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0802发布日期:2019-03-30 08:3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支撑脚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产品的普及率也跟着逐年向上升高,一般而言,桌上型电脑较注重效能,并且不常被移动,因此桌上型电脑通常体积较大且重量较重,占据许多桌面工作的空间。此外,桌上型电脑须另通过连接线与显示装置连接,使显示装置的设置位置受限于连接线的长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整体化概念的兴起,电子产品渐渐朝向轻薄化的设计,而随着电子产品的轻巧化发展,诸如笔记本电脑(notebookcomputer)、平板电脑(tabletPC)及一体成型电脑(all-in-onePC,AIOPC)等较桌上型电脑(desktop)轻巧的电脑装置日益普及于电子产品的市场。以一体成型电脑来说,其是由显示装置及固定于显示装置的主机所组成,使用者可对显示装置进行触控输入来操作一体成型电脑。一体成型电脑的背面一般设有脚架,脚架展开时可支撑一体成型电脑以使其稳固地立于桌面上供使用者进行操作,且脚架的角度可改变以调整一体成型电脑的倾角。然而,由于一体成型电脑的重量远大于平板电脑的重量,故因重量的因素,一体成型电脑的脚架的角度调整往往没有平板电脑的脚架的角度调整来得方便。因此,如何提升脚架在角度调整上的便利性,将是研发人员应解决的问题之一。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以提升电子装置的脚架在角度调整上的便利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机体、一显示器、一支撑脚架、至少一高度调整模块及一角度调整模块。显示器可滑移地设于机体。支撑脚架枢设于机体。高度调整模块设置于机体,并连接于显示器,以驱动显示器相对机体升降。角度调整模块包含一角度调整滑动件、一连动件、一第一角度调整传动元件、一第二角度调整传动元件及一角度调整驱动马达。角度调整滑动件可滑移地设于机体。连动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枢设于角度调整滑动件与支撑脚架。第一角度调整传动元件与一第二角度调整传动元件分别设置于机体与角度调整滑动件,且彼此相啮合。角度调整驱动马达连接于第二角度调整传动元件,以通过第一角度调整传动元件与第二角度调整传动元件带动角度调整滑动件相对机体滑移,并令连动件连动支撑脚架相对机体旋转而调整机体的倾斜角度。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机体、一显示器、一支撑脚架及一角度调整模块。显示器可滑移地设于机体。支撑脚架枢设于机体。角度调整模块包含一角度调整滑动件、一连动件、一第一角度调整传动元件、一第二角度调整传动元件及一角度调整驱动马达。角度调整滑动件可滑移地设于机体。连动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枢设于角度调整滑动件与支撑脚架。第一角度调整传动元件与一第二角度调整传动元件分别设置于机体与角度调整滑动件,且彼此相啮合。角度调整驱动马达连接于第二角度调整传动元件,以通过第一角度调整传动元件与第二角度调整传动元件带动角度调整滑动件相对机体滑移,并令连动件连动支撑脚架相对机体旋转而调整机体的倾斜角度。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通过角度调整模块与高度调整模块的两驱动马达来分别调整支撑脚架的倾斜角度与显示器的高度,藉此除了能够提升脚架调整的便利性外,更让使用者能够以较舒适的姿势来使用电子装置。以上关于本
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打开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机体、显示器与高度调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的高度调整模块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机体、支撑脚架及遮盖板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5的机体、支撑脚架及角度调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图6的角度调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8为图5的枢接机构的放大示意图。图9A至图10C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支撑脚架角度调整动作示意图。图11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显示器高度调整的动作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电子装置20键盘30承载件100机体110底缘200显示器300支撑脚架310板体320枢接座330限位板340组接槽350滚轮360磁性件400高度调整模块410高度调整固定件411导槽420高度调整滑动件421导杆430第一高度调整传动元件440第二高度调整传动元件450高度调整驱动马达500角度调整模块510角度调整固定件511导杆520角度调整滑动件521导槽525连动件530第一角度调整传动元件540第二角度调整传动元件550角度调整驱动马达600遮盖板700枢接机构710枢接槽体711曲状导槽720枢接曲杆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至图5。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打开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机体、显示器与高度调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的高度调整模块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机体、支撑脚架及遮盖板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包含一机体100、一显示器200、一支撑脚架300及两高度调整模块400及一角度调整模块500。此外,电子装置10还包含两遮盖板600及对应两遮盖板600的多个枢接机构700。如图2所示,机体100内例如装设主机板、光驱、硬盘..等电子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机体100的一侧枢设有一键盘20,且键盘20的上部例如设有一音箱(未绘示)。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机体100的一侧也可以无枢设键盘20。显示器200可滑移地设于机体100。键盘20与机体100相收合时,显示器200夹设于机体100与键盘20之间。如图3所示,两高度调整模块400衔接机体100与显示器200,以驱动显示器200相对机体100升降。详细来说,如图4所示,每一高度调整模块400包含一高度调整固定件410、一高度调整滑动件420、一第一高度调整传动元件430、一第二高度调整传动元件440及一高度调整驱动马达450。两高度调整固定件410分别装设于机体100的相对两侧。每一高度调整固定件410具有多个导槽411。两高度调整滑动件420分别装设于显示器200的相对两侧。每一高度调整滑动件420具有多个导杆421。导杆421穿设于导槽411,以令高度调整滑动件420可相对高度调整固定件410滑动。第一高度调整传动元件430为减速齿轮组,并装设于高度调整固定件410。第二高度调整传动元件440为和减速齿轮组相匹配的齿条,并装设于高度调整滑动件420。第二高度调整传动元件440啮合于第一高度调整传动元件430。高度调整驱动马达450例如但不限于为步进马达,其装设于高度调整固定件410,并连接于第一高度调整传动元件430,以通过第一高度调整传动元件430与第二高度调整传动元件440来驱动高度调整滑动件420相对机体100滑移,并带动显示器200相对机体100升降。在本实施例中,高度调整驱动马达450采用步进马达的好处除了能够提升高度调整的精准度外,更因步进马达断电时配合减速齿轮组具有自锁的功能。因此,当使用者调整显示器200的高度后,则对高度调整驱动马达450断电以够通过步进马达配合减速齿轮组所形成的自锁能力来固定显示器200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高度调整模块400的数量为两个,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高度调整模块400的数量也可以改变成一个。此外,导槽与导杆的数量亦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它实施例中,导槽与导杆的数量也可以仅为一个。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高度调整传动元件430是通过高度调整固定件410装设于机体100,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角度调整传动元件430也可以直接装设于机体100。如图5所示,支撑脚架300枢设于机体100远离显示器200的一侧而可相对机体100打开或收合。详细来说,支撑脚架300包含一板体310、一枢接座320及两限位板330。板体310的一侧枢设于机体100。枢接座320凸出于板体310面向机体100的表面。两限位板330设置于板体310的相对两侧,并与板体310分别形成一组接槽340。此外,支撑脚架300于远离机体100的一侧具有多个滚轮350。也就是说,这些滚轮350可转动位设于板体310远离机体100的一侧缘。并且,当支撑脚架300抵靠于一承载面(未绘示)时,支撑脚架300通过这些滚轮350抵靠于承载面上。藉此能够降低支撑脚架300与承载面间的摩擦阻力。再者,支撑脚架300更具有一磁性件360,磁性件360可分离地吸附于机体100。藉此能够通过磁性将支撑脚架300固定于收合于机体100背面的位置。请参阅图6至图7。图6为图5的机体、支撑脚架及角度调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图6的角度调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角度调整模块500包含一角度调整固定件510、一角度调整滑动件520、一连动件525、一第一角度调整传动元件530、一第二角度调整传动元件540及一角度调整驱动马达550。角度调整固定件510固定于机体100,并具有多个导杆511。角度调整滑动件520具有多个导槽521。导杆511穿设于导槽521,以令角度调整滑动件520可相对角度调整固定件510滑动。在本实施例中,角度调整滑动件520的移动方向是平行于机体100的底缘110。也就是说角度调整滑动件520是沿水平方向D(平行于X轴方向)滑动。角度调整滑动件520是沿水平方向D滑动的好处在于角度调整滑动件520的垂直方向并不会滑动,进而有助于提升支撑脚架300的支撑强度。然而,上述角度调整滑动件530的移动方向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若在其它实施例中,角度调整滑动件520改为沿垂直方向滑动,则仅需加设定位结构来避免角度调整滑动件520非预期的沿垂直方向滑动即可。连动件525的相对两端分别枢设于角度调整滑动件520与支撑脚架300的枢接座320。连动件525与角度调整滑动件520间的枢接,以及连动件525与支撑脚架300的枢接座320间的枢接是通过万向接头的结构达成,以令连动件525能够分别相对机体100与支撑脚架300进行三维度的旋转。第一角度调整传动元件530为齿条,并设置于角度调整固定件510。第二角度调整传动元件540为和齿条相匹配的减速齿轮组,并装设于角度调整滑动件520。第二角度调整传动元件540啮合于第一角度调整传动元件530。角度调整驱动马达550连接于第二角度调整传动元件540以通过第一角度调整传动元件与第二角度调整传动元件带动角度调整滑动件相对机体滑移,并令连动件连动支撑脚架相对机体旋转而调整机体的倾斜角度。请参阅图5与图8。图8为图5的枢接机构的放大示意图。两遮盖板600分别位于支撑脚架300的相对两侧。遮盖板600的一侧通过枢接机构700枢设于机体100,另一侧可活动地组接于支撑脚架300的组接槽340,以令支撑脚架300连动遮盖板600相对机体100展开或收合。两遮盖板600共同遮盖支撑脚架300与机体100间的间隙,使连动件525与机体100上的破孔隐藏于内,以美化电子装置10的整体外观。此外,本实施例的枢接机构700具隐藏式枢轴,详细来说,枢接机构700包含一枢接槽体710及一枢接曲杆720。枢接槽体710具有一曲状导槽711。枢接曲杆720可滑动地位于曲状导槽711,以相对枢接槽体710转动。由于隐藏式枢轴的枢接机构700并无固定旋转轴,故可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产生,进而延长电子装置10的使用寿命。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遮盖板600的数量为两个,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它实施例中,遮盖板600的数量也可以仅为一个。请参阅图1、图9A至图10C。图9A至图10C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支撑脚架角度调整动作示意图。其中,在图9A与图10A中,特将机体100遮盖住角度调整模块500的部分、支撑脚架300及遮盖板600隐藏,以利于能够看清楚角度调整模块500的动作。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10呈携带模式,即电子装置10呈完全收合的状态。也就是说,键盘20迭在机体100的正面。支撑脚架300迭在机体100的背面。接着,让电子装置10从携带模式变化至使用模式的步骤为:让键盘20相对机体100打开,并通过操作接口(例如为设置于键盘20上的操作钮或是遥控器)将支撑脚架300快速地定位于第一支撑位置(如图9A至图9C所示)而能够放置于承载件30上。详细来说,如图9A所示,第一角度调整滑动件520位于第一角度调整固定件510偏左的位置。受到连动件525的连动,支撑脚架300与机体100的夹角θ1呈45度(如图9B所示)。当支撑脚架300自携带模式贴覆于机体100背面的位置变成至第一支撑位置时,遮盖板600远离支撑脚架300的一侧持续连接于机体,且遮盖板600靠近支撑脚架300的一侧受支撑脚架300连动相对远离机体100,进而遮盖住机体100与支撑脚架300间的间隙而提升电子装置10的美观(如图9C)。接着,如图10A所示(图10A的元件编号如同图9A的元件编号),通过角度调整驱动马达550控制第一角度调整滑动件520沿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向右滑移。连动件525的一端受到第一角度调整滑动件520的推动,而连动件525的另一端受到支撑脚架300的局限,使得连动件525带动支撑脚架300向外撑开而支撑脚架300自第一支撑位置位移至第二支撑位置。当支撑脚架300位于第二支撑位置时,支撑脚架300与机体100的夹角θ2呈110度(如图10B所示),并且带动机体100较为倾斜(即机体100与承载件30的夹角变小)。此外,当支撑脚架300自第一支撑位置变化至第二支撑位置时,遮盖板600远离支撑脚架300的一侧持续连接于机体,且遮盖板600靠近支撑脚架300的一侧受支撑脚架300连动相对远离机体100,进而遮盖住机体100与支撑脚架300间的间隙而维持电子装置10的美观(如图10C)。请参阅图11。图11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显示器高度调整的动作示意图。如图11所示,通过高度调整驱动马达450来调升显示器200的高度,以让使用者能以较舒适的姿势观赏画面。反之,亦能通过高度调整驱动马达450来调降显示器的高度。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通过角度调整模块与高度调整模块的两驱动马达来分别调整支撑脚架的倾斜角度与显示器的高度,藉此除了能够提升脚架调整的便利性外,更让使用者能够以较舒适的姿势来使用电子装置。此外,角度调整模块与高度调整模块是藉由步进马达来驱动,当步进马达断电时,能通过步进马达搭配减速马达共同形成的自锁功能而将支撑脚架固定于所需角度,以及将显示器固定于所需高度。遮盖板的一侧通过隐藏式枢轴的枢接机构枢接于机体,且遮盖板的另一侧可活动地组接于支撑脚架,使得遮盖板能够随着支撑脚架连动,并在支撑脚架转动的过程持续遮盖住机体与支撑脚架的间隙,进而维持电子装置的美观,并增加使用者使用时的安全性。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相像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