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移动手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753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移动手持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在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移动手持设备。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的WO 2003/001393 A2描述了一种便携式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至少用于显示机器、机械手或技术过程的过程数据的光学输出装置、至少一个至少用于影响装置的运行功能和/或用于操作机器或机械手或技术过程的输入装置以及具有用于避免对机器、机械手或技术过程发出不希望的不可预见的控制指令的安全开关装置。输出装置和输入装置都与控制装置连接,该控制装置容纳在尽可能防破碎的壳体内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通信接口以连接外部的、位置分开的控制装置。多个输入和输出装置在此通过一个以触屏形式的触敏屏幕实现功能连接,并且触敏屏幕在壳体面的大部分区域上延伸。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在实践中已证明是良好的,但在制造技术上相对复杂并且因此相对昂贵。

本申请人的DE 202012102329 U1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移动手持设备的实施方式,在该移动手持设备中设有两件式或多件式壳体,该壳体包括一个第一壳体部件和至少一个另外的壳体部件,第一壳体部件至少限定正面的局部区段。相应壳体部件在此在组装状态下构成用于容纳多个电工或电子器件的空腔。至少一个显示屏设置用于受软件控制地显示字符、图形或颜色。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屏在此至少区段地与膜键盘叠置,该膜键盘在其边缘或周向区段中与第一壳体部件粘合并且具有多个透明或透视构造的输入按键,使得操作人员至少可看到位于输入按键下方的显示屏上的部分显示。在第一壳体部件中构造有一个相对于壳体正面后移的用于至少容纳显示屏的容纳凹部,该容纳凹部的容纳深度略大于显示屏的结构高度。在容纳凹部的在底部的分界面和显示屏背面之间或者在容纳凹部的在壁侧的分界面和显示屏侧面之间引入在加工状态下粘稠的凝固的找平材料,通过该找平材料,显示屏的显示面关于第一壳体部件的基准面对齐并被保持。因此可实现高品质的手持设备,该手持设备尽管具有高品质、然而仍能尽可能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但相应提出的措施和实施方式不适合用于所有工业手持设备的类型和尺寸、尤其是仅适用于相对小的壳体和显示屏尺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移动手持设备,该手持设备具有相比于其壳体较大的触屏并且尽管如此仍能尽可能低成本地制成,该手持设备提供了满足高品质要求的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

按照本发明的手持设备的优点在于,该手持设备的显示屏和叠加于显示屏上的触摸面板以更好的方式被保持或者说相对于壳体正面中的壳体缺口被定位。尤其是,可通过将保持框架在结构或功能上分为型材状保持元件和在结构上单独构造的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来实现一种低成本但高品质的具有相对大显示面的手持设备。通过保持元件和支承元件在功能上的配合作用,它们可更优地完成相应被赋予的功能或技术任务。此外,通过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其舌状伸入显示屏和触摸面板之间)可最小化或防止视差误差的出现。此外,通过在显示屏显示面和触摸面板的朝向显示面的扁平面之间的小的间距可提高手持设备的鲁棒性或者说抗冲击能力。尤为有利的是,触摸面板和显示屏能够借助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沿垂直于手持设备正面或显示面的方向相对于壳体稳定或者说可靠且传递载荷地被保持。根据本发明的措施的优点还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在触摸面板或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和壳体之间在显示面平面之内的相对运动,从而避免在壳体或者说壳体缺口和触摸面板之间的机械夹紧。此外,可补偿或因此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补偿由注塑引起的或者说由制造技术引起的壳体尺寸公差,所述尺寸公差尤其是可在用于观看显示屏的壳体缺口区域中出现。这在壳体由塑料制成并且以成本优化的注塑法制造时尤为有利。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一种具有较大触屏的较大手持设备,该手持设备也可更好地满足高要求的显示任务。此外,相对薄壁且因此较轻的壳体可由软的或可弹性收缩的并且因此防破碎的材料制成。由此也有利于满足对手持设备的人体工程学和抗摔性的要求。为了补偿壳体在显示屏或触屏边缘区域中由制造和温度引起的翘曲并且为了防止触屏在增大的力作用或冲击作用下变形,根据本发明,在壳体内部中设有相对刚性的型材状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不仅支撑壳体而且也支撑显示屏并且防止它们变形。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结果是:实现了一种在视觉上吸引人并且仍足够鲁棒且相对轻的手持设备。

根据权利要求2的措施也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可很好地补偿或拉平壳体在正面区域中、尤其是在环绕用于观看显示屏的壳体缺口的区段中的可能的翘曲。尤其是当型材状保持元件基于其本身闭合的一件式的形状而足够形状坚硬或者说稳定时,可毫无问题地补偿由注塑引起的直至几毫米的公差或翘曲。相应的尺寸精度主要通过在型材状保持元件、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和相对抗扭且形状稳定的触摸面板以及壳体的环绕壳体缺口延伸的边缘区段之间的配合作用来实现。型材状保持元件的增大的强度始终有利于改善移动手持设备的鲁棒性或者说抗摔性。

根据权利要求3的措施也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实现一种支承元件,该支承元件具有增大的抗扭强度并且因此可毫无问题地补偿由注塑技术制造的壳体部件主要在壳体缺口附近区域中的公差。具有多个单独的条状板条的替代实施方案的优点产生了更加节省材料的优点并且由此可以在制造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时最小化所谓的材料脚料。用于支承元件的金属材料的优点在于,由此即使在较小的材料厚度下也可实现较高的稳定性或者说机械强度,该支承元件能够可靠地吸收作用于触摸面板的力。尤其是由此也可实现构造相对薄壁的支承元件,该支承元件最小化在触摸面板和显示屏显示面之间的视差误差。

根据权利要求4的措施也是符合目的的,因为由此可实现在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和板状触摸面板之间尺寸极精确的相对定位。尤其是与借助所涂覆胶料的粘接相比,可实现更干净且高精度的配置或者说相互连接。根据材料特性或胶带厚度,在此也可以按简单的方式提供一种在板状触摸面板和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之间的减振功能或补偿相对运动的功能。由此也可进一步改善移动手持设备的鲁棒性或者说抗摔性。

通过根据权利要求5的有利措施实现相对刚性、但轻质的型材状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更好地防止显示屏和触摸面板受到例如基于跌落导致的弯曲负荷而损坏。壳体本身及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亦即沿垂直于显示屏显示面的方向非常易弯。此外,可通过相对弯曲刚性的型材状保持元件很好地校正或至少部分拉平相对软的壳体的翘曲,这种翘曲由注塑技术引起并且可能难以避免。因此,总体上可实现一种用于触屏、即用于显示屏和触摸面板的相对刚性的保持框架,其中,手持设备可具有相对软的壳体。

根据权利要求6的措施也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实现一种结构上简单的方案,该方案确保显示屏在平面位置上相对于壳体缺口的可靠定位。尤其是由此可借助结构上简单的装置实现显示屏相对于壳体或者说壳体缺口的稳定且可靠的定位。

根据权利要求7的措施也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手持设备的鲁棒性或者说抗摔性。尤其是由此可很好地防止损坏相对易破碎的显示屏,该显示屏的易破碎性另外可能基于显示屏相对大平面的延伸和易扭转性导致。

根据权利要求8的措施也是有利的。尤其是,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构成尺寸相对精确的基准面,该基准面能够实现尽可能无扭转或无夹紧地保持显示屏。此外,这种尽可能无夹紧或无扭转的支承通过在中间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体减振元件而得以附加地改善。

根据权利要求9的措施也是特别有利的,因为由此可借助紧固螺钉和型材状保持元件很好地补偿或拉平壳体缺口或者说壳体可能的由注塑引起的翘曲。尤其是当型材状保持元件具有相对高的抗弯强度或者说相对高的抗扭强度时,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壳体在用于显示屏的壳体缺口区域中的由注塑引起的翘曲。此外有利的是,由此在保持框架或者说壳体缺口区域中的壳体结构可相对软地构成。由此确保壳体可匹配相对刚性的、拉平的保持框架。因此,出于注塑技术原因不能完全避免的壳体可能的翘曲可被相对无挠性的型材状保持框架最小化。

在根据权利要求10的措施中有利的是,由此可实现平面或者说尽可能平面的壳体正面,在该壳体正面中,壳体表面连续地或者说几乎连续地过渡到触摸面板的触摸表面上。在前膜和触摸面板边缘区域之间的粘合的优点在于,由此可省却在触摸面板和壳体之间的密封元件。当在前膜和触摸面板之间的粘接构造为无中断的液封粘接时尤其如此。

在根据权利要求11的措施中有利的是,所述卷边状冲压部(其可构造为前膜中的凹部或凸部)掩盖制造公差、最小化沿Z方向作用于触摸面板传感膜上的拉力负荷(即将沿垂直于触摸面板输入面方向的拉力负荷分散开)、补偿在打击或其它负荷时的运动和/或确保实现在手持设备正面方面看起来更干净的过渡或者说延伸。此外,通过该凹部或凸部形式的卷边状冲压部尤其是在根据电阻作用原理的触摸面板中保护或视觉掩盖了所谓的“禁区”。该“禁区”主要容纳电工元件、尤其是敷镀通孔、导线连接及类似物,其在机械方面相对敏感并被认为是视觉上不利的。

根据权利要求12的措施也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手持设备的鲁棒性。一个特殊优点也在于,可毫无问题地补偿由塑料制成的壳体和由其他塑料或无机玻璃制成的触摸面板之间由热引起的相对运动。在此特别有利的是,触摸面板主要通过优选环绕地与触摸面板粘合的前膜的定位作用可靠且持久地保持在规定位置上,但避免了触摸面板绝对刚性、易破碎的固定。

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3的措施,保持框架可很好地校正壳体的由注塑引起的翘曲。在型材状保持元件和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之间的距离确保这两个元件可相对运动。通过在平行于显示面或者说触摸面的平面中给出的自由度,基于不同热膨胀系数产生的不同线膨胀不会导致在翘曲或夹紧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通过该距离实现了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的无夹紧定位。在由塑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金属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构成的材料混合物中这尤为有利。

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相对于壳体或者说其壳体缺口的平面定位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4的措施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由此尤其是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和与之耦联的元件(如触摸面板和显示屏)可精确且持久地定位,但相对于周围的壳体缺口浮动地保持。这尤其是涉及在显示面或输入面之内的相对运动。

根据权利要求15的措施也是有利的,因为壳体由此可由塑料制成并且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可由金属制成,且不会基于不同的热膨胀系数而在所述元件之间产生严重的夹紧或翘曲。尤其是由此考虑到了如下情况:在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和壳体塑料之间的约60°温差下鉴于常见的构件尺寸和材料量可能出现直至1.3mm的长度变化或者说长度差,这通过所说明的措施不会引起严重的夹紧或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分别大幅简化的示意性的附图如下:

图1为用于控制用途的移动手持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的看向壳体正面的视图;

图2为移动手持设备壳体根据图1中II-II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用于移动手持设备的触摸面板和显示屏的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4为移动手持设备壳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在用于移动手持设备的触摸面板和显示屏的保持框架区域中的放大细节图;

图6为移动手持设备壳体的另一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指出,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部件使用相同附图标记或相同构件名称,其中,在全部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可以按意义转到具有相同附图标记或相同构件名称的部件上。同样,在说明中选择的位置说明如上面、下面、侧面等涉及直接描述以及所示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到新的位置。此外,所示的和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中的单个特征或特征组合本身是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或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

在图1中示出根据本发明构造的电工手持设备1的一种实施例。这种手持设备1在其大小和重量方面这样确定,使得其能够被移动或携带,以便可由操作人员毫不费力地带到不同使用地点或可简单地移动到变化的使用位置中。这种移动电工手持设备1在此构成工业控制系统、尤其是机器控制系统或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功能部件。手持设备1在此至少用于观察和/或影响工业控制系统或者说相应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或过程。除了操作和观察功能外,该移动手持设备1也可用于为控制过程编程。

手持设备1可通过至少一个数据技术通信接口2与工业控制系统的相对应的数据技术通信接口(未示出)连接。在手持设备1和相对应的工业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技术耦合在此如图1所示那样可有线或无线、尤其是功能技术地实现,这已由现有技术公开。

控制技术的移动手持设备1的壳体3构造成至少两件式或多件式的,如这在图2中示例性所示。壳体3因此包括一个第一壳体部件4和至少一个另外的壳体部件5。这些壳体部件4、5在此在按规定组装的状态下形成空腔,该空腔设置用于容纳多个相应所需的电工或电子器件。优选地,壳体部件4、5由塑料制注塑件构成。第一壳体部件4至少限定壳体3前侧或者说正面6的局部区段。至少一个所述壳体部件4、5构造成壳状的。为此,该壳体部件具有大致板状的基底元件,该基底元件具有在其周向区段上构成的接片或者说一体成形在基底元件上的壁元件。

如另外最好结合图1至6可见,控制技术的移动手持设备1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屏7,该显示屏具有用于受软件控制地显示字符、图形或颜色的显示面8。显示屏7(其可构造为液晶显示器)还用于显示待操作机器的或工业机械手的控制技术状态或者说运行状态。

在结构上给限定显示面8的显示屏7叠加一个用于数据或指令输入的触摸面板9。为了使用户能看到显示屏7的显示内容,该触摸面板9(如本身已知的那样)构造成透明或透视的。触摸面板9在此可根据电阻、压电或电容作用原理来构造并且主要用于传感检测其触敏输入面10内的操作点或操作面并且因此用于检测手动输入或控制指令。显示屏7的显示面8和触摸面板9的输入面10因此层状上下叠置地定位。触摸面板9和位于其下方的显示屏7在此限定所谓的触摸屏。

显示屏7和触摸面板9相对于壳体3正面6中的凹口或者说壳体缺口11被保持。该保持和定位主要通过容纳在壳体内部的保持框架12完成,所述保持框架构造用于维持显示屏7和触摸面板9相对于凹口或者说相对于壳体缺口11的规定位置。尤其是,所述保持框架12防止触屏、尤其是触摸面板9和显示屏7朝向壳体内部方向或朝向壳体底部方向下落或偏移,如这在图2可最好地看到。

根据本发明,用于定位或保持显示屏7和8的所述保持框架12构造成多件式的、尤其是由多个在结构上分开构造的元件组合而成。在此,保持框架12包括型材状保持元件13和在结构上独立构造的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型材状”在此可理解为:保持元件13的横截面具有相似或大致相同的横截面宽度和横截面高度。表述“型材状”在此尤其是可理解为保持元件13的正方形或近似正方形的横截面形状。其高度和宽度之比可介于1:1至4:1之间。与此相对,这样构造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使得其横截面宽度和横截面高度大大不同,从而产生相对扁平的横截面形状。因此,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的横截面宽度是其横截面高度的多倍。换言之,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的宽度和高度比值大于4,该比值尤其是可介于5至40之间的范围中。因此,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可理解为板条状元件,而保持元件13可理解为型材体,该型材体具有大致相同或相似的横截面尺寸并且因此可在其横截面内具有相似的抗弯强度。因此,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关于平行于其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平面比在平行于其高度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明显较高的抗弯强度。

在此重要的是,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的垂直于显示屏7显示面8测得的高度或者说厚度仅是型材状保持元件13的同样垂直于显示面8测得的高度的一小部分、尤其是小于50%。

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平行于显示屏7的显示面8定向。也就是说,支承元件14的两个扁平面15、15'平行于显示面8和因此也平行于触摸面板9的输入面10延伸。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在此舌状伸入显示屏7和触摸面板9之间。因此,显示屏7和触摸面板9大约以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的厚度或高度彼此间隔开。在此,这样设计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的舌状伸入显示屏7和触摸面板9之间的区段,使得该支承元件借助第一扁平面15保持触摸面板9。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借助相对置的、壳体内部的扁平面15'同时支撑显示屏7,如这最好在图2或图6中可见。

同时,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的从显示屏7和触摸面板9的周向边缘16伸出的区段17借助型材状保持元件13这样定位地保持,使得确保防止触摸面板9朝向壳体内部空间方向或朝向壳体底部方向偏移。

在此符合目的的是,型材状保持元件13构造为一件式的、本身闭合、尤其是环状构造的注塑件。该注塑件的周向延伸在此可大致相应于壳体缺口11的周向轮廓。尤其是,所述保持元件内部净宽可大约相应于壳体缺口11的净尺寸。尤其是当壳体结构在保持框架12区域中构造得相对软或挠性时,这能够尤为有利。由此,尤其是可实现:壳体3可以匹配于相对刚性且平面或者说平坦的保持框架12、即尤其是可以匹配于其型材状保持元件13。因此,可最小化或减少出于注塑技术原因而不能完全避免的壳体3的实体翘曲。由此,尤其是提高了在保持框架12和壳体缺口11之间的重叠区域中的配合精度或尺寸精度。这主要在保持元件13或者说整体的保持框架12的形状稳定性相对高时如此。在此,该比较涉及壳体3在其壳体缺口11附近区域中的形状稳定性或者涉及环绕壳体缺口11的壳体接片。

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优选由金属、尤其是由轻金属制成。例如支承元件14可包含铝、镁或由轻金属材料组成的组合。由金属或轻合金制成的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之所以是特别适合的,是因为由此即使在小的材料厚度或小的板条厚度时也可实现相对高的强度或刚度。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由一件式的、至少近似矩形的金属板制成,该金属板的中央区域被挖空或被切去,以便能够看到显示屏7的显示面8。在此情况下,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垂直于显示面8看构造成框状或者说矩形的。代替这种如在图3中以实线示出的构造成相框状的支承元件14,也可设有如在图3中以虚线示出的多个矩形彼此排列的金属板条18、19。重要的是,框状构造的支承元件14具有一个中央矩形贯通部,其大小大约相应于显示屏7显示面8的大小。

手持设备1通过相对大的触屏、即通过相对大面积的显示屏7和触摸面板9良好地适合用于在大型工业设备的维护工作过程中进行详细显示。通常,触屏具有超过“6”的对角线,触屏也可占据壳体3正面6面积的50%以上。壳体3正面6的面积在此可具有纸张尺寸标准DIN A5至A4的面积尺寸并且也可更大。

如最好从图4和6可见,触摸面板9可在其外侧的、界定触敏输入面10的边缘区域中借助双面胶带20至少区段地与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连接。尤其是,该双面胶带20确保在触摸面板9和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之间的材料结合连接。这种胶带20可设有浆状粘合剂层,尽管原则上也可想到借助这种粘合剂层的粘合连接。

如最好从图2和6可见,符合目的的可以是,型材状保持元件13具有一个或多个至少大致垂直于显示屏7显示面8延伸的壁接片21、21',所述壁接片在沿垂直于显示屏7显示面8方向的挠曲方面提高了型材状保持元件13的刚度,和/或所述壁接片提高了型材状保持元件13的抗扭强度。按照实例,型材状保持元件13在横截面中构造成U形的,在此也可设置L形、矩形或三角形的横截面轮廓并且因此限定所述至少一个壁接片21、21'。

根据一种符合目的的实施方式,显示屏7可借助在型材状保持元件13上的至少一个壁接片21确保防止平行于该显示屏的显示面8的移动,如这最好从图4和6可见。尤其是可为此在型材状保持元件13上设置至少一个至少大致垂直于显示屏7显示面8延伸的壁接片21。显示屏7的侧面或者说壁面在此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壁接片21确保防止不希望的移动。根据一种符合目的的措施,显示屏7在中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减振元件22的情况下支撑靠到型材状保持元件13的壁接片21上。替代于此或与此结合地可规定,显示屏7在中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减振元件23的情况下传递载荷地支撑在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上,如这也最好可由图4和6看到。

如最好由图2可见,在结构和整体设计方面符合目的的是,型材状保持元件13借助多个分布在其周缘上的紧固螺钉24与第一壳体部件4连接,所述紧固螺钉锚固于第一壳体部件4上的垂直于显示面8定向的螺纹孔25中。由此,保持元件13尤其是与限定正面6的第一壳体部件4螺纹连接或可螺纹连接。所述多个螺纹孔25在此构造在第一壳体部件4的朝向壳体内部的内侧上。

如最好从图4和6可见,手持设备1可具有前膜26。该前膜26一方面与第一壳体部件4的正面6粘合。尤其是,前膜26从第一壳体部件4的塑料出发(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与所述塑料粘合)延伸经过在第一壳体部件4和触摸面板9之间的过渡区段27。前膜26尤其是越过该过渡区段27。同时,前膜26在触摸面板9的边缘区域28上与触摸面板9粘合。在触摸面板9的周向侧边缘区域28中的粘合在此优选无空隙或者说连续地进行,以确保在观察面或者说输入面10和壳体内部之间的密封。前膜26在边缘区域28的区域中(亦即直接在触摸面板9上)的厚度29优选小于1.0mm、尤其是小于约0.2mm。由此可实现尽可能平坦或平面的壳体正面、尤其是手持设备1上相对连续的操作正面。这有利于抗污性、易清洁性、显示屏7的可见性以及手持设备1的视觉外观。

在与壳体3的重叠区段中,所述前膜26可构成所谓的膜键盘30或者说过渡到膜键盘30中,所述膜键盘30包括至少一个以例如按键形式的机电开关或操作元件30',其优选提供触觉操作反馈。

根据一种符合目的的实施方式规定,前膜26在过渡区段27的区域中、优选直接与过渡区段27重合地具有卷边状冲压部31。前膜26中的该冲压部31或者说卷边在此可构造为前膜26材料的凹部或凸部。根据图4的显示,该卷边状冲压部31通过前膜26关于前膜26的周围表面的凸部限定。该轮廓化或卷边状冲压部31用于补偿或允许相对运动、用于补偿在触摸面板9和壳体部件4之间过渡区段27中的公差、和/或用于视觉分界手持设备1的不同面或局部区段。

与壳体部件4和触摸面板9粘合的前膜26的另一任务在于,前膜26在与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的配合作用下确保防止触摸面板9在显示面8或输入面10平面中的不希望的移动。尤其是,前膜26在出现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显示面8的平面延伸的朝向壳体3的冲击负荷时弹性收缩和复位地保持触摸面板9。因此,触摸面板9也通过与前膜26的粘合相对于壳体缺口11定位地保持。

在此也符合目的的是,如图6示意性所示,型材状保持元件13在安装状态下与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间隔开小于0.2mm、尤其是小于0.1mm、优选约0.05mm的距离32。由此,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的从显示屏7或触摸面板9伸出的区段17相对于壳体3或者说壳体部件4相对无夹紧地被定位。由此,可以有利的方式更好地补偿在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和壳体3之间关于显示屏7显示面8的平面或关于输入面10的平面由温度引起的线膨胀或尺寸变化,且不会出现相互机械夹紧、结构翘曲和可能由此产生的扭转。

如最好由图3可见,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可包括至少一个贯通部33、34,所述贯通部33、34分别被螺纹孔25(图2)贯穿。相应螺纹孔25在此设置用于锚固用于型材状保持元件13的紧固螺钉24。根据图3的显示,符合目的的是,所述至少一个贯通部33、34构造为长孔或这样确定其尺寸,使得可补偿在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和壳体3之间在显示屏7显示面8平面中由温度引起的热膨胀和相对移动。如最好结合图3和4可见,例如框状的支承元件14通过至少两个螺纹孔25和与之相对应的贯通部33、34这样相对于壳体缺口11定位,使得防止不希望的偏移或位置移动,但能够通过这些贯通部33、34补偿在扁平型材状支承元件14和壳体3之间由温度引起的不同热膨胀。

在具体的说明中的对数值范围的全部说明应被这样理解,即,这些数值范围一同包括任意的和所有的部分范围,例如1至10的说明应被这样理解为一同包括由下限1和上限10出发的全部的部分范围,亦即,以下限1或以上开始的并且在上限10或以下处结束的全部部分范围,例如1至1.7、或者3.2至8.1或者5.5至10。

各实施例示出了移动手持设备1的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其中这里应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本发明的特别示出的实施变型方案,而是各单个实施变型方案相互间的不同组合也是可能的,并且这些变型可能性基于通过本发明对技术手段的教导而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之内。因此,所有通过所示或所述实施变型方案的各个细节的组合而可行的可想到的实施变型方案都一同被保护范围所包括。

出于条理性的原因,最后要指出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手持设备的结构,部分未按比例尺地和/或放大地和/或缩小地示出了所述手持设备或其组成部分。

所述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方案所基于的任务可由说明书中得出。

尤其是图1至6中所示各个实施方式可以构成独立的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技术方案。与此有关的根据本发明的任务和解决方案可从所述附图的详细说明中得出。

附图标记列表

1 手持设备

2 通信接口

3 壳体

4 壳体部件

5 壳体部件

6 正面

7 显示屏

8 显示面

9 触摸面板

10 输入面

11 壳体缺口

12 保持框架

13 保持元件

14 支承元件

15、15' 扁平面

16 周向边缘

17 区段

18 板条

19 板条

20 胶带

21、21' 壁接片

22 减振元件

23 减振元件

24 紧固螺钉

25 螺纹孔

26 前膜

27 过渡区段

28 边缘区域

29 厚度

30 膜键盘

30' 操作元件

31 冲压部

32 距离

33 贯通部

34 贯通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