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376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一感测电极结构,设置于基板上;复数双层结构引线,电性连接所述感测电极结构,其中,所述双层结构引线由一金属材料层与一透明导电材料层组成,所述金属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层之间。本实用新型将引线设计成两层结构,以一透明导电材料层覆盖金属材料层,以隔绝金属材料层与空气接触,防止金属材料层被氧化,提升触控面板结构的稳定性。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触控面板。 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触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控面板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 以作为用户输入界面。
[0003] -般的触控面板中包含复数金属引线,分别电性连接复数触控电极,并电性连接 于一软性电路板,软性电路板连接至一控制器,如此,触控电极上产生的触控信号,经过先 后金属引线、软性电路板,传送至控制器,来自控制器的驱动信号,先后经过软性电路板与 金属引线传输至触控电极,以实现触控面板上触控信号的产生与传递。
[0004] 传统的金属引线一般为一金属层通过蚀刻得到,或者为通过丝网印刷金属银浆而 获得的图形结构,由于金属本身易被空气氧化,并且无论是通过蚀刻还是通过丝网印刷方 式制作的金属引线,其都易产生断线或线路结构不均匀的问题,降低了制程良率,影响触控 面板结构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解决上述由于金属引线易被空气氧化及结构不均匀而引起的制程良率降低, 触控面板结构稳定性受影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双层结构引线的触控面板, 以防止引线结构中的金属被氧化,及提高引线结构的稳定性。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一感测电极结构,设 置于基板上;复数双层结构引线,电性连接所述感测电极结构,其中,所述双层结构引线由 一金属材料层与一透明导电材料层组成,所述金属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透明导电 材料层之间。
[0007]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层包覆所述金属材料层。
[0008]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感测电极结构包含复数第一轴向电极及与所述复数第一轴向 电极交错排列且相互绝缘的复数第二轴向电极,其中所述复数双层结构引线分别对应电性 连接所述复数第一轴向电极与所述复数第二轴向电极。
[0009]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复数第一轴向电极与所述第二轴向电极设置于所述基板表 面,且所述感测电极结构更包含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含复数绝缘隔点,所述复数绝缘隔 点设置于所述复数第一轴向电极与所述复数第二轴向电极之间,且位于所述复数第一轴向 电极与所述复数第二轴向电极重叠交叉处。
[001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更包含一薄膜层及一光学胶层,所述复数第一轴向 电极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复数第二轴向电极设置于所述薄膜层上,所述薄膜层与所述 基板透过所述光学胶层相互贴合。
[0011] 在一实施例中,电性连接所述复数第一轴向电极的部分所述复数双层结构引线设 置于基板上,电性连接所述复数第二轴向电极的部分所述复数双层结构引线设置于所述薄 膜层上。
[001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薄膜层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 二烯-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 四氟乙烯、环烯烃共聚物或前述之组合。
[001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薄膜层的厚度可为0. 1微米至15微米。
[0014]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复数双层结构引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感测电极结 构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表面。
[001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复数双层结构引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至少部分与所述感 测电极结构位于所述基板的不同表面。
[0016]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的材料为强化玻璃。
[0017]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更包含一防护层,覆盖所述感测电极结构与所述复 数双层结构引线。
[0018]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复数双层结构引线电性连接一软性电路板,其中该软性电路 板电性连接至一控制器。
[0019] 本实用新型将引线设计成两层结构,以一透明导电材料层覆盖金属材料层,以隔 绝金属材料层与空气接触,防止金属材料层被氧化,并同时通过透明导电材料层本身的导 电特性,以补强金属材料层,使得金属材料层在出现破损或细微断裂时能通过透明导电材 料层来进行导通,从而提升了引线结构的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0022] 图3A为图1沿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
[0023] 图3B为图1沿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叠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6] 请参阅图1,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结构示意图,触控面板 10包含基板11、感测电极结构12及复数双层结构引线13,感测电极结构12与复数双层引 线13相互电性连接,其中感测电极结构12与复数双层结构引线13均设置于基板11上,本 实施例中,感测电极结构12与复数双层结构引线13设置于基板11的同一表面,具体来说, 感测电极结构12位于基板11表面的中央区域,复数双层引线13环绕感测电极结构12,设 置于基板11表面的周边区域,一般来说,基板11表面的中央区域对应于电子产品的显示 区,感测电极结构12设置于中央区域,使得用户可在电子产品显示的用户界面上直接进行 操作,复数双层结构引线13与感测电极结构12设置于基板11的同一表面,可相互直接搭 接,以实现电性导通。
[0027]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复数双层结构引线13可与感测电极 结构12位于相对的两个表面,或者部分双层结构引线13与感测电极结构12位于同一表 面,而其他部分双层结构引线13位于相对的另一表面,在此类实施例中,位于不同表面的 双层结构引线13与感测电极结构12的电性连接方式为:在基板11的相应位置设置复数 通孔,通过在该些通孔中填入导电材料,以电性导通该些双层结构引线13与感测电极结构 12。将双层结构引线13设置于感测电极结构12所在基板表面的另一面,以节省感测电极 结构12所在表面的双层结构引线的布设区域,从而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的触控面板设计。
[0028] 本实施例中,基板11的材料为透明绝缘材料,其可采用玻璃、聚酰亚胺(PI)、聚丙 烯(PP)、聚苯乙烯5 (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 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四氟乙烯(PTFE) 等透明材料。本实施例中,基板11的为一强化玻璃盖板,可用以保护位于其下的结构,例如 感测电极结构12、复数双层结构引线13等。基板11 一般设置于电子产品的最外端,其面向 用户的表面可供用户进行输入操作,而相对应的另一表面上设置感测电极结构12、复数双 层结构引线13等触控感测元件,以接收用户的输入信息。此外,还可在所述强化玻璃盖板 表面上设置防脏污、防指纹、抗刮或抗眩等功能层。
[0029] 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2为图1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绘示本实施例 感测电极结构12的叠层结构。本实施例中,感测电极结构12包含复数第一轴向电极121、 复数第二轴向电极122及绝缘层123。复数第一轴向电极121设置于基板11表面,沿一第 一方向D1延伸,并沿一第二方向D2相互间隔排列,复数第二轴向电极122同样设置于基板 11的表面,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沿第一方向D1相互间隔排列,第一轴向电极121与第二 轴向电极122相互绝缘。换言之,第一轴向电极121与第二轴向电极122交错排列且相互 绝缘。
[0030] 本实施例中,绝缘层123包含复数绝缘隔点,复数绝缘隔点设置于第一轴向电极 121与第二轴向电极122之间,且位于第一轴向电极121与第二轴向电极122的重叠交叉 处,以隔绝第一轴向电极121与第二轴向电极122于交叉重叠处相互接触。采用设置复数 绝缘隔点的绝缘方式,可降低感测电极结构12的厚度,实现触控面板的薄型化。
[0031] 第一轴向电极121与第二轴向电极122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透明导电材料例如 为氧化铟锡、氧化铝锌、氧化锌、氧化锡锑、二氧化锡、氧化铟、石墨烯等或前述之组合,亦可 包括奈米金属材料、金属网格(metal mesh)等,奈米金属材料例如纳米银线、奈米铜线、奈 米碳管等。绝缘层123由透明绝缘材料组成,可选用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复合材料及高分 子材料之至少其中之一,具体可包括热硬化型树脂、二氧化硅、光阻等适合之透明绝缘材 料。
[0032] 请参照图1和图3A,其中图3A为图1沿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绘示本实施例 双层结构引线13的叠层结构。本实施例中,双层结构引线13包含金属材料层131及透明 导电材料层132,金属材料层131直接设置于基板11表面,透明导电材料层132设置于金属 材料层131上,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基板11的表面可设置其他功能 层,如保护层或光学匹配层,此时,金属材料层131并非直接设置于基板11的表面,而是设 置于所述功能层的表面,总体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金属材料层131是设置于 基板11与透明导电材料层132之间。本实施例中,透明导电材料层132覆盖于金属材料层 131的上表面,一方面可防止金属材料层131在后续制程或产品使用过程中被空气氧化,另 一方面,由于透明导电材料层132本身具有导电性,将其设置于金属材料层131上,当金属 材料层131在出现破损或细微断裂时,可通过透明导电材料层132进行电性导通,从而起补 强和修缮作用。
[0033]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透明导电材料层132仅覆盖于金属材料层131的上 表面,而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双层结构引线13还有其他实施方式,请参照图3B, 双层结构引线13的透明导电材料层132包覆金属材料层131,具体来说,透明导电材料层 132不仅覆盖金属材料层131的上表面,还同时覆盖金属材料层131的四个侧面,如此一来, 金属材料层131的六个表面皆未暴露于空气中,从而更进一步降低了其被空气氧化的可能 性。故本实用新型的双层结构引线13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
[0034] 请再次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还包含一软性电路板14及一控制器 15,控制器15独立于基板11,软性电路板14 一端电性连接控制器15,另一端电性连接复数 双层结构引线12,如前所述,复数双层结构引线13电性连接感测电极结构12,故总体来看, 感测电极结构12、复数双层结构引线13、软性电路板14及控制器15按照从前之后的顺序 逐个电性连接,形成一信号传输路径,具体而言,用户在基板11上进行的触摸动作,通过感 测电极结构12产生触控信号,触控信号通过相应的双层结构引线13传输至软性电路板14, 再经由软性电路板14传输至控制器15,以供控制器15对其进行分析反馈;另一方面,由控 制器15发出的驱动信号,先后经由软性电路板14及复数双层结构引线13传输至相应的感 测电极结构12中的第一轴向电极121或第二轴向电极122,使得用于驱动的电极轴获得驱 动信号。
[0035] 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还包含一防护层(图未示),覆盖所述感测电极结构12 及复数双层结构引线13,以防该些元件在后续制程中被损坏或刮伤。
[0036] 图1所绘示的实施例中,感测电极结构12的绝缘层13为绝缘隔点结构,第一轴 向电极121与第二轴向电极122皆直接设置於基板11表面,构成单片玻璃触控结构,其具 有触控面板整体厚度较小的优势,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亦可包含双层玻璃(glass to glass)结构,或玻璃薄膜(glass to film)结构,双层薄膜(glass to film to film)结构,以下 以玻璃薄膜(glass to film)结构为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
[0037]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叠层结构示意图,本实 施例触控面板的各组件及其连接关系与图1所示触控面板各组件及其连接关系大致相同, 区别在于感测电极结构12的第一轴向电极121置于基板11上,第二轴向电极122设于薄 膜层16上,设有第二轴向电极122的薄膜层16通过光学胶层17与设有第一轴向电极121 的基板11进行贴合,可以理解的是,分别与第一轴向电极121及第二轴向电极122对应连 接的部分复数双层结构引线13亦相应的设置于基板11或薄膜层16上。
[0038] 在本实施例中,复数双层结构引线13部分设置于基板11上,其他部分设置于薄膜 层16上,如此,复数双层结构引线13所需的布线区域可缩减,从而满足触控面板窄边框的 设计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设置于薄膜层16上的复数双层结构引线13的叠层关系为,金属 材料层131设置于薄膜层16与透明导电材料层132之间。
[0039] 本实施例中,薄膜层16为一透明的膜结构,其可以是具有一定硬度的膜结构,也 可以是厚度较薄的软膜结构。薄膜层16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 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聚四氟乙烯、环烯烃共聚物或前述之组合。举例来说,若薄膜层16为一软膜结构,其可 使用涂布或其他适当方法形成,其厚度可为约0. 1微米至约15微米,较佳约为2微米至5 微米,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薄膜层16相较于普通的玻璃基板厚度较薄,且此厚度 范围的薄膜层16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及柔韧性。
[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 一感测电极结构,设置于基板上; 复数双层结构引线,电性连接所述感测电极结构,其中,所述双层结构引线由一金属材 料层与一透明导电材料层组成,所述金属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层之 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层包覆所述金属材 料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电极结构包含复数第一轴向 电极及与所述复数第一轴向电极交错排列且相互绝缘的复数第二轴向电极,其中所述复数 双层结构引线分别对应电性连接所述复数第一轴向电极与所述复数第二轴向电极。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第一轴向电极与所述第二轴 向电极设置于所述基板表面,且所述感测电极结构更包含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含复数 绝缘隔点,所述复数绝缘隔点设置于所述复数第一轴向电极与所述复数第二轴向电极之 间,且位于所述复数第一轴向电极与所述复数第二轴向电极重叠交叉处。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更包含一薄膜层及一光 学胶层,所述复数第一轴向电极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复数第二轴向电极设置于所述薄 膜层上,所述薄膜层与所述基板透过所述光学胶层相互贴合。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电性连接所述复数第一轴向电极的部 分所述复数双层结构引线设置于基板上,电性连接所述复数第二轴向电极的部分所述复数 双层结构引线设置于所述薄膜层上。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聚丙 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 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环烯烃共聚物或前述之组合。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的厚度可为0. 1微米至15 微米。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双层结构引线设置于所述基 板上,并与所述感测电极结构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表面。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双层结构引线设置于所述基 板上,且至少部分与所述感测电极结构位于所述基板的不同表面。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材料为强化玻璃。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更包含一防护层,覆盖 所述感测电极结构与所述复数双层结构引线。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双层结构引线电性连接一软 性电路板,其中该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至一控制器。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3909747SQ201420249072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5日
【发明者】江耀诚, 佘志君, 吴德发, 艾迎桂 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