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58591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容式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电容式触控屏。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触控面板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电子装置中。通常的触控技术包括运用于移动电子设备和消费电子设备的电阻式触控屏、投射式触控屏以及用于其他应用的表面电容式触控屏、表面声波式触控屏和红外线触控屏。其中由于投射式触控屏具有实现多点触控功能,而在消费性电子产品应用上大放异彩。投射电容式触控屏包括覆于基材表面的ニ导电层,导电层通常为透明氧化铟锡薄膜。所述ニ导电层叠合设置。姆ー电极层包括多个电极条。所述ニ导电层中,其中ー层为行矩阵,另ー层为列矩阵。在每ー电极条的的端点用导线引出,然后通过柔性电路板将导线引出与外部驱动电路芯片连接。投射电容式触控屏内部电极的行与行之间,行与列之间,列与列之间会产生电容。当人手触碰所述电容式触控屏幕时,人手触摸改变了电极条在触碰处的电容分布,从而被识别。人的手指面积大小是一定的,手指触碰引起的电容变化也是一定的。如果内部电容过大,会导致手指触摸后,引起的电容变化和受干扰而产生的电容变化相似,从而导致误判断。所以需要设置投射电容式触控屏内部的电容越小越好,这样人手触控后引起的电容变化值和原电容的变化值比例越大。比例越大代表信噪比越大,则对触控位置的判断更加准确。电极条阻值越大,则产生的电容越大,电容越大,同样对应充放电的时间也越长,导致触控不灵敏。业界有改变电极条大小的,但电极条越小,其对应的电极引线越密集,由此带来制造エ艺的复杂度。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则提供一种新的电容式触控屏用以改善或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投射电容式触控屏的扫描时间长,信噪比不高及反应不灵敏,不方便加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缩短扫描时间,提高信噪比,触摸准确且反应灵敏的电容式触控屏。ー种电容式触控屏,其包括叠合设置的基板及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驱动电极及感应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及感应电极呈梳形结构,并相互电气绝缘交叉设置。作为上述电容式触控屏的进ー步改进,所述驱动电极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驱动电机分支,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感应电极分支,所述多个驱动电极分支相互串接设置,所述多个感应电极相互串接设置。[0011]作为上述电容式触控屏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基板是玻璃基板,所述导电层是透明导电层,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ー侧表面,且所述导电层所在区域形成触控感测区,所述导电层外围形成布线区,所述布线区位于所述触控感测区外围。作为上述电容式触控屏的进ー步改进,所述驱动电极及所述感应电极交叉分布于所述触控感测区,所述驱动电极包括多个驱动电极分支,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多个感应电极分支,每二相邻感应电极分支之间交叉设置ー驱动电极分支,每二相邻驱动电极分支之间交叉设置ー感应电极分支。作为上述电容式触控屏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触控感测区还包括多个电极填充块,所述电极填充块设于所述感应电极分支与所述驱动电极分支之间的间隙位置。作为上述电容式触控屏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感应电极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布线区,所述驱动电极的端部同样延伸至所述布线区。作为上述电容式触控屏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电容式触控屏还包括至少ー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驱动电极及所述感应电极对应电连接。作为上述电容式触控屏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电容式触控屏还包括接地电极线,所述接地电极线间隔所述驱动电极及所述感应电极,并与所述驱动芯片对应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単一导电层,简化电极结构,避免搭桥设计,降低成本。同吋,设置电极为梳形结构,有利于在基板表面设置电极,提高信噪比,因为电极阻值减小,则电容变小,由此使得充放电时间缩短,提高触控灵敏度,也降低了制造难度。

图I是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屏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导电层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 请參阅图I,是本实用新型ー种较佳实施方式所掲示的电容触控屏的立体示意图。所述电容式触控屏2包括一基板20、一导电层23及ー绝缘保护层(图未示)。所述基板20是ー玻璃基板,其整体呈矩形结构,用以承载所述导电层23及所述绝缘保护层,进而形成触控感测区21及布线区22。所述触控感测区21位于所述基板20的中间区域,所述布线区22位于所述触控感测区21的外围,所述绝缘保护层覆盖所述布线区22。所述导电层23是一透明导电图案层,其可以是氧化铟锡薄膜,还可以是氧化碲锡等透明导电层。该导电层23包括驱动电极231及感应电极233。所述驱动电极231及所述感应电极233均呈梳形结构。所述驱动电极231包括多个驱动电极分支232,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多个感应电极分支234。再请结合參阅图2,是图I所示导电层23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设定所述基板20的二相邻侧边分别为X轴方向及Y轴方向,则X轴方向垂直于Y轴方向,由X轴方向及Y轴方向界定ー XY平面。沿平行于X轴方向,所述驱动电极分支232的宽度逐渐缩小,其斜边相对所述感应电极分支234设置。同样,沿平行于X轴方向,所述感应电极分支234的宽度逐渐增加,所述感应电极分支234的斜边与所述驱动电极分支232的斜边相対。沿平行于Y轴方向,所述驱动电极分支232与所述感应电极分支234相互间隔交错设置,也就是说,每二相邻驱动电极分支232之间交叉设置ー感应电极分支234,每二相邻感应电极分支234之间交叉设置ー驱动电极分支232。且设定每二相邻驱动电极分支232之间的间_介于2. Omm至7. Omm之间。同样,姆二相邻感应电极分支234之间的间距也介于2. Omm至7. Omm之间。同吋,因为所述驱动电极分支232与所述感应电极分支234相互间隔设置,每二相邻感应电极分支234与相邻驱动电极分支232之间的间隔小于或者等于I. 0mm。再请同时參阅图I及图2,在所述布线区22,铺设有驱动电极线236、感应电极线238、接地电极线235及位于基板外部的驱动芯片237,所述绝缘保护层覆盖所述驱动电极线236、感应电极线238、接地电极线235及驱动芯片237。所述驱动电极线236 —端电连接至所述驱动电极231的端部,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237。该感应电极线238—端电 连接至所述感应电极233的端部,另一端同样电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237。所述驱动电极线236及所述感应电极线238分别临近所述基板20的二相对侧边201、202设置,亦即,所述驱动电极线231靠近所述驱动电极231侧边201设置,所述感应电极233靠近所述感应电极侧边202设置,并延伸至所述基板20的第三侧边203,所述接地电极线235临近所述侧边203设置。所述接地电极线235间隔所述驱动电极线236及所述感应电极线238,也就是说,所述接地电极线235夹设于所述驱动电极线236及所述感应电极线238之间,并电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237。当所述电容式触控屏2工作时,其由一外物触碰所述触控屏2的触控感测区21的某一区域,此时,使用者与触控位置之间形成耦合电容,并从而改变该区域的等效电容,其中电流值的变化与手指的接触面积有关,使用者的手指所碰触的范围包括至少ー感应电极分支232及至少ー驱动电极分支234,从而引起触碰区域的电容发生变化。所述驱动电极线236及所述感应电极线238分别传输该电容变化至所述驱动芯片237,所述驱动芯片237感应所述驱动电极231及所述感应电极233的电容变化,由此判断被触碰区域所在位置,实现触控感应。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ー步改进,在所述驱动电极231与所述感应电极233之间夹设有填充块,在加工所述导电层23时,所述填充块的存在,进ー步提高所述电容式触控屏的抗干扰性能。更重要的是,当在热压和エ艺中,所述填充块的存在为热压エ艺提供方便,提高其粘接可靠度。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ー步改进,在所述驱动电极线236与所述感应电极线238之间,以及所述接地电极线同样夹设有填充块,在加工所述导电层23时,所述填充块的存在,进ー步提高所述电容式触控屏的抗干扰性能。更重要的是,当在热压和エ艺中,所述填充块的存在为热压エ艺提供方便,提高其粘接可靠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掲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容式触控屏,其包括叠合设置的基板及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驱动电极及感应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及感应电极呈梳形结构,并相互电气绝缘交叉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驱动电机分支,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感应电极分支,所述多个驱动电极分支相互串接设置,所述多个感应电极相互串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是玻璃基板,所述导电层是透明导电层,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且所述导电层所在区域形成触控感测区,所述导电层外围形成布线区,所述布线区位于所述触控感测区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及所述感应电极交叉分布于所述触控感测区,所述驱动电极包括多个驱动电极分支,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多个感应电极分支,每二相邻感应电极分支之间交叉设置一驱动电极分支,每二相邻驱动电极分支之间交叉设置一感应电极分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测区还包括多个电极填充块,所述电极填充块设于所述感应电极分支与所述驱动电极分支之间的间隙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布线区,所述驱动电极的端部同样延伸至所述布线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触控屏还包括至少一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驱动电极及所述感应电极对应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式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触控屏还包括接地电极线,所述接地电极线间隔所述驱动电极及所述感应电极,并与所述驱动芯片对应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屏。所述电容式触控屏包括叠合设置的基板及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驱动电极及感应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及感应电极呈梳形结构,并相互电气绝缘交叉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式触控屏中,采用单一导电层,简化电极结构,避免搭桥设计,降低成本。同时,设置电极为梳形结构,提高信噪比。因为电极阻值减小,则电容变小,由此使得充放电时间缩短,提高触控灵敏度,也降低了制造难度。
文档编号G06F3/044GK202404560SQ201120556390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7日
发明者孙杨, 黄建日 申请人: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