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1640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一种触控面板,包含基板、图案化导电层以及感测控制电路。图案化导电层包含多列的第一感测垫、多排的第二感测垫以及多个第三感测垫。每一第一感测垫具有第一开口,每一第二感测垫具有第二开口,而每一第三感测垫具有第三开口。第一感测垫及第二感测垫形成于图案化导电层的主感测区,而第三感测垫形成于图案化导电层的周边区。感测控制电路用以藉由多列第一感测垫及多排第二感测垫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将上述多个第三感测垫作为接收电极以进行近距感测操作。通过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可进行近距感测操作。此外,藉由特别设置而作为近距感测的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其之间的电容值不会过大,而可使触控面板对近距感测有高度的灵敏度。【专利说明】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尤指一种包含触控感测功能及近距感测功能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0002]触控面板由于具有人机互动的特性,已逐渐取代键盘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装置的输入介面上。近年来,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应用面发展越来越广,将触控面板与显示器结合而形成触控显示装置的应用产品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行动电话(mobile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navigatorsystem)、平板电脑(tabletPC)以及笔记型电脑(laptopPC)坐寸ο[0003]使用者在操作触控面板时,通常需通过手指直接碰触触控面板。而这样的操作方式,容易使触控面板的表面累积病菌,而成为不同使用者之间的病菌传播媒介。例如,在健身房中,使用触控面板作为输入机制的跑步机容易成为病菌传播的媒介。因此,近年来触控面板整合了近距感测器,而使触控面板兼具了触控感测功能与近距感测功能。使用者不但可通过触控的方式来操作电子装置,还可通过所整合的近距感测器,而在未触碰到感测模组表面的情况下操作电子装置。然而,先前技术中同时具有触控与近距感测功能的触控面板其近距感测的灵敏度并不佳,而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含基板、图案化导电层以及感测控制电路。图案化导电层设置于基板的侧面,且具有主感测区及周边区,并包含多列第一感测垫、多排第二感测垫以及多个第三感测垫。所述的多列第一感测垫分布于主感测区,每一列第一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一感测垫,而每一第一感测垫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的多排第二感测垫分布于主感测区,每一排第二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二感测垫,而每一第二感测垫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的多个第三感测垫分布于周边区,每一第三感测垫具有第三开口,且所述的多个第三感测垫、多列第一感测垫及多排第二感测垫电性分离。感测控制电路耦接于上述的多列第一感测垫、多排第二感测垫及多个第三感测垫,用以藉由多列第一感测垫及多排第二感测垫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将上述多个第三感测垫作为接收电极以进行近距感测操作。[000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含基板、图案化导电层以及感测控制电路。图案化导电层设置于基板的侧面,且具有主感测区及周边区,并包含多列第一感测垫、多排第二感测垫以及多个第三感测垫。上述的多列第一感测垫分布于主感测区,每一列第一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一感测垫,而每一第一感测垫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的多排第二感测垫分布于主感测区,每一排第二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二感测垫,而每一第二感测垫具有第二开口。上述多个第三感测垫分布于周边区,而每一第三感测垫具有第三开口。感测控制电路耦接于上述多列第一感测垫、多排第二感测垫及多个第三感测垫,用以于多个第一时段内,藉由上述多个第一感测垫、多个第二感测垫及多个第三感测垫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用以于多个第二时段内,将上述多个第三感测垫作为接收电极以进行近距感测操作。其中,上述多个第一时段与多个第二时段在时序上交替地设置。[0006]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含基板、图案化导电层以及感测控制电路。图案化导电层设置于基板的侧面,且具有主感测区及周边区,并包含多列第一感测垫、多排第二感测垫以及多个第三感测垫。上述多列第一感测垫分布于主感测区,每一列第一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一感测垫,而每一第一感测垫具有第一开口。上述多排第二感测垫分布于主感测区,每一排第二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二感测垫,而每一第二感测垫具有第二开口。上述多个第三感测垫分布于周边区,而每一第三感测垫具有第三开口。感测控制电路耦接于上述多列第一感测垫、多排第二感测垫及多个第三感测垫,用以于触控面板处于第一操作模式时,藉由上述多个第一感测垫及多个第二感测垫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将上述多个第三感测垫作为接收电极以进行近距感测操作。感测控制电路另用以于触控面板处于第二操作模式时,藉由上述多个第一感测垫及多个第二感测垫的第一部份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将上述多个第一感测垫及/或上述多个第二感测垫的第二部份及上述多个第三感测垫作为接收电极以进行近距感测操作。[0007]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含基板、图案化导电层以及感测控制电路。图案化导电层设置于基板的侧面,且具有主感测区及周边区,并包含多列第一感测垫、多排第二感测垫以及多个接收电极。上述多列第一感测垫分布该主感测区及周边区,每一列第一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一感测垫,而每一第一感测垫具有第一开口。上述多排第二感测垫分布于主感测区及周边区,每一排第二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二感测垫,而每一第二感测垫具有第二开口。上述多个接收电极选择性地分布于主感测区及/或周边区内的部分或全部的第一开口及/或第二开口中,而上述多个接收电极、多列第一感测垫及多排第二感测垫电性分离。感测控制电路耦接于上述多列第一感测垫、多排第二感测垫及多个接收电极,用以藉由上述多个第一感测垫及多个第二感测垫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藉由上述多个接收电极进行近距感测操作。[0008]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含基板、图案化导电层以及感测控制电路。图案化导电层设置于基板的侧面,且具有主感测区及周边区,并包含多列第一感测垫以及多排第二感测垫。上述多列第一感测垫分布于主感测区及周边区,每一列第一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一感测垫,而每一第一感测垫具有第一开口。上述多排第二感测垫分布于主感测区及周边区,每一排第二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二感测垫,而每一第二感测垫具有第二开口。感测控制电路耦接于上述多列第一感测垫及多排第二感测垫,用以于多个第一时段内,藉由上述多个第一感测垫及多个第二感测垫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用以于多个第二时段内,将上述多些列第一感测垫及/或多排第二感测垫的部分或全部作为接收电极以进行近距感测操作。其中,上述多个第一时段与多个第二时段在时序上交替地设置。[0009]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不但可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可进行近距感测操作。此外,藉由特别设置而作为近距感测的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其之间的电容值不会过大,而可使触控面板对近距感测有高度的灵敏度。[001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11]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0012]图2为图1的触控面板的图案化导电层的示意图。[0013]图3为图2的图案化导电层的多列第一感测垫的示意图。[0014]图4为图2的图案化导电层的多排第二感测垫的示意图。[0015]图5为图2的图案化导电层的多个第三感测垫的示意图。[0016]图6为图1的触控面板于使用者的手接近时其各电容的示意图。[0017]图7为图6的触控面板的等效电路图。[0018]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射电极层与图案化导电层的示意图。[0019]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射电极层与图案化导电层的示意图。[0020]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测控制电路对第一感测垫、第二感测垫及第三感测垫进行控制的时序图。[0021]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案化导电层的示意图。[0022]图12为图11的图案化导电层的多列第一感测垫的示意图。[0023]图13为图11的图案化导电层的多排第二感测垫的示意图。[0024]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射电极层与图案化导电层的示意图。[0025]图1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射电极层与图案化导电层的示意图。[0026]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0027]图1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分布于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中的电极的示意图。[0028]图1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分布于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中的电极的示意图。[0029]其中,附图标记[0030]10、200触控面板[0031]20液晶显示及背光模组[0032]30发射电极层[0033]32第四开口[0034]40基板[0035]50、50’图案化导电层[0036]60表面层[0037]70感测控制电路[0038]80第一感测垫[0039]82第一开口[0040]84浮动电极[0041]86第一桥接线[0042]90第二感测垫[0043]92第二开口[0044]94浮动电极[0045]96第二桥接线[0046]100第三感测垫[0047]102第三开口[0048]106、184、194电极[0049]110使用者的手[0050]Al主感测区[0051]A2周边区[0052]CO至C7多排第二感测垫[0053]CF、CTX-RX,CTX、CRX-GND电容[0054]GND接地端[0055]RO至RlO多列第一感测垫[0056]Tl第一时段[0057]T2第二时段[0058]VTX交流电源[0059]X第一方向[0060]Y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006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0062]请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触控面板1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为液晶显示触控面板,而包含液晶显示及背光模组20、发射电极层30、基板40、图案化导电层50、表面层60以及感测控制电路70。液晶显示及背光模组20包含液晶显示元件以及背光元件,其中液晶显示元件由液晶分子、电晶体、资料线、扫描线…等元件所组成,用以依据画面讯号显示画面,而背光元件则用以提供液晶显示元件于显示画面时所需的光线。发射电极层30形成于液晶显示及背光模组20与基板40之间,用以作为近距感测时的发射电极。基板40形成于发射电极层30与图案化导电层50之间,其可由透明的材质所构成(例如:玻璃、塑胶…等),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图案化导电层50形成于基板40的其中一个侧面,其包含多个图形化的感测垫,而上述图形化的感测垫包含用以触控感测的感测垫以及作为近距感测的接收电极的感测垫。此外,发射电极层30和图案化导电层50的材料可包括例如是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氧化铟锋(indiumzincoxide,IZO)或其它具有高透光性及良好导电性的透明导电材料。表面层60为透明的平`板,使用者可通过触碰表面层60的方式进行触控感测操作。感测控制电路70则耦接于液晶显示及背光模组20、发射电极层30及图案化导电层50,用以控制液晶显示及背光模组20的操作,并藉由图案化导电层50进行触控感测操作,以及藉由图案化导电层50以及发射电极层30进行近距感测操作。此外,需了解地,因显示画面的功能并非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必要功能,故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可不具液晶显示及背光模组20。[0063]请参考图2至图5,图2为图1的触控面板10的图案化导电层50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图案化导电层50的多列第一感测垫Rl至R9的示意图,图4为图2的图案化导电层50的多排第二感测垫Cl至C6的示意图,而图5为图2的图案化导电层50的多个第三感测垫100的示意图。图案化导电层50具有主感测区Al及周边区A2,而主感测区Al被周边区A2所环绕。图案化导电层50包含多列第一感测垫Rl至R9、多排第二感测垫Cl至C6以及多个第三感测垫100。多列第一感测垫Rl至R9以大致上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方式分布于主感测区Al,且每一列第一感测垫Rl至R9包含多个第一感测垫80。每一第一感测垫80具有第一开口82,并藉由第一桥接线86与同列的第一感测垫80耦接。所述的多排第二感测垫Cl至C6以大致上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方式分布于主感测区Al,且每一排第二感测垫Cl至C6包含多个第二感测垫90。其中,第二方向Y大致上垂直于第一方向X。每一第二感测垫90具有第二开口92,并藉由第二桥接线96与同排的第二感测垫90耦接。第二桥接线96与第一桥接线86之间由绝缘体阻隔而不直接接触。所述的多个第三感测垫100则分布于周边区A2,而每一第三感测垫100具有第三开口102。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第三感测垫100、多列第一感测垫Rl至R9以及多排第二感测垫Cl至C6电性分离。[0064]需了解地,虽然图2至图4中绘示了九列第一感测垫Rl至R9与六排第二感测垫Cl至C6,但本发明触控面板所具有的第一感测垫80的列数与第二感测垫90的排数并不以此为限,而可为其他数目的列数或排数。此外,第一感测垫80与第二感测垫90可为菱形的感测垫,而第三感测垫100可为三角形的感测垫,但各感测垫的形状不以此为限。再者,第一开口82与第二开口92分别为封闭型开口(例如菱形开口),而第三开口102为三角形开口,但各开口的形状不以此为限。第一开口82、第二开口92及第三开口102的形状亦可为其它几何形状,例如:矩形、圆形或多边形等。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口82与第二开口92内可形成有多个第一浮动电极(floatingdummy)84及94。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三开口102内可形成有多个电极106,而电极106可为第二浮动电极或接地电极。其中,所述的第一浮动电极84及94与第二浮动电极处于浮接的状态,而不作为触控感测操作或近距感测操作之用。[0065]请再参考图1及图2,上述的感测控制电路70耦接于上述的多列第一感测垫Rl至R9、多排第二感测垫Cl至C6及多个第三感测垫100。感测控制电路70藉由多列第一感测垫Rl至R9及多排第二感测垫Cl至C6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将上述多个第三感测垫100作为接收电极以进行近距感测操作。详言之,感测控制电路70会感测各列第一感测垫Rl至R9及各排第二感测垫Cl至C6的电容值之变化,并据以判断触控面板10被触碰的位置。此外,感测控制电路70以发射电极层30作为进行近距感测操作的发射电极,并以上述多个第三感测垫100作为进行近距感测操作的接收电极,而藉由感测发射电极层30与多个第三感测垫100之间的电容值的变化,判断外物(例如:使用者的手)接近触控面板10时的位置及距离。[0066]请参考图6及图7。图6为触控面板10于使用者的手100接近时其各电容的示意图,而图7为图6的触控面板10的等效电路图。其中,图案化导电层50的第三感测垫100(即接收电极)与使用者的手110之间的电容以Cf表示,发射电极层30与多个第三感测垫100之间的电容以CTX_KX表示,发射电极层30与接地端GND之间的电容以Ctx表示,图案化导电层50的第三感测垫100与接地端GND之间的电容以CKX__表示,而发射电极层30电性耦接至交流电源VTX。假设第三感测垫100的电压为Vrx,且交流电源Vtx的频率为S,则电压Vkx可表不成:【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一图案化导电层,设置于该基板的一侧面,该图案化导电层具有一主感测区及一周边区,并包含:多列第一感测垫,分布于该主感测区,每一该些列第一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一感测垫,每一该些第一感测垫具有一第一开口;多排第二感测垫,分布于该主感测区,每一该些排第二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二感测垫,每一该些第二感测垫具有一第二开口;以及多个第三感测垫,分布于该周边区,每一该些第三感测垫具有一第三开口,其中该些第三感测垫、该些列第一感测垫及该些排第二感测垫电性分离;以及一感测控制电路,耦接于该些列第一感测垫、该些排第二感测垫及该些第三感测垫,用以藉由该些第一感测垫及该些第二感测垫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将该些第三感测垫作为接收电极以进行近距感测操作。2.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一图案化导电层,设置于该基板的一侧面,该图案化导电层具有一主感测区及一周边区,并包含:多列第一感测垫,分布于该主感测区,每一该些列第一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一感测垫,每一该些第一感测垫具有一第一开口;多排第二感测垫,分布于该主感测区,每一该些排第二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二感测垫,每一该些第二感测垫具有一第二开口;以及多个第三感测垫,分布于该周边区,每一该些第三感测垫具有一第三开口;以及一感测控制电路,耦接于该些列第一感测垫、该些排第二感测垫及该些第三感测垫,用以于多个第一时段内,藉由该些第一感测垫、该些第二感测垫及该些第三感测垫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用以于多个第二时段内,将该些第三感测垫作为接收电极以进行近距感测操作,其中该些第一时段与该些第二时段在时序上交替地设置。3.—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一图案化导电层,设置于该基板的一侧面,该图案化导电层具有一主感测区及一周边区,并包含:多列第一感测垫,分布于该主感测区,每一该些列第一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一感测垫,每一该些第一感测垫具有一第一开口;多排第二感测垫,分布于该主感测区,每一该些排第二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二感测垫,每一该些第二感测垫具有一第二开口;以及多个第三感测垫,分布于该周边区,每一该些第三感测垫具有一第三开口;以及一感测控制电路,耦接于该些列第一感测垫、该些排第二感测垫及该些第三感测垫,用以于该触控面板处于一第一操作模式时,藉由该些第一感测垫及该些第二感测垫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将该些第三感测垫作为接收电极以进行近距感测操作,该感测控制电路另用以于该触控面板处于一第二操作模式时,藉由该些第一感测垫及该些第二感测垫的一第一部份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将该些第一感测垫及/或该些第二感测垫的一第二部份及该些第三感测垫作为接收电极以进行近距感测操作。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发射电极层,其中该基板形成于该发射电极层与该图案化导电层之间,而该感测控制电路藉由该发射电极层及该些第三感测垫进行近距感测操作。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发射电极层具有多个第四开口。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导电层另包含多个第一浮动电极,形成于该些第一开口及该些第二开口中。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导电层另包含多个第二浮动电极,形成于该些第三开口中。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导电层另包含多个接地电极,形成于该些第三开口中。9.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一图案化导电层,设置于该基板的一侧面,该图案化导电层具有一主感测区及一周边区,并包含:多列第一感测垫,分布于该主感测区及该周边区,每一该些列第一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一感测垫,每一该些第一感测垫具有一第一开口;多排第二感测垫,分布于该主感测区及该周边区,每一该些排第二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二感测垫,每一该些第二感测垫具有一第二开口;以及多个接收电极,选择性地分布于该主感测区及/或该周边区内的部分或全部的第一开口及/或第二开口中,其中该些接收电极、该些列第一感测垫及该些排第二感测垫电性分离;以及一感测控制电路,耦接于该些列第一感测垫、该些排第二感测垫及该些接收电极,用以藉由该些第一感测垫及该些第二感测垫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藉由该些接收电极进行近距感测操作。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发射电极层,其中该基板形成于该发射电极层与该图案化导电层之间,而该感测控制电路藉由该发射电极层及该些接收电极进行近距感测操作。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发射电极层具有多个第四开口。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导电层另包含多个浮动电极,形成于该主感测区内的部分的该些第一开口及/或部分的该些第二开口中。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导电层另包含多个接地电极,形成于该周边区内的该些第一开口及该些第二开口中。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接收电极分布于该周边区内的该些第一开口及该些第二开口中,而该图案化导电层另包含多个发射电极,形成于该主感测区内的一第一部分的第一开口及/或第二开口中,并与该些接收电极、该些列第一感测垫及该些排第二感测垫电性分离。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导电层另包含多个浮动电极,形成于该主感测区内的一第二部分的第一开口及/或第二开口中。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接收电极排列成多列接收电极以及多排接收电极,而该图案化导电层另包含多列发射电极及多排发射电极,该些列发射电极与该些列接收电极交错排列,该些行发射电极与该些行接收电极交错排列,而每一该些列排发射电极及该些排发射电极包含多个发射电极,每一该些发射电极设于一个该些第一开口/或一个该些第二开口中。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感测控制电路用以在多个第一时段内藉由该些第一感测垫及该些第二感测垫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用以在多个第二时段内以该些第一感测垫及该些第二感测垫为发射电极而进行近距感测操作,其中该些第一时段与该些第二时段在时序上交替地设置。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导电层另包含多个浮动电极,形成于该主感测区内的部分的该些第一开口及/或部分的该些第二开口中。19.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导电层另包含多个接地电极,形成于该周边区内的该些第一开口及该些第二开口中。20.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一图案化导电层,设置于该基板的一侧面,该图案化导电层具有一主感测区及一周边区,并包含:多列第一感测垫,分布于该主感测区及该周边区,每一该些列第一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一感测垫,每一该些第一感测垫具有一第一开口;以及多排第二感测垫,分布于该主感测区及该周边区,每一该些排第二感测垫包含多个互相耦接的第二感测垫,每一该些第二感测垫具有一第二开口;以及一感测控制电路,耦接于该些列第一感测垫及该些排第二感测垫,用以于多个第一时段内,藉由该些第一感测垫及该些第二感测垫进行触控感测操作,并用以于多个第二时段内,将部分或全部的该些列第一感测垫及/或该些排第二感测垫作为接收电极以进行近距感测操作,其中该些第一时段与该些第二时段在时序上交替地设置。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导电层另包含多个发射电极,形成于该主感测区及/或该周边区内的全部或部分的第一开口及/或第二开口中,且与该些列第一感测垫及该些排第二感测垫电性分离。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导电层另包含多个接地电极,形成于该周边区内的第一开口及/或第二开口中。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导电层另包含多个接收电极,形成于该主感测区及/或该周边区内的部分的第一开口及/或第二开口中。【文档编号】G06F3/041GK103558936SQ201310503817【公开日】2014年2月5日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发明者】陈志成,王朝珍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