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0845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高考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考生必须通过志愿填报这一环节来选择报考院校。

传统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为考生依据各省(市)考试院发放的高考指南手册,通过翻阅指南手册查找历年录取分数与自己考试分数接近的院校及其相关专业,据此进行院校及专业的选择。

但是,尤其在高校数量日益增多、专业日益繁杂的今天,作为刚高中毕业的考生往往很难对高校、专业有正确、全面的了解,考生和家长在海量分散的各类高考信息指导下形成一套或若干套志愿方案,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未提供相关技术方案,以客观地评估一套或多套高考志愿方案的合理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方法,其包括:

评估高考志愿中每个报考院校和报考专业填报的完整性;

评估每个报考院校、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每个报考院校对应的报考专业的合理性。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确定评估的最小评估单元,所述最小评估单元包括报考院校以及对应的报考专业。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评估高考志愿中每个报考院校和报考专业填报的完整性包括:判断高考志愿中报考院校和报考专业的数量是否合理,以评估完整性。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评估每个报考院校的合理性包括:获取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以及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位次;根据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以及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位次,评估每个报考院校的合理性。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评估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的合理性包括:

获取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位次;根据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位次,评估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的合理性。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位次包括:预估的最低录取位次/预估的平均录取位次。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根据报考院校在考生生源地历年的录取位次计算报考院校历年的录取难度系数;根据报考院校历年的录取难度系数预估最低录取位次/预估的平均录取位次。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根据报考院校在考生生源地历年的录取位次计算报考院校历年的录取难度系数包括:根据报考院校在考生生源地历年的最低录取位次和/或平均录取位次计算报考院校历年的录取难度系数。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根据报考院校在考生生源地历年的最低录取位次和/或平均录取位次计算报考院校历年的录取难度系数包括:根据报考院校在考生生源地历年的最低录取位次和历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计算报考院校历年的最低录取难度系数;和/或根据报考院校在考生生源地历年的平均录取位次和历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计算报考院校历年的平均录取难度系数。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根据报考院校历年的最低录取难度系数以及考生生源地当前年度参加高考的人数,预估当前年度报考院校录取的最低位次;和/或,根据报考院校历年的平均录取难度系数以及考生生源地当前年度参加高考的人数,预估报考院校录取的平均位次。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评估每个报考院校的合理性包括:获取考生在当前年度的分数以及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概率;根据考生在当前年度的分数以及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概率,评估每个报考院校的合理性。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评估报考院校的合理性包括:

根据历年的最低录取分数差额以及平均录取分数差额,生成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以及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

根据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以及考生在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计算对应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录取概率;

获取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概率;根据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概率,评估报考院校的合理性。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预估每个报考院校对应的报考专业的合理性包括:

获取每个报考院校对应报考专业的热门程度和/或历年录取线差;根据报考专业热门程度和/或历年录取线差,评估每个报考院校对应的报考专业的合理性。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评估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的合理性包括:

根据历年的最低录取分数差额以及平均录取分数差额,生成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以及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

根据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以及考生在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计算对应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录取概率。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根据高考志愿中报考院校的录取批次顺序以及对应报考院校的录取概率大小,评估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的合理性。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报考院校历年的最低录取分数、平均录取分数以及批次线;分别计算历年的最低录取分数、平均录取分数与及批次线的差值,获得历年的最低录取分数差额以及平均录取分数差额。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考生在当前报考年度的考试分数确定当前报考年度考生可被录取的批次线;根据获取考生在当前报考年度的考试分数与当前报考年度的批次线,计算考生在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前报考年度的批次线包括预估的当前报考年度的批次线或者实际公布的当前报考年度的批次线。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根据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以及考生在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计算对应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录取概率包括:

如果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小于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则预估的录取概率为第一录取概率值;

如果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等于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则预估的录取概率为第二录取概率值;

如果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大于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而小于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则根据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与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的差值、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与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的差值计算第三录取概率;

如果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等于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则预估的录取概率为第四录取概率;

如果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大于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则预估的录取概率 为第五录取概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装置,其包括:

第一评估单元,用于评估高考志愿中每个报考院校和报考专业填报的完整性;

第二评估单元,用于评估每个报考院校、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每个报考院校对应的报考专业的合理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评估高考志愿中每个报考院校和报考专业填报的完整性;再根据录取批次或者录取分数等方式评估每个报考院校、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每个报考院校对应的报考专业的合理性,从而实现了对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可以包括:

s101、评估高考志愿中每个报考院校和报考专业填报的完整性;

本实施例中,步骤s101中可以包括首先确定评估的最小评估单元,所述最小评估单元包括报考院校以及对应的报考专业。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评估的最小评估单元也可以为一单独的步骤,在步骤s101之前执行。

本实施例中,判断高考志愿中报考院校和报考专业的数量是否合理,以评估完整性。比如平台提供的高考志愿填报选项中,理论上需要填报6所报考院校,每个报考院校对应有6个报考专业。首先判断是否填报了6所高考院校,则两种结果:满足6所高考院校,评估出填报高考院校数量合理;或者少于6所高考院校,评估出填报高考院校数量不合理。其次判断每已填报的院校是否填报对应6个报考专业,如果报考院校在考生生源地有招生计划的专业至少为6个时,判断是否报考了6个专业;如果报考院校在考生生源地有招生计划的专业少于6个时,判断是否填报了招生计划中的所有专业,本阶段也会评估出填报每个填报院校的专业数量是否合理的结果。只有填报高考院校数量和每个高考院校对应填报的专业数量同时合理,才能满足s101中完整性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平台中保存了常用的高考志愿模板,对应于不同地区的特定要求,比如上海地区,在第一批次通常需要填报4个高校以及若干个报考专业,则与上述判断过程类似,通过确定是否填报了4所高校等方式来确定第一批次志愿是否完整。

s102、根据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位次评估每个报考院校 的合理性。

本实施例中,在评估每个报考院校的合理性时,可以通过获取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以及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位次;再根据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以及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位次,评估考生填报每个报考院校的合理性。本实施例中,由于考生当前年度的分数可以是高考后实际公布的,也可以是预估的比如参加模拟考试的分数,通过对生源地所有考生进行基于分数的排名,即可获得每一考生在当前年度的排名位次,详细请参见下面具体实施例解释。

具体地,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位次包括:预估的最低录取位次和/或预估的平均录取位次。即根据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以及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的最低录取位次评估每个报考院校的合理性,和/或根据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以及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的平均录取位次评估每个报考院校的合理性。

优选地,为了提高预估的准确性,根据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预估的最低录取位次和预估的平均录取位次来进行每个报考院校的合理性判断。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报考院校在考生生源地历年的录取位次计算报考院校历年的录取难度系数;根据报考院校历年的录取难度系数预估当前年度的最低录取位次/预估的平均录取位次。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根据报考院校在考生生源地历年的最低录取位次和/或平均录取位次计算报考院校历年的录取难度系数。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可以根据报考院校在考生生源地历年的最低录取位次和/或平均录取位次计算报考院校历年的录取难度系数包括:根据报考院校在考生生源地历年的最低录取位次和历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计算报考院校历年的最低录取难度系数;和/或根据报考院校在考生生源地历年的平均录取位次和历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计算报考院校历年的平均录取难度系数。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根据报考院校历年的最低录取难度系数以及考生生源地当前年度参加高考的人数,预估当前年度报考院校录取的最低位次;和/或,根据报考院校历年的平均录取难度系数以及考生生源地当前年度参加高考的人数,预估报考院校录取的平均位次。

具体地,根据报考院校历年的最低录取难度系数加权平均获得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最低录取难度系数,根据当前年度的最低录取难度系数以及考生生源地当前年度参加高考的人数,预估当前年度报考院校录取的最低位次;和/或,根据报考院校历年的平均录取难度系数加权平均获得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平均录取难度系数,以及考生生源地当前年度参加高考的人数,预估报考院校录取的平均位次。

下面将列举一具体实例进行说明,比如2016年某考生a参加高考,在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选择高考院校。以2013/2014/2015年这三年的高考录取的历史数据来预估2016年的录取难度系数,根据该预估的2016年的录取难度系数来推荐高考院校。

假如:l为今年预估院校录取的最低位次,t为今年该地区高考人数;

l1为2015年具体高考院校w最低位次,t1为2015年该地区高考人数;

l2为2014年具体高考院校w最低位次,t2为2014年该地区高考人数;

l3为2013年具体高考院校w最低位次,t3为2013年该地区高考人数;

s11表示2015年具体高考院校w的最低录取难度系数,权重0.5;s11=l1/t1;

s12表示2014年具体高考院校w的最低录取难度系数,权重0.25;s12=l2/t2;

s13表示2013年具体高考院校w的最低录取难度系数,权重0.25;s13=l3/t2。

根据上述s11-s13,预估该院校w在当前年度的最低录取难度系数s:s1=s11*0.5+s12*0.25+s13*0.25。

同理,r为今年预估院校平均位次,t为今年该地区高考人数;

r1为2015年具体高考院校w平均位次,t1为2015年该地区高考人数;

r2为2014年具体高考院校w平均位次,t2为2014年该地区高考人数;

r3为2013年具体高考院校w平均位次,t3为2013年该地区高考人数;

s21表示2015年具体高考院校w的平均录取难度系数,权重0.5;s21=r1/t1;

s22表示2014年具体高考院校w的平均录取难度系数,权重0.25;s22=r2/t2;

s23表示2013年具体高考院校w的平均录取难度系数,权重0.2,

s23=r3/t2。

根据上述s21-s23,预估该院校w在当前年度的平均录取难度系数s2:s2=s21*0.5+s22*0.25+s23*0.25。

综上,2016年预估该具体高考院校w的录取的最低位次l=t*s1;2016年预估该具体高考院校w的录取的平均位次r=t*s2。

本实施中,考生当前年度的分数可以是高考后实际公布的,也可以是预估的比如参加模拟考试的分数,通过对生源地所有考生进行基于分数的排名,即可获得每一考生在当前年度的排名位次,详细请参见下面具体实施例解释。

比如只要满足如下准则之一即判定为合理:

l<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l+l*(招生计划/高考人数),需谨慎志愿;

r<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l,可冲击志愿;

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r,稳妥志愿;

或者只要满足如下准则之一即判定为合理:

r<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l,可冲击志愿;

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r,稳妥志愿;

或者只要满足如下准则之一即判定为合理:

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r,稳妥志愿;

其中:l为当前年度预估的最低录取位次,r为当前年度预估院校平均录 取位次。招生计划与高考人数的比作为修正因子可以通过,也可以根据对大量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一经验值,比如固定为20%、30%等特定数值。

另外,如果只有当前年度预估的最低录取位次l,则如果满足l<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l+l*(招生计划/高考人数),则判定为报考院校合理。

如果只有当前年度预估院校平均录取位次r,则只要满足r<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或者考生在当前年度的位次≤r,则判定为报考院校合理。

对于通过位次来判断合理性可以适用于当前年度的批次线公布后,使用真实的批次线即可获得考生在当前年度的排名;如果没有真实的批次线,可以使用预估的批次线来预估考生在当前年度的排名。

s103、评估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每个报考院校对应的报考专业的合理性。

本实施例中,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的合理性可以通过预估出的各报考院校在同一标准下当前年度录取位次的排列先后进行判定,比如高考志愿中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预估各报考院校当前年度的录取位次,例如最低录取位次,相邻且排列在后的报考院校的最低位次需与前者预估的最低位次满足设定的差值,比如相差20%的位次。例如a学校和b学校为先后填写的相邻报考院校,b学校最低位次≥a学校最低位次*20%。该预估的当前年度的录取位次的标准可以是各报考院校的最低录取位次,也可以是平均录取位次。

本实施例中,每个报考院校对应的报考专业的合理性可以包括:

获取每个报考院校对应报考专业的热门程度和/或历年录取线差;根据报考专业热门程度和/或历年录取线差,评估每个报考院校对应的报考专业的合理性。具体地,报考院校中的第一报考专业为例,比如当考生的线差≥该院校该专业历年录取线差平均值时,认为报考专业合理;反之,不合理;当专业志愿中至少包含一个非热门专业时,认为报考志愿合理,反之,不合理。热门专业可以为连续若干年比如三年,第一志愿的报考专业报名数大于实际 录取数的专业,或者社会工作需求中需求较为旺盛的专业,或者搜索引擎或者互联网社交平台中搜索率比较高的专业。

由于第一批次志愿对位次更为敏感,所以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可主要应用于对第一批次志愿合理性评估。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并不代表上述实施例一只适用于第一批次志愿,也可以使用第二批次、第三批次志愿合理性的评估,详细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101-s103之间并无严格的时序关系,也可以并行执行,还可以先执行s103、在执行s102,最后执行s10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可以包括:

s201、评估高考志愿中每个报考院校和报考专业填报的完整性;

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步骤s201中可以包括首先确定评估的最小评估单元,所述最小评估单元包括报考院校以及对应的报考专业。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评估的最小评估单元也可以为一单独的步骤,在步骤s201之前执行。

本实施例中,判断高考志愿中报考院校和报考专业的数量是否合理详细请参见上述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s202、根据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概率评估每个报考院校的合理性。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步骤s202可以包括:获取考生在当前年度的分数以及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概率;根据考生在当前年度的分数以及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概率,评估每个报考院校的合理性。考生在当前年度的分数可以有考生直接在平台中输入。而每个报考院校在当 前年度的预估录取概率下述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步骤s202可以具体包括:

步骤s212、根据历年的最低录取分数差额以及平均录取分数差额,生成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以及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

历年的最低录取分数差额可以通过当年的最低录取分数与当年的批次线进行差值运算获得。历年的平均录取分数差可以通过当年的平均录取分数与当前的批次线进行差值运算获得。

步骤s222、根据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以及考生在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计算对应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录取概率;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考生在当前报考年度的考试分数与当前报考年度的批次线进行差值运算,计算考生在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

步骤s232、根据高考志愿中报考院校的录取批次顺序以及对应报考院校的录取概率大小,评估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的合理性。

本实施例中,步骤s232的录取批次顺序一般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则整体上来看,从第一批到第三批报考院校的录取概率如果呈递增趋势,则判定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具有合理性;否则不具有合理性。

或者,也可以设定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的录取概率差,如果前后两个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的录取概率差不小于设定的录取概率差,则判定为合理,否则判定为不合理。

或者也可以设定多层梯度差,比如有6个报告院校,分成三个梯度,第一梯度有两所学校,第二梯度有三所学校,第三梯度有一所学校,只要这三个梯度中报告院校的录取概率整体呈递增趋势,而每个梯度中任一报告院校的录取概率位于设定的录取概率范围内即可。

本实施例中,步骤s212可以包括:

s2121、获取报考院校历年的最低录取分数、平均录取分数以及批次线;

s2122、分别计算历年的最低录取分数、平均录取分数与及批次线的差值,获得历年的最低录取分数差额以及平均录取分数差额。

本实施例中,步骤s222还可以包括:

s2221、获取考生在当前报考年度的考试分数确定当前报考年度考生可被录取的批次线;

s2222、根据获取考生在当前报考年度的考试分数与当前报考年度的批次线,计算考生在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2121-s2122可以在步骤s212之前执行,或者不包括在步骤s212中。上述步骤s2221-s2222可以在步骤s222之前执行,或者不包括在步骤s212中,步骤s2121-s2122、步骤s2221-s2222之间并无严格的前后顺序关系。

本实施例中,步骤s222中根据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以及考生在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计算对应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录取概率可以具体包括:

如果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小于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则预估的录取概率为第一录取概率值;此种情况来说,考生被录取的难度较大,第一录取概率值可以赋一固定值,比如小于50%的任何一个数值;

如果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等于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则预估的录取概率为第二录取概率值;此种情况,考生被录取的难度居中,第二录取概率值可以赋一固定值,比如为50%。

如果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大于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而小于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则根据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与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的差值、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与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的差值计算第三录取概率;此种情况,考生被录取的难度可以实时计算出。

其中,参数a、b为调整因子,可以根据对历史录取概率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对于考生来说,被报考院校录取和未录取的分界线一般在50%,a、b可以均取值为50%,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调整a、b的数值。

如果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等于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则预估的录取概率为第四录取概率;此种情况,考生被录取的难度较小,第四录取概率可以赋一较大的固定值,比如90%;

如果当前报考年度的线差大于均年平均录取分数差额则预估的录取概率为第五录取概率。此种情况,考生被录取的难度非常小,第五录取概率可以赋一更大的固定值,比如100%。

在判断报考院校的合理性时,只要计算出的录取概率大于等于50%即判定合理;或者只要计算出的录取概率大于等于60%(甚至更大)即判定合理,等等,即预先设定一个安全录取概率(50%或60%......),只要计算出的录取概率不小于该安全录取概率即判定报考院校合理。

本实施例中,当前报考年度的批次线包括预估的当前报考年度的批次线或者实际公布的当前报考年度的批次线。

预估的当前报考年度的批次线可以参照预估的当前报考年度的最低录取分数或者平均录取分数,比如为历年(前三年)最低录取分的平均值,或者平均录取分数的平均值,或者历年(前三年)最低录取分的平均值与平均录取分数的平均值的加权平均等。

s203、评估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每个报考院校对应的报考专业的合理性。本实施例中,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的合理性可以通过预估出的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录取概率进行判定,比如高考志愿中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按照批次从前到后,预估的当前年度的录取概率以此增加和/或相邻之间满足设定的差值,比如相差10%。

本实施例中,每个报考院校对应的报考专业的合理性可以包括:

获取每个报考院校对应报考专业的热门程度和/或历年录取线差;根据报考专业热门程度和/或历年录取线差,包括历年最低分数差额的平均值、平均分数差额的平均值,即上述平均录取分数差额与均年最低录取分数差额或者,评估每个报考院校对应的报考专业的合理性。具体地,一报考院校中的第一报考专业为例,比如当考生的线差≥该院校该专业历年录取线差平均值时,认为报考专业合理;反之,不合理;当专业志愿中至少包含一个非热门专业时,认为报考志愿合理,反之,不合理。热门专业可以为连续若干年比如三年,第一志愿的报考专业报名数大于实际录取数的专业,或者社会工作需求中需求较为旺盛的专业,或者搜索引擎或者互联网社交平台中搜索率比较高的专业。

本实施例优选适用于对分数更为敏感的第二批次、第三批次志愿的评估,但是,也可以适用于第一批次志愿的评估。

如果高考志愿中同时包括了第一批次志愿、第二批次志愿、第三批次志愿......,则逐一对每一批次志愿中的每个报考院校及报考专业的数量执行图1或图2的上述过程,以最终高考志愿的合理性评估。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在互联网搭建一平台实现,考生在平台中输入其当前年度的考试分数以及报考志愿,通过执行上述方案从而判断报考志愿的合理性。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可以包括:

第一评估单元301,用于评估高考志愿中每个报考院校和报考专业填报的完整性;

第二评估单元302,用于评估每个报考院校、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每个报考院校对应的报考专业的合理性。

第一评估单元301、第二评估单元302可以进一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的某一具体的或者进一步地或者优选地的步骤。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可以包括:

第一评估单元301,用于评估高考志愿中每个报考院校和报考专业填报的完整性;

第二评估单元302,用于评估每个报考院校、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每个报考院校对应的报考专业的合理性。

第一评估单元301、第二评估单元302可以进一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的某一具体的或者进一步地或者优选地的步骤。

与上述实施例三不同的是,还可以包括:

录取位次预估单元303,用于获取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位次,以根据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位次,评估报考院校以及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的合理性。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高考志愿合理性的评估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可以包括:

第一评估单元301,用于评估高考志愿中每个报考院校和报考专业填报的完整性;

第二评估单元302,用于评估每个报考院校、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每个报考院校对应的报考专业的合理性。

第一评估单元301、第二评估单元302可以进一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的某一具体的或者进一步地或者优选地的步骤。

与上述实施例三不同的是,还可以包括:

录取概率预估单元304,用于获取考生在当前年度的分数以及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概率,以根据考生在当前年度的分数以及每个报考院校在当前年度的预估录取概率,评估每个报考院校的合理性;以及根据高考志愿中报考院校的录取批次顺序以及对应报考院校的录取概率大小,评估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各报考院校填写的先后顺序的合理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无须创造性劳动,在上述图3-图5的基础上,根据图1-图2方法步骤具体地,或者优选地,或者进一步地执行步骤也可以继续增加对应的功能单元,每个功能单元还可以根据执行的步骤划分为具体的子功能单元详细不再附图赘述。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 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