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双联机柜单元以及机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0803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双联机柜单元以及机柜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双联机柜单元以及机柜系统,该组件包括通风空间、设于所述通风空间内的空调盘管、位于所述通风空间上侧的风扇阵列,所述通风空间通过壳体形成,所述壳体能够与两个双联机柜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通风空间能够与两个双联机柜连通。
【专利说明】
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双联机柜单元以及机柜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联机柜的改进,尤其涉及双联机柜单元及机柜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双联机柜是指一种通过两个一体的柜体实现两组电子器件或电子设备容置的机柜,随着电子设备的庞杂与多样性,以及对冗余的需求,这种双联机柜的使用愈发频繁,由于其应用场合的多样性,对其本身的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0003]现有的柜体内部安装有一层层设备机箱,造成内部上下风路不通畅,而且其中热量很难散发等问题,当柜体内电子设备的发热量较大时,就会导致柜体内部温升过高,影响电子设备工作的可塑性。
[0004]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是在在机柜上安装风机,进而直接或者通过风管对电子设备进行鼓风,然而,这种设计会占用机柜本身的空间,增加了机柜本身的载荷,而且,由于通风空间和通风途径的限制,鼓风的散热效果也极其有限,风机的风量无法满足散热通风的需求,其损耗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双联机柜的散热通风问题。
[0006]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包括通风空间、设于所述通风空间内的空调盘管、位于所述通风空间上侧的风扇阵列,所述通风空间通过壳体形成,所述壳体能够与两个双联机柜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通风空间能够与两个双联机柜连通。
[0007]可选的,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支撑柱,所述风扇阵列通过连接支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柱。
[0008]可选的,所述空调盘管通过支撑架安装于所述壳体。
[0009]可选的,所述空调盘管通过多个支管连接冷冻供水管,所述冷冻供水管安装于供水管通道内,所述供水管通道位于所述空调盘管下侧。
[0010]可选的,所述空调盘管呈V字型设置;或呈倾斜的I字型设置。
[0011]可选的,所述风扇阵列中的风扇采用直流风扇。
[0012]可选的,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叉车预留槽位和底部支撑件。
[0013]可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对位连接件。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双联机柜单元,包括两组背向设置的连体双联柜和本实用新型可选方案提供的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两组所述连体双联柜沿第一方向分别设于所述通风散热组件的两侧,所述通风空间沿第一方向连通所述连体双联柜。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机柜系统,包括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可选方案提供的双联机柜单元,所述通风空间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可开闭的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0016]若所述双联机柜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则至少两个所述双联机柜单元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形成阵列排布,而且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双联机柜单元之间能够通过所述门的打开实现两个所述通风空间的连通。
[0017]本实用新型摆脱了领域内固有思路的制约,在固有思路中,为了实现散热通风,都是针对单个机柜进行设计,然而,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想到可以将两个机柜进行组合使用,从而引入了机柜外的散热通风组件形成散热通道,这不仅仅是内部组件进行散热还是外部组件进行散热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两个机柜配置一个组件进行散热通风这种数量上的改进,而是独辟蹊径,将两个机柜和一个通风散热组件整合成一个模块的新思路。
[0018]而且,通过模块化的设计,还能够实现多个模块之间的组合连接,沿第二方向相邻的模块之间,由于通风空间之间是连通的,还能实现散热能力的互补,均衡个模块之间的散热负荷。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的示意图;
[0020]图2、图3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两个实施例中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双联机柜单元的示意图;
[0022]图中,1-连体双联柜;2-空调盘管;3-风扇阵列;4-壳体;5-支撑柱;6_门;7-PVC门帘;8-对位连接件;9-连接支架;I O-支撑架;11-供水管通道;12-冷冻供水管;13-通风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双联机柜单元,以及机柜系统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可以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
[0024]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包括通风空间13、设于所述通风空间13内的空调盘管2、位于所述通风空间13上侧的风扇阵列3,所述通风空间13通过壳体4形成,所述壳体4能够与两个双联机柜I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通风空间能够与两个双联机柜连通。
[0025]本实用新型将机柜后端散发出来的热量通过盘管内流动的冷冻水带走,然后通过顶部的风扇阵列3将制冷后的冷空气重新循环回到双联机柜的服务器的入口。
[0026]该通风空间13中可以布置各种部件,本实用新型不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只要存在通风空间13,且其连通方式满足以上阐述,就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描述,至于其中是否还存在其他部件,存在什么部件,并非本实用新型所探讨,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意欲设计该模块时,自然会有若干可想到的方案,也应将其都视作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0027]为了实现安装,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4,所述壳体4顶部设有支撑柱5,所述风扇阵列3通过连接支架9安装于所述支撑柱5。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空调盘管2通过支撑架10安装于所述壳体4。
[0028]此外,顶部风扇阵列周边的四根支撑柱5上面,可以安装网线布线等托架,用于机柜顶部的弱电信号等布线使用,充分利用了顶部空间还减少了专门架设布线桥架的投资。空调顶部突出的L型导轨横条用于机柜和空调之间的紧固,既固定了机柜,又密封了热通道。
[0029]有关所述空调盘管2,在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盘管2呈V字型设置,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其呈倾斜的I字型设置,这里所称的I字型可以认为是呈斜向平面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可选方案采用了 I字型盘管,但如果机柜热密度高,可以采用迎风面积更大、制冷能力更强的V型盘管。
[0030]所述空调盘管2通过多个支管连接冷冻供水管12,所述冷冻供水管12安装于供水管通道11内,所述供水管通道11位于所述空调盘管2下侧。当然,供水管通道11的连通通路和形状并不限于图1至图3所示。
[0031 ] 请参考图3,如果没有架空地板,可以把供水水管,即冷冻供水管12放在V型的盘管下方的左右两个通道,即供水管通道11内,减少架空地板的建设费用,而且可以规避带来的漏水风险,并带来检修便捷性等。地板底下的冷冻供水管12可以从带毛刷的出口分出多路支管连接到盘管接口(采用快接头),给上方的空调盘管2提供冷量。
[0032]有关所述壳体4,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底部设有叉车预留槽位(图未示)和底部支撑件(图未示)。每个单元的叉车预留槽位和支撑件,用于叉车搬运和定位,以及底部的支撑,从而提供盘管的固定(盘管检修时候只需从支撑上将盘管拆卸下来更换即可),还预留出底部的气流通道用于盘管两侧之间气流的流通。这个抬高设计既可作为两边热通道的通道共享或者冗余,在两边双联柜的热负荷不一样的情况下还可以重新分配气流。
[0033]本实用新型可选方案中,所述风扇阵列3中的风扇采用直流风扇,S卩EC风扇。进一步可选方案中,空调风扇阵列,由4个独立的风扇构成,这些风扇采用高效率的EC风机,由于I型盘管较大的迎风面(如果采用V型盘管,迎风面会更大),所以空调送回风温差很高,因此风扇的转速很低压差很小,运行起来就非常节能。
[0034]请参考图4,并结合其他附图,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双联机柜单元,包括两组背向设置的连体双联柜I和本实用新型可选方案提供的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两组所述连体双联柜I沿第一方向分别设于所述通风散热组件的两侧,所述通风空间13沿第一方向连通所述连体双联柜I。
[003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机柜系统,包括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可选方案提供的双联机柜单元,所述通风空间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可开闭的门6,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0036]若所述双联机柜单元I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则至少两个所述双联机柜单元I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形成阵列排布,而且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双联机柜单元I之间能够通过所述门的打开实现两个所述通风空间13的连通。
[0037]为了实现更好地连接,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双联机柜单元通过对位连接件8实现对位连接。具体来说,所述壳体4的沿第二方向的两侧设有用以与其他双联机柜单元的壳体4对位连接的对位连接件8 ο进一步来说,对位连接件8可以简单如插槽和插入部,通过其匹配连接实现对位。
[0038]可见,单元只是其中一个单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建设整个机房的时候,会有多个这样的模块不断复制和不断延伸,这个时候每个单元就会不断延展成了一整排单元阵列。此时,单元间的热通道和冷通道就联通共享在一起了,这种情况下每个单元还可以从附近的单元借冷量或者分散热量到周边的模块内,达到了单元间的冗余。当其中的任何一个单元内的盘管或风扇故障,甚至负荷过高,或者干脆负荷过低顶部没有放置盘管时,都可以从周边模块获取冷量,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制冷模块间的冗余和系统可靠性。
[00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摆脱了领域内固有思路的制约,在固有思路中,为了实现散热通风,都是针对单个机柜进行设计,然而,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想到可以将两个机柜进行组合使用,从而引入了机柜外的散热通风组件形成散热通道,这不仅仅是内部组件进行散热还是外部组件进行散热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两个机柜配置一个组件进行散热通风这种数量上的改进,而是独辟蹊径,将两个机柜和一个通风散热组件整合成一个模块的新思路。
[0040]而且,通过模块化的设计,还能够实现多个模块之间的组合连接,沿第二方向相邻的模块之间,由于通风空间之间是连通的,还能实现散热能力的互补,均衡个模块之间的散热负荷。
【主权项】
1.一种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空间、设于所述通风空间内的空调盘管、位于所述通风空间上侧的风扇阵列,所述通风空间通过壳体形成,所述壳体能够与两个双联机柜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通风空间能够与两个双联机柜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支撑柱,所述风扇阵列通过连接支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柱。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盘管通过支撑架安装于所述壳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盘管通过多个支管连接冷冻供水管,所述冷冻供水管安装于供水管通道内,所述供水管通道位于所述空调盘管下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盘管呈V字型设置;或呈倾斜的I字型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阵列中的风扇采用直流风扇。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叉车预留槽位和底部支撑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对位连接件。9.一种双联机柜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背向设置的连体双联柜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之一所述的机柜用散热通风组件,两组所述连体双联柜沿第一方向分别设于所述通风散热组件的两侧,所述通风空间沿第一方向连通所述连体双联柜。10.一种机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之一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联机柜单元,所述通风空间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可开闭的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若所述双联机柜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则至少两个所述双联机柜单元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形成阵列排布,而且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双联机柜单元之间能够通过所述门的打开实现两个所述通风空间的连通。
【文档编号】H05K7/20GK205694029SQ201620552364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7日 公开号201620552364.5, CN 201620552364, CN 205694029 U, CN 205694029U, CN-U-205694029, CN201620552364, CN201620552364.5, CN205694029 U, CN205694029U
【发明人】谭彬
【申请人】上海银音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