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541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签承载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信息的日新月异,电子产品的制造技术也日渐进步。在现代人 追求轻便性与实用性的考虑下,电子产品朝轻薄短小的特性迈进。以计算机装置为例,从早期只有台式计算机的情况,直到现今发展出可随身携带 的笔记型计算机,而笔记型计算机更从早期的大尺寸笔记型计算机(屏幕尺寸12时以上) 小型化到目前市面常见的小尺寸笔记型计算机(屏幕尺寸10时以下)。由于现代人追求电 子产品小型化的趋势,近年来更发展出体积较小型笔记型计算机更小更薄的平板计算机。此外,现代人除了追求电子产品的轻薄短小的特性,对电子产品外观的时尚设计 感更是有诸多的要求。以平板计算机为例,其壳体外观的设计更是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例如 将平板计算机壳体表面设计成钻石形状的凹凸花纹,借以提供消费者全新的视觉感受。然而,由于电子产品皆必须符合安全规范的检查要求,且电子产品上必须贴覆有 规格型号相关信息的提示标签,但壳体表面具有凹凸花纹造型的平板计算机将不利于标签 的贴覆。再者,将标签贴覆于平板计算机的凹凸造型壳体表面时,会破坏平板计算机整体造 型的时尚感,与现今的消费趋势背道而驰。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借以解 决现有计算机装置的凹凸花纹壳体的表面并不利于标签贴覆于其上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包含一机壳,具有相连接的一壳体侧面及一内面,该机壳具有一容置槽,设置于该内面 上,该容置槽具有一缺口及相对的一第一侧壁及一第二侧壁,该缺口位于该壳体侧面,该容 置槽并具有相对的二挡墙,分别设至于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的一端;以及一承载片,以滑移的关系装设于该容置槽内,且该承载片具有自该缺口伸出位置 或缩入该容置槽位置,该承载片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该承载片具有二限 位凸块,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该承载片位于自该缺口伸出该容置槽位置 时,该限位凸块抵靠于该挡墙并限制该承载片保持于该容置槽内。上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还包含一掣动件,设置于该承载片的一端,且 该掣动件能够覆盖该缺口。上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该掣动件具有一造型面,该造型面匹配该壳体 侧面。上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该掣动件具有一勾取槽。上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该承载片还包含至少一保护部,该保护部设置 于该承载片的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的其中之一。[0014]上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该承载片包含二该保护部,分别设置于该承载 片的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且该二保护部为反折结构。上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该容置槽还具有一第三侧壁,该第三侧壁面对 该缺口,该承载片还具有一第三侧边,该第三侧边面对该第三侧壁,二该限位凸块分别位于 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相邻该第三侧边的一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包括一机壳,具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具有相对的二侧壁及一缺口,该容置槽具有至少 一挡墙,设置于该二侧壁的一端;以及一承载片,以滑移的关系装设于该容置槽内,且该承载片具有自该缺口伸出位置 或缩入该容置槽位置,该承载片具有至少一限位凸块,设置该承载片的至少一侧边,该承载 片位于自该缺口伸出该容置槽位置时,该限位凸块抵靠于该挡墙并限制该承载片保持于该 容置槽内。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具有承载片,用以提 供标签所贴附的平面位置,因此可避免因平板计算机的壳体的特殊外观造型而导致无法贴 覆标签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系借由容置槽的挡墙与承载片限 位凸块的设置关系,使得承载片恒常保持于容置槽内进行伸出或缩入作动,有效避免承载 片由容置槽脱落出来而使标签遗失的风险。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片更设置有一掣动件,可方便使用者将承载片轻易的由 容置槽拉出壳体。当使用者需查看平板计算机的标签内容时,只需将承载片由容置槽抽拉 出来即可观看标签内容。于一般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片系收纳于容置槽内而不显露 于壳体的外,因而得以保有计算机装置的整体外观造型及时尚感。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立体爆炸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片位于容置槽的平面示意图;以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片自缺口拉出容置槽的平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 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110 机壳1101壳体侧面1102 内面1103 外观面112容置槽1121 第一侧壁
4[0036]112211231141161181201201120212031204120512212211223124126127129500D2dl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立体爆炸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100,其中电子装置可以是市面上常 见的平板计算机500,如图1所示,但并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100用以供一标 签贴附,并且使标签隐藏于平板计算机500内。举例而言,标签可以是记载规格型号的提示 标签,也可以是记载使用方法的说明标签,或是记载价格的售价标签,但并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100包含一机壳110及一承载片120。机壳110具有一壳体 侧面1101及一内面1102,壳体侧面1101连接内面1102。机壳110还具有一外观面1103, 是与内面1102相面对,且外观面1103与壳体侧面1101相连接。就本实施例而言,本实用 新型所述的外观面1103是为平板计算机500的部分外观,外观面1103除了是一般平滑面 外,也可以是具有花纹的凹凸面,以使平板计算机500的外观有特殊的造型设计。 机壳110具有一容置槽112,是位于内面1102上,容置槽112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 壁1121与一第二侧壁1122,以及相对的一第三侧壁1123与一缺口 118,其中缺口 118位于 壳体侧面1101。容置槽112并具有一第一挡墙114及一第二挡墙116,第一挡墙114位于 第一侧壁1121的一端并可邻近缺口 118,第二挡墙116位于第二侧壁1122的一端并可邻近
5
第二侧壁 第三侧壁 第一挡墙 第二挡墙 缺口 承载片 底面 顶面
第一侧边 第二侧边 第三侧边 掣动件 造型面 勾取槽
第一限位凸块 第二限位凸块 第一保护部 第二保护部 平板计算机 凸块距离 挡墙距离缺□ 118。如图1至图3所示,承载片120以可滑移的关系装设于容置槽112内,并可经由缺 口 118伸出或收入容置槽112内。承载片120具有相对的一底面1201及一顶面1202,以 及相对的一第一侧边1203及一第二侧边1204,其中底面1201面对于容置槽112,第一侧边 1203面对于第一侧壁1121,第二侧边1204面对于第二侧壁1122。承载片120的底面1201 可供标签贴附于其上,使得签贴在承载片120伸出或收入容置槽112时,得以显露出机壳 110外,或者是隐藏于机壳110内。承载片120还具有一第三侧边1205,第三侧边1205分 别相邻第一侧边1203及第二侧边1204,第三侧边1205并面对第三侧壁1123。承载片120并具有一第一限位凸块124,以及一第二限位凸块126。第一限位凸块 124位于第一侧边1203相对于第一挡墙114的一端,且邻近第三侧边1205。第一挡墙114 并由第一侧边1203所延伸形成,且第一限位凸块124对应于第一挡墙114。第二限位凸块 126位于第二侧边1204相对于第二挡墙116的一端,且邻近第三侧边1205。第二挡墙116 并由第二侧边1204所延伸形成,且第二限位凸块126对应于第二挡墙116。请参照图4及图5,图4为承载片完全容设于容置槽内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承载 片自缺口拉出容置槽的平面示意图。详细来说,当承载片120位于容置槽112内时,第一限位凸块124与第二限位凸块 126皆抵靠第三侧壁1123,如图4所示。另外,第一限位凸块124面对第一侧壁1121的最 外缘与第二限位凸块126面对第二侧壁1122的最外缘间具有一凸块距离D2,而第一挡墙 114与第二挡墙116间具有一挡墙距离dl,其中凸块距离D2大于挡墙距离dl。意即,第一限位凸块124或第二限位凸块126被限定于由第三侧壁1123至第一挡 墙114或第二挡墙116间往复移动。因此,当承载片120由缺口 118拉出容置槽112时,第 一限位凸块124与第二限位凸块126会分别抵顶第一挡墙114及第二挡墙116,如图5所 示。承载片120借由第一限位凸块124及第二限位凸块126的设置,使承载片120由缺口 118拉出容置槽112时,仍有一部分的承载片120位于容置槽112内而不会与机壳110分 离,因此可确保贴覆于承载片120的标签不会遗失。请同时参照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承载片120还可以包含一掣动件122,固设于 承载片120相对第三侧壁1123的一端,且掣动件122可于位于承载片120收入至容置槽 112时,覆盖缺口 118。掣动件122具有一造型面1221,其造型面1221具有匹配于壳体侧面1101的外形 及花纹,使得平板计算机500具有整体造型一致的美感。另外,掣动件122还具有一勾取槽 1223,而此一勾取槽1223位于造型面1221上。掣动件122借由勾取槽1223的设置,以方 便使用者利用指甲将承载片120由承载片120内拉出机壳110外。本实施例的承载片120还具有一第一保护部127及一第二保护部129,而第一保护 部127与第二保护部129是分别由第一侧边1203及第二侧边1204朝顶面1202反折180度 的方式形成。由于承载片120为冲压制造所生成,故承载片120的侧边会具有一毛边,此毛 边容易割伤使用者的手。所以借由第一保护部127与第二保护部129的设置,可避免使毛 边方向朝向使用者,借此保护使用者的手。需注意的是,第一保护部127及第二保护部129 是由承载片120的两侧边反折所形成,但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第一保护部127及第二保 护部129也可借由一胶体包覆承载片120的两侧边的毛边,以达到保护使用者的效果。[0070]另外,本实施例的承载片120的厚度可设计为0. 3毫米,因而构成薄片结构,如此 一来,承载片120不会占据平板计算机500内部太多的空间,有利于平板计算机500朝向薄 型化的趋势发展。根据上述所揭露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具有承载片,用以 提供标签所贴附的平面位置,因此可避免因平板计算机的壳体的特殊外观造型而导致无法 贴覆标签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是借由容置槽的挡墙与承载片限 位凸块的设置关系,使得承载片恒常保持于容置槽内进行伸出或缩入作动,有效避免承载 片由容置槽脱落出来而使标签遗失的风险。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片还设置有一掣动件,可方便使用者将承载片轻易的由 容置槽拉出壳体。当使用者需查看平板计算机的标签内容时,只需将承载片由容置槽抽拉 出来即可观看标签内容。于一般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片是收纳于容置槽内且不显露 于壳体之外,因而得以保有计算机装置的整体外观的造型及时尚感。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 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 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机壳,具有相连接的一壳体侧面及一内面,该机壳具有一容置槽,设置于该内面上,该容置槽具有一缺口及相对的一第一侧壁及一第二侧壁,该缺口位于该壳体侧面,该容置槽并具有相对的二挡墙,分别设至于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的一端;以及一承载片,以滑移的关系装设于该容置槽内,且该承载片具有自该缺口伸出位置或缩入该容置槽位置,该承载片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该承载片具有二限位凸块,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该承载片位于自该缺口伸出该容置槽位置时,该限位凸块抵靠于该挡墙并限制该承载片保持于该容置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掣动件,设置于 该承载片的一端,且该掣动件能够覆盖该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掣动件具有一造型面, 该造型面匹配该壳体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掣动件具有一勾取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片还包含至少一 保护部,该保护部设置于该承载片的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的其中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片包含二该保护 部,分别设置于该承载片的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且该二保护部为反折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还具有一第三 侧壁,该第三侧壁面对该缺口,该承载片还具有一第三侧边,该第三侧边面对该第三侧壁, 二该限位凸块分别位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相邻该第三侧边的一端。
8.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机壳,具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具有相对的二侧壁及一缺口,该容置槽具有至少一挡 墙,设置于该二侧壁的一端;以及一承载片,以滑移的关系装设于该容置槽内,且该承载片具有自该缺口伸出位置或缩 入该容置槽位置,该承载片具有至少一限位凸块,设置该承载片的至少一侧边,该承载片位 于自该缺口伸出该容置槽位置时,该限位凸块抵靠于该挡墙并限制该承载片保持于该容置 槽内。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包含一机壳及一承载片。其中机壳具有一容置槽,容置槽具有一缺口及至少一挡墙。另外,承载片以滑移的关系装设于容置槽内,且承载片具有自缺口伸出位置或缩入容置槽位置。承载片并具有至少一限位凸块,限位凸块抵靠于挡墙,用以限制承载片保持于容置槽内。由于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包含承载片,以提供一标签贴附,且承载片容设于容置槽内,因此可使标签隐藏于容置槽内,以达美观效果。
文档编号G06F1/16GK201750646SQ201020527628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0日
发明者王兆明, 陈逸松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