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整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90216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大容量usim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调整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的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客户对产品功能的要求也随之不断的增长,应用场景和应用目的也不断的更新,使得产品技术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存储器作为数据存储的载体,已经是设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只有唯一的一个存储空间已经无法满足管理、安全等需求,配置出更多的、具有不同作用的存储空间才能适应新产品的要求。

大容量usim可以作为海量存储设备,同时也可以作为ccid(usbchip/smartcardinterfacedevices-usb芯片智能卡接口设备)设备,这种特性可以实现主机对海量存储空间的动态管理,从而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或应用场景,配置出满足要求的一个或多个海量存储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动态调整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的系统及方法,从而使得大容量usim可以调整为不同的配置,为适应不同的应用要求提供解决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调整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系统,包括主机工作平台、大容量usim、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空间、usb逻辑通道,其中,所述大容量usim内置大容量usim内嵌操作系统,该大容量usim内嵌操作系统控制操作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空间,将其分配为多个海量存储分区;所述usb逻辑通道分为usbccid设备通讯通道和usb海量存储设备通讯通道;所述主机工作平台通过usb与大容量usim进行通讯,在大容量usim被识别为复合设备后,通过usb逻辑通道进行数据交互。

优选地,所述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系统中,主机工作平台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

优选地,所述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系统中,大容量usim为ccid复合设备(usbchip/smartcardinterfacedevices,usb芯片智能卡接口设备),并具有多个存储器分区的usb海量存储功能。

优选地,所述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系统中,大容量usim是usb复合设备,作为从设备被识别为ccid复合设备和具有多个存储器分区的usb海量存储设备。

优选地,所述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系统中,大容量usim内嵌操作系统用以调度大容量usim硬件资源完成usb通讯、数据存储、数据运算和物理空间重划分等应用功能。

优选地,所述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系统中,主机工作平台可通过usb接口与大容量usim进行通讯,作为主设备可识别大容量usim为一个ccid和具有多个海量存储器分区的usb海量存储的复合设备。

优选地,所述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系统中,主机工作平台主动卸载存储分区,并在识别海量存储设备后,将给各个存储分区分配标识,并加入到主机工作平台的外设列表中。

优选地,所述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系统中,工作平台主动卸载存储分区时,将各存储分区的标识从主机的外设列表中删除,并停止与海量存储设备进行通讯,用户界面上的存储区符号消失。

优选地,所述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系统中,主机工作平台向大容量usim所发送的私有指令,大容量usim作为一个ccid设备与主机保持通讯,主机工作平台与大容量usim之间通过约定好的私有命令进行交互,实现主机对大容量usim的控制。

优选地,所述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系统中,主机工作平台主动通讯去获取各个存储器分区的容量,并向大容量usim发起海量存储设备的识别请求,获知大容量usim作为海量存储设备时的通讯能力、存储区个数和各存储区大小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主机工作平台将在用户交互界面上显示出新挂载的海量存储设备的各个分区及其空间大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动态调整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的方法,由大容量usim内嵌操作系统和主机工作平台协同完成,其具体步骤如下:

(1)复合设备识别阶段,实施方法如下:

1)大容量usim与主机工作平台的usb接口连接后,被主机识别为复合设备;

2)成功识别为复合设备后,主机工作平台将与大容量usim建立ccid通讯通道;

3)同时主机工作平台也将识别大容量usim为一个海量存储设备;

4)主机工作平台通过ccid通道对大容量usim进行命令控制,也可以通过massstorage(海量存储设备)通讯访问海量存储空间;

(2)海量存储设备卸载阶段,实施方法如下:

1)大容量usim与主机工作平台的usb接口连接后,被主机识别为一个复合设备;

2)一旦成功识别,主机工作平台将与大容量usim建立ccid通讯通道;

3)同时主机工作平台也将识别大容量usim为一个海量存储设备;

4)此时,主机工作平台可通过ccid通道对大容量usim进行命令控制,也可以通过massstorage(海量存储设备)通讯访问海量存储空间;

(3)ccid交互配置阶段,实施方法如下:

1)虽然海量存储设备已被卸载,但是大容量usim的作为ccid设备,与主机工作平台依然保持通讯;

2)主机工作平台通过ccid通道,向大容量usim发送重新划分存储空间的私有命令;

3)大容量usim内嵌操作系统,可以对固定大小的物理存储空间进行逻辑上的重新划分,当接收到相关的私有命令时触发这些操作;

4)大容量usim完成存储空间的划分调整后,将对主机工作平台之前发送的私有命令进行响应,来通知主机工作平台可随时重新挂载海量存储设备;

(4)海量存储设备重新识别阶段,实施方法如下:

1)主机工作平台重新与大容量usim进行海量存储设备识别的通讯;

2)大容量usim被主机工作平台成功识别为海量存储设备后,会将重新划分的海量存储分区的个数和各分区新的空间大小通知主机;

3)主机工作平台根据大容量usim提供的海量存储分区信息,挂载各分区并显示其存储能力;

(5)海量存储分区生效阶段,实施方法如下:

1)此时,大容量usim的海量存储分区虽然已经成功挂载并显示出来,但并未进行格式化,还无法进行访问;

2)主机工作平台通过对大容量usim的各个海量存储分区进行格式化操作,来启用这些存储分区;

3)一旦完成格式化操作,主机工作平台即可对各个存储分区进行访问,完成读、写等操作。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动态调整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的系统以及上述五个实施阶段,实现了海量存储分区容量动态调整的功能,所获得的有益效果是,作为具有海量存储空间设备,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而且无须厂商回收重新配置产品,通过主机工作平台的配合,就能够完成动态调整,为产品的平台化提供了基础保障,增加了产品的灵活性,扩展了应用的功能,同时也节省了相应的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的大容量usim的复合设备识别和海量存储设备卸载阶段的交互过程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的大容量usim的ccid交互配置阶段的交互过程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的大容量usim的海量存储设备重新识别和海量存储分区生效阶段的交互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系统结构图;该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容量系统包括主机工作平台11;大容量usim12;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空间13;usb逻辑通道14;大容量usim内嵌操作系统15;海量存储空间内的多个海量存储分区16;usbccid设备通讯逻辑通道17;usb海量存储设备通讯逻辑通道18;其中大容量usim12内置内嵌操作系统15,该操作系统可以访问、控制大容量usim内的海量存储空间13,并将其分配为多个海量存储分区16;主机工作平台11与大容量usim12通过usb逻辑通道14接口进行通讯,在被成功识别为一个usb复合设备后,大容量usim12便可通过usbccid设备通讯逻辑通道17和海量存储设备通讯逻辑通道18,分别完成不同的数据交互。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的大容量usim的复合设备识别和海量存储设备卸载阶段的交互过程图;首先,进行大容量usim复合设备识别和主动卸载阶段;当大容量usim将其usb接口与主机工作平台进行连接后,主机工作平台对大容量usim开始进行识别阶段的数据交互;通过这一阶段的数据交互,主机工作平台获知大容量usim是usb复合设备,同时可以作为ccid设备和海量存储设备;当需要对大容量usim的海量存储分区进行调整划分,主机工作平台必须先卸载大容量usim的海量存储设备,使得大容量usim的海量存储区不再与主机工作平台有通讯,否则在挂载情况下无法对各分区的空间进行调整。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的大容量usim的ccid交互配置阶段的交互过程图;在成功卸载大容量usim的海量存储分区后,主机工作平台通过大容量usim的ccid通讯发送指令,要求大容量usim动态完成对海量存储空间的动态调整划分,主机工作平台所发送的指令中,会携带所要求的调整参数;一旦大容量usim按照参数要求完成对海量存储空间的重新划分,就会给主机工作平台回复响应,告知其完成动态调整。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的大容量usim的海量存储设备重新识别和海量存储分区生效阶段的交互过程图;主机工作平台接收到大容量usim回复的确认应答后,便重新启动对海量存储设备的识别操作;重新识别操作会使得大容量usim的海量存储设备挂载到主机工作平台上,并显示重新划分后的海量存储分区;为了能初始化并使用这些新的分区,必须对其进行格式化操作,然后主机工作平台或用户才可进行访问。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目的和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等同或者替换,这些等同或者替换的,显而易见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