热管区分为一第一 热管与一第二热管,所述第一热管与该温度传导体相贴设,而所述第二热管则与该制冷组 件的冷端面相贴设。
6.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板的内表面上 形成有凹槽,该温度超导组件即埋设于所述凹槽内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温度传导体与该散热体 皆为铝挤型或堆栈型的散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离心式风扇与该散热体 上进一步设有一风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制冷组件为一制冷芯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制冷组件进一步设于一 基板上,该基板固设于该散热板与该散热体之间,且该基板上设有一与该制冷组件形状相 符的开口,以供该制冷组件置入于该开口内。
专利摘要一种制冷式散热架结构,包括一散热板、一温度传导体、一离心式风扇、一散热体以及一制冷组件;散热板内表面上配置有温度超导组件,温度传导体设于温度超导组件上,另于散热板上侧设有一排热孔;而离心式风扇介于温度传导体与排热孔之间,散热体又介于风扇与排热孔之间,且制冷组件的热端面与散热体相贴、冷端面则设于温度超导组件上;可通过温度超导组件将制冷组件产生的低温快速传导至散热板上,以提供均匀的低温表面来获得散热效果。
文档编号G06F1/20GK201590031SQ20102010951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9日
发明者林国仁, 林贞祥, 许建财, 郑志鸿 申请人: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珍通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