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供应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979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供应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供应模块,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高度可调整的输出结构的电源供应模块。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业发达的现代,各种电子装置大多附有电源供应器用以提供电力。一般来说,电源供应器的主要用途是将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AC)转换成各种电子装置所需的稳定直流电源(direct current, DC)。图6是已知电源供应器的侧视图。请参考图6,在此,电源供应器600是将电源供应模块的电路板610固定在壳体620内,并使其金手指结构612露出于壳体620外,以利于电源供应器600与外部装置300的连接部310相互电连接。随着外接装置的不同或更换,其连接部的位置亦会有所改变,故而金手指结构610便需因应外部电子装置的高度而调整。举例来说,当变更后的连接部相对于底部的高度较现有图6所示高时,电源供应器的电路板亦需作相对高度的调整,但此时电路板610却容易受限其上的电子元件630与壳体 620产生干涉而无法进行对应的高度调整。换句话说,在壳体620的内部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并无法使金手指结构612能随着外部装置300而调整其相对位置。据此,如何能让金手指结构612的高度符合外部装置 300的相对位置,且又同时兼顾壳体内用以容置电子元件630的可利用空间,便成为相关人员所需思考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供应模块,其藉由活动式输出结构而使其具有较佳的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源供应模块,适于供电至一外接装置。外接装置具有一连接部。电源供应模块包括一电源供应器以及一输出结构。输出结构可拆卸地组装至电源供应器,且电性连接在电源供应器与外接装置之间。输出结构相对于电源供应器的一底部的高度为可调整,以对应地连接外接装置的连接部,且电源供应器、输出结构与外接装置形成一凹状组合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输出结构相对于底部的高度等于连接部相对于底部的高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源供应器包括一壳体以及一第一电路板。壳体具有上述之底部。第一电路板配置在壳体内,且第一电路板相对于底部具有一第一高度,而输出结构相对于第一电路板具有一第二高度,其中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的和等于连接部相对于底部的高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输出结构包括一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在第一电路板与连接部之间。第二高度为第二电路板相对于第一电路板的距离。[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输出结构还包括一导线,电性连接在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导线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一电路板。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为可活动,且可插拔地电性连接至外接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输出结构还包括一第一导电件与一第二导电件,叠置并电性连接在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为面接触, 且第一导电件的高度与第二导电件的高度的和等于第二高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分别为一刚性铜材。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源供应模块还包括一支撑件,组装在壳体的底部与第一电路板之间,且第一高度等于支撑件的高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源供应模块还包括一支撑件,组装在壳体的底部与第二电路板之间,且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的和等于支撑件的高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源供应模块还包括一 L型支架以及一支撑件。L型支架外接在壳体上,且L型支架的底部与壳体的底部共平面。支撑件组装在L型支架上,且第二电路板组装在支撑件上,其中连接部相对于底部的高度等于支撑件相对于L型支架的底部的高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输出结构包括一连接器以及一导线。连接器对应地插置于连接部。导线电性连接在连接器与第一电路板之间。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电源供应模块藉由输出结构而电性连接至外接装置的连接部,且由于输出结构相对于电源供应器的一底部的高度为可调整,因而能让电源供应器得以适用于具有不同高度的连接部的外接装置,因而提升电源供应器的适用性。再者,此举让电源供应器内的电子元件不再受限于外接装置的连接部的对应位置, 亦即让活动式的输出结构作为电源供应器与外接装置之间的连接,而让电源供应器内有足够的空间配置电子元件。如此一来,设计者便无须担心为了符合外部电子装置的对接位置而牺牲壳体内的可利用空间,亦即藉由本实用新型中分离式的输出结构,让电源供应器能机动调整与外接装置的对接位置,且同时在电源供应器内保有较大的可利用空间的效果。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I的电子装置中电源供应模块的侧视图。图3是图2的电源供应模块中部分构件的组装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源供应模块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源供应模块的示意图。图6是已知电源供应器的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 电子装置100、400、500、600 :电源供应模块110:电源供应器[0031]112,620 :壳体[0032]112a :底部[0033]114 :第一电路板[0034]116、630 :电子元件[0035]120,520 :输出结构[0036]121 :第一导电件[0037]121a :螺孔[0038]122 :第二电路板[0039]123 :第二导电件[0040]123a :沙拉孔[0041]124 :锁附件[0042]130、430、530B :支撑件[0043]122a、612 :金手指结构[0044]200 :机箱[0045]300 :外接装置[0046]310 :连接部[0047]521 :导线[0048]530A L型支架[0049]610 :电路板[0050]El :第一端[0051]E2 :第二端[0052]Hl :第一高度[0053]H2 :第二高度[0054]H3 :第三高度[0055]SI :第一侧[0056]S2 :第二侧
具体实施方式
图I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I的电子装置中电源供应模块的侧视图。请同时参考图I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例如是一伺服器或大型储存器(storage),其在机箱200内配置多个电子模块(未示出)并以可抽换的至少一电源供应模块100供电至这些电子模块而维持其运行。在本实施例中所显示的两个电源供应模块100是属于伺服器的备用电源系统,其在伺服器内的运行模式称为 「1+1J,其中第二个「IJ为此备用电源系统中所允许的停止动作的电源供应模块的数量。举例而言,在上述两个电源供应模块100皆正常运行时,伺服器的电子模块所需的电力是由此两个电源供应模块100同时提供,而当其中一电源供应模块100停止运行或失效时,则另一电源供应模块100便得以担负伺服器的电子模块所需的全部电力,以让伺服器能不受影响地维持其运行状态。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设计者可依据伺服器的实际应用需要而对电源供应模块100的数量或电力分配方式予以适当地变更。此外,电源供应器100亦可适用于个人电脑或其它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亦不以此为限。电源供应模块100包括一电源供应器110与一输出结构120。再者,电源供应器 110包括一壳体112、一第一电路板114与多个电子元件116,其中壳体112组装在机箱200 内且具有一底部112a,电子元件116配置在第一电路板114上且与第一电路板114 一同配置在壳体112内。在此,这些电子元件116例如是焊接在第一电路板114上的变压器、电
&坐
-TTr · · ·寸 O输出结构120可拆卸地组装至电源供应器110,且电性连接在电源供应器110与外接装置300之间,以形成一凹状组合结构。此举除了让电源供应模块100能方便相对于外接装置300进行插拔外,还能在提供电力至外接装置300的同时藉由外露的输出结构120 而提高此凹状组合结构的散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外接装置300例如是配置在机箱200内的一电路背板,其电性连接至配置在机箱200内另处的主机板(未示出),以将电源供应模块100所提供的电力整合并传送至主机板。再者,外接装置300具有一连接部310,以让输出结构120能顺利且对应地连接至连接部310,并因此进行电力传输。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输出结构120相对于壳体112的一底部112a的高度为可调整的,亦即为搭配不同的外接装置300,可藉由调整输出结构120的位置来提高电源供应模块100的适用性。详细而言,请再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输出结构120包括一第二电路板122、一第一导电件121与一第二导电件123。第二电路板122具有一第一侧SI与一第二侧S2,其中第一导电件121与第二导电件123叠置且电性连接在第二电路板122的第一侧SI与第一电路板114之间。图3是图2的电源供应模块中部分构件的组装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 2与图3,在此,第一导电件121与第二导电件123分别是一 U字形铜轨,且彼此凹口背对, 而其分别焊接在第一电路板114与第二电路板122上,其中第二导电件123具有一沙拉孔 123a,而第一导电件121具有一螺孔121a,进而将第一导电件121与第二导电件123相互叠置后,再藉由一锁附件124锁入螺孔121a,并同时卡置于沙拉孔123a中,而将第一导电件121与第二导电件123锁附在一起,并进而使第二电路板122固定在第一电路板114上方。在此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电路板114相对于壳体112的底部112a具有一第一高度 Hl,而第二电路板122相对于第一电路板114具有一第二高度H2,其中第二高度H2实质上是由第二电路板122的厚度、第一导电件121与第二导电件123所构成。换句话说,在电路板114、122厚度固定的前提下,为配合外接装置300的连接部310的对应位置,使用者可利用不同高度的第一导电件121与第二导电件123而让第二电路板122能顺利地对应至连接部310,且藉由其可拆装的结构特性,还能便于使用者调整此第二高度H2。在此,第一高度 Hl是指第一电路板114的顶面相对于底部112a的高度,第二高度H2是指第二电路板122 的顶面相对于第一电路板114的顶面的高度,即输出结构120相对于第一电路板114具有此第二高度H2。相较于已知的单一电路板设计的电源供应模块600,本实用新型的电源供应模块100藉由第一导电件121与第二导电件123的可拆卸与可调整特征,让设计者无须困扰于外接装置300的连接部310的高度差异。此举除能提高电源供应模块100的适用性外,还能因此降低其设计与制造成本。举例来说,随着电源供应器110所提供的电力增加,其配置在第一电路板114上的电子元件116的尺寸亦会随之增加,此举导致第一电路板114相对于底部112a的第一高度 Hl需尽可能的降低,以让电子元件116能被容纳在壳体112内。因此,为了让电源供应器 110仍能顺利地与外接装置300对接,便需调整第一导电件121与第二导电件123的尺寸, 以让第一高度Hl与第二高度H2的和等于连接部310相对于底部112a的一第三高度H3。 同样地,第三高度H3是指连接部310的顶面相对于底部112a的高度,亦即让输出结构120 相对于底部112a的高度(即前述第一高度Hl与第二高度H2的和)等于连接部310相对于底部112a的高度(即前述第三高度H3)。此外,藉由导电件121、123之间的可拆卸结构,除了让第二电路板122得以同时兼顾电源供应器110内部的电子元件116的配置及符合外接装置300的对接需求外,更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导电件121与第二导电件123彼此为面接触,亦即藉由导电件121、123彼此为凹口背对的铜轨结构,而让第一电路板114与第二电路板122之间存在较大的接触面积而能因此通过较大的电流并降低可能的电流耗损,进而提高电源供应器100所能供给至外接装置300的电力。另一方面,藉由第一导电件121与第二导电件123的铜轨结构,亦能在电流通过时提供良好的散热效果,以提升电源供应模块100与外接装置300的效能。电源供应模块100基于上述而得以汇整或分配电流,使其更适于使用在大型储存器或伺服器的备援式供电系统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122的第二侧S2配置有金手指结构122a,藉以插置于外接装置300的连接部310(例如为配置在背板上的插槽),但本实用新型并未以此为限,于另一未显示的实施例中,亦可在第二电路板的第二侧与外接装置各设置彼此对应的板对板连接器,同样能达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电源供应模块100还包括一支撑件130,其组装在壳体112的底部 112a与第一电路板114之间,其中第一电路板114相对于底部112a的第一高度Hl实质上即为此支撑件130的高度与第一电路板114的板厚的和。此支撑件130的高度可视配置在第一电路板114上的电子元件116突出于第一电路板114的接脚而定。故而在此并未限制支撑件130的高度,亦即在本实用新型中,凡能让电源供应器110与输出结构120符合第一高度Hl与第二高度H2的和等于连接部310的第三高度H3者,皆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而其中第一高度Hl与第二高度H2皆可在此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变更。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源供应模块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电源供应模块400的支撑件430组装在壳体112的底部112a与第二电路板122之间。据此,第一电路板114相对于底部112a的第一高度Hl,与第二电路板122 相对于第一电路板114的第二高度H2的和等于此支撑件430的高度。此举让电源供应模块 400亦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且经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制支撑件与电路板之间的对应配置,凡在符合第一高度Hl与第二高度H2的和等于第三高度H3的前提下所提出的相关变化皆能符合本实用新型的需求。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源供应模块的示意图。请参考图5,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电源供应模块500的输出结构520包括一导线521,藉由其可挠性而具有彼此能相对活动的一第一端El与一第二端E2,且导线521的第一端El焊接在第一电路板114上,而导线521的第二端E2焊接在第二电路板122上。据此,第二电路板122便能相对于第一电路板114而具有活动性,以使其具备更高的自由度以连接至对应的外接装置300(示于图2)上。换句话说,使用者将现有的电源供应器110组装上具有活动性的输出结构520,便能让此电源供应器110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外接装置300(示于图3),进而提高电源供应模块500的适用范围及降低其制作成本。在此,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制输出结构520与外接装置300之间的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相同的是以第二电路板122的金手指结构122a而与外接装置300电性连接。在另一未显示的实施例中,亦可以上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取代第二电路板122,亦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另一方面,为使电源供应模块500能应用于图I所示的备用电源系统的可抽换结构,电源供应模块500还包括一 L型支架530A与一支撑件530B,其中L型支架530A外接在壳体112上,且L型支架530A的底部与壳体112的底部112a共平面。支撑件530B组装在第二电路板122与L型支架530A。再者,第二电路板122相对于L型支架530A的底部的高度即为外接装置300的连接部310相对于底部112a的高度(示于图3),故而在电源供应模块500插置于机箱200内后,即可以第二电路板122 (或板对板连接器)与机箱200内的外接装置300 (背板)进行对接。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电源供应模块藉由活动式且可拆装的输出结构,而使电源供应器不但具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置电子元件,亦能配合外接装置的连接部的高度。如此一来,设计者便无须担心为了符合外部电子装置的对接位置而牺牲壳体内的可利用空间,亦即藉由本实用新型中分离式的电路板结构,让电源供应器能以第二电路板机动调整与外接装置的对接位置,且同时在壳体内保有较大的可利用空间的效果。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9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供应模块,适于供电至一外接装置,该外接装置具有一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该电源供应模块包括一电源供应器;以及一输出结构,可拆卸地组装至该电源供应器,且电性连接在该电源供应器与该外接装置之间,其中该输出结构相对于该电源供应器的一底部的高度为可调整,以对应地连接该连接部,且该电源供应器、该输出结构与该外接装置形成一凹状组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源供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输出结构相对于该底部的高度等于该连接部相对于该底部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供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源供应器包括一壳体,具有该底部;以及一第一电路板,配置在该壳体内,且该第一电路板相对于该底部具有一第一高度,而该输出结构相对于该第一电路板具有一第二高度,其中该第一高度与该第二高度的和等于该连接部相对于该底部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供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输出结构包括一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在该第一电路板与该连接部之间,该第二高度为该第二电路板相对于该第一电路板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供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输出结构还包括一导线,电性连接在该第一电路板与该第二电路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供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线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一电路板,该第二端相对于该第一端为可活动,且可插拔地电性连接至该外接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供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输出结构还包括一第一导电件与一第二导电件,叠置并电性连接在该第一电路板与该第二电路板之间,其中该第一导电件与该第二导电件之间为面接触,且该第一导电件的高度与该第二导电件的高度的和等于该第二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供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件与该第二导电件分别为一刚性铜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供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撑件,组装在该壳体的该底部与该第一电路板之间,且该第一高度等于该支撑件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供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撑件,组装在该壳体的该底部与该第二电路板之间,且该第一高度与该第二高度的和等于该支撑件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供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 L型支架,外接在该壳体上,且该L型支架的底部与该壳体的该底部共平面;以及一支撑件,组装在该L型支架上,且该第二电路板组装在该支撑件上,其中该连接部相对于该底部的高度等于该支撑件相对于该L型支架的底部的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供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输出结构包括一连接器,对应地插置于该连接部;以及一导线,电性连接在该连接器与该第一电路板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电源供应模块,适于供电至外接装置。电源供应模块包括电源供应器与输出结构。输出结构可拆卸地组装至电源供应器,且电性连接在电源供应器与外接装置之间。输出结构相对于电源供应器的底部的高度为可调整,且电源供应器、输出结构与外接装置形成凹状组合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电源供应模块藉由活动式且可拆装的输出结构,而使电源供应器不但具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置电子元件,亦能配合外接装置的连接部的高度。如此一来,设计者便无须担心为了符合外部电子装置的对接位置而牺牲壳体内的可利用空间,亦即藉由本实用新型中分离式的电路板结构,让电源供应器能以第二电路板机动调整与外接装置的对接位置,且同时在壳体内保有较大的可利用空间的效果。
文档编号G06F1/26GK202351786SQ20112028721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9日
发明者吕绍锋 申请人:善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