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380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
背景技术
混合系统架构的便携终端,是在现有仅有一个系统的PC基础上,嵌入其它至少一个系统的PC。不同系统之间可以融合工作,发挥各自优势。现有常见的混合系统架构的便携终端通常集成了一个主系统(例如,X86系统)和一个从系统(例如,ARM系统),主系统和从系统之间可以共用共享设备。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其中,从系统可单独作为一个平板电脑使用,主系统可以单独作为便携笔记本的主机使用,用户可选择将两者分离,或者选择将两者连接作为一个整体使用,当用户选择作为整体使用时,从系统可以为主系统提供额外 的3G网络支持,两者也可以在连接的情况下同步数据信息。发明人在对现有混合系统架构的便携终端的电源管理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为了达到节约电能和延长便携终端系统使用时间的目的,可以采用DPM(Dynamic PowerManagement,动态电源管理)方式根据系统工作负载的变化情况来有选择的将系统资源设置为低功耗模式,在电路模块空闲时降低或关闭电路模块的电压或频率,从而达到降低系统能耗的目的。但是,上述节约功耗的方式均是为单独的体系结构而设计,即对于混合系统架构的便携终端来说,仅能分别节约主系统和从系统单独工作时的功耗,而难以解决两个系统协同工作时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合系统架构的便携终端在两个系统协同工作时,难以降低功耗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状态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系统中,所述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第一事件;当所述第一事件是第一预定事件时,确定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一预定事件获取包含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的预设策略;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并将所述第二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系统,以使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保持不变;或者,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变化到第三状态,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三状态的功耗不同。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的第一预定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的导致所述第二系统功耗增加的预定事件;或者,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的导致所述第二系统功耗减小的预定事件。
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的导致所述第二系统功耗增加的预定事件包括至少下述一项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所述第一系统需要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所述预设策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策略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第一系统需要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保持所述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进入通信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的导致所述第二系统功耗减小的预定事件包括至少下述一项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关闭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休眠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源电量低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所述第一系统需要退出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所述预设策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策略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源电量低于预设阈值,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关机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关闭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关机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休眠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休眠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休眠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所述第一系统需要退出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保持所述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种状态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二系统中,所述第二系统与第一系统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第一系统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所述第二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其中,所述状态第二控制命令为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第一预定事件,并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以及第一预定事件获取预设策略后,根据所述预设策略发送的控制命令。一种状态控制装置,应用于第一系统中,所述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连接,所述装置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第一事件;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事件是第一预定事件时,确定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一预定事件获取包含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的预设策略;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并将所述第二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系统,以使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下述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保持不变;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变化到第三状态,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三状态的功耗不同。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下述单元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导致所述第二系统功耗增加的预定事件;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导致所述第二系统功耗减小的预定事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的预定操作包括至少下述一项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系统需要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
所述预设策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第一系统需要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保持所述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进入通信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从所 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的预定操作包括至少下述一项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关闭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休眠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源电量低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系统需要退出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所述预设策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策略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源电量低于预设阈值,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关机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关闭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关机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休眠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休眠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休眠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所述第一系统需要退出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保持所述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种状态控制装置,应用于第二系统中,所述第二系统与第一系统连接,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系统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其中,所述状态第二控制命令为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第一预定事件,并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以及第一预定事件获取预设策略后,根据所述预设策略发送的控制命令。—种便携终端,包括第一系统和与所述第一系统相连的第二系统, 所述第一系统,用于检测到第一操作是第一预定事件时,确定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一预定事件获取包含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的预设策略,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并将所述第二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系统;所述第二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所述第一系统,还用于当与所述第二系统断开连接后,按照所述第一系统自身的状态变化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变化,所述第一系统在状态变化前后的功耗不同;所述第二系统,还用于当与所述第一系统断开连接后,按照所述第二系统自身的状态变化策略控制所述第二系统的状态变化,所述第二系统在状态变化前后的功耗不同。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连接,第一系统检测到第一事件,当该第一事件是第一预定事件时,确定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根据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和第一预定事件获取包含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的预设策略,第一系统根据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并将第二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二系统,以使第二系统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第二系统在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混合系统架构的便携终端中,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连接时的状态控制过程,实现第二系统的系统状态与第一系统的系统状态进行联动,以节约两个系统协同工作时的功耗。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申请状态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状态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状态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流程图;图4为本申请状态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流程图;图5为本申请状态控制方法所应用的便携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状态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框图7为本申请状态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框图;图8为本申请便携终端的实施例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如下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中,分别提供了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申请状态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应用在由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组成的混合系统中,其中,混合系统可以是两个独立的终端组合而成,也可以包含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一个便携终端。比如混合系统可以由一台单一系统的笔记本计算机和一台智能手机组成,也可以是具有混合系统的笔记本计算机。
其中,第一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硬件系统,比如基于X86架构或ARM架构处理器的主系统;第二系统可以包括第二硬件系统,比如基于X86架构或ARM架构处理器的从系统。即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可以基于相同的硬件架构,也可以依据不同的硬件架构。此外,主系统和从系统可以是依据重要性或优先级或处理能力或功耗对两个系统进行的区分(例如,主系统对应重要性高、优先级高、处理能力强、或功耗大,而从系统与上述相反),也可以仅仅是为了命名的区分,并非限定系统的重要性或优先级或处理能力或功耗。进一步,第一系统可以包括具有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一硬件系统,比如安装有桌面设备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 7,Linux或MacOS)或安装有便携设备操作系统(比如Android, Symbian或iOS)的第一硬件系统;第二系统可以包括具有第二操作系统的第二硬件系统,比如安装有桌面设备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 7,Linux*Mac0S)或安装有便携设备操作系统(比如Android, Symbian或iOS)的第二硬件系统。即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可以运行在相应的硬件系统即可。优选的,第一系统是基于X86架构处理器的,安装有桌面操作系统的主系统;第二系统是基于ARM架构处理器的,安装有便携设备操作系统的从系统。其中,第一系统具有第一接口,第二系统具有第二接口,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通过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实现接合或分离。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可以是有线接口也可以是无线接口,此处不做限定,只要第一系统的第一接口与第二系统的第二接口能够实现两个系统的接合和分离,且能够互通系统状态信息即可。当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是有线接口时,第一接口可以具体为USB接口,或UART接口,或自定义接口来满足两个系统之间的接合或者分离。第二接口也可以为对应的USB接口,或UART接口,或自定义接口来满足两个系统之间的接合或者分离。当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是无线接口时,双方可以是匹配的蓝牙接口,或红外接口,或Wif i接口。以混合系统的笔记本为例,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是两个相对独立系统,可以分别独立工作或者接合在一起工作。第一系统设置于相对于单系统笔记本的主机侧,具备处理设备,输入设备,不具备显示设备;第二系统设置于相对于单系统笔记本的显示屏侧,具备处理设备,输入设备,显示设备。在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接合工作时,两个系统可以共享部分硬件设备,例如显示设备。由于显示设备与第二系统集成一体,因此当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分离(也可称Detach或Pull Out)时,仅供第二系统使用;当主系统和从系统接合(也可称Attach或Push)时,可以供第一系统使用,也可以供第二系统使用,即第一系统和/或第二系统的运行结果可以通过显示设备显示。申请实施例中,无论是主系统还是从系统,其系统状态可以按照如下定义包括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进一步,非工作状态还可以细分为低功耗状态和无功耗状态。其中,工作状态即为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低功耗状态可以包括待机状态和睡眠状态,无功耗状态可以包括关机状态和休眠状态。进一步,从系统还可以包括通信状态(例如,作为3G网卡使用),当从系统处于通信状态时,主系统可以通过从系统进行上网。在上面描述的各种状态中,通常工作状态的功耗大于非工作状态的功耗,也大于通信状态的功耗,而非工作状态中低功耗状态的功耗大于无功耗状态的功耗。下面对上述各种状态进行解释正常运行状态指系统中包括内存和各个设备都处于供电状态; 待机状态指将系统切换到该状态后,除内存外的其他设备的供电都将中断,只有内存依靠电量维持其中的数据,可以直接从待机状态恢复到待机前状态;休眠状态指将系统切换到该状态后,系统会自动将内存中的数据全部转存到硬盘上一个休眠文件中,然后切断对所有设备的供电;系统会可以从硬盘上将休眠文件的内容直接读入内存,并恢复到休眠之前的状态;睡眠状态该状态结合了待机状态和休眠状态的所有优点,将系统切换到睡眠状态后,系统会将内存中的数据全部转存到硬盘上的休眠文件中,然后停止对除内存外所有设备的供电;如果在睡眠状态中供电没有发生过异常,就可以直接从内存中读取数据恢复到睡眠状态之前的状态,速度较快;但如果睡眠过程中供电异常,导致内存中的数据丢失,则可以从硬盘上恢复数据,速度相对于从内存中恢复数据慢一点;关机状态指系统对内存和所有硬件设备的供电均中断。根据ACPI规范对系统状态的定义,其中,正常运行状态用SO表示,待机状态用S3表示,休眠状态用S4表示,关机状态用S5表示。为了示例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中进一步定义睡眠状态为Al,通信状态为A2。参见图1,为本申请状态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从第一系统侧示出了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结合在一起使用时状态控制过程步骤101 :第一系统检测到第一事件。步骤102 :当第一事件是第一预定事件时,确定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第一系统检测到的第一预定事件可以包括导致第二系统功耗增加的预定事件,或者导致第二系统功耗减小的预定事件。其中,第一事件为在第一系统侧检测到的事件。其中,导致第二系统功耗增加的预定事件可以包括至少下述一项第一系统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启动第一系统;第一系统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唤醒第一系统;第一系统检测到第一系统需要使用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其中,导致第二系统功耗减小的预定事件可以包括至少下述一项第一系统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关闭第一系统;第一系统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休眠第一系统;第一系统检测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电源电量低于预设阈值;第一系统检测到第一系统需要退出使用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以检测到第一预定事件为触发,即根据检测到的第一预定事件确定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步骤103 :根据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和第一预定事件获取包含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的预设策略。其中,预设策略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第一系统需要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保持所述 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进入通信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源电量低于预设阈值,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关机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关闭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关机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休眠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休眠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休眠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所述第一系统需要退出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保持所述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步骤104 :第一系统根据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并将第二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二系统,以使第二系统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其中,第一系统根据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时,该第一系统可以根据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保持不变,或者第一系统根据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到第三状态。其中第一状态和第三状态的功耗不同,第二系统在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也不同。参见图2,为本申请状态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从第二系统侧示出了第一系统和第一系统结合在一起使用时状态控制过程步骤201 :第二系统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步骤202 :第二系统根据第二控制命令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该第二系统在第二状态和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

其中,所述状态第二控制命令为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第一预定事件,并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以及第一预定事件获取预设策略后,根据所述预设策略发送的控制命令。结合上述两个实施例,详细描述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进行系统状态控制的实例,假设第一系统为主系统,第二系统为从系统,且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处于连接状态,下面描述在该连接状态下,主系统状态和从系统状态发生联动的完整过程I、主系统处于状态S4/S5,从系统处于状态S4/S5,用户操作主系统的电源按键,此时由于主系统和从系统结合工作,因此当用户按下该主系统的电源按键后,主系统进入状态S0,从系统进入状态SO ;以具有双系统的笔记本为例,当主系统开机后,由于主系统不具备显示部件,因此无法查看主系统当前的运行结果,通过联动自动启动从系统,可以让用户直接看到通过从系统上集成的显示设备所显示的运行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省了用户通过按键单独启动从系统的时间。2、主系统处于状态S0,从系统处于状态S0,用户操作主系统上的电源按键,或者进行其它操作使主系统关机,此时从系统不关机,按照自身状态进行运行,主系统进入状态S5,从系统保持状态SO ;以具有双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为例,当主系统从工作状态进入无功耗状态时,从系统可能仍然需要单独使用显示设备,因此只有主系统进入无功耗状态,而从系统保持原来的工作状态不变,以防止从系统与主系统一起进入无功耗状态,导致用户当前对从系统的使用中断。3、主系统处于状态S0,从系统处于状态S0,用户操作使主系统进入待机或睡眠状态,此时主系统和从系统进入状态S3/A1。4、主系统处于状态S0,从系统处于状态S0,如果主系统和从系统均处于低电情况,且未插入充电器进行充电,则主系统进入状态S5,从系统也进入状态S5 ;以具有双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为例,当主系统和从系统处于低电的状态时,则主系统进入关机状态,从系统无需单独进行控制,与主系统一起联动进入关机状态,从而节省用户分别对主系统和从系统进行关机操作的时间。5、主系统处于状态S0,从系统处于状态S0,当主系统使用从系统的3G模块访问网络时,主系统保持状态S0,从系统进入状态A2,同时需要保证从系统不会进入状态S4 ;当从系统作为主系统的3G模块访问网络时,通过控制从系统不会进入休眠状态,从而保证网络连接的持续性,使得主系统的上网连接不会中断。
6、主系统处于状态S3/S4/A1,从系统处于状态S0,用户操作主系统上的电源按键,或者进行其它操作使主系统关机,此时从系统不关机,按照自身状态进行运行,主系统进入状态S5,从系统保持状态SO ;7、主系统处于状态S3/S4/A1,从系统处于状态S0,用户唤醒主系统,保持从系统状态不变,主系统进入状态SO,从系统保持状态SO ;8、主系统处于状态S3/S4/A1,从系统处于状态S0,从系统由于长时间未使用而进入休眠状态,此时主系统保持状态S3/S4/A1,从系统进入状态S4 ;9、主系统处于状态S0,从系统处于状态A2,用户操作主系统上的电源按键,或者进行其它操作使主系统关机,此时从系统不关机,按照自身状态进行运行,主系统进入状态S5,从系统进入状态SO ;以具有双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为例,当主系统从工作状态进入无功耗状态时,虽然主系统不再使用从系统的3G模块,但从系统可能仍然需要单独使用显示设 备,因此只有主系统进入无功耗状态,而从系统进入到正常运行状态,以防止从系统与主系统一起进入无功耗状态,导致用户当前对从系统的使用中断。10、主系统处于状态S0,从系统处于状态A2,用户操作使主系统进入休眠状态,主系统进入状态S4,从系统进入状态S3/A1 ;11、主系统处于状态SO,从系统处于状态A2,当主系统退出3G网络访问时,此时关闭3G模块,主系统保持状态S0,从系统进入状态SO ;12、主系统处于状态S3/S4/A1,从系统处于状态S3/S4/A1,用户操作主系统上的电源按键,或者进行其它操作使主系统关机,此时从系统不关机,按照自身状态进行运行,主系统进入状态S5,从系统保持状态S3/S4/A1 ;13、主系统处于状态S3/S4/A1,从系统处于状态S3/S4/A1,用户唤醒主系统,主系统进入状态S0,从系统也进入状态SO ;以具有双系统的笔记本为例,当主系统开机后,由于主系统不具备显示部件,因此无法查看主系统当前的运行结果,当主系统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通过联动自动启动从系统,可以让用户直接看到通过从系统上集成的显示设备所显示的运行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省了用户通过按键单独启动从系统的时间。14、主系统处于状态S5,从系统处于状态S0,用户操作主系统上的电源按键使主系统开机,从系统上的一些设备供主系统使用,主系统进入状态S0,从系统保持状态SO ;15、主系统处于状态S4/S5,从系统处于状态S0,从系统长时间未使用,主系统保持状态S4/S5,从系统进入状态S3 ;16、主系统处于状态S5,从系统处于状态S3,用户操作主系统上的电源按键使主系统开机,王系统进入状态S0,从系统进入状态SO ;17、主系统处于状态S3/S4/A1,从系统处于状态S5,用户唤醒主系统,主系统进入状态SO,从系统进入状态SO ;18、主系统处于状态S3/S4/A1,从系统处于状态S5,用户操作主系统上的电源按键,或者进行其它操作使主系统关机,主系统进入状态S5,从系统保持状态S5 ;19、主系统处于状态S3/S4/A1,从系统处于状态S3/S4/A1,通过短信或者日程提醒唤醒从系统,主系统状态不变,主系统保持状态S3/S4/A1,从系统进入状态SO ;20、主系统处于状态S5,从系统处于状态S3/S4/A1,通过短信或者日程提醒唤醒从系统,王系统状态不变,王系统保持状态S5,从系统进入状态S0。
除了上述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处于接合状态时,根据事件触发和预设策略进行系统状态控制过程外,在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从接合状态进入分离状态,或者从分离状态进行结合状态的过程中,也会有相应的系统状态控制过程。参见图3,为本申请状态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示出了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从分离状态进入接合状态时的状态控制过程步骤301 :当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从分离状态进入接合 状态时,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交互各自的系统状态信息。步骤302 :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根据系统状态信息,按照预设策略对系统状态进行控制。其中,预设策略可以包括当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在分离状态时处于相同的系统状态,则进入接合状态后,保持各自的系统状态不变,处于相同的系统状态包括同时处于工作状态,或同时处于非工作状态;当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一个系统在分离状态时分别处于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则进入接合状态后,另一个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系统自动进入工作状态。在对系统状态进行控制时,可以包括如下两种方式第一种,第一系统根据自身的系统状态信息和第二系统的系统状态信息,按照预设策略控制自身的系统状态,以及第二系统根据自身的系统状态信息和第一系统的系统状态信息,按照预设策略控制自身的系统状态。第二种,由第一系统根据自身的系统状态信息和第二系统的系统状态信息,按照预设策略控制自身的系统状态,以及控制第二系统的系统状态;或者,由第二系统根据自身的系统状态信息和第一系统的系统状态信息,按照预设策略控制自身的系统状态,以及控制第一系统的系统状态;进一步,第一系统也可以仅根据获得的第二系统的系统状态信息,按照预设策略控制第二系统的系统状态,或者,第二系统也可以仅根据获得的第一系统的系统状态信息,按照预设策略控制第一系统的系统状态。下面结合上述第三实施例,仍然假设第一系统为主系统,第二系统为从系统,假设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所处的状态为从分离状态进入接合状态,则其状态变化的控制过程如下描述I、当分离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0,从系统处于状态S0,则进入接合状态后,主系统和从系统均保持状态SO ;2、当分离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0,从系统处于状态S3,则进入接合状态后,主系统仍然保持状态S0,同时自动唤醒从系统,从系统从状态S3进入状态SO ;根据上述实施例中对系统状态进打控制的方式,在两个系统接合后,王系统根据从系统的系统状态S3以及根据自身的系统状态SO控制自身保持系统状态不变,同时自动唤醒从系统,使之的系统状态发生改变从状态S3进入状态S0,当然另一实施方式,在两个系统接合后,主系统根据从系统的系统状态S3以及根据自身的系统状态SO控制自身保持系统状态不变,从系统根据主系统的系统状态以及自身的系统状态控制自身发生改变从状态S3进入状态S0。当然另一实施方式,从系统根据主系统的系统状态以及自身的系统状态控制自身发生改变从状态S3进入状态S0,同时控制主系统保持自身的系统状态不变。以具有双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为例,当分别单独使用的两个系统结合成一体时,由于主系统需要使用从系统的显示设备,因此自动控制从系统进入工作状态,节省了用户通过按键单独启动从系统的时间。3、当分离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0,从系统处于状态S4/S5,则进入接合状态后,主系统仍然保持状态S0,同时自动开启从系统,从系统从状态S4/S5进入状态SO ;具体实施方式
同上三种方式,不再赘述。4、当分离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3,从系统处于状态S0,则进入接合状态后,从系统仍保持状态S0,同时自动唤醒主系统,主系统从状态S3进入状态SO ;具体实施方式
同上三种方式,不再赘述。以具有双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为例,当分别单独使用的两个系统结合成一体时,则说明需要主系统与从系统协调工作,因此自动控制主系统进入工作状态,节省了用户通过按键单独启动主系统的时间。5、当分离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3,从系统处于状态S3,则进入接合状态后,主系统和从系统均保持状态S3 ;具体实施方式
同上三种方式,不再赘述。6、当分离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3,从系统处于状态S4/S5,则进入接合状态后,主系统仍然保持状态S3,以及从系统仍然保持状态S4/S5 ;具体实施方式
同上三种方 式,不再赘述。7、当分离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4/S5,从系统处于状态S0,则进入接合状态后,从系统仍保持状态S0,同时自动开启主系统,主系统从状态S4/S5进入状态SO ;具体实施方式
同上三种方式,不再赘述。8、当分离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4/S5,从系统处于状态S3,则进入接合状态后,主系统仍然保持状态S4/S5,以及从系统仍然保持状态S3 ;具体实施方式
同上三种方式,不再赘述。9、当分离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4/S5,从系统处于状态S4/S5,则进入接合状态后,主系统和从系统均保持状态S4/S5。
具体实施方式
同上三种方式,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是为了说明便携终端系统能够自动控制状态改变所列举的几种实例,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策略调整,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进行限制。例如,在分离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O,从系统处于状态S3,则进入接合状态后,主系统和从系统的状态均不做改变。参见图4,本申请状态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示出了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从接合状态进入分离状态时的状态控制过程步骤401 :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处于接合状态时,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按照预设条件交互各自的系统状态信息。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处于接合状态时,为了保证在进入分离状态后,可以自动根据原来的系统状态信息对系统状态进行控制,因此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需要交互各自的系统状态信息。在交互系统状态信息时,可以按照预设条件进行,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交互各自的系统状态信息;或者,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实时交互各自的系统状态信息;或者,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任意一个系统的系统状态发生改变时,向另一个系统发送包含改变后的系统状态信息的通知消息。步骤402 :当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从接合状态进入分离状态时,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根据系统状态信息,按照预设策略对系统状态进行控制。其中,预设策略可以包括当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都处于工作状态时,当进入分离状态后,所述第一系统进入非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进入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一系统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系统处于工作状态,当进入分离状态后,所述第一系统将进入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保持自身的系统状态。所述系统状态包括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在对系统状态进行控制时,可以包括如下两种方式第一种,第一系统根据自身的系统状态信息和第二系统的系统状态信息,按照预设策略控制自身的系统状态,第二系统根据自身的系统状态信息和第一系统的系统状态信息,按照预设策略控制自身的系统状态。第二种,第一系统根据自身的系统状态信息,按照预设策略控制自身的系统状态;和/或,第二系统根据自身的系统状态信息,按照预设策略控制自身的系统状态。下面结合上述第四实施例,仍然假设第一系统为主系统,第二系统为从系统,假设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所处的状态为从接合状态进入分离状态,则其状态变化的控制过程如下描述
I、当接合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0,从系统处于状态S0,则进入分离状态后,主系统进入状态S3,从系统保持状态SO ;以具有双系统的笔记本为例,当两个系统分离时,通常用户需要单独使用从系统的功能,因此自动控制主系统进入待机状态,节省主系统的功耗,而从系统保持正常运行状态,供用户进行使用,实现无缝切换。2、当接合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0,从系统处于状态S3,则进入分离状态后,主系统进入状态S3,同时自动唤醒从系统,从系统从状态S3进入状态SO ;以具有双系统的笔记本为例,当两个系统分离时,通常用户需要单独使用从系统的功能,因此自动控制主系统进入待机状态,节省主系统的功耗,而从系统则由待机状态自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从而供用户直接使用,无需通过按键操作开启从系统。3、当接合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0,从系统处于状态S4/S5,则进入分离状态后,主系统进入状态S3,同时自动开启从系统,从系统从状态S4/S5进入状态SO ;4、当接合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3,从系统处于状态S0,则进入分离状态后,从系统仍保持状态S0,王系统仍保持状态S3 ;5、当接合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3,从系统处于状态S3,则进入分离状态后,主系统和从系统均保持状态S3 ;6、当接合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3,从系统处于状态S4/S5,则进入分离状态后,王系统仍然保持状态S3,以及从系统仍然保持状态S4/S5 ;7、当接合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4/S5,从系统处于状态S0,则进入分离状态后,从系统仍保持状态S0,王系统保持状态S4/S5 ;8、当接合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4/S5,从系统处于状态S3,则进入分离状态后,王系统仍然保持状态S4/S5,以及从系统仍然保持状态S3 ;9、当接合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4/S5,从系统处于状态S4/S5,则进入分离状态后,王系统和从系统均保持状态S4/S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是为了说明便携终端系统能够自动控制状态改变所列举的几种实例,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策略调整,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进行限制。例如,在接合状态时,主系统处于状态SO,从系统处于状态S3,则进入分离状态后,主系统和从系统的状态均不做改变。
参见图5,为应用本申请系统状态控制方法进行系统控制的一种便携终端结构示意图其中,Base作为主系统,其中包括嵌入式控制器EC,Slate作为从系统,其中包括了微控制单元MCU,在EC和MCU上分别设置了的物理接口,并为该物理接口增加了相应的检测和通讯通道。如图3中所示,其中B_DET用于由EC向MCU传输Base第一信号,当主系统和从系统接合时B_DET与MCU的检测通道对应,由此Slate可以根据该第一信号检测是否有Base存在;S_DET用于由MCU向EC传输Slate的第二信号,当主系统和从系统接合时S_DET与EC的检测通道对应,由此Base可以根据第二信号检测是否有Slate存在;S_BUS为串行通讯总线,例如 I2C (Inter-Integrated Circuit) > SPI (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围接口)、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接收 / 发射器)等,该串行通讯总线中包含了必要的中断线,用于EC与MCU之间传输Base和Slate之间的系统状态。当主系统和从系统接合该S_BUS构成了主系统和从系统之间的通讯通道。更进一步,B_DET、检测通道和S_BUS可以作为主系统的第一接口的至少一部分。S_DET、 检测通道和S_BUS可以作为从系统的第二接口的至少一部分。与本申请状态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状态控制装置和便携终端的实施例。参见图6,为本申请状态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框图,该装置应用于与一第二系统连接的第一系统中,该装置包括检测单元610、确定单元620、获取单元630和控制单元640。其中,检测单元610,用于检测到第一事件;确定单元620,用于当所述第一事件是第一预定事件时,确定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获取单元6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一预定事件获取包含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的预设策略;控制单元64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并将所述第二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系统,以使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具体的,控制单元6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下述单元(图6中未示出)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保持不变;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变化到第三状态,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三状态的功耗不同。具体的,检测单元6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下述单元(图6中未示出):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导致所述第二系统功耗增加的预定事件;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导致所述第二系统功耗减小的预定事件。其中,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的预定操作可以包括至少下述一项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系统需要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相应的,预设策略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第一系统需要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保持所述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进入通信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其中,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的预定操作可以包括至少下述一项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关闭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休眠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源电量低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系统需要退出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相应的,预设策略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策略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源电量低于预设阈值,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关机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关闭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关机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休眠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休眠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休眠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所述第一系统需要退出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保持所述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具体的,第一系统可以是具有显示设备(比如采用IXD,LED或其他发光原理的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也可以是前述混合系统笔记本电脑中的不具有显示设备的主机部分(base),包括物理接口(比如USB或自定义接口),输入设备(比如物理键盘和/或光标控制装置〈指点杆或单/多点触摸板 >),处理器(比如CPU)或处理器组(CPU和EC)。其中处理器或处理器组可以包括检测单元、确定单元、获取单元和控制单元,上述处理器包括的单元可以由软件实现,也可以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考虑到现有硬件工艺的水平,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搭建对应的硬件电路来实现,所述硬件电路包括常规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者门阵列以及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有半导体或者是其它分立的元件。还可以用可编程硬件设备,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实现。参见图7,为本申请状态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框图,该装置应用于与一第一系统连接的第二系统中,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710和控制单元720。其中,接收单元71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系统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控制单元72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
其中,所述状态第二控制命令为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第一预定事件,并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以及第一预定事件获取预设策略后,根据所述预设策略发送的控制命令。参见图8,为本申请便携终端的实施例框图,该便携终端包括第一系统810和与其相连的第二系统820。其中,所述第一系统810,用于检测到第一操作是第一预定事件时,确定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一预定事件获取包含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的预设策略,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并将所述第二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系统;所述第二系统82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进一步,所述第一系统810,还用于当与所述第二系统断开连接后,按照所述第一系统自身的状态变化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变化,所述第一系统在状态变化前后的功耗不同;所述第二系统820,还用于当与所述第一系统断开连接后,按照所述第二系统自身的状态变化策略控制所述第二系统的状态变化,所述第二系统在状态变化前后的功耗不同。具体的,上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具体功能分别与图6和图7所示出的应用于上述两个系统中的装置实施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第二系统可以是具有显示设备(比如采用IXD,LED或其他发光原理的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也可以是前述混合系统笔记本电脑中的具有显示设备的平板部分(slate),包括物理接口(比如USB或自定义接口),输入设备(比如单/多点触摸感应单元),处理器或处理器组,显示设备。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和显示设备重叠设置,形成触摸屏,处理器(比如CPU)或处理器组(CPU和MCU)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控制单元,上述处理器包括的单元可以由软件实现,也可以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考虑到现有硬件工艺的水平,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搭建对应的硬件电路来实现,所述硬件电路包括常规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者门阵列以及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有半导体或者是其它分立的元件。还可以用可编程硬件设备,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实现。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连接,第一系统检测到第一事件,当该第一事件是第一预定事件时,确定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根据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和第一预定事件获取包含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的预设策略,第一系统根据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并将第二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二系统,以使第二系统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第二系统在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混合系统架构的便携终端中,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连接时的状态控制过程,实现 第二系统的系统状态与第一系统的系统状态进行联动,以节约两个系统协同工作时的功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0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状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系统中,所述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第一事件; 当所述第一事件是第一预定事件时,确定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一预定事件获取包含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的预设策略; 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并将所述第二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系统,以使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保持不变;或者, 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变化到第三状态,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三状态的功耗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的第一预定事件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的导致所述第二系统功耗增加的预定事件;或者, 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的导致所述第二系统功耗减小的预定事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的导致所述第二系统功耗增加的预定事件包括至少下述一项 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所述第一系统需要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策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策略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第一系统需要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保持所述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进入通信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_■控制命令;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的导致所述第二系统功耗减小的预定事件包括至少下述一项 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关闭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休眠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源电量低于预设阈值; 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所述第一系统需要退出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策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策略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源电量低于预设阈值,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关机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关闭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关机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_■控制命令;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休眠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休眠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休眠状态的第_■控制命令;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所述第一系统需要退出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保持所述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
8.一种状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系统中,所述第二系统与第一系统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第一系统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 所述第二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 其中,所述状态第二控制命令为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第一预定事件,并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以及第一预定事件获取预设策略后,根据所述预设策略发送的控制命令。
9.一种状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系统中,所述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第一事件; 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事件是第一预定事件时,确定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一预定事件获取包含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的预设策略;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并将所述第二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系统,以使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下述单元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保持不变;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变化到第三状态,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三状态的功耗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下述单元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导致所述第二系统功耗增加的预定事件;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导致所述第二系统功耗减小的预定事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的预定操作包括至少下述一项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系统需要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策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第一系统需要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保持所述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进入通信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_■控制命令;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关机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唤醒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的预定操作包括至少下述一项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关闭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根据用户操作休眠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源电量低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系统需要退出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策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策略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均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源电量低于预设阈值,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关机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关闭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关机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_■控制命令;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根据用户操作休眠所述第一系统,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从所述工作状态进入休眠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休眠状态的第_■控制命令;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为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预定事件为所述第一系统需要退出使用所述第二系统的通信模块,生成控制所述第一系统保持所述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命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通信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控制命令。
16.一种状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系统中,所述第二系统与第一系统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系统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 其中,所述状态第二控制命令为所述第一系统检测到第一预定事件,并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以及第一预定事件获取预设策略后,根据所述预设策略发送的控制命令。
17.一种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系统和与所述第一系统相连的第二系统, 所述第一系统,用于检测到第一操作是第一预定事件时,确定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一预定事件获取包含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的预设策略,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并将所述第二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系统; 所述第二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系统,还用于当与所述第二系统断开连接后,按照所述第一系统自身的状态变化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变化,所述第一系统在状态变化前后的功耗不同; 所述第二系统,还用于当与所述第一系统断开连接后,按照所述第二系统自身的状态变化策略控制所述第二系统的状态变化,所述第二系统在状态变化前后的功耗不同。
全文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状态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系统中,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连接,包括第一系统检测到第一事件;当第一事件是第一预定事件时,确定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根据第一系统的第一状态、第二系统的第二状态和第一预定事件获取包含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的预设策略;第一系统根据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自身状态,并将第二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二系统,以使第二系统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第二系统在第二状态和第四状态时的功耗不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在混合系统架构的便携终端中,实现第二系统的系统状态与第一系统的系统状态进行联动,以节约两个系统协同工作时的功耗。
文档编号G06F1/32GK102778943SQ201110119709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0日
发明者于辰涛, 安宁, 林松涛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