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935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适用于书画作品及其他平面艺术作品的保真鉴定。
背景技术
市场上流通的书画等平面艺术作品(以下简称为书画作品)真假难辨,赝品居多。目前,书画作品的真伪大多为具有一定经验的鉴定人员凭经验用目测的方法鉴定,这种方法没有精确的科学依据,人为因素大,可靠性差。也有少部分人或机构采用对书画作品或平面艺术品上的固定点进行光谱分析或微观形态对照的方法进行鉴定,这两种方法虽然具有精确的科学依据,但由于使用的设备精密,投资较大,鉴定周期也较长。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可以简单、快速地对书画作品进行真伪鉴定。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其板体为平板,其板面上设有若干识别孔(也可称为鉴定孔),所述识别孔为垂直穿过所述板面的等径的通孔。
所述若干识别孔可以采用下列任意一种或多种形式:圆孔、矩形孔、三角形孔和椭圆形孔,以适应不同鉴定者的要求。
这种鉴定板可以呈镜像对称结构,以便使得鉴定板的反正两面的结构相同,由此方便使用。
这种鉴定板也可以呈非镜像对称结构,使得鉴定板的反正两面的结构不同,可以作为两个不同结构的鉴定板使用。
上述镜像对称是指相对于任意一个过所述板面中心且与板面垂直的平面的镜像对称。
所述板体可以为矩形平板(立方体),以适用于常规书画作品的形状。
所述若干识别孔中通常可以包含一个位于所述板面中央的识别孔,所述中央识别孔为圆孔或者方孔,以获得书画的正中央的图像,除所述中央识别孔之外的其他识别孔均呈矩形,以便与书画作品的形状以及鉴定板的形状相适应,同时还有利于使得识别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所述板体和所述各识别孔通常可以分别设有各自的二维坐标,所述二维坐标的标识(例如坐标刻度或者称为刻度尺)分别设置在同一矩形的相邻的两条边上,由此可以通过相应的坐标精确地定位鉴定板外部或识别孔内有关影像特征的具体位置以及相关影像特征之间的位置关系。
除所述中央识别孔之外的其他识别孔的长边方向通常可以分别与所述板体的长边方向相同或垂直,除所述中央识别孔之外的其他各识别孔的长边尺寸和短边尺寸均相同,由此不仅便于鉴定板的加工,而且还可以统一识别孔露出的图像的形状和尺寸,方便鉴定。
除所述中央识别孔之外的其他所述识别孔通常可以采用非镜像对称的方式分布,所述镜像对称的对称轴为穿过所述矩形平板中心且与其任意一条边平行的直线,由此形成鉴定板整体上的非对称结构和方向性,同一个鉴定板的正、反两面不同,横、竖两个方向也不同,由此同一个鉴定板可以有4种不同的使用方式,起到了 4个鉴定板的作用。
除所述中央识别孔之外的其他所述识别孔的数量通常可以不少于8个,分内、夕卜两圈分别分布在所述中央识别孔的周围。
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共有16个识别孔,所述中央通孔为方孔,除所述中央识别孔之外的其他所述识别孔的数量为15个,其中4个分布在内圈,11个分布在外圈,所述位于内圈的4个识别孔依180°旋转对称的方式分布且相邻两个识别孔的长边方向不同,所述旋转对称的对称轴穿过所述板体中心且垂直于所述板面,所述位于外圈的11个识别孔分布在一个长边与所述板体的长边平行且中心与所述板体的中心重叠的虚拟矩形上,所述虚拟矩形的每条长边上均分布有3个识别孔,所述虚拟矩形的两条短边上分别分布有3个识别孔和2个识别孔,分布在所述虚拟矩形的各边上的识别孔的长边分别与各该边平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使用时,将这种鉴定板依据选定的位置覆盖在作品上,鉴定板遮挡住作品的一部分画面,在显露出的画面中选定一定数量的鉴定区域,并通过鉴定板的识别孔和/或鉴定板边缘界定和识别这些鉴定区域。在进行作品真品的影像特征资料存档时,通过拍照获得在这些鉴定区域内的作品图像,将这些在鉴定区域内的全部作品图像和/或从这些鉴定区域内的作品图像提取的除所述全部作品图像之外的影像特征(例如局部图像、局部图案、特征点、图像要素特征以及各种可用于真品鉴定的图像参数等等)存档。在鉴定作品真伪时,以同一个或者结构完全相同的另一个鉴定板覆盖在待证作品的相同位置上,通过直接观察对比的方式或者通过计算机对比分析等其他适宜的比对方式进行比对分析,如果待证作品的相关影像特征与预存的真品的影像特征全部相同(包括不同之处是因为真品变化所致的情形,例如污染、破损、纸张变色等),则判断为真品,否则判断为不是真品(临摹作品、赝品等)。由于采用本发明可以通过局部的影像特征鉴定获得鉴定结论,并且将这种鉴定板覆盖在作品上就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这些需要鉴定的局部,因此方便了鉴定作业,提高了鉴定效率,节省了鉴定时间以及为档案资料存储和鉴定对比所需要的设备和成本,甚至可以实现“一眼定真伪”的目的,即使赝品在其他部分的尺寸出现差异,也会导致若干鉴定区域内的作品图像发生偏移,由此可直接确定待证作品不是真品。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使用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的鉴定板(也可称为快速识别模板)的板体I上设置了若干识别孔2.1,2.2,其中包括位于板体中央的中央识别孔2.1和位于板体其他部位的识别孔2.2,将鉴定板覆盖在书画等平面作品上后,部分画面被鉴定板遮住,只从各识别孔以及鉴定板外露出相应区域的画面,通过作品上的某些特征点/线(例如方形印章边线)进行鉴定板在作品上的定位,由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准确地将鉴定板覆盖在相同的位置。
如果用于鉴定的是某个(些)识别孔露出的全部画面(或称为图像,包括留白),可以用这个(些)识别孔标记相应的画面(画面所在区域),如果用于鉴定的画面是识别孔中的一个局部或者位于鉴定板外,可以通过识别孔上的坐标(标尺)位置确定这些具体的位置,由此可以方便地界定和识别出鉴定区域和用于鉴定的影像特征的位置,根据预存的真品影像特征(画面上所有用于鉴定的特征均称为影像特征,并且还可以包括体现影像的各种参数,例如某两个特征点之间的距离,某个线条的长度或某个角度等等),比对待证作品在相同位置(或区域)的相应影像特征,就会方便地获得两者是否一致的结论,并由此获得待证作品是否为真品的结论。由于对于一幅书画作品或平面艺术品来说,特定区域上的影像(或者说影像特征)是唯一的,因此在进行比对时,只要有一个鉴定区域内的图像或其他影像特征不相同,则可以认定待证作品不是真品(仿制作品、赝品等),除非这些不同之处经分析属于真品的变化,如果待证作品中的区域影像特征与档案中相应的区域影像特征均相同,则认定待证作品为真品。
下面,简要介绍这种鉴定板的使用方法,该方法通常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鉴定板选定作品画面上的若干小区域作为鉴定区域:将所述鉴定板覆盖在作品上,在覆盖后露出的作品画面上选定下列任意一种或多种小区域为所述的鉴定区域: (a)从所述鉴定板的识别孔显露出来的整个区域,该区域由该识别孔界定和识别; (b)位于所述鉴定板周围的并且可由其相对于所述鉴定板边缘的坐标界定和识别的区域; (C)位于所述识别孔内的并且可由其相对于所述识别孔边缘的坐标界定和识别的局部区域, 通常,无需将所有识别孔露出的区域都作为鉴定区域,而只需要将其中部分识别孔露出的区域作为鉴定区域即可满足鉴定要求,如果必要,也可以将全部识别孔露出的区域作为鉴定区域,所述鉴定区域内应带有可供比对的影像特征; (2)预存作品的真品资料:拍摄所述作品真品在各所述鉴定区域的图像,并据此获取所述作品真品的影像特征资料并存储之,所述作品真品的影像特征资料采用下列任意一种或多种形式: (a)所拍摄的所述若干鉴定区域内的作品真品的图像; (b)依据所拍摄的所述若干鉴定区域内的作品真品的图像获取的该作品真品的特征图案和/或特征参数; (3)比对分析和判断:将步骤(I)所用的同一个或者与之相同的另一个鉴定板覆盖在待证作品上,鉴定板在待证作品上的覆盖位置与步骤(I)中在作品真品上的覆盖位置相同,获取和/或显示所述待证作品的与所述用于鉴定的所述作品真品的影像特征相对应的若干影像待证,从预存的所述真品的影像特征资料中提取若干用于鉴定的作品真品的影像特征,将这两组影像特征进行比对,对所述待证作品中与预存的作品真品的影像特征不一致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判断这些不同之处是否属于作品真品的变化。
所述影像特征可以采用下列任意一种或多种形式: (a)鉴定区域内的全部图像和/或鉴定区域内的部分图像; (b)鉴定区域内的全部和/或部分图像的构成; (c)鉴定区域内的图像中的部分图案或所述部分图案的构成要素; Cd)鉴定区域内的图像中的部分图案和/或所述部分图案的构成要素的特征参数; Ce)鉴定区域内的作品图像中的特定点之间的距离参数和/或位置参数; Cf)鉴定区域内的可辨识的画布图案和/或材质特征; (g)其他任何适宜比对的影像特征。
所述鉴定区域可以为下列任意一种区域或者任意多种区域:零维的点区域、一维的线区域和二维的面区域。
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选定所述鉴定板在所述作品上的覆盖位置,通常优选以所述作品上的可识别的点和/或线作为所述鉴定板的定位标识,以确保所述鉴定板覆盖在选定的覆盖位置上。
所述鉴定板覆盖作品的方式可以为:所述平铺所述作品后再将所述鉴定板平铺在作品的表面上,所述鉴定板覆盖作品的方式也可以为:分别将所述鉴定板和作品垂直吊挂起来,将所述鉴定板遮挡在所述作品的前面以实现覆盖效果。
实践中,通常可以采用下列工作流程实施上述方法: (O作者本人(或其他有权申请鉴定存档的其他人,下同)携代作品进行画作源头保真,并预留个人资料备以后查验; (2)经过初检确认后对画作进行整体拍摄,以鉴定板对画作进行定位保真拍摄,对拍摄采集的画作个性特征进行进一步细分,保存影像资料; (3)对各类特征进行综合检验并作出结论,后为作者出具保真证书,并将画作资料制作档案归档; (4)作品返回鉴定时(对待证作品进行鉴定时),按照原始档案以相同的鉴定板对画作进行再次定位,将定位资料与原始档案资料进行交叉比对,为保证作者权益,鉴定通常应由作者提出或者经作者同意; (5)为鉴定请求人出具鉴定书,并将第二次鉴定资料与原始档案资料一同归档。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其板体为平板,其特征在于其板面上设有若干识别,所述识别孔为垂直穿过所述板面的等径的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识别孔采用下列任意一种或多种形式:圆孔、矩形孔、三角形孔和椭圆形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其特征在于其呈镜像对称结构或者非镜像对称结构。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为矩形平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识别孔中包含一个位于所述板面中央识别孔,所述中央识别孔为圆孔或者方孔,除所述中央识别孔之外的其他识别孔均呈矩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和所述各识别孔均分别设有各自的二维坐标,所述二维坐标的标识分别设置在同一矩形的相邻的两条边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其特征在于除所述中央识别孔之外的其他识别孔的长边方向分别与所述板体的长边方向相同或垂直,除所述中央识别孔之外的其他各识别孔的长边尺寸和短边尺寸均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其特征在于除所述中央识别孔之外的其他所述识别孔采用非镜像对称的方式分布,所述镜像对称的对称轴为穿过所述矩形平板中心且与其任意一条边平行的直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其特征在于除所述中央识别孔之外的其他所述识别孔的数量不少于8个,分内外两圈分别分布在所述中央识别孔的周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其特征在于共有16个识别孔,其中所述中央通孔为方孔,除所述中央识别孔之外的其他所述识别孔的数量为15个,其中4个分布在内圈,11个分布在外圈,所述位于内圈的4个识别孔依180°旋转对称的方式分布且相邻两个识别孔的长边方向不同,所述旋转对称的对称轴穿过所述板体中心且垂直于所述板面,,所述位于外圈的11个识别孔分布在一个长边与所述板体的长边平行且中心与所述板体的中心重叠的虚拟矩形上,所述虚拟矩形的每条长边上均分布有3个识别孔,所述虚拟矩形的两条短边上分别分布有3个识别孔和2个识别孔,分布在所述虚拟矩形的各边上的识别孔的长边分别与各该边平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鉴定板,其呈镜像对称结构或者非镜像对称结构,其板体为平板,其板面上设有若干识别孔,所述识别孔为垂直穿过所述板面的等径的通孔,所述若干识别孔中包含一个中央识别孔,其他识别孔均呈矩形,其中所述中央通孔为方孔,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圆孔、矩形孔、三角形孔或椭圆形孔作为识别孔,使用时将这种鉴定板依据选定的位置覆盖在作品上,在显露出的画面中选定一定数量的鉴定区域,通过比对分析作品真品和待证作品在这些鉴定区域的影像特征是否一致,就可以得出待证作品是否为真品的结论。这种鉴定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鉴定结论准确,可用于简单、快速地对书画作品进行真伪鉴定。
文档编号G06K9/20GK103150555SQ20131005021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8日
发明者严凯 申请人:北京盛世融宝国际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