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868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服务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务器,特别涉及一种可相对服务器机柜滑动的服务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云端信息及应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不同服务与联网装置的蓬勃发展使得资料量也越来越大,服务器便扮演了整个云端产业背后相当重要的角色。为了提供工作人员更好的服务质量,业者无不积极添购服务器,以增加数据中心的信息密度。但在服务器数量遽增的趋势下,如何提升维修与更换等作业的效率,将是业者即刻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

然而,传统的服务器在安装至服务器机柜上后,由于规格上的限制,并没有提供将服务器相对服务器机柜移动的功能,若不将服务器整个自服务器机柜上拆卸下来,工作人员则仅能更换或维修位于服务器前端的热插拔硬盘,对于位于服务器后端,也就是位在服务器机柜内的主机板模块、散热风扇等电子元件来说,工作人员是难以对其进行更换或维修。但取下服务器的过程繁琐又费时,并不利于维修与更换作业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器,借以解决传统上更换或维修服务器等不便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一种服务器,用以设置于一服务器机柜。服务器机柜具有一前侧。服务器包含一托盘、一主机板模块、一第一资料储存模块、一第二资料储存模块以及一机架滑轨组。托盘具有一第一长度,包含一主滑轨组。主机板模块容置于托盘后端。第一资料储存模块容置于托盘前端,第一资料储存模块可滑动地衔接于主滑轨组,并而可选择地相对托盘沿一取出方向或一插入方向抽出或收入托盘。第二资料储存模块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资料储存模块与主机板模块之间且衔接于主滑轨组,使得第二资料储存模块可选择地相对于托盘循取出方向或插入方向移动。机架滑轨组设置于托盘两侧。服务器可循取出方向或插入方向抽出或收入服务器机柜。当服务器沿取出方向或插入方向抽出服务器机柜时,托盘前端距离服务器机柜的前侧具有一第二长度,其中,第一长度小于第二长度。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中,还包含一第一滑轨组与一第二滑轨组。第二资料储存模块经由第二滑轨组而可滑动地衔接于主滑轨组,第一资料储存模块经由第一滑轨组可滑动地衔接于第二滑轨组。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中,前述的第一资料储存模块可选择地相对托盘循取出方向或插入方向至一第一抽出位置或一第一收入位置。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中,当第一资料储存模块自第一收入位置移动到第一抽出位置的过程中,第一资料储存模块抽出于托盘之外,第二资料储存模块随着第一资料储存模块移动而切齐托盘前端,且自一第二收入位置移动至一第二抽出位置。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中,当第二资料储存模块位于第二收入位置时,第一资料储存模块与第二资料储存模块均位于托盘内。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中,当第二资料储存模块位于第二抽出位置时,第一资料储存模块可选择地相对第二资料储存模块循取出方向或插入方向至一第三抽出位置或第一抽出位置,当第二资料储存模块位于第二抽出位置,且第一资料储存模块位于第三抽出位置时,第一资料储存模块与第二资料储存模块呈一完全展开状态。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中,前述的第一资料储存模块包含一第一模块壳体、一第一背板、一第一扩展板及一第一控制芯片。第一模块壳体具有一第一存放空间,第一背板设置于第一模块壳体的一侧,第一扩展板位于第一存放空间且插设于第一背板中央,第一控制芯片装设于第一扩展板上。第二资料储存模块包含一第二模块壳体、一第二背板、一第二扩展板及一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模块壳体具有一第二存放空间,第二背板设置于第二模块壳体的一侧,第二扩展板位于第一存放空简且插设于第二背板中央,第二控制芯片装设于第二扩展板上。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中,前述的第一资料储存模块还包含复数个第一插槽,设置于第一背板上,分别邻近于第一扩展板相对两侧设置。第二资料储存模块还包含复数个第二插槽,设置于第二背板上,分别邻近于第一扩展板相对两侧设置。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中,前述的托盘包含二侧板、一底板、上盖。二侧板分别竖立于底板的相对两侧,上盖可拆卸地设置于二侧板上相对于底板的一侧,机架滑轨组设置于二侧板上。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中,还包含至少一闩锁结构,设置于第一资料储存模块,用以于第一资料储存模块与第二资料储存模块位于一完全收合状态时锁固于服务器。

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中,通过服务器的机架滑轨组,可使得服务器整个抽出服务器机柜(托盘的第一长度小于托盘前端至服务器机柜前侧的第二长度),因而工作人员可不需将整个服务器自服务器机柜上拆卸下来,即可对服务器上的所有电子元件,包含服务器后端的主机板模块进行更换或维修的作业。

以上的关于本揭露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服务器设置于服务器机柜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服务器的分解图。

图3是根据图2的第一资料储存模块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图2的第二资料储存模块的分解图。

图5是图1的服务器与服务器机柜的上视图。

图6~7是图1的服务器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

1:服务器

9:服务器机柜

10:托盘

11:前端

12:后端

20:机架滑轨组

30:主机板模块

40:第一资料储存模块

50:第二资料储存模块

60:第一滑轨组

70:第二滑轨组

80:闩锁结构

91:前侧

95:硬盘

110:侧板

120:底板

130:上盖

140:主滑轨

410:第一模块壳体

420:第一背板

430:第一扩展板

440:第一控制芯片

450:第一插槽

510:第二模块壳体

520:第二背板

530:第二扩展板

540:第二控制芯片

550:第二插槽

A1:取出方向

A2:插入方向

D1:第一长度

D2:第二长度

S1:第一存放空间

S2:第二存放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此外,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的,这些实务上的细节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另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甚至部分的图式省略了走线(缆线或排线)等结构以保持图面整洁,于此先声明之。

再者,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等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能够被熟悉此技术领域者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的定义,在本说明书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发明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别明确的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过于理想化的或正式的意涵。

请参照图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服务器设置于服务器机柜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服务器1,适用于一服务器机柜9。如图所示,服务器1可经由一机架滑轨组20设置于服务器机柜9上。因此,服务器1可选择地相对服务器机柜9沿取出方向A1滑动而抽出服务器机柜9,或沿插入方向A2滑动而收容至服务器机柜9中。但关于服务器1的使用方式与服务器1的所以可设置机架滑轨组20的说明,请待后续段落详述之。

首先,将针对服务器1的结构进行说明。请参阅图2~5,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服务器的分解图,图3是根据图2的第一资料储存模块的分解图,图4是根据图2的第二资料储存模块的分解图,而图5是图1的服务器与服务器机柜的上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1包含一托盘10、前述的机架滑轨组20、一主机板模块30、一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一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一第一滑轨组60及一第二滑轨组70。

托盘10包含二侧板110、一底板120、一上盖130及一主滑轨组140。二侧板110分别竖立于底板120相对两侧。上盖130可拆卸地设置于二侧板110相对于底板120的一侧。主滑轨组140设置于二侧板110的内壁面,而前述的机架滑轨组20设置于二侧板110的外侧壁上。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托盘10上远离上盖130的一端定义为托盘10的前端11,而托盘10上靠近上盖130的一端定义为托盘10的后端12。

主机板模块30容置于二侧板110与上盖130所围绕的空间而位于托盘10的后端12。主机板模块30内含有主逻辑板(未绘示)、散热风扇(未绘示)、对接模块(未绘示)等电子元件。

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容置于二侧板110之间,且位于托盘10的前端11。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容置二侧板110之间,且位于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与主机板模块30之间。此外,由图1来看,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所在的位置定义为位于第一收入位置,而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所在的位置定义为位于第二收入位置,使得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与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均位于托盘10内而呈一完全收合状态。

进一步来说,如图3所示,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包含一第一模块壳体410、一第一背板420、一第一扩展板430、一第一控制芯片440及多个第一插槽450。第一模块壳体410具有一第一存放空间S1,可用来容置多颗2.5吋或其他规格的硬盘95。第一背板420设置于第一模块壳体410的一侧,可经由走线(未绘示)电性连接前述的主机板模块30,而第一插槽450位于第一背板420上,以供前述的硬盘95热插拔。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扩展板430位于第一存放空间S1且竖立地插设于第一背板420中央,以与第一背板420电性连接,而第一控制芯片440则装设于第一扩展板430上。相较于传统服务器中的硬盘背板,其控制芯片是直接以平躺的方式装设于硬盘背板上,硬盘背板至少需预留大于控制芯片的宽度的区域以用来设置控制芯片。相较之下,由于本实施例是将第一控制芯片440装设于垂直插设于第一背板420的第一扩展板430上,故第一背板420的中央仅需预留约为第一扩展板430的板材厚度的宽度的区域,或稍微比所述板材厚度宽裕一点的宽度的区域即可。可知,第一背板420的总宽度相较于传统的硬盘背板可以设计的较短。进而可推论,本实施例的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整体的宽度可因第一背板420的宽度减缩而可设计的较传统的硬盘模块短。

类似的,如图4所示,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包含一第二模块壳体510、一第二背板520、一第二扩展板530、一第二控制芯片540及多个第二插槽550。第二模块壳体510具有一第二存放空间S2,也可用来容置多颗2.5吋或其他规格的硬盘95。第二背板520设置于第二模块壳体510的一侧,可经由走线(未绘示)电性连接前述的主机板模块30,而第二插槽550设置于第二背板520上,以供前述的硬盘95热插拔。第二扩展板530位于第二存放空间S2且竖立地插设于第二背板520中央,以与第二背板520电性连接。第二控制芯片540装设于第二扩展板530上。类似于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的设计,本实施例的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整体的宽度同样可设计的较传统的硬盘模块短。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与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的宽度的缩减,使得整体服务器1的宽度可因应缩减。可推论,相较于传统的服务器,本实施例的服务器1的宽度可设计的较窄。因此,服务器1相对两侧与服务器机柜9之间可挪出足够的空间来设置机架滑轨组20,进而能实现将服务器1相对服务器机柜9滑动,使得服务器1可循取出方向A1自服务器机柜9取出。如图5所示,可看到服务器1的托盘10的第一长度D1(托盘10的前端11与后端12的间的距离)小于托盘10的前端11至服务器机柜9的前侧91的第二长度D2,即服务器1可整个抽出于服务器机柜9之外。

接着,将介绍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与托盘10之间的连接关系。请复参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经由第二滑轨组70而可滑动地衔接于主滑轨组140,而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经由第一滑轨组60而可滑动地衔接于第二滑轨组70。因此,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与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均可滑动地衔接于主滑轨组140而可相对于托盘10进行滑移。

接着,将介绍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与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的作动方式,请参阅图6~7,图6~7是图1的服务器的使用示意图。

首先,如图6所示,服务器1自服务器机柜9抽出后,可进一步将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循取出方向A1拉动而拉出于托盘10之外,使得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可自第一收入位置(如图1)而移动至一第一抽出位置(如图6),但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仍遮盖住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的硬盘95。且过程中,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会随着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的带动而自第二收入位置(如图1)移动至一第二抽出位置(如图6),以暴露出主机板模块30的风扇口(未标号),且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的前端切齐托盘10的前端11,使得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与主机板模块30之间让出足够的空间给工作人员对主机板模块30内的电子元件进行更换或维修,增加了作业的便利性。

接着,如图7所示,当工作人员顺势再将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循取出方向A1拉动,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可自第一抽出位置(如图6)移动到一第三抽出位置(如图7)而让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与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呈一完全展开状态。此时,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会暴露出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的硬盘95,且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与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之间的距离是足够供工作人员对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的硬盘95进行更换或维修的作业。也就是说,工作人员此时可对服务器1上所有的电子元件进行更换或维修,包含前端的两个资料储存模块内的硬盘95,及后端的主机板模块30。

此外,在此情况下,即使再循抽出方向A1拉动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与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也无法再往抽出方向A1的方向移动。

当然,可理解的是,工作人员可反向循着前述步骤,将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与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循插入方向A2推动而收入服务器1中(如图1),甚或是进一步将服务器1循插入方向A2推动而收入服务器机柜9内。

由上所述的服务器可知,通过将两个资料储存模块的控制芯片分别设置于竖立于硬盘背板的扩展板的方式,可使得硬盘背板的宽度得以设计的较传统的硬盘背板短,进而有助于将整体服务器的宽度减缩,以让服务器与服务器机柜之间挪出足够的空间来装设机架滑轨组,使得服务器可相对服务器机柜滑动。因此,工作人员可不用将整个服务器自服务器机柜上拆卸,即可对服务器后端的主机板模块进行更换或维修的作业。

此外,通过服务器内有多组滑轨组的设计,使得两个资料储存模块皆可相对于托盘滑移,而有利于工作人员对任一资料储存模块内的硬盘进行更换或维修的作业。

另外,请复参图2,服务器1还包含一闩锁结构80,设置于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当服务器1整个收进服务器机柜9中,且第一资料储存模块40与第二资料储存模块50位于一完全收合状态时,闩锁结构80可锁固于服务器上。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发明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