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3231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包括箱体,包括箱体,所述机箱本体材质为6U铝合金,机箱左侧第1插卡为网络管理插卡,管理插卡通过背板上的欧式插座与业务插卡和电源插卡连接,网络管理插卡前面板上配置串行接口和以太网接口;箱体左侧第2~第12插卡为业务插卡,业务插卡通过背板上的欧式插座与管理插卡连接,业务插卡的前面板配置有光纤接口、千兆以太网接口和百兆以太网接口;箱体最右侧为两块电源插卡,为上下分布;箱体后部为整体背板。
【专利说明】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
【技术领域】
[0001]实用新型涉及通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
【背景技术】
[0002]普通的多业务光端机的光纤接口速率普遍在150Mbits/s以下,由于光纤通道速率较低,这季节导致业务承载能力较低,光纤通道带宽利用不足。随着互联网业务不断发展,大量的数据业务和高清监控等数据需要传送,传统的多业务光端机的通道不能满足需求。
[0003]千兆光纤收发器等产品虽然在传输带宽上有所提高,但其传输业务单一,无法满足多业务需求。高速的SDH光端机虽然在传输速率和多业务能力上都比较强大,但相对复杂的设备结构和较高的业务成本使得其在接入层设备的末端应用时受到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包括箱体,作为本使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机箱本体采用6U铝合金拼装机箱,符合19英寸机箱标准,整体厚度300mm。
[0007]机箱左侧第I插卡为网络管理插卡,负责管理12块业务插卡,管理插卡通过背板上的欧式插座与业务插卡和电源插卡连接,网络管理插卡前面板上配置用于网络管理插卡基本配置的串行接口和用于远程网络管理的以太网接口 ;箱体左侧第2?第12插卡为业务插卡,可安装多种型号的光端机业务插卡,也可以安装光纤收发器插卡或接口转换器插卡。业务插卡通过背板上的欧式插座与管理插卡连接,并从背板总线输出El接口信号。业务插卡的前面板配置有光纤接口、千兆以太网接口和百兆以太网接口。业务插卡的状态显示和告警由前面板的LED显示。
[0008]箱体最右侧为两块电源插卡,为上下分布。负责为机箱内插卡提供工作电源。电源板可配置为DC48V供电或AC220V供电。
[0009]箱体后部为整体背板,为机箱内部各插卡提供业务信号和网络管理信号的连接。
[0010]箱体的背板上分别设计I2C总线、SMI总线和串行总线,各种总线一端连接网络管理单元,另一端通过背板总线上的插座分别连接电源插卡和业务插卡,不同的业务插卡使用不同的总线连接。
[0011]背板的正面安装有27只欧式插座,分别与网络管理插卡和业务插卡及电源插卡连接。
[0012]背板背面在每个业务插卡位置配置两个DB37插座,为对应的光端机业务插卡提供El端口输出。
[0013]背板上在两块电源插卡对应位置上配置有散热风扇,为电源插卡提供主动散热。背板上在电源插卡对应位置上安装交流电源插座和直流电源插座,为对应的电源插卡提供工作电源。
[0014]电源插卡内部配置有电压检测芯片LM80和温度检测芯片LM75,电压检测芯片实时监测电源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及总线电压,并监测本电源的散热风扇的转速;温度监测芯片LM75实时监测电源的工作温度。电源插卡上的单片机与LM80、LM75两个芯片之间采用I2C总线连接。插卡上的单片机通过背板上的I2C总线与网络管理插卡连接,负责上传电源插卡的工作状态和电压、温度、散热风扇转速等管理数据。
[0015]光端机业务插卡通过串行RS485总线与背板连接,光端机业务卡上的单片机STC11L04通过MP总线对光端机主芯片进行查询与操作。管理本业务卡内部的光端机状态及告警,并通过RS485总线与网络管理插卡通信。
[0016]网络管理插卡由ARM9核心作为主处理器,配合相应的:以太网接口电路、RS232串行通信电路、SMI总线切换电路、RS485通信电路、RS485总线切换电路构成。
[0017]以太网接口电路一端通过网络管理卡前面板上的RJ45接口与远程网管主机连接另一端与ARM9核心连接,实现以太网数据的远程通信。
[0018]RS232通信电路与ARM9核心连接,实现LVTTL数据到RS232的电平变换,该电路与外界的连接接口为RJ45型,本地计算机通过该接口完成对网络管理卡的基本配置。
[0019]SMI总线切换电路由两块CH4067实现,完成对AMI总线的连接切换,切换电路由ARM9核心控制,通过轮询操作使每一块业务插卡的SMI总线分别与ARM9核心进行通信。默认状态下ARM9核心对12块业务插卡进行轮询访问,需要对其中某一块业务插卡进行独立通信时,ARM9核心通过控制总线切换电路,使核心的SMI总线与该业务插卡的SMI总线连通,实现对插卡的操作与配置。
[0020]RS485通信电路与ARM9核心连接,实现LVTTL数据到RS485的电平变换,RS485通信电路的另一端与RS485总线切换电路连接
[0021]RS485总线切换电路由两块CH4067实现,完成对RS485总线的连接切换,切换电路由ARM9核心控制,通过轮询操作使每一块业务插卡的RS485总线分别与ARM9核心进行通信。默认状态下ARM9核心对12块业务插卡进行轮询访问,需要对其中某一块业务插卡进行独立通信时,ARM9核心通过控制总线切换电路,使核心的RS485总线与该业务插卡的RS485总线连通,实现对插卡的操作与配置。
[0022]总线切换电路的应用,使得ARM9核心使用很少的IO 口资源即可完成与多块业务插卡的数据通信。与不同插卡占用不同IO 口相比占用更少的IO 口资源。与不同业务插卡使用同一条数据总线相比,这种方案避免了不同插卡对总线的干扰,无需对业务插卡分别设置不同的地址,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简单可靠。
[0023]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光端机部分均与现有技术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可以实现。
[0024]有益效果
[0025]本实用新型传统的光端机机箱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0026]1.采用ARM核心的网络管理单元与传统单片机相比具有更高的处理速度,内部具有的大容量存储器可以实现更丰富的网管功能。
[0027]2.机箱内部同时采用I2C总线、串行总线、和SMI总线对各种插卡进行管理,适应多种业务插卡的管理数据特点,避免了在各种数据插卡内部均配置单片机的普遍做法,降低了业务插卡成本。
[0028]3.网络管理模块采用基于WEB的管理方式,用户无需安装软件即可管理所有插卡。采用基于IP地址的管理方式,对于同一网络中的网络管理机箱无无数量限制,可以方便实现远程管理。
[0029]4.故障主动上报方式和机箱内部插卡轮询机制的结合运用,保证了业务插卡和系统状态及时上报到网络管理系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00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结构简图;
[00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侧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4]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包括箱体,作为本使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机箱本体采用6U铝合金拼装机箱,符合19英寸机箱标准,整体厚度300mm。机箱左侧第I插卡为网络管理插卡,负责管理12块业务插卡,管理插卡通过背板上的欧式插座与业务插卡和电源插卡连接,网络管理插卡前面板上配置用于网络管理插卡基本配置的串行接口和用于远程网络管理的以太网接口。
[0035]箱体左侧第2?第12插卡为业务插卡,可安装多种型号的光端机业务插卡,也可以安装光纤收发器插卡或接口转换器插卡。业务插卡通过背板上的欧式插座与管理插卡连接,并从背板总线输出El接口信号。业务插卡的前面板配置有光纤接口、千兆以太网接口和百兆以太网接口。业务插卡的状态显示和告警由前面板的LED显示。
[0036]箱体最右侧为两块电源插卡,为上下分布。负责为机箱内插卡提供工作电源。电源板可配置为DC48V供电或AC220V供电。
[0037]箱体后部为整体背板,为机箱内部各插卡提供业务信号和网络管理信号的连接。
[0038]箱体的背板上分别设计I2C总线、SMI总线和串行总线,各种总线一端连接网络管理单元,另一端通过背板总线上的插座分别连接电源插卡和业务插卡,不同的业务插卡使用不同的总线连接。
[0039]背板的正面安装有27只欧式插座,分别与网络管理插卡和业务插卡及电源插卡连接。
[0040]背板背面在每个业务插卡位置配置两个DB37插座,为对应的光端机业务插卡提供El端口输出。
[0041]背板上在两块电源插卡对应位置上配置有散热风扇,为电源插卡提供主动散热。背板上在电源插卡对应位置上安装交流电源插座和直流电源插座,为对应的电源插卡提供工作电源。
[0042]电源插卡内部配置有电压检测芯片LM80和温度检测芯片LM75,电压检测芯片实时监测电源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及总线电压,并监测本电源的散热风扇的转速;温度监测芯片LM75实时监测电源的工作温度。电源插卡上的单片机与LM80、LM75两个芯片之间采用I2C总线连接。插卡上的单片机通过背板上的I2C总线与网络管理插卡连接,负责上传电源插卡的工作状态和电压、温度、散热风扇转速等管理数据。
[0043]光端机业务插卡通过串行RS485总线与背板连接,光端机业务卡上的单片机STC11L04通过MP总线对光端机主芯片进行查询与操作。管理本业务卡内部的光端机状态及告警,并通过RS485总线与网络管理插卡通信。
[0044]网络管理插卡由ARM9核心作为主处理器,配合相应的:以太网接口电路、RS232串行通信电路、SMI总线切换电路、RS485通信电路、RS485总线切换电路构成。
[0045]以太网接口电路一端通过网络管理卡前面板上的RJ45接口与远程网管主机连接另一端与ARM9核心连接,实现以太网数据的远程通信。
[0046]RS232通信电路与ARM9核心连接,实现LVTTL数据到RS232的电平变换,该电路与外界的连接接口为RJ45型,本地计算机通过该接口完成对网络管理卡的基本配置。
[0047]SMI总线切换电路由两块CH4067实现,完成对AMI总线的连接切换,切换电路由ARM9核心控制,通过轮询操作使每一块业务插卡的SMI总线分别与ARM9核心进行通信。默认状态下ARM9核心对12块业务插卡进行轮询访问,需要对其中某一块业务插卡进行独立通信时,ARM9核心通过控制总线切换电路,使核心的SMI总线与该业务插卡的SMI总线连通,实现对插卡的操作与配置。
[0048]RS485通信电路与ARM9核心连接,实现LVTTL数据到RS485的电平变换,RS485通信电路的另一端与RS485总线切换电路连接
[0049]RS485总线切换电路由两块CH4067实现,完成对RS485总线的连接切换,切换电路由ARM9核心控制,通过轮询操作使每一块业务插卡的RS485总线分别与ARM9核心进行通信。默认状态下ARM9核心对12块业务插卡进行轮询访问,需要对其中某一块业务插卡进行独立通信时,ARM9核心通过控制总线切换电路,使核心的RS485总线与该业务插卡的RS485总线连通,实现对插卡的操作与配置。
[0050]总线切换电路的应用,使得ARM9核心使用很少的IO 口资源即可完成与多块业务插卡的数据通信。与不同插卡占用不同IO 口相比占用更少的IO 口资源。与不同业务插卡使用同一条数据总线相比,这种方案避免了不同插卡对总线的干扰,无需对业务插卡分别设置不同的地址,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简单可靠。
[0051]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光端机部分均与现有技术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可以实现。
[00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机箱本体材质为6U铝合金,机箱左侧第I插卡为网络管理插卡,管理插卡通过背板上的欧式插座与业务插卡和电源插卡连接,网络管理插卡前面板上配置串行接口和以太网接口 ;箱体左侧第2?第12插卡为业务插卡,业务插卡通过背板上的欧式插座与管理插卡连接,业务插卡的前面板配置有光纤接口、千兆以太网接口和百兆以太网接口 ;箱体最右侧为两块电源插卡,为上下分布;箱体后部为整体背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分别设计I2C总线、SMI总线和串行总线,另一端通过背板总线上的插座分别连接电源插卡和业务插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正面安装有27只欧式插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其特征在于,背板背面在每个业务插卡位置配置两个DB37插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其特征在于,两块电源插卡对应位置上配置有散热风扇,并安装交流电源插座和直流电源插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其特征在于,电源插卡内部配置有电压检测芯片LM80和温度检测芯片LM75,以及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LM80、LM75两个芯片之间采用I2C总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其特征在于,光端机业务插卡通过串行RS485总线与背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其特征在于,网络管理插卡包括ARM9核心的主处理器以及相应的以太网接口电路、RS232串行通信电路、SMI总线切换电路、RS485通信电路、RS485总线切换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管理型通信设备机箱,其特征在于,以太网接口电路一端通过网络管理卡前面板上的RJ45接口与远程网管主机连接另一端与ARM9核心连接。
【文档编号】G06F1/16GK203775229SQ201320886787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曹量, 于澎,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人:天津欧迈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