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相储层地震敏感参数模板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09596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流相储层地震敏感参数模板分析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河流相储层地震敏感参数模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待测位置,根据预先设定的时窗提取地震属性,并将地震属性做平滑、滤波预处理;

2)根据步骤1)中提取的地震属性得到优选敏感地震属性参数,并将优选的敏感地震属性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储层敏感地震属性组合,方法如下:

(2.1)结合地质、测井资料建立河流相工区储层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得到地震数据并分析其响应特征,利用交会和等级相关分析评价所取地震属性的敏感性,进行敏感性归纳;

(2.2)采用多侧面、多角度的储层相关相容性分析法,通过评价地震属性进而唯一确定储层参数的能力以及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一致性两个方面,选取地震属性的最后优选敏感参数;

(2.3)将步骤(2.2)得到的优选敏感地震属性参数通过理论决策属性优选,实现地震属性的相容性约简;

所述地震属性的相容性约简方法如下:

①以地震属性为条件属性,以储层参数或油气性特征为决策属性构建决策表;在决策表里储层参数或油气性特征首先要量化处理,储层参数或油气性特征的量化根据参数的分布范围,值的高中低区间,含油气特征,含油气的好坏进行标定;

②采用基于属性方差的模糊自组织神经网络量化方法对地震属性进行量化处理并得到相容决策表,具体步骤如下:

(A)采用模糊自组织神经网络分别对每种地震属性进行分类,即用属性值所属的类数代替原属性值,设定每种属性初始分类数ka=2,并计算每种属性的方差;

(B)判断分类后的地震属性是否与决策表相容;如果与决策表不相容,则找出方差最大的地震属性a,将该属性的分类数增加1,并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对该属性进行重新分类,然后判断其与决策表是否相容,如果相容则量化结束,否则,再将方差第二大的地震属性的分类数增加1,用模糊自组织神经网络对该属性进行重新分类,再判断其与决策表是否相容,如果相容则量化结束,以此类推,如果决策表不相容,就按方差从大到小的顺序,对属性的分类数分别增加1,当最小方差的属性的分类数都增加了,最后分类结果与决策表还是不相容,则继续循环本步骤,直到最后分类结果与决策表相容为止;

(C)对量化后的相容决策表,采用粗集理论选出敏感属性;

所述敏感属性采用了基于区别矩阵的属性频率约简算法进行优选,步骤如下:

(a)假设属性ak在区别矩阵中出现的频率次数为P(ak),C为条件属性或地震属性集合,cij为区别矩阵元素;

(b)计算出已量化地震属性决策表S的区别矩阵M(S);根据区别矩阵M(S)确定出属性核集合CORE(C),并令R=CORE(C)(RC);式中R为决策表的一个约简;

(c)Q={cij︱cij∩R非空;i≠j,i,j=1,2,…,n},M(S)=M(S)-Q,B=C-R;式中,Q为R的一个约简集合;B为属性取值集合;

(d)找出B中频率出现最高的属性aq,aq∈B:在M(S)中计算属性B中每个属性ak的频率次数P(ak),得到P(aq)=max{P(ak)},确定B中频率出现最高的属性aq

(e)R=R∪{aq};

(f)重复步骤(c),直到M(S)为空集为止;最后得到的集合R为决策表的一个相容性约简,即为地震属性的一个优选结果;

3)根据步骤2)所得的优选地震属性绘制地震敏感参数模板图;

4)将步骤3)得到的地震敏感参数模板图与已知样本井或已知储层信息坐标处模板进行对比,最终确定测试区域内选定处储层的特征性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相储层地震敏感参数模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中,确定所述最后优选敏感参数的方法如下:

①在取得的所述敏感地震属性里排除低确定性属性:

(a)计算衡量地震属性针对储层参数的确定性分值:假设有一个储层参数数列和相应位置的某一地震属性数列,找到各自对应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其数值的分布区间;然后将所述各自分布区间分成其样本个数两倍数量的等份,并标上序号,将所述储层参数和所述地震属性的数值用所在的等分区间的序号替换,设定一个单位的确定性分值是样本数的倒数,地震属性的初始分值是0,对于每个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的区间序号对,如果一个地震属性区间序号对应唯一一种储层参数的区间序号,则确定性分值增加一个单位,而同一个地震属性区间序号,在其他序号对中对应了不同的所述储层参数的区间序号,则分值不增加;

(b)得到所有属性针对同一所述储层参数的确定性分值后,根据各属性分值高低情况,去掉低于预先设定分值的属性,排除敏感地震属性里低确定性属性;

②在所述步骤①取得的剩余各地震属性中选出高一致性地震属性,即为最后优选敏感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流相储层地震敏感参数模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②中,最后优选敏感参数方法为:

(a)计算衡量剩余各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一致性的参数,即有效性: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e r f ( 0.477 τ K 9 N ( N - 1 ) 8 N + 20 ) , ]]>

式中N为样本个数,且N>4;erf(x)是误差函数,其表达式为:

e r f ( x ) = 2 π ∫ 0 x e - u 2 d u , ]]>

τk为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其定义如下:

τ k = N P - N N ( N T - N ∞ ) · ( N T - N Z ) , ]]>

式中NP为斜率为正的点对个数;NN为斜率为负的点对个数;Nz为斜率为零的点对个数;N为斜率无穷大的点对个数;NT为交会点的点对个数,其中

NT=N(N-1)/2;

(b)根据所述步骤(a)计算得到的剩余各地震属性的一致性结果,选出一致性参数数值比较高的地震属性,即为所取地震属性中的最后优选敏感参数。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河流相储层地震敏感参数模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地震敏感参数模板图的绘制方法为:设优选的敏感地震属性个数为n,以一点为中心,360°/n为间隔,绘制等长的放射线,并将优选出的敏感属性依次标注在放射线末端,放射线即作为表示该属性数值的数轴;抽取研究区域中某一坐标处各敏感属性数值,基于属性各自数据数值范围,对该坐标处各敏感属性数值作标准化处理;设放射线数轴的中心点值为0,各末端值为1,将标准化处理后的属性值依次标注在代表各属性的放射线数轴上的对应位置处,值越小则越靠近于中心点,值越大则越远离于中心点,最后用直线将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该坐标位置处的地震敏感参数模板图。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