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4004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触摸屏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摸屏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触摸屏又称为“触控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可以用手指进行输入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触摸屏主要包括电阻式触摸屏和电容式触摸屏两大类。其中,电容式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控屏主要由:玻璃保护层、导电层和显示屏组成,导电层是整个触控屏的关键部分,主要包括一个玻璃基板和涂在玻璃基板上的ITO(IndiumTinOxide,氧化铟锡)薄膜,且ITO薄膜的四边均镀上狭长的电极,并通过电极与控制电路连接。当用手指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带电,手指与ITO涂层间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四边电极发出的电流会流向触点,而电流强弱与手指到电极的距离成正比,控制电路计算电流的比例及强弱,准确算出触摸点的位置。上述电容式触摸屏大多为平面设计,为了满足电子产品的工业外观设计需求,目前还存在少量的3D设计,在这种设计中,触摸屏是由多块屏幕拼接而成,且每块屏幕都采用单独的ITO薄膜和控制电路,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3D触摸屏采用多块屏幕拼接而成时,每块屏幕都采用单独的ITO薄膜和控制电路,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及移动终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包括:至少两块玻璃盖板、一挠性薄膜、涂覆在所述挠性薄膜上的氧化铟锡涂层、透明粘合层、以及与所述氧化铟锡涂层电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至少两块玻璃盖板包括主玻璃盖板和至少一块辅玻璃盖板,所述主玻璃盖板的侧边与所述辅玻璃盖板的侧边固定连接,且所述主玻璃盖板的板面和所述辅玻璃盖板的板面之间呈夹角,所述挠性薄膜通过所述透明粘合层粘接在所述至少两块玻璃盖板上,且所述氧化铟锡涂层位于所述挠性薄膜和所述至少两块玻璃盖板之间,所述挠性薄膜及所述挠性薄膜上的所述氧化铟锡涂层随着所述至少两块玻璃盖板之间的夹角而弯曲,并贴合在所述至少两块玻璃盖板上。在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挠性薄膜为聚酯薄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透明粘合层为光学胶层。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摸屏还包括间隔条,所述主玻璃盖板和所述辅玻璃盖板通过所述间隔条连接。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间隔条为塑料间隔条、金属间隔条或橡胶间隔条。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液晶显示屏、触摸屏、处理器和电源,所述触摸屏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触摸屏覆盖在所述液晶显示屏上,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触摸屏、液晶显示屏和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触摸屏包括:至少两块玻璃盖板、一挠性薄膜、涂覆在所述挠性薄膜上的氧化铟锡涂层、透明粘合层、以及与所述氧化铟锡涂层电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至少两块玻璃盖板包括主玻璃盖板和至少一块辅玻璃盖板,所述主玻璃盖板的侧边与所述辅玻璃盖板的侧边固定连接,且所述主玻璃盖板的板面和所述辅玻璃盖板的板面之间呈夹角,所述挠性薄膜通过所述透明粘合层粘接在所述至少两块玻璃盖板上,且所述氧化铟锡涂层位于所述挠性薄膜和所述至少两块玻璃盖板之间,所述挠性薄膜及所述挠性薄膜上的所述氧化铟锡涂层随着所述至少两块玻璃盖板之间的夹角而弯曲,并贴合在所述至少两块玻璃盖板上。在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挠性薄膜为聚酯薄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透明粘合层为光学胶层。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摸屏还包括间隔条,所述主玻璃盖板和所述辅玻璃盖板通过所述间隔条连接。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间隔条为塑料间隔条、金属间隔条或橡胶间隔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挠性薄膜作为ITO涂层的基板,使得在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玻璃盖板组合,且两块玻璃盖板之间存在夹角时,可以通过只通过一张ITO涂层和一个控制电路来检测来自两块玻璃盖板的动作,在满足电子产品工业外观设计多样化需求的同时,降低了触摸屏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摸屏的侧视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摸屏的俯视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参见图1,该触摸屏包括:两块玻璃盖板101、一挠性薄膜102、涂覆在挠性薄膜102上的ITO涂层103、透明粘合层104、以及与ITO涂层103电连接的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柔性电路板)(图未示)。两块玻璃盖板101包括主玻璃盖板1011和辅玻璃盖板1012,主玻璃盖板1011的侧边与辅玻璃盖板1012的侧边固定连接,且主玻璃盖板1011的板面和辅玻璃盖板1012的板面之间呈夹角,挠性薄膜102通过透明粘合层104粘接在玻璃盖板101上,且ITO涂层103位于挠性薄膜102和玻璃盖板101之间。具体地,挠性薄膜102可以为聚酯薄膜。由于实施例中的ITO涂层103涂覆在挠性薄膜102上,而挠性薄膜102柔软易弯曲,所以使得挠性薄膜102及其上的ITO涂层103可以随着玻璃盖板之间的夹角而弯曲,并贴合在玻璃盖板上。进一步地,ITO涂层103的边缘镀有狭长的电极。以矩形薄膜为例,在ITO涂层的四边镀有4个狭长电极,且4个电极与控制电路(设于FPC上)连接。当用手指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带电,手指与ITO层间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电极发出的电流会流向触点,而电流强弱与手指到电极的距离成正比,控制电路计算电流的比例及强弱,准确算出触摸点的位置。另外,ITO涂层上印有图案,该图案可以是菱形或其他图形。具体地,透明粘合层104可以为光学胶层。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玻璃盖板的数量为两块,主玻璃盖板和辅玻璃盖板的数量为各一块,但是其数量并以此为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此外,主玻璃盖板和辅玻璃盖板之间的夹角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15~90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通过采用挠性薄膜作为ITO涂层的基板,使得在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玻璃盖板组合,且两块玻璃盖板之间存在夹角时,可以通过只通过一张ITO涂层和一个控制电路来检测来自两块玻璃盖板的动作,在满足电子产品工业外观设计多样化需求的同时,降低了触摸屏成本。实施例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参见图2~4,触摸屏包括:主玻璃盖板2011、第一辅玻璃盖板2012、第二辅玻璃盖板2013、一挠性薄膜202、ITO涂层203、透明粘合层204以及FPC(图未示)。其中,ITO涂层203涂覆在挠性薄膜202上,主玻璃盖板2011的侧边分别与第一辅玻璃盖板2012和第二辅玻璃盖板2013的侧边固定连接,且主玻璃盖板2011的板面分别与第一辅玻璃盖板2012的板面和第二辅玻璃盖板2013的板面之间呈夹角,挠性薄膜202通过透明粘合层204粘接在玻璃盖板上,ITO涂层203位于挠性薄膜202和玻璃盖板之间,FPC与ITO涂层203电连接。具体地,挠性薄膜202可以为聚酯薄膜。由于实施例中的ITO涂层203涂覆在挠性薄膜202上,而挠性薄膜202柔软易弯曲,所以使得挠性薄膜202及其上的ITO涂层203可以随着玻璃盖板之间的夹角而弯曲,并贴合在玻璃盖板上。容易知道,ITO涂层203的边缘镀有狭长的电极。以矩形薄膜为例,在ITO涂层的四边镀有4个狭长电极,且4个电极与控制电路(设于FPC上)连接。当用手指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带电,手指与ITO层间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电极发出的电流会流向触点,而电流强弱与手指到电极的距离成正比,控制电路计算电流的比例及强弱,准确算出触摸点的位置。另外,ITO涂层上印有图案,该图案可以是菱形或其他图形。具体地,透明粘合层204可以为光学胶层。透明粘合层204主要是将玻璃盖板与ITO涂层203粘接起来。进一步地,触摸屏还可以包括:间隔条205,主玻璃盖板2011和第一辅玻璃盖板2012通过间隔条205连接,主玻璃盖板2011和第二辅玻璃盖板2013通过间隔条205连接。该间隔条205可以是塑料间隔条、橡胶间隔条或金属间隔条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玻璃盖板的数量为三块,主玻璃盖板的数量为一块,辅玻璃盖板的数量为两块,但是其数量并以此为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此外,主玻璃盖板和辅玻璃盖板之间的夹角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15~90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通过采用挠性薄膜作为ITO涂层的基板,使得在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玻璃盖板组合,且两块玻璃盖板之间存在夹角时,可以通过只通过一张ITO涂层和一个控制电路来检测来自两块玻璃盖板的动作,在满足电子产品工业外观设计多样化需求的同时,降低了触摸屏成本。实施例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参见图5,该终端包括:壳体(图未示)、液晶显示屏301、如实施例一或二描述的触摸屏302、处理器304和电源305,触摸屏302固定在该壳体上且触摸屏302覆盖在液晶显示屏301上,处理器304和电源305设于壳体内,电源305分别与触摸屏301、液晶显示屏302和处理器304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触摸屏302的主玻璃盖板覆盖在液晶显示屏301上。其中,液晶显示屏301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电源305(比如电池)用于给终端的各个部件(比如触摸屏301、液晶显示屏302和处理器304等)供电,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304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305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处理器304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3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优选的,处理器304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04中。该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器303、RF(RadioFrequency,射频)电路306、输入单元307、传感器308、音频电路309和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模块310等部件。上述部件301~310均安装在壳体内部或表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其中,RF电路306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交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304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306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用户身份模块卡、收发信机、耦合器、LNA(LowNoiseAmplifier,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306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GSM(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宽带码分多址)、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电子邮件、SMS(ShortMessagingService,短消息服务)等。存储器303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304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03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303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30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303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304、输入单元307、触摸屏302对存储器303的访问。输入单元307可用于输入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307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传感器308可以包括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至于终端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音频电路309可提供用户与终端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309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再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304处理后,经RF电路306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303以便进一步处理。音频电路309还可能包括耳塞插孔,以提供外设耳机与终端的通信。WiFi模块31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5示出了WiFi模块31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终端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尽管未示出,终端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通过采用挠性薄膜作为ITO涂层的基板,使得在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玻璃盖板组合,且两块玻璃盖板之间存在夹角时,可以通过只通过一张ITO涂层和一个控制电路来检测来自两块玻璃盖板的动作,在满足电子产品工业外观设计多样化需求的同时,降低了触摸屏成本。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