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371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风扇固定技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风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数据处理及交流的工具。利用各种电子装置如桌上型电脑、手持式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等等,使用者可以快速地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或是透过网络存取信息。在较大型的电子装置如桌上型电脑或是服务器中,用以进行处理及计算的主机板需要散热模块提供最佳的散热机制,以使其上的芯片所产生的热能可以快速地排出。常见的散热模块为风扇。然而风扇在运转时,常会造成震动,并传递至风扇座与机壳上,对于电子装置的稳定性将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如何设计一个新的风扇固定装置,以提供散热的风扇模块较佳的稳定性,乃为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固定装置,以提供散热的风扇模块较佳的稳定性。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种风扇固定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中,包含:风扇架、多个风扇、上盖以及下盖。风扇架包含:第一风扇墙、第二风扇墙、多个间隔壁、至少一上耳部以及至少一下耳部。间隔壁垂直形成于第一风扇墙及第二风扇墙间,以分隔出多个风扇容置区。上耳部自间隔壁中最外侧的二者其中之一延伸,包含上耳部避震器。下耳部自间隔壁中最外侧的二者其中之一延伸,包含下耳部避震器,其中下耳部避震器还包含穿孔。风扇各包含二悬挂减震器以及至少一侧部减震器,以通过二悬挂减震器悬挂于风扇容置区其中之一的第一风扇墙及第二风扇墙上以及通过侧部减震器接触风扇架。上盖及下盖相平行,其中上盖紧压上耳部避震器,下盖还包含多个定位柱穿置于下耳部避震器的穿孔中,以使风扇架固定于上盖及下盖间且不与上盖及下盖直接接触。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下耳部还分别包含导引孔,以使下盖的导引柱穿置于其中。导引柱分别包含圆弧顶部以及颈缩部,其中各导引柱的圆弧顶部相对于下盖的高度大于定位柱相对于下盖的高度。当定位柱穿置于下耳部避震器的穿孔中时,导引柱的颈缩部是位于导引孔中,且不与导引孔接触。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其中下盖具有电路板,定位柱实质上形成于电路板上。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其中第一风扇墙及第二风扇墙其中之一对应风扇容置区形成有多个风孔,以使风扇自风孔对电子装置进行散热。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风扇固定装置还包含邻接风扇架,是与风扇架平行设置,风扇架的间隔壁最外侧的二者上形成有连接架,以栓锁固定风扇架及邻接风扇架。依据本发明更具有的一实施例,对应风扇容置区其中之一的第一风扇墙及第二风扇墙形成有多个开口,以使风扇各通过二悬挂减震器悬挂于开口上。依据本发明再具有的一实施例,对应风扇容置区其中之一的第一风扇墙及第二风扇墙包含多个突出部,以形成滑槽,以使侧部减震器容置于其中。依据本发明再具有的一实施例,上盖及下盖为电子装置的机壳的一部分。应用本发明的优点是在于通过机壳的上盖紧压上耳部避震器以及下盖定位柱穿置于下耳部避震器的穿孔以在不直接接触风扇架的情形下对风扇架进行固定,并以悬挂风扇于风扇架的方式,达到减少螺丝的使用,及降低风扇震动传递至风扇架及机壳的机率,而轻易地达到上述的目的。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一种风扇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1的风扇架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风扇架与上盖及下盖沿方向A的侧视图;以及图4为图1的风扇固定装置的局部放大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风扇固定装置10:风扇架

12:风扇120:悬挂减震器122:侧部减震器140:上盖142:下盖20:第一风扇墙200:风扇容置区202:开口204:滑槽206:风孔22:第二风扇墙24:间隔壁26:上耳部260:上耳部避震器28:下耳部280:下耳部避震器282:穿孔284:导引孔40:定位柱42:导引柱420:圆弧顶部422:颈缩部44:连接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一种风扇固定装置I的立体图。风扇固定装置I应用于一个电子装置(未绘不)中。风扇固定装置I包含:风扇架10、风扇12、上盖140 (未绘示于图1)以及下盖142。请同时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风扇架10的立体图。需注意的是,于图1及图2中,风扇架10的数目为二,并平行相接。于其他实施例中,风扇架10的数目亦可依实际需求进行调整。风扇架10包含:第一风扇墙20、第二风扇墙22、多个间隔壁24、以及二上耳部26以及二下耳部28。
其中,间隔壁24垂直形成于第一风扇墙20及第二风扇墙22间,以分隔出多个风扇容置区200。上耳部26自间隔壁24中最外侧的二者延伸,各包含上耳部避震器260。下耳部28自间隔壁24中最外侧的二者延伸,各包含下耳部避震器280,其中下耳部避震器280还包含穿孔282。风扇12如图1所示,各包含悬挂减震器120以及侧部减震器122。风扇12可通过悬挂减震器120悬挂于风扇容置区200其中之一的第一风扇墙20及第二风扇墙22上。于一实施例中,第一风扇墙20及第二风扇墙22对应各风扇容置区200其中之一形成有开口202,以使悬挂减震器120可以悬挂于开口 202上,并容置于风扇容置区200中。风扇12并可通过侧部减震器122接触风扇架10,以避免风扇12本体直接接触于风扇架10。于一实施例中,第一风扇墙20及第二风扇墙22对应各风扇容置区200其中之一具有突出部,以形成滑槽204,以使侧部减震器122可以容置于滑槽204中达到卡挚固定的功效。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扇墙20上对应风扇容置区200形成有风孔206,以使风扇12容置于风扇容置区200时可自风孔206提供风力予电子装置进行散热。由于风扇12在进行运转时,容易产生机械性的震动。然而在通过悬挂减震器120悬挂于风扇容置区200以及侧部减震器122接触风扇架10,以避免风扇12本体直接接触于风扇架10的情形下,可以大幅减少风扇12的震动传递至风扇架10的可能性。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4。图3为图1的风扇架10与上盖140及下盖142沿方向A的侧视图。图4为图1的风扇固定装置I的一局部放大图。于一实施例中,上盖140及下盖142实质上为电子装置的机壳的上下盖。因此上盖140及下盖142为平行。于一实施例中,下盖142包含定位柱40。上盖140紧压上耳部避震器260,下盖142则通过将定位柱40穿置于下耳部避震器280的穿孔280中,使风扇架10固定于上盖140及下盖142问且不与上盖140及下盖142直接接触。于一实施例中,下盖142还包含导引柱42,可穿置于下耳部28的导引孔284中,以利风扇架10装设于下盖142上时,可快速地达到定位。导引柱42于本实施例中可包含圆弧顶部420以及颈缩部422。圆弧顶部420可使导引柱42在对准导引孔284进行导引时容易进入。于一实施例中,导引柱42的圆弧顶部420相对于下盖142的高度大于定位柱40相对于下盖142的高度,以使风扇架10与下盖142导引时先通过较高的导引柱42进行导引。当定位柱40穿置于下耳部避震器280的穿孔282中时,导引柱42的颈缩部422位于导引孔284中,且不与导引孔284接触。并且颈缩部422于导引柱42穿置于导引孔284中时不接触于导引孔284,减少震动由风扇架10传递至下盖142的机率。因此,除将风扇12悬挂于风扇容置区200中,减少将震动传至风扇架10外,风扇固定装置I亦可通过上盖140紧压上耳部避震器260以及下盖142的定位柱40穿置于下耳部避震器280的穿孔280的方式,在不直接接触风扇架10的情形下,将风扇架10容置于上盖140及下盖142间,并对风扇架10进行固定。并且,风扇架10可通过上述的方式与机壳进行固定,而不需要以螺丝进行锁固,避免由螺丝栓锁固定造成的零件成本。于一实施例中,下盖142上实质包含一个电路板,上述的定位柱40及导引柱42是形成于下盖142的电路板上。于一实施例中,上耳部26还可提供一施力点,在风扇架10欲与下盖142分离时,可直接提起而脱离。
于本实施例中,由于风扇固定装置I还包含两个邻接且平行设置的风扇架10,因此风扇架10最外侧的两个间隔壁24上可如图2所示,形成有连接架44,以栓锁固定风扇架10。应用本发明的优点是在于通过机壳的上下盖以及下盖导引柱穿置于底板固定孔以固定风扇架,减少螺丝的使用,并以悬挂风扇于风扇架的方式减少风扇的震动传递至风扇架及机壳,达到较佳的避震效果,而轻易地达到上述的目的。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一电子装置中,包含: 一风扇架,包含: 一第一风扇墙以及一第二风扇墙;以及 多个间隔壁,垂直形成于该第一风扇墙及该第二风扇墙间,以分隔出多个风扇容置区; 至少一上耳部,自所述多个间隔壁中最外侧的二者其中之一延伸,且包含一上耳部避震器;以及 至少一下耳部,自所述多个间隔壁中最外侧的二者其中之一延伸,且包含一下耳部避震器,其中该下耳部避震器还包含一穿孔; 多个风扇,各包含二悬挂减震器以及至少一侧部减震器,以通过该二悬挂减震器悬挂于所述多个风扇容置区其中之一的该第一风扇墙及该第二风扇墙上以及通过该侧部减震器接触该风扇架;以及 相平行的一上盖及一下盖,其中该上盖紧压该上耳部避震器,该下盖还包含多个定位柱穿置于该下耳部避震器的该穿孔中,以使该风扇架固定于该上盖及下盖间且不与该上盖及该下盖直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耳部还分别包含一导引孔,以使该下盖的一导引柱穿置于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引柱分别包含一圆弧顶部以及一颈缩部,其中各所述多个导引柱的该圆弧顶部相对于该下盖的高度大于所述多个定位柱相对于该下盖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定位柱穿置于该下耳部避震器的该穿孔中时,该导引柱的该颈缩部是位于该导引孔中,且不与该导引孔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盖具有一电路板,所述多个定位柱形成于该电路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风扇墙及该第二风扇墙其中之一对应所述多个风扇容置区形成有多个风孔,以使所述多个风扇自所述多个风孔对该电子装置进行散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邻接风扇架,是与该风扇架平行设置,该风扇架的所述多个间隔壁最外侧的二者上形成有一连接架,以栓锁固定该风扇架及该邻接风扇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多个风扇容置区其中之一的该第一风扇墙及该第二风扇墙形成有多个开口,以使所述多个风扇各通过该二悬挂减震器悬挂于所述多个开口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多个风扇容置区其中之一的该第一风扇墙及该第二风扇墙包含多个突出部,以形成一滑槽,以使该侧部减震器容置于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及该下盖为该电子装置的一机壳的一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风扇固定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中,包含风扇架、多个风扇、上盖以及下盖。风扇架包含第一风扇墙、第二风扇墙、于第一风扇墙及第二风扇墙间分隔出多个风扇容置区的多个间隔壁、上耳部以及下耳部。风扇各包含二悬挂减震器以及至少一侧部减震器,以通过二悬挂减震器悬挂于风扇容置区其中之一的第一及第二风扇墙上以及通过侧部减震器接触风扇架。上盖及下盖相平行,其中上盖紧压二上耳部的上耳部避震器,下盖还包含多个定位柱穿置于二下耳部的下耳部避震器的穿孔中,以使风扇架固定于上盖及下盖间且不与上盖及下盖直接接触。
文档编号G06F1/18GK103176561SQ20111044748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3日
发明者谢伯立, 陈信良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