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5857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监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某些紧急事故发生现场,例如在当核电站泄漏,化工、石油重大爆炸或火灾等情况发生时,中心救援作业区域人员不能进入,防化或消防队伍对事故现场情况不了解。

当前手段有两个,一是通过侦察直升机航拍,设备投入大,反应慢,受风速、气流、下雨等气候影响,不能接近目标,图像抖动,不清楚;二是找制高点,人工通过用望远镜侦察,制高点受环境影响。上述两种方式都不能与指挥中心形成良好的互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及方法,利用现场监视配合远程网络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应急工作现场监视存在缺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标及其他相关目标,本发明提供一种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包括:位于应急处理环境中的至少一个场景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应急处理环境中的图像和/或声音数据,其中,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具有通信功能;位于所述应急处理环境中的移动工作站设备,与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通信连接并且还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网络,以接收所述采集的图像和/或声音数据并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网络向外发送。

可选的,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设置位置为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设置位置为以下中的至少一种:1)装载于应急处理环境中的应急工作车辆;2)直接布设于应急处理环境现场。

可选的,所述应急处理环境包括救火现场、救灾现场、抢险现场或突发事件现场,所述应急工作车辆包括:消防或建筑用途的具有延长臂架能力的车辆,包括:登高车、云梯车、高空喷洒车、吊车、及高空泵车中的一种;在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装载于应急处理环境中的应急工作车辆的情况下,其安装方式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1)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通过吸附方式设于应急工作车辆车体表面;2)所述登高车包括升降仓,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固定设于登高车的升降仓或附属在升降仓上另行架设的安装架上,且设置为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包括所述升降仓内环境及周边环境;3)所述高空喷洒车包括:喷水器,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固定设于所述喷水器的喷头位置或喷头所连接的臂架上。

可选的,在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直接布设于应急处理环境现场的情况下,其安装方式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1)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通过三角架置于平面上;2)通过插入或固定到地下、山体或建筑物的安装架固定。

可选的,所述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包括:服务器端,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网络,所述服务器端至少用于接收所述采集的图像和/或声音数据。

可选的,所述的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还包括:指挥装置,通信连接于所述移动工作站设备,通过所述移动工作站设备通信连接至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以供通过所述指挥装置对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指挥设备对场景信息采集装置的控制包括:控制场景信息采集装置的运动、及控制采集参数的调节中的一或多种。

可选的,所述指挥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可选的,所述移动工作站通过3G/4G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网络连接至所述服务器端。

可选的,所述移动工作站还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所接收到的图像和/或声音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标及其他相关目标,本发明提供一种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包括:位于应急处理环境中的至少一个场景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应急处理环境中的图像和/或声音数据,其中,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具有通信功能;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网络,以将所述采集的图像和/或声音数据并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网络向外发送。

为实现上述目标及其他相关目标,本发明提供一种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方法,应用于如所述的监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应急处理环境中的图像和/或声音数据;将所述图像和/或声音数据通过通信连接传送至移动工作站设备;通过所述移动工作站设备将所述图像和/或声音数据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网络向外发送。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及方法,通过位于应急处理环境中的至少一个场景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应急处理环境中的图像和/或声音数据,其中,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具有通信功能;位于所述应急处理环境中的移动工作站设备,与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通信连接并且还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网络,接收所述采集的图像和/或声音数据并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向外发送;通过本发明可以极为快速地监控到应急处理环境中的工作情况,从而利于应急情况的策略制定和处理,良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场景信息采集装置

2 应急处理环境

3 移动工作站设备

4 服务器端

5 指挥装置

6 应急工作车辆

S1~S3 方法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包括:位于应急处理环境中的至少一个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用于采集应急处理环境2中的图像和/或声音数据,其中,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具有通信功能,例如无线或有线通信功能,无线通信例如WiFi、WiMAX、3G/4G移动通信功能、同卫星网络通信功能等,有线通信例如通过网线接入以太网络等;位于所述应急处理环境2中的移动工作站设备3,与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通信连接并且还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网络,以接收所述采集的图像和/或声音数据并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网络向外发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可以例如为摄像装置、拾音装置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应急处理环境2例如为救火消防现场、救灾现场、抢险现场或突发事件现场等,因此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优选具有“三防”能力,例如满足IP66等级要求; 并且,优选的,该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是可运动的,例如转动,可转动角度优选为360度,从而可实现采集多角度的图像或声音,优选的,所述运动可以通过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内设置的微型电机来提供动力,该微型电机是可以控制的,例如连接或集成处理器(单片机或PLC等),从而可配合软件实现对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运动的控制;该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在包括摄像装置的情况下,该摄像装置还可安装多倍光学变焦一体式高清机芯,最高支持1080P30帧的图像拍摄能力,并且摄像参数可调,且优选可采用H.264High Profile编码技术,具有双码流能力;且该移动工作站设备3和/或该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可配合智能纠错技术优化视频传输,在高达33%丢包率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场景信息通信;优选的,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还可具有红外夜视功能;工作时可提供状态警告的灯光指示。

优选的,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可具有大容量电池(例如16.8V工作电压,3100mAh容量的锂离子电池)供电,且提供充电接口,即插即用;优选的,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内还可具有大容量的存储器(例如闪存、硬盘等,优选采用闪存,例如16M FLASH,且支持例如最大64G TF卡本地存储),从而支持本地录像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优选采用无线通信功能,安装方便,省去有线通信的布线作业;例如,通过WiFi或WiMAX等无线网络连接所述移动工作站设备3,即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和移动工作站设备3内设置WiFi模块或WiMAX模块从而建立无线通信传输,需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高速的3G或4G移动网络来进行通信,即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及移动工作站设备3中分别设置3G/4G移动通信模块,两者通过UIM卡或SIM卡接入移动运营商例如移动、联通、电信的网络后,即可在相互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实现长距离无线视频采集及通讯,更加优选的,是采用相对高速的4G网络,而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可支持移动4G(TD-LTE制式)、联通4G(FDD-LTE)、及电信4G(FDD-LTE)的4G全网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包括:服务器端4,通过例如有线或无线以太网络接入或直接接入所述移动工作站设备3所在的移动通信网络(例如3G/4G制式)或卫星网络,所述服务器端4至少用于可远程接收所述采集的图像和/或声音数据。

具体的,所述服务器端4例如设于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的监控中心,从而可根据所述图像和/或声音数据远程指挥现场的应急处理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还包括:指挥装置5,优选为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若为笔记本电脑,则优选防护等级较高的特种笔记本),通信连接于所述移动工作站设备3,以通过所述移动工作站设备3通信连接至所述场景 信息采集装置1,以供通过所述指挥装置5对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进行控制;具体的,所述指挥设备5对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的控制包括:控制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的运动、及控制采集参数的调节中的一或多种。

具体的,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内的无线通信模块(例如WiFi模块或3G/4G通信模块)可接收指挥装置5发来的控制指令,包括对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运动(例如场景信息采集装置转动)的控制指令、及对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采集参数(例如摄像的焦距、补光亮度、图像分辨率等,声音采集的采样率、采样精度、通道数、比特率等)调节的控制指令,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内的处理器(例如单片机或PLC等,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根据无线通信模块传来的该些控制指令来实现对场景信息采集装置进行相应控制作业;优选的,该些控制指令可以不止是由指挥装置5发出,也可以是从所述服务器端4发出的,经过所述移动工作站设备3的网桥作用而与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进行通信交互来实现远程控制功能。

结合上述,所述移动工作站设备3,主要提供现场的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指挥装置5的无线通信连接,以及与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网络的连接,例如连接到移动网络运营商的移动通信基站,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及有线或无线以太网络等连接至服务器端4,或者通过卫星网络连接到服务器端4,从而实现整个系统中各个设备的网络连接,所述移动工作站设备3需具有WiFi模块和/或3G/4G移动通信模块等通信模块,来支持这些网络连接的实现,并且优选的,该移动工作站设备3亦可包括大容量存储器,用于存储场景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优选的,该移动工作站设备3为便携式的,具有大容量的电池以进行供电。

实施例2:

需说明的是,实施例1给出的是优选实施例,将现场的移动工作站设备作为无线传输中转站以保证传输质量,但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网络传输质量尚可的情况下,可省去移动工作站设备3,而令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直接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网络,以向外发送图像或声音数据至例如所述服务端4,和/或与所述指挥装置5进行直接交互等。

当然,为了保证传输顺畅,在上述实施例中,亦可在发送前先对图像或声音数据进行压缩。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的内容,还可结合场景信息采集装置的各种设置位置提供多个更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该些应急处理环境2中,会存在应急工作车辆6,所述应急工作车辆包括:消防或建筑用途的具有延长臂架能力的车辆,包括:登高车、云梯车、高空喷洒车、吊车、及高空泵车中的一种;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设置位置装载于应急处理环境2中的应急工作车辆6,举例来说,在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装载于应急处理环境2中的应急工作车辆6的情况下,其安装方式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1)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通过吸附方式设于应急工作车辆6车体表面;具体的,该吸附方式可以是气压吸附式的,也可以是磁吸附式的,例如在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设置磁铁,从而吸附在应急工作车辆6的金属车体表面,例如车顶等。

2)所述应急工作车辆6为例如登高车,所述登高车包括升降仓,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固定设于登高车的升降仓,且设置为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的采集范围包括所述升降仓内环境,例如,所述升降仓可固定有安装支架,而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设于所述安装支架顶端,并且朝下拍摄,从而可将登高到达的位置的周边环境情况及升降仓内情况都可以覆盖到。

3)所述应急工作车辆6为例如高空喷洒车,所述高空喷洒车包括:喷水器,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固定设于所述喷水器,优选的,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尽量靠近喷水器出水的喷头部安装,而可更接近应急现场(火场等)而利于拍摄,当然也可以设于喷头所连接的臂架上,更优选的,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可安装于喷水器的上表面,从而避开从喷水器喷出的由于重力作用向下运动的水滴。

实施例4:

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1可直接布设于应急处理环境2现场,例如在火场周围设置一个或多个,其安装方式可通过吸附方式固定,或者例如通过三角架置于平面上,或者通过临时、永久插入或固定到地下、山体或建筑物的安装架来固定。

另外,还可以提供根据上述系统实施例产生的方法实施例:

实施例5: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方法,应用于如所述的监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采集应急处理环境中的图像和/或声音数据;

步骤S2:将所述图像和/或声音数据通过通信连接传送至移动工作站设备;

步骤S3:通过所述移动工作站设备将所述图像和/或声音数据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网 络向外发送,以传送到例如所述服务器端处。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应急处理环境的监视系统及方法,通过位于应急处理环境中的至少一个场景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应急处理环境中的图像和/或声音数据,其中,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具有通信功能;位于所述应急处理环境中的移动工作站设备,与所述场景信息采集装置通信连接并且还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网络,接收所述采集的图像和/或声音数据并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向外发送;通过本发明可以极为快速地监控到应急处理环境中的工作情况,从而利于应急情况的策略制定和处理,良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