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工作环境的智能卡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7422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工作环境的智能卡片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识别卡片的应用,特别有关一种应用于工作环境的智能卡片系统。



背景技术:

识别卡片为大多数上班族每日必备的物品,然而传统上,识别卡片仅作为上班打卡和门禁之用而无其它用途,无法发挥识别卡片的最大效用。另外,公司员工不管是在会议数据或会议纪录传递上,或是在数据的存取上,原有的操作作业相当繁琐且缺乏安全性。现有技术并无利用识别卡片改善上班族工作环境的披露,因此本发明致力于提出一种应用于工作环境的智能卡片系统,以期改善现有工作环境或办公环境存在之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工作环境的智能卡片系统,以提升工作效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工作环境的智能卡片系统,包含:一智能卡片,用于记载用户的个人信息或与所述用户的个人信息对应的信息;一读取器,其与所述智能卡片之间以近距通讯方式进行通讯,所述读取器用以读取所述智能卡片上所记载的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一服务器,与所述读取器连接,用以将所述读取器从所述智能卡片读取到的用户的个人信息与一已建立的参会人员清单进行匹配,产生一到会人员清单,所述参会人员清单记载需要参加会议的人员,所述到会人员清单记载已到会的人员和未到会的人员的相关资料;当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读取器传来的、从所述智能卡片读取到的用户的个人信息时,所述服务器自动通过局域网络或企业内部网络将会议数据传送给登记持有所述智能卡片的用户;当所述服务器接收到一代表会议已结束的信息,所述服务器自动将会议纪录传送给所述参会人员清单中记载的一或多个人员。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工作环境的智能卡片系统,包含:一第一终端装置和一第二终端装置;一第一读取器和一第二读取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和所述第二终端装置连接;一智能卡片,用于记载用户的个人信息或与所述用户的个人信息对应的信息;以及一服务器,与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和所述第二终端装置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装置通过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一读取器读取所述智能卡片上的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将所述用户的个人信息传送到所述服务器,同时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实时屏幕画面的数据同步传送到所述服务器;当所述第二终端装置通过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读取器读取到所述智能卡片上的用户的个人信息时,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将所述用户的个人信息传送到所述服务器,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要求实时传送与所述用户的个人信息相对应的屏幕画 面的数据的请求,所述服务器将与所述用户的个人信息相对应的屏幕画面的数据传送到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从而实现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与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屏幕画面同步。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工作环境的智能卡片系统,包含:一智能卡片,用于记载与用户的个人信息相对应的指针;一读取器,其与所述智能卡片之间以近距通讯方式进行通讯,所述读取器用以读取所述智能卡片上所记载的与所述用户的个人信息相对应的指针;一网络空间,用于储存与所述智能卡片上的指针相对应的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一终端装置,与所述读取器连接,用于通过所述读取器读取储存于所述智能卡片上的指针,并根据所述指针至所述网络空间抓取与所述指针对应的用户的个人信息到所述终端装置中。

不同于传统的识别卡片仅作为上班打卡和门禁之用而无其它用途,本发明的应用于工作环境的智能卡片系统赋予识别卡片更多的应用场景,本发明的智能卡片具有更多的功能,从而上班族或公司员工使用所述智能卡片能够方便、快速地完成许多例常事务,使用所述智能卡片能够有效办公效率也能提升数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的应用于工作环境的智能卡片系统的一个架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的应用于工作环境的智能卡片系统的另一个架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的应用于工作环境的智能卡片系统的又一个架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的应用于工作环境的智能卡片系统的再一个架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显示本发明的智能卡片储存指针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的主要标号分别表示:

12、智能卡片;

14、读取器;

16、服务器;

18、可携式终端装置;

20、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图式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本发明说明书所使用的词语“实施例”意指用作实例、示例或例证,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本发明说明书和申请专利范围中所使用的冠词「一」一般地可以被解释为意指「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指定或从上下文可以清楚确定单数形式。并且,在所附图式中,结构、功能相似 或相同的组件是以相同组件标号来表示。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智能卡片系统,其应用于工作环境,特别是上班族的办公场所,目的在于使得上班族的工作环境智能化。传统上,上班族每天配戴的识别证仅作为上班打卡和门禁之用而无其它用途,有鉴于此,本发明所提出的一智能卡片系统赋予上班族配戴的识别卡片更多的功能,改变原本的作业习惯,通过所述识别卡片能够有效提升办公效率及数据安全性。本发明的智能卡片或识别卡片至少可应用于如下场景:(1)会议签到及会议资料取得;(2)会议简报同步显示;(3)私人云资料存取;(4)电子装置开机控管;(5)实体信件领取;(6)智能卡片指针储存;(7)摄像机照片和影片转存私人云;以及(8)电子名片交换等。上述场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识别卡片不仅具有上班打卡和门禁的用途,也具有上述一或多种用途。

本发明的智能卡片或识别卡片可以实现为但不限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卡片以及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卡片,也可实现为应用其它近距通讯技术的卡片。相应地,智能卡片的读取器可以实现为RFID读取器、NFC读取器或其它应用近距通讯技术的读取器。本发明中,智能卡片和读取器之间可采非接触式(如电磁感应方式)或接触式(如电性接触方式)通讯方式进行通讯。只是采非接触式通讯方式对用户来说更为方便。

以下详述各个应用场景:

(1)会议签到及会议资料取得

请参阅图1,在会议的应用场景中,用户或与会者手持智能卡片与设置于会议室门口或会议室内任一地点的读取器感应后,即可完成会议签到。智能卡片12记载某一用户的个人信息或与某一用户的个人信息对应的信息,用户的个人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姓名、性别、手机号码、身分证号码和所属单位名称等,与用户的个人信息对应的信息可以是一个代码,例如以数字代码来表示用户的姓名,而后经由用户信息的数据库可以解读出所述数字代码代表的用户姓名,也可以是经过加密后的用户个人信息。读取器14用以读取智能卡片12所记载的用户个人信息,并将其传送到服务器16,如上文所述,读取器14与智能卡片12间的通讯方式可为RFID、NFC通讯方式或其它近距通讯方式,也可采接触式或非接触式通讯方式。在会议进行前,会议管理员或会议主讲者先建立一参会人员清单,即需要参加会议的人员清单,会议管理员或会议主讲者可在任一终端装置建立好一清单后上传到服务器16,服务器16也可提供一清单的输入接口供会议管理员或会议主讲者输入参会人员的相关信息。服务器16用以将读取器14所读取到的个人信息与会议管理员或会议主讲者建立的参会人员清单进行匹配,产生一到会人员清单,所述到会人员清单列出已到会的人员和未到会 的人员的相关资料,优选地,所述到会人员清单亦列出未列于上述参会人员清单的人员的相关数据或不明人员的标注,以提供警示。优选地,服务器16也可生成所述到会人员清单的网页及其网页连结,与会人员可以通过其可携式终端装置(如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或小笔电(netbook))18的网页浏览器(web browser)连结到所述到会人员清单的网页,借此可以清楚哪些人员已经到会而那些人员尚未到会。举例来说,主讲者的笔记型计算机18可以连结到所述到会人员清单的网页,并且通过投影机将所述画面投影到大屏幕上,如此所有与会人员都可清楚的知道到会和未到会的人员。优选地,服务器16也可生成包含所述到会人员清单的网页连结的信息,并将所述信息传送给列在所述参会人员清单的人员,所述信息可以传送到参会人员清单的人员对应的通讯软件的账号,例如Skype、Line或Whatsapp等通讯软件的账号。

读取器14可通过一传输接口(如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到服务器16,也可通过一信号发送器(未图示)将读取器14的数据信号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转送到服务器16,另外读取器14也可通过所述传输接口连接到接入局域网络(Local Area Network,LAN)的一计算机或服务器计算机(未图标),所述计算机或服务器计算机通过有线或无线局域网络将读取器14的数据信号转送到连接于与所述计算机或服务器计算机相同的有线或无线局域网络的服务器16。服务器16可为单一台服务器、两台以上的服务器、一服务器群或提供各种不同服务(如档案服务器、网页服务器)的服务器群。服务器16与各个用户或与会者的可携式终端装置18之间可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进行联机和数据传输。

再者,服务器16确认与会者已完成签到时,可将会议数据传给已完成签到的与会者,在会议结束后,可将会议纪录传给会议与会者。会议数据例如会议简介和会议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和其它参考数据等,会议纪录例如会议进行中所拍摄的实时影像、影片或录音等,也可以是负责会议纪录的人员所记录的文件或文件影像。在会议进行前,会议管理员或会议主讲者可将会议进行所需的会议数据(通过内部网络或局域网络)上传到服务器16或一可由服务器16存取的企业私人云的网络共享储存空间。各个与会人员利用其智能卡片12和读取器14一一签到下,在服务器16判定读取器14读取到的某一与会者的智能卡片12记载的相应于所述与会者的个人资料(例如姓名)列于上述的参会人员清单时,服务器16则自动(通过内部网络或局域网络)将会议数据传送给所述与会者。举例来说,服务器16可自动将会议数据传送至所述与会者的电子邮件、所述与会者的可携式终端装置中所安装的会议相关应用程序、所述与会者对应的通讯软件的账号、所述与会者对应的网络储存空间或云端硬盘、或者是开启所述与会者存取储存于网络空间的会议数据的权限。因此,所述与会者通过其可携式终端装置(如笔记型计算机)18即能随时在会议中取得所述会议资料。

当会议结束后,负责会议纪录的人员可将会议纪录上传到服务器16或可由服务器16存取的企业私人云的网络共享储存空间,会议管理员或会议主讲者可通过例如安装于其终端装置的会议管理应用程序提供的接口传送一会议已结束的信息至所述服务器16,以通知所述服务器16会议已结束。当服务器16接收到会议已结束的信息,所述服务器16会自动将会议纪录传送给会议与会者。举例来说,服务器16可自动将会议纪录传送至与会者的电子邮件、与会者的可携式终端装置中所安装的会议相关应用程序、与会者对应的通讯软件的账号、与会者对应的网络储存空间或云端硬盘、或者是开启与会者存取储存于网络空间的会议纪录的权限。服务器16可将会议纪录传送给上述的参会人员清单上的所有人员,也可将仅将会议纪录传送给那些已完成会议签到的与会人员。负责会议纪录的人员也可利用储存于云端空间的在线文件进行会议纪录,与会人员可以随时在会议进行中检视所述会议纪录,或者服务器16可以控管与会人员对所述会议纪录进行检视或存取的权限。

(2)会议简报同步显示

请参阅图2,在会议的应用场景中,可以通过将会议主讲者的智能卡片12置于与会者的可携式终端装置18对应的读取器14的读取范围内,即可实现主讲者的可携式终端装置18的屏幕画面与与会者的可携式终端装置18的屏幕画面的同步,进而实现两者简报影像的同步。具体来说,第一用户(如会议主讲者)和第二用户(如任一与会者)的可携式终端装置18皆安装有屏幕同步应用程序,在要进行屏幕同步时,第一用户的第一可携式终端装置上的屏幕同步应用程序可通过与第一可携式终端装置对应的读取器读取第一用户的智能卡片上的用户识别数据,并将所述用户识别数据传送到服务器,所述屏幕同步应用程序并将撷取到的第一可携式终端装置的实时屏幕画面的数据同步传送到服务器。当第二用户的第二可携式终端装置上的屏幕同步应用程序通过与第二可携式终端装置对应的读取器读取到第一用户的智能卡片上的用户识别数据时,将与第一用户对应的用户识别数据传送到所述服务器,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要求实时传送与第一用户对应的用户识别数据相对应的屏幕画面数据的请求,所述服务器判断是否存在与第一用户对应的用户识别数据相对应的屏幕画面数据,若存在,则所述服务器将与第一用户对应的用户识别数据相对应的屏幕画面数据同步传送到第二可携式终端装置,从而第二可携式终端装置的屏幕画面与第一可携式终端装置的屏幕画面同步。读取器14可以设置在可携式终端装置18上,与可携式终端装置18结合,例如笔记型计算机上设置NFC感应器。

(3)私人云资料存取

请参阅图3,智能卡片12被用来作为可携式终端装置18存取企业内部网络的网络空间或网络硬盘(私人云)的身分认证识别。具体来说,当可携式终端装置18要存取储存于局域 网络或企业内部云端的网络空间或档案服务器中的数据时,可携式终端装置18通过与其连接的读取器14读取智能卡片12上的用户认证数据(如账号和密码),并利用所述用户认证数据登入服务器16,从而可携式终端装置18可以使用服务器16提供的数据存取服务,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16或将数据从服务器16下载。如上文所述,可携式终端装置18本身可配置读取器14,如NFC感应器。

(4)电子装置开机控管

智能卡片12也可在可携式终端装置18开机时进行身分验证,可携式终端装置18的操作系统的登入凭证,以及开启可携式终端装置18的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的执行权限。具体来说,在可携式终端装置18的开机初始化程序中加入身分验证机制,在所述初始化程序中只有接收到读取器14读取到的智能卡片12上正确的用户认证数据,可携式终端装置18才会继续开机程序,否则即暂停开机程序。在登入操作系统时,可携式终端装置18可通过读取器14读取储存于智能卡片12上的用户账号和密码,作为登入操作系统的身分认证数据。另外,针对安装于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可设置应用程序锁,通过智能卡片12上储存的解锁码可以解开设置有应用程序锁的应用程序,进而执行所述应用程序,如此可避免他人可任意执行可携式终端装置18上的应用程序,通过所述应用程序取得用户私密数据。

(5)实体信件领取

请参阅图4,在本发明的智能卡片系统中,也可通过智能卡片领取挂号信或包裹。具体来说,计算机或服务器16中储存有一实体邮件清单,所述清单记载例如收件者的姓名和邮件类型(如平信、挂号信和包裹)等,当公司内的某一员工持其智能卡片或识别卡片和与计算机或服务器16连接的读取器14感应或接触式感应时,读取器14将读取到的智能卡片上的用户数据传送给计算机或服务器16,计算机或服务器16将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实体邮件清单进行匹配,若所述用户数据(如员工姓名)列于所述实体邮件清单中,则计算机或服务器16在所述实体邮件清单注记该名员工已领取邮件,而若所述用户数据并未列于所述实体邮件清单中或被标注为已领取邮件,则计算机或服务器16发出警示。服务器16可将所述实体邮件清单和已领取邮件的员工的注记输出到显示器20上,从而方便管理人员了解实体邮件的领取情形,以便通知尚未领取邮件的收件人到场领取。

(6)智能卡片指针储存

请参阅图5,智能卡片上储存的用户数据或员工数据是以「指针」的形式储存,而非数据明码或加密码,所述指针指向企业内部数据中心(私人云)的某一储存位置的数据,因此要从智能卡片上读取用户数据时必须到企业内部数据中心抓取数据,如此可提升智能卡片的安全性。当然,智能卡片上储存的用户数据可以是某些数据为可直接读取的,而某些 数据是以指针形式储存,需至企业内部数据中心抓取。如图5所示,智能卡片上储存各种用户数据对应的指针,所述资料可以是员工姓名、卡号、所属单位、E-mail、员工指纹、声纹、脸部特征、密码以及其云端空间信息等。可携式终端装置(如笔记型计算机)通过与其连接的读取器读取储存于智能卡片上的指针,通过安装于所述可携式终端装置上的管理软件,可根据所述指针至企业内部数据中心抓取对应的数据到所述可携式终端装置中,因而利用所述可携式终端装置即可读取智能卡片上的指针所对应的资料,也可以利用安装于移动终端(如手机)的APP与所述可携式终端装置联机,取得所述指针所对应的数据。访问企业内部数据中心需要个人账号和密码,因此将智能卡片上的指针对应的用户数据储存在企业内部数据中心,使得智能卡片更为安全、可靠。

(7)摄像机照片和影片转存私人云

具有无线网络及/或有线网络传输功能的摄像机拍摄的照片和影片可传送到企业内部(私人云)的网络空间或网络硬盘,所述网络空间或网络硬盘的登入程序可利用读取储存于智能卡片上的身分认证数据(如账号和密码)来完成,智能卡片上也可储存网络空间的地址,从而摄像机的上传程序可抓取智能卡片上储存的网络空间地址将拍摄的照片和影片传送到所述网络空间。举例来说,摄像机上可配置NFC感应器,智能卡片为NFC卡片,在要上传照片和影片时,开启摄像机的上传程序,并将智能卡片与摄像机上的NFC感应器感应,摄像机上的NFC感应器读取智能卡片上的身分认证数据并将其传给上传程序,上传程序根据所述身分认证数据将照片和影片上传到企业内部的网络空间。相较于传统将网络空间的账号密码储存于摄像机的上传程序或每次上传时都需输入网络空间的账号密码,本发明的方式更为方便且安全。

(8)电子名片交换

智能卡片可为主动发出信号的主动式卡片,所述卡片内可储存电子名片的数据,因此当两智能卡片相互靠近感应,智能卡片内部IC可发出信号进行交握,根据名片交换协议,两智能卡片可相互传送电子名片,自动做到电子名片的交换。具体来说,第一智能卡片储存第一电子名片,第二智能卡片储存第二电子名片,当第一智能卡片与第二智能卡片相互靠近感应时,第一智能卡片将第一电子名片传送给第二智能卡片,第二智能卡片将第二电子名片传送给第一智能卡片,如此商务人士可以很方便地互相交换名片。

不同于传统的识别卡片仅作为上班打卡和门禁之用而无其它用途,本发明的应用于工作环境的智能卡片系统赋予识别卡片更多的应用场景,本发明的智能卡片具有更多的功能,从而上班族或公司员工使用所述智能卡片能够方便、快速地完成许多例常事务,使用所述智能卡片能够有效办公效率也能提升数据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