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及枢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6353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笔记本电脑及枢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笔记本电脑及枢转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及枢转机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笔记本电脑 及其枢转机构。
背景技术
受惠于半导体元件与显示器技术的进步,电子装置不断的朝向小型、多功能且 携带方便的方向发展,常见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个人数位助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移动电话(mobile phone)、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等。可携式电子 装置采用折叠方式来减少收纳面积,以达到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目的。以笔记本电脑为例, 一般的笔记本电脑大多是由主机与显示装置所组成,其中主机与显示装置是相互枢接。使 用者可藉由主机与显示装置的相对转动使笔记本电脑的主机与显示装置闭阖以方便携带, 待欲使用笔记本电脑时再将显示装置展开以方便操作。一般来说,笔记本电脑的主机与显示装置之间会配置枢转机构,使主机与显示装 置适于透过枢转机构相对转动而展开或闭阖。详细而言,为了使显示装置相对主机展开时 可固定于任意展开角度,可于枢转机构配置两摩擦件。随着显示装置相对主机的展开,两摩 擦件产生相对转动而以其凸起的结构相接触来增加彼此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达到固定显示 装置相对主机相对角度的效果。然而,当使用者对显示装置进行触控操作时,若对显示装置 按压的力量大于两摩擦件之间的摩擦力,仍会使显示装置相对主机产生非预期的转动,造 成使用上的不便。中国台湾专利编号TWM252248揭露一种适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枢转铰链,其利用扭 簧抵销翻转荧幕的阻力,让使用者可顺利扳开荧幕。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编号TW200803695 揭露一种适用于折叠式电子装置的铰链结构,其利用扭簧控制笔记本电脑的两机体枢转的 阻力。中国台湾专利编号TW389088揭露一种铰链,其利用弹簧控制枢转的阻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笔记本电脑,其枢转机构可避免使用者进行触控操作时因施 力过大而使笔记本电脑两机体产生非预期的枢转。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枢转机构,可避免使用者进行触控操作时因施力过大而使笔 记本电脑两机体产生非预期的枢转。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 步的了解。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及枢转机 构。枢转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摩擦件、第二摩擦件、扭簧及限位件。第一转轴 连接于第一机体。第二转轴连接于第二机体且枢接于第一转轴。第一摩擦件固定于第一转 轴上且具有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第二摩擦件固定于第二转轴上且具有凸块,其中凸块承 靠第一摩擦件。当第二转轴相对第一转轴转动而带动第二摩擦件相对第一摩擦件转动时,凸块从第一位置经过第一斜面移动至第二位置,而增加第一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之间的正 向力。当第二转轴继续相对第一转轴转动而继续带动第二摩擦件相对第一摩擦件转动时, 凸块从第二位置经过第二斜面移动至第三位置,而增加第一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之间的正 向力。扭簧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二摩擦件上。限位件固定于第一转轴上且具有限位槽,其中扭 簧的第二端位于限位槽内。当第二转轴相对第一转轴转动而带动扭簧相对限位件转动时, 扭簧的第二端沿限位槽移动而抵靠限位槽的末端。当第二转轴继续相对第一转轴转动而带 动扭簧的第一端相对限位件转动时,扭簧藉由限位槽的末端对第二端的限位而储存弹性位 能。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枢转机构,适用于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包括 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枢转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摩擦件、第二摩擦件、扭簧及 限位件。第一转轴连接于第一机体。第二转轴连接于第二机体且枢接于第一转轴。第一摩 擦件固定于第一转轴上且具有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第二摩擦件固定于第二转轴上且具有 凸块,其中凸块承靠第一摩擦件。当第二转轴相对第一转轴转动而带动第二摩擦件相对第 一摩擦件转动时,凸块从第一位置经过第一斜面移动至第二位置,而增加第一摩擦件与第 二摩擦件之间的正向力。当第二转轴继续相对第一转轴转动而继续带动第二摩擦件相对第 一摩擦件转动时,凸块从第二位置经过第二斜面移动至第三位置,而增加第一摩擦件与第 二摩擦件之间的正向力。扭簧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二摩擦件上。限位件固定于第一转轴上且 具有限位槽,其中扭簧的第二端位于限位槽内。当第二转轴相对第一转轴转动而带动扭簧 相对限位件转动时,扭簧的第二端沿限位槽移动而抵靠限位槽的末端。当第二转轴继续相 对第一转轴转动而带动扭簧的第一端相对限位件转动时,扭簧藉由限位槽的末端对第二端 的限位而储存弹性位能。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及枢转机构,其中,当该凸块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端位于 该限位槽的该末端。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及枢转机构,其中,该第二摩擦件具有一缺口,该扭簧的该第一 端固定于该缺口。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及枢转机构,其中,该第一摩擦件为环状结构且围绕该第一转轴。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及枢转机构,其中,该第二摩擦件为环状结构且围绕该第一转轴。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及枢转机构,其中,该限位件为环状结构且围绕该第一转轴。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及枢转机构,其中,该扭簧套设于该第一转轴上。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及枢转机构,其中,该枢转机构还包括多个垫圈,套设于该第 一转轴上,其中该限位件位于这些垫圈与该扭簧之间;以及一螺帽,螺锁于该第一转轴上而 将这些垫圈紧迫于该限位件。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在本实用新型 的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对转动而使第一机体相对第二机体展开的过程 中,第二摩擦件的凸块会依序沿第一摩擦件的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移动,以逐渐增加第一 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之间的摩擦力,且扭簧会藉由限位槽的限位产生抵抗枢转的弹性力。 在所述摩擦力与弹性力的共同作用之下,可避免使用者进行触控操作时,因施力过大而使笔记本电脑两机体产生非预期的枢转。此外,在使用者闭阖笔记本电脑的过程中,扭簧所储 存的弹性位能会被释放,而提供驱使笔记本电脑闭阖的弹性力。藉此,使用者可较省力地闭 阖笔记本电脑,并可降低笔记本电脑因使用者施力过大而产生结构变形的机率。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 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枢转机构沿视角A的侧视图。图3为图2的枢转机构的爆炸图。图4为图2的第一摩擦件的立体图。图5为图2的第二摩擦件的立体图。图6为图2的限位件沿视角B的侧视图。图7A至图7C为图1的笔记本电脑的作动流程图。图8A至图8C为图2的枢转机构的作动流程图。100 笔记本电脑110:第一机体120 第二机体130 枢转机构131 第一转轴132 第二转轴133 第一摩擦件133a 第一斜面133b 第二斜面134 第二摩擦件134a:凸块134b:缺口135 垫圈136 扭簧136a:第一端136b 第二端137 螺帽138:限位件138a:限位槽E1、E2:末端
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多 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 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笔 记本电脑100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及枢转机构130。第一机体110及第二机体 120例如分别为笔记本电脑100的主机与显示装置。图2为图1的枢转机构沿视角A的侧 视图。图3为图2的枢转机构的爆炸图。请参考图2及图3,枢转机构130包括第一转轴 131、第二转轴132、第一摩擦件133、第二摩擦件134、扭簧136及限位件138。第一转轴131 连接于第一机体110。第二转轴132连接于第二机体120且枢接于第一转轴131。图4为图2的第一摩擦件的立体图。图5为图2的第二摩擦件的立体图。请参 考图2至图5,第一摩擦件133固定于第一转轴131上且具有第一斜面133a及第二斜面 133b (仅标示于图4)。第二摩擦件134固定于第二转轴132上且具有凸块134a,其中凸块 13 承靠第一摩擦件133。图6为图2的限位件沿视角B的侧视图。请参考图2、图3及 图6,限位件138固定于第一转轴131上且具有限位槽138a,扭簧136的第一端136a固定 于第二摩擦件134上,而扭簧136的第二端13 位于限位槽138a内。图7A至图7C为图1的笔记本电脑的作动流程图。图8A至图8C为图2的枢转机 构的作动流程图。当使用者施力于图1的第二机体120而使其相对第一机体110枢转至图 7A所示状态时,图2的第二转轴132会被带动而相对第一转轴131转动,以带动第二摩擦件 134相对第一摩擦件133转动至图8A所示状态。在此过程中,凸块13 会从图2所示位 置经过第一斜面133a移动至图8A所示位置,而增加第一摩擦件133与第二摩擦件134之 间的正向力。第一摩擦件133与第二摩擦件134之间的摩擦力会因此而上升,使第一机体 110与第二机体120的相对角度在使用者停止施力时可被固定住。当使用者继续施力于图7A的第二机体120而使其相对第一机体110枢转至图7B 所示状态时,图8A的第二转轴132会继续相对第一转轴131转动而带动第二摩擦件134相 对第一摩擦件133转动。此时凸块13 会从图8A所示位置移动至图8B所示位置开始接 触第二斜面133b (仅标示于图4)。接着,当使用者继续施力于图7B的第二机体120而使其相对第一机体110枢转至 图7C所示状态时,图8B的第二转轴132会继续相对第一转轴131转动而带动第二摩擦件 134相对第一摩擦件133转动。此时凸块13 会从图8B所示位置经过第二斜面13 (仅 标示于图4)移动至图8C所示位置,而增加第一摩擦件133与第二摩擦件134之间的正向 力。第一摩擦件133与第二摩擦件134之间的摩擦力会因此而进一步上升,使第一机体110 与第二机体120的相对角度在使用者停止施力时可更稳固地被固定住。在本实施例中,除了藉由第一摩擦件133与第二摩擦件134之间的摩擦力来固定 第一机体Iio与第二机体120的相对角度之外,更藉由扭簧136的弹性力来固定第一机体 110与第二机体120的相对角度,以下藉由图式对此加以说明。当枢转结构130处于如图2所示状态时,扭簧136的第二端136b是如图6所示位 于限位槽138a的末端El。当第一转轴131与第二转轴132由图2所示状态相对转动至图 8B所示状态时(此时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的夹角例如为图7B所示的90度),扭 簧136会被带动而相对限位件138转动,而使扭簧136的第二端136b沿限位槽138a移动 而抵靠限位槽138a的另一末端E2。接着,在第一转轴131与第二转轴132继续相对转动而带动扭簧136作动至图8C所示状态的过程中,扭簧136会藉由限位槽138a的末端E2对第 二端136b的限位而产生弹性变形并储存弹性位能。在第一摩擦件133与第二摩擦件134之间的摩擦力与扭簧136的弹性力的共同作 用之下,可避免使用者对第二机体120进行触控操作时,因施力过大而使第一机体110与第 二机体120产生非预期的枢转。此外,在使用者闭阖笔记本电脑100的过程中,扭簧136所 储存的弹性位能会被释放,而提供驱使笔记本电脑100闭阖的弹性力。藉此,使用者可较省 力地闭阖笔记本电脑100,并可降低笔记本电脑100因使用者施力过大而产生结构变形的 机率。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枢转机构130被设计为,当第二摩擦件134的凸块13 开始沿第一摩擦件133的第二斜面13 移动时,扭簧136开始藉由限位槽138a的末端E2 的限位而产生弹性变形并储存弹性位能,使得在图8B至图8C的作动过程中,是藉由同时提 升第一摩擦件133与第二摩擦件134之间的摩擦力与扭簧136的弹性力,来有效地增加用 以抵抗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相对枢转的作用力,达到固定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 体120的相对角度的效果。请参考图3及图5,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二摩擦件134具有缺口 134b,而扭簧 136的第一端136a固定于缺口 134b。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摩擦件133、第二摩擦件134 及限位件138皆被设计为环状结构而适于以围绕第一转轴131的方式加以配置,而扭簧136 则套设于第一转轴131上并位于第二摩擦件134与限位件138之间。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枢转机构130更包括多个垫圈135(绘示为 五个)及螺帽137。这些垫圈135套设于第一转轴131上,且限位件138位于这些垫圈135 与扭簧136之间。螺帽137螺锁于第一转轴131上而将这些垫圈135紧迫于限位件138, 以透过限位件138及扭簧136将第一摩擦件133紧迫于第二摩擦件134,使第一摩擦件133 与第二摩擦件134之间适于产生摩擦力。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在本实用新型 的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对转动而使第一机体相对第二机体展开的过程 中,第二摩擦件的凸块会依序沿第一摩擦件的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移动,以逐渐增加第一 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之间的摩擦力,且扭簧会藉由限位槽的限位产生抵抗枢转的弹性力。 在所述摩擦力与弹性力的共同作用之下,可避免使用者进行触控操作时,因施力过大而使 笔记本电脑两机体产生非预期的枢转。此外,在使用者闭阖笔记本电脑的过程中,扭簧所储 存的弹性位能会被释放,而提供驱使笔记本电脑闭阖的弹性力。藉此,使用者可较省力地闭 阖笔记本电脑,并可降低笔记本电脑因使用者施力过大而产生结构变形的机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 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 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申请专利范围 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以及 一枢转机构,包括 一第一转轴,连接于该第一机体; 一第二转轴,连接于该第二机体且枢接于该第一转轴; 一第一摩擦件,固定于该第一转轴上且具有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 一第二摩擦件,固定于该第二转轴上且具有一凸块,其中该凸块承靠该第一摩擦件,当 该第二转轴相对该第一转轴转动而带动该第二摩擦件相对该第一摩擦件转动时,该凸块从 一第一位置经过该第一斜面移动至一第二位置,而增加该第一摩擦件与该第二摩擦件之间 的正向力,当该第二转轴继续相对该第一转轴转动而继续带动该第二摩擦件相对该第一摩 擦件转动时,该凸块从该第二位置经过该第二斜面移动至一第三位置,而增加该第一摩擦 件与该第二摩擦件之间的正向力;一扭簧,该扭簧的一第一端固定于该第二摩擦件上;以及一限位件,固定于该第一转轴上且具有一限位槽,其中该扭簧的一第二端位于该限位 槽内,当该第二转轴相对该第一转轴转动而带动该扭簧相对该限位件转动时,该扭簧的该 第二端沿该限位槽移动而抵靠该限位槽的一末端,当该第二转轴继续相对该第一转轴转动 而带动该扭簧的该第一端相对该限位件转动时,该扭簧藉由该限位槽的该末端对该第二端 的限位而储存弹性位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当该凸块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 端位于该限位槽的该末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摩擦件具有一缺口,该扭簧的 该第一端固定于该缺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摩擦件为环状结构且围绕该 第一转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摩擦件为环状结构且围绕该第一转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为环状结构且围绕该第一转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扭簧套设于该第一转轴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枢转机构还包括多个垫圈,套设于该第一转轴上,其中该限位件位于这些垫圈与该扭簧之间;以及 一螺帽,螺锁于该第一转轴上而将这些垫圈紧迫于该限位件。
9.一种枢转机构,适用于一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笔记本电脑包括一第一机体 及一第二机体,该枢转机构包括一第一转轴,适于连接于该第一机体; 一第二转轴,适于连接于该第二机体且枢接于该第一转轴; 一第一摩擦件,固定于该第一转轴上且具有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 一第二摩擦件,固定于该第二转轴上且具有一凸块,其中该凸块承靠该第一摩擦件,当该第二转轴相对该第一转轴转动而带动该第二摩擦件相对该第一摩擦件转动时,该凸块从 一第一位置经过该第一斜面移动至一第二位置,而增加该第一摩擦件与该第二摩擦件之间 的正向力,当该第二转轴继续相对该第一转轴转动而继续带动该第二摩擦件相对该第一摩 擦件转动时,该凸块从该第二位置经过该第二斜面移动至一第三位置,而增加该第一摩擦 件与该第二摩擦件之间的正向力;一扭簧,该扭簧的一第一端固定于该第二摩擦件上;以及一限位件,固定于该第一转轴上且具有一限位槽,其中该扭簧的一第二端位于该限位 槽内,当该第二转轴相对该第一转轴转动而带动该扭簧相对该限位件转动时,该扭簧的该 第二端沿该限位槽移动而抵靠该限位槽的一末端,当该第二转轴继续相对该第一转轴转动 而带动该扭簧的该第一端相对该限位件转动时,该扭簧藉由该限位槽的该末端对该第二端 的限位而储存弹性位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枢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该凸块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 端位于该限位槽的该末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枢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摩擦件具有一缺口,该扭簧的 该第一端固定于该缺口。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枢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摩擦件为环状结构且围绕该第 “"转轴ο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枢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摩擦件为环状结构且围绕该第“"转轴ο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枢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为环状结构且围绕该第一转轴ο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枢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扭簧套设于该第一转轴上。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枢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垫圈,套设于该第一转轴上,其中该限位件位于这些垫圈与该扭簧之间;以及 一螺帽,螺锁于该第一转轴上而将这些垫圈紧迫于该限位件。
专利摘要一种笔记本电脑及枢转机构,所述枢转机构,包括相互枢接的第一与第二转轴、第一与第二摩擦件、扭簧及限位件。第一摩擦件固定于第一转轴上且具有两斜面。第二摩擦件固定于第二转轴上且具有承靠第一摩擦件的凸块。当第一与第二摩擦件相对转动时,凸块依序沿两斜面移动而增加第一与第二摩擦件之间的正向力。扭簧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二摩擦件上。限位件固定于第一转轴上且具有限位槽。扭簧的第二端位于限位槽内。当第二转轴带动扭簧转动时,第二端移动而抵靠限位槽末端。当第二转轴继续带动扭簧转动时,扭簧储存弹性位能。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电脑,其枢转机构可避免使用者进行触控操作时因施力过大而使笔记本电脑两机体产生非预期的枢转。
文档编号G06F1/16GK201845273SQ201020593920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日
发明者林殷任, 黄维正 申请人: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