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88160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虫装置,具体是指一种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应用于农业病虫害测报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大小型电子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农 业病虫害防治领域,特别是作为新兴产物出现的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更是在此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计数装置不但有效地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支出,而且使原本机械的农业病虫害测报工作渐趋于数字化、简易化和自动化。但是,由于病虫本身存在的一些特性,如喜好在凹槽壁沿攀爬徘徊,喜好在洞口伸缩出入等,这使得现有的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在统计计数方面存在较大的误差,有时甚至会使计数值趋向于随机化,大大影响了计数装置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减小病虫计数的误差、有效提高检测精度的红外电子捕虫技术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包括一具有虫子飞入口的诱捕器和设于虫子飞入口边沿的红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外部设有一电动拍门装置,该电动拍门装置能将已触发红外传感器的虫子拍打至所述诱捕器内。优选地,所述电动拍门装置包括一电机和安装于该电机输出轴上的电动拍门,所述电机在一单片机及一双路继电器模块联合控制下实现正反转,该电机带动所述电动拍门实现拍打及拍打后的复位动作。双路继电器由正转继电器和反转继电器构成,由单片机控制该正、反转继电器的闭合。进一步优选,所述诱捕器外设有一主控盒,所述的电动拍门装置设于该主控盒上,所述的红外传感器设于该主控盒内部。采用主控盒后,该装置的整体结构较为简洁。更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呈U型槽结构,位于U型槽长度方向的红外传感器第一侧面正对所述的虫子飞入口,且该虫子飞入口的大小及形状与该第一侧面上的第一开口相匹配;位于U型槽长度方向的红外传感器第一侧面正对开设在主控盒正面的通孔,且该通孔的大小及形状与该第二侧面上的第二开口相匹配;电动拍门呈平板结构,拍打时该电动拍门拍向所述的通孔。这样,上述的虫子飞入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通孔全部相贯穿,便于将通孔飞入至红外传感器的病虫拍入至诱捕器内部。为了提高电动拍门的拍打效果,所述的电动拍门上凸设有一拍杆,在电动拍门拍向所述通孔的同时,该拍杆进入所述红外传感器的U型槽内部。拍杆可将徘徊在红外传感器U型槽壁沿及在虫子飞入口出入的病虫拍入至诱捕器内部,避免一个病虫产生多个数据的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闻装置的检测精度。为便于安装组配,所述的诱捕器侧壁开有一插孔,一与该插孔大小匹配的插板插设在该插孔上,所述的虫子飞入口开设在该插板上。为了使进入诱捕器内部的虫子难以逃离,沿所述插板的虫子飞入口边沿朝诱捕器内部凸设有挡板,且所述挡板在诱捕器内部围合成口径小于虫子飞入口口径的开口。挡板采用这种安装方式后,可阻止诱捕器内部的虫子向外逃离。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在原有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由单片机及双路继电器联合控制的电动拍门装置,该电动拍门装置设于红外传感器的外部,使得原先在诱捕器虫子飞入口和在红外传感器的壁沿徘徊及逗留后逃离的病虫均能进入诱捕器内部,有效防止一个病虫多次触发红外传感器并产生多个数据的现象,从而减小数据误差,提高装置的检测精度。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I中去掉主控盒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中去掉诱捕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具有圆筒状的诱捕器1,诱捕器I侧壁开有插孔7,插板8插设在插孔7上,插板8外罩设有主控盒6。在插板8上端部开设有方形的虫子飞入口 2,沿该虫子飞入口各边沿朝诱捕器I内部分别设有挡板81,且各块挡板81在诱捕器I内部围合成口径小于虫子飞入口 2 口径的开口,这样,一旦虫子被拍入至诱捕器I内后,便不易逃离。红外传感器3位于主控盒6内部,本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3呈U型槽结构,U型槽内部的两相对面为红外传感器的感应计数面,一旦病虫进入该U型槽内,便触发红外传感器3,产生计数;位于U型槽长度方向的红外传感器第一侧面正对插板8上的虫子飞入口2,且该虫子飞入口 2的大小及形状与该第一侧面上的第一开口 31相匹配,位于U型槽长度方向的红外传感器第一侧面正对开设在主控盒6正面的方形通孔61,且该方形通孔61的大小及形状与该第二侧面上的第二开口 32相匹配,这样,上述的虫子飞入口 2、第一开口 31、第二开口 32及通孔61便全部相贯穿,便于将从通孔61飞入至红外传感器3的病虫拍入至诱捕器I内部。本实施例中的电动拍门装置包括电机4和安装在该电机输出轴上的电动拍门5。其中,电机4采用双杆直流电机,电机4固定安装在主控盒6正面通孔61下方的安装孔62上,在电机4的两端分别连接5V电源及外接的两个I. 5V的干电池组;电动拍门5采用平板结构,并且在电动拍门5上凸设有一拍杆51,在电动拍门5拍向通孔61的同时,该拍杆51进入所述红外传感器3的U型槽内部。拍杆51可将徘徊在红外传感器U型槽壁沿及在虫子飞入口 2出入的病虫拍入至诱捕器I内部,避免一个病虫产生多个数据的现象,进而进一步提闻装置的检测精度。在主控盒6内部还设有单片机和双路继电器,在单片机和双路继电器的联合控制下,实现电动怕门5的拍打及拍打后的复位动作。[0020]该装置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病虫穿过主控盒6上的通孔61飞入主控盒并触发红外传感器3,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病虫并产生计数后,单片机立即发出控制信号使双路继电器中的正转继电器闭合,此时,在直流电机4上形成闭合回路,直流电机4开始正转,电动拍门5往通孔61方向击打,病虫会顺势打入诱捕器I内部。之后,单片机再次控制正转继电器,使其断开,同时控制反转继电器闭合,此时,在直流电机4上形成反向闭合回路,直流电机4进行反转,进而带动电动拍门5复位至原始位置,等待下一个病虫触发新信号。由上述工作过程及原理可知,一旦病虫触发红外传感器,该病虫便立即被拍入至诱捕器内部,有效防止了一个病虫产生多个数据的现象, 减小了数据误差,提高了装置的检测精度。在具体田间实验中,设三组测试组和三组对照组,测试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完全相同的斜纹夜蛾诱芯,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测试组采用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红外电机捕虫计数装置,而每个对照组采用的是现有的不带有电动拍门装置的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由表一可知,在测试期间内,所有的诱捕器均捕获到了一定数量的斜纹夜蛾,而且测试组与对照组实际捕获的斜纹夜蛾数量大致相近。然而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可以看出,三个测试组的计数误差基本保持在5%以内,明显小于对照组的计数误差。因而,通过该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能够显著改善之前未带有电动拍门装置的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的缺陷,明显减小装置的计数误差,提高装置的检测精度,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病虫害测报领域。下表是测试期间获得的相关实验数据
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包括一具有虫子飞入口(2)的诱捕器(I)和设于虫子飞入口(2)边上的红外传感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传感器(3)外部设有ー电动拍门装置,该电动拍门装置将已触发红外传感器⑶的虫子拍打至所述诱捕器⑴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拍门装置包括ー电机(4)和安装在该电机输出轴上的电动拍门(5),所述电机(4)在一单片机及一双路继电器模块联合控制下实现正反转,该电机(4)带动所述电动拍门(5)实现拍打及拍打后的复位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器(I)外设有一主控盒出),所述的电动拍门装置设于该主控盒(6)上,所述的红外传感器(3)设于该主控盒(6)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传感器(3)呈U型槽结构,位于U型槽长度方向的红外传感器第一侧面正对所述的虫子飞入口(2),且该虫子飞入口(2)的大小及形状与该第一侧面上的第一开ロ(31)相匹配;位于U型槽长度方向的红外传感器第一侧面(32)正对开设在主控盒(6)正面的通孔(61),且该通孔(61)的大小及形状与该第二侧面上的第二开ロ(32)相匹配;电动拍门(5)呈平板结构,拍打时该电动拍门(5)拍向所述的通孔(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的电动拍门(5)上凸设有ー拍杆(51),在电动拍门(5)拍向所述通孔(61)的同吋,该拍杆(51)进入所述红外传感器⑶的U型槽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捕器⑴侧壁开有ー插孔(7),一与该插孔(7)大小匹配的插板⑶插设在该插孔(7)上,所述的虫子飞入口(2)开设在该插板(8)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其特征在干沿所述插板(8)的虫子飞入口(2)边沿朝诱捕器(I)内部凸设有挡板(81),且所述挡板(81)在诱捕器内部围合成口径小于虫子飞入口(2) 口径的开ロ。
专利摘要一种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包括一具有虫子飞入口的诱捕器和设于虫子飞入口边上的红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外部设有一电动拍门装置,该电动拍门装置将已触发红外传感器的虫子拍打至所述诱捕器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在原有红外电子捕虫计数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由单片机及双路继电器联合控制的电动拍门装置,该电动拍门装置设于红外传感器的外部,使得原先在诱捕器虫子飞入口和在红外传感器的壁沿徘徊及逗留后逃离的病虫均能进入诱捕器内部,有效防止一个病虫多次触发红外传感器并产生多个数据的现象,从而减小数据误差,提高装置的检测精度。
文档编号G06M1/272GK202551966SQ20122009929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金鑫, 包晓敏, 杜永均 申请人: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