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其事件提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8326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及其事件提醒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移动终端及其事件提醒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待办事件,比如:今天下雨,出门需要带伞;手机电量有点低,需要带上充电器;明天需要参加同学聚会等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忘性也逐渐增大,很多时候总是不能及时想起需要处理的待办事件,给日常生活、工作乃至人际关系都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目前,为了及时提醒用户,绝大多数手机上都会有记事本之类软件,但是这类软件只能进行文字记录,而且需要滑到软件所在页面,打开软件才能记录或阅读,所以并不能很好的及时提醒用户,记性稍差的用户依然会忘记处理待办事件,从而影响到这些用户的生活工作以及人际关系。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事件提醒方法,使得能够及时直观的给予提示,从而帮助用户快速分辨被提醒事件的轻重缓急,有条理的处理被提醒事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事件提醒方法,包含以下步骤:生成待提醒事件;根据所述待提醒事件确定对应的提醒时间;根据待提醒事件的提醒时间与当前时间确定紧急程度;根据所确定紧急程度触发显色模块显示不同的颜色;其中,预设所述紧急程度和 颜色的对应关系,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紧急程度。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含: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待提醒事件;还用于根据所述待提醒事件确定对应的提醒时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待提醒事件的提醒时间与当前时间确定紧急程度;还用于根据所确定紧急程度触发显色模块显示不同的颜色;其中,预设所述紧急程度和颜色的对应关系,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紧急程度。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移动终端能够根据生成的待提醒事件的提醒时间与当前时间确定紧急程度,然后,由于移动终端能够根据待提醒事件的紧急程度,触发显色模块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能够给予用户及时直观的提示,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发出的颜色的不同,轻易、快速地了解到被提醒事件的轻重缓急,从而有条理的处理被提醒事件。另外,所述待提醒事件根据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的条件是否被满足生成:在预设时间段内天气预报为有雨;所述移动终端的电量少于预定百分比;所述移动终端距离预设位置小于预定距离值;和,收到来自用户的事件提醒设定指令。由于可生成的待提醒事件种类、组合多,使得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灵活多变,有利于本发明的推广。另外,如果满足在预设时间段内天气预报为有雨,则所生成的待提醒事件对应的提醒时间为预定的出门时间;如果满足所述移动终端的电量少于预定百分比,则所生成的待提醒事件对应的提醒时间为预期关机时间;如果满足所述移动终端距离预设位置小于预定距离值,则所生成的待提醒事件对应的提醒时间为预期到达预设位置的时间;如果满足收到来自用户的事件提醒设定指令,则所生成的待提醒事件对应的提醒时间来自用户的提醒设定指令。通过本步骤可以了解到,待提醒事件不同,所对应的提醒时间也不相同,利用不同的提醒时间进行提醒,更符合用户的需求,增加提醒的人性化。另外,所述待提醒事件设有优先级,当前时间与提醒时间的差值所落入 的区间段对应不同的紧急程度,不同优先级的相同紧急程度所对应的区间段不同。通过本步骤,可以根据当前时间与提醒时间差值的区间段的不同判断待提醒事件的紧急程度,然后由于在相同紧急程度下,不同优先级的待提醒事件所对应的区间段不同,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优先级确定其紧急程度,并基于此对用户提醒,更符合用户的被提醒需求。另外,如果所生成的待提醒事件的数量大于1,则在所述根据所确定紧急程度触发显色模块显示不同的颜色的步骤中,根据优先级最高的待提醒事件的紧急程度触发显色模块显示不同的颜色。通过本步骤,可以根据优先级的不同作为判断标准,使显色模块优先显示优先级最高的待提醒事件的紧急程度对应的颜色,从而可以使用户快速直观的辨别出优先级最高的待提醒事件。另外,所述显色模块为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设于所述移动终端外壳的可变色灯、所述移动终端的屏保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可变色外壳。显色模块具有多种选择,使得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变得灵活多变,还有利于本发明的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基于移动终端的事件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移动终端的方框示意图;图3是根绝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移动终端的方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事件提醒方法。其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如下:步骤101,根据条件是否被满足生成待提醒事件。若是,则生成待提醒事件;若否,则结束本流程。具体而言,移动终端根据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的条件是否被满足生成待提醒事件:在预设时间段内天气预报为有雨;所述移动终端的电量少于预定百分比;所述移动终端距离预设位置小于预定距离值;和,收到来自用户的事件提醒设定指令。步骤102,根据待提醒事件确定对应的提醒时间。具体而言,如果满足在预设时间段内天气预报为有雨,则所生成的待提醒事件对应的提醒时间为预定的出门时间;如果满足移动终端的电量少于预定百分比,则所生成的待提醒事件对应的提醒时间为预期关机时间;如果满足移动终端距离预设位置小于预定距离值,则所生成的待提醒事件对应的提醒时间为预期到达预设位置的时间;如果满足收到来自用户的事件提醒设定指令,则所生成的待提醒事件对应的提醒时间来自用户的提醒设定指令。也就是说,待提醒事件不同,所对应的提醒时间也不同,待提醒事件与提醒时间是一一对应的。步骤103,根据待提醒事件的提醒时间与当前时间确定紧急程度。具体的说,待提醒事件的紧急程度根据提醒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所落入的区间段的不同确定。比如说,紧急程度与对应的区间段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格1所示:紧急程度对应的区间段T(分钟)第一红色紧急状态T∈[0,10]第一橙色紧急状态T∈(10,30]第一黄色紧急状态T∈(30,60]第一蓝色紧急状态T∈(60,120]表格1举例说明,若此时早上7点,用户预定的出门时间为8点,由于天气预报为有雨,所以出门需要带伞,那么移动终端生成的待提醒事件为带伞,对应的提醒时间为8点,当前时间为7点。紧急程度=提醒时间-当前时间=08:00-07:00=1个小时=60分钟,根据表格1可知,紧急程度为黄色紧急状态。紧急程度不止表格1所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比如说,还可以用1、2、3……等级来表示紧急程度;对应的区间段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置,比如说,T∈[0,1]、(1,5]、(5,10]……等等。步骤104,根据所确定紧急程度触发显色模块显示不同的颜色。具体而言,由于不同的紧急程度对应不同的颜色,所以移动终端可以根据步骤103所确定的紧急程度触发显色模块显示不同的颜色。比如说,紧急程度与显色模块显示的颜色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格2所示:紧急程度显示颜色红色紧急状态红色橙色紧急状态橙色黄色紧急状态黄色蓝色紧急状态蓝色表格2红色紧急状态包含第一、第二……红色紧急状态,其他紧急状态同理。若紧急程度为第一黄色紧急状态,那么根据表格2,显色模块显示的颜色为黄色。当然,紧急程度与显色模块显示的颜色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止如表格2所示,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设置,此处不做赘述。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显色模块可以为设于移动终端外壳的可变色灯;可以为移动终端的屏保;也可以为移动终端的可变色外壳。当然,还可以为上述三种情况的任意组合。其中,可变色外壳具有变色涂层和发热模组。通过本实施方式,移动终端能够根据生成的待提醒事件的提醒时间与当前时间确定紧急程度,然后,由于移动终端能够根据待提醒事件的紧急程度,触发显色模块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能够给予用户及时直观的提示,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发出的颜色的不同,轻易、快速地了解到被提醒事件的轻重缓急,从而有条理的处理被提醒事件。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事件提醒方法。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待提醒事件设有优先级,移动终端根据待提醒事件的优先级不同、当前时间与提醒时间差值的区间段的不同确定其对应的紧急程度,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优先级确定其紧急程度,并基于此对用户提醒,更符合用户的被提醒需求。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待提醒事件设有优先级,当前时间与提醒时间差值所落入的区间段对应不同的紧急程度,不同优先级的相同紧急程度所对应的区间段不同。也就是说,移动终端根据当前时间与提醒时间差值的区间段的不同判断待提醒事件的紧急程度,然后由于在相同紧急程度下,不同优先级的待提醒事件所对应的区间段不同,以优先级低的待提醒事件为例:此时早上7点,用户预定的出门时间在 8点,由于天气预报为有雨,所以出门需要带伞,生成的待提醒事件为带伞,对应的提醒时间为8点,当前时间为7点,设定带伞的优先级为低。对于带伞这个待提醒事件来说,紧急程度=提醒时间-当前时间=08:00-07:00=1个小时=60分钟,若对优先级低的待提醒事件而言,紧急程度与对应的区间段的对应关系也如表格1所示,那么带伞的紧急程度为第一黄色紧急状态。当然,用户也可以将带伞这个待提醒事件设定为优先级高的待提醒事件,若对优先级高的待提醒事件而言,紧急程度与对应的区间段的对应关系如表格3所示:紧急程度对应的区间段T(分钟)第二红色紧急状态T∈[0,60]第二橙色紧急状态T∈(60,120]第二黄色紧急状态T∈(120,240]第二蓝色紧急状态T∈(240,480]表格3那么在同样的时间时,带伞的紧急程度为第二红色紧急状态。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预设待提醒事件的优先级,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优先级确定其紧急程度,并基于此对用户提醒,更符合用户的被提醒需求。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事件提醒方法。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待提醒事件只有一个,而本实施方式中的待提醒事件可以是多个,在所述根据所确定紧急程度触发显色模块显示不同的颜色的步骤中,根据优先级最高的待提醒事件的紧急程度触发显色模块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使用户快速直观的辨别出优先级最高的待提醒事件。举例说明,移动终端中存有两个待提醒事件,第一个为优先级低的待提 醒事件:此时早上7点,用户预定的出门时间在8点,由于天气预报为有雨,所以出门需要带伞,生成的待提醒事件为带伞,对应的提醒时间为8点,当前时间为7点,设定带伞的优先级为低。对于带伞这个待提醒事件来说,紧急程度=提醒时间-当前时间=08:00-07:00=1个小时=60分钟,若对优先级低的待提醒事件而言,紧急程度与对应的区间段的对应关系也如表格1所示,那么带伞的紧急程度为第一黄色紧急状态。第二个待提醒事件为优先级高的待提醒事件:设定用户在8点开会,生成的待提醒事件为开会,对应的提醒时间为8点,当前时间为7点,设定开会的优先级为高。对于开会这个待提醒事件来说,紧急程度=提醒时间-当前时间=08:00-07:00=1个小时=60分钟,那么,开会的紧急程度就为第二红色紧急状态。虽然带伞与开会的提醒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相同,但是由于二者的优先级不同,所以对应的紧急程度也不同。当开会和带伞这两个待提醒事件同时需要被提醒时,由于开会的优先级高于带伞的优先级,所以移动终端会触发显色模块,使显色模块根据表格2优先显示第二红色紧急状态对应的红色。通过本实施方式,根据优先级的不同作为判断标准,使显色模块优先显示优先级最高的待提醒事件的紧急程度对应的颜色,从而可以使用户快速直观的辨别出优先级最高的待提醒事件,更符合用户的被提醒需求。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其他模式设置优先提醒方案,比如设置优先提醒紧急状态更高的待提醒事件,以表格1和3为例的话,优先显示红色紧急状态。总之,提醒方案形式多样,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含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 围内。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如图2所示,包含:生成模块、确定模块以及显色模块。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待提醒事件;还用于根据待提醒事件确定对应的提醒时间。满足生成待提醒事件的条件可以为在预设时间段内天气预报为有雨;可以为移动终端的电量少于预定百分比;可以为移动终端距离预设位置小于预定距离值;也可以为收到来自用户的事件提醒设定指令。当然,还可以为上述满足条件的任意组合。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待提醒事件的提醒时间与当前时间确定紧急程度;还用于根据所确定紧急程度触发显色模块显示不同的颜色。其中,紧急程度和颜色的对应关系是预先设置好的,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紧急程度。显色模块用于显示不同的颜色,在本实施方式中,显色模块可以为设于移动终端外壳的可变色灯,也可以为移动终端的屏保,还可以为移动终端的可变色外壳。当然,还可以为以上三种情况的任意组合。通过本实施方式完善了本发明的结构,从而增加了本发明的实用性,有利于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推广。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第五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进一步包含设置模块。设置模块用于设置待提醒事件对应的优先级;当前时间与提醒时间的差值所落入的区间段对应不同的紧急程度,不同优先级的相同紧急程度所对应的区间段不同。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当前时间与提醒时间差值的区间段的不同判断待提醒事件的紧急程度,然后由于在相同紧急程度下,不同优先级的待提醒事件所对应的区间段不同,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优先级确定其紧急程度,并基于此对用户提醒,更符合用户的被提醒需求。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