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687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的制作方法
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RFID电子 标签技术,尤其特别是一种用于产品标识方面的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种类不断的复杂化,然而,在物流流通行业中,电子标签已经成为判断或者识别电子产品中必要程序。由于传统识别技术是利用光学技术以及人工参与的方式完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容易导致操作者操作步骤繁琐及操作不方便。随后出现一种温湿度电子标签,该温湿度电子标签是利用有线方式将环境温湿度以双向数据方式传给用户。该种识别方式虽然操作比较简单方便,但是由于安装布线和组网比较复杂,容易导致安装困难、占有体积大以及功耗高。又因该种温湿度标签在某些冷链物流中无法识别实现的,导致稳定性低以及精度低。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功耗小、体积小、提高稳定性、提高测量精度准确性以及安装方便的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一种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包括主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存贮器以及无线射频模块,所述的无线射频模块、存贮器、温湿度传感器分别双向数据连接于主控制器的。依据所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无线射频模块上还设置有与接收外界信号的天线。依据所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主控制器上还设置有可分别对无线射频模块、存贮器以及温湿度传感器进行供电的内置的电池。依据所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电池是由一次性锂锰电池构成的。依据所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无线射频模块是由至少一个具有完全内部解码、数据封装、频率合成的无线射频芯片构成的。依据所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主控制器是由高速微处理器MCU构成的。依据所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温湿度传感器是由低功耗集成电路传感器构成的。依据所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存贮器是由具有可擦写I百万次性能、掉电可保存40年的外置存贮器构成的。依据所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主控制器和无线射频可以是一个集成芯片构成的。为了使用上述技术方案,而采用工艺测量方法为主控制器控制温湿度传感器进行周期采样测量和采集的数据进行校正,即对同一测量点进行至少3次测量,并取测量均值为实际测量值;预先在测量范围内取至少3测量点进行测量,将该测量值对实际温湿度模拟出曲线,将此曲线写入主控制器,该主控制器在实际测量中用这个曲线校正测量值的;主控制器将所被测量温湿度值写入到存贮器中,并控制无线射频模块利用无线方式发送给读写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因所述的无线射频模块、存贮器、温湿度传感器分别双向数据连接于主控制器的,使用时,利用一次性锂锰的电池供电,主控制器控制温湿度传感器测量温湿度,以短距离的RFID技术无线射频传输测量值,完全不需要外接电源,达到功耗小目的,同时不受外界电源影响,达到提高稳定性;测量时,利用周期采样测量方式,将实际测量模拟曲线与理论曲线的差值写入主控制器,对测量值进行校正,达到提高测量值精度的准确性。安装时,只需要将标签悬挂或粘贴在所测环境中即可,不需要另外布线,达到安装方便目的。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方案采用了低功耗的RFID及集成芯片,将功耗控制到很低状态,一般标签可用5年以上而无需外接电源,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2.采用了大容量外置存贮器,可以存贮和读取,更适用于移动物测量(如集装箱等)和事后查询,达到使用方便的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I是本发明中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I所示,下面结合实施例说明一种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包括主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存贮器以及无线射频模块,所述的无线射频模块、存贮器、温湿度传感器分别双向数据连接于主控制器的。所述的无线射频模块上还设置有与接收外界信号的天线。所述主控制器上还设置有可分别对无线射频模块、存贮器以及温湿度传感器进行供电的内置的电池。所述电池是由一次性锂锰电池构成的。所述的无线射频模块是由至少一个具有完全内部解码、数据封装、频率合成的无线射频芯片构成的。所述的主控制器是由高速微处理器MCU构成的。所述的温湿度传感器是由低功耗集成电路传感器构成的。所述的存贮器是由具有可擦写I百万次性能、掉电可保存40年的外置存贮器构成的。所述的主控制器和无线射频可以是一个集成芯片构成的。所述的天线连接于无线射频模块上的,所述的无线射频模块双向连接于主控制器上的,所述的存贮器双向连接于主控制器上的,所述的电池双向连接于主控制器上的,所述的温湿度传感器连接于主控制器上的,所述的无线射频模块,电池、存贮器以及温湿度传感器分别与主控制器之间都可以双向数据传送的。原理主控制器控制温湿度传感器测量温湿度数值,并校正。主控制器将校正后的温湿度数值利用无线射频模块发送给读写器。主控制器将校正后的温湿度数值写入存贮器。主控制器在读写器读取存贮值时,从存贮器中读取温湿度记录值,并用无线射频模块发送给读写器。测量方法预先在测量范围内测取至少3测量点进行测量,将该测量值对实际温湿度模拟出曲线,将此曲线写入主控制器。然后,主控制器控制温湿度传感器进行周期采样测量和采集的数据进行校正,即对同一测量点进行至少3次测量,并取测量均值为实际测量值;在实际测量中,利用所述曲线校正被测量值的。主控制器将所被测量温湿度值写入到存贮器中,并控制无线射频模块利用无线方式发送给读写器。在本实施例中,以一次性锂锰电池为电源,以主控制器(MCU)控制温湿度传感器测量温湿度,以短距离无线射频方式发送测量值,并将测量值存贮在存贮器内。由于功耗低,完全不需外接电源。主控制器控制温湿度传感器(低功耗集成电路传感器)周期采样测量,并将实际测量模拟曲线与理论曲线的差值写入控制器,对测量值进行校正,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主控制器采用高速微处理器,在待机状态下功耗低,且具有快速唤醒功能。温湿度传感器具有快速测量功能,并且具有低功耗待机状态。主控制器将校正后的值采用无线射频发送给读写器,并对空中传输进行加密。无线射频芯片具有完全内部解码、数据封装、频率合成;并具有低功耗的待机状态。主控制器与无线射频可以是分立的集成芯片,也可是SOC型的一个集成芯片。在需要存贮时,主控制器将温湿度值写入存贮器,并可在读写器要求读取存贮的数据时,读出存贮的数据并发送给读写器。存贮器采用外部存贮器,具有可擦写I百万次性能,掉电可保存40年。主控制 器也可根据要求,可以只对超出域值范围的数据进行存贮,并报警。综上所述,因所述的无线射频模块、存贮器、温湿度传感器分别双向数据连接于主控制器的,使用时,利用一次性锂锰的电池供电,主控制器控制温湿度传感器测量温湿度,以短距离的RFID技术无线射频传输测量值,完全不需要外接电源,达到功耗小目的,同时不受外界电源影响,达到提高稳定性;测量时,利用周期采样测量方式,将实际测量模拟曲线与理论曲线的差值写入主控制器,对测量值进行校正,达到提高测量值精度的准确性。安装时,只需要将标签悬挂或粘贴在所测环境中即可,不需要另外布线,达到安装方便目的。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方案采用了低功耗的RFID及集成芯片,将功耗控制到很低状态,一般标签可用5年以上而无需外接电源,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2.采用了大容量外置存贮器,可以存贮和读取,更适用于移动物测量(如集装箱等)和事后查询,达到使用方便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包括主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存贮器以及无线射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射频模块、存贮器、温湿度传感器分别双向数据连接于主控制器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射频模块上还设置有与接收外界信号的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上还设置有可分别对无线射频模块、存贮器以及温湿度传感器进行供电的内置的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是由一次性锂锰电池构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射频模块是由至少一个具有完全内部解码、数据封装、频率合成的无线射频芯片构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制器是由高速微处理器MCU构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湿度传感器是由低功耗集成电路传感器构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存贮器是由具有可擦写I百万次性能、掉电可保存40年的外部存贮器构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制器和无线射频可以是一个集成芯片构成的。
10.为了使用上述技术方案,而采用工艺测量方法为主控制器控制温湿度传感器进行周期采样测量和采集的数据进行校正,即对同一测量点进行至少3次上测量,并取测量均值为实际测量值;预先在测量范围内取至少3测量点进行测量,将该测量值对实际温湿度模拟出曲线,将此曲线写入主控制器,该主控制器在实际测量中用这个曲线校正测量值的;主控制器将所被测量温湿度值写入到存贮器中,并控制无线射频模块利用无线方式发送给读写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温湿度电子标签,包括主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存贮器以及无线射频模块,因所述的无线射频模块、存贮器、温湿度传感器分别双向数据连接于主控制器的,使用时,利用一次性锂锰的电池供电,主控制器控制温湿度传感器测量温湿度,以短距离的RFID技术无线射频传输测量值,完全不需要外接电源,达到功耗小目的,同时不受外界电源影响,达到提高稳定性;测量时,利用周期采样测量方式,将实际测量模拟曲线与理论曲线的差值写入主控制器,对测量值进行校正,达到提高测量值精度的准确性。安装时,只需要将所述标签悬挂或粘贴在所测环境中即可,不需要另外布线,达到安装方便目的。
文档编号G06K19/077GK102663482SQ20121008066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李俊峰 申请人:李俊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