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砾岩油藏的调剖选井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81745发布日期:2020-03-10 10:4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用于砾岩油藏的调剖选井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砾岩油藏的调剖选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砾岩油藏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水驱开采后期水驱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日益复杂,暴性水淹井多。进入高含水阶段后,注入水已驱至采油井附近,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开发效果变差,常规的措施挖潜难以凑效。目前pi(pressureindex,压力指数)选井决策方法,因其技术简单、方便,在砾岩油藏的注水区块调剖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通过研究发现,由于上述pi选井决策方法的技术条件过于单一,只考虑堵剂可住入性的影响,没有考虑砾岩油藏非均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砾岩油藏与高渗砂岩油藏地层条件的巨大差异,因此pi选井决策方法适用性差,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有效指导砾岩油藏进行调剖作业,使得目前砾岩油藏调剖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调剖井的见效率低;二是各井调剖效果差异大;三是部分调剖井注入困难,严重影响调剖效果。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砾岩油藏的调剖选井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pi选井决策方法在砾岩油藏调剖选井过程中适用性差,导致砾岩油藏调剖选井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砾岩油藏的调剖选井方法,包括: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根据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所述第二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其中,所述选井综合决策值用于表征所述待调剖井组的适合调剖程度;根据所述选井综合决策值确定执行调剖操作的目标待调剖井组。进一步地,根据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三选井决策值;其中,根据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包括:根据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所述第一选井决策值、所述第二选井决策值和所述第三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进一步地,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de1ai=crmfn1rmf(ai)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其中,de1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选井决策值,n1rmf(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在n个所述待调剖井组中按照第一调堵决策因子rmf的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rmf为第一权重值,rmf(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调堵决策因子rmf,i依次取1至n,n为所述待调剖井组的数量;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de2ai=cdann2dan(ai)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其中,de2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选井决策值,n2ai(dan)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在n个所述待调剖井组中按照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的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dan为第二权重值,dan(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根据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deai=de1ai*de2ai计算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其中,de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进一步地,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三选井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de3ai=cpin3pi(ai)计算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三选井决策值,其中,de3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三选井决策值,n3pi(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在n个所述待调剖井组中按照井组压力指数pi的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pi为第三权重值,pi(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井组压力指数pi;根据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所述第一选井决策值、所述第二选井决策值和所述第三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deai=de1ai*de2ai*de3ai计算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deai。进一步地,根据公式计算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其中,ym(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预测增油量,m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预测增油量的数量。进一步地,计算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预测增油量包括:根据公式y1(ai)=15.536x1(ai)2-230.77x1(ai)+1412.5计算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预测增油量,其中,y1(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预测增油量,x1(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中注水井的调剖前累计注水量;根据公式y2(ai)=8.0181x2(ai)2-203.73x2(ai)+1942.4计算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预测增油量,其中,y2(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预测增油量,x2(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中注水井的调剖前油压;根据公式y3(ai)=779.73x3(ai)2-2835x3(ai)+2979.6计算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三预测增油量,其中,y3(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三预测增油量,x3(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中注水井的已调剖轮次。进一步地,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de3ai=cpin3pi(ai)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其中,de3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选井决策值,n3pi(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在n个所述待调剖井组中按照井组压力指数pi的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pi为第一权重值,pi(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井组压力指数pi,i依次取1至n,n为所述待调剖井组的数量;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de2ai=cdann2dan(ai)计算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其中,de2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选井决策值,n2ai(dan)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在n个所述待调剖井组中按照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的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dan为第二权重值,dan(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根据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deai=de3ai*de2ai计算上述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其中,de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进一步地,在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计算每个第一待调剖井的单井压力指数pi;剔除所述单井压力指数pi不在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内的所述第一待调剖井,得到多个第二待调剖井;以多个所述第二待调剖井中的注水井为中心,建立与多个所述第二待调剖井中的注水井数量相等的所述待调剖井组,其中,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中包含一个所述注水井和至少一个采油井。进一步地,在剔除所述单井压力指数pi不在所述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内的所述第一待调剖井,得到多个第二待调剖井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每个所述第二待调剖井的动态参数;剔除所述动态参数不在动态参数预设范围内的所述第二待调剖井,得到第三待调剖井;其中,以多个所述第二待调剖井中的注水井为中心,建立与多个所述第二待调剖井中的注水井数量相等的所述待调剖井组包括:以多个所述第三待调剖井中的注水井为中心,建立与多个所述第三待调剖井中的注水井数量相等的所述待调剖井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待调剖井为所述注水井或者采油井,其中,当所述第二待调剖井为所述注水井时,所述动态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井点有效厚度、调剖前累注水量和调剖前油压;当所述第二待调剖井为所述采油井时,所述动态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井点有效厚度、调剖前累产液量、水淹类型、调剖前油压、调剖前平均日产油量、调剖前平均产液量和调剖前平均含水。进一步地,所述动态参数为多个,判断每个所述第二待调剖井的所述动态参数是否在动态参数预设范围内包括:判断第二待调剖井bp的动态参数bpj是否在所述动态参数bpj对应的动态参数预设范围内,其中,p依次取1至q,q为所述第二待调剖井的个数,j取1至k,k为所述动态参数的个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砾岩油藏的调剖选井装置,包括: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其中,所述第一选井决策值和所述第二选井决策值不相同;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其中,所述选井综合决策值用于表征所述待调剖井组的适合调剖程度;调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选井综合决策值确定执行调剖操作的目标待调剖井组。进一步地,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之前,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三选井决策值;其中,所述第三计算单元包括: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所述第一选井决策值、所述第二选井决策值和所述第三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公式de1ai=crmfn1rmf(ai)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其中,de1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选井决策值,n1rmf(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在n个所述待调剖井组中按照第一调堵决策因子rmf的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rmf为第一权重值,rmf(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调堵决策因子rmf,i依次取1至n,n为所述待调剖井组的数量;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公式de2ai=cdann2dan(ai)计算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其中,de2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选井决策值,n2ai(dan)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在n个所述待调剖井组中按照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的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dan为第二权重值,dan(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所述第三计算单元包括:第四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公式deai=de1ai*de2ai计算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其中,de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计算单元包括:第五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公式de3ai=cpin3pi(ai)计算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三选井决策值,其中,de3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三选井决策值,n3pi(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在n个所述待调剖井组中按照井组压力指数pi的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pi为第三权重值,pi(ai)为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井组压力指数pi;所述第一计算子单元包括: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公式deai=de1ai*de2ai*de3ai计算所述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deai。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根据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所述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其中,所述选井综合决策值用于表征所述待调剖井组的适合调剖程度;根据所述选井综合决策值确定执行调剖操作的目标待调剖井组。根据砾岩油藏中待调剖井组的非均质性或者堵剂可注入性计算出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根据砾岩油藏中已调剖井组的增油效果和待调剖井组的开发特征计算出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再综合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得到该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因此在调剖选井过程中实现了多级调剖决策。相比现有技术中只采用单一的pi选井决策方法进行调剖选井的方式,达到了综合考虑砾岩油藏中待调剖井组的多方面特征进行调剖选井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调剖选井的准确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pi选井决策方法在砾岩油藏调剖选井过程中适用性差,导致砾岩油藏调剖选井不准确。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砾岩油藏的调剖选井方法的流程图;以及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砾岩油藏的调剖选井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技术领域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砾岩油藏的调剖选井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砾岩油藏的调剖选井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2至步骤s108,具体如下:步骤s102,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具体地,第一选井决策值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的非均质性或者堵剂可注入性。其中,待调剖井组指由待调剖的注水井和与上述注水井相邻的采油井组成的井组。每个待调剖井组都是由一个注水井和至少一个采油井组成,其中,注水井和采油井也可以统称为油水井,即,每个待调剖井组由多个油水井组成。步骤s104,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其中,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不相同。具体地,第二选井决策值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的预测增油量,即其调剖增油潜力。其中,待调剖井组的预测增油量根据待调剖井组的开发特征和同类型油藏中已调剖井组的增油效果计算得。需要说明的是,同类型油藏指的是与待调剖井组类型相同的油藏。步骤s106,根据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其中,选井综合决策值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的适合调剖程度。其中,选井综合决策值越小的待调剖井组,越适合对其执行调剖操作。步骤s108,根据选井综合决策值确定执行调剖操作的目标待调剖井组。具体地,是对目标待调剖井组中的注水井进行调剖。目标待调剖井组为多个待调剖井组中,选井综合决策值符合预设条件的待调剖井组,目标待调剖井组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砾岩油藏中待调剖井组的非均质性或者堵剂可注入性计算出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根据砾岩油藏中已调剖井组的增油效果和待调剖井组的开发特征计算出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再综合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得到该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因此在调剖选井过程中实现了多级调剖决策,相比现有技术中只采用单一的pi选井决策方法进行调剖选井的方式,达到了综合考虑砾岩油藏中待调剖井组的多方面特征进行调剖选井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调剖选井的准确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pi选井决策方法在砾岩油藏调剖选井过程中适用性差,导致砾岩油藏调剖选井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具体地,根据选井综合决策值确定执行调剖操作的目标待调剖井组的方式有以下两种:方式一:将各个待调剖井组按照选井综合决策值升序排列,确定排名前n的待调剖井组为目标待调剖井组。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例如,n为5。方式二:分别比较各个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与预设选井综合决策值的大小关系,确定选井综合决策值低于预设选井综合决策值的待调剖井组为目标待调剖井组。其中,预设选井综合决策值的取值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例如,25。可选地,根据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之前,方法还包括: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三选井决策值;其中,根据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包括:根据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第二选井决策值和第三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具体地,如果第一选井决策值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的非均质性,则第三选井决策值则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的堵剂可注入性;如果第一选井决策值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的堵剂可注入性,则第三选井决策值则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的非均质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考虑了砾岩油藏中待调剖井组的不同特征得到了3个选井决策值,再根据上述3个选井决策值综合得到该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因此在调剖选井过程中实现了3级调剖决策,进一步达到了提高调剖选井准确性的效果。当第一选井决策值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的非均质性时,可选地,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1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公式1具体如下:de1ai=crmfn1rmf(ai)(公式1)公式1中,de1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选井决策值,n1rmf(ai)为待调剖井组ai在n个待调剖井组中按照第一调堵决策因子rmf的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rmf为第一权重值,rmf(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调堵决策因子rmf,i依次取1至n,n为待调剖井组的数量。可选地,第一权重值crmf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定,例如,0.33或者0.5。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调堵决策因子rmf均可以通过rmf选井决策方法计算得到。rmf选井决策方法是根据油藏静态、动态非均质性提出的一种调剖选井的方法,其针对油藏非均质性分别推导出3个决策因子,分别为决策因子pa1、决策因子pa2及决策因子pa3。具体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调堵决策因子rmf可以根据公式2计算得到,公式2具体如下:(公式2)公式2中,决策因子pa1(ai)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ai层内非均质性,决策因子pa2(ai)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ai的层间非均质性,决策因子pa3(ai)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ai的平面非均质性。决策因子pa1(ai)、决策因子pa2(ai)和决策因子pa3(ai)均可以通过rmf选井决策方法计算得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再赘述。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3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公式3具体如下:de2ai=cdann2dan(ai)(公式3)公式3中,de2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选井决策值,n2ai(dan)为待调剖井组ai在n个待调剖井组中按照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的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dan为第二权重值,dan(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都可以通过动态参数选井决策方法计算得到。动态参数选井决策方法是指利用砾岩油藏已调剖井的动态参数与调剖见效率、增油量、降水幅度以及待调剖井组对应单井的平均增油量的关系,进行调剖选井的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根据砾岩油藏的动态关联性、规律分析及动态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筛选敏感动态参数。(2)统计敏感动态参数数值与油井见效率、增油量、降水幅度的关系曲线,并拟合曲线得到动态参数数值与油井见效率、增油量、降水幅度的计算公式。(3)利用计算公式预测可调剖井对应的见效率、增油量、降水幅度以及井组对应单井的平均增油量。可选地,第二权重值cdan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定,例如,0.33或者0.5。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的计算过程考虑了待调剖井组的开发特征和同类型油藏中已调剖井组的增油效果。根据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4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公式4具体如下:deai=de1ai*de2ai(公式4)公式4中,de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待调剖井组非均质性计算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根据同类型油藏中已调剖井组的增油效果和该待调剖井组的开发特征计算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再根据上述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来计算选井综合决策值。因为综合考虑了待调剖井组的非均质性和同类油藏已调剖井组的增油效果,所以此种方式计算得出的选井综合决策值较为准确。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三选井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5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三选井决策值,公式5具体如下:de3ai=cpin3pi(ai)(公式5)公式5中,de3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三选井决策值,n3pi(ai)为待调剖井组ai在n个待调剖井组中按照井组压力指数pi的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pi为第三权重值,pi(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井组压力指数pi。需要说明的是,井组压力指数pi指同一待调剖调剖井组内各个油水井的pi值(即,单井压力指数pi的值)的算术平均值,可以通过pi选井决策方法计算得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再赘述。每个待调剖井组都有一个井组压力指数pi。根据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第二选井决策值和第三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6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deai,公式6具体如下:deai=de1ai*de2ai*de3ai(公式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分别根据pi选井决策方法、rmf选井决策方法和动态参数选井决策方法计算得到3个不同的选井决策值,再综合3个选井决策值得到选井综合决策值,因此在调剖选井过程中实现了3级调剖决策,使得操作者在调剖选井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砾岩油藏的非均质特征、开发特征、堵剂可注入性以及同类型油藏中已调剖井组的增油效果的影响,达到了进一步提高调剖选井准确性的效果。具体地,可以根据动态决策方法,通过公式7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公式7具体如下:(公式7)公式7中,ym(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预测增油量,m为待调剖井组ai的预设增油量的数量。其中,预测增油量的单位为:t。可选地,可以根据公式8.1至公式8.3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多个预测增油量,公式8.1至公式8.3具体如下:y1(ai)=15.536x1(ai)2-230.77x1(ai)+1412.5(公式8.1)公式8.1中,y1(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预测增油量,x1(ai)为待调剖井组ai中注水井的调剖前累计注水量,其中,调剖前累计注水量的单位为104m3。需要说明的是,调剖前累计注水量是指本次调剖前的累计注水量。y2(ai)=8.0181x2(ai)2-203.73x2(ai)+1942.4(公式8.2)公式8.2中,y2(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预测增油量,x2(ai)为待调剖井组ai中注水井的调剖前油压,其中,调剖前油压的单位为mpa。需要说明的是,调剖前油压是指本次调剖前的油压。y3(ai)=779.73x3(ai)2-2835x3(ai)+2979.6(公式8.3)公式8.3中,y3(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三预测增油量,x3(ai)为待调剖井组ai中注水井的已调剖轮次,其中,已调剖轮次的单位为次。需要说明的是,待调剖井组ai中注水井的已调剖轮次可以为0次,即,上述注水井未被执行过调剖操作。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的计算过程考虑了待调剖井组的开发特征和同类型油藏中已调剖井组的增油效果。还需说明的是,每个待调剖井组中注水井的调剖前累计注水量、调剖前油压和已调剖轮次即为该注水井所在的待调剖井组的开发特征。公式8.1至公式8.3中系数的取值根据已调剖井组的增油效果确定,也即,公式8.1至公式8.3中系数的取值体现了已调剖井组的增油效果。当第一选井决策值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的堵剂可注入性时,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de3ai=cpin3pi(ai)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其中,de3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选井决策值,n3pi(ai)为待调剖井组ai在n个待调剖井组中按照井组压力指数pi的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pi为第一权重值,pi(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井组压力指数pi,i依次取1至n,n为待调剖井组的数量。可选地,第一权重值cpi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定,例如,0.33或者0.5。需要说明的是,pi(ai)为待调剖井组ai内各个油水井的单井压力指数pi的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de2ai=cdann2dan(ai)计算第三选井决策值,其中,de2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选井决策值,n2ai(dan)为待调剖井组ai在n个待调剖井组中按照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的数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dan为第二权重值,dan(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可选地,第二权重值cdan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定,例如,0.33或者0.5。根据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包括:根据公式deai=de3ai*de2ai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其中,de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的计算过程已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待调剖井组的堵剂可注入性计算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根据同类型油藏中已调剖井组的增油效果和该待调剖井组的开发特征计算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再根据上述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来计算选井综合决策值。此种方式,计算得出的选井综合决策值较为准确,达到了进一步提高调剖选井准确性的效果,从而选出的井的调剖效果越好。为提高进一步调剖选井的准确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之前,方法还包括步骤s1至步骤s5,具体如下:步骤s1,计算每个第一待调剖井的单井压力指数pi。具体地,第一待调剖井可以为注水井,还可以是采油井。单井压力指数pi指单个待调剖井在压力测试阶段计算得到的压力指数。如果第一待调剖井为注水井,可以根据公式9计算出该第一待调剖井的单井压力指数pi,公式9具体如下:(公式9)公式9中,pi为该第一待调剖井的单井压力指数,单位为mpa;p(t)为该第一待调剖井在关井时间t后井口的油管压力,单位为mpa;t为关井时间,可以取值0.5d(即,0.5天)。如果第一待调剖井为采油井,可以根据公式10计算出该第一待调剖井的单井压力指数pi,公式10具体如下:(公式10)公式10中,pi为该第一待调剖井的单井压力指数,单位为mpa;q为该第一待调剖井的日产液量,单位为m3/d;μ为该第一待调剖井的流体动力粘度,单位为mpa·s;k为该第一待调剖井的地层渗透率,单位为μm2;h为该第一待调剖井的地层厚度,单位为m;re为该第一待调剖井的控制半径,单位为m;φ为该第一待调剖井的地层厚度孔隙度,单位为m;c为该第一待调剖井的地层厚度综合压缩系数,单位为pa‐1。步骤s3,剔除单井压力指数pi不在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内的第一待调剖井,得到多个第二待调剖井。具体地,如果第一待调剖井为注水井,则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为小于14;如果第一待调剖井为采油井,则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为小于8。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根据砾岩油藏中大量已调剖井的实施效果统计得到。步骤s5,以多个第二待调剖井中的注水井为中心,建立与多个第二待调剖井中的注水井数量相等的待调剖井组,其中,每个待调剖井组中包含一个注水井和至少一个采油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先比较每个待调剖井的单井压力指数pi是否在与该单井压力指数pi对应的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内,然后剔除待调剖井的单井压力指数pi不符合上述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的待调剖井,最后根据单井压力指数pi符合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的待调剖井来建立待调剖井组,这种方式组建的待调剖井组较为优化,为后续计算调剖选井组的综合决策值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避免了将不够优选的调剖井作为执行调剖操作的备选对象,达到了提高调剖选井准确性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调剖选井的准确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剔除单井压力指数pi不在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内的第一待调剖井,得到多个第二待调剖井之后,方法还包括步骤s7至步骤s9,具体如下:步骤s7,获取每个第二待调剖井的动态参数。步骤s9,剔除动态参数不在动态参数预设范围内的第二待调剖井,得到第三待调剖井。其中,步骤s5中:以多个第二待调剖井中的注水井为中心,建立与多个第二待调剖井中的注水井数量相等的待调剖井组包括:以多个第三待调剖井中的注水井为中心,建立与多个第三待调剖井中的注水井数量相等的待调剖井组。同样的,每个待调剖井组中都包含一个注水井和至少一个采油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剔除单井压力指数pi不在合理范围内的第一待调剖井,得到第二待调剖井后,还将动态参不在该动态参数对应的动态参数预设范围内的第二待调剖井剔除,得到第三待调剖井,最后根据既符合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又符合动态参数预设范围的第三待调剖井来建立待调剖井组,进一步提高了组建的待调剖井组的优化效果,为后续计算调剖选井组的综合决策值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基础,避免了将不够优选的调剖井作为执行调剖操作的备选对象,达到了进一步提高调剖选井准确性的效果。可选地,第二待调剖井为注水井或者采油井,其中,当第二待调剖井为注水井时,动态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井点有效厚度、调剖前累注水量和调剖前油压;当第二待调剖井为采油井时,动态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井点有效厚度、调剖前累产液量、水淹类型、调剖前油压、调剖前平均日产油量、调剖前平均产液量和调剖前平均含水率。可选地,动态参数为多个,判断每个第二待调剖井的动态参数是否在动态参数预设范围内包括:判断第二待调剖井bp的动态参数bpj是否在动态参数bpj对应的动态参数预设范围内,其中,p依次取1至q,q为第二待调剖井的个数,j取1至k,k为动态参数的个数。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动态参数为多个,对于每个第二待调剖井而言,如果该第二待调剖井的多个动态参数中有一个动态参数的值不在该动态参数对应的动态参数预设范围内的话,则剔除该第二待调剖井。每个动态参数与该动态参数对应的动态参数预设范围如下述表1所示。表1需要说明的是,动态参数预设范围也是根据大量砾岩油藏中已调剖井实施效果统计、分析得到的。为了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砾岩油藏的调剖选井方法的应用效果有更直观的理解,现以采用上述方法对某砾岩油藏中80个注水井进行调剖选井的过程为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于该砾岩油藏开展pi测试的井过少,省略调剖选井方法中的剔除单井压力指数pi不在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内的待调剖井和计算第三选井决策值这两个步骤,第一、第二选井决策值对应权重值调整为0.5,即,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权重值和第二权重值均为0.5。首先,利用表1中的动态参数以及每个动态参数对应的动态参数预设范围,对80口注水井进行剔除,还剩余31口注水井,则可以建立31个待调剖井组,具体如下述表2。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的井组指的是待调剖井组,并且待调剖井组以注水井的编号命名。表2此外,表2中还示出了31个待调剖井组中每个待调剖井组的注水井的3个动态参数对应的值。上述3个动态参数分别是:调剖前累计注水量、调剖前油压和已调剖轮次。需要说明的是,上述3个动态参数的具体数值来源于待调剖井组中的注水井。其次,计算31个待调剖井组中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具体结果如下述表3所示。具体地,先根据每个待调剖井组的决策因子pa1、决策因子pa2及决策因子pa3计算出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一调堵决策因子rmf,然后根据该待调剖井组在31个待调剖井组中按照第一调堵决策因子rmf的值(简称:rmf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和第一权重值计算出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表3井组rmf值排序第一权重值第一选井决策值井30.01610.50.5井20.05330.51.5井10.07140.52井50.09890.54.5井100.145120.56井90.181170.58.5井80.227230.511.5井180.254260.513井110.3270.513.5井220.306280.514井140.341300.515井190.355310.515.5井210.37860.518井240.44730.519井130.594450.522.5井70.612480.524井230.649500.525井290.664510.525.5井250.678540.527井60.725550.527.5井270.913600.530井201.164640.532井281.408670.533.5井161.429680.534井121.44690.534.5井301.47700.535井261.546710.535.5井172.22740.57井152.576750.537.5井313.273770.538.5井45.929790.539.5然后,计算31个待调剖井组中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具体结果如下述表4所示。具体地,先根据每个待调剖井组中注水井的调剖前累计注水量,计算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预测增油量y1,根据每个待调剖井组中注水井的调剖前油压,计算该调剖井组的第二预测增油量y2,根据每个待调剖井组中注水井的已调剖轮次,计算该调剖井组的第三预测增油量y3,接下来根据第一预测增油量y1、第二预测增油量y2和第三预设增油量y3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进而根据该待调剖井组在31个待调剖井组中按照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的值(简称:dan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和第二权重值计算出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表4最后,计算31个待调剖井组中每个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具体结果如下述表5所示。具体地,根据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的乘积,计算得到该待调剖井组选井综合决策值。由于选井综合决策值越小的待调剖井组越适合执行调剖操作,则执行调剖操作的待调剖井组的调剖优先顺序如表5中“排序”所示。此时可选取多个待调剖井组中排名靠前(前5)的井组执行调剖操作,例如:选取井1-井5执行调剖操作。或者选取选井综合决策值小于25的井组执行调剖操作,即选取井1-井5执行调剖操作。表5井组第一选井决策值第二选井决策值选井综合决策值排序井12121井21.51.52.252井30.513.56.753井439.50.519.754井54.55.524.755井627.52556井7242.5607井811.56698井98.58.572.259井106148410井1113.5794.511井1234.53103.512井1322.55112.513井14157.5112.514井1537.53.5131.2515井1634413616井17374.5166.517井18131316918井1915.511170.519井20326.520820井21181221621井221415.521722井23259.5237.523井241914.5275.524井252710.5283.525井2635.5828426井27301030027井2833.59301.528井2925.515382.529井303511.5402.530井3138.512.5481.253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砾岩油藏的调剖选井装置,其中,该调剖选井装置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上述内容所提供的调剖选井方法,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砾岩油藏的调剖选井装置做具体介绍: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砾岩油藏的调剖选井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调剖选井装置主要包括第一计算单元10、第二计算单元20、第三计算单元30和调剖单元40,其中:第一计算单元10用于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具体地,第一选井决策值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的非均质性或者堵剂可注入性。第二计算单元20用于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其中,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不相同。具体地,第二选井决策值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预测增油量,即其调剖增油潜力。其中,待调剖井组的预测增油量根据待调剖井组的开发特征和同类型油藏中已调剖井组的增油效果计算得。需要说明的是,同类型油藏指的是与待调剖井组类型相同的油藏。第三计算单元30用于根据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其中,选井综合决策值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的适合调剖程度。其中,选井综合决策值越小的待调剖井组,越适合对其执行调剖操作。调剖单元40用于根据选井综合决策值确定执行调剖操作的目标待调剖井组。具体地,是对目标待调剖井组中的注水井进行调剖。目标待调剖井组为多个待调剖井组中,选井综合决策值符合预设条件的待调剖井组,目标待调剖井组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砾岩油藏中待调剖井组的非均质性或者堵剂可注入性计算出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根据砾岩油藏中已调剖井组的增油效果和待调剖井组的开发特征计算出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再综合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得到该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因此在调剖选井过程中实现了多级调剖决策。相比现有技术中只采用单一的pi选井决策方法进行调剖选井的方式,达到了综合考虑砾岩油藏中待调剖井组的多方面特征进行调剖选井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调剖选井的准确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pi选井决策方法在砾岩油藏调剖选井过程中适用性差,导致砾岩油藏调剖选井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具体地,根据选井综合决策值确定执行调剖操作的目标待调剖井组的方式有以下两种:方式一:将各个待调剖井组按照选井综合决策值升序排列,确定排名前n的待调剖井组为目标待调剖井组。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例如,n为5。方式二:分别比较各个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与预设选井综合决策值的大小关系,确定选井综合决策值低于预设选井综合决策值的待调剖井组为目标待调剖井组。其中,选井综合决策值的取值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例如,25。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第四计算单元,其中,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之前,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三选井决策值。其中,第三计算单元包括第一计算子单元,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第二选井决策值和第三选井决策值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具体地,如果第一选井决策值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的非均质性,则第三选井决策值则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的堵剂可注入性;如果第一选井决策值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的堵剂可注入性,则第三选井决策值则用于表征待调剖井组的非均质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考虑了砾岩油藏中待调剖井组的不同特征得到了3个选井决策值,再根据上述3个选井决策值综合得到每个待调剖井组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因此在调剖选井过程中实现了3级调剖决策,进一步达到了提高调剖选井准确性的效果。可选地,第一计算单元10包括第二计算子单元,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公式de1ai=crmfn1rmf(ai)(即,上述实施例中的公式1)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选井决策值,其中,de1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选井决策值,n1rmf(ai)为待调剖井组ai在n个待调剖井组中按照第一调堵决策因子rmf的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rmf为第一权重值,rmf(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调堵决策因子rmf,i依次取1至n,n为待调剖井组的数量。具体地,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调堵决策因子rmf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公式2计算得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重复赘述。第二计算单元20包括第三计算子单元,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公式de2ai=cdann2dan(ai)(即,上述实施例中的公式3)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其中,de2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选井决策值,n2ai(dan)为待调剖井组ai在n个待调剖井组中按照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的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dan为第二权重值,dan(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第三计算单元30包括第四计算子单元,第四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公式deai=de1ai*de2ai(即,上述实施例中的公式4)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其中,de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待调剖井组的非均质性计算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根据同类型油藏中已调剖井组的增油效果和该待调剖井组的开发特征计算该待调剖井组的第二选井决策值,再根据上述第一选井决策值和第二选井决策值来计算选井综合决策值。因为综合考虑了待调剖井组的非均质性和同类油藏已调剖井组的效果,所以此种方式计算得出的选井综合决策值较为准确。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四计算单元包括第五计算子单元,第五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公式de3ai=cpin3pi(ai)(即,上述实施例中的公式4)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三选井决策值,其中,de3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三选井决策值,n3pi(ai)为待调剖井组ai在n个待调剖井组中按照井组压力指数pi的值升序排列时的排名,cpi为第三权重值,pi(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井组压力指数pi。需要说明的是,井组压力指数pi指同一待调剖调剖井组内,各个油水井的pi值(即,单井压力指数pi的值)的算术平均值,可以通过pi选井决策方法计算得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再重复赘述。第一计算子单元包括第一计算模块,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公式deai=de1ai*de2ai*de3ai(即,上述实施例中的公式6)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选井综合决策值deai。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分别根据pi选井决策方法、rmf选井决策方法和动态参数选井决策方法计算得到3个不同的选井决策值,再综合3个选井决策值得到选井综合决策值,因此在调剖选井过程中实现了3级调剖决策,使得操作者在调剖选井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砾岩油藏的非均质特征、开发特征、堵剂可注入性以及同类型油藏中已调剖井组增油效果的影响,达到了进一步提高调剖选井准确性的效果。可选地,第三计算子单元包括第二计算模块,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公式(即,上述实施例中的公式6)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调堵决策因子dan的值,其中,ym(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预测增油量,m为待调剖井组ai的预设增油量的数量。其中,预测增油量的单位为:t。可选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第一计算子模块、第二计算子模块和第三计算子模块。其中,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公式y1(ai)=15.536x1(ai)2-230.77x1(ai)+1412.5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预测增油量,其中,y1(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一预测增油量,x1(ai)为待调剖井组ai中注水井的调剖前累计注水量;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公式y2(ai)=8.0181x2(ai)2-203.73x2(ai)+1942.4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预测增油量,其中,y2(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二预测增油量,x2(ai)为待调剖井组ai中注水井的调剖前油压;第三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公式y3(ai)=779.73x3(ai)2-2835x3(ai)+2979.6计算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三预测增油量,其中,y3(ai)为待调剖井组ai的第三预测增油量,x3(ai)为待调剖井组ai中注水井的已调剖轮次。需要说明的是,调剖前累计注水量是指本次调剖前的累计注水量;调剖前累计注水量是指本次调剖前的累计注水量;待调剖井组ai中注水井的已调剖轮次可以为0次,即,上述注水井未被执行过调剖操作。为提高调剖选井的准确性,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第五计算单元、第一剔除单元和建立单元,其中:第五计算单元用于在计算每个待调剖井组的第一选井决策值之前,计算每个第一待调剖井的单井压力指数pi。具体地,第一待调剖井可以为注水井,还可以是采油井。如果第一待调剖井为注水井,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公式9计算该第一待调剖井的单井压力指数pi,如果第一待调剖井为采油井,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公式10计算该第一待调剖井的单井压力指数pi,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第一剔除单元用于剔除单井压力指数pi不在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内的第一待调剖井,得到多个第二待调剖井。具体地,如果第一待调剖井为注水井,则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为小于14;如果第一待调剖井为采油井,则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为小于8。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由砾岩油藏大量已调剖井的实施效果统计得到。建立单元用于以多个第二待调剖井中的注水井为中心,建立与多个第二待调剖井中注水井数量相等的待调剖井组,其中,每个待调剖井组中包含一个注水井和至少一个采油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先比较每个待调剖井的单井压力指数pi是否在与该单井压力指数pi对应的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内,然后剔除待调剖井的单井压力指数pi不符合上述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的待调剖井,最后根据单井压力指数pi符合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的待调剖井来建立待调剖井组,这种方式组建的待调剖井组较为优化,为后续计算调剖选井组的综合决策值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避免了将不够优选的调剖井作为执行调剖操作的备选对象,达到了提高调剖选井准确性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调剖选井的准确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和第二剔除单元,其中,获取单元用于在剔除单井压力指数pi不在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内的第一待调剖井,得到多个第二待调剖井之后,获取每个第二待调剖井的动态参数;第二剔除单元用于剔除动态参数不在动态参数预设范围内的第二待调剖井,得到第三待调剖井;其中,建立单元包括:建立子单元,用于以多个第三待调剖井中的注水井为中心,建立与多个第三待调剖井中的注水井数量相等的待调剖井组。同样的,每个待调剖井组中都包含一个注水井和至少一个采油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剔除单井压力指数pi不在合理范围内的第一待调剖井,得到第二待调剖井后,还将动态参不在该动态参数对应的动态参数预设范围内的第二待调剖井剔除,得到第三待调剖井,最后根据既符合预设压力指数pi范围,又符合动态参数预设范围的第三待调剖井来建立待调剖井组,进一步提高了组建的待调剖井组的优化效果,为后续计算调剖选井组的综合决策值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基础,避免了将不够优选的调剖井作为执行调剖操作的备选对象,达到了进一步提高调剖选井准确性的效果。可选地,第二待调剖井为注水井或者采油井,其中,当第二待调剖井为注水井时,动态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井点有效厚度、调剖前累注水量和调剖前油压;当第二待调剖井为采油井时,动态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井点有效厚度、调剖前累产液量、水淹类型、调剖前油压、调剖前平均日产油量、调剖前平均产液量和调剖前平均含水。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动态参数为多个,对于每个第二待调剖井而言,如果该第二待调剖井的多个动态参数中有一个动态参数的值不在该动态参数对应的动态参数预设范围内的话,则剔除该第二待调剖井。此外,每个动态参数与该动态参数对应的动态参数预设范围如上述表1所示。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