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线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867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缆线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系统,特别涉及服务器机架架构的缆线管理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的数据中心中的计算机服务器系统通常固定于具有多个计算模块的服务器机架上的特定的配置结构内,所谓特定的配置结构(诸如服务器托盘、服务器机壳、服务器滑架、刀锋服务器等),于服务器机架内被置放且堆迭于相对其他装置的顶部。机架固定系统容许计算模块于系统内垂直排列,以有效利用系统空间。一般来说,每一计算模块可被滑动进入或离开服务器机架,且多种不同的缆线(诸如输入/输出(I/O)缆线、网络缆线、电源缆线等)可于机架的前端或后端连接至计算模块。每一计算机模块可包含一或多个计算机服务器或可容纳一或多个服务器元件。举例来说,计算模块可包含用以处理数据的硬盘电路、存储装置、网络控制器、磁盘机、缆线接口、电源供应器等。大量多数的缆线可被耦接到固定于每一服务器机架上的多个计算模块。通常,缆线会按照线路规划于每一服务器机架后面以整齐的方式排列。然而,当大量多数的缆线连接到机架中的计算模块时,冷却计算模块的气流会被破坏,且计算模块可能会过热以及停止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接下来所呈现的为本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简单总结,以便提供本技术基本的理解。此总结并非本技术的所有周密考虑的实施方式的广泛综述,且非意图去识别所有示例的关键元件或重要元件,也非描绘本技术的范围内的任何或所有面向。此总结的唯一目的仅为以简化后的方式呈现一或多个示例中的多个不同的概念,如同之后所将呈现的更多细节的描述的序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一种系统被提供,用以作为服务器机架结构内的缆线管理。系统可包含机壳的后面板,后面板包含第一隔间以及第二隔间。系 统可还包含被耦接至第一隔间的第一类型的第一模块,以及被耦接至第二隔间的第二类型的第二模块。第一隔间可被配置用以耦接至第一类型的模块以及第二类型的模块,以及第二隔间可被配置用以耦接至第一类型的模块以及第二类型的模块。因此,每一隔间可被配置用以接受不同类型的模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块可被重新排列以耦接至第二隔间,且第二模块可被重新排列以耦接至第一隔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系统可还包含第三隔间以及第四隔间在后面板内。系统可还包含被耦接至第三隔间的第一类型的第三模块以及被耦接至第四隔间的第二类型的第四模块。第三隔间可被配置用以与第一类型以及第二类型的模块相耦接,且第四隔间可被配置用以与第一类型以及第二类型的模块相耦接。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更多前述简略介绍过的原则更细节的描述将于后续伴随附属的图示以及特定例子来阐明,其中所附的图式说明如下:

图1绘示服务器机架结构内的缆线管理的示例性系统的方块简图;

图2绘示缆线按照线路规划在机架后侧面板右侧排列的示例性模块配置结构的方块简图;

图3绘示缆线按照线路规划在机架后侧面板左侧排列的示例性模块配置结构的方块简图;

图4绘示缆线按照线路规划在机架后侧面板的中间区域排列的示例性模块配置结构的方块简图;

图5绘示缆线按照线路规划在机架后侧面板的左侧以及右侧排列的示例性模块配置结构的方块简图;

图6绘示使用多路转接器以容许模块在不同隔间之间具有可交换性的示例性系统的方块简图;

图7绘示具有特定连接方式以容许模块在不同隔间之间具有可交换性的示例性系统的方块简图;以及

图8绘示示例性计算机系统的方块简图。

【符号说明】

100:系统

105:机架后面板

110:第一隔间

120:第二隔间

130:第三隔间

140:第四隔间

150:第一模块

160:第二模块

170:第三模块

180:第四模块

200:系统

205:机架后面板

207:连接器

210:第一隔间

220:第二隔间

230:第三隔间

240:第四隔间

300:系统

305:机架后面板

307:连接器

310:第一隔间

320:第二隔间

330:第三隔间

340:第四隔间

400:系统

405:机架后面板

407:连接器

410:第一隔间

420:第二隔间

430:第三隔间

440:第四隔间

500:系统

505:机架后面板

507:连接器

510:第一隔间

520:第二隔间

530:第三隔间

540:第四隔间

600:系统

605:连接器接口

607:串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扩展器

609:连接器

610:第一隔间

620:第二隔间

630:第三隔间

640:第四隔间

650:第一多路转接器

655:第二多路转接器

660:第一磁盘接口

665:第二磁盘接口

670:第一控制模块

675:第二控制模块

680:第一连接器模块

681~684:连线

685:第二连接器模块

691~698:连线

700:系统

707:串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扩展器

709:连接器

710:第一隔间

720:第二隔间

730:第三隔间

740:第四隔间

760:第一磁盘接口

765:第二磁盘接口

770:第一控制模块

771~773:连接器接口

775:第二控制模块

776~778:连接器接口

780:第一连接器模块

781~783:连接器接口

785:第二连接器模块

786~788:连接器接口

791~798:连线

800:计算机系统

810:基本输出输入系统

820:存储器

830:存储器

840:处理器

850:网络接口

860:北桥

870:南桥

880:管理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主要描述在服务器机架结构内的缆线管理的技术。在接续的叙述中,为阐述的目的,多个特定细节被详尽的解释,以便提供对本公开中的服务器机架结构内的缆线管理的技术的一或多个面向做一通盘了解。然而,显而易见的,本技术于不包含此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仍可被实际执行。另一方面来说,众所公知的结构与装置被以方块简图的形式显示,以便方便描述此些面向。

现今的数据中心中的计算机服务器系统通常固定于具有多个计算模块的服务器机架上的特定的(固定式)配置结构内,所谓特定的配置结构(诸如服务 器托盘),于服务器机架内被置放且堆迭于相对其他装置的顶部。机架固定系统容许计算模块于系统内垂直排列,以有效利用系统空间。一般来说,每一计算模块可被滑动进入或离开服务器机架,且多种不同的缆线(诸如输入/输出(I/O)缆线、网络缆线、电源缆线等)可在机架的后端连接至计算模块。每一计算机模块可包含一或多个计算机服务器或可容纳一或多个服务器元件。大量多数的缆线可被耦接到每一服务器机架上的多个计算模块之后侧。大量多数的缆线连接到位于服务器机架上不同区域的连接器模块的缆线接口可能会有困难去有组织性的排列缆线,且缆线可能变成纠缠状态,也因此变得容易被损伤或断线。大量多数的缆线可破坏冷却计算模块的气流,且造成计算模块过热,过热可导致系统元件的损伤。

图1绘示服务器机架结构内的缆线管理的示例性系统100的方块简图。举例来说,系统100可为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机架的一部分。系统100可包含机架后面板105。机架后面板105可位于服务器机架的后侧。机架后面板105可包含一或多个风扇模块(未绘示),用以冷却系统100。每一风扇模块可运行自服务器机架内部排出温暖气体,且可自服务器机架外吸入冷空气,以便有效的冷却服务器机架内部。具有不同尺寸以及设置方式的风扇皆可被使用。

机架后面板105可包含多个隔间,隔间110、隔间120、隔间130以及隔间140。每一隔间110、隔间120、隔间130以及隔间140可被配置用以耦接多个模块,模块150、模块160、模块170以及模块180的其中之一。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一隔间110、隔间120、隔间130以及隔间140可包含凹槽,用以容许模块150、模块160、模块170以及模块180的其中之一插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为容许让模块150、模块160、模块170以及模块180具有可交换性以及可重新在隔间110、隔间120、隔间130以及隔间140之间排序,模块150、模块160、模块170以及模块180可具有相似的高度以及宽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模块150、模块160、模块170以及模块180可提供不同类型的功能性给服务器机架的计算模块。举例来说,一或多个模块,模块150、模块160、模块170以及模块180可为控制模块。举例来说,控制模块可为存储控制模块,存储控制模块让服务器的计算模块能够与存储装置(诸如硬盘机、磁带碟机或固态硬盘)沟通。举例来说,每一存储控制模块可与使用数据传输接口的多个存储装置沟通,数据传输接口诸如小型计算机系统接 口(SCSI)、串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AS)、并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并行高级技术附件规格(PATA)以及串行高级技术附件规格(SATA)。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存储控制模块可包含串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扩展器,串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扩展器容许存储控制模块支持大量的存储装置(诸如可支持到128个存储装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一或多个模块,模块150、模块160、模块170以及模块180可为连接器模块。举例来说,连接器模块可包含多种不同的缆线连接器接口(例如:以太网络接口、超高速以太网络接口、通用串行总线线或IEEE1394),连接器模块容许服务器机架的计算模块与其他计算装置和/或网络元件沟通。

图2绘示缆线按照线路规划在机架后侧面板205右侧排列的示例性模块配置结构的系统200的方块简图。系统200中,第一控制模块210、第二控制模块220可被装设在机架后侧面板205的左侧。第一连接器模块230、第二连接器模块240可被装设在机架后侧面板205的右侧。举例来说,第一控制模块210以及第二控制模块220可被排列于第一连接器模块23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240的左侧。

第一连接器模块23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240中的每一连接器模块可包含连接器接口207,连接器接口207容许缆线耦接至机架后侧面板205的第一连接器模块23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240。如同系统200所绘示,第一连接器模块23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240可被排列在机架后侧面板205的右侧,如此一来,所有耦接至机架后侧面板205的缆线可沿着规划的线路走向被安置在机架后侧面板205的右侧。此排列方式可将机架的左侧受缆线阻碍的空间清空,使得空气可流通过机架,以冷却多种不同的热制造元件。

图3绘示缆线按照线路规划在机架后侧面板305右侧排列的示例性模块配置结构的系统300的方块简图。系统300中,第一控制模块330、第二控制模块340可被装设在机架后侧面板305的右侧。第一连接器模块310、第二连接器模块320可被装设在机架后侧面板305的左侧。举例来说,第一控制模块330以及第二控制模块340可被排列于第一连接器模块31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320的右侧。

第一连接器模块31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320中的每一连接器模块可包含连接器接口307,连接器接口307容许缆线耦接至机架后侧面板305的第 一连接器模块31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320。如同系统300所绘示,第一连接器模块31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320可被排列在机架后侧面板305的左侧,如此一来,所有耦接至机架后侧面板305的缆线可沿着规划的线路走向被安置在机架后侧面板305的左侧。此排列方式可将机架的右侧受缆线阻碍的空间清空,使得空气可流通过机架,以冷却多种不同的热制造元件。

图4绘示缆线按照线路规划在机架后侧面板405的中间区域排列的示例性模块配置结构的系统400的方块简图。于系统400中,第一连接器模块420、第二连接器模块430可被装设在机架后侧面板405上的第一控制模块410、第二控制模块440之间。举例来说,第一连接器模块43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420可被排列于第一控制模块410以及第二控制模块440之间。

第一连接器模块42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430中的每一连接器模块可包含连接器接口407,连接器接口407容许缆线耦接至机架后侧面板405的第一连接器模块42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430。如同系统400所绘示,第一连接器模块42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430可被排列在机架后侧面板405的中央区域,如此一来,所有耦接至机架后侧面板405的缆线可沿着规划的线路走向被安置在机架后侧面板405的中央区域。此排列方式可将机架的左侧、右侧受缆线阻碍的空间清空,使得空气可流通过机架,以冷却多种不同的热制造元件。

图5绘示缆线按照线路规划在机架后侧面板505的左侧以及右侧排列的示例性模块配置结构的系统500的方块简图。于系统500中,第一控制模块520、第二控制模块530可被装设在机架后侧面板505上的第一连接器模块510、第二连接器模块540之间。举例来说,第一控制模块530以及第二控制模块520可被排列于第一连接器模块51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540之间。

第一连接器模块51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540中的每一连接器模块可包含连接器接口507,连接器接口507容许缆线耦接至机架后侧面板505的第一连接器模块51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540。如同系统500所绘示,第一连接器模块51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540可被排列在机架后侧面板505的左侧与右侧,如此一来,所有耦接至机架后侧面板505的缆线可沿着规划的线路走向被安置在机架后侧面板505的左侧与右侧。此排列方式可将机架的中央区域受缆线阻碍的空间清空,使得空气可流通过机架,以冷却多种不同的热制造元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前述图2至图5所述的系统200、系统300、系统400以及系统500可代表同一系统,其中控制模块以及连接器模块可被重新排列,以适合于不同的缆线组织架构。举例来说,连接器模块与控制模块可具有可交换性,使得位于其中一隔间的连接器模块可被位于同一隔间的控制模块给取代。为支持这样的可交换性,机架后侧面板以及机架本身可被配置有通用性的耦接方式或普遍性的耦接方式,用以容许隔间接纳控制模块和/或连接器模块中两者之一/两者兼顾。

图6绘示使用多路转接器以容许模块在不同隔间之间具有可交换性的示例性系统600的方块简图。系统600可为机架后面板,机架后面板包含多个隔间,隔间610、隔间620、隔间630、隔间640。可交换式模块670、可交换式模块675、可交换式模块680、可交换式模块685(例如:控制模块或连接器模块)可被装设进入第一隔间610、第二隔间620、第三隔间630、第四隔间640的每一隔间中。图2至图5所展示的设定可全部支持应用于系统600。

系统600可还包含第一多路转接器650以及第二多路转接器655,用以自位于第一隔间610、第二隔间620、第三隔间630、第四隔间640中的可交换式模块670、可交换式模块675、可交换式模块680、可交换式模块685为信号(例如:数据、讯息等)选择路由至第一磁盘接口660以及第二磁盘接口66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系统600可包含任意数量的硬盘接口以及多路转接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的数量可与连接器模块的数量相等。

如同图6所显示的装设模块于隔间中的示例性模块配置结构,第一控制模块670可被耦接至第一隔间610,第一连接器模块680可被耦接至第二隔间620,第二控制模块675可被耦接至第三隔间630,第二连接器模块685可被耦接至第四隔间640。系统600也可同样使用任何其他排列顺序的被装设于第一隔间610、第二隔间620、第三隔间630、第四隔间640的第一控制模块670、第二控制模块675与第一连接器模块680、第二连接器模块685。

举例来说,第一控制模块670、第二控制模块675中的每一控制模块可为存储控制模块,存储控制模块让服务器的计算模块能够与存储装置(诸如硬盘机、磁带碟机或固态硬盘)沟通。举例来说,第一控制模块670、第二控制模块675中的每一控制模块可与使用一或多个数据传输接口的多个存储装置沟通,数据传输接口(诸如串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并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串行高级技术附件规格(SATA)、光纤通道、以太网络接口或快捷外围设 备互联标准(PCIe)接口)。在相关的面向中,第一控制模块670、第二控制模块675中的每一控制模块可包含串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扩展器607,串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扩展器607容许第一控制模块670、第二控制模块675支持大量的存储装置(诸如可支持到64、128、256个存储装置等)。第一连接器模块680、第二连接器模块685中的每一连接器模块可包含多种不同的缆线连接器接口609(例如:以太网络接口、超高速以太网络接口、通用串行总线线或IEEE1394、串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快捷外围设备互联标准接口以及光纤通道)。每一第一控制模块670、第二控制模块675以及第一连接器模块680、第二连接器模块685可包含至少一个连接器接口605。

第一多路转接器650可肩负连接第一磁盘接口660至控制模块的功能。然而,系统600可容许模块于隔间之间具有可交换性,因为第一多路转接器650可被连接至第一隔间610以及第二隔间620两者,第一多路转接器650可先决定第一隔间610以及第二隔间620中何者耦接至控制模块,以便选择路由将自控制模块来的信号传递至第一磁盘接口660,且不传递自连接器模块而来的讯息至第一磁盘接口660。第一多路转接器650可选择路由将自任一被识别码指示包含控制模块的隔间的讯息发送至第一磁盘接口660。

为决定第一隔间610以及第二隔间620何者与控制模块耦接,第一多路转接器650可通过来自装设于第一隔间610的模块(例如:在图6中所绘示的示例中的第一控制模块670)的连线681接收第一识别码,用以分辨模块为连接器模块或控制模块。举例来说,第一控制模块670可发送识别码(例如:识别码IS_CTRL=1)至第一多路转接器650,用以指定装设于第一隔间610内的模块为控制模块而非连接器模块。

同样地,第一多路转接器650可通过来自装设于第二隔间620的模块(例如:在图6中所绘示的示例中的第一连接器模块680)的连线682接收第二识别码,用以分辨模块为连接器模块或控制模块。举例来说,第一连接器模块680可发送识别码(例如:识别码IS_CTRL=0)至第一多路转接器650,用以指定装设于第二隔间620内的模块为连接器模块而非控制模块。

同样地,第二多路转接器655可肩负连接第二磁盘接口665至控制模块的功能。因为第二多路转接器655可被连接至第三隔间630以及第四隔间640两者,第二多路转接器655可先决定第三隔间630以及第四隔间640中何者耦接至控制模块,以便选择路由将自控制模块来的信号传递至第二磁盘接口 665,且不传递自连接器模块而来的讯息至第二磁盘接口665。第二多路转接器655可选择路由将自任一被识别码指示包含控制模块的隔间的讯息发送至第二磁盘接口665。

为决定第三隔间630以及第四隔间640何者与控制模块耦接,第二多路转接器655可通过来自装设于第三隔间630的模块(例如:在图6中所绘示的示例中的第二控制模块675)的连线683接收第三识别码,用以分辨模块为连接器模块或控制模块。举例来说,第二控制模块675可发送识别码(例如:识别码IS_CTRL=1)至第二多路转接器655,用以指定装设于第三隔间630内的模块为控制模块而非连接器模块。

同样地,第二多路转接器655可通过来自装设于第四隔间640的模块(例如:在图6中所绘示的示例中的第二连接器模块685)的连线684接收第四识别码,用以分辨模块为连接器模块或控制模块。举例来说,第二连接器模块685可发送识别码(例如:识别码IS_CTRL=0)至第二多路转接器655,用以指定装设于第四隔间640内的模块为连接器模块而非控制模块。

第一多路转接器650可通过连线691连结至第一磁盘接口660。第一多路转接器650可通过连线693连结至第一隔间610以及第一控制模块670。第一多路转接器650可通过连线698连结至第二隔间620以及第一连接器模块680。

第二多路转接器655可通过连线692连结至第二磁盘接口665。第二多路转接器655可通过连线697连结至第三隔间630以及第二控制模块675。第二多路转接器655可通过连线694连结至第四隔间64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685。

连线695可连接第一隔间610至第二隔间620,且因此将第一控制模块670的连接器接口P2连接至第一连接器模块680的连接器接口P2。如同图6所示,连线695允许第一控制模块670于耦接到第一隔间610时,用以处理来自与第二隔间620耦接的第一连接器模块680的信号。虽然并未绘示于图6,连线695也可允许第一控制模块670当耦接至第二隔间620时,用以处理来自与第一隔间610耦接的第一连接器模块680的信号。

连线696可连接第三隔间630至第四隔间640,且因此将第二控制模块675的连接器接口P2连接至第二连接器模块685的连接器接口P2。如同图6所示,连线696允许第二控制模块675于耦接到第三隔间630时,用以处理 来自与第四隔间640耦接的第二连接器模块685的信号。虽然并未绘示于图6,连线696也可允许第二控制模块675当耦接至第四隔间640时,用以处理来自与第三隔间630耦接的第二连接器模块685的信号。

图7绘示具有特定连接方式以容许模块在不同隔间之间具有可交换性的示例性系统700的方块简图。系统700可为机架后面板,机架后面板包含多个隔间,隔间710、隔间720、隔间730、隔间740。可交换式模块770、可交换式模块775、可交换式模块780、可交换式模块785(例如:控制模块或连接器模块)可被装设进入第一隔间710、第二隔间720、第三隔间730、第四隔间740的每一隔间中。图2至图5所展示的设定可全部支持应用于系统700。

系统700可包含特定排序方式的连线,用以为位于第一隔间710、第二隔间720、第三隔间730、第四隔间740中的可交换式模块770、可交换式模块775、可交换式模块780、可交换式模块785选择路由至第一磁盘接口760以及第二磁盘接口76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系统700可包含任意数量的硬盘接口。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的数量可与连接器模块的数量相等。

如同图7所示的系统700中的特定排序方式的连线,可容许当第一隔间710以及第二隔间720中的模块互相交换时和/或当第三隔间730以及第四隔间740中的模块互相交换时,系统700仍可执行同样的功能。系统700可容许特定排序方式的连线于交换后,依然维持不变。然而,系统700可能不容许第二隔间720中的模块与第三隔间730中的模块去互相交换(将会形成控制模块、连接器模块、控制模块、连接器模块的排序顺序)。系统700也可能不容许第一隔间710中的模块与第四隔间740中的模块去互相交换(将会形成连接器模块、控制模块、连接器模块、控制模块的排序顺序)。因此,藉由容许一个模块(例如:控制模块)去代替一对模块(例如:控制模块以及连接器模块)转发送讯息,系统700的连线可容许图2至图5中所绘示的每一模块排序方式。

如同图7所显示的装设模块于隔间中的示例性模块配置结构,第一控制模块770可被耦接至第一隔间710,第一连接器模块780可被耦接至第二隔间720,第二控制模块775可被耦接至第三隔间730,第二连接器模块785可被耦接至第四隔间740。系统700也可同样使用任何其他排列顺序的被装设于第一隔间710、第二隔间720、第三隔间730、第四隔间740的第一控制模块770、第二控制模块775与第一连接器模块780、第二连接器模块785。

举例来说,第一控制模块770、第二控制模块775中的每一控制模块可为存储控制模块,此存储控制模块让服务器的计算模块能够与存储装置(诸如硬盘机、磁带碟机或固态硬盘)沟通。举例来说,第一控制模块770、第二控制模块775中的每一控制模块可与使用一或多个数据传输接口的多个存储装置沟通,数据传输接口(诸如串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并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串行高级技术附件规格、光纤通道、以太网络接口或快捷外围设备互联标准接口)。在相关的面向中,第一控制模块770、第二控制模块775中的每一控制模块可包含串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扩展器707,串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扩展器707容许第一控制模块770、第二控制模块775支持大量的存储装置(诸如可支持到64、128、256个存储装置等)。第一连接器模块780、第二连接器模块785中的每一连接器模块可包含多种不同的缆线连接器接口709(例如:以太网络接口、超高速以太网络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或IEEE1394、串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快捷外围设备互联标准接口以及光纤通道)。每一第一控制模块770、第二控制模块775以及第一连接器模块780、第二连接器模块785可包含至少一个连接器接口771-773、776-778、781-783、786-788(例如:每一连接器模块上的P0、P1、P2)。

第一磁盘接口760可通过连线791连接到第一隔间710以及第一控制模块770的连接器接口P1772。连线794可连接第一隔间710至第二隔间720,且因此将第一控制模块770的连接器接口P1773连接至第一连接器模块780的连接器接口P2783。连线793也可连接第一隔间710至第二隔间720,且因此将第一控制模块770的连接器接口P0771连接至第一连接器模块780的连接器接口P2782。连线797可连接第一连接器模块780的连接器接口P0781至第一连接器模块780的连接器接口P1782。

如同图7所示,连线794允许第一控制模块770耦接到第一隔间710时,用以处理来自与第二隔间720耦接的第一连接器模块780的信号。虽然并未绘示于图7,连线794也可允许第一控制模块770当耦接至第二隔间720时,用以处理来自与第一隔间710耦接的第一连接器模块780的信号。

如同图7所示,当第一控制模块770耦接到第一隔间710时,以及第一连接器模块780被耦接至第二隔间720时,连线793并未被使用。虽然并未绘示于图7,当耦接于第一隔间710以及第二隔间720的模块互相交换时(例如:第一控制模块770被耦接到第二隔间720以及第一连接器模块780被耦 接至第一隔间710),连线793以及连线797允许第一连接器模块780转发送来自于第一控制模块770的连接器接口P1772的信号至第一磁盘接口760。

第二磁盘接口765可通过连线792连接到第四隔间740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785的连接器接口P1787。连线796可连接第三隔间730至第四隔间740,且因此将第二控制模块775的连接器接口P2778连接至第一连接器模块785的连接器接口P2788。连线795也可连接第三隔间730至第四隔间740,且因此将第二控制模块775的连接器接口P1777连接至第二连接器模块785的连接器接口P0786。连线798可连接第二连接器模块785的连接器接口P0786至第二连接器模块785的连接器接口P1787。

如同图7所示,连线796允许第二控制模块775于耦接到第三隔间730时,用以处理来自与第四隔间740耦接的第二连接器模块785的信号。虽然并未绘示于图7,连线796也可允许第二控制模块775当耦接至第四隔间740时,用以处理来自与第三隔间730耦接的第二连接器模块785的信号。

连线795以及连线798允许第二连接器模块785转发送来自于第二控制模块775的连接器接口P1777的信号至第二磁盘接口765。虽然并未绘示于图7,当第二控制模块775耦接到第四隔间740时,以及第二连接器模块785被耦接至第三隔间730时,连线795并未被使用。(例如:当耦接至第三隔间730以及第四隔间740的模块被互相交换时)。

图8绘示示例性计算机系统800的方块简图。计算机系统800可包含处理器840、网络接口850、管理控制器880、存储器820、存储器830、基本输出输入系统810、北桥860以及南桥870。

计算机系统800可为,举例来说,服务器(例如: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机架内的服务器)或个人计算机。处理器840(例如:中央处理器(CPU))可为在主机板上的芯片,处理器840可用以提取与执行存储于存储器820内的程序指令。处理器840可为具有单一处理内核的单一中央处理器,具有多个处理内核的单一中央处理器或多个中央处理器。一或多个总线线(未绘示)可于多种不同的计算元件之间传送指令数据与应用数据,计算元件诸如处理器840、存储器820、存储器830以及网络接口850。

存储器820可包含任何用以暂时或永久存储数据或程序的实体装置,诸如多种不同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存储器830可包含任何用以进行非易失性的数据存储的实体装置,诸如硬盘或快闪随身碟(flash drive)。存储 器830可具有较存储器820更大的容量,且可每一单位的存储相较存储器820更经济,但同样也具有更慢的传输速度。

基本输出输入系统810可包含基本的基本输出输入系统或基本输出输入系统的承继者或同等功能的系统,诸如可延伸固件接口(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EFI)或统一可延伸固件接口。基本输出输入系统810可包含基本输出输入系统芯片,位于计算机系统800的主机板上,基本输出输入系统芯片存储基本输出输入系统软件程序。基本输出输入系统810可存储固件用以执行,当计算机系统初始供应电源,伴随一组特定为基本输出输入系统810设定的设定配置。基本输出输入系统的固件以及基本输出输入系统的设定配置可被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或只读存储器(诸如快闪存储器)内。快闪存储器为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可被电子式的抹除内存数据且重新写入程序。

每一次计算机系统800启动时,基本输出输入系统810可被读取且被当作序列程序来执行。基本输出输入系统810可根据一组设定配置以识别、初始化以及测试给定的计算机系统内现存的硬件。基本输出输入系统810可在计算机系统800执行自我测试,诸如开机自我测试(POST)。此些自我测试可测试多种不同的硬件元件的功能性,诸如硬盘、光学读取装置、冷却装置、存储器模块、扩充卡以及其他类似的元件。基本输出输入系统810可定址且分配存储器820中的一区域,以便存储操作系统。基本输出输入系统810可接着给予计算机系统对于操作系统的控制权。

计算机系统800的基本输出输入系统810可包含基本输出输入系统的设定配置,用以定义基本输出输入系统810如何去控制计算机系统800中多种不同的硬件元件。基本输出输入系统的设定配置可决定计算机系统800中多种不同的硬件元件在启动时的启动顺序。基本输出输入系统810可提供接口(例如:基本输出输入系统功能设定),用以容许多样化的不同参数被设定,设定后的参数可与基本输出输入系统预设的设定配置中的参数不同。举例来说,使用者(例如:管理员)可使用基本输出输入系统810,以便设定特定的中央处理器时钟速度(clock speed)与总线线传输速度(bus speed)、设定特定的附着于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装置、设定特定的系统健康状况监测(例如:风扇速度与中央处理器温度限制)以及设定特定的多种不同的其他参数,用以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表现与计算机系统的耗电量。

管理控制器880可为专门的微控制器,嵌入于计算机系统的主机板上。举例来说管理控制器880可为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BMC)。管理控制器880可管理系统管理软件与硬件平台之间的接口。不同类型的感应器被内置进入服务器系统,感应器可向管理控制器880回报多个参数,诸如温度、冷却风扇速度、电源状态、操作系统状态等。管理控制器880可监控多个感应器,且当任何监控服务器系统的参数未停留在预设的限制范围内时,管理控制器880具有通过网络接口850发送警示信号给管理者的能力,向管理员指示系统具有潜在之故障风险。管理员也可远端与管理控制器880通信,以便进行多个改正行动,诸如重置系统或于系统进行开闭循环测试,以便修复系统的功能。

北桥860可为主机板上的芯片,可直接连接至处理器840或可使北桥860整合进处理器840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北桥860以及南桥870可被结合进单一元件(single die)内。北桥860以及南桥870管理处理器840以及主机板的其他部分之间的通信。相较南桥870,北桥860可管理对性能需求更高的程序单元。北桥860可管理处理器840、存储器820以及图像控制器(未绘示)之间的通信。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北桥860可包含图像控制器。

南桥870可为主机板上的芯片,与北桥相连接,但与北桥不同的是,南桥并未直接连接至处理器840。南桥870可管理输出/输入功能,诸如计算机系统800的通用串行总线线(USB)、音效、串行、基本输出输入系统、串行高级技术附件规格(SATA)、外围设备互联标准(PCI)总线线、扩充外围设备互联标准(PCI-X)总线线、快捷外围设备互联标准总线线、工业标准结构(ISA)总线线、串行外围接口(SPI)总线线、快捷串行外围接口(eSPI)总线线以及系统管理(SM)总线线。管理控制器880、直接存储器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DMAs)控制器、可编程中断控制器(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s,PICs)以及实时时钟可连接至南桥870或可包含于南桥870之内。

与此处本公开相关联的所述的多种不同用以说明的逻辑方块、模块以及电子回路可通过一般目的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程序逻辑装置、离散逻辑门或离散逻辑晶体管、离散硬件元件或前述元件的组合等被指派以执行此处所述的功能的元件来应用或执行。所谓一般目的的处理器可为微处理器,但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可为任何传统式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 态机(state machine)。处理器也可被作为计算元件的组合来应用,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的组合、一或多个与数字信号处理器核连接的微处理器的组合或任意其他类似的配置结构。

与此处本公开相关联的所述的方法或算法的运作可在硬件内、藉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来直接施行。软件模块可存在于随机存取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只读存储器、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EPROM)、暂存存储器、硬盘、可移除磁盘、只读记忆光盘(CD-ROM)或现有技术中其他类型的存储介质。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被耦接至处理器,使得处理器可自存储介质读取数据或将数据写入存储介质内。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存储介质可被整合至处理器。处理器以及存储介质可存在于特殊应用集成电路内。特殊应用集成电路可存在于使用者终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以及存储介质可存在于使用者终端的离散元件中。

在一或多个示例性的设计,此处所述的功能可被硬件、软件、固件或前述任意的组合来应用。若藉由软件来应用,功能可通过存储一或多个指令或程序代码于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或通过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发送一或多个指令或程序代码来应用。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计算机存储介质以及通信介质两者,通信介质包含任何可用以将计算机程序自一处传输至另一处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为任何可被一般目的计算机或特殊目的计算机存取的现存的介质。藉由示例性的方式,且不限于此,所谓的计算机可读式介质可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只读记忆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学存储装置或其他任意可使用以携带或存储需求的程序编码的介质,需求的程序编码代表可被一般目的的计算机或特殊目的的计算机,或一般目的的处理器或特殊目的的处理器可存取的指令或数据结构的类型。如同此处所使用的磁盘与光盘包含光盘、激光光盘、光学光盘、数字多功能影音光盘、软磁盘以及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藉由磁力的方式重现数据,同时光盘藉由激光,以光学的方式重现数据。前述方法的组合应同样被包含在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范围内。

前述对于本公开的描述已足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或使用本公开。本公开的多种不同的更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属充分公开,且其此处所定义的基本原则可在不脱离本发明广义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然 而,本公开并非用以限制于此处所述的示例以及设计,但可依循本发明所公开的原则及新特征的广义的精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