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191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输入介面,尤指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中。目前触控面板的技术发展非常多样化,在携带型的小型电子装置中较常见的技术包括电阻式及电容式等,其操作原理系使用感应电极来侦测触控点位置的电信号变化,并利用不同方向轴上连结各个感应电极的连结线将信号传回而完成定位。在习知之电容式触控面板技术中,于不同方向轴的连结线交会处一般需借由复数个绝缘块将不同方向之感应电极隔开以防止彼此信号干扰,其中位于绝缘块上方之连结线(一般亦可称为桥接线)需跨过绝缘块以与同方向相邻之感应电极电性连接。请参考图1,图1显示了习知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习知的触控面板100包括第一轴向电极121、第二轴向电极122以及绝缘块131。第二轴向电极122包括复数个第二轴向导电单元123以及一桥接线141电性连接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123。习知的桥接线141以及绝缘块131 —般系为一长条状之一字型形状,且桥接线141之宽度系小于绝缘块131之宽度。桥接线141的两端系分别沿着绝缘块131之单一边缘延伸接触到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123而形成电性连接。在此状况下,桥接线141与第二轴向导电单元123于绝缘块131边缘处接触的面积会因为桥接线141之宽度需小于绝缘块131之宽度而受到了限制。因此,桥接线141于绝缘块131之边缘处易受到其边缘表面脏污状况影响到桥接线141与第二轴向导电单元123的电性连接状况,而桥接线141于绝缘块131的边缘处若发生断裂对电性的影响亦会更为显著,从而对触控面板100的信号稳定性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当设计考虑而采用厚度较薄之桥接线141时,上述之影响程度会更加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利用具有两宽度较宽之接触部以及一宽度较窄之连结部的桥接结构电性连接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借以增加桥接结构与绝缘元件以及第二轴向导电单元之接触面积,降低桥接结构发生断裂时对桥接结构连接第二轴向导电单元的电性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升触控面板的信号稳定性。借此,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第一轴向电极以及第二轴向电极。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而第二轴向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二轴向导电单元以及至少一桥接结构电性连接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桥接结构包括一导电元件以及一绝缘元件,绝缘元件系夹设于导电元件与第一轴向电极之间,以电性绝缘导电元件与第一轴向电极。导电元件包括至少一连结部以及两接触部,两接触部系分别设置于绝缘元件的两端且与对应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接触。连结部电性连接两接触部,以使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电性连结,且连结部于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系小于各接触部于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图1显示了习知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3显示了图2之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显示了沿图2中之A-A’剖线所显示之剖面示意图。图5显示了沿图2中之B-B’剖线所显示之剖面示意图。图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 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三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8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四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9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五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10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六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1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七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1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八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触控面板121 第一轴向电极122 第二轴向电极123 第二轴向导电单元131 绝缘块141 桥接线200 触控面板210 基板220 第一导电层221 第一轴向电极221T 第一轴向导电单元 221C 第一轴向导线222 第二轴向电极223 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30 绝缘层231 绝缘元件23IP 尖端部240 第二导电层 241 导电元件241A 接触部241B 连结部250 桥接结构300 触控面板341 导电元件341A 接触部341B 连结部350 桥接结构400 触控面板441 导电元件441A 接触部441B 连结部450 桥接结构500 触控面板541 导电元件541A 接触部541B 连结部550 桥接结构600 触控面板641 导电元件641A 接触部641B 连结部650 桥接结构700 触控面板741 导电元件741A 接触部741B 连结部750 桥接结构[0043]800 触控面板841 导电元件841A 接触部841B 连结部850 桥接结构900 触控面板950 桥接结构D 距离Wl 长度W2 长度W3 长度X 第一方向Y 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及后续的申请专利范围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 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作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元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申请专利范围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做为区别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做为区别的基准。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请求项当中所提及的「包括」系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再者,为使熟习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特列举本实用新型之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需注意的是图式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此外,在文中使用例如”第一”与”第二”等叙述,仅用以区别不同的元件,并不对其产生顺序之限制。请参考图2至图5。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3为图2之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沿图2中之A-A’剖线所显示之剖面示意图,而图5为沿图2中之B-B’剖线所显示之剖面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之各图式仅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包括一第一轴向电极221以及一第二轴向电极222。第一轴向电极221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而第二轴向电极222沿一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轴向电极222包括复数个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以及一桥接结构250电性连接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桥接结构250包括一导电元件241以及一绝缘元件231,绝缘元件231系夹设于导电元件241与第一轴向电极221之间,以电性绝缘导电元件241与第一轴向电极221。导电元件241较佳系包括一连结部241B以及两接触部241A,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设计需要包括两个以上之接触部。两接触部241A系分别设置于绝缘元件231的两端且与对应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接触。连结部241B电性连接两接触部241A,以使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电性连结,且连结部241B于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W2较佳系小于各接触部241A于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Wl。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之导电元件241可视为一工字型或I字型的图案,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连结部241B于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较佳等于两接触部241A于该第二方向上两内侧边之间的距离,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可更包括一基板210,而第一轴向电极221与第二轴向电极222系设置于基板210上,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导电元件241系设置于基板21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向电极221与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较佳可分别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铟锋(indium zinc oxide, IZ0)与氧化招锌(aluminum zinc oxide, AZO)或其他适合之非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银、招、铜、镁、钥、上述材料之复合层或上述材料之合金,但并不以此为限。绝缘元件231较佳可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氮化娃(silicon nitride)、氧化娃(silicon oxide)与氮氧化娃(siliconoxynitride)、有机材料例如丙烯酸类树脂(acrylic resin)或其它适合之材料。如图3所示,绝缘元件231的两端较佳系分别包括两个尖端部231P,但并不以此为限,其中各接触部241A较佳系包覆至少一个尖端部231P。在本实施例中,各接触部241A系包覆两个尖端部231P,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如图2与图3所示,第一轴向电极221包括复数个第一轴向导电单元221T以及复数个第一轴向导线221C电性连接两相邻之第一轴向导电单元221T。本实施例之绝缘元件231系设置于第一轴向导线221C上。本实施例之导电元件241较佳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氧化铟锌与氧化铝锌或其他适合之非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银、铝、铜、镁、钥、上述材料之复合层或上述材料之合金,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连结部241B与各接触部241A的材料较佳可相同,也就是说可以相同的材料形成连结部241B与接触部241A,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采用材料不相同之连结部与接触部。请再参考图2与图5。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形成一第一轴向电极221与复数个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上述之形成第一轴向电极221与第二轴向导电单兀223之方法可包括形成一第一导电层220,并对第一导电层220进行一图案化制程,以形成第一轴向电极221与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但并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第一轴向电极221与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较佳系以同一材料形成,以简化制程步骤,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亦可视需要以不同材料形成第一轴向电极221与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接着,形成一桥接结构250,以覆盖第一轴向电极221与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桥接结构250包括导电元件241以及绝缘元件231,绝缘元件231系夹设于导电元件241与第一轴向电极221之间,以电性绝缘导电元件241与第一轴向电极221。上述之桥接结构250的形成方式可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形成绝缘层230,以覆盖第一轴向电极221与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并对绝缘层230进行一图案化制程,以得到绝缘元件231。然后,于绝缘元件231上形成一导电元件241。导电元件241较佳系包括包括至少一连结部241B以及两接触部241A,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设计需要包括两个以上之接触部,在形成导电元件241的制程中,连结部241B与接触部241A可通过图案化一第二导电层240得到,亦可通过分步图案化两层导电层得到,因此可以根据需求使得连结部241B与接触部241A的材料相同或者材料不相同。两接触部241B系分别设置于绝缘元件231的两端且与对应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接触。连结部241B电性连接两接触部241A,以使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电性连结。连结部241B于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W2系小于各接触部241A于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Wl。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之桥接结构241可视为一工字型或I字型的图案,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与桥接结构250构成一第二轴向电极222,但并不以此为限。下文将针对本实用新型之触控面板的不同实施例进行说明,且为简化说明,以下说明主要针对各实施例不同之处进行详述,而不再对相同之处作重复赘述。此外,本实用新型之各实施例中相同之元件系以相同之标号进行标示,以利于各实施例间互相对照。请参考图6,图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300包括一桥接结构350,且桥接结构350包括一导电元件341以及一绝缘元件231。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之导电元件341包括两个接触部341A以及两个连结部341B,各连结部341B系用以电性连接两接触部341A,以使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223电性连结。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300除了包括两连结部341B之外,其余各部件的设置与材料特性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请参考图7,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三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400包括一桥接结构450,且桥接结构450包括一导电元件441以及一绝缘元件231。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之导电元件441包括两个接触部441A以及一连结部441B,各接触部441A系仅包覆一个尖端部231P。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400除了各接触部441A仅包覆一个尖端部231P之外,其余各部件的设置与材料特性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请参考图8,图8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四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500包括一桥接结构550,且桥接结构550包括一导电元件541以及一绝缘元件231。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之导电元件541包括两个接触部541A以及一连结部541B,且各接触部541A系分别搭接于绝缘元件231的两端,且不包覆尖端部231P。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之各接触部541A的形状可为一 T字型,分别设置于绝缘元件231的一端,但不包覆尖端部231P。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500除了各接触部541A之外,其余各部件的设置与材料特性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请参考图9,图9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五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如图9所不,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600包括一桥接结构650,且桥接结构650包括一导电兀件641以及一绝缘元件231。与上述第四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500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之导电元件641包括两个接触部641A以及一连结部641B,各接触部641A可仍为一矩形图案,且各接触部641A系分别搭接于绝缘元件231的两端,但不包覆尖端部231P,换言之,各该接触部641A于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小于绝缘元件231 —端的两尖端部231P之间的距离,且于第一方向X上内缩于该绝缘元件。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600除了各接触部641A之夕卜,其余各部件的设置与材料特性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请参考图10,图10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六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700包括一桥接结构750,且桥接结构750包括一导电元件741以及一绝缘元件231。与上述第五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500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之导电元件741包括两个接触部741A以及一连结部741B,各接触部741A系横跨于绝缘元件231的一端,且不包覆尖端部231P,换言之,各接触部741A于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大于绝缘元件231 —端的两尖端部231P之间的距离,并外扩于绝缘元件231的两外侧边,且两接触部741A于第二方向Y上两外侧边的距离小于绝缘元件231于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并于第二方向Y上内缩于绝缘元件231。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700除了各接触部741A之外,其余各部件的设置与材料特性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0062]请参考图11,图1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七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800包括一桥接结构850,且桥接结构850包括一导电元件841以及一绝缘元件231。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之导电元件841包括两个接触部841A以及一连结部841B,连结部841B于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W3系大于两接触部841A于第二方向Y上的两外侧边之间的距离D。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800除了连结部841B之外,其余各部件的设置与材料特性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请参考图12,图1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八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900包括一桥接结构950,且桥接结构950包括一导电元件241以及一绝缘元件231。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之桥接结构950系设置于第一轴项感应单元22IT上。换句话说,桥接结构950中的绝缘元件231亦系设置于第一轴向感应单元221T上。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900除了桥接结构950的设置位置之外,其余各部件的设置与材料特性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触控面板系利用具有两宽度较宽之接触部以及一宽度较窄之连结部的桥接结构电性连接两相邻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藉以增加桥接结构与绝缘元件以及第二轴向导电单元之接触面积,降低桥接结构发生断裂时对桥接结构连接第二轴向导电单元的电性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升触控面板的信号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之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轴向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二轴向导电单元以及至少一桥接结构电性连接两相邻之该等第二轴向导电单元,其中该桥接结构包括一导电元件以及一绝缘元件,该绝缘元件系夹设于该导电元件与该第一轴向电极之间,以电性绝缘该导电元件与该第一轴向电极;该导电元件包括至少一连结部以及两接触部,该两接触部系分别设置于该绝缘元件的两端且与对应之该第二轴向导电单元接触;该连结部电性连接该两接触部,以使两相邻之该等第二轴向导电单元电性连结,且该连结部于该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系小于各该接触部于该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元件的两端系分别包括两个尖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接触部包覆至少一个该尖端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两接触部系分别搭接于该绝缘图案的两端,且不包覆该等尖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接触部于该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该绝缘元件一端的两尖端部之间的距离,且于该第一方向内缩于该绝缘元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接触部于该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于该绝缘元件一端的两尖端部之间的距离,并外扩于该绝缘元件的两外侧边,且两该接触部于该第二方向上两外侧边的距离小于该绝缘元件于该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并于该第二方向上内缩于该绝缘元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向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一轴向导电单元以及复数个第一轴向导线电性连接两相邻之该等第一轴向导电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元件系设置于该第一轴向导线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元件系设置于至少一该第一轴向感应单元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连结部于该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系大于或等于该两接触部于该第二方向上两内侧边之间的距离。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基板,该第一轴向电极与第二轴向导电单元系设置于该基板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基板,该导电元件系设置于该基板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连结部与各该接触部的材料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连结部与各该接触部的材料不相同。
专利摘要触控面板包括第一轴向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及第二轴向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二轴向导电单元以及桥接结构电性连接两相邻第二轴向导电单元。桥接结构包括导电元件与绝缘元件,绝缘元件夹设于导电元件与第一轴向电极间。导电元件包括一连结部与两接触部,两接触部分别设置于绝缘元件的两端且与对应之第二轴向导电单元接触。连结部电性连接两接触部,且连结部于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各接触部于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藉以增加桥接结构与绝缘元件以及第二轴向导电单元之接触面积,降低桥接结构发生断裂时对电性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升触控面板的信号稳定性。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2838249SQ20122036092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4日
发明者邱宗科, 林岩, 余晶, 许泉福 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