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互动系统及其操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49929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影像互动系统及其操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影像互动系统及其操控装置,操控装置适于操控显示装置显示的操作介面,且具有可切换的操控模式,显示装置适于提供第一光信号,操控装置包括处理模组、发光元件、光感测元件及切换模组。发光元件、光感测元件及切换模组电性连接至处理模组电性连接,且切换模组适于将操控模式切换成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当操控模式为第一模式时,切换模组使光感测元件接收第一光信号。当操控模式为第二模式时,发光元件提供第二光信号,切换模组适于使光感测元件接收第二光信号。
【专利说明】影像互动系统及其操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影像互动系统及其操控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可切换操控模式的操控装置以及一种具有此操控装置的影像互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影像互动系统迅速发展,无论是应用在广告、艺术、教育、娱乐、工程、医药等用途,影像互动系统已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常见影像互动系统包括显示装置及控制器等,通过操作控制器的位移来产生控制信号,进而控制显示装置内控制介面的游标,以操作控制介面上所显示的选项或功能。
[0003]现有的影像互动系统控制器可为直觉式指向(direct-pointing)摇控器等。直觉式指向摇控器内通常设有感测模组,用以接收显示装置的定位信号发射元件所射出的光信号。随着直觉式指向控制器移动,其感测模组接收到光信号的位置会改变,如此可计算出直觉式指向控制器的移动信息,其中移动信息包含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直觉式指向控制器可将移动信息传至显示装置,以使显示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移动信息来移动控置介面的游标。然而,这种直觉式指向控制器于实际操作时,无法精密操控游标,所以在使用上会有限制。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操控装置,其具有可切换的操控模式,以达到精密操控的优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互动系统,其操控装置具有可切换操控模式,以达到精密操控的优点。
[0006]本发明提出一种操控装置,适于操控显示装置显示的操作介面,且具有可切换的操控模式,显示装置适于提供第一光信号。操控装置包括处理模组、发光元件、光感测元件及切换模组。发光元件与处理模组电性连接,光感测元件与处理模组电性连接。切换模组与处理模组电性连接,并适于将操控模式切换成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操控模式为第一模式时,切换模组使光感测元件接收第一光信号,当操控模式为第二模式时,发光元件提供第二光信号,切换模组适于使光感测元件接收第二光信号。
[000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操控装置还包括壳体,其中处理模组、发光元件、光感测元件及切换模组配置于壳体内。壳体具有相连的第一壁与第二壁,第一壁设有第一开孔,第二壁设有第二开孔,而发光元件提供的第二光信号适于经由第二开孔进出壳体。
[000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具有壳体的操控装置,其切换模组包括电性连接至处理模组的转动元件,且感测元件固定于转动元件上。当操控模式为第一模式时,转动元件转动光感测元件,使感测元件的光感测面面向第一开孔,当操控模式为第二模式时,转动元件转动光感测元件,使光感测面面向第二开孔。
[000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具有壳体的操控装置,其光感测元件的光感测面面向第一开孔。切换模组包括反射元件,设于光感测元件与第一壁之间,且电性连接至处理模组。当操控模式为第一模式时,处理模组使反射元件切离光感侧面与第一开孔之间,以使光感测面接收到由第一开孔进入壳体的第一光信号。当操控模式为第二模式时,处理模组使反射元件切至光感测面与第一开孔之间,且反射元件适于将由第二开孔进入壳体的第二光信号反射至光感测面。
[00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具有壳体的操控装置,其光感测元件的光感测面面向第一开孔。切换模组还包括电子式偏振元件,设于光感测元件与第一开孔之间,且电性连接至处理模组。当操控模式为第一模式时,处理模组将电子式偏振元件切换至第一状态,以使经由第一开孔进入壳体内的第一光信号穿过电子式偏振元件而传递至光感测面。当操控模式为第二模式时,处理模组将电子式偏振元件切换至第二状态,以使经由第二开孔进入壳体内的第二光信号被电子式偏振元件反射至光感测面。
[00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具有壳体的操控装置,其光感测元件的光感测面面向第一开孔。而切换模组包括微机电反射元件,设于光感测元件与第一开孔之间,且电性连接至处理模组。当操控模式为第一模式时,处理模组将微机电反射元件切换至第一状态,以使经由第一开孔进入壳体内的第一光信号穿过微机电反射元件而传递至光感测面。当操控模式为第二模式时,处理模组将微机电反射元件切换至第二状态,以使经由第二开孔进入壳体内的第二光信号被微机电反射元件反射至光感测面。
[00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具有壳体的操控装置,其切换模组包括切换键;该切换键设置于壳体,并电性连接至处理模组。
[00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处理模组可根据光感测元件所接收的影像信号来控制切换模组切换操控模式。
[00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操控装置的处理模组包括第一运算单元,其中第一运算单元电性连接至光感测元件,当操控模式为第一模式时,第一运算单元根据光感测元件所感测到的多个第一影像资料来计算至少一物件于该些第一影像资料的座标信息。
[001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操控装置还包括一工作表面,操控装至的处理模组还包括第二运算单元,其中第二运算单元亦电性连接至光感测元件,当操控模式为第二模式时,第二运算单元根据光感测元件所感测到的多个第二影像资料来计算操控装置相对于工作表面的移动信息。
[001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处理模组除了包括第一运算单元及第二运算单元夕卜,还包括传输元件,传输元件电性连接至第一运算单元与第二运算单元,且传输元件用以将操控装置的移动信息传输至显示装置。
[001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处理模组还包括传输元件,传输元件具有有线传输及及无线传输件至少其中之一。
[0018]本发明另提出一种影像互动系统,其包括显示装置及上述的操控装置。显示装置适于显示操作介面,而操控装置适于操控操作介面。
[0019]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影像互动系统及操控装置中,因具有切换模组可将操控装置的操控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及第二模式,其中以第一模式操控时,操控装置可作为直觉式指向操控装置,而以第二模式操控时,操控装置可作为光学式滑鼠,所以本发明的操控装置能达到精密操控的优点。
[0020]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影像互动系统立体示意图。
[0022]图2A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操控装置于第一模式的示意图。
[0023]图2B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操控装置于第二模式的示意图。
[0024]图3A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操控装置于第一模式的示意图。
[0025]图3B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操控装置于第二模式的示意图。
[0026]图4A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操控装置于第一模式的示意图。
[0027]图4B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操控装置于第二模式的示意图。
[0028]图5A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操控装置于第一模式的示意图。
[0029]图5B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操控装置于第二模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003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影像互动系统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1,影像互动系统200包括显示装置210及操控装置100,其中操控装置100用于操控显示装置210显示的操作介面220。操作介面220包括游标222及多个图块(icon)224,但不以此为限。操控装置100能操控游标222移动至其中一图块224,并点选此图块224,以执行此图块224所代表的功能。
[0032]详细而言,显示装置210包括定位信号发射元件230及信号接收元件240。信号发射元件230用以提供第一光信号231,以作为定位信号,而信号接收元件240用以接收操控装置100所发出的信号。
[0033]此外,如图2A所示,操控装置100具有可切换的操控模式,并包括处理模组110、发光元件120、光感测元件130及切换模组140。发光元件120、光感测元件130及切换模组140皆分别与处理模组110电性连接。发光元件120、光感测元件130及切换模组140电性连接至处理模组110的方式不限,在图式中并未示出处理模组110、发光元件120、光感测元件130及切换模组140的电性连接关系。
[0034]上述的发光元件120用以提供第二光信号,发光元件120可为发光二极体(lightemitting diode)或雷射二极体(laser diode)等,但不以此为限。光感测元件130可为互补式金氧半(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影像感测兀件、电荷f禹合元件(charged coupled device, CO))等影像感测元件,但不以此为限。光感测元件130能感测上述的第一光信号与第二光信号,而处理模组110用以处理光感测元件130感测到的信息。此第一光信号与第二光信号可为红外线或其他波段的光线,其中以不可见光为佳。
[0035]本实施例的操控装置100还包括壳体150,且处理模组110、发光元件120、光感测元件130及切换模组140皆设置于壳体150内。壳体150具有第一壁151及第二壁152,此第一壁151及第二壁152为相互连接的二壁,例如第二壁152为壳体150的底壁,而第一壁151为壳体150的侧壁。第一壁151具有第一开孔151a,第二壁152具有第二开孔152a。另外,壳体150可为任意形状,在此不加以限制。第一开孔151a可设置能透光的保护盖(图未不)。
[0036]切换模组140用以切换操控模式,可将操控模式切换成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本实施例的切换模组140包括转动元件142。转动元件142与处理模组110电性连接,又光感测元件130固定于转动元件142上。转动元件142可以沿转轴142a转动,以使光感测元件130在不同操控模式下面向不同方向。举例来说,在第一模式(如图2A所示)时,转动元件142使光感测元件130的光感测面131面向第一开孔151a。在第二模式(如图2B所示)时,转动元件142使光感测元件130的光感测面131面向第二开孔152a。
[0037]请参照图1与图2A,在第一模式时,若使用者将操控装置100的第一壁151面向显示装置210,则光感测元件130能接收由信号发射元件230发出且通过第一开孔151a的第一光信号231。当使用者移动操控装置100时,光感测元件130接收到第一光信号231的位置会改变,亦即第一光信号231成像在光感测元件130所撷取影像上的位置会改变,而处理模组110可根据光感测元件130感测到的信息计算操控装置100的指向座标或移动信息(含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从而操控图1的游标222移动。换言之,在第一模式时,操控装置100可作为直觉式指向操控装置使用。
[0038]请参照图2B,在第二模式时,使用者可将操控装置100放置在工作表面300上使用,使第二壁152承靠在工作表面300上。在第二模式时,处理模组110会驱使发光元件120提供第二光信号121,此第二光信号121会通过第二开孔152a射出至工作表面300上,且工作表面300会将第二光信号121反射回光感测元件130的光感测面131。当使用者移动操控装置100时,光感测元件130接收到的第二光信号121的位置会改变,而处理模组110可根据光感测元件130感测到的信息计算操控装置100的移动信息(含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从而操控图1的游标222移动。换言之,在第二模式时,操控装置100可作为光学式滑鼠使用。
[0039]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模组140还包括切换键141,此切换键141设置于壳体150,并电性连接至处理模组110(图未示出切换键141与处理模组110的电性连接关系)。使用者可透过切换键141将操控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制必须由使用者透过切换键141来切换操控模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由操控装置100自动切换操控模式,而可省略切换键141。例如,由处理模组110根据光感测元件130所接收的影像信号来控制切换模组140切换操控模式。举例来说,于第二模式时,若光感测元件130无法取得有效的影像信号,例如所接收的影像信号的平均亮度或最大亮度低于一预设值,则表示操控装置100离开工作表面300,因此操控装置100可自动切换至第一模式。于第一模式时,若光感测元件130无法取得有效的影像信号,亦即未侦测到第一光信号231在所撷取影像中形成的物件,则表示操控装置100并未对准显示装置210,因此操控装置100可自动切换至第二模式。例如,组合成该物件的像素个数需大于一数量门槛值及/或组合成该物件的像素亮度需大于一定门槛值光感测元件130才能侦测到第一光信号231在所撷取影像中形成的物件。
[0040]还为了系统稳定性,可设定在第一模式时,必须连续几张影像或者一持续时间皆未侦测到有效影像信号才切换至该第二模式。亦可设定在第二模式时,必须连续几张影像或一持续时间皆未侦测到有效影像信号才切换至该第一模式。另外,若在接连各一次或数次的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皆无法取得有效的影像信号,则操控装置100可还进入一个睡眠模式,降低光感测元件130撷取影像的频率,或者先停止光感测元件130 —段时间后再重新致能光感测元件130感测影像。
[0041 ] 本实施例的处理模组110可包括第一运算单元111,第一运算单元111电性连接至光感测元件130。当操控模式为第一模式时,第一运算单元111可根据光感测元件130的感测结果来计算出操控装置100的指向座标或移动信息。处理模组110更可包括第二运算单元112,第二运算单元112亦电性连接至光感测元件130。当操控模式为第二模式时,第二运算单元112可根据光感测元件130的感测结果来计算出操控装置100相对于工作表面300的移动信息。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运算单元111及第二运算单元112也可整合成同一运算单元。
[0042]在第一模式下,第一运算单元111会根据光感测元件130所撷取的影像来取得第一光信号231在影像中的成像位置,且第一运算单元111亦会根据成像位置得知操控装置100的指向座标或根据多次撷取影像中成像位置的变化产生操控装置100的座标信息。在第二模式下,由工作表面300反射的第二光信号231会被光感测元件130撷取,第二运算单元112根据光感测元件130所撷取到的影像的特征变化(例如影像中暗亮位置分布变化)来产生操控装置100相对于工作表面300的移动信息。其中,在第一模式时,可用一般指向定位技术进行运算;而在第二模式时,可用一般光学滑鼠的定位技术进行运算。
[0043]另外,处理模组110更可包括传输元件113,传输元件113可以为为无线传输件,且传输元件113电性连接至第一运算单元111及第二运算单元112。第一运算单元111及第二运算单元112会将计算后的操控装置100移动信息转换成对应的操控信号,传输元件113可将操控信号传送出,以让图1的显示装置200的信号接收元件240接收,而显示装置200可根据操控信号移动操作介面220上的游标222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传输元件可为有线传输件或是无线及有线整合的传输件,于此不加以限制。
[004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操控装置100具有切换模组140来切换操控模式,所以操控装置100除了可作为直觉式指向操控装置使用之外,当需要精密操控时,还可作为光学式滑鼠使用。如此,能有效解决现有直觉式指向控制器无法精密操控游标的缺点。
[0045]请参照图3A及图3B,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操控装置IOOa的结构与优点相似于第一实施例,差别在于切换模组。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操控装置IOOa的切换模组140a是以反射元件143来取代第一实施例的转动元件142。反射元件143置于光感测元件130与壳体150的第一壁151之间,且反射元件143与处理模组110电性连接。反射元件143可为反射镜,于此不加以限制。此外,光感测元件130的位置固定,且光感测面131面向第一开孔 151a。
[0046]如图3A所示,当操控模式为第一模式时,处理模组110会将反射元件143切离光感测元件130的光感测面131与第一开孔151a之间,使第一光信号231可直接由第一开孔151a射入,并由光感测元件130的光感测面131接收。
[0047]如图3B所示,当操控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时,处理模组110会将反射元件143切至光感测元件130的光感测面131与第一开孔151a之间,由工作表面300反射的第二光信号121会被反射元件143反射至光感测元件130的光感测面131,使光感测面131接收第二光信号121。
[0048]请参考图4A及图4B,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操控装置IOOb的结构与优点相似于第一实施例,差别在于切换模组。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操控装置IOOb的切换模组140b是以电子式偏振兀件144来取代第一实施例的转动兀件142。电子式偏振兀件144设于光感测元件130与壳体150的第一壁151之间。光感测元件130的位置固定,且光感测面131面向第一开孔151a,而电子式偏振兀件144与处理模组110电性连接。另外,第一光信号231与第二光信号121皆为偏振光。
[0049]如图4A所示,当操控模式为第一模式时,处理模组110会将电子式偏振元件144切换至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时,电子式偏振兀件144可使偏振光穿透,所以第一光信号231能穿透电子式偏振元件144而被光感测元件130的光感测面131接收。
[0050]如图4B所示,当操控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时,处理模组110会将电子式偏振元件144切换至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时,电子式偏振元件144可反射偏振光,所以由工作表面300反射的第二光信号121会被电子式偏振元件144反射至光感测元件130的光感测面131,使光感测面131接收第二光信号121。
[0051]请参考5A图及5B图,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操控装置IOOc的结构与优点相似于第三实施例,差别在于切换模组。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操控装置IOOc的切换模组140c是以微机电反射元件145来取代第三实施例的电子式偏振元件144。优选地,微机电反射元件145包括基板(图未示)及设置于基板的承载面上且呈阵列排列的微反射镜(图未示)。
[0052]如图5A所示,当操控模式为第一模式时,处理模组110将微机电反射元件145切换至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时,处理模组110会使每一微反射镜与基板的承载面之间夹有一角度,所以承载面的大部分区域并未被这些微反射镜完全覆盖,如此第一光信号220可由未被这些微反射镜覆盖的区域通过微机电反射元件145,并由光感测元件130的光感测面131接收。
[0053]如图5B所示,当操控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时,处理模组110将微机电反射元件145切换至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时,处理模组110会使这些微反射镜平行承载面,以大致上完全覆盖承载面。如此,由工作表面300反射的第二光信号121会被微机电反射兀件145反射至光感测元件130的光感测面131,使光感测面131接收第二光信号121。
[0054]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由于操控装置可通过切换模组来切换操控模式,使用者可依环境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并操作。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操控装置较能依使用者的需求而选择操控模式,以达到能精确地控制操作介面的优点。
[005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操控装置,适于操控一显示装置显示的一操作介面,且具有可切换的操控模式,该显示装置适于提供一第一光信号,其特征在于:该操控装置包括一处理模组、一发光元件、一光感测元件及一切换模组;该发光元件与该处理模组电性连接;该光感测元件与该处理模组电性连接;该切换模组,与该处理模组电性连接,并适于将该操控模式切换成一第一模式或一第二模式,其中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一模式时,该切换模组使该光感测元件接收该第一光信号,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二模式时,该发光元件提供一第二光信号,该切换模组适于使该光感测元件接收该第二光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操控装置还包括一壳体,其中该处理模组、该发光元件、该光感测元件及该切换模组配置于该壳体内,该壳体具有相连的一第一壁与一第二壁,该第一壁设有一第一开孔,该第二壁设有一第二开孔,而该发光元件提供的该第二光信号适于经由该第二开孔进出该壳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感测元件具有一光感测面,该切换模组包括一电性连接至该处理模组的转动元件,且该感测元件固定于该转动元件上,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一模式时,该转动元件转动该光感测元件,使该光感测元件的该光感测面面向该第一开孔,当该操控模式为第二模式时,该转动元件转动该光感测元件,使该光感测面面向该第二开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感测元件的具有一光感测面,该光感测面面向该第一开孔,该切换模组包括一反射元件,设于该光感测元件与该第一壁之间,且电性连接至该处理模组,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一模式时,该处理模组使该反射元件切离该光感测面与该第一开孔之间,以使该光感测面接收到由该第一开孔进入该壳体的该第一光信号,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二模式时,该处理模组使该反射元件切至该光感测面与该第一开孔之间,且该反射元件适于将由该第二开孔进入该壳体的该第二光信号反射至该光感测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感测元件具有一光感测面,该光感测面面向该第一开孔,该切换模组包括一电子式偏振兀件,设于该光感测兀件与该第一开孔之间,且电性连接至该处理模组,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一模式时,该处理模组将该电子式偏振兀件切换至一第一状态,以使经由该第一开孔进入该壳体内的该第一光信号穿过该电子式偏振元件而传递至该光感测面,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二模式时,该处理模组将该电子式偏振元件切换至一第二状态,以使经由该第二开孔进入该壳体内的该第二光信号被该电子式偏振元件反射至该光感测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感测元件具有一光感测面,该光感测面面向该第一开孔,该切换模组包括一微机电反射元件,设于该光感测元件与该第一开孔之间,且电性连接至该处理模组,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一模式时,该处理模组将该微机电反射元件切换至一第一状态,以使经由该第一开孔进入该壳体内的该第一光信号穿过该微机电反射元件而传递至该光感测面,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二模式时,该处理模组将该微机电反射元件切换至一第二状 态,以使经由该第二开孔进入该壳体内的该第二光信号被该微机电反射元件反射至该光感测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模组包括一第一运算单元,电性连接至该光感测元件,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一模式时,该第一运算单元根据该光感测元件所感测到的多个第一影像资料来计算至少一物件于该些第一影像资料的座标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操控装置还包括一工作表面,该处理模组还包括一第二运算单元,电性连接至该光感测元件,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二模式时,该第二运算单元根据该光感测元件所感测到的多个第二影像资料来计算该操控装置相对于该工作表面的移动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模组还包括一传输元件,该传输元件电性连接至该第一运算单元与该第二运算单元,该传输元件用以将该操控装置的移动信息传输至该显示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输元件包括一有线传输件及一无线传输件至少其中之一。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换模组包括一切换键;该切换键设置于该壳体,并电性连接至该处理模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模组根据该光感测元件所接收的影像信号来控制该切换模组切换该操控模式。
13.一种影像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影像互动系统包括一显示装置和一操控装置;该显示装置适于显示一操作介面,且适于提供一第一光信号;该操控装置,适于操控该操作介面,且具有可切换的操控模式;该操控装置包括一处理模组、一发光元件、一光感测元件及一切换模组;该发光元件与该处理模组电性连接;该光感测元件与该处理模组电性连接;该切换模组与该处理模组电性连接,并适于将该操控模式切换成一第一模式或一第二模式,其中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一模式时,该切换模组使该光感测元件接收该第一光信号,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二模式时,该发光元件提供一第二光信号,该切换模组适于使该光感测元件接收该第二光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操控装置还包括一壳体,该处理模组、该发光元件、该光感测元件及该切换模组配置于该壳体内,该壳体具有相连的一第一壁与一第二壁,该第一壁设有一第一开孔,该第二壁设有一第二开孔,而该发光兀件提供的该第二光信号适于经由该第二开孔进出该壳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影像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感测元件具有一光感测面,该切换模组包括一电性连接至该处理模组的转动元件,且该感测元件固定于该转动元件上,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一模式时,该转动元件转动该光感测元件,使该光感测元件的该光感测面面向该第一开孔,当该操控模式为第二模式时,该转动元件转动该光感测元件,使该光感测面面向该第二开孔。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影像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感测元件具有一光感测面,该光感测面面向该第一开孔,该切换模组包括一反射元件,设于该光感测元件与该第一壁之间,且电性连接至该处理模组,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一模式时,该处理模组使该反射元件切离该光感测面与该第一开孔之间,以使该光感测面接收到由该第一开孔进入该壳体的该第一光信号,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二模式时,该处理模组使该反射元件切至该光感测面与该第一开孔之间,且该反射元件适于将由该第二开孔进入该壳体的该第二光信号反射至该光感测面。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影像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感测元件具有一光感测面,该光感测面面向该第一开孔,该切换模组包括一电子式偏振兀件,设于该光感测兀件与该第一开孔之间,且电性连接至该处理模组,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一模式时,该处理模组将该电子式偏振兀件切换至一第一状态,以使经由该第一开孔进入该壳体内的该第一光信号穿过该电子式偏振元件而传递至该光感测面,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二模式时,该处理模组将该电子式偏振元件切换至一第二状态,以使经由该第二开孔进入该壳体内的该第二光信号被该电子式偏振元件反射至该光感测面。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影像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感测元件具有一光感测面,该光感测面面向该第一开孔,该切换模组包括一微机电反射兀件,设于该光感测兀件与该第一开孔之间,且电性连接至该处理模组,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一模式时,该处理模组将该微机电反射兀件切换至一第一状态,以使经由该第一开孔进入该壳体内的该第一光信号穿过该微机电反射元件而传递至该光感测面,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二模式时,该处理模组将该微机电反射元件切换至一第二状态,以使经由该第二开孔进入该壳体内的该第二光信号被该微机电反射元件反射至该光感测面。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模组包括一第一运算单元,电性连接至该光感测元件,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一模式时,该第一运算单元根据该光感测元件所感测到的多个第一影像资料来计算至少一物件在该些第一影像资料中的座标信肩、O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操控装置还包括一工作表面,该处理模组还包括一第二运算单元,电性连接至该光感测元件,当该操控模式为该第二模式时,该第二运算单元根据该光感 测元件所感测到的多个第二影像资料来计算该操控装置相对于该工作表面的移动信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影像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模组还包括一传输元件,该传输元件电性连接至该第一运算单元与该第二运算单元,该传输元件用以将该操控装置的移动信息传输至该显示装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影像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输元件包括一有线传输件及一无线传输件至少其中之一。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影像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切换模组包括一切换键;该切换键设置于该壳体,并电性连接至该处理模组。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模组根据该光感测元件所接收的影像信号来控制该切换模组切换该操控模式。
【文档编号】G06F3/01GK103941850SQ201310026004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梁家钧, 杨文毓, 吴志彦 申请人: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