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碎纸rfid电子物流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431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易碎纸rfid电子物流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标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碎纸RFID电子物流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非接触 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整个识别工作 无须人工干预,可以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主要由带有IC芯片的电子标签、非接触式读写器和通讯系统等部分组 成。其主要工作原理是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发射电磁波的磁场后,接受无线射频信号,凭 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数据信息,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 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带有IC芯片的电子标签一般包括IC芯片和天线,使用时将IC芯片和天线封装后 安放在商品的特定位置即可,这样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封装后的电子标签容易被二次 转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电子标签封装后容易被二次转移的缺陷,提 供一种电子标签技术、油墨防伪技术、易碎纸三者相结合,实现防伪多样化、防二次转移的 易碎纸RFID电子物流防伪标签。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即一种易碎纸RFID电子物流防伪标签,包括承印载体,其特征在于承印载体为易 碎纸,所述易碎纸底面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胶层、电子芯片、第二胶层、硅油纸,所述承印 载体的上表面印刷有油墨信息层。第一胶层、第二胶层为压敏胶层或双面胶层。油墨信息层为图案信息层、文字信息层、数字信息层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揭开硅油纸,将整个标签粘在商品上,在被揭起时,由于易碎 纸易碎的特性,整个标签无法完整的被揭起,起到防二次转移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的油墨防伪技术、易碎纸技术和电子标签技术相结合,打 破了原有RFID电子标签防伪功能单一的缺陷,从技术原理上实现了多层面的防伪,且有效 解决了被二次转移的缺陷,具有防伪效果好、无法被二次利用的优点。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1油墨信息层;2易碎纸;3第一胶层;4电子芯片;5第二胶层;6硅油 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如附图所示本标签由上向下依次为油墨信息层1、易碎纸2、第一胶层3、电子芯 片4、第二胶层5、硅油纸6。油墨信息层1为图案信息层、文字信息层、数字信息层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第一胶层3 ;第二胶层5采用压敏胶层或双面胶层。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易碎纸2上面印刷经过防伪设计的图案或文字,然后利用 第一胶层3将电子芯片4复合在硅油纸2的底面,再通过第二胶层5复合硅油纸6,最后模 切成成品。
权利要求一种易碎纸RFID电子物流防伪标签,包括承印载体,其特征在于承印载体为易碎纸,所述易碎纸底面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胶层、电子芯片、第二胶层、硅油纸,所述承印载体的上表面印刷有油墨信息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碎纸RFID电子物流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第一胶层、第二 胶层为压敏胶层或双面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碎纸RFID电子物流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油墨信息层为图 案信息层、文字信息层、数字信息层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标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碎纸RFID电子物流防伪标签,包括承印载体,其特征在于承印载体为易碎纸,所述易碎纸底面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胶层、电子芯片、第二胶层、硅油纸,所述承印载体的上表面印刷有油墨信息层。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的油墨防伪技术、易碎纸技术和电子标签技术相结合,打破了原有RFID电子标签防伪功能单一的缺陷,从技术原理上实现了多层面的防伪,且有效解决了被二次转移的缺陷,具有防伪效果好、无法被二次利用的优点。
文档编号G06K19/07GK201749487SQ20102025477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2日
发明者许丕刚, 高飞 申请人:淄博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