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有源屏蔽布线安全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7746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有源屏蔽布线安全性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安全IC芯片中防止物理攻击的有源屏蔽布线方法,属于集成电路IC芯片设计中安全相关领域,同时也属于集成电路辅助设计软件工具中布局布线领域。



背景技术:

针对安全芯片,包括电子护照、移动支付、SIM卡等相关芯片,的一种有效的物理攻击方法是侵入式攻击:攻击者用激光或者聚焦离子束(FIB:Focused Ion Beam)将IC的内部信号暴露到表面,使用探针将信号线连接到攻击者的电子设备,然后读出线上传递的机密信息,或者将他自己的数据注入芯片。

为了防止上述物理攻击,芯片设计厂商提出了版图保护电路的概念,即在有效电路的版图中,在金属层的最高层之上再人工加入一层保护层金属(Shield),该保护层的信号线受到持续的监控,一旦该信号被破坏,芯片会自动开启报警电路,实行电路自我毁坏,防止黑客对该电路进行非法操控。

目前,攻击保护层金属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短接同一信号线,造成信号线的短路。这样,被短路信号线下的电路就失去了保护,黑客就可在不激活报警电路的情况下对这些区域进行非法操控了。被短路信号线下的区域称为失效区域。

最严重的保护电路的失效情况是直接短路屏蔽布线的起终点,致使整个芯片面积的保护失效。但另一方面,短接线是有成本的,直接短接起终点的成本往往不可接受,即短接只发生在邻近的几微米内。所以,通过特殊的布线方式可以增大邻近区域内同一信号线的距离,从而使短路代价增大,提高屏蔽线的安全性。

本专利提出一种螺旋线的布线方案,即通过增大短路代价的方法提高屏蔽线的安全性。同时,该方案的布线具有迷惑性,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有源屏蔽布线的安全性。

首先定义安全性的测量指标。图1,红点处是压力测试点,如果该点通过FIB短路,将导致黄色线网短路。用黄色线网长度除以FIB短路长度,得到的比值称为短路比。定义“短路比=短路失效线长/FIB短路长度”用于评估有源屏蔽布线的安全性,当短路长度相同时,被短路的线长越长,则安全性越差,反之,如果要短路一定长度的屏蔽 线,必需使用较长的FIB短路跨线,则安全性越好。

为了加大短路代价,目前普遍使用多信号线(一般多使用信号线根数N=32)并行布线的方法,这种方法中仍不可避免内圈的信号相邻,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按螺旋型布线可以将FIB短路线长控制在最大,如图2,即为了短路同一信号线必须跨接N根信号线。图3是连接左右两个起始点和终点的螺旋布线结果,两个螺旋线在中间相遇并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布线。

有源屏蔽布线安全性的另一个指标是迷惑性,即是否容易在领域内区分出不同的信号线。单纯螺旋布线的迷惑性不足,本发明使用如下策略增加迷惑性:以K倍的宽度完成螺旋布线,再在K倍宽的通道内进行扰动布线填充满通道。图4是扰动布线的示意图,扰动后产生随机布线的效果,增加了迷惑性。

图5是最终布线的效果图,整体螺旋布线通道以暗红色连线显示,即布线的总体趋势是按照螺旋形方向以增大FIB短路线长;细节布线则具有随机性,在领域范围内迷惑性强,并掩盖了总体的螺旋形布线通道。

附图说明

图1:示例了短路比概念。红点处是压力测试点,如果该点通过FIB短路,将导致黄色线网短路。短路比=黄色线网长度/FIB短路长度。黄色线网下是失效区域。

图2:示例了螺旋布线如何减少短路比(N=4),红色曲线显示要短路同一信号至少需要跨越其它3条平行走线。

图3:示例了螺旋布线结果,左右两个顺时针螺旋在中间相遇连接。

图4:示例了扰动布线结果(K=4),左侧为扰动布线前的空白通道,右侧为扰动后的布线终态。

图5:示例了通道螺旋布线结果,图中暗红色螺旋线指示总体通道走向,细节布线则具有随机性,掩盖了总体的螺旋形布线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步:设置通道参数K(缺省值为5)以及布线根数参数N(缺省值32)。

第二步:指定版图布线的区域和起始点与终止点坐标。

第三步:从起始点与终止点同时进行顺时针螺旋形布线,布线宽度为K*N*单根线宽,直到两螺旋线相遇。

第四步:在螺旋线布线通道内进行扰动布线,布线宽度为N*单根线宽。扰动布线 的具体执行步骤是:随机选取一个空点,向其最近的连线做垂直的U型连线。重复该过程直到布满通道。

第五步:延最终的扰动布线产生N条信号线的最终连接。

上述过程已由计算机软件程序实现自动化布线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