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根据用户手势操作终端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32587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根据用户手势操作终端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根据用户手势操作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终端具有在待机的状态下根据用户输入的手势快速被唤醒的功能,具体地,用户需要在触摸屏上输入指定的手势,例如,用户用手指在触摸屏上输入指定的形状,则终端被唤醒,基于此,对于终端来说,触摸屏TF固件必须支持手势唤醒的功能,需要对现有触摸屏进行改进,且触摸屏必须一直处于捕捉用户手势的状态,这样则增加了终端的功耗,对于用户来说,则必须触摸屏幕输入指定的手势才可以完成操作,显然,对用户正在驾驶或正在忙碌双手无法腾出的状况,则无法唤醒终端,可见如果可以在用户不接触终端屏幕的情况下能够识别出用户的手势,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然而,针对该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用户手势操作终端的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在用户不接触终端的情况下识别用户手势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用户手势操作终端的方法,包括:获取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将获取到的图像与预先设置的手势图像进行对比,在确定图像与预先设置的手势图像属于同一种手势的情况下,执行与获取到的图像对应的操作。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包括:在获取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之前,接收手势图像以及该手势图像与终端执行的操作的对应关系。

其中,获取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包括:当终端处于待机状态下,控制终端的摄像头以预设周期拍摄图像;对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筛选,得到手势对应的图像。

其中,获取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包括: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下,开启终端上的摄像头,使用摄像头对摄像头前方进行监测;待监测到用户手势时,对用户手势进行拍摄,得到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

其中,上述操作包括:开启或使用终端的指定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用户手势操作终端的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执行模块,用于将获取到的图像与预先设置的手势图像进行对比,在确定图像与预先设置的手势图像属于同一种手势的情况下,执行与获取到的图像对应的操作。

进一步的,上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在获取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之前,接收手势图像以及该手势图像与终端执行的操作的对应关系。

其中,上述获取模块,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当终端处于待机状态下,控制终端的摄像头以预设周期拍摄图像;筛选单元,用于对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筛选,得到手势对应的图像。

其中,上述获取模块包括:监测单元,用于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下,开启终端上的摄像头,使用摄像头对摄像头前方进行监测;拍摄单元,用于待监测到用户手势时,对用户手势进行拍摄,得到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

其中,上述操作包括:开启或使用终端的指定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将获取到的用户的手势对应的图像与预设手势图像进行对比,在确定获取到的手势对应的图像与预设图像属于同一种手势的情况下,执行与获取到的手势的对应的图像对应的操作,使得终端可以在用户未直接与终端接触的情况下,即可以识别出用户的手势,从而根据用户手势来响应终端,方便了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根据用户手势操作终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根据用户手势操作终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根据用户手势操作终端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根据用户手势操作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根据用户手势操作终端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

步骤102:将获取到的图像与预先设置的手势图像进行对比,在确定图像与预先设置的手势图像属于同一种手势的情况下,执行与获取到的图像对应的操作。

在该步骤中,具体可以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来确定获取到的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与预先设置的手势图像是否属于同一种手势。

进一步,在执行上述步骤101之前,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预先设置鉴权手势图像的过程:在获取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之前,接收手势图像以 及该手势图像与终端执行的操作的对应关系,该手势图像可以是用户操作终端直接拍摄得到的图像,也可以是用户通过其他终端传输的给当前终端的手势图像,且该手势图像与终端待执行的操作一一对应,优选的,可以是图2所示的各种手势(食指和拇指组成弧形、只竖起大拇指、剪刀手或握拳的手势),例如,“剪刀手”的手势可以对应于开启摄像头拍摄照片的操作。

其中,与获取到的图像对应的操作具体可以包括:开启或使用终端的指定功能,终端的指定功能,可以是终端自带的功能,也可以是终端通过安装应用软件而具有的功能,即,终端从待机状态直接开启终端内的指定应用,或直接使用指定应用,例如,终端屏幕解锁、终端从待机状态直接进入拨打电话的界面、终端从待机状态直接使用摄像头拍摄图片或进入通讯录界面等。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具体可以包括:

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下,开启终端上的摄像头,使用摄像头对摄像头前方进行监测;待监测到用户手势时,对用户手势进行拍摄,得到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在该过程中,摄像头对前方的指定范围进行监测,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是否是手势图像,基于此,可以是终端预先存储各种手势图像的特征数据,获取拍摄得到的图像的特征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特征数据进行比较,来判断当前图像是否是手势图像,此处,具体可以使用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图像识别技术来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获取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

当终端处于待机状态下,控制终端的摄像头以预设周期拍摄图像;对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筛选,得到手势对应的图像,此处对图像进行筛选也可以采用上述基于图像识别的方式来进行,同时也可以直接将得到的图像与用户预先设置的鉴权图像进行对比,以确定当前手势所对应的终端操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通过公开更多的技术内容结合图2来对本发明提供的根据用户手势操作终端的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首先,用户针对需要终端执行的指定行为(即指定操作),设置固定的手势,通过终端的前、后置摄像头记录并收集用户设定的手势,并保存各手势与指定行为的对应关系,其中,终端执行的指定行为为终端开启或使用终端的某些功能,可以包括待机唤醒、待机状态下拉指定的应用、切换歌曲以及调节音量等行为。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根据用户手势操作终端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处理:

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时,通过终端的前置摄像头,监测用户的手势,具体地,可以是周期性的拍摄图像,然后对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判断是否为手势图像,由于具体分析方式在上述实施例1中已经详细阐述过,此处不再赘述,记录该手势并与预先设置的手势进行匹配;此处,为了降低终端的功耗,设置终端仅在待机状态下开启终端的前置摄像头,实现对用户手势的监测。

将监测到的手势与终端内的手势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手势进行比对,在确定监测到的手势与预先存储的手势中的某一手势为同一种手势的情况下,根据预先存储的手势与行为的对应关系,终端执行与监测到的手势对应的行为。

如果与监测到的手势对应的匹配行为是唤醒系统,则唤醒系统,如果与监测到的手势对应的行为是拉起指定的应用,则在待机的状态下拉起指定的应用;如果监测到的手势与预先设置的手势数据库内的各手势均匹配不上,则维持当前使用模式,不做任何响应行为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根据用户手势操作终端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终端一侧,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提供的方法,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根据用户手势操作终端的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30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其中,上述操作具体可以包括:开启或使用终端的指定功能。

执行模块32,用于将获取到的图像与预先设置的手势图像进行对比,在确定图像与预先设置的手势图像属于同一种手势的情况下,执行与获取到的图像对应的操作。

进一步的,上述装置30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在获取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之前,接收手势图像以及该手势图像与终端执行的操作的对应关系。

其中,上述获取模块31具体可以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当终端处于待机状态下,控制终端的摄像头以预设周期拍摄图像;筛选单元,用于对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筛选,得到手势对应的图像。

另一方面,上述获取模块31具体可以包括:监测单元,用于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下,开启终端上的摄像头,使用摄像头对摄像头前方进行监测;拍摄单元,用于待监测到用户手势时,对用户手势进行拍摄,得到用户手势对应的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将获取到的用户的手势与预设手势图像进行对比,待确定获取到的手势对应的图像与预设图像属于同一种手势的情况下,执行与获取到的手势的图像对应的操作,使得终端可以在用户未直接与终端接触的情况下,即可以根据用户手势来响应终端,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